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素质教育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尤洪浩[2](2021)在《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汪良俊[3](2021)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的到来,使教学培养的目标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培养学生具备更为全面、综合的核心素养。在我国,核心素养被分为十八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运用教学资源去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物理课堂上,融入物理学史内容,是一个改变传统物理课堂教学重视知识而忽视素养的可行的思路,是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结合文献分析研究和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第一章分析了国内外物理学史(科学史)融入教学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的利用物理学史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对核心素养的指向性存在不足,从而明确研究的方向性和必要性。第二章则对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在第三章中,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一所高中的部分学生,以获得学生对物理学史、核心素养的了解和看法;另一方面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得四名一线高中教师对于物理学史和核心素养的看法及展望。由师生的观点可以看到,物理学史融入课堂缺乏理论指导。在第四章中,基于先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得出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原则,即真实性、适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以物理学史为工具,提出更有指向性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别指向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结合孟克和奥斯本模式,提出了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包含课前准备策略,分为准备史料、明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三个部分;课堂实施策略,分为巧妙设计情境引出物理知识、呈现历史材料开启探究学习、总结探究经验升华情感态度三个部分;课后评价策略则主要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物理学史教学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展开。在第五章中,利用两个教学案例,对第四章中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细致的阐述和讲解。在文章的最后,对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作初步的展望。本课题研究试图能对同行在相关物理教学中有所启发。

王晓霞[4](2021)在《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被赋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能力的重任,但目前初中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结合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和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特色,将“分层教学”与“翻转课堂”整合起来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本研究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差异教学”为基奠,对“分层式翻转课堂”进行了概念界定,建构了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该模式严格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和学校对课程的时间安排等现实因素,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初始阶段主要是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资料分层、微课分层、任务分层;中心环节包括各层次学生课前通过文字资料初步了解新知识、课上分层次微课学习及测验、课上分层次任务探究;升华阶段主要为评价分层、作业和反馈分层以及学生分层的进阶。为验证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某某重点中学的两个班级展开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班采用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原有的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期末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验,并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数据表明,采用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的班级学生成绩优于采用传统模式的班级;问卷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通过此次教学实践,研究最后反思总结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建议,为之后进行实践的教师提供借鉴。

尤洪浩[5](2021)在《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强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填补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合研究的空白,本研究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科学探究为框架,以数字化实验为主要实验手段,用智慧课堂提供智能教学环境和支持系统,将两种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融合,构建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物理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究式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有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梳理我国教育信息化有关政策文件,以及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初步构思利用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探索物理教学的创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本研究发现两种教育技术的研究缺少教学模式的支持。因此,本研究工作确立了“探寻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利用数字化实验进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分析其教育机制和认知发展逻辑,通过实践确定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目的,希望可以填补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合研究的空白。第二部分: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研究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数字化实验、智慧课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数字化实验与智慧课堂是两种新兴的教育信息技术,物理探究式教学是以科学探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并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其特点和优势。本研究选取掌握学习理论、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脑科学教育理论作为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研究通过前两部分的分析和教师访谈启示,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构建了新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划分为情境创设、规律探究、拓展联结三个阶段,包含八个要素:情境创设、提出问题与假设、实验设计与计划、实验实施与数据收集、规律的分析与表达、探究的评估与交流、规律的应用与联结、反馈与评价。并提出该模式需要的社会系统、支持系统,明确了师生在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和任务。第四部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评价。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科学探究课题《力的合成》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将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两节课中运用实施,通过观察学生上课表现、分析学生检测成绩、剖析学生探究记录,证明各个教学事件与预设的教学模式各要素是匹配的,实施效果是理想的,本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构建物理观念,是值得推行和继续研究的。本研究还对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整个研究过程,对教学提出建议,并对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便日后更好的改进教学模式。

王奕璇[6](2020)在《“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优势潜能。2018年4月27日,天津市教委在“小升初”的升学政策中指出,“要依据划定的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对口直升或填报志愿与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这就造成笔者任教的学校在这种政策下将迎来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如何在这种条件下迅速提升教学效果的巨大挑战。在此基础上,学校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在承接天津市十三五课题中提出“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必须因材、因人施教,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宏伟目标。本次研究的共分为两个方面。从理论角度:对新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研究和讨论。分析新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完成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教学模式如何实践进行方法研究。从实践角度:为物理学科教学过程提供实践方法和依据。让老师能够更好的将不同学生进行整合、利用和发展。借助对“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中新教学法的应用。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过程设计和教学案例设计两个方面对“合作探究,逐层递进”的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进行研究。选取天津市五十中学九年级三班和四班,也是作者任教的两个同层次班级,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分析,包括学习水平、学科认知学习态度、习惯和发展潜能等多方面调查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分层后参考学生学习水平、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按照比例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使样本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设问、分层练习等教学环节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文中选取三个教学案例作为示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最后在实验班应用“合作探究,逐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实施新的分层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最终对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每月进行一次统一的水平检测调查,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检测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结果表明:“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课堂应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同时引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等,同时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形成竞争意识和团体意识,完成对自身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探索。通过本次实践研究,完成对于“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的实践探索,说明“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是有明显效果。

李才[7](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文中指出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现阶段教育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科特征与学生特征制订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学生主体功能丧失、枯燥无趣等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无法保证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无法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中关于物理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等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要求,更无法保障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赵唯皓[8](2020)在《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活动探索与实践 ——以磁生电发电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STEM教育备受关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启动“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到:构建适合中国本土化的STEM教学生态体系,以期为国培养输出大量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与技能人才。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有机整合,它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运用,通过项目制作的过程,来解决基于现实情境中出现的问题。STEM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理念,是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探索与尝试,将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一种趋势。我国高中阶段实施分科教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且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推进STEM教育在我国本土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阶段的科学活动探索与实践为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在整理分析STEM教育理论基础上发现了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的契合性;通过分析STEM教育理念下项目式学习的案例提出了STEM教学设计的原则;在常见的STEM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了STEM教育理念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展开科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分析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采用的评价方式。作者以“磁生电”这部分知识为核心内容,开发了STEM教育理念下科学活动案例《磁生电发电机设计与制作》并进行实施与评价。作者从课程内容、课程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三部分阐述了案例实施前的规划。在实施前,作者通过对高一学生发电机模型制作能力的调查,论述了案例实施的可行性;通过自制手摇发电机模型,优化活动案例实施过程。在实施阶段,学生首先完成了发电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然后从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角度探索影响自制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最后将制作的模型改进成风力发电机,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与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案例实施结束后,作者通过问卷的方式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锻炼以及对STEM课程的态度三个维度对本次案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开放式访谈的方式采访了两位听课教师,进一步了解案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STEM课程。作者通过案例的实施与评价,验证了STEM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活动案例《磁生电发电机的设计与制作》的顺利实施,不仅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还充实了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的实践研究。

辛赜[9](2020)在《PBL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探究 ——以高中物理“重心与平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落实要求,并指出高中生应当具有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讲授式教法的影响下,教材与现实之间仍缺乏联系,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实新课程标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拓展思路,积极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围绕现实问题展开教学的新模式。于是,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 learing,PBL)逐渐进入了教育者的视野。PBL在北美医学界数十年的探究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将PBL移植到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至今尚未能大范围推广。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中国医药卫生领域与中学物理领域进行PBL教学实践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将从师生观念,教学资源,课程特性等方面,论述PBL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实施建议。并着重从《新课标》中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四方面水平的教育理念出发,将核心素养的各部分要素融入PBL的教学框架之中,整合出一套可适用于中国当下教育环境的活动程序,用以教学设计的指导。PBL在中国本土发展受限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在于相关教学设计的数量不多,广度不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高中物理的“重心”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在教材中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思路,是值得研究与开发的,可作为PBL教学模式本土化教学设计的内容。本文将从不同阶段学生对重心概念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出发,结合所收集的与重心相关的教学素材,融入相关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基于PBL理念的中学重心教学案例,以期在为PBL扩充教学资源的同时,供一线教育研究者参考。综上,本文主要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1.分析PBL教学模式在中国本土中学物理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实施上的建议;2.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将核心素养提升的各个要素融入PBL的活动程序与教学设计的开发中;3.收集重心相关教学素材,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素材选择与操作分析;4.基于PBL模式,将素材编写成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设计以用于未来中学物理的课堂实践。

王春[10](2020)在《中学物理教学“261”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成为一项永恒的课题。纵观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不难看出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依然占据主要位置,学生的厌学情绪极为严重,升学率每况愈下,教师教学激情也受挫,并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面对这一困境,砂坝中学在改革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收获到了一些失败的经验,并逐渐摸索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的“261”模式,其贯穿学生的学习始终,由导学案引领课前预习,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完成课堂学习,布置分层题目夯实巩固所学知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物理教学“261”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分离;教师与学生没有厘清自己的角色;教师没有跳出学生因试而题的圈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没有系统性四大显着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制定出了物理教学“261”模式构建与应用的途径:由教学分离到教学合一,老师在课堂上进行10min的学习指导之后,后续更多的是学生探讨、合作学习;做好师生之间角色的变换,教师在课堂中预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习题选择跳出应试教育的沉疴,选择有趣味性的和代表性的习题,激发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掌握更全面。确保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将教师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方向改变,更好地发挥出教学引导的作用;最后通过实验研究法,选择两个学生人数和性别相差不大的班级开展教学对比实验,通过学生成绩、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分析“261”教学模式的效果。定量分析表明,“261”模式有效消除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有利于班级整体物理水平的提升。定性分析表明,“261”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显着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本研究为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变物理学习方式,推动新课程物理教学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开展“261”教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素质教育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质教育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3)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1.2 库恩科学发展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4 孟克与奥斯本的教学过程模式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物理学史
        2.2.2 核心素养
        2.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学史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及访谈内容的设计
    3.4 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情况分析
        3.4.1 学生对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感受
        3.4.2 教师对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认识
        3.4.3 调查结论
第四章 物理学史有效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4.1 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原则
    4.2 利用物理学史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4.2.1 利用物理学史培养物理观念的策略
        4.2.2 利用物理学史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4.2.3 利用物理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的策略
        4.2.4 利用物理学史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4.3 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4.3.1 课前准备策略
        4.3.2 课堂实施策略
        4.3.3 课后评价策略
第五章 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案例及分析
    5.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案例
        5.1.1 课前准备
        5.1.2 课堂实施
        5.1.3 课后评价
    5.2 《库仑定律》教学案例
        5.2.1 课前准备
        5.2.2 课堂实施
        5.2.3 课后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B 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情况调查(教师访谈)
附录C 教学案例收集的物理学史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瓶颈
        (三)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分层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二)翻转课堂的国内外研究
        (三)分层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分层教学
    二、翻转课堂
    三、分层式翻转课堂
        (一)分层式翻转课堂概念界定
        (二)分层式翻转课堂特点
    四、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差异教学”理念
第三章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三)可实施条件分析
    二、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三、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
        (一)初始阶段
        (二)中心环节
        (三)升华阶段
第四章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实施
    一、实验目的与研究假设
        (一)实验目的
        (二)研究假设
    二、实验前期准备
        (一)实验变量与实验被试
        (二)实验教学材料与测量工具
        (三)实验模式
        (四)实验步骤
    三、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施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及学生分层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三)目标、资料、微课/学习视频的分层
        (四)开展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
    四、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实施案例
        (一)实验班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案例一
        (二)对照班原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一
        (三)实验班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案例二
        (四)对照班原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二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一)实验前成绩对比分析
        (二)实验后成绩对比分析
        (三)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四)课堂学习过程观察分析
    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验结论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二)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分层方式
        (三)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素养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前测试卷
    附录2 学生分层测试题
    附录3 期末试题
    附录4 学习过程评分量表
    附录5 分层式翻转课堂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从差分机到计算机:教育信息化的崛起
        1.1.2 数字化实验与智慧课堂: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变革
    1.2 数字化实验、智慧课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启示
        1.2.1 数字化实验的研究现状与阶段特征
        1.2.2 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与阶段特征
        1.2.3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与阶段特征
        1.2.4 数字化实验、智慧课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启示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3.2 研究的重难点和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界定
        2.1.1 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2.1.2 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2.2 数字化实验的界定
        2.2.1 数字化实验的定义
        2.2.2 数字化实验的构成与特点
    2.3 智慧课堂的界定
        2.3.1 智慧课堂的定义
        2.3.2 智慧课堂的构成与特点
    2.4 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2.5 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构建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3.1 教师访谈:数字化实验、智慧课堂与探究式教学
        3.1.1 教师对数字化实验的认识与应用情况
        3.1.2 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与应用情况
        3.1.3 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与应用情况
        3.1.4 访谈总结与启示
    3.2 构建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3.2.1 模式假设一:情境创设阶段
        3.2.2 模式假设二:规律探究阶段
        3.2.3 模式假设三:拓展联结阶段
        3.2.4 社会系统与支持系统
        3.2.5 师生任务与结构图
第四章 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4.1 实施对象的选择
    4.2 《力的合成》教学实施
        4.2.1 《力的合成》教学实施目的
        4.2.2 《力的合成》教学实施计划
        4.2.3 《力的合成》教学实施记录
        4.2.4 《力的合成》教学实施总结
    4.3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实施
        4.3.1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实施目的
        4.3.2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实施计划
        4.3.3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实施记录
        4.3.4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实施总结
    4.4 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4.4.1 基于课后检测分析物理观念的建构情况
        4.4.2 基于探究记录分析科学探究的经历情况
        4.4.3 教学效果和教育影响总结
    4.5 数字化实验与智慧课堂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4.5.1 数字化实验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4.5.2 智慧课堂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4.5.3 数字化实验、智慧课堂与探究式教学结合的作用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力的合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附录3 《力的合成》课后调查问卷
附录4 《力的合成》课后检测A卷
附录5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自主学习任务单
附录6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调查问卷
附录7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检测A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涵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方法
    1.7 本研究所需理论基础
第2章 “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前测情况和可行性分析
    2.1 前测成绩分析
    2.2 前测问卷调查设计、实施
    2.3 前测问卷调查分析
    2.4 “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2.5 其他准备工作
第3章 “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过程和实践后测数据分析
    3.1 实践过程设计
    3.2 教学案例设计
    3.3 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第4章 总结和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B 初中物理教师对分层合作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7)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物理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容
    1. 以生活为源头,凸显学科特征。
    2. 以生活为导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措施
    1. 结合信息技术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
    2. 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3. 把课堂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4. 挖掘生活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5. 拓展学习思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6. 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

(8)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活动探索与实践 ——以磁生电发电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1.2 科学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1.3 STEM教育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第二章 STEM教育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STEM教育理论基础
    2.2 国外STEM教育研究现状
    2.3 国内STEM教育研究现状
    2.4 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第三章 STEM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
    3.1 STEM教学案例前期分析
        3.1.1 STEM教学设计原则
        3.1.2 STEM教学模式研究
        3.1.3 STEM教学评价方式
    3.2 《磁生电发电机设计制作》案例教学设计
        3.2.1 课程内容介绍
        3.2.2 课程学习目标
        3.2.3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 STEM教学案例实施与评价
    4.1 《磁生电发电机设计制作》案例实施
        4.1.1 实施前准备
        4.1.2 实施过程
    4.2 《磁生电发电机设计制作》案例分析及评价
        4.2.1 教学效果分析
        4.2.2 教学评价与总结
第五章 总结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发电机的设计与制作》导学案
附录二 STEM 教育理念下科学活动--发电机设计图
附录三 发电机设计制作活动案例实践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9)PBL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探究 ——以高中物理“重心与平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学生解决物理现实问题能力的薄弱
        1.1.2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与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1.1.3 PBL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1.1.4 重心概念未能被整合成系统化的教学资源
        1.1.5 科学探究课程开发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2.PBL的理论基础与中国本土化的探索
    2.1 PBL的含义
        2.1.1 国内外学者对PBL的解读
        2.1.2 从师生两方面对PBL含义的解读
    2.2 PBL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情景教育理论
        2.2.4 合作学习理论
    2.3 PBL与已有教学模式的区别
        2.3.1 与问答式教学的区别—问题处理者的不同
        2.3.2 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区别—活动自主性的差异
    2.4 PBL的本土化困难分析与提议
        2.4.1 PBL在本土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2.4.2 对PBL在中国本土化应用的提议
    2.5 PBL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效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核心素养下的PBL教学模式设计
    3.1 基于核心素养水平提升的PBL模式要素研究
        3.1.1 关于物理观念水平的维度分析
        3.1.2 关于科学思维水平的维度分析
        3.1.3 关于科学探究水平的维度分析
        3.1.4 关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维度分析
    3.2 融入核心素养要素的PBL教学流程构建
        3.2.1 巴罗斯医生的五步教学模型及其扩展研究
        3.2.2 融入核心素养要素的PBL七步活动程序设置
    3.3 基于核心素养水平提升的PBL教学模式特征
        3.3.1 问题选择的要素
        3.3.2 教学活动的特色
        3.3.3 教学评价的手段
    3.4 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3.5 本章小结
4.PBL 模式下高中“重心—平衡”的教学素材选择
    4.1 重心教学资源整合
        4.1.1 重心教学设计综述
        4.1.2 重心教学素材整合
        4.1.3 PBL指导指导“重心与平衡”教学设计开发的优势
        4.1.4 当前研究与教学设计的不足
    4.2 学生对重心概念的认知发展过程
    4.3 高中“重心—平衡”部分问题链设计
        4.3.1 教材分析
        4.3.2 高中重心探究课程线索整理
    4.4 高中重心部分教学的素材选择
        4.4.1 探究人体起立的条件·上
        4.4.2 “空中楼阁”的搭建
        4.4.3 探究人体起立的条件·下
        4.4.4 欹器制作
5.PBL模式下高中“重心—平衡”的教学设计
    5.1 教学流程设计
        5.1.1 课程三维目标
        5.1.2 课前准备
        5.1.3 教学流程预设
    5.2 辅助学习工具—学习单设计
    5.3 教学评价部分设计
6.重心综合性习题课资源开发
    6.1 能否推倒云梯
        6.1.1 问题综合分析
        6.1.2 教学流程预设
    6.2 滑笔(书)游戏
        6.2.1 问题综合分析
        6.2.2 教学流程预设
    6.3 背越式跳高动作解析
        6.3.1 问题综合分析
        6.3.2 教学流程预设
7.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PBL模式的基本要素与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理念相契合
        7.1.2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下PBL能成为传统教学有效的补充手段
        7.1.3 以PBL为指导完成“重心-平衡”教学案例的系列设计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2.1 教学设计缺乏教学实践的支持
        7.2.2 未能找出能有效测试学生对重心概念掌握程度的测试工具
        7.2.3 教学设计相对保守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7.3.1 开发本土化的PBL课程
        7.3.2 践行PBL探究课程的实践
        7.3.3 引入高端的科学探究设备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学物理教学“261”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261”模式产生背景及其理论基础
    2.1 “261”教学模式产生背景
        2.1.1 照搬杜郎口“10+35”模式
        2.1.2 尝试引入导学案
        2.1.3 实施优帮差
        2.1.4 摸索并形成“261”模式
        2.1.5 “261”教学模式的价值
    2.2 “261”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终身学习理论
        2.2.3 自主合作学习理论
3 物理教学“261”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与程序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调查对象与程序
    3.3 数据分析及结论
        3.3.1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统一
        3.3.2 教师与学生没有厘清自己的角色
        3.3.3 教师没有跳出学生因试而题的圈子
        3.3.4 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不佳
    3.4 研究结论
4 中学物理教学“261”模式有效实施的思考
    4.1 由教学分离到教学合一
    4.2 做好师生之间角色的变换
    4.3 习题选择跳出应试教育的沉疴
5 中学物理“261”教学模式的实践
    5.1 中学物理“261”教学模式的实施
        5.1.1 课前预习环节
        5.1.2 课堂学习环节
        5.1.3 课后巩固反思环节
    5.2 “261”教学案例
        5.2.1 《浮力》导学案
        5.2.2 《浮力》教学过程
        5.2.3 《浮力》教学反思
        5.2.4 《压强》单元复习课导学案
        5.2.5 《压强》单元复习课教学过程
        5.2.6 《压强》单元复习教学反思
    5.3 “261”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5.3.1 实验设计与实施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1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2
致谢

四、素质教育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 尤洪浩.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汪良俊. 延安大学, 2021(11)
  • [4]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 王晓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数字化实验和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 尤洪浩.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D]. 王奕璇. 西南大学, 2020(05)
  • [7]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 李才. 甘肃教育, 2020(17)
  • [8]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活动探索与实践 ——以磁生电发电机为例[D]. 赵唯皓.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PBL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探究 ——以高中物理“重心与平衡”为例[D]. 辛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中学物理教学“261”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 王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