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

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

一、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论文文献综述)

葛琨玉[1](2021)在《常用中药包装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朱李红[2](2021)在《GB/T 29467在防伪行业质量诚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防伪在规范产品秩序、维护金融安全和财政金融秩序、维护国门安全、促进社会管理等方面,正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防伪行业加强诚信自律机制建设,开展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就是践行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的行业缩影。本文通过分析质量诚信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应用GB/T 29467建立防伪行业质量诚信管理运行模式和实践要求,提出将质量诚信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相融合,建立一套覆盖设计、生产、营销等全过程的质量诚信管理模式和制度。

巩龙贤,程祥峰,阿里甫江·牙森[3](2020)在《区块链赋能 助力防伪溯源新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商品防伪溯源一直是巨头们争夺的区块链技术落地的热门领域。早在2017年,天猫国际就已经启动全球防伪溯源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及大数据跟踪进口商品信息,为每个跨境进口商品用上了"正品防伪溯源"的功能。那么,区块链技术是如何赋能防伪溯源行业的呢?本文将从传统溯源体系及其缺陷、区块链的优势和落地应用设想等方面作下梳理,以飨读者。传统防伪溯源体系弊端目前,常用的防伪溯源体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政府主导

舒鑫[4](2020)在《多色光致发光硅纳米晶防伪油墨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提出作为有前途的半导体材料之一,过去的几十年中,硅纳米晶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医学诊断和生物成像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由于其自然丰度高,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光学尺寸依赖性。基于对疏水性硅纳米颗粒制备的研究,逐渐发现了亲水性硅纳米晶体的方法,并且也在一定方面得到了应用。但是,将不同颜色光致发光硅纳米晶一起应用在防伪油墨方面鲜有报道。本论文以硅粉和硅烷为原料分别制备出红绿蓝三色的硅纳米晶颗粒,并将其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制备油墨,通过“RGB”三色原理,在棉织物和纸张上进行多色防伪图案印刷,在这过程中对制备的硅纳米晶以及印刷后的底物进行不同性能的考察。首先,以氧化硅粉为硅源,通过一系列处理与十一碳烯酸(C11H20O2)接枝,制备出紫外光下呈红色的硅纳米晶;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硅源,分别与抗坏血酸钠(C6H7NaO6)和虎红钠盐(C20H2Cl4I4Na2O5)反应,制备出紫外光下呈绿色和蓝色的硅纳米晶。对制备的硅纳米晶进行形貌和荧光特性的表征发现,三者的晶型良好,荧光稳定性高,并且具有一定规律的激发波长依赖性,在同一紫外光下可以同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证明了可以进行不同荧光颜色的搭配防伪。其次,通过与不同百分比含量的海藻酸钠((C6H7NaO6)x)混合制备油墨进行印刷,不需要额外添加其他的荧光剂。对制备的油墨进行研究发现,适当的提高海藻酸钠含量,其流变性能更优异,印刷的图案纹理更加清晰;对印刷的底物进行研究发现,印刷的图案牢固度高,经过橡皮擦和胶带处理,在紫外光下的图案仍清晰可见,基本不褪色。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三种硅纳米晶荧光稳定性好,发光强度大,而且能够同时激发,将三色硅纳米晶制备成油墨进行不同色彩搭配防伪印刷是一个创新。而且用制成的油墨印刷的防伪图案在紫外光下清晰可见,牢度可靠。制备蓝色荧光硅纳米晶的该方法也是首次发现,为制备硅纳米晶提供了新的方向。

黎向东[5](2020)在《技术创新促进包装印刷企业发展》文中提出现代包装印刷业在飞速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包装印刷加工厂。近些年包装印刷行业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科技研发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在互联网、数字

韩斌[6](2020)在《深度学习在点阵码混合图像识别防伪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假冒产品也层出不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同时各种各样的防伪措施也不断出现,为商品安全护航。但是传统防伪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同时满足防伪性能、制作成本和使用的便捷性。本文选用点阵码中的点阵防伪码作为防伪工具。并且针对点阵防伪码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数据信息的加密和单位编码模块上的改进方法,并且将改进后的防伪码应用到了商标中。同时本文设计了一种混合码,通过对点阵防伪码和基于残差神经网络超分辨率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识别,将深度学习引入图像防伪的应用研究,完成对商品的双重防伪,加强了对商品的防伪能力。本文首先通过阐述了防伪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获取了目前深度学习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上和点阵码的防伪现状的相关文献。在对现状分析总结后,指出了选取点阵防伪码的优势和目前点阵防伪码中还存在的不足。对点阵防伪码中编码防伪码中的不足,采用了一种RSA的非对称加密方法,通过对原始内容数据进行加密后产生密文,将密文数据变换成对应的码图。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编码模块,增加了单位模块所能容纳的数据信息量。随后对点阵防伪码进行适当变换后,将其融入到商标信息中。为了将点阵防伪码更好的隐藏在商标之中,将原有的定位模块转换成数据模块,使用商标的特征信息进行变换,进而对防伪码进行识别。根据公司需求设计了一种混合码。该方法将点阵防伪码和图像结合,产生混合码。混合码在编码时将原始图形进行下采样使其部分细节丢失无法识别,将无法识别的低分辨率图像与点阵防伪码混合形成混合码;在解码时候先后对点阵防伪码和经过超分辨率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识别,组合两者的解码信息与商品信息对比,判断商品真伪。实验表明,本文改进后的点阵防伪码具有信息传递和防伪的性能,并且能在较低的分辨率下实现防伪;通过实验验证了将去除定位模块的点阵防伪码隐藏在商标中,依然可以通过商标定位实现解码;且对混合码进行实验测试,证明了混合码的可行性。

吕伟,李静[7](2018)在《烟草包装防伪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防伪材料与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包装行业,尤其是在烟草包装(俗称烟标)中运用最为突出。烟标防伪技术包括材料防伪、印刷工艺防伪、电子溯源防伪技术等。一、材料防伪1.全息材料防伪激光全息防伪是结合涂布、模压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全息防伪产品,包括全息防伪定位电化铝,通过热转移或冷转移工艺,将PET基膜上的蒸镀层、全息图案转移到纸上得到的全息防

陈明发[8](2018)在《锯齿防伪:不可复制 无为而治》文中指出2017年10月27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二维码锯齿防伪系统"进行评审。专家认为:二维码锯齿防伪系统"利用了二维码印制过程中产生(自然生长)的随机(锯齿)特征,与索引码结合,(可)保证防伪标识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方式实现产品真伪验证,其验证识别方便。"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二维码锯齿防伪系统"是划时代的防伪技术,

贺政国[9](2018)在《新型荧光防伪印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防伪印油是防伪油墨技术重要的分支之一,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为紫外荧光防伪印油。调研发现透明的紫外荧光防伪印油产品比较少,本论文开展了以透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荧光防伪印油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通过选用透明的醛酮树脂作为连接料,稳定性比较好的自制稀土铽荧光溶液为防伪材料,易挥发的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作为快干溶剂,以高沸点的戊二醇做慢干溶剂,制备了一系列适用于塑料薄膜的透明荧光防伪印油样品。通过研究树脂、芥酸酰胺(EA)和370M含量对印油印记物理指标干燥性、抗反粘、附着牢度和防伪指标荧光性的影响,发现树脂分子有助于提高防伪材料的发光强度;EA和370M有助于改善三个物理指标;EA和370M最优含量为1.5%。通过耐磨性测试,以及荧光金相显微镜观察样品微区表面观察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展可见光区的透射率研究,从三种蜡粉中筛选出既能提高印油耐磨性又能带来高透明度的蜡粉-3作为耐磨剂。荧光溶液含量3%即可接近市场样的发光强度,荧光溶液含量从5%增加到7%,发光强度仍然稳步增加,未出现浓度淬灭现象。优化配方为醛酮树脂24%,与同类某进口产品(市场样)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自制印油粘度与细度接近市场样,所得优选印油比市场样干燥快21%,初始抗反粘和负重抗反粘性分别比市场样提高了75%和71%,附着牢度与市场样接近;印记透明,隐蔽性强,却具有完全不同于市场样的防伪特征,并表现出对检测波长的选择性,防伪力度优于市场样,耐光性5级,远高于市场样1级。总而言之,所得优选印油的各项指标综合表现优于同类进口产品,耐光性强,墨体稳定性高,无色无味,高度透明,可望取代同类进口产品应用于烟、酒和化妆品等高端产品外层的透明塑料薄膜进行防伪。

袁霞[10](2017)在《基于亚波长结构的三色防伪光变器研究》文中认为亚波长两色光变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防伪领域十多年,随着技术的普及,有效性开始下降。本文围绕方位角调节的亚波长结构三色光变防伪技术展开研究,研究了双层波导光栅的衍射特性,构建科学的评价函数克服设计变量多、一维亚波长光栅偏振敏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亚波长一维单周期矩形结构的三色防伪光变器。采用微纳加工和真空蒸镀工艺制作了三色光变器样品,以简单结构实现了方位角调节的、自然光的蓝、绿、红三色光变效应。本文从设计难度、光学性能、视觉效应方面突破现有亚波长结构滤波技术的局限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一维单周期亚波长矩形结构的三色防伪光变器,理论分析了该结构的衍射特性。由于目前商用Rsoft软件不能支持方位角调节的TE、TM波同时入射的亚波长结构优化,本文自编严格耦合波分析法程序,实现嵌入式一维单周期亚波长矩形结构衍射效率的计算。自编程序通过Rsoft软件的验证,为下一步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2.分别设计了以Si3N4和ZnS为覆盖膜的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的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用TE、TM偏振光的叠加模拟自然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函数,结合严格耦合波法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三色光变器的最佳结构参数和产生蓝、绿、红光的入射方位角。模拟结果显示,在三个预设方位角下,以特定角度入射的TE、TM偏振光可同时在蓝、绿、红波段达到高反射效率。3.分析了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的色散特性:材料色散主要影响反射波的共振位置,对整体反射效率影响不大。但反射峰的偏移在预设波段内,并不影响视觉效果;研究了关键结构参数和入射条件的变化对设计结果的影响规律:随着光变器周期、槽深、膜厚的增加,反射峰红移;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峰蓝移。其中,反射峰对周期最为敏感,在制作中要严格控制器件周期误差;同时给出了关键参数的冗余度,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三色光变器具有良好的工艺可行性,对三色光变器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有重要指导作用。4.按参数冗余度分析结果严格控制工艺误差,根据实际镀膜情况进一步优化镀膜厚度,最终制作了Si3N4覆盖膜三色光变器,并对样品的结构和三色光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表明:结构参数均控制在冗余度范围内,自然光照射下,随着方位角的改变,样品展现蓝、绿、红三色光变效果。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5.解释了光变器实现自然光三色光变效果的物理机理:一束平行白光照射亚波长波导光栅,除了零级衍射波,其他级次的波被耦合到波导层内成为导波,在传播过程中泄漏出去。当满足特定条件时,零级透射光与从波导光栅泄漏出去的透射光完全相消干涉,导致入射光完全反射,形成共振。进一步的等效介质理论分析表明,亚波长光栅的等效折射率依赖于入射光的方位角,不同方位角对应不同的等效折射率,因此有不同的共振波长与之相匹配。三色光变器使蓝、绿、红三种波长的反射光在对应的三个方位角上发生导模共振现象,从而实现方位角调节的三色光变效应。当光栅参数和入射角发生改变,反射峰随之红移或蓝移,是亚波长光栅外部传播的衍射场与波导光栅产生的泄漏模位相匹配的结果。部分位相不匹配的衍射光进入透射区域,引起共振响应的退化,表现为反射峰峰值的降低。本文提出的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与现有的两色光变器件相比,设计难度更高,光学性能更好,视觉效应更丰富,因此防伪性能更好。其简单结构有利于制作高精度模板,后期可采用业界成熟的模压和镀膜工艺批量生产。以自然光为光源,方便公众在普通光照环境下识别,也可通过机读实现专家级防伪。因此在光变图像防伪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论文提纲范文)

(2)GB/T 29467在防伪行业质量诚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 防伪行业质量诚信管理的总体定位
    2.1 质量诚信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
    2.2 质量诚信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3 防伪行业质量诚信管理建设实践要求
    3.1 防伪企业质量诚信管理的总体要求
    3.2 防伪企业质量承诺的识别
    3.3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诚信管理
    3.4 营销过程的质量诚信管理
    3.5 质量诚信管理的持续改进
4 小结

(3)区块链赋能 助力防伪溯源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传统防伪溯源体系弊端
    1.企业参与度和系统的利用率不高
    2.信息获取和共享存在壁垒
    3.溯源产业缺少有效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技术优势及构建防伪追溯体系设想
    1.区块链技术优势
    2.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防伪追溯体系的设想
        (1)区块链防伪溯源系统
        (2)区块链防伪溯源体系的特点与优势
结语

(4)多色光致发光硅纳米晶防伪油墨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0 纳米粒子概述
    1.1 硅纳米晶
        1.1.1 硅纳米晶简介
        1.1.2 硅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1.1.3 硅纳米晶的表面修饰
    1.2 硅纳米晶在不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1.3 防伪油墨
        1.3.1 防伪油墨的介绍和分类
        1.3.2 荧光防伪油墨
        1.3.3 荧光防伪油墨的特性
        1.3.4 荧光防伪油墨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红色硅纳米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红色硅纳米晶的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荧光和吸收光谱
        2.3.2 形貌结构
        2.3.3 红外图谱
        2.3.4 不同pH响应
    2.4 本章小结
3 绿色硅纳米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绿色硅纳米晶的制备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荧光和吸收光谱
        3.3.2 形貌结构
        3.3.3 红外图谱
        3.3.4 不同pH响应
    3.4 本章小结
4 蓝色硅纳米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蓝色硅纳米晶的制备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荧光和吸收光谱
        4.3.2 形貌结构
        4.3.3 红外图谱
        4.3.4 不同pH响应
    4.4 本章小结
5 硅纳米晶防伪油墨的制备印刷及测试
    5.1 引言
    5.2 色度图谱
    5.3 硅纳米晶防伪油墨的制备及印刷
    5.4 流变特性
    5.5 牢固度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技术创新促进包装印刷企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包装印刷加工一体化
二、包装印刷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三、包装技术发展促进印刷市场创新
四、纳米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前景
五、包装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向

(6)深度学习在点阵码混合图像识别防伪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任务
    1.2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点阵码的防伪现状及分析
        1.3.2 深度学习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残差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2.2 点阵防伪码理论基础
        2.2.1 RSA数据加密基本原理
        2.2.2 canny边缘检测
        2.2.3 透视变换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点阵防伪码的设计
    3.1 点阵防伪码编码
        3.1.1 数据处理
        3.1.2 图形结构
        3.1.3 码图生成
    3.2 点阵防伪码的解码
        3.2.1 图片预处理
        3.2.2 寻找定位点
        3.2.3 透视变换
    3.3 点阵防伪码应用于商标防伪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种点阵防伪码混合图像防伪方法
    4.1 点阵防伪码混合图像可行性分析
    4.2 混合码图形结构
    4.3 混合码的生成
    4.4 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
        4.4.1 特征提取层
        4.4.2 重建层
        4.4.3 上采样层
        4.4.4 损失函数和评价标准
    4.5 混合码识别
        4.5.1 点阵防伪码的识别
        4.5.2 条形码图像的重建与识别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研究
    5.1点阵防伪码实验
        5.1.1 实验环境
        5.1.2 原始数据的加密
        5.1.3 码图生成
        5.1.4 点阵防伪码的解码
        5.1.5 点阵防伪码的防伪验证
    5.2点阵防伪码应用于商标logo中实验
        5.2.1 图像生成
        5.2.2 图像的解码
    5.3混合码实验
        5.3.1 实验环境
        5.3.2混合码的生成实验
        5.3.3混合码的解码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烟草包装防伪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防伪
    1. 全息材料防伪
    2. 浮雕光刻专版防伪
    3. 防伪印刷油墨
        3.1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3.2紫外荧光防伪油墨
        3.3变色防伪油墨
        3.4光敏变色防伪油墨
        3.5磁性防伪油墨
二、印刷工艺防伪
    1. 钞线防伪
    2. 专版微缩文字、图案防伪
    3. 莫尔条纹双卡防伪
三、电子溯源防伪技术
四、其他综合防伪技术

(9)新型荧光防伪印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防伪、防伪技术及产品
    1.2 防伪油墨
    1.3 防伪印油
        1.3.1 文献调研
        1.3.2 市场调研
    1.4 选题和选材
        1.4.1 选题
        1.4.2 选材
        1.4.3 实施方案设计
第二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制备
        2.3.1 荧光液的制备
        2.3.2 防伪印油制备
        2.3.3 测试样品制备
    2.4 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2.4.1 附着牢度
        2.4.2 干燥性
        2.4.3 抗反粘
        2.4.4 耐磨性
        2.4.5 透明性
        2.4.6 粘度
        2.4.7 细度
        2.4.8 荧光光谱
        2.4.9 荧光耐光性
第三章 印油配方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基础配方的透明性
    3.2 荧光液含量的影响
    3.3 树脂含量的影响
    3.4 芥酸酰胺的影响
    3.5 助剂370M的影响
    3.6 蜡粉的影响
第四章 优化配方印油与同类产品的性能比较研究
    4.1 物理性能指标
    4.2 印刷适性指标
    4.3 荧光防伪指标
        4.3.1 荧光光谱(特征防伪指纹)
        4.3.2 荧光耐光性
    4.4 与文献紫外荧光印油产品的稳定性比较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亚波长结构的三色防伪光变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防伪技术概述
    1.2 光变图像防伪技术
    1.3 基于亚波长结构光变图像防伪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亚波长结构光学元件的制作和复制技术
        1.4.1 纳米压印模板的制作
        1.4.2 亚波长结构光学元件的复制技术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创新点
        1.5.3 本文的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的理论基础
    2.1 亚波长结构的滤波原理
        2.1.1 导模共振效应
        2.1.2 等效波导模型
    2.2 严格耦合波分析法
        2.2.1 矢量衍射理论概况
        2.2.2 任意偏振光入射双层亚波长波导光栅的严格耦合波分析法
    2.3 遗传优化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的设计及分析
    3.1 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的设计
        3.1.1 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3.1.2 严格耦合波程序的编制及验证
        3.1.3 评价函数的建立
        3.1.4 遗传算法优化
    3.2 设计结果及验证
    3.3 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的物理机理分析
    3.4 材料色散分析
    3.5 关键参数冗余度分析
        3.5.1 周期冗余度分析
        3.5.2 槽深冗余度分析
        3.5.3 膜厚冗余度分析
        3.5.4 入射角冗余度分析
        3.5.5 结论
    3.6 基于ZnS覆盖膜三色光变器的设计及分析
        3.6.1 基于ZnS覆盖膜三色光变器的设计
        3.6.2 材料色散分析
        3.6.3 参数冗余度分析
        3.6.4 结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波长三色防伪光变器的制作及测试
    4.1 Si模板制作及结构测试
        4.1.1 电子束曝光
        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ICP-RIE)
        4.1.3 工艺参数及结构测试
    4.2 PET版制作及结构测试
        4.2.1 软刻蚀
        4.2.2 紫外压印
        4.2.3 电镀
        4.2.4 热压印
        4.2.5 结构测试
    4.3 镀膜工艺及结构测试
        4.3.1 镀膜工艺简介
        4.3.2 蒸发镀膜
        4.3.3 确定镀膜厚度
        4.3.4 工艺参数及膜厚测试
    4.4 亚波长结构三色防伪光变器反射效率测试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常用中药包装设计研究[D]. 葛琨玉. 西华大学, 2021
  • [2]GB/T 29467在防伪行业质量诚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朱李红. 中国标准化, 2021(09)
  • [3]区块链赋能 助力防伪溯源新发展[J]. 巩龙贤,程祥峰,阿里甫江·牙森. 标签技术, 2020(03)
  • [4]多色光致发光硅纳米晶防伪油墨的制备及应用[D]. 舒鑫.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5]技术创新促进包装印刷企业发展[J]. 黎向东. 广东印刷, 2020(02)
  • [6]深度学习在点阵码混合图像识别防伪中的应用研究[D]. 韩斌.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7]烟草包装防伪技术及应用[J]. 吕伟,李静. 中国包装, 2018(09)
  • [8]锯齿防伪:不可复制 无为而治[J]. 陈明发. 标签技术, 2018(02)
  • [9]新型荧光防伪印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贺政国.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10]基于亚波长结构的三色防伪光变器研究[D]. 袁霞. 深圳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防伪标识还能防伪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