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论外语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一、试论外语教师身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菊[1](2021)在《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研究 ——以《成长汉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日益蓬勃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时间、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教学成本较高,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电视汉语教学节目凭借其专业、便捷的优势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学界对如何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对外汉语电视传播模式亦给以学术关注。本文基于已有成果,以2010年8月首播于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的《成长汉语》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跨学科研究等基本方法,围绕电视汉语教学节目《成长汉语》具体教学展开,还选取了六位使用《成长汉语》学习中文的留学生作为个案,采访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访谈结果予以分析。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并归纳总结《成长汉语》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节目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进而主要从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语言入手分析《成长汉语》中蕴涵的教学理论,归纳总结电视汉语教学背后的理论支撑,还根据对留学生进行的访谈,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成长汉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节目主持人最好采用一中一外的双人主持模式,教学语言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节目应该与新兴媒体融合使用,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增加网络答题自测功能,利用一云多屏、网络电视技术,增加节目播放渠道,积极创建师生互动窗口;完善配套图书,使图书内容与节目内容一致,并且与节目同时或者先于节目推出,避免因推出时间滞后导致观众流失;系统开发电视汉语教学节目,树立电视汉语教学品牌,避免无效宣传造成的资源浪费,中外合作扩宽电视节目播放渠道,提高电视汉语教学的影响力;节目制作过程精细化,避免因语音技术拼接导致节目语音不流畅。聘请中英字幕专业校对人员,避免字幕错误。充分发挥官网作用,提供配套练习题以及设置问答专区,供学生学习交流。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指明了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同时就电视汉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进行了展望。

田雪[2](2020)在《如何在《文化生活》中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 ——基于岷县S中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来自于研究者在岷县S中学三年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把握不到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在偶然的机会,研究者发现自己的身体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较大影响,鉴于此,研究者开展了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研究。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并结合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堂中研究者的身体语言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对学生以及同教研组教师的访谈,分析研究者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情况。研究者选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三个框题内容展开了行动研究。经过三轮行动研究,在反复的实践检验、计划调整、观察反思后,研究者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从教师的变化来看,研究者对身体语言的运用逐渐熟练,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感受到了行动研究带来的关于收获、进步和成长的乐趣。从学生的变化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对研究者也表现出了更大的包容。从课堂教学来看,随着行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而且实现了与课堂秩序的平衡。基于三轮行动研究,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应该关注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问题。其次,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自身存在的落后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通过专业的研究解决自己教育现实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第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优化自己的课堂,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最后,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必须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出发,研究目的必须是改进教育教学,解决现实问题。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之后,研究者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发现,由于研究者本人对行动研究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本研究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首先,本研究行动研究做的不够精细,每一轮行动计划中目标不明确。其次,本研究没有很好地处理课程严肃性和活泼性的关系。第三,本研究没有很好地避免运用身体语言带来的问题。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研究者将不断反思改进,培养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以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自身魅力。

李世萍[3](2019)在《体态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文中指出人类的交际有两种方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它们都在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身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在一种文化中适当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是不礼貌的,因此对体态语的无知可能导致误解,甚至交流失败。体态语的知识和运用可能对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体态语是通过肢体来表达说话者的心理,但比起一些较难的词语它更能清楚地传递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听者可以通过说话者的一些体态语猜出他所表达的意思。

仲申妮[4](2016)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探索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相关情况。主要涵盖以下三个内容:第一,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定性研究,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并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调查匈牙利师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使用和关注意识,考察师生意识之间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对匈牙利初级汉语教学进行课堂观察,探究在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一、师生均认可教师非言语行为对汉语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的辅助作用,且教师的使用率和学生的关注度都很高。二、师生对于教师体态语中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体距和体触,副语言中的教师语速、语调、时间管理,以及客体语的意识都呈现出显着性差异,说明教师的关注意识主要集中于涉及自身外形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外表形象等方面,而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关注最多的是教师的副语言。三、对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与意见方面,师生意识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现为教师更加认可非言语行为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帮助度以及教师非言语行为培训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对自身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并不高,但表示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得到改善。进一步的调查还发现无论是学校、机构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教学与培训意识,还是教师自身对赴任国非言语交际文化的学习意识,都普遍呈现出较低的态势。四、通过对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对体态语的运用要好于对副语言的控制。其中教师的指示性动作、解说性动作、伴随性动作普遍较多,手势语表现得最突出;情绪表露性动作、调节适应性动作、距离性动作与个人因素关系较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体触性动作教师都较为排斥。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上主要实现了辅佐修饰言语行为、代替言语行为、直接表达情感或态度、适应生理心理需要、调控组织言语教学等功能,并以辅佐修饰言语行为最为显着。文章的最后,笔者立足于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匈牙利汉语教师如何使用课堂非言语行为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同时从重视教师非言语行为、规范教师非言语行为、学习教师非言语行为、反思教师非言语行为四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期望,希望能给匈牙利汉语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也能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学与研究的重视。

祝丽玲[5](2016)在《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建构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实习是将师范生所学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向专业教师转变的起点,也是师范生培养的组成部分。探讨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模式内涵,创新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模式,细化成绩评价程序,对于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加强师范生师范性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采用档案袋评价方法,围绕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模式开发,着重研究教育实习成绩评价实施程序和后期评估,系统论述了教育实习成绩评价相关问题,从而构建出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这一新模式,并使用CIPP评估模型对该模式运行的背景、条件、过程以及成果进行评估。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六部分: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界定了论文中涉及的名词概念,归纳我国学者对教育实习评价、档案袋评价和CIPP评估模型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以我国M高校教育实习为个案,分析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成绩评价的现状,并整理M高校的调查所得数据;第四部分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档案袋评价方法,构建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详细论述了该评价模式的内容、结构以及具体运行程序;第五部分以CIPP评估模型为支撑,对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运行方案的背景、输入、过程与产出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总结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优劣,进一步探讨今后研究发展方向。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教育实习成绩评价相关问题与构建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本论文尝试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是教育实习研究的重要课题,客观、合理、科学的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模式的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实习质量的提高,促进师范生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第二,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为指导,依据档案袋评价方法相关要求,制定教育实习成绩评价具体维度与指标,该模式创新了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符合教育实习成绩评价的实际;第三,基于CIPP评估模型所创设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运行方案的评估,能够有效地分析出该模式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因此,教育实习成绩评价能够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进行评定,为教育实习的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对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起到激励作用,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兴臻[6](2015)在《泰国小学生对汉语教师体态语符号接收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是泰国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教学课堂中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接收效果。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课堂观摩、汉办示范课视频分析以及简要有针对性的后续访谈等方法实施调研。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综述。选题缘起于在泰国的实践活动。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田野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视角为体态语本体研究和教师体态语研究两方面。第二部分为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概述,针对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定义、分类与特征这三方面结合汉办示范课视频进行了论述。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体态语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人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身势、体距、体触以及服饰等组成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它具有传播态度与情绪、辅助语言传播和代替语言的基本功用。在此基础上,所谓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是在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环境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身势、体距、体触以及服饰组成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本文以贝罗模型的通道分类理论为依据,综合舍雷尔和泰勒的分类法,以学生受刺激的器官和信息接收途径为分类标准,把体态语分为视觉通道的体态语和触觉通道的体态语这两大类。其中,视觉通道的体态语包括表情语、目光语、手势语、身势语、体距语、服饰语六类,触觉通道的体态语主要指体触语。在论述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分类的过程中,结合汉办示范课视频进行了举例分析。教师体态语作为教育传播中的一个符号系统,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传播态度与情绪、辅助语言传播和代替语言。这一部分,主要是阐述整个研究的理论支撑,并在理论分析中结合汉办教师的实践分析,力求有理有据,图文并茂。第三部分是体态语接收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针对调查结果对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培养与加强使用体态语的意识、规范使用体态语、及时评价和反馈、注意跨文化语境。建议中的前三个方面是三个环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这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跨文化语境中完成的,因此也需要注意跨文化语境。在这一部分,笔者力求整个调查工作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结合被试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第四部分是笔者对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中教师体态语应用的经验,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作了个人总结。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研究结论作了一个简短的总结。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微笑能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教师的表情传达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在学拼音时看教师的嘴型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教师的目光语有很强的课堂控制作用,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与教师发生目光接触后会更认真听课。绝大部分被试认为教师的手势对他们学习拼音有帮助,对理解上课内容有影响;教师发出保持安静的指令时,他们更接受直接用语言,而不是手势。大部分学生会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和行姿,对教师的沉默也能理解。教师授课时背对学生、坐着授课时,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六成学生表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会影响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教师的发型、配饰关注度不高,半数学生对服饰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服饰旗袍的关注度很高。学生喜欢教师穿旗袍,并认为教师穿旗袍上课会提高自己听课的热度。近七成学生不能接受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诸如教师拍自己肩膀之类的体触。

郑雪萍[7](2015)在《快慢班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倾向差异的研究》文中认为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提问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比例很高,这在我国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李海丽、王培欣,2012)。关于提问的研究大多以教师如何提问为出发点集中,对提问特征进行,而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类型学生对提问策略的倾向差异的研究则较少刊载。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英语任课老师带的两个高一班级。根据其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两班的英语成绩分别位居年段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本文将其分为英语快慢班。运用问卷与访谈,本文对这两个班级学生对提问策略中的语言调整、副语言调整和非语言调整的倾向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调整方面,快慢班学生都比较喜欢教师使用重复和释义策略,比较不喜欢简化问题、转换提问方式、使用母语提问和点名提问等策略,而且在转换提问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副语言调整方面,都比较喜欢教师语调能够温和些,而对于提高音量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将重音发得更清晰的选择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非语言调整方面,快慢班学生最不喜欢眼神交流策略,而且在该策略选择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张雷[8](2014)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论析 ——以塔吉克斯坦高校大学生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来,中亚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迅速。自2008年8月27日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成立起,塔吉克斯坦的汉语教学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显着成效。截至2014年3月,孔子学院共有教师、志愿者及本土工作人员41人,年注册、非注册学员超过3000人次。文本就以塔吉克斯坦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案例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展开了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实例研究,并且运用非言语交际理论对产生的跨文化差异现象进行解读。文章由引言、相关文献综述、非言语调查、非言语分析、启示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相关理论简介部分,主要就非言语交际研究、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介绍。非言语交际行为主要以问卷和案例的形式展开调查,案例部分主要是笔者在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和塔吉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工作的这一年中,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收集的关于课堂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案例。这些案例大都选用了汉语教师们熟知的典型事例。非言语交际行为分析部分主要以习俗与禁忌、礼仪与道德、宗教、认知与心理四个维度作为理论基础,对之前的案例进行文化归因,正是因为中塔两国彼此的文化不同,所以产生了课堂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差异。启示部分笔者主要从文化欣赏的角度,通过换位欣赏来了解、解读彼此文化的差异性。笔者还提出了非言语采访、非言语场景短剧、感知移情的策略,希望中国汉语教师与塔吉克斯坦高校大学生们能够主动感知、了解、欣赏对方的文化。结语部分就是对整篇文章进行小结。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作为国际汉语老师,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线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与责任,帮助国外学生们缩小这种文化差异,促使他们尽快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环境和文化,从而使国际汉语课堂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张苏芹[9](2014)在《运用课堂实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非常重要。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经“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分析,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能运用中,教学技能的发展需求是最高的。因此,笔者采用课堂实录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进行研究。课堂实录是运用拍摄设备对真实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根据课后所需真实再现课堂实况。借鉴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常规的微格教学模式,重点是“微格”,突出的是培训时间短、培训技能单一。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然要涉及到多种教学技能,而且教师能在各种教学技能之间自然的进行转换也是一种技能。如果能将各种教学技能连贯综合起来进行模拟训练,效果会更好。而课堂实录就是实现这个目的较好的一种手段。运用课堂实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易于掌握和控制,能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整体素养的提高。本研究依据课堂教学环节的一般程序,以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首先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要研究的教学技能,这些教学技能有两大类:一是基本教学技能,它包含有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二是调控教学过程技能,它包含有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教学技能评价考核表。笔者以某师范大学201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与他们教育实习时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新手型教师(工作0-5年)为研究对象,运用课堂实录进行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前后对比进行研究。然后展开教学技能评价考核,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通过对教学技能评价考核表的统计与分析得出,运用课堂实录在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上与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

胡培培[10](2014)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从1978年破土而出至今的30多年间,国内一批学者对其教材、课程、教法等进行了研究,有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对其教学语言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成果也很少。众所周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两个主体之一,其言行对教学效率和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的教学语言起着教学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显得格外重要。现有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研究理论成果较少,已经不能对给对外汉语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教学语言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给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进行界定,并从一般的教学语言与专业术语两个角度对教学语言规范进行研究。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现实性、必要性及可能性几个方面谈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的现状,包括语文教学语言规范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的研究以及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在对比几个典型定义后,对其进行严格的界定。其次,根据界定,剖析、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最后,根据层级性、简明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进行分类,分为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专业术语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下面再依次分各个小类。第三、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从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专业术语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其中教师易犯的一些错误,加以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语言特征和语言行为两个方面的规范。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一个总结,指出其中的创新与不足。总的说来,本文在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试图为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一些基础理论贡献,以期促进其发展。

二、试论外语教师身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外语教师身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研究 ——以《成长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汉语电视教学研究现状
        (二)《成长汉语》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及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成长汉语》节目简介
    1.1 《成长汉语》的教学形式
        1.1.1 节目人员设置
        1.1.2 教学环节设置
        1.1.3 节目呈现方式
    1.2 《成长汉语》教学内容与特点
        1.2.1 教学内容
        1.2.2 教学特点
    1.3 《成长汉语》中的教学方法
        1.3.1 情景法
        1.3.2 视听法
        1.3.3 自然法
第二章 《成长汉语》教学分析
    2.1 《成长汉语》教学理念分析
        2.1.1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
        2.1.2 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2.2 《成长汉语》教学原则分析
        2.2.1 直观性原则
        2.2.2 趣味性原则
        2.2.3 循序渐进原则
        2.2.4 适用性原则
        2.2.5 实用性原则
        2.2.6 “结构—功能—文化”教学原则
    2.3 《成长汉语》教学语言分析
        2.3.1 身态语言
        2.3.2 有声教学语言
第三章 《成长汉语》个案访谈分析及建议
    3.1 《成长汉语》个案访谈
    3.2 访谈结果分析
        3.2.1 主持人方面
        3.2.2 互动机制方面
        3.2.3 配套图书方面
        3.2.4 传播渠道方面
        3.2.5 节目制作方面
    3.3 关于《成长汉语》的改进建议
        3.3.1 主持人选择建议
        3.3.2 节目互动机制改进建议
        3.3.3 配套图书完善建议
        3.3.4 播放渠道扩宽建议
        3.3.5 节目制作改进建议
        3.3.6 新兴技术融合交互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如何在《文化生活》中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 ——基于岷县S中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
二、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一)行动之前初步设想
    (二)研究对象选择
    (三)行动研究整体安排表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以《体味文化》为例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以《感受文化的影响》为例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
五、第三轮行动研究——以《文化塑造人生》为例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
六、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类
    (四)其他
附录
    附录一:教师身体语言运用课堂观察表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体态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情况的调查
二、提高体态语能力的几点建议
三、结论

(4)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1.4.2 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基础
    2.1 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2.1.1 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2.1.2 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2.1.3 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2.2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2.2.1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2.2.2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2.2.3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第三章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研究
    3.1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方法设计
    3.2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整体意识分析
        3.2.2 教师体态语调查分析
        3.2.3 教师副语言调查分析
        3.2.4 教师客体语调查分析
        3.2.5 评价与意见分析
        3.2.6 其他
    3.3 总结与思考
第四章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与应用研究
    4.1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方法
        4.1.1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4.1.2 课堂观察方法说明
    4.2 表现形式与功能维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分析
        4.2.1 表现形式维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
        4.2.2 功能维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
    4.3 总结与思考
第五章 结语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学生调查问卷(匈牙利语版)
    附录四: 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表
    附录五: 教师A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统计表
    附录六: 教师B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统计表

(5)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教育实习评价研究综述
    (三)档案袋评价研究综述
    (四)CIPP评估模型研究综述
三、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成绩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成绩评价现状
    (二) M高校教育实习成绩价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四、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建构
    (一)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与教育实习档案袋的概念区分
    (二)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内容框架
    (三)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中各项目的说明
    (四)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中各项目的标准
    (五)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实施程序
    (六)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的运行原则
    (七)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特点及所需注意问题
五、CIPP评估模型下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运行方案的评估
    (一)CIPP评估模型适用于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运行方案评估依据
    (二)基于CIPP评估模型的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运行方案评估程序
    (三)CIPP评估模型下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运行方案评估的具体内容
六、结语
    (一)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概述
    (二)研究中存在不足
    (三)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泰国小学生对汉语教师体态语符号接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相关研究综述
        1. 体态语本体研究
        2. 教师体态语研究
一、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概述
    (一)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定义
    (二) 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分类
        1. 视觉通道的体态语
        2. 触觉通道的体态语
    (三)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功能
二、体态语接收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一) 调查问卷设计
        1. 确定调查主题和目的,查找与调查相关的资料
        2. 设计调查维度,确定问卷结构
        3. 确定问卷标题,编拟调查问题
        4. 修改问卷,预试问卷
        5. 调整修改,确定问卷
    (二) 调查问卷的实施
        1.调查背景
        2.调查对象
        3.调查过程
    (三)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 视觉通道的体态语
        (1) 表情语
        (2) 目光语
        (3) 手势语
        (4) 身势语
        (5) 体距语
        (6) 服饰语
        2. 触觉通道的体态语
    (四) 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的几点建议
        1. 培养与加强使用体态语的意识
        2. 规范使用体态语
        3. 及时评价和反馈
        4. 注意跨文化语境
三、对外汉语初级课堂中教师体态语应用的经验总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快慢班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倾向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
        一、提问策略的定义
        二、提问策略的分类
    第二节 国内外对教师提问的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二语习得相关理论
    第一节 Krasen的输入假说
    第二节 情感过滤假说
    第三节 Swain的输出假说
    第四节 Long的交互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五章 数据分析及结果
    第一节 快慢班学生对提问策略中的语言调整的倾向差异
    第二节 快慢班学生对副语言提问策略的倾向差异
    第三节 快慢班学生对非语言提问策略的倾向差异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成果
    第二节 教学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8)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论析 ——以塔吉克斯坦高校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结构安排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工具
        1.5.4 访谈及问卷样本概况
2 非言语交际
    2.1 非言语交际研究的相关理论
        2.1.1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2.1.2 非言语交际的分类
        2.1.3 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与特性
        2.1.4 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
    2.2 国内外有关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有关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有关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现状
3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调查
    3.1 动态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调查
        3.1.1 面部表情
        3.1.2 身体动作
        3.1.3 体触
    3.2 静态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调查
        3.2.1 姿势
        3.2.2 体征
        3.2.3 气味
        3.2.4 服饰
    3.3 有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副言语调查
    3.4 其他的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现象调查研究
4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分析
    4.1 习俗与禁忌
    4.2 礼仪与道德
    4.3 宗教
    4.4 认知与心理
5 从国际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中获得的启示和建议
    5.1 非言语采访
    5.2 非言语场景短剧
    5.3 非言语电影欣赏
    5.4 感知移情
6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运用课堂实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教学技能理论概述
    2.1 几种教学技能观的辨析
    2.2 教学技能的分类研究
    2.3 相关概念概述
        2.3.1 教学技能
        2.3.2 课堂实录
        2.3.3 新手型教师
    2.4 理论基础
        2.4.1 微格教学理论
        2.4.2 反思性教学理论
        2.4.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运用课堂实录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应用分析
    3.1 微格教学与课堂实录的对比分析
    3.2 课堂实录对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的分析
    3.3 运用课堂实录培训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的实验方案
第四章 运用课堂实录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实践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假设
        4.1.2 实验对象与时间
        4.1.3 实验方法
        4.1.4 实践控制
        4.1.5 实验评价方法及考核表
    4.2 实践条件
        4.2.1 硬件准备
        4.2.2 软件支持
        4.2.3 设备设施
    4.3 运用课堂实录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操作程序
    4.4 运用课堂实录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实验效果分析
        4.4.1 教学技能评价表的分析
        4.4.2 实验小结
第五章 运用课堂实录进行培训的分析与策略
    5.1 运用课堂实录进行培训存在的问题
    5.2 运用课堂实录发展教学技能的策略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汉语及汉语规范现状
        2. 对外汉语教学特殊性及教学现状
        3. 教学语言规范研究的缺失
    (二) 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现状
        1. 关于语文教学语言规范的研究
        2.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的研究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
    (一)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界定
    (二)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
        1. 双重性
        2. 受限性
        3. 动态性
        4. 相对的规范性
    (三)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分类
        1.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分类原则
        2.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分类结果
二、 对外汉语一般教学语言规范
    (一)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
        1. 教学语言各要素不规范
        2. 教学语言行为不规范
    (二)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不规范原因分析
    (三)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
        1.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征规范
        2.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行为规范
三、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专业术语规范
    (一) 专业术语不规范现象
        1. 语言学术语名称混乱
        2. 语言学术语概念混乱
        3. 对外汉语教师使用术语不规范
    (二) 专业术语不规范原因分析
        1. 术语学理论滞后
        2. 术语学人才缺乏
        3. 术语翻译工作欠缺
        4. 术语学权威成果甚微
    (三) 专业术语规范
        1. 术语名称和概念规范
        2. 对外汉语教学中术语使用规范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试论外语教师身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研究 ——以《成长汉语》为例[D]. 刘明菊.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如何在《文化生活》中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 ——基于岷县S中学的行动研究[D]. 田雪.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体态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 李世萍.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05)
  • [4]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仲申妮.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6)
  • [5]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成绩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建构研究[D]. 祝丽玲.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5)
  • [6]泰国小学生对汉语教师体态语符号接收效果研究[D]. 陈兴臻.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7]快慢班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倾向差异的研究[D]. 郑雪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2)
  • [8]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论析 ——以塔吉克斯坦高校大学生为例[D]. 张雷. 新疆师范大学, 2014(03)
  • [9]运用课堂实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研究[D]. 张苏芹.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10]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范研究[D]. 胡培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论外语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