一、牛乳中掺假检验的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童,罗雪路,陈明新,熊琪,万平民,胡修忠,张淑君[1](2021)在《牛奶中五种掺假物的检测鉴定与牛奶掺假主要鉴定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牛奶掺假问题在食品安全中备受关注,牛奶质量安全与人的健康及其与经济稳步发展的相关性逐渐凸显出来,对牛奶掺假的鉴定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牛奶中常见的五种掺假物,即麦芽糊精、水解动物蛋白、水解植物蛋白、玉米油和碳酸氢钠的掺假鉴定情况,以及当前的掺假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明确了发展牛奶掺假鉴定新技术的重要性。
王一凡[2](2020)在《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羊乳中掺假牛乳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乳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核心是控制好乳源,快速准确地检测乳品掺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关经济利益和安全问题。相比于牛乳,羊乳以其更高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为了保护羊乳及其制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为羊乳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开辟道路,同时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羊乳及其制品的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对原料及产品的纯正性检测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传统基于蛋白质、脂肪检测牛乳掺假的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脂肪和蛋白质在食品加工过程(如高温、高压条件下)中不稳定,因此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使用。基于核酸分析的检测方法除了对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专业、昂贵、精密的仪器设备。为了开发简单、快速、经济的羊乳中掺牛乳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牛、羊乳为研究材料,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乳中DNA为检测对象,以SYBR Green Ⅰ染料为反应指示剂,通过优化牛乳中DNA提取方法,建立了新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牛羊乳掺假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牛乳中DNA提取试剂盒方法的建立。基于经典的苯酚-氯仿纯化方法,以牛乳为研究对象,针对消化温度、消化时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蛋白酶K用量等关键参数依次进行优化,通过测定DNA品质筛选出最优的DNA提取条件,建立稳定的乳中DNA提取的试剂盒方法,并运用深加工的乳粉、高低温灭菌乳对所建立的试剂盒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从乳中提取的总DNA、线粒体DNA和核DNA的完整性均良好,但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有差异。消化温度为60℃、消化时间为10min、SDS用量和蛋白酶K用量均为50μL时,提取的DNA品质较优,是最优的DNA提取条件,DNA平均质量浓度为97ng/μL,平均纯度为1.44。优化参数后建立的试剂盒方法不仅适用于生鲜牛乳DNA提取,同样适用于液态和固态牛乳制品DNA提取。在所获得的最优DNA提取条件下,牛乳中体细胞裂解充分、彻底,所提取的DNA质量浓度和纯度较高,完整性良好,PCR扩增性能较强。(2)基于LAMP技术的羊乳中掺牛乳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在建立的乳中DNA提取试剂盒方法基础上,以Cytb基因为研究对象,使用2条外引物和2条内引物,特异性识别Cytb基因序列的6个区域。通过使用SYBR Green Ⅰ染料实现了对扩增产物的闭管可视化检测,通过肉眼观察反应液颜色变化实现对反应结果的监测,同时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验证扩增结果。分析了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与传统的PCR检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阳性扩增样本反应液由橙色转变为绿色,阴性扩增样本反应液保持橙色不变,该可视化检测结果肉眼易于分辨和观察。所建立的LAMP体系能够特异性检测牛乳中的Cytb基因,其检测限为10 fg/反应,对羊乳中牛乳的检测灵敏度为0.01%。可视化检测结果和传统电泳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可视化检测可以取代传统电泳检测,同时可视化检测可以避免开盖检测造成气溶胶污染。与传统的PCR方法比较,LAMP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限均高10倍,表明LAMP方法更快速、灵敏和经济。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羊乳中的牛乳制品,可以检测出0.01%的牛乳制品。该方法可在45 min完成羊乳中牛乳中的检测,仅需一个水浴锅即可完成检测,在牛乳掺假的快速检测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张昊阳,严林,党高平,刘永峰[3](2019)在《羊乳制品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在昂贵的羊乳中添加牛乳的做法已扰乱乳制品市场,其检测技术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国内外乳制品检测现状,综述了现有原料乳、乳制品掺假检测技术及其特点,尤其对各类掺假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度、检测时间和成本进行重点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乳制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和保障乳制品市场的规范性提供了参考。
马西亚[4](2019)在《乳及乳制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乳及乳制品掺假鉴别是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PCR尤其是多重PCR为乳制品动物源性的快速鉴定提供了重要方法,但是大多利用电泳、多色荧光标记或者测序实现多重检测,操作繁琐成本较高。本研究主要利用HRM技术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乳及乳制品市场上常见的山羊、绵羊、牛和水牛四种动物源性成分,实现准确、快速、低成本的鉴别检测。具体研究和结果如下:(1)水牛乳中牛乳成分鉴别的双重PCR-HRM检测方法研究。通过比对牛和水牛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了牛和水牛的物种特异性引物。实验结果显示,PCR扩增产物的Tm值分别为77℃和81℃,在传统熔解曲线中存在交叉重叠,同时检测牛和水牛线粒体DNA时会有干扰存在;而在HRM分析中,牛和水牛的扩增产物的熔解峰则完全分离,表明HRM相对于传统熔解曲线,更容易实现对Tm差异较小扩增产物的准确有效区分。进一步优化了双重PCR-HRM反应体系,实现了对水牛乳掺伪的牛乳成分的有效鉴定,对水牛乳中掺假的牛乳成分最低检出限为1%,并且通过对熔解峰高和掺假比例的对数值进行线性拟合,能够实现对掺假比例的相对定量。(2)基于特异性引物的乳制品中山羊、绵羊、牛和水牛乳成分的多重PCR-HRM检测方法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通量,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引物的筛选和调节,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四种乳品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结果显示,四重PCR-HRM体系中山羊、绵羊、牛和水牛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分别为86.7℃、77.7℃、83.7℃和80.2℃,熔解峰之间没有重叠。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不同组合样品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各物种之间没有相互干扰。该方法对绵羊线粒体DNA模板的检出限为2pg,对山羊、牛和水牛线粒体DNA检出限则为0.2pg,并可实现乳及乳制品市售样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别检测。(3)山羊乳中牛乳成分鉴别的双重PCR-HRM方法研究。在上述工作中,PCR-HRM能够有效区分Tm差异较小的扩增产物,但是Tm差异仍需>2℃。在本章工作中,利用HRM技术能够提供的更丰富的熔解曲线信息,实现了对Tm差异<1℃的山羊和牛PCR扩增产物的同时检测。结果显示,山羊和牛的扩增产物Tm分别为80℃和80.3℃,HRM熔解峰相互重叠难以同时鉴别牛羊源性组分,但是通过HRM熔解曲线形状分析可以实现羊乳和牛乳成分的同时鉴别。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定量检测混合样品的掺假比例,牛乳对羊乳的掺假检出限到达0.1%。因此,PCR-HRM能够对Tm差异<1℃的多重扩增产物实现准确的鉴别检测。(4)基于通用引物的乳制品中山羊、绵羊、牛和水牛源性成分的PCR-HRM检测方法研究。以上多重PCR反应中,需要使用多对特异性引物实现对多个物种的同时鉴别,多对引物的存在容易引起非特异性扩增,并且引物间扩增效率不一致、需要多次反复优化。为了克服这种局限,通过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实现了在同一PCR反应中能够同时扩增山羊、绵羊、牛和水牛的目的基因。结果显示,该引物对的通用性和特异性良好,且各扩增序列都会产生具有自己独特特征的HRM熔解曲线,根据这种差异能够实现这4种乳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别。此外,该方法能够对所有15种可能的组合,实现准确有效的区分,并能够定量牛乳与水牛乳以及牛乳与山羊乳的掺假比例。因此,PCR-HRM技术可以实现乳及乳制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低成本快速鉴别。
杨欣[5](2018)在《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检测仪在乳脂肪和乳蛋白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食品营养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牛乳因其含有丰富的乳脂肪和乳蛋白,成为人类的最佳食品。因此,乳脂肪和乳蛋白是评价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已颁布测定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但此法麻烦、费时。选用国际先进快速检测分析仪——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测定液体乳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可以做到快速、简便、准确。本文研究了极端环境温度对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对液体乳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数值影响,对比了不同均质方法的乳脂肪和乳蛋白仪器检测值差异,探讨了仪器快速检测在季节变化与原料乳加工前后的脂肪和蛋白含量变化,以及原料乳掺假鉴别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国标法与MilkoScan FT+快速测定原料乳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对比性研究综合三个牧场随机取样的测定结果,国标法测得脂肪含量≥3.10g/100g,蛋白质含量≥2.80g/100g,皆满足实验要求,属优质牛乳。使用MilkoScan FT+测得脂肪数据间标准差(SD)为0.15%,蛋白质数据间标准差(SD)为0.16%,二者皆小于国标法测值。结果波动小,平行数值间相差小,其测定数据稳定性皆优于国标法。2、极端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与标准法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乳肪分析结果的相对极差(RR)≥15%、标准差(SD)≥6%,远超室温环境下相对极差和标准差值;蛋白质分析结果中相对极差(RR)≥13.90%、标准差(SD)≥6.27%,远超室温环境下相对极差和标准差值;指标仪器检测结果均低于室温数值。3、不同均质方法对检测值的影响样品经40℃/200bar均质处理后,乳脂肪标准差(SD)为0.16%,远小于手摇均质的1.09%和国标法的0.47%。平行测定值间波动最小,数值间较手摇均值和国标法更稳定。而乳蛋白标准差(SD)为0.16%,与手摇均质和国标法相近。平行测定值间波动较小,三者数据都较稳定。4、季节变化对原料乳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仪器检测得了连续三年奶样中原料乳脂肪与蛋白含量,与国标法测定的结果相近,平行检测值稳定性好,每月检测值间准确度Cv均小于1.5。快速检测值可以满足乳企业日常作业中大批量液体样的检测和实际生产过程监控。5、成品乳与原料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对比分析分析了经巴氏杀菌乳和超极端温度灭菌乳的两种产品乳进行对比性检测。结果显示,同一成品乳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重现性较好;乳脂含量均≥3.85,乳蛋白含量均≥3.54,偏差±0.04,波动小,离散度弱,测量值稳定准确;同时,数据显示成品乳的检测结果较原料乳更加稳定。6、原料乳的掺假鉴别结果表明,当加入0.380g植脂末时,QA>5,MilkoScan FT+的检测软件系统会提示红色报警信息,说明植脂末加入量大于0.380 g时,鲜牛奶样品成分会出现异常。
刘建兰[6](2018)在《牛羊乳区别检验的PCR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及乳制品营养丰富,是人类重要的基础食物,羊乳和牛乳作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两种乳源,因其价格、产量等差异而常有羊乳中掺入低价牛乳的情况发生。为了维护市场公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羊乳制品的掺假鉴别检测显得至关重要。本课题根据牛羊乳的DNA差异,分别以牛、羊的线粒体12S rRNA为靶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几种牛羊乳区别检验的快速、低成本PCR检测方法技术,其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牛羊乳DNA提取方法及常规双重PCR方法研究。比较了用于鲜乳中DNA提取的有机溶剂法、快速DNA试剂盒法和磁珠法,以提取的DNA为模板和牛羊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出了牛和羊目标DNA片段分别为256 bp、326 bp,优化建立了基于凝胶电泳的双重PCR方法用于牛羊乳的区别检验。通过对三种方法DNA片段的完整性鉴定及PCR扩增的电泳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对乳中DNA提取效率低;快速DNA试剂盒法获得的乳DNA纯度较好,但重复性较差;磁珠法提取的DNA纯度和效率高,且重复性好,用染料法间接测得羊乳和牛乳提取得到DNA的浓度分别为2.132μg/mL和1.186μg/mL。双重PCR结果显示:DNA试剂盒法能检测出羊乳中掺入牛乳的比例为10%,而磁珠法的检出阈值则能达到1%。因此,后续的实验研究均采用磁珠法提取样品DNA。羊乳中掺入牛乳的单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为了克服常规PCR电泳分析耗时长、样品通量低、容易污染的局限,建立了基于DNA结合染料(SYBR Green I)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羊乳制品中牛乳成分的掺假鉴别检测。牛、羊模板DNA分别加入牛、羊引物(分别为153 bp和118 bp)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利用扩增曲线的Ct值对牛羊乳进行区分,并对PCR相关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对牛羊乳DNA进行梯度稀释扩增后,反应可分别达到10-5和10-4的灵敏度,经线性拟合得,R2分别为0.995和0.996,扩增效率及重复性良好;该方法最低可检出新鲜羊奶中掺入2.5%的牛乳成分,并成功应用于11份市售羊乳制品样本中的牛、羊源性成分的鉴别。羊乳中掺入牛乳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为了进一步能够在提高样品通量的同时,节省样品和试剂,降低检测成本,建立了基于EvaGreen染料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法。在模板DNA中同时加入牛羊两对特异性引物,优化条件,利用扩增产物DNA熔解曲线的Tm值不同来检测羊乳中牛乳成分。熔解曲线分析显示,牛和羊特异性产物的Tm值分别为79℃和82℃,并且通过比较SYBR Green I染料与EvaGreen染料可知,EvaGreen染料能显着提高熔解曲线的分辨率,使得羊乳中掺入牛乳的最低检测限值低至为0.05%,并应用于市售乳制品掺假检测。基于钌配合物染料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探究。SYBR Green I和EvaGreen因受专利保护、结构信息难获取和成本较高的进口商品化试剂,为此,以化学结构明晰的Ru配合物为DNA结合染料,与乳DNA结合后应用到实时荧光定量PCR中的检测方法进行初步探究。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实时监测钌配合物染料的荧光信号变化可获得用于定量的PCR扩增曲线,由对牛羊乳DNA梯度稀释及拟合得出,在Ru作用下DN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分别为0.974和0.986,且检测灵敏度与SYBR Green I和EvaGreen相当,有望开发成为一种适用于荧光定量PCR应用的新型检测试剂。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普通PCR、荧光定量PCR的单重及双重的乳制品掺假检测方法建立,进而对以钌配合物为染料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作初步探究。相较以蛋白质、脂肪等为检测目标的方法,本研究基于DNA建立的牛羊乳区别检验的几种PCR方法,具有结果可靠、易操作、高通量等优点,可以为乳制品的掺假检验方法提供技术参考。此外,已建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肉制品、水产品及油脂制品等的真实性检测,从而对判定食品标签标识的真实性及对食品监管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孔祥瑞,王洪柱,李国玉[7](2017)在《原料乳掺杂使假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原料乳的掺杂使假是我国乳业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学者们针对可能添加的掺假物质,研究了大量的检测方法,但对于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开发的新方法具有滞后性和单一性。因此,对于任何外来添加物质都能够检测出原料乳掺杂使假的方法的研发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对此论述了目前原料乳掺杂使假检验方法的研究动态,以为新方法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刘欢[8](2017)在《荧光光谱法在食品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实时、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荧光技术为检测手段,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包括牛乳,牛肉以及食用油的一些性质和品质进行了研究,详细内容及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物质的荧光性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环境因素,包括:溶液浓度、pH值、温度、溶剂、样品前处理、有序介质以及荧光猝灭剂等对荧光光谱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浓度过高时,会存在内滤效应,使荧光强度减弱,只有在溶液浓度足够小的情况下,所测得的荧光强度才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同一物质在不同酸碱环境、不同的温度条件、不同溶剂中以及经过不同的样品前处理后,荧光特征峰个数、激发和发射波长位置以及荧光强度都会存在差异:有序介质可以通过与不发荧光或者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强荧光性衍生物,相反,金属离子等荧光猝灭剂会使物质的荧光强度降低。2.研究了三种不同受热程度牛乳的荧光特性差异,与生鲜牛乳相比,被加热处理过的巴氏杀菌乳及UHT灭菌乳中,色氨酸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美拉德反应产物及核黄素的荧光强度有所增高,牛乳中荧光物质强度的变化可作为受热程度判定指标: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矩阵(EEMs)结合平行因子法(PARAFAC)以及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不同受热程度的牛乳的定性判别准确率均可达到100%;应用导数同步荧光技术对生鲜牛乳和巴氏杀菌乳掺杂复原乳的检测,荧光强度比值分析法的准确率分别为86.7%和90%,化学计量学(PLS-DA)分析法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6.9%。3.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牛肉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牛肉在贮藏过程中有两种新的荧光物质生成,分别位于Ex/Em:320 nm/380 nm和Ex/Em:380 nm/470 nm,这两个特征峰与牛肉内部的美拉德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关,用这两种荧光物质可以表征牛肉的货架期及新鲜度:基于表面同步荧光光谱(固定波长差Δλ为75 nm)结合PLS-DA法的牛肉新鲜程度定性模型,对校正集样品的判别准确率为96.61%,验证集样品的判别准确率为94.44%,且牛肉的产地差别不会对建模结果造成影响。4.一种光谱分析方法在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尝试将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进行融合,对食用油的种类进行定性判别,以及对煎炸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定量分析,将多源光谱融合分析结果与单一的光谱分析的结果相比较。五种光谱融合后,食用油种类定性判别准确率可达100%;酸价定量分析模型Rc2和Rp2分别为0.945和0.927,RMSEC和RMSEP分别为0.037和0.046;过氧化值定量分析模型Rc2和Rp2分别为0.878和0.788,RMSEC和RMSEP分别为0.105和0.142,结果均优于优单一光谱的建模结果。
赵瑞[9](2017)在《基于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牛乳腐败标示物的筛查》文中研究说明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的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新鲜度作为乳品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建立快速、有效、客观的乳制品新鲜度检测技术是现代乳制品研究中极为重要。本文旨在确定蛋白质产物中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作为牛乳腐败变质标示物的可能性,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及制定我国牛乳及其制品新鲜度判定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本文基于亲水性作用建立了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以原乳和UHT乳为样品,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温度(4℃冷藏和20℃常温)下感官、酸度、微生物的美蓝褪色时间、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推测了合适的生物胺作为腐败标示物,为牛乳及其制品的品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牛乳中未衍生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测定方法。通过优化色谱质谱条件、前处理方法,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14min内所有分析目标物得到较好的分离,氨基酸在0.081.5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070.9996之间;生物胺在815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440.9998之间。目标物的回收率在68%134%之间,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126.33%。本实验方法选择性、灵敏度及分析效率高,能够实现牛乳中未衍生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定性定量分析。(2)在已建立的检测方法基础之上,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4℃冷藏和20℃常温下)不同牛乳(原乳和UHT乳)中FAAs和BAs及其它品质指标(感官评价、酸度、微生物美蓝褪色时间)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氨基酸中没有找到相同降解趋势的FAA可以作为牛乳的腐败标示物,生物胺中的腐胺和尸胺可作为4℃模拟贮藏环境下原乳的腐败标示物。
曹殿洁,杨华[10](2016)在《牛乳掺碱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苯磺酸检测牛乳中掺碱和亚硝酸盐,研制出一种廉价、便捷、稳定的牛乳掺假检测试剂盒,结果确定了2个掺假检测项目中检测试剂的浓度、用量和检测下限。本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牛乳掺假的快速检测。
二、牛乳中掺假检验的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乳中掺假检验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牛奶中五种掺假物的检测鉴定与牛奶掺假主要鉴定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牛奶中常见的5种掺假物与鉴定 |
1.1 牛奶中麦芽糊精的掺假与鉴定 |
1.2 牛奶中水解动物蛋白的掺假与鉴定 |
1.3 牛奶中水解植物蛋白的掺假与鉴定 |
1.4 牛奶中玉米油的掺假与鉴定 |
1.5 牛奶中碳酸氢钠的掺假与鉴定 |
2 对牛奶掺假主要鉴定技术的分析 |
2.1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
2.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 |
2.3 PCR检测技术 |
2.4 色谱法 |
2.5 光谱法 |
3 小结与展望 |
(2)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羊乳中掺假牛乳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乳品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2.1 食品掺假 |
1.2.2 乳及乳制品掺假现状 |
1.2.3 乳中动物源性掺假检测技术 |
1.3 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概述 |
1.3.1 核酸提取 |
1.3.2 核酸扩增 |
1.3.3 核酸检测 |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1 LAMP技术 |
1.4.2 LAMP技术原理 |
1.4.3 LAMP技术特点 |
1.4.4 LAMP产物检测 |
1.4.5 LAMP技术的应用 |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特色及创新点 |
第2章 牛乳中牛DNA分离提取优化及其试剂盒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试剂 |
2.2.3 试剂配制 |
2.2.4 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牛乳中牛DNA分离提取方法的优化 |
2.3.2 牛乳DNA提取试剂盒法的建立及应用 |
2.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对牛乳中提取DNA品质的影响 |
2.4.2 SDS的用量对牛乳中提取DNA品质的影响 |
2.4.3 蛋白酶K的用量对牛乳中提取DNA品质的影响 |
2.4.4 牛乳中牛DNA稳定分离提取试剂盒法的应用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基于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牛乳掺假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试剂 |
3.2.3 仪器和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DNA的提取与纯化 |
3.3.2 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 |
3.3.3 LAMP反应体系 |
3.3.4 LAMP反应的特异性 |
3.3.5 LAMP反应的灵敏度 |
3.3.6 LAMP反应的检测限 |
3.3.7 LAMP反应结果评估 |
3.3.8 PCR引物及扩增体系 |
3.3.9 PCR灵敏度检测 |
3.3.10 PCR检测限分析 |
3.3.11 LAMP在商业乳制品中的应用 |
3.3.12 LAMP反应效率评估 |
3.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DNA纯度和浓度 |
3.4.2 LAMP反应特异性 |
3.4.3 LAMP反应灵敏度 |
3.4.4 LAMP反应检测限 |
3.4.5 LAMP与PCR检测灵敏度的比较 |
3.4.6 LAMP与PCR检测限的比较 |
3.4.7 LAMP检测在商业乳制品中的应用 |
3.4.8 LAMP反应效率评估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羊乳制品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乳制品掺假检测现状 |
1.1 国内外乳制品掺假事件 |
1.2 国内外乳制品掺假法规与标准 |
2 羊乳掺入牛乳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2.1 羊原料乳掺入牛乳检测方法及其特点 |
2.1.1 普通PCR检测方法 |
2.1.2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
2.1.3 免疫层析试纸法 |
2.1.4 间接ELISA定量检测方法 |
2.1.5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 |
2.2 检测方法及其特点 |
2.2.1 离子交换色谱法 |
2.2.2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乳蛋白掺假检测方法 |
2.2.3 等电点聚焦法 |
2.2.4 ELISA法 |
3 羊乳掺入牛乳检测方法比较 |
3.1 羊乳掺入牛乳检测方法时间比较 |
3.1.1 短时间牛羊乳混掺检测方法 |
(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2)电子鼻 |
(3) HPLC |
(4) ELISA |
3.1.2 长时间牛羊乳混掺检测方法 |
(1)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
(2)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 |
3.2 羊乳掺入牛乳检测方法准确度的比较 |
3.2.1 短时间快速处理方法准确度分析 |
(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2)电子鼻 |
(3) HPLC |
(4) ELISA |
3.2.2 长时间处理方法准确度分析 |
(1)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
(2)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 |
3.3 羊乳掺入牛乳检测方法成本的比较 |
4 小结 |
(4)乳及乳制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 |
1 绪论 |
1.1 乳品掺假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1.1 食品掺假 |
1.1.2 乳及乳制品掺假 |
1.1.3 乳品动物源性掺假检测技术 |
1.2 高分辨熔解分析技术 |
1.2.1 高分辨熔解技术介绍 |
1.2.2 影响HRM技术分析食品真伪的关键因素 |
1.2.3 高分辨熔解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2 水牛乳中奶牛乳成分的PCR-HRM检测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样品 |
2.2.2 试剂 |
2.2.3 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样品中DNA的提取与检测 |
2.3.2 引物的设计 |
2.3.3 PCR-HRM扩增 |
2.3.4 引物特异性验证 |
2.3.5 引物灵敏度实验 |
2.3.6 检测限的确立 |
2.3.7 市售样本的实际检测与验证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基因组DNA提取与验证 |
2.4.2 PCR-HRM同时区分奶牛和水牛样品可行性 |
2.4.3 PCR-HRM扩增体系及条件优化 |
2.4.4 特异性验证结果 |
2.4.5 灵敏度分析 |
2.4.6 双重荧光定量PCR-HRM最低检测限的确立 |
2.4.7 市售样本的实际检测与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特异性引物的乳制品山羊、绵羊、奶牛和水牛成分的PCR-HRM检测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试验样品 |
3.2.2 试剂 |
3.2.3 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样品中DNA的提取 |
3.3.2 引物的设计 |
3.3.3 四重PCR-HRM的可行性和扩增条件的优化 |
3.3.4 特异性实验 |
3.3.5 有效性和灵敏度实验 |
3.3.6 市售样本的实际检测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四种乳制品成分PCR-HRM检测方法的建立 |
3.4.2 多重PCR-HRM优化结果 |
3.4.3 特异性 |
3.4.4 检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 |
3.4.5 市售样品检测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山羊乳中奶牛乳成分的PCR-HRM检测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试验样品 |
4.2.2 试剂 |
4.2.3 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样品中DNA的提取与检测 |
4.3.2 引物的设计 |
4.3.3 PCR-HRM扩增 |
4.3.4 特异性实验 |
4.3.5 熔解速率实验 |
4.3.6 检测限的确定 |
4.3.7 市售样本的实际检测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引物特异性实验 |
4.4.2 HRM技术检测山羊乳中的牛乳成分方法的建立 |
4.4.3 熔解速率验证 |
4.4.4 检测限的确定 |
4.4.5 市售样本的实际检测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通用引物的乳制品山羊、绵羊、奶牛和水牛成分的PCR-HRM检测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仪器 |
5.2.1 试验样品 |
5.2.2 试剂 |
5.2.3 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样品中DNA的提取 |
5.3.2 引物的设计 |
5.3.3 PCR-HRM扩增 |
5.3.4 可行性与特异性检测 |
5.3.5 多组分混合DNA模板的检测 |
5.3.6 不同比例掺假样品检测 |
5.3.7 市售样本的实际检测与验证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引物设计 |
5.4.2 可行性分析 |
5.4.3 多组分检测结果 |
5.4.4 不同比例掺假样品检测 |
5.4.5 市售实际样品检测与验证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检测仪在乳脂肪和乳蛋白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乳制品和原料乳的质量控制 |
1.2 乳制品质量分析研究进展 |
1.3 乳制品分析研究进展 |
1.3.1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常规检测法 |
1.3.2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新技术 |
1.3.3 脂肪含量测定 |
1.4 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检测原理及特点 |
1.4.1 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
1.4.2 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的技术参数及预警系统 |
1.4.3 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的主要特点 |
1.4.4 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检测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牛乳样品的前处理 |
2.2.2 鲜乳样品的精密度实验 |
2.2.3 国家标准法测定牛乳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 |
2.2.4 Mi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牛乳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 |
2.2.5 极端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2.2.6 均质方式在MilkoScan FT+快速检测中对乳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分析 |
2.2.7 不同季节环境下,对MilkoScan FT+快速测定奶样中脂肪和蛋白质的研究 |
2.2.8 MilkoScan FT+测定成品乳与原料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对比性研究 |
2.2.9 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仪鉴别原料乳掺假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原料乳样品的精密度实验 |
3.2 国标法与MilkoScan FT+快速检测法测定原料乳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对比性研究 |
3.3 极端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3.3.1 极端环境温度,对使用MilkoScan FT+快速测定法测定乳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 |
3.3.2 极端环境温度,国标法与MilkoScan FT+快速检测法测定乳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对比性研究 |
3.4 不同均质方法对检测值的影响 |
3.5 季节变化对原料乳脂肪和蛋白质影响 |
3.5.1 不同季节环境,对MilkoScan FT+快速测定奶样中脂肪的研究 |
3.5.2 不同季节环境,对MilkoScan FT+快速测定奶样中蛋白质的研究 |
3.6 成品乳与原料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对比分析 |
3.7 原料乳掺假鉴别 |
3.7.1 模拟植脂末掺假乳参数分析 |
3.7.2 QA值的设定对实验报警浓度的影响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牛羊乳区别检验的PCR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牛羊乳掺假及掺假检测 |
1.1.1 食品安全及乳品掺假 |
1.1.2 牛羊乳基本组成的比较 |
1.1.3 牛羊乳掺假检测 |
1.2 基于乳小分子或蛋白质大分子的乳制品检测方法 |
1.2.1 基于乳生物小分子差异的检测方法 |
1.2.2 基于乳蛋白质差异的检测方法 |
1.3 基于DNA差异的乳制品检测方法 |
1.3.1 乳DNA的含量分布及稳定性 |
1.3.2 乳DNA提取方法及验证 |
1.3.3 PCR技术 |
1.3.4 目的基因选取 |
1.3.5 PCR扩增检测方法 |
1.3.6 乳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总体设计思路 |
2 牛羊乳DNA提取方法及羊乳中掺入牛乳的常规PCR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及技术路线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试剂配制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牛羊乳DNA提取的完整性鉴定 |
2.4.2 牛羊乳DNA浓度的定量 |
2.4.3 双重PCR体系中不同DNA提取方法的对比 |
2.4.4 有机溶剂法、快速DNA试剂盒法及磁珠法的比较结果归纳 |
2.4.5 磁珠法和快速DNA试剂盒法对比模拟掺假样品中牛源性成分的检测 |
2.4.6 磁珠法对市售奶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应用性检测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SYBRGreen染料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制品掺假 |
3.1 引言及技术路线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材料 |
3.3.2 实验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乳DNA中牛、羊源性成分的特异性检测 |
3.4.2 试剂及扩增条件优化 |
3.4.3 荧光定量PCR体系对牛、羊乳DNA的灵敏度检测 |
3.4.4 单重荧光定量模拟羊乳样品中掺入牛乳最低检测限的确立 |
3.4.5 单重荧光定量PCR对市售羊乳制品的应用性检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EvaGreen染料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制品掺假 |
4.1 引言及技术路线 |
4.2 试剂与仪器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实验材料 |
4.3.2 实验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的建立和验证 |
4.4.2 引物二聚体的降低实验 |
4.4.3 双重荧光定量PCR试剂及扩增条件优化 |
4.4.4 EvaGreen和SYBRGreen的灵敏度比较 |
4.4.5 双重荧光定量PCR中羊乳掺入牛乳最低检测限的确立 |
4.4.6 双重荧光定量PCR对市售羊乳制品的应用性检测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Ru(bpy)2dppz]2+染料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DNA的方法探究 |
5.1 引言及技术路线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3 材料与方法 |
5.3.1 实验材料 |
5.3.2 实验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Ru浓度的测定 |
5.4.2 Ru与乳DNA结合稳定性的优化 |
5.4.3 Ru信号结合牛羊乳DNA基本方法的确立 |
5.4.4 Ru作用于乳DNA的灵敏度检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课题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原料乳掺杂使假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法检测 |
2 微生物检测 |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检测 |
4 光谱法检测 |
4.1 红外光谱检测 |
4.2 荧光技术检测 |
5 其它检测方法 |
6 结论 |
(8)荧光光谱法在食品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荧光原理 |
1.1.1 分子的激发与驰豫 |
1.1.2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1.1.3 荧光量子产率 |
1.1.4 荧光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
1.2 荧光仪器 |
1.3 荧光分析法 |
1.3.1 常规荧光分析法 |
1.3.2 三维荧光分析法 |
1.3.3 同步荧光分析法 |
1.3.4 固体表面荧光分析法 |
1.3.5 荧光偏振分析法 |
1.3.6 动力学荧光分析法 |
1.4 荧光光谱法在食品领域的研究现状 |
1.4.1 食品中常见的荧光物质 |
1.4.2 乳制品 |
1.4.3 肉制品 |
1.4.4 鱼类 |
1.4.5 蛋类 |
1.4.6 食用油 |
1.4.7 果蔬 |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荧光光谱法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和试剂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pH值的测定 |
2.3.2 牛乳乳清蛋白的提取方法 |
2.3.3 荧光数据的采集 |
2.3.4 荧光图谱的校正处理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牛乳的荧光特性分析 |
2.4.2 溶液浓度的影响 |
2.4.3 酸碱度的影响(pH值) |
2.4.4 温度的影响 |
2.4.5 溶剂的影响 |
2.4.6 不同预处理的影响 |
2.4.7 有序介质的影响 |
2.4.8 荧光猝灭剂的影响 |
2.4.9 混合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荧光光谱法在牛乳受热程度分析及复原乳掺杂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和试剂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pH值的测定 |
3.3.2 牛乳乳清蛋白的提取方法 |
3.3.3 荧光数据的采集 |
3.3.4 数据处理 |
3.3.5 PARAFAC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牛乳受热程度分析 |
3.4.2 导数同步荧光技术在牛乳掺杂复原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荧光光谱法在牛肉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pH值的测量 |
4.3.2 颜色的测定 |
4.3.3 球蛋白沉淀实验 |
4.3.4 数据采集 |
4.3.5 荧光图谱的校正处理 |
4.3.6 数据处理及软件应用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牛肉的荧光特性分析 |
4.4.2 牛肉在贮藏过程中荧光特性变化分析 |
4.4.3 牛肉贮藏期间的理化指标变化及与荧光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 |
4.4.4 表面同步荧光技术结合PLS-DA法无损检测牛肉新鲜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荧光光谱法结合其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1 材料和试剂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油脂酸价的测定 |
5.3.2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
5.3.3 光谱数据的采集 |
5.3.4 数据处理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食用油的光谱性质分析 |
5.4.2 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定性判别分析 |
5.4.3 煎炸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定量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基于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牛乳腐败标示物的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乳及其制品新鲜度检测现状 |
1.2.1 传统检测方法 |
1.2.2 新型评价方法 |
1.3 乳及其制品新鲜度检测存在问题 |
1.4 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UPLC-MS/MS同时测定牛乳中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方法的建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质谱条件优化 |
2.2.2 色谱条件优化 |
2.2.3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2.2.4 方法学验证 |
2.3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牛乳腐败标示物的筛查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牛乳样品贮藏环境的温度变化 |
3.2.2 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牛乳感官评定结果 |
3.2.3 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牛乳酸度的影响 |
3.2.4 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牛乳美蓝褪色时间的影响 |
3.2.5 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牛乳FAAs和 BAs的影响 |
3.2.6 腐败标示物的确定 |
3.3 结论 |
第四章 结论 |
实验创新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
附录 |
四、牛乳中掺假检验的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牛奶中五种掺假物的检测鉴定与牛奶掺假主要鉴定技术分析[J]. 王海童,罗雪路,陈明新,熊琪,万平民,胡修忠,张淑君. 中国奶牛, 2021(01)
- [2]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羊乳中掺假牛乳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王一凡.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3]羊乳制品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张昊阳,严林,党高平,刘永峰. 中国乳业, 2019(08)
- [4]乳及乳制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方法研究[D]. 马西亚.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5]MilkoScan FT+乳成分分析检测仪在乳脂肪和乳蛋白快速检测中的应用[D]. 杨欣.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5)
- [6]牛羊乳区别检验的PCR检测技术研究[D]. 刘建兰.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7]原料乳掺杂使假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J]. 孔祥瑞,王洪柱,李国玉. 中国乳业, 2017(09)
- [8]荧光光谱法在食品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D]. 刘欢.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9]基于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的牛乳腐败标示物的筛查[D]. 赵瑞. 天津农学院, 2017(07)
- [10]牛乳掺碱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盒研究[J]. 曹殿洁,杨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