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企业的质量经营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墨竹[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文中指出国际化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资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海外业务改革、国际并购或重组,都需要通过海外布局作为载体得以实施,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区域布局是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成就一流跨国银行的基本路径。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海外布局大幅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期的业务优势、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甚至部分老牌跨国银行选择退出次要区域市场以保存竞争实力。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抢占国际市场的机遇窗口。世界银行业的彼消此涨,使中资银行不得不思考,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今天要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强化业务管理,实现由“走出去”到“沉下去”、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中资银行正处于谋求战略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疫情影响持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坚挺的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RECP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逆势表现,仍为中资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于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变得愈发关注和重视。梳理众多关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务虚探索多于务实研判,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银行国际化问题的主流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如何提高银行国际化竞争力、银行国际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等课题上,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区位选择布局及环境背景研究;二是对于中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资金融通的中坚力量,关注两者之间勾稽推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三是少有研究者会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角度切入,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索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提供可量化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平台,抢占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区位选择布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整体情况的广泛整理,是对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路径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两者间关联匹配度的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9个国家2015年至2019年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营商数据作为样本,借助SVM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下简称“SVM模型”)进行分类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适合中资银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银行国际化动因涉及的指标与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化对标对比,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面对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目标国家进行国际化布局时,中资银行可以借助研究结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选择,降低区位选择布局成本。同时,研究结论也能为不同性质、或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资银行,提供可量化的区位选择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整体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梳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脉络,说明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理论运作机理,引入国内外大型银行国际化优秀案例,提炼可供借鉴的国际化区位选择经验。第3章,对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中资银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状,判断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优势和劣势。第4章,介绍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和指标选取等,并进一步阐释SVM模型原理和指标内涵。第5章,运用SV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SVM模型实验结果,回归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结合差异化指标给出有针对性的判断建议。第6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建议。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脉络吻合,两者发展相互助推;SVM模型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结果显示实验样本集中有47个国家适合中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或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其次,从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中欧、东欧三个区域最适合中资银行开拓发展。第三,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中资银行可以综合考虑税收法律、文化维度、环境绩效等附加因素,进一步优化区位选择结果。最后,SVM模型可实现进一步延展,待“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展更为成熟时,可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直接增加指标参数,实现模型结果的实时测度,及时帮助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国际化区位最优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中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统筹规划国际化区位选择布局战略;(2)做好自身区位选择布局阶段化安排,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网格化辐射;(3)强化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合作意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4)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健康发展。
孟瑜[2](2021)在《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SM建设集团为例》文中认为煤炭行业和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变化受到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作为专业化的施工企业,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前煤炭建设新增项目减少、市场竞争激烈、资金问题制约、高端人才匮乏等多重背景下,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煤炭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梳理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以SM建设集团为例,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制定发展战略,提出保障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阐明了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解析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的特征、作用和影响因素,梳理了企业战略管理相关方法,为研究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2)分析了SM建设集团经营现状及发展环境。从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市场开发、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了 SM建设集团的经营现状;运用PEST方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集团面临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竞争力状况;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建设集团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为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奠定基础。(3)制定了SM建设集团发展战略。构建了基于AHP和模糊评价法SM建设集团发展战略选择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集团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制定了以SO战略为核心,同时结合ST、WO和WT战略的集团发展战略,包括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市场拓展、公司上市和智能化发展五个方面,并从思路、目标和措施三个维度阐述了集团的发展战略。(4)制定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从企业治理能力、品牌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企业人力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驱动策略等六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为建设集团实施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提出的SM建设集团发展战略可以为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同时为煤炭建设行业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左洁明[3](2021)在《FY公司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指出
王瑶[4](2021)在《战略视角下轻资产型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研究 ——以格力电器为例》文中指出
王璐瑶[5](2021)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对于企业来说,绩效是生产与经营过程中追求的终极目标,业绩评价也是评估企业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绩效评价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生产效率,促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的绩效评价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尤为重要。而平衡计分卡是落实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它将绩效评价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对企业绩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并结合我国餐饮公司的特点,运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H餐饮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绩效评价研究。考虑到H餐饮公司现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本文提出在绩效评价中引入平衡计分卡。首先对H餐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其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H餐饮公司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工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H餐饮公司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明确H餐饮公司的战略目标,绘制了战略地图,依据战略地图并且选取了评价指标,构建H餐饮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再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分配和计算,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得出每个层面和整体的绩效评价结果;最后,将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于H餐饮公司,对H餐饮公司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将新旧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得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从整体框架、评价结果、评价效果上都优于H餐饮公司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结论。另外为了使H餐饮公司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下能够正常运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张泽旭[6](2021)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发与实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企业经营规模出现了极大的提升。而在这种规模提升的背后,意味着企业自身对财务分析与日俱增的需求。纺织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陈旧的分析方法和片面的财务分析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能否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成为了财务分析工作的全新要求。L纺织企业,作为行业内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纺织类企业,目前出现了分析方法陈旧且多项指标不断下滑、战略前景分析视角过于主观化且缺乏量化指标等而导致难以真正把握企业状况的现象。针对该情况,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应用研究入手,以近五年来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并结合多种财务分析预测方法对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在战略分析中通过结合战略分析模型,发现企业应当摒弃主导业务战略、扭转经营重心;通过会计分析,发现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改善存货占比逐年升高的现象;通过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的财务分析,发现企业应当对营运能力亟待改善的同时,要合理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最后通过前景分析结合可持续增长率的预测,发现企业应当扩大销售、改善经营效率,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对战略决策进行校验和修正。通过分析,企业虽然目前存在着一定问题,但是企业得益于资本较为雄厚、产业链建设较为完善等多种资金、成本、产业优势,目前看来,只要能够充分解决问题、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企业就仍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与潜能。
杨舒婷[7](2021)在《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约束经营者合理用权,抵制贪污腐败,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较晚的特殊国情,对于已存在的研究,国内专家学者将经济责任的审计重点放在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指标选择与计算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评价内容与指标涵盖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计算方法较为科学。但目前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完全适用私营企业,更不存在结合行业背景、企业的发展状况,精准对应不同的类型和行业的私营企业的指标体系。本文以X旅行社分公司为例,构建更加适用于商业性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首先,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北京市旅游局提出《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为基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对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硬性要求,与X旅行社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选取,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权重,以行业平均、历史数据、预算批复或审计人员经验等为评判标准,总体审计内容将基础指标分为经营目标责任、廉政自律、政策法规贯彻执行、财务收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责任七个一级维度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设计了二级、三级指标分别进行评测。最后,对审计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与模型虽然主要针对的是X旅行社分公司为代表的商业性私企,具体选用的也主要是在旅游行业相对重要的一些指标,模型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较强,可满足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但是在具体审计应用的时候,还需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具体的情况对本文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与替换,从而得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
唐慧圆[8](2021)在《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的数量增长迅猛,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如何解决电商成本高昂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促使各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寻求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成本控制目标都与传统零售企业存在差异,使得传统成本管理难以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成本管理侧重降低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不仅要降低成本,更注重寻求成本优势,使企业更为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将传统成本管理提升至战略成本管理,不仅能促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还能够从整体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公司是一家主要依靠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开展B2C业务的中小型传统电子商务公司,运营成本高、仓储成本高,其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已经无法解决现实的高成本,成本管理低效乏力,显然不能为其持续降低成本和形成竞争优势提供帮助。本文针对E公司在战术、作业层面传统成本管理低效的现状,从战略成本管理视角出发,试图寻找降低E公司成本的方案。首先,通过成本数据分析其成本现状,发现E公司存在战术层面难以降低企业成本、多元化经营使成本难控制、摩擦成本高等问题,并且阐述了其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结合E公司的战略目标,对E公司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最后,提出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化方案,并对方案的有效落实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E公司在电商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杜丽丽[9](2021)在《Q公司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的整合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在战略指导下进行的,战略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起着协调全局、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其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Q公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和特种水泥生产企业,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行业产能过剩、国家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复杂环境下,面临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效果不佳、成本规模降低难度大等重大问题,且企业现行全面预算管理侧重于实现财务预算指标,不能有效衔接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产业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等关键环节。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很好的为Q企业创造明显的内部竞争优势,然而,平衡计分卡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企业战略分解为相应的驱动因素,并形成绩效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是具体的、因果的、平衡的,从而实现与战略目标的有机整合,改善预算管理的弊端。本文基于对当前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的深入了解,对Q公司现有预算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并对Q公司在全面预算中引入平衡积分卡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阐述,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体系,详细步骤为:首先,以战略为起点,以平衡计分卡为工具,确定预算编制和考评的KPI指标,其次,在预算编制中,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关键指标是支撑财务指标实现的作业量,资本预算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销售预算凭借顾客维度指标的支持、生产与储运预算依靠内部流程非财务指标的完成、期间费用预算与学习与成长维度息息相关,最后,预算执行与考核以平衡计分卡的维度指标为基础设计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标准,采用打分制对Q公司的预算执行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实现预算与平衡计分卡二者的整合。
李英华[10](2021)在《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效益为目标”的市场经营理念,推行了基于绩效考核管理体制的客户经理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由原有不计成本扩张规模的粗犷发展模式转为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为重心的集约式发展模式,经营发展目标也由规模导向转变为效益导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的转变使得传统绩效考核制度逐渐难以适应商业银行新的发展需求。因而,商业银行亟需建立新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本文在现有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J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现状,指出了现有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权重分配、标准设计三个方面对J银行的考核体系展开优化。首先,通过对J银行战略的分解以及对客户经理岗位职责的认识,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设计了更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其次,本文引入层次分析法计算了考核指标的权重以使得权重分配更加客观。此外,本文结合J银行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给出了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增加评价的规范性,为考核体系的实施做好准备。最后,本文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和考核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制定了考核体系实施的流程,并从组织、制度和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对优化后的J银行客户经理考核体系进行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体系能够有效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可以及时发现其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服务于组织。本文提出的客户经理绩效考评体系能为其他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提供一定借鉴。
二、浅谈企业的质量经营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企业的质量经营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主要创新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
2.1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1 银行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
2.1.2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问题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3 “一带一路”下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 |
2.2 外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
2.2.1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2.2 美国花旗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3 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
2.3.1 中国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3.2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第3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合作现状 |
3.1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识别 |
3.1.1 宏观政治因素 |
3.1.2 贸易发展因素 |
3.1.3 投资发展因素 |
3.1.4 绿色金融因素 |
3.2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环境与现状 |
3.2.1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环境情况 |
3.2.2 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
3.3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3.3.1 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
3.3.2 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构建 |
4.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
4.1.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4.1.2 数据指标总库选取的基本原则 |
4.1.3 最高关联度指标主成分分析 |
4.2 合作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 |
4.2.1 政府管理指标 |
4.2.2 经济投资指标 |
4.2.3 金融发展指标 |
4.2.4 贸易水平指标 |
4.2.5 营商开放指标 |
4.3 合作评估体系SVM模型选择 |
4.3.1 线性SVM模型 |
4.3.2 非线性可分SVM模型 |
4.3.3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优势 |
第5章 评估体系SVM模型实证结果及差异化结论分析 |
5.1 合作评估体系呈现的SVM模型实验结果 |
5.1.1 综合角度SVM模型实验结果 |
5.1.2 引入时序角度的实验结果 |
5.1.3 引入地理角度的实验结果 |
5.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分析 |
5.2.1 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情况汇总 |
5.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结论分析 |
5.3.1 沿线各国文化维度情况汇总 |
5.3.2 文化维度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结论分析 |
5.4.1 社会责任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4.2 绿色金融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2)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SM建设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发展战略 |
2.1.2 煤炭建筑施工企业 |
2.1.3 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
2.2 煤炭建筑施工发展战略特征及必要性分析 |
2.2.1 发展战略的特点 |
2.2.2 发展战略的作用 |
2.2.3 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 |
2.2.4 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
2.3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方法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3.3 SWOT分析法 |
2.3.4 战略联盟 |
3 SM建设集团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 |
3.1 SM建设集团发展现状分析 |
3.1.1 集团概况 |
3.1.2 组织管理 |
3.1.3 业务经营 |
3.1.4 市场开发 |
3.1.5 科技创新 |
3.1.6 人才队伍 |
3.2 SM建设集团PEST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技术环境 |
3.2.4 社会环境 |
3.3 SM建设集团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3.4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3.5 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能力 |
3.4 SM建设集团SWOT分析 |
3.4.1 主要优势分析 |
3.4.2 主要劣势分析 |
3.4.3 主要机遇分析 |
3.4.4 主要威胁分析 |
4 SM建设集团战略选择及发展战略制定 |
4.1 建设集团发展战略选择模型 |
4.1.1 影响因素构建 |
4.1.2 影响因素评价 |
4.1.3 战略选择模型 |
4.2 建设集团发展战略选择 |
4.2.1 影响因素评价 |
4.2.2 发展战略选择 |
4.3 建设集团总体发展战略 |
4.3.1 战略制定原则 |
4.3.2 总体战略思路 |
4.3.3 总体战略目标 |
4.3.4 主要发展战略 |
4.4 建设集团主要发展战略内容 |
4.4.1 集团治理战略 |
4.4.2 业务发展战略 |
4.4.3 市场拓展战略 |
4.4.4 公司上市战略 |
4.4.5 智能化发展战略 |
5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1 企业治理能力保障 |
5.2 品牌文化建设保障 |
5.3 对外交流合作保障 |
5.4 企业人力资源保障 |
5.5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 |
5.6 创新驱动策略保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SM建设集团中高层访谈提纲 |
附录二:SM建设集团发展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调研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
2.2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双因素理论 |
2.3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
2.3.1 平衡计分卡概念 |
2.3.2 平衡计分卡基本框架 |
2.3.3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优势 |
第三章 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H餐饮公司概况 |
3.1.1 H餐饮公司简介 |
3.1.2 H餐饮公司组织架构 |
3.1.3 H餐饮公司经营状况 |
3.2 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 |
3.3 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3.3.1 绩效评价无法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
3.3.2 评价指标不全面 |
3.3.3 设计指标难以量化 |
3.4 H餐饮公司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4.1 必要性分析 |
3.4.2 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H餐饮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4.1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思路与原则 |
4.1.1 设计思路 |
4.1.2 设计原则 |
4.2 H餐饮公司的战略分析 |
4.2.1 H餐饮公司的SWOT分析 |
4.2.2 H餐饮公司战略地图的构建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
4.3.1 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与原则 |
4.3.2 财务层面绩效评价指标 |
4.3.3 顾客层面绩效评价指标 |
4.3.4 内部流程层面绩效评价指标 |
4.3.5 学习与成长层面绩效评价指标 |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4.2 准则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3 指标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4.5 绩效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与目标值选取 |
4.5.1 指标归一化处理 |
4.5.2 目标值的选取 |
4.6 综合评价方法 |
第五章 H餐饮公司平衡计分卡体系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
5.1 H餐饮公司平衡计分卡的具体应用 |
5.1.1 评价指标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
5.1.2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2 相关保障措施 |
5.2.1 适时调整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5.2.2 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持 |
5.2.3 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持 |
5.2.4 薪酬等激励机制的支持 |
5.2.5 保证内部的充分沟通协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战略分析 |
2.1.2 财务分析 |
2.1.3 可持续增长率 |
2.2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体系 |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定义 |
2.2.2 哈佛分析框架的优势 |
2.3 战略分析模型 |
2.3.1 PEST分析模型 |
2.3.2 SWOT分析模型 |
2.4 定量分析方法及模型 |
2.4.1 帕利普财务分析法 |
2.4.2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率模型 |
第三章 L纺织企业的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L纺织企业概况 |
3.1.1 企业简介 |
3.1.2 管理架构 |
3.2 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现状 |
3.2.1 L纺织企业的当前战略及前景认知 |
3.2.2 L纺织财务分析流程及主要经营数据 |
3.3 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战略制定存在盲区 |
3.3.2 会计分析缺乏重点 |
3.3.3 财务分析逻辑单调且缺少综合性 |
3.3.4 对前景的预估缺少量化分析 |
3.4 采用哈佛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
3.4.1 哈佛分析框架分析必要性 |
3.4.2 哈佛分析框架分析的逻辑结构 |
第四章 采用哈佛分析框架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 |
4.1 战略分析 |
4.1.1 PEST模型分析 |
4.1.2 SWOT模型分析 |
4.1.3 战略分析小结 |
4.2 会计分析 |
4.2.1 关键会计政策与会计科目的识别 |
4.2.2 关键会计政策的变更与分析 |
4.2.3 关键会计政策与会计科目的评价 |
4.2.4 会计分析维度小结 |
4.3 财务分析 |
4.3.1 财务比率分析 |
4.3.2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分析 |
4.3.3 财务分析维度小结 |
4.4 前景分析 |
4.4.1 行业前景 |
4.4.2 企业业绩预测 |
4.4.3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率模型预测 |
4.4.4 前景分析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
第五章 分析结果对比及企业发展建议 |
5.1 采用哈佛分析框架前后的分析结果对比 |
5.2 战略分析维度改进建议 |
5.2.1 推进品牌知名度建设 |
5.2.2 推进国内销售渠道建设 |
5.3 会计分析维度发展建议 |
5.3.1 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
5.3.2 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 |
5.4 财务分析维度改进建议 |
5.4.1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
5.4.2 提升股利支付率 |
5.5 前景分析维度发展建议 |
5.5.1 发展企业经营多元化 |
5.5.2 优化企业经营效率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与基础 |
2.1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述 |
2.1.1 经济责任界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2.1.3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及评价对象 |
2.1.4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权力制衡理论 |
2.2.2 受托责任理论 |
2.2.3 人本管理理论 |
第三章 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现状分析 |
3.1 X旅行社分公司及其负责人概况 |
3.1.1 分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组织架构 |
3.1.2 分公司经营业务及特点 |
3.1.3 分公司负责人职责介绍 |
3.2 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现行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分析 |
3.2.1 现行审计基本概况 |
3.2.2 现行审计指标的依据和内容 |
3.2.3 现行的审计评价结果 |
3.3 现行审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清晰的指标体系 |
3.3.2 审计评价结果直观性差且利用率弱 |
3.3.3 评价指标的内容不全面 |
3.3.4 评价指标未将定性与定量结合 |
第四章 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优化 |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原则 |
4.1.1 构建的必要性 |
4.1.2 设计原则 |
4.2 审计指标的确定 |
4.2.1 指标的选取依据 |
4.2.2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
4.3 指标权重的优化设计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4.4 指标体系的结果及分析 |
4.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设定 |
第五章 审计指标体系应用及相关建议 |
5.1 审计指标体系应用 |
5.2 相关建议 |
5.2.1 利用评价结果的建议 |
5.2.2 应用指标体系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关于“X旅行社分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遴选”的专家咨询问 |
附录2:关于“X旅行社分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权重设置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电子商务 |
2.1.1 电子商务的定义 |
2.1.2 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 |
2.2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2.2.1 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
2.2.2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
2.3 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
2.3.1 战略定位分析 |
2.3.2 价值链分析 |
2.3.3 成本动因分析 |
2.4 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
2.5 理论研究总结 |
第三章 E公司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E公司基本情况 |
3.1.1 E公司概况 |
3.1.2 E公司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责 |
3.1.3 E公司行业地位 |
3.1.4 E公司经营状况 |
3.2 E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2.1 E公司成本费用构成 |
3.2.2 E公司现行成本管理体系 |
3.3 E公司现行成本管理的问题 |
3.3.1 战术层面难以降低企业成本 |
3.3.2 多元化经营使成本难控制 |
3.3.3 摩擦成本高 |
3.4 E公司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
3.4.1 E公司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
3.4.2 E公司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
第四章 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 |
4.1 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应用思路 |
4.2 E公司现行价值链分析 |
4.2.1 E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 |
4.2.2 E公司行业价值链分析 |
4.2.3 E公司价值链分析结论 |
4.3 E公司成本动因分析 |
4.3.1 E公司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
4.3.2 E公司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
4.3.3 E公司成本动因分析结论 |
第五章 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化方案 |
5.1 战略成本管理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
5.1.1 战略成本管理优化的目标 |
5.1.2 战略成本管理优化的原则 |
5.2 优化整合价值链 |
5.2.1 优化内部价值链 |
5.2.2 优化行业价值链 |
5.3 改善战略成本动因 |
5.4 落实方案实施保障的关键因素及措施 |
5.4.1 学习并培养战略成本管理文化 |
5.4.2 改善成本预算制度 |
5.4.3 建立具有战略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
5.5 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实施预估 |
5.5.1 内部价值链的优化效果预估 |
5.5.2 外部价值链的优化效果预估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9)Q公司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
2.1.2 全面预算的内容和流程 |
2.1.3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
2.2 全面预算的相关理论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超越预算理论 |
2.2.3 目标管理理论 |
2.2.4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三章 Q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Q公司的经营环境分析 |
3.1.1 Q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2 Q公司的SWOT分析 |
3.1.3 Q公司的战略分析 |
3.2 Q公司现行全面预算管理状况 |
3.2.1 Q公司全面预算编制现状 |
3.2.2 Q公司预算执行与调整现状 |
3.2.3 Q公司预算考评现状 |
3.3 Q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对外适应性 |
3.3.2 与战略目标的衔接不足 |
3.3.3 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3.3.4 忽视企业的平衡性管理 |
3.4 Q公司实现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3.4.1 Q公司实现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
3.4.2 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管理整合的可行性 |
第四章 Q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模式设计 |
4.1 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的整合思想 |
4.1.1 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的整合理念 |
4.1.2 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的整合框架 |
4.1.3 平衡计分卡和全面预算相整合原则 |
4.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的编制思路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
4.3.1 预算目标的确立与分解 |
4.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的编制 |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
4.4.1 执行控制 |
4.4.2 调整与追加控制 |
4.4.3 预算反馈机制 |
4.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的评价与考核 |
4.5.1 评价与考核指标的选择 |
4.5.2 评价与考核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
4.5.3 评价标准与评分方法 |
第五章 Q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模式应用 |
5.1 Q公司近三年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
5.2 Q公司2020 年全面预算指标的设计 |
5.3 2020 年全面预算目标值的确定 |
5.3.1 销售预算的编制 |
5.3.2 生产与储运预算编制 |
5.3.3 期间费用预算 |
5.3.4 资本预算编制 |
5.3.5 财务预算编制 |
5.4 Q公司2020 年全面预算执行与考核情况 |
5.4.1 Q公司2020 年预算执行情况 |
5.4.2 Q公司2020 年预算考核情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Q公司访谈记录 |
附录-2 Q公司2020 年利润表预算(万元) |
附录-3 Q公司2020 年资产负债表预算(万元) |
附录-4 Q公司2020 年现金流量表预算(万元) |
附录-5 Q公司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10)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绩效的概念和特征 |
2.1.1 绩效的概念 |
2.1.2 绩效的特点 |
2.2 绩效考核的概念和作用 |
2.2.1 绩效考核的概念 |
2.2.2 绩效考核的作用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3.1 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和特点 |
2.3.2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
2.3.4 平衡计分卡实施的步骤 |
第三章 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J银行概况 |
3.2 客户经理队伍现状 |
3.3 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现状 |
3.3.1 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权重 |
3.3.2 绩效考核的流程 |
3.4 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现状调查分析 |
3.4.1 调研的目的 |
3.4.2 问卷调研 |
3.4.3 人员访谈 |
3.5 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5.1 考核指标选取和权重分配不合理 |
3.5.2 绩效考核的实施缺乏反馈 |
3.5.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 |
第四章 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设计 |
4.1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的原则、思路和方法 |
4.1.1 优化的原则 |
4.1.2 优化的思路 |
4.1.3 优化的方法 |
4.2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
4.2.1 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步骤 |
4.2.2 J银行战略地图绘制 |
4.2.3 营销部绩效目标分解 |
4.2.4 客户经理工作内容分析 |
4.2.5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选取 |
4.3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4.3.3 计算权重和检验参数 |
4.3.4 确定指标综合权重 |
4.4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 |
4.5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实施流程 |
4.5.1 绩效计划 |
4.5.2 绩效评价 |
4.5.3 绩效面谈 |
4.5.4 绩效结果运用 |
第五章 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 |
5.1 提升绩效考核的组织和领导 |
5.2 加强绩效考核的宣传和沟通 |
5.3 营造积极进取的绩效文化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四、浅谈企业的质量经营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D]. 张墨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2]煤炭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SM建设集团为例[D]. 孟瑜.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FY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 左洁明.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4]战略视角下轻资产型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研究 ——以格力电器为例[D]. 王瑶.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餐饮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 王璐瑶.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6]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D]. 张泽旭.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7]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D]. 杨舒婷.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E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D]. 唐慧圆.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9]Q公司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的整合研究[D]. 杜丽丽.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10]J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研究[D]. 李英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