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

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

一、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陈妮[1](2020)在《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四川省水泥工业随着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突飞猛进,为区域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粗放式发展也造成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顽疾和环境污染物排放大的现状,尤其是当前四川经济增速放缓,水泥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台期,产能过剩这一状况更加凸显。面对产能严重过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历来在四川有着重要地位的水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近几年,为缓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改善环境质量,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错峰生产政策。错峰生产有效实行必须靠政府和企业联动,政府起到支持引导的作用,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CXN公司)开始了改革创新之路,而营销创新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营销理论——关系营销,如今已被SCXN公司认识并加以运用。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认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应致力于妥善处理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消费者、中介机构、政府、员工、竞争对手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发展和保持这些良好互惠关系,以期获得长期的市场利益和竞争优势。[20]SCXN公司通过关系营销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关系网中最重要的是客户和竞争对手,前者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后者是错峰生产特殊时期下必须拿下的难题。本文着重对客户关系和竞争对手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首先,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结合四川水泥市场情况,考虑到错峰生产特殊背景,明确了SCXN公司关系营销的着重点在客户、竞争对手方面。其次,本文对SCXN公司市场营销环境、错峰生产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充分了解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错峰生产势在必行;介绍了SCXN公司客户群及其销量情况,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还详细介绍了前十家竞争对手,从分布地区、水泥年产能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做到对SCXN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精准把握。然后,从分析结论中,找出了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掌控过于依赖经销商;SCXN公司与部分竞争对手未建立良好关系,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环境因素,得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提高客户感知价值,降低客户感知成本,提高直销率,对经销商进行专有性投资,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忠诚。建议政府提高奖惩力度,软硬兼施,同时提高自身区域竞争优势。

赖世贤[2](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认为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高岩[3](2020)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华新水泥脱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其作用无可替代。但在水泥行业盲目扩张的背景下,水泥市场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在此基础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水泥需求增速逐渐放缓,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的困境逐渐显现,急需从宏观上统筹安排。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产能过剩、集中度偏低等问题,中央审时度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应运而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使得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局面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重点分析案例企业实施举措及供给侧改革前后的实施效果,期望案例企业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我国其他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从面上分析我国水泥行业运营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以华新水泥为例,详细论述华新水泥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华新水泥供给侧改革的几项重要举措在于去产能模式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为公司的横向扩张及纵向渗透打下坚实基础;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中,坚持自主创新;产业链逐渐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优化资本结构,缩小带息债务规模。案例企业的改革计划层层推进,多措并举,形成了混合、多元化的供给侧改革体系。接下来本文分析其方案实施前后公司财务业绩的变动情况。通过对案例企业改革效果研究发现,供给侧改革促使公司财务业绩大幅提升,同时,员工整体素质和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最后本文根据案例分析结果,认为虽然案例企业的实施路径对改善财务绩效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待完善的后续问题。针对供给侧改革后企业在财务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若干建议,认为华新水泥应科学设计能源成本管控方案、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妥善处理资产及人员整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正处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华新水泥及其他公司实施改革举措提供一些思路。

尤宇[4](2020)在《晚清民国水泥工业及技术的发展(1889-1949)》文中认为水泥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发明,广泛应用于铁路建设、市政工程、住宅建设、桥梁工程、水利建设等领域,被誉为现代建筑的“粮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889年唐廷枢从国外引进水泥制造技术,成立唐山细棉土厂,水泥工业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年产量已达23.3亿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技术也位居世界先进水平。水泥工业技术作为中国在近代化早期引入的西方技术之一,它是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并最终奠定现代水泥工业发展的基石,这一过程值得被追溯。本文选择晚清民国时期的水泥工业及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历史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以下问题:西方水泥技术是如何被引进与发展的?中国水泥工业建设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什么不同的特征?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期探寻水泥工业发展与水泥技术引进、革新、变迁之间的联系,丰富近代工业史及技术史的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胶凝材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水泥技术诞生及前期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探讨了我国水泥工业起步的背景、水泥烧制技术的引进、发展过程及结果。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门大开,国外水泥开始向中国输入,并逐步取代了传统胶凝材料。1889年,为满足官办工矿企业的建设需要,发展水泥工业,洋务派人士唐廷枢在河北唐山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族水泥工厂——唐山细棉土厂,这是我国水泥工业的开端。在该厂创办过程中,通过从国外购买水泥生产设备和雇佣技师,水泥的烧制技术被引进。因企业经营策略不当和产业政策缺位,唐山细棉土厂仅仅经营了两年即宣告停业,但该企业为之后中国民族水泥工业的崛起打下了基础。本文第二部分梳理了近代水泥工业在发展阶段(1907-1936年)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情况,对该阶段水泥工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例,探讨了此时期水泥技术革新的成果。水泥工业在1907-1936年期间,因甲午战后工商矿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国成立及“一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建设等因素的推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启新、华商、中国等民族水泥企业纷纷建立并投产,水泥工业的实力大增,取得了不俗成绩。在此时期,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代表的水泥工厂,通过将水泥加工工艺由干法加工更新为湿法加工,升级水泥的生料加工、熟料煅烧和原动设备,提高了国产水泥的品质,我国水泥加工技术在此过程中得到革新。本文第三部分研究水泥工业在1937年至1949年存在的停滞现象和技术变迁。全面抗战的爆发使水泥工业蒙受了巨大损失,陷入停滞。与此同时,水泥的供求关系和水泥工业布局也发生了变化。为保障抗战建国,政府开始引导并参与水泥工业生产。战时的水泥工业,虽为抗战建国做出了贡献,但因受到日军多次轰炸,加之进口设备渠道被封锁,产量始终未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战后,因外货倾销、内战爆发、水泥税复征等因素干扰,水泥工业的实际产量并未明显增加,产业发展停滞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变。技术层面,因无法进口熟料煅烧设备,王涛、胡庆泉等人在抗战时期自行设计了半机械化立窑。此外,导淮委员会技士王鹤亭对从印度引进回国的灰土代水泥进行了技术改良,并加以生产和运用,成为波特兰水泥的替代解决方案,扩充了水泥工业产品的种类,在战时大后方,为水利和航运等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水泥标准方面,相关机构开始进行水泥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1947年正式公布了我国第一部水泥标准规范。总体而言,我国水泥工业及技术在近代的发展极其艰难曲折。受战争破坏严重,政府的产业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初期缺位,但后期政府也曾出台过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水泥行业人员则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从技术到标准的本土化努力。在晚清民国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水泥工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足,如过度依赖进口设备、产品品种不丰富和工业体系不健全等。尽管如此,近代水泥工业在工业布局、技术设备基础和人员储备方面,还是为新中国水泥事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杨立国[5](2017)在《中国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水泥需求因此下降,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5亿吨,同比下降4.9%,为本世纪来首次负增长,全国水泥产能发挥率下降到75%以下,行业内竞争加剧,大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职工收入下降,因此如何化解当前和未来水泥产能过剩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内关于产能过剩研究近10多年来逐步增多,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一套完整的化解产能过剩的理论和方法,但相对缺乏针对水泥行业过剩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水泥产业特点出发,按照产业组织SCP理论分析产业发展和运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政策。经测算,认为当前水泥产能过剩严重,且具有结构性过剩特点,是长期性的过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削减产能,调节总供给;二是在解决产能过剩情况下市场恶性竞争的问题。通过SCP分析结论提出了鼓励适度竞争、改变兼并重组模式、鼓励强强联合、区域内合并、形成有效集中度及大小企业分层竞争模式,缓解恶性竞争,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徐嵩[6](2016)在《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成因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因生产能力长期超过有效需求,并达到一定水平所造成的产能过剩现象,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产能过剩会造成企业生产要素闲置,资源浪费,低价参与市场竞争,严重时可能发生企业倒闭、职工大面积下岗风险。近几来,政府部门、学术界均高度关注产能过剩问题,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部门在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本文选取H省的水泥工业企业产能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行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选用有效方法测度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水平,分析过剩产能形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对策,并建立一套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相关数据,计算产能利用水平,分析企业产能利用特点;第三部分在利益相关者博弈视角下,对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从行业自律、短期措施和长效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标本兼治的防范和化解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构建了一套具有实践意义的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

邵传淦[7](2016)在《新疆TY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TY水泥公司(简称“TY水泥”)是新疆TY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最后一环,现拥有7条水泥生产线,1条湿法电石渣生产线和6条新型干法电石渣及废渣制水泥生产线,主要原料电石渣、粉煤灰、炉渣、硫酸渣、石灰粉末、柠檬酸渣、铜渣、电石炉收尘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均来源于TY集团内部各产业。TY水泥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2.5%。公司是全国首家100%电石渣替代钙质资源生产水泥的企业,在电石渣及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领域拥有5项发明专利,是新疆最具综合竞争力的水泥企业,在北疆区域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受近两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及全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影响,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为了使TY水泥能在北疆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增加其利润率,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新的竞争战略,使得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创造新的篇章。本文首先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等。接着对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本论文以TY水泥为研究对象,是基于TY水泥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这一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其拥有引领和示范效应,是水泥行业的典型代表。本论文在对TY水泥的竞争战略研究中,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公司的一些基本状况,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对公司总的发展战略也作了总体描绘,本文着重运用了SWOT分析模型这一战略选择工具,对公司所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等进行了充分的概况及分析,然后再运用波特三大战略理论对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最终明确公司的竞争战略是:主要是实施差异化战略结合成本领先战略。

任利刚[8](2015)在《邢台金石水泥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在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国内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水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家启动了4万亿的救市计划,由于投资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水泥企业不断加速扩张产能,中小水泥企业也抓紧机遇进入市场抢夺客户资源,水泥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邢台金石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水泥)作为市场的新人,面对目前复杂的市场形势,投入了激烈的竞争中。但是随着水泥产能的过度扩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放缓,水泥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金石水泥虽然立足邢台这个区域市场,也遇到了很多发展的困境。本文在简要说明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首先详细介绍了邢台金石水泥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利用PEST和SWOT分析法,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竞争环境,同时通过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研究,得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按照4PS理论,提出了金石水泥在营销组合策略方面的改进建议和保障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邢台金石水泥有限公司走出困境,拓展更大的市场,同时希望对类似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刘宜辉[9](2012)在《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是建筑市场重要的材料之一,随着现场搅拌混凝土诸多弊端的显现,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主要缘于这种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具有质量稳定、缩短工期、技术先进以及环保性等优点。自本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等工程建设领域的火爆致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商品混凝土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行业无疑将面临着众多的机会和威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些理论进行综述,接着剖析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的经营现状及目前遇到的问题。根据商品混凝土仅能参与区域市场竞争的特点,文章立足成都本地市场,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PEST分析工具和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分别对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研究,然后利用价值链的方法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在对公司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剖析后建立了SWOT矩阵。最后通过综合产品特点和内外环境的分析,得出公司的总成本领先的战略思想。在战略的实施上,本文还建议公司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提高设备可靠性、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等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公司能够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及利好政策去抓住机会,同时也要克服自身劣势去回避面临的风险等相关政策建议。

李雪宝[10](2011)在《中材股份收购赛马实业与祁连山的过程分析及经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活动中出现了“并购”,之后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企业外部扩张的有效手段。我国从1984年开始第一例企业并购活动以来,出现了几次并购高潮,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伴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并购也已发展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结构调整重点行业,如水泥等行业,更需要通过这种手段进行行业整合和跨行业扩张。我国水泥行业多年来存在“三低”现象(产业集中度低、工艺水平低、散装比例低)。2004年时国内十大水泥企业产量不到全国总产量的9%,而世界十大水泥企业产量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1/3以上……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水泥行业在产业升级、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收购作为并购的重要方式,是水泥行业调整结构的理想选择,近些年政府也大力推行水泥行业收购整合,整个行业收购活动频繁。然而,收购并不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很多时候对发起收购的企业而言收购活动是无效的,甚至会出现负溢价现象。如何提高企业收购的有效性?在上述背景下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收购案例研究分析,探讨有效的做法,为其它收购活动提供借鉴,是本文的着眼点和意义所在。为此,本文选取了国内水泥行业区域领跑者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股份”)在西北地区的收购案例进行研究。中材股份在我国水泥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经过6年多的时间,已经占据了西北水泥市场的“多半壁江山”,在西北水泥市场上的收购活动富有成效。文章的研究思路是在对并购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分析选取案例中各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状况及收购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做法,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结合,对收购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最终总结分析收购活动的有效做法,并对类似收购活动提出建议,从而使整个文章贯穿为一体。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五章,分别是导论、理论综述、并购企业、收购的实施过程、收购效果评价。本文的前面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等内容,然后对并购和收购的有关理论进行说明,包括基本概念、并购的动因、目标企业选择、价值估计,以及收购活动的实施。后面部分是案例分析和启示,包括案例发生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分析、主被并企业的介绍、收购行为的实施动因、实施的具体过程、收购的实施方式和价格、收购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水泥行业收购活动提出的建议。文中选取了中材股份对祁连山和赛马实业的收购案例进行分析,这两个案例发生的时间较近,案例也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基本能够满足本文提到问题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的重点是战略选择和收购实施中的交易方法,以及收购后效果的评价,以这三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内容覆盖了收购中需要考虑的各主要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最终得出了“中材股份在西北市场的收购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这一结论,无论是战略目的,还是财务目标,中材股份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既实现了“称霸”西北水泥市场、找到水泥产业发展空间的战略构想,也从收购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利润回报。基于本文写作的目的,根据案例的有效性评价和思考,本人做了一点引申,根据案例中的“亮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也即文章的“启示”部分,即:一是企业收购活动要以战略收购为取向,基于战略分析,择机而动;二是成功收购的着眼点是各取所需,找到收购活动双方一致的动因,作为“契合点”;三是收购活动要区别情况决定买资产还是买股权,但在战略导向下扩展市场,在我国特定的企业规模、优势,以及特定市场特点下,建议以收购股权为主;四是重视收购方式的设计,以善意收购为主,根据收购双方企业所处的具体情况设计交易方式,运用“组合拳”开展收购,能够提高收购效果;五是收购作为多元化经营的有效手段,要注意针对特定的收购对象实行专业化管理,避免因为收购失去原有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六是对收购效果的分析要以计量分析为基础,争取以科学的结论分析和约束收购行为。希望这些分析和建议能够对实业界的并购活动,尤其是对水泥行业的并购活动有一些帮助。

二、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线路
2 核心概念和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关系营销
        2.1.2 STP理论
    2.2 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2.2.1 关系营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2 关系营销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3 关系营销的重要性
        2.2.4 STP理论阐释
3 SCXN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及重点关注对象现状分析
    3.1 企业市场营销环境
        3.1.1 企业简介
        3.1.2 企业市场营销环境
    3.2 客户现状
        3.2.1 客户现状分析
        3.2.2 客户满意度调查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3.3 竞争对手现状
        3.3.1 竞争对手概况
        3.3.2 竞争对手现状分析
    3.4 错峰生产现状
        3.4.1 错峰生产政策
        3.4.2 错峰生产现状分析
4 关系营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客户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存在的问题
        4.1.2 原因分析
    4.2 竞争对手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原因分析
5 解决关系营销问题的对策
    5.1 SCXN公司与客户关系营销对策
        5.1.1 提高客户感知价值,降低客户感知成本
        5.1.2 提高直销率,对经销商进行专有性投资
    5.2 SCXN公司与竞争对手关系营销对策
        5.2.1 提出奖惩建议,软硬兼施
        5.2.2 提高区域竞争优势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表
致谢

(2)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时间概念界定
        1.2.3 空间范围说明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2.4.4 天津机器局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2.5.4 天津机器局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4.3.1 制砖技术传播
        4.3.2 制砖工业分布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7.2 研究创新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7.3 未竟之处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A:随文附表
附录B:随文附图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华新水泥脱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
        1.2.2 国内文献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概念
        2.1.2 财务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权变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价值管理理论
3 华新水泥发展现状分析
    3.1 华新水泥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运营情况
    3.2 水泥行业运营环境分析
        3.2.1 水泥行业发展
        3.2.2 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现状
4 华新水泥案例分析
    4.1 华新水泥陷入困境的成因
        4.1.1 行业产能全面过剩
        4.1.2 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4.1.3 资本结构不够合理
    4.2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华新水泥脱困路径
        4.2.1 结合企业战略,创新产能外输模式
        4.2.2 持续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2.3 延伸产业链,提升市场控制力
        4.2.4 优化要素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2.5 约束负债规模,优化资本结构
    4.3 华新水泥改革效果分析
        4.3.1 生产能力方面
        4.3.2 运营成本方面
        4.3.3 财务绩效方面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华新水泥供给侧改革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5.2.1 科学设计能源成本管控方案
        5.2.2 提升存货管理水平,缓解库存压力
        5.2.3 妥善处理资产整合
    5.3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4)晚清民国水泥工业及技术的发展(188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2 前人研究综述
    1.3 研究资料及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1章 中国水泥工业的起步与技术引进(1889-1906)
    1.1 中国传统的胶凝材料
        1.1.1 气硬性胶凝材料
        1.1.2 水硬性胶凝材料
    1.2 西方水泥技术的诞生及初期发展
    1.3 第一个民族水泥厂的创立与水泥技术的引进
        1.3.1 唐山细棉土厂创立背景
        1.3.2 唐山细棉土厂创立过程
        1.3.3 水泥烧制技术的引进
        1.3.4 唐山细棉土厂的失败及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及技术更新(1907-1936)
    2.1 水泥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2.1.1 甲午战争后的设厂热潮
        2.1.2 民国成立及“一战”爆发
        2.1.3 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建设
    2.2 水泥工业的发展
        2.2.1 水泥工厂陆续建立
        2.2.2 水泥的供给总体状况
        2.2.3 水泥工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2.3 水泥技术的更新——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例
        2.3.1 水泥生料加工技术及设备的更新
        2.3.2 熟料煅烧设备的发展——普通立窑与回转窑
        2.3.3 原动设备及其他设备升级
        2.3.4 水泥质量控制与品质提升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水泥工业的萎缩与技术变迁(1937-1949)
    3.1 全面抗战时期的水泥工业
        3.1.1 战时水泥工业损失与水泥供求关系变化
        3.1.2 后方水泥工厂的增设与水泥工业布局的调整
        3.1.3 工业统制下的水泥生产
    3.2 特殊时期的水泥技术
        3.2.1 半机械立窑
        3.2.2 灰土代水泥
    3.3 抗战胜利后的水泥工业
        3.3.1 战后初期水泥工业迎来新局面
        3.3.2 水泥工业萎缩终成定局
    3.4 水泥标准规范的讨论与草拟
        3.4.1 水泥标准的讨论
        3.4.2 各机构拟定的水泥生产标准
    本章小结
第4章 晚清民国时期水泥工业及技术变迁的评析
    4.1 水泥工业及技术的总体评价
        4.1.1 水泥工业及技术的发展特点
        4.1.2 水泥工业及技术作出的贡献
        4.1.3 水泥工业及技术存在的不足
    4.2 近代水泥工业发展对新中国水泥事业的影响
        4.2.1 形成新中国水泥工业布局基础
        4.2.2 奠定新中国水泥工业设备基础
        4.2.3 为新中国水泥事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中国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写作结构和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波特五力模型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评述
3 水泥行业介绍及过剩状况分析
    3.1 水泥行业介绍
        3.1.1 水泥产品及发展介绍
        3.1.2 水泥行业特点分析
    3.2 水泥产能过剩状况分析
        3.2.1 水泥产能过剩度分析
        3.2.2 水泥产能过剩属性分析
    3.3 发达国家水泥发展状况分析
4 基于SCP范式的水泥产业分析
    4.1 水泥市场结构分析
        4.1.1 水泥市场集中度分析
        4.1.2 水泥产品差异化分析
        4.1.3 水泥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4.2 水泥企业市场行为分析
        4.2.1 水泥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2.2 水泥行业价格竞争分析
        4.2.3 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协同行为
    4.3 水泥行业市场绩效分析
        4.3.1 水泥行业经营业绩水平分析
        4.3.2 水泥行业相对运转效率分析
        4.3.3 水泥行业技术进步情况分析
    4.4 水泥行业SCP分析总结
5 化解中国水泥产能过剩对策分析
    5.1 化解产能绝对过剩问题对策
        5.1.1 适度价格竞争
        5.1.2 发挥优势产能
        5.1.3 推动国标升级
    5.2 化解过剩状况下市场无序竞争对策
        5.2.1 协同自律保障
        5.2.2 转变并购模式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成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2.1 H省水泥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2.2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测度方法
    2.3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情况问卷调查
        2.3.1 问卷调查设计
        2.3.2 问卷调查实施
    2.4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4.1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计算
        2.4.2 H省水泥市场需求侧分析
        2.4.3 H省水泥工业企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2.4.4 H省水泥工业企业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存在不足
        2.4.5 H省水泥工业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的利益博弈分析
    3.1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利益相关主体
        3.1.1 中央政府
        3.1.2 H省地方政府
        3.1.3 水泥工业企业
        3.1.4 金融机构
    3.2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3.2.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3.2.2 水泥工业企业之间的博弈
        3.2.3 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
    3.3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形成机制
    3.4 典型案例解析
        3.4.1 H省AA水泥项目违规开工建设事件
        3.4.2 H省BB水泥项目建设引发同业群体上访事件
        3.4.3 案例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化解对策
    4.1 化解对策思路
    4.2 强化水泥行业规范自律
        4.2.1 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
        4.2.2 统一实行冬季错峰生产
    4.3 短期严控增量优化存量
        4.3.1 严格实施产能置换控制新增产能
        4.3.2 遵章执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4.3.3 推进兼并重组主动压减一批过剩产能
        4.3.4 开拓省内市场需求消化一批产能
        4.3.5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一批产能
    4.4 长期建立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4.4.1 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
        4.4.2 完善税收机制
        4.4.3 完善公平竞争机制
        4.4.4 完善创新发展机制
        4.4.5 完善顺利退出机制
        4.4.6 探索建立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
    5.1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原因和基本路径
        5.1.1 构建原因
        5.1.2 基本路径
    5.2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过程
        5.2.1 评价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5.2.2 预警界限的确定
        5.2.3 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综合指数
    5.3 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系统实施过程
        5.3.1 系统实施主要步骤
        5.3.2 系统应用和运行中的重点问题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7)新疆TY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式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描述
        2.1.1 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1.2 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2.2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描述
        2.2.1 波特的五种基本战略
        2.2.2 波特五力模型
第三章 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外水泥工业基本情况简述
    3.2 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情况简述
        3.2.1 行业产能、产量
        3.2.2 行业新特点
        3.2.3 中国水泥工业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3.3 新疆自治区水泥工业基本情况简述
        3.3.1 全区水泥工业特点
        3.3.2 面临的形势
第四章 TY水泥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4.1.1 政策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 TY水泥波特五力竞争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4.2.2 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2.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2.5 替代品的威胁
第五章 TY水泥内部环境分析
    5.1 TY水泥公司概况
    5.2 TY水泥经营管理及技术状况分析
        5.2.1 公司所处地理位置及资源条件
        5.2.2 公司生产组织及质量管理状况
        5.2.3 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状况
        5.2.4 公司工艺技术及技术装备状况
第六章 新疆TY水泥竞争战略识别与选择
    6.1 TY水泥内外部环境因素归纳
        6.1.1 优势
        6.1.2 劣势
        6.1.3 机会
        6.1.4 威胁
    6.2 建立SWOT分析模型
    6.3 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定位
    6.4 最优战略选择
第七章 TY水泥竞争战略实施措施保障
    7.1 深挖循环经济产业链潜力,发挥协同联动效应
    7.2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提升物流商贸水平
    7.3 加强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两化融合
    7.4 创新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邢台金石水泥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营销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1.3.1 营销相关理论
        1.3.2 水泥营销相关文献
第二章 金石水泥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金石水泥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水泥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2.2 金石水泥营销现状
        2.2.1 产品策略现状
        2.2.2 价格和渠道策略现状
        2.2.3 促销策略现状
    2.3 金石水泥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3.1 产品和服务
        2.3.2 价格变化不灵活
        2.3.3 经销商水平较低
        2.3.4 促销活动不足
        2.3.5 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
第三章 金石水泥面临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
        3.2.1 竞争对手概况及对比
        3.2.2 竞争要素分析
        3.2.3 SWOT分析
第四章 金石水泥的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4.1 产品策略
        4.1.1 品牌策略
        4.1.2 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
        4.1.3 改进产品包装
        4.1.4 增加高标号水泥
        4.1.5 增加个性化定制服务
        4.1.6 增加配套服务质量
    4.2 价格策略
        4.2.1 低价策略
        4.2.2 针对中间商的差别价格策略
        4.2.3 多种定价方式并存策略
        4.2.4 回款方式条件下的差别价格策略
    4.3 渠道策略
        4.3.1 营销渠道改进
        4.3.2 加大经销商管理
    4.4 促销策略
        4.4.1 加强广告宣传,增加品牌效应
        4.4.2 淡季预售
        4.4.3 人员推销
第五章 金石水泥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营销团队的管理
    5.2 制定绩效考核办法
    5.3 提升销售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
    5.4 提高服务质量
    5.5 加强公司科学管理水平
    5.6 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公司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企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国外现状
        1.4.2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国内现状
        1.4.3 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战略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经营现状
    2.2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存在问题
第3章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法律/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整体环境分析
        3.2.1 同业竞争者
        3.2.2 潜在进入者
        3.2.3 替代品厂商
        3.2.4 购买者
        3.2.5 供应商
第4章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价值链中的基本性活动分析
        4.1.1 营销管理
        4.1.2 生产运营
    4.2 价值链中的支持性活动分析
        4.2.1 基础构架
        4.2.2 采购与物料管理
        4.2.3 人力资源管理
        4.2.4 技术开发
第5章 SWOT分析及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1.1 机会与威胁
        5.1.2 优势与劣势
        5.1.3 SWOT分析
    5.2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战略选择
        5.2.1 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不适合作为竞争战略
        5.2.2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第6章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战略实施与评价
    6.1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战略实施
    6.2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战略评价
第7章 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战略实施建议
    7.1 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7.2 提高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
    7.3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7.4 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材股份收购赛马实业与祁连山的过程分析及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2 收购活动的分类
    2.3 收购的几种主要形式
        2.3.1 协议收购(Tender Offer)
        2.3.2 要约收购(Agreement Offer)
        2.3.3 招标拍卖收购(Competitive bidding, auction and acquisitions)
        2.3.4 其它收购
    2.4 收购实施的动因分析
    2.5 收购目标选择分析
        2.5.1 目标企业的选择标准
        2.5.2 目标企业的评价
        2.5.3 收购的实施流程
    2.6 价值估计的几种方法
        2.6.1 净资产法
        2.6.2 市场价值法
        2.6.3 未来收益贴现法
        2.6.4 期权估价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材股份及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
    3.1 我国水泥行业基本情况
        3.1.1 国内水泥行业基本状况
        3.1.2 国内水泥行业竞争格局
    3.2 主并企业
        3.2.1 中材股份(01893.HK)
        3.2.2 中材股份的股权结构
    3.3 目标企业
        3.3.1 赛马实业(600449)
        3.3.2 祁连山(600720)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材股份对目标企业的收购过程
    4.1 中材股份收购活动的战略选择
        4.1.1 中材股份所处的环境
        4.1.2 中材股份优劣势分析
        4.1.3 收购的动因选择
        4.1.4 收购目标的选择
    4.2 收购的具体进程
        4.2.1 对赛马实业的收购过程
        4.2.2 对祁连山的收购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材股份收购后的效果评价
    5.1 收购效果评价
        5.1.1 财务效果评价
        5.1.2 非财务效果评价
    5.2 收购活动带来的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本论文研究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妮. 西南大学, 2020(05)
  • [2]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华新水泥脱困路径研究[D]. 高岩. 河南大学, 2020(02)
  • [4]晚清民国水泥工业及技术的发展(1889-1949)[D]. 尤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5]中国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立国.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6]H省水泥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成因与对策[D]. 徐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5)
  • [7]新疆TY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邵传淦.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8]邢台金石水泥营销策略研究[D]. 任利刚.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8)
  • [9]CREC商品混凝土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刘宜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10]中材股份收购赛马实业与祁连山的过程分析及经济评价[D]. 李雪宝.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2002年11月部分水泥企业产销存情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