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交际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谈英语教学中交际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一、试论英语教学交际法和其它教学法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游梦玲[1](2021)在《基于交际法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提出

张敏[2](2021)在《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库坎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中泰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泰国的汉语教学也因此蓬勃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诸多泰国教学案例表明泰国学生倾向于听说法教学,同时,游戏也是泰国学校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将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中,结合泰国库坎中学汉语教学实践的案例,从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功能角度,探讨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证明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在泰国的汉语教学中是可行的、有效果的。文章首先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全面调查了泰国库坎中学高二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对其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等有较深入的把握。结合库坎中学高二学生的学习特点,评述听说法在汉语教学中的优劣,分析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以上的调研和分析,文章对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实践进行探究,重点研究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案例,从中挖掘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功能,并以此为视角探究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应用提出建议:提高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汉语教材编写要体现使用者需求;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以听说法为主,注重游戏的功能性;建立汉语教学资料库。

叶新新[3](2020)在《美国斯特拉特福学校中学初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同国家教育文化的不同使得海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复杂的现状。本文通过研究美国中学汉语教学现状,结合美国初高中学生外语学习习惯和特点,基于海外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基础上,探讨翻译法、交际法、情景法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美国私立学校初高中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以求为美国初高中年级的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陈述了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综述了以往学者们对翻译法、交际法和情景法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教学情况分析,第一部分笔者从学习需求、课程设置、成绩评定、学生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背景说明,第二部分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问卷内容、学习对象、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并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当前教学所面临的考验。第三章为教学设计部分,第一部分结合《HSK标准教程2》分别说明了翻译法、交际法和情景法在初级汉语课堂上的使用技巧,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以《HSK标准教程2》第七课为例作整课的教案设计与说明,第四部分则以第九课的结果补语为例展示语法教学的教案设计。第四章为教学实践评价,先从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学生、学生HSK考试成绩与学生期望五个角度详细说明。然后给出教学建议与总结,针对海外汉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并说明此篇论文的不足。

江海涛[4](2020)在《语境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在自身的着述中明确提出:“若是缺乏语法,尚且可以传输较少的信息;而若是缺乏词汇,那么任何信息都无法表达。”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枯燥无味的词汇教学限制了学生词汇的输入,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耗时且低效。语境理论的出现与发展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基于语境理论的词汇教学的出现也许是词汇教学的“一剂良药”。“语境”一词最先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并逐渐被学者用来探究英语教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鉴于先辈的研究理论与成果,笔者将尝试探讨语境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及应用的策略。论文率先整理了关于词汇教学、语境理论的具体演变进程,进一步整理各个国家的研究者在语境理论上的具体成果,再对语境理论进行较为精准的概念界定与类别划分,从而得出一个分类框架,将语境进一步界定成词汇语境、语法语境、言语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五个部分。在此框架的基础上,笔者对虹桥中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对该校英语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观察与记录,试图探究出教师将语境理论应用于教学上的问题。最后,笔者尝试探讨出词汇语境、语法语境、言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策略及其应用。本文注重的是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因此,在成文之后,其实践价值在于笔者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一线英语教师认识到语境理论的价值,指导他们在词汇教学中合理使用语境理论,从而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其理论价值在于期望论文对未来的词汇以及语境理论的教研活动提供可靠的借鉴价值。教师对语境相关的理论掌握程度如何?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境理论进行教学时存在哪些问题?从这两个问题出发,笔者通过访谈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1.情景语境的真实性缺失;2.语境创设费时费力,加重教师负担;3.教师语境理论素养有待提高;4.词汇语境的使用具有随意性;5.语境教学方式使用单一。基于这五个问题,笔者在第五章中基于语境理论的分类提出了语境理论词汇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将会指导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刘文辉[5](2019)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模式事关汉语教学的成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传统的“分技能教学模式”在教学效率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通过数年的理论探索,尝试构建出汉语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并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是有效的,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检验的。本论文共分为4个部分,另加若干附录。第一部分为绪论与相关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勾勒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次对国内外现有教学模式,尤其是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学模式主要成果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综述,从而为本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借鉴。第二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主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五大构成因素,即理论基础(包括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输入”与“输出”假说、联结主义等各种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包括课程设计、教师团队构建与培训、教材选用与改编、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部分。同时,本文还归纳了该教学模式的6大特点,即: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及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大规模且较长时间的系统实证研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技能的全方位配合、以强有力的“管理”作为辅助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重点展示了运用对比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汉语总体水平提升更为显着(以新HSK5级成绩为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进步明显;(3)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着提升;(4)实验组学生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从实验时及实验半年后跟踪调查问卷数据所知);(5)该模式效果与学生汉语基础无关,适用于汉语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学习者。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第四部分是针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所展开的讨论以及本文的结论。首先,结合第二轮教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其次,总结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9点启示,并对未来该模式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提出6点展望;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张嘉昕[6](2019)在《交际法在泰国攀牙女子中学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汉语国际教学的课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根据笔者在泰国的实际教学经验,综合课往往有着教学模式固定化、难以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引起的。交际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大放异彩,它主张以学生为根本,以培养交际能力为语言教学的目标,而这正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谋而合。本论文是在交际法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设计,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解释说明交际法在泰国攀牙女中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交际法的应用效果。主要有两方面的发现:第一、在交际法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前人提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语法教学的缺失,笔者认为弱化语法规则并不等于缺失;第二、根据笔者对于本校泰国学生的调查与实践经验,发现采用交际法为主,而其他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最为合适。同时本论文也存在其弊端,比如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仍有待研究,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偏误没有做具体的分析等。在论文的最后,笔者还针对交际法在泰国攀牙女中的应用提出了浅薄建议,以供后续志愿者们借鉴。

陈刚[7](2019)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将外语学习文化定义为特定人群关于外语学习共有的一种特征性的认知系统、价值诉求和行为方式的体系。一种文化在其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会与其他相关文化乃至异质文化发生历史性遭遇,从而产生文化的涵化现象。所谓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的接触碰撞、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中的一方或双方其原有文化发生相应的结构性、机制性、内涵性变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提供了现实条件。以现行国家课程标准所规范的课程化、制度化的外语教学为例,从课程设计与实施,直至与之相应的教学法体系的建设、制定和选择,不论是交际法还是任务型,其所折射出的课程及学科教学理念,包括基于这些理念和教法由中外合作编写或改编的教材,相对于传统外语教学,无不强烈表现出其文化内涵的异质性,这是两种文化接触所产生的生态结果——外语教学包括与之相应的外语学习文化及其当代范式的“涵化”。因此,深入研究在这一特定情境中我国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现象的实际状况及内在机制,揭示在这一进程中其模式建构与范式变换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呈现特定学习场域中存在问题,也有助于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对我国外语学习文化指向未来的发展,包括其创新模式的建构及外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产生积极影响。在当今学习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学习文化研究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而学习文化理念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包括“华人学习者悖论”等现象,也为解释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直接促成了文化协同论等理论流派和研究成果的出现。目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传统文化与学习或外语学习间关系的相关问题上,研究对象也更多地偏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而从涵化理论的角度研究外语学习文化的,则尚未闻见。基于对文化作为复杂人类形态复合体的本体认识,本研究融合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涵化概念和理论视角,以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考察、理解、解释中国师生外语学习文化涵化之现状和成因,并对其复杂关系结构及其机制、规律与规律的某些方面,在知识分析和概念抽象的基础上给予可能的、贯通的理论综合。本研究首先对有“学”无“习”的外语学习环境做了分析,对学习者特点研究做了全面梳理,并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学习文化研究的既有成果,进而对二语习得研究和学习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其针对中国学习者研究的理论取向之异同进行了学理辨析,与二语习得的研究相比,学习文化的研究视域则更倾向于学习特征的共享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并确定了本研究的外语学习文化的理论视角及工作定义,进而提出了探索性的概念框架;继而以此概念框架为基点,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溯源,概括出包括语言意识形态理论、文化融合理论、文化心理学在内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前沿信息。参照前人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态度、文化观念及心理特征的相关探索,尝试性地从外语学习的六个相关维度,包括学习目的和态度、对好的外语教师和好的外语学生的看法、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教材、师生关系的态度和看法等外语学习的基本面,给予综合的文化考察。由于教与学紧密的关系,以及学习观念、态度对外语教学、外语学习方式方法的生态影响,本研究特别关注教与学的双向互补与互动,从而将研究重心确立为教师和学生、教法和学法。依据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的需要,本研究选择了多学科综合的混合研究法,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叙事探究、内容分析、原型法,以及多种研究手段: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等。复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可以全面反映外语学习文化的现状,也可以在不同数据之间进行相互印证。根据对外语学习文化主要维度的考察,在呈现外语学习文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中国外语学习文化在不同情境中的三种涵化类型的假设,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证实或者部分证实上述三个研究假设为真,并有了新的发现: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建构层面,涵化形态接近同化形态;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多呈现假晶形态;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之间亦呈现出假晶形态;而在学习生活及学习者个体实践层面,突出表现为涵化的融合形态。在特定的外语学习场域中,中国教师特有的外语教学管理、以问题链为实现路径的高效课堂实践、中国特色的语码转换教学法等,则成为外语学习文化更具专业特质的创新涵化形态。基于外语学习文化发现的新维度,笔者完成了对研究概念框架的修订。在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的形态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回到研究的基础理论,对涵化的成因从语言意识形态、文化涵化以及中国文化心理角度等进行了深度透视,尝试初步建立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是内在需求和外部推动相结合的双动力系统,两者存在承传变异的双向互动关系。整合性的涵化策略被自然地采用,涵化特征表现为融合、创新和多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外语学习文化中普遍存在着涵化现象。第二,同化、假晶和融合是中国师生在特定外语学习环境和生态中采取的涵化策略。第三,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揭示了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文化特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融合赋予了本研究创新的视角,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运用在外语学习领域,而且是基础外语教育领域,同时实现了研究对象的创新;涵化新维度的发现与涵化模式的构建是本研究的理论新意。

安晶[8](2019)在《基于《HSK标准教程3》的中级汉语综合课任务型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的方法,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这不仅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以《HSK标准教程3》为基础,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及实践法等展开中级汉语综合课的任务型教学研究。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依据、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对任务型教学法和《HSK标准教程》的前期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主要是从课型、教材和教学对象三个方面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可行性。第三章主要以《HSK标准教程3》为基础,利用手机辅助任务型教学,构建了“任务呈现—任务准备—任务实施—语言聚焦”的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流程,设计并归纳了“分类与列举、排序与拼合、推测与猜测、复位与提问”四大类学习性任务和“交流经历类、比较差异类、解决问题类、采访调查类、模拟扮演类”五大类真实性任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第四章主要从教学对象需求、学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期教学的具体安排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中级汉语综合课中进行任务型教学实践,并以“旅游”和“比较”两个话题为例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应用示例。第五章通过分析学期教学实践中不同评价主体对教学的评价、学生的任务成果和测评成绩,表明以《HSK标准教程3》为基础进行的中级汉语综合课的任务型教学实践效果显着。第六章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学生角色四个方面对中级汉语综合课任务型教学提出了建议,并总结全文,反思了不足之处。

钱雯静[9](2019)在《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英语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能够达到以写促学,提高对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但是,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法,根据考纲中所提供的作文内容,给予学生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去背诵或者不进行有效地写作指导就让学生自己进行写作,然后一次性成稿,只是在批改时简单地指出作文中语法或词汇的错误,不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实际困难。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写作的兴趣、写作态度不端正、英语写作能力较弱等问题。为了探寻一种适合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法,笔者尝试将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交际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写作时教师适时指导,写作后通过互评、师评完成修改,再到最终定稿。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论证了交际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进一步检测交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小学高年级写作课堂中应用交际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得学生的写作更具逻辑性;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模式。

陈艳君[10](2015)在《基于本土视角的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外语作为一门学科引入我国教学场域以来,关于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与运用就成为人们聚焦的议题。人们想要追寻他国外语教学法在理论建构与实践开展上的兴盛与繁茂,更希冀教学法能在本土的文化环境里开结出适合本国土壤的花果,让外语教学法不只停留在对外来教学法的移植与改造上,而是要形成从培土到浇灌、从开枝到结果的教学法体系。唯有在本土情境下开结出的教学法花果方可真正适应和满足我国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需求。从本土视角开展中国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成为一种必然。庄启、周越然、陆殿扬、恽代英、张士一、林语堂、章兼中、王才仁、李筱菊、王初明等教学法专家在不同时期都对外来外语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研究与探讨。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张正东、张思中、马承、包天仁等一批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或从理论出发,或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英语教学法的不同层面做了一定的摸索与探究。基于本土视角的中国英语教学法在我国的土壤里得以生发、成长。但是,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外语教育界对从本土视角开展中国英语教学法的系统研究还比较零散且不成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本土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也与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和需求不相吻合。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本土的视角,通过管窥十九世纪末以来我国学人对西方传来的各种外语教学法进行的本土化改造和对本土的英语教学法进行的启蒙性探索,揭示融合型国际化背景与中华独特文化背景下我国学者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法所做的历史探究与实践探索;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法案例分析,探讨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内涵、特征和价值;对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形成路径、理论体系与操作模式尝试进行综合性建构;进而思索我国本土英语教学法未来的发展。文章首先对英语教学法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概念进行了学理分析。本土理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相关概念辨析包括教学法与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与二语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本土化与本土英语教学法等。英语教学法在中国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对英语教学法进行本土化探究和建立本土英语教学法是我国关于英语教学法研究的两条途径和两种任务。本文着重从本土英语教学法的角度进行研究。本土英语教学法,就中国来说,即中国的英语教学法,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由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或专家所创立的我国现代英语教学法。构成本土英语教学法需具备三个特征:本土(中国)生长的;适应本土英语教学实际的;本国人原创的(带有本国特色的国外没有的)教学法。随后,文章以本土为视角,对我国英语教学法在各个阶段的零散探索进行串联成珠式的梳理与整合。这主要有以丁韪良、弗赛特等为代表的传教士外语教育家的教学活动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的启蒙,有以恽代英、朱光潜等为代表的早期一批综合型外语教育家的“自学辅导法”实验、“道尔顿制”实验等对英语教学法进行本土化研究而带来的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的启发,有以张士一、林语堂等为代表的独创型外语教育家的“情境教学理论”和“意念-功能教学理论”探索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的先声尝试。文章还从历次课程与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运用两个层面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的实践基础进行了论述。文章接着以新时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界四种英语教学法——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外语立体化教学法、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和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本土的英语教学法的形成路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做了系统的阐述与论析。从形成路径来看,四种教学法的形成路径各有不同,但都经过了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反思批判—理性思考—实验探索—理论总结—实践检验。从理论来看,“外语学得”的英语教学本质观、“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主体观、“工具与素养合一”的英语教学目的观、“语文并行、精泛结合”的英语教学内容观和“知行结合”的英语教学过程观是本土英语教学法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文章还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的操作模式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四种英语教学法在操作模式上的不同做法,文章认为中国英语教学法在实施原则、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等上具有一定的特点,都是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理论体系的实践化,同样可以体现本土的特征。文章还对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特征与评价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英语教学法具有如下共性特征:一是本土原创;二是体系完备;三是理论支撑;四是方法多元。进而,文章从理论贡献、实践影响、历史地位三个角度对中国英语教学法的影响进行了提炼和论证。文章认为,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的开展、对英语教材的编写、对英语师资的培训等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中国的英语教学法研究不但可以深化本土情境下的特色外语教学法研究,还可以推动我国英语教学走向更合适、更理性的发展。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充实和完善了我国本土教学论的研究,对外语学科教学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综合全文对基于本土的英语教学法在渊源、基础、形成、体系、特征、影响等上的分析,文章最后从实验研究、理论探索、队伍建设、文化环境四个角度对中国本土英语教学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二、试论英语教学交际法和其它教学法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英语教学交际法和其它教学法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库坎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库坎中学汉语教学发展的代表性
        1.1.2 泰国高中阶段汉语教学的特殊性
        1.1.3 泰国汉语教学实践的积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听说法研究的历史
        1.4.2 听说法研究的反思
    1.5 创新之处
        1.5.1 教学理论与实践案例结合
        1.5.2 案例设计全面、内容真实
        1.5.3 体现教学法综合化理念
第二章 泰国库坎中学汉语教学现状
    2.1 库坎中学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2.2 库坎中学高二学生的汉语教材
    2.3 库坎中学汉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法
    2.4 高二学生汉语学习情况
        2.4.1 汉语学习动机较弱
        2.4.2 汉语学习态度不积极
        2.4.3 汉语学习时间较短
        2.4.4 汉语水平总体较低
        2.4.5 多数学生不了解HSK考试情况
第三章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背景
    3.1 听说法的内涵
    3.2 听说法在教学实践中的特点
        3.2.1 听说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3.2.2 听说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挑战
    3.3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必要性
        3.3.1 符合泰国学生的认知方式
        3.3.2 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
        3.3.3 提高言语技能训练的频率
    3.4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可行性
        3.4.1 游戏与听说法的内在关系
        3.4.2 泰国库坎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3.4.3 泰国库坎中学学生的学习环境
    3.5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3.5.1 以学生为主
        3.5.2 多向互动
        3.5.3 精讲多练
        3.5.4 轻松活泼
第四章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案例分析
    4.1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案例
        4.1.1 语音课纠音案例
        4.1.2 词汇课有无拼音词语辨认案例
        4.1.3 语法课区分句子成分案例
        4.1.4 听说课汉语口语扩展案例
        4.1.5 读写课笔顺练习案例
    4.2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4.2.1 提高了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4.2.2 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4.2.3 增强了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
        4.2.4 提高了课程内外衔接的逻辑性
        4.2.5 促进了听说法教学的完善
第五章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效果及建议
    5.1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效果
        5.1.1 三次成绩反馈
        5.1.2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
        5.1.3 本土教师访谈反馈
    5.2 游戏应用于听说法教学的建议
        5.2.1 提高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5.2.2 教材编写要体现使用者需求
        5.2.3 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
        5.2.4 以听说法为主,注重游戏的功能
        5.2.5 建立汉语教学资料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美国斯特拉特福学校中学初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教学法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2.1 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课程背景介绍
        2.1.1 外语学习要求
        2.1.2 外语成绩评定
        2.1.3 外语课程设置
        2.1.4 汉语教学情况
        2.1.5 学生情况
        2.1.6 教学评价
    2.2 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2.2.1 问卷设计与内容
        2.2.2 学习动机分析
        2.2.3 学习目标分析
        2.2.4 课堂教学评价
        2.2.5 教学方法调查
        2.2.6 教学问题分析
第三章 课堂教学设计
    3.1 教学法的使用技巧
        3.1.1 翻译法
        3.1.2 交际法
        3.1.3 情景法
    3.2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3.2.1 以翻译法为主,结合交际法和情景法
        3.2.2 系统学习汉字,初级阶段着重培养认读能力
        3.2.3 强化听力阅读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3.2.4 遵循巩固性原则,加大复习力度
    3.3 教学设计案例一
    3.4 教学设计案例二
第四章 教学评价与总结
    4.1 教学评价
        4.1.1 教师自我评价
        4.1.2 家长及学校领导评价
        4.1.3 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4.1.4 高中班HSK考试成绩分析
        4.1.5 学生建议
    4.2 教学建议与不足
        4.2.1 教学建议
        4.2.2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汉语学习问卷调查
附录二:教学满意度调查
附录三 词语翻译考试样本
附录四 学生阅读翻译作业样本
附录五 学校评价

(4)语境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
        二、当前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趋势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趋势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语境理论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词汇教学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语境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语境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第一节 语境理论的概念与内涵
        一、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
        二、教育学中的语境理论
    第二节 语境的分类
        一、语言语境
        二、非语言语境
    第三节 语境之于词汇的功能
        一、语境有助于词义推测
        二、语境有助于确定词义
        三、语境有助于词义辨析
        四、语境有助于词汇应用
        五、语境有助于记忆词汇
    第四节 语境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系统性
        二、交际性
        三、多元性
        四、文化性
第四章 语境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访谈调查设计
        二、课堂观察设计
    第二节 考察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内容与分析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论
        一、情景语境的真实性缺失
        二、语境创设费时费力,加重教师负担
        三、教师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四、词汇语境使用的随意性
        五、语境教学方式使用的单一性
第五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节 基于语言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一、基于词汇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二、基于语法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三、基于言语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四、基于语言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的发现
    第二节 基于非语言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一、基于情景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二、基于文化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
        三、基于非语言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的发现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针对选择语言语境来开展词汇授课活动方面的建议
        二、针对选择非语言语境来开展词汇授课活动方面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语境理论了解和应用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B 语境理论课堂应用情况观察表
致谢

(5)“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设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教学模式
    2.2 国内研究
    2.3 国外研究
    2.4 模式研究述评
第3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3.1 理论基础
    3.2 教学目标
    3.3 操作程序
    3.4 实现条件
    3.5 教学评价
    3.6 本模式特点
第4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相关讨论
    5.1 适用性
    5.2 教学启示
    5.3 未来展望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1(学期初)
    附录2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2(学期末)
    附录3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3(学年末)
    附录4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4实验结束半年后跟踪调查
    附录5 :汉语中级读写I课 第十九课教案
    附录6 :汉语中级听说I课 第十九课教案
    附录7 :汉语中级读写II课 第十课教案
    附录8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9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10 :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6)交际法在泰国攀牙女子中学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可行性分析
2.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交际法的起源
        2.1.1 社会背景
        2.1.2 语言学基础
        2.1.3 心理学基础
    2.2 交际法的概念、特点与原则
        2.2.1 交际法的概念
        2.2.2 交际法的特点与原则
        2.2.3 交际法的缺点
    2.3 国内外交际法研究现状
        2.3.1 国外交际法研究现状
        2.3.2 国内交际法研究现状
    2.4 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4.1 教学设计的概念
        2.4.2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4.3 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3.泰国中学汉语教学情况分析
    3.1 教学理念与环境
    3.2 汉语教学开展状况
    3.3 学生状况
    3.4 师资状况
    3.5 教材状况
4.攀牙女子中学初级汉语综合课的相关分析
    4.1 课型分析
    4.2 教学对象分析
    4.3 教学目标分析
    4.4 教学策略分析
5.交际法在泰国攀牙女中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案例
    5.1 教学案例一
    5.2 教学案例二
6.交际法应用效果分析
    6.1 学生反馈
        6.1.1 课后评估
        6.1.2 考试成绩
        6.1.3 问卷调查
    6.2 对泰汉语综合课的交际法应用总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对转型中外语教学的理论反思与探索
        1.1.2 学习化社会呼唤外语教育的理论跟进
        1.1.3 研究者之学术旨趣与人文情怀的驱动
    1.2 研究价值
        1.2.1 生活价值—揭示外语学习者当下学习生活的实际
        1.2.2 知识价值—从学习者个体的角度透视课程的实施
        1.2.3 实践价值—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的建构
        1.2.4 理论价值—中国人外语学习文化机制的抽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外语学习环境分析和学习者特点研究综述
        2.2.1 有“学”无“习”的外语学习条件和环境
        2.2.2 汉语外语学习者的文化与心智结构的差异
    2.3 外语学习文化概念及多元视角的理论综述
        2.3.1 外语学习文化的概念与辨析
        2.3.2 文化的涵化及文化协同模式
        2.3.3 国内外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
        2.3.4 从文化角度突破外语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2.3.5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2.4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综述
        2.4.1 语言意识形态理论
        2.4.2 文化融合理论
        2.4.3 中国文化心理学
        2.4.4 研究方法论基础
    2.5 课程标准与中国外语教育传统的对比分析
        2.5.1 外语课程标准的“三观”
        2.5.2 外语教育传统研究及历史嬗变
        2.5.3 从对照中看涵化研究的可能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导言
    3.2 方法的选择
        3.2.1 多学科综合的混合研究法
        3.2.2 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
        3.2.3 研究方案的设计建构实施
    3.3 数据采集
        3.3.1 叙事探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课堂观察
        3.3.4 集体访谈
        3.3.5 个别访谈
        3.3.6 原型法
    3.4 数据分析
    3.5 信度和效度
    3.6 研究伦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语学习文化现状
    4.1 导言
    4.2 外语学习目的态度的取向
        4.2.1 目的
        4.2.2 态度
    4.3 教与学方法的适应性选择
        4.3.1 方式
        4.3.2 方法
        4.3.3 管理
    4.4 对好的外语教师的看法
        4.4.1 师德
        4.4.2 专业
    4.5 对好的外语学生的看法
        4.5.1 特征
        4.5.2 表现
    4.6 对待教材的态度及用法
        4.6.1 看法
        4.6.2 使用
        4.6.3 经典“新概念”
    4.7 师生关系及角色认同
        4.7.1 师生关系
        4.7.2 课堂礼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形态及其成因
    5.1 导言
    5.2 课程层面的同化型涵化
        5.2.1 同一个声音
        5.2.2 不同的声音
    5.3 课堂教学层面的假晶、融合型涵化
        5.3.1 公开课与常态课
        5.3.2 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5.3.3 问题链与高效课堂
    5.4 学习者层面的协同、融合型涵化
        5.4.1 课堂
        5.4.2 课后
    5.5 多种涵化形态的实践会聚及文化心理分析
        5.5.1 强化信念:苦功夫与中国式激励的融合
        5.5.2 控制策略:以考代练与文语并重的融合
        5.5.3 应用导向:问题链与语码转换的融合
        5.5.4 抵近管理:高效课堂与高效管理的融合
        5.5.5 技术嫁接: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5.5.6 多元取向:中外文并蓄互补中的融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的实践建构
    6.1 导言
    6.2 涵化的层级及实现方式
        6.2.1 本体观层面的涵化
        6.2.2 学习观层面的涵化
        6.2.3 课程观层面的涵化
    6.3 涵化的机制与模式
        6.3.1 生成中的涵化机制
        6.3.2 建构中的涵化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小结
    7.2 主要发现
    7.3 研究启示
    7.4 创新之处
    7.5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外语学习方法调查问卷(试测)
附录2 外语学习方法调查问卷
附录3 课题研究邀请信
附录4 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生活访谈提纲
附录5 X女士的外语学习生活访谈要点和学习故事
附录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译作

(8)基于《HSK标准教程3》的中级汉语综合课任务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1.1.2 研究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1.3.2 《HSK标准教程》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践法
        1.4.4 访谈法
        1.4.5 统计分析法
2. 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中级汉语综合课的可行性分析
    2.1 从课型看其可行性
        2.1.1 教学目标
        2.1.2 教学原则
        2.1.3 课型特点
    2.2 从教材看其可行性
        2.2.1 编写理念
        2.2.2 教材内容
    2.3 从教学对象看其可行性
        2.3.1 教学对象的特点
        2.3.2 教学对象的态度
3. 基于《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型教学设想
    3.1 《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型教学流程
        3.1.1 任务呈现
        3.1.2 任务准备
        3.1.3 任务实施
        3.1.4 语言聚焦
    3.2 《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类型
        3.2.1 学习性任务
        3.2.2 真实性任务
    3.3 《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设计
        3.3.1 学习性任务设计
        3.3.2 真实性任务设计
    3.4 《HSK标准教程3》任务型教学的评价方法
4. 基于《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型教学实践
    4.1 学期教学情况介绍
        4.1.1 教学对象调查
        4.1.2 教学目标
        4.1.3 教学方法
        4.1.4 具体教学安排
    4.2 《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型教学应用示例
        4.2.1 教学案例1——话题“旅游”
        4.2.2 教学案例2——话题“比较”
5. 基于《HSK标准教程3》的任务型教学评价
    5.1 不同评价主体对教学的评价
        5.1.1 教师对学期教学的评价
        5.1.2 学生对学期教学的评价
    5.2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5.2.1 任务成果分析
        5.2.2 测评成绩分析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六、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关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二) 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三) 国外关于交际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
第二章 交际教学法概述
    一、交际教学法的概念
    二、交际教学法的内涵
    三、交际教学法的作用
    四、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五、交际教学法写作的一般流程
第三章 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呈现
        (一) 写前准备
        (二) 完成初稿
        (三) 生生互评
        (四) 修改完善
        (五) 教师批改与反馈
        (六) 完成定稿
        (七) 作品展示
    二、案例分析
        (一) 交际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全过程
        (二) 真实情境中的语言交流
        (三) 学生在交际和写作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四) 教师在交际和写作活动中引导者角色的扮演
第四章 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写作兴趣与态度的效果分析
        (一) 研究目的及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二、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分析
        (一) 研究目的及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过程
        (四) 研究结果
    三、数据结果的讨论
第五章 交际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建议
    一、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
        (二) 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要求
        (一)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充分利用同学互评
        (三) 实施有效的教学指导
        (四)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三、运用交际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一) 写前阶段
        (二) 课堂分组
        (三) 课堂监控
    四、本次研究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前后测作文
附录B 学生作品收录
附录C 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D 后测调查问卷
附录E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文
附录F 学生访谈实录
致谢

(10)基于本土视角的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外语教学法的研究
        二、关于英语教学法本土化的研究
        三、关于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研究
        四、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一、论文框架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于本土视角的英语教学法学理分析
    第一节 英语教学法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本土理论
        二、语言学理论
        三、心理学理论
        四、教育学理论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学理辨析
        一、教学法与教学方法
        二、外语教学法与二语教学法
        三、本土英语教学法与英语教学法本土化
第二章 中国英语教学法探究历程和实践基础
    第一节 探究历程
        一、传教士外语教育家对英语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二、教学法理论与实验研究中英语教学法的本土化改造
        三、本国外语教育家对英语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第二节 实践基础
        一、历次课程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英语教学法的理论与运用
第三章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形成与体系分析
    第一节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形成路径分析
        一、反思批判
        二、理性思考
        三、实验探索
        四、理论总结
        五、实践检验
    第二节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分析
        一、外语学得:英语教学本质观
        二、以人为本:英语教学主体观
        三、工具与素养合一:英语教学目的观
        四、语文并行、精泛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观
        五、知行结合:英语教学过程观
    第三节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一、实施原则
        二、教学步骤
        三、教学技巧
第四章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特征与评价
    第一节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特征
        一、本土原创
        二、体系完备
        三、理论支撑
        四、方法多元
    第二节 本土英语教学法的评价
        一、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理论价值
        二、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实践影响
        三、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本土英语教学法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加强实验研究
        一、英语教学法研究中实验开展不够
        二、加强本土英语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第二节 重视理论提升
        一、本土英语教学法研究中理论探索匮乏
        二、重视本土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健全队伍建设
        一、本土英语教学法研究后继乏人
        二、健全本土英语教学法研究的队伍建设
    第四节 营造文化环境
        一、本土英语教学法研究原生土壤缺失
        二、营造本土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四、试论英语教学交际法和其它教学法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交际法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行动研究[D]. 游梦玲.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游戏在听说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库坎中学为例[D]. 张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美国斯特拉特福学校中学初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D]. 叶新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语境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江海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文辉. 暨南大学, 2019(03)
  • [6]交际法在泰国攀牙女子中学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应用[D]. 张嘉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D]. 陈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8]基于《HSK标准教程3》的中级汉语综合课任务型教学研究[D]. 安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钱雯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3)
  • [10]基于本土视角的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D]. 陈艳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5(10)

标签:;  ;  ;  ;  ;  

谈英语教学中交际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