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

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

一、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论文文献综述)

高重阳[1](2021)在《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文中提出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和一衣带水的文化禀赋资源,造就了它与东盟国家情同手足,相辅而行的地缘关系。随着我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扩大沿边与内陆市场,西南地区经济增速领跑全国,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得到日益加深,西南地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机遇中云南省根据其自身区位条件与发展优势做出新的定位与思考,云南省要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合作中赢得机遇,如何建立与东盟良好的地缘经济联系将是云南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经济学、地理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梳理,选取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额及各类产品的贸易额数据,采用贸易结合度、贸易依赖度、产品结构分析和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度等方法,从时间与空间维度,分析了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上的演变过程。同时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是由传统经济利益和非传统经济利益的综合诉求下,并通过地缘优势、生产要素、地缘约束、贸易自由、睦邻富邻的推动以及行动主体间贸易资金流、产品流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最后根据其驱动机制并结合实际提出云南省与东盟未来在地缘经济联系上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展开当前研究。第一部分绪论,包含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的综述、相关理论支撑等,并重点介绍了地缘经济的概念与理解;第二部分从地理环境视角出发对研究区概况进行整体性的描述,并对当前云南省与东盟的地缘经济联系现状展开简要陈述;第三部分通过整理历年来云南省与东盟贸易额和各类产品的贸易额,计算出贸易强度、贸易依赖度、贸易产品结构、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度等,进行时空演变上特征分析;第四部分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分析;第五部分根据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对双方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大体可划分为兴起(1999-2007年)、繁荣(2008-2014年)、改革创新(2015-2019年)三个阶段,空间上整体呈现由北至南,由邻近到远离的递减特点,强度较高的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缅甸、越南和老挝等,强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远离云南的岛屿国家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2)地缘经济联系依赖度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空间上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且多集中分布在中南半岛地区,格局呈现由单核心向双核心演变的特征,联系依赖度最高的国家由单一的缅甸,到后来越南的兴起,逐步形成双核心模式发展。(3)产品结构上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出口产品结构整体差异性较大,但仍呈现相对集中的演变态势。云南对东盟新四国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出口由资源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上升趋势明显;云南对东盟老六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出口由资本密集型转向资源、劳动密集型。(4)产品结构优势度上,云南对东盟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开始逐步转为较差竞争力或比较劣势;在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显着;在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优势性与劣势性波动性明显。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有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有新加坡、缅甸和文莱,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老挝和柬埔寨。整体上云南对东盟国别出口的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比较优势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5)地缘经济综合联系度上,与东盟整体处于强联系水平,按国别划分为经济联系强国(缅甸和越南),经济联系较强国(老挝),经济联系一般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经济联系较弱国(柬埔寨),经济联系弱国(文莱)。总体呈现极为不均衡的态势,一是存在于东盟新四国与东盟老六国的之间的不均衡,二是存在于区域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之间的不均衡。(6)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是由传统经济利益和非传统经济利益的综合诉求下,并通过地缘优势、生产要素、地缘约束、贸易自由、睦邻富邻的推动以及行动主体间贸易资金流、产品流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7)针对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发展现状,并结合驱动机制提出充分发挥云南地缘优势,加强交通、口岸等基础设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力;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全方位构建贸易平台,拓宽贸易渠道;加强区域合作与治理,共同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等对策与建议。

孙明松[2](2021)在《中国和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6月第25届非盟峰会启动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rican Continent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Af CFTA)谈判,大多数Af CFTA国家已承诺在5年内逐步取消高达90%的进口关税。预计到2022年,非洲内部贸易将增长60%。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由于种种因素,中非贸易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在2019年6月举行的中国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将进一步独立降低关税,发展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非贸易自由化将为双边发掘贸易潜力和开发国际市场提供新的动力。本文选取经济水平较高且对华进出口额排名靠前的埃及、摩洛哥、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南非六个主要非洲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对中非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双边贸易自由化效果进行模拟评估。其目的是为释放中非双方市场潜力,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交流,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梳理,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是非洲主要国家间贸易及其与我国的贸易现状及特征分析,对中非外贸发展产业现状从双边外贸依存度、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税结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是中国与非洲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分析,运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非洲贸易自由化与中非贸易自由化对中非各国宏观经济以及产出的影响。第五章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埃及、摩洛哥、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南非六个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在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了巨大份额,这说明非洲国家与中国之间贸易联系较为密切,而且中国与非洲主要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电气设备、轻工业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是,我国与非洲国家在化工产品、加工食品以及轻工业等部分产品同质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此外,非洲主要国家对中国商品征收对进口关税的水平普遍较低高,不利于中非贸易发展。(2)非洲贸易自由化对中国GDP、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净收益率、贸易条件、进出口规模等影响不大,同时对非洲主要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的说,一是使加纳和肯尼亚的GDP、社会福利、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均有所下降,并使肯尼亚的资本净收益率有所下降,贸易条件有所恶化,但有助于促进其进出口发展,但会使其贸易收支恶化;二是使加纳的资本净收益率、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提高,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但可能导致贸易收支恶化;三是使尼日利亚的GDP和净出口规模出现下降,贸易条件出现轻微恶化,但能够使埃及、摩洛哥、南非的多项宏观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非洲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各部门产出和总产出水平不大,可能造成肯尼亚外总产出水平轻微下降,但有助于提升其他五个非洲国家的总产出水平。(3)研究表明中非贸易自由化能有效消除非洲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能提高较大提升中国GDP、社会福利、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净收益率和进出口贸易规模,降低中国的外贸顺差,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中非贸易自由化非洲主要国家的GDP和资本净收益率和总产出水平出现正增长,但可能使埃及、摩洛哥、尼日利亚、加纳和南非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并使加纳的社会福利、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轻微下降。

李彤彤[3](2020)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总体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完全替代模型认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受本国商品的价格、进口国商品的价格、国外国民收入以及货币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影响一国贸易出口的诸多因素中,汇率愈发为研究者所重视。现有文献大多集中研究汇率水平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围绕汇率波动对服务贸易影响展开的研究依然较少。基于此,本文系统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及其结构的影响。本文以2000-2018年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ARDL模型和NARDL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和我国服务贸易项下主要行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产生抑制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产生促进效应。在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产生抑制效应。(2)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结构产生促进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均产生抑制效应。在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影响不显着。(3)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抑制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幅度减小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促进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促进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抑制效应。(4)在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抑制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抑制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旅游行业出口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出口产生促进效应。为降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及中美双边贸易结构,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短期内我国可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长期内我国加强汇率体制改革,防范汇率风险,发挥实际有效汇率传导机制,鼓励企业合理使用金融避险工具和保险产品。

吴晓薇[4](2020)在《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它不仅仅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研究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的影响,既能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也有助于对中欧班列未来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指导。本文从定性角度认识“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对中国贸易带来的“改变”,之后从定量角度从三方面进行研究:(1)利用Novy(2013)的贸易成本测算模型计算2002-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构建中欧班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物流绩效比较分析模型,从而计算出7条常态化中欧班列的物流绩效;(3)利用改进型引力模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开行后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2-2018年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50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整体来看都呈现出下降趋势,2018年贸易成本相对于2002年下降了29.13%,下降幅度较大;(2)利用AHP-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出7条中欧班列的物流绩效水平,发现物流绩效最好的班列是蓉欧班列;(3)实证分析表明,中欧班列的物流绩效、贸易开放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两国存在共同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成本,而贸易双方人均GDP之差、两国首都距离对贸易成本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信雨含[5](2020)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是1992年建交的,随着建交,我们和哈萨克斯坦各个方面的联系也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这不仅对于中哈,甚至对于中国和中亚的关系都有促进作用,哈萨克斯坦的是整个中亚的中心,有着亚欧大陆通道列车称呼的中亚领土大国,其对中国的地理价值也显着上升。这种情况下,中哈两国的关系,也自然是越来越紧密。哈国不仅处于中亚的核心位置,能源矿产都十分丰富,而我国又是能源需求大国,因此中哈贸易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如何更大的挖掘中哈两国的贸易潜力减少贸易摩擦,并分析两国的贸易影响因素也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哈萨克斯坦自身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对中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一成果对中哈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研究中哈两国的经济合作以及如何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在相关理论研究和中哈贸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Frontier4.1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在通过基本统计量检验和模型适用性检验后,为了研究具体影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的因素,本文选取了时变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来做计量检验。把影响因素分成两类来分别分析对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贸易的影响。构建模型的变量是人均GDP、中哈首都之间的距离、有无交界,把它们称之为自然因素,选取铁路货运量、关税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及运输相关基础设施情况、货币自由度、金融自由度等作为人为因素,用这些来构建模型,判断影响中哈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出两国的贸易潜力。最后,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开拓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与中亚国家甚至“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也存在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中哈贸易存在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傅亭林[6](2020)在《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贸组织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近二十年以来,自由贸易协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自贸区建设正在不断加快,从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起,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与24个国家/地区签订了16个自贸协定。自贸区的建立也为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讨我国已签订的FTA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效应,对我国之后的农业谈判和自贸区战略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与FTA伙伴国/地区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利用双边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与FTA伙伴国/地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从而进一步表明我国与FTA伙伴之间农产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此外,还分析了这两个指数和贸易效应之间的关系。其次,文章基于DID-PSM法从FTA整体和单个两种情况,对我国与伙伴国/地区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再者,分析了不同FTA异质性的影响因素,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农产品的RCA指数较小,可加强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等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我国与大多数FTA伙伴国/地区贸易结合度较高,以及我国与东盟、智利以及新西兰的TCD指数均表现为FTA签订后逐步提高;(2)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其中,FTA战略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约为出口的两倍;(3)我国对不同的FTA伙伴国/地区农产品的贸易效应存在异质性。在农产品进口方面,所有FTA对我国农产品都有着促进效应,但在出口方面,中-澳和中-韩两个自贸协定对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没有促进作用;(4)不同FTA国家/地区对于汇率以及制度距离的敏感度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贸易效应的变化。

陈炜明[7](2019)在《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贸易在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拉动了碳排放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带来相应的资源环境影响。此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发展经济体不断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带来贸易商品原产地结构的变化,进而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为促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需综合把握当前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前人研究多着眼于单一资源环境要素,未能结合多种要素综合分析贸易的资源环境成本,亦较少从贸易结构变化视角把握贸易对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的变化趋势。基于此,本文对上述问题开展综合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构建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并提出贸易结构变化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应核算方法。在研究对象上,本文考虑全球贸易对各国增加值、碳排放、土地、水及基于各国水资源禀赋计算得到的稀缺水的影响,涵盖全球各地区及各主要经济和资源环境要素。在研究数据上,由于对土地、水、稀缺水消耗较大的主要是第一产业部门,因此本文选取最新的GTAP V9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相比其他数据库,其不仅覆盖地区更广,且包含14个第一产业部门,对于分析贸易隐含土地、水及稀缺水问题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在构建包含多重资源环境要素在内的区域间环境扩展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全球贸易相关经济环境问题的综合定量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全球贸易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国参与全球贸易获取增加值及承担环境成本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从出口当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增加值)被高估达30%以上,且我国向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地区出口商品同时也为其承担了大量的碳排放及资源消耗。相关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贸易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促成更为多元开放的贸易合作。(2)基于上述区域间环境扩展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本文结合贸易的经济利益(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碳排放、土地使用、水消耗、稀缺水消耗),构建了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性指数,将各国参与全球贸易的经济利益与环境代价相结合综合评估了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利弊得失。研究表明,各国同其他国家双边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性程度同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较强的相关性,不公平性程度较高的贸易流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当中,许多传统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处于双赢的位置,即向一国净出口增加值的同时也向其净转移了资源环境成本,从而让自身在经济和资源环境层面双重受益。相关结果有助于识别关键不合理贸易流,并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贸易话语权。(3)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本文进一步构建了贸易结构变化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应核算方法。基于此,本文不仅从静态贸易现状的视角,定量研究了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把握当前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转移格局,还结合动态的贸易结构变化视角,分析了贸易对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发掘贸易影响全球经济和资源环境格局的实质,即产品生产地的空间转移。结果显示,近年来全球贸易结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及土地节约,但不利于碳减排和水资源节约,且有利于相对高收入国家的环境改善及资源节约,并进一步加重了亚洲、南美洲及非洲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上述结果有助于把握当下全球贸易格局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并为全球贸易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文章最后在全球贸易框架下对我国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开展了重点研究,并基于全文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建议。

章柳依[8](2019)在《“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基于“不可能三角”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普遍步入“低利率、低增长”的新常态,存在不平衡复苏现象。印度、拉美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大量土地资源,低生产成本吸引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入驻,参与美国为首的雁行模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生产成本上升,积极寻求突破。中国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以人民币汇改为基础,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建设及投资,刺激人民币境外结算、储备及定价需求,扩大人民币境外规模,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瓶颈,并基于“不可能三角”的启示,建构了人民币货币政策独立、人民币汇率相对弹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为顶点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具体分析了人民币货币政策独立、人民币汇率弹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三个要素,考察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性条件。同时,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特点,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在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及资产购买、持有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传导机制,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在贸易、资本项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传导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定性及定量结合的方式,选取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进出口额(CIES)、中国外汇储备规模(CFER)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GI)四指标,建构人民币国际化VAR模型,实证发现:一是人民币汇率变动、“一带一路”区域的贸易及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同向关系,即人民币汇率升值长期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贸易及投资规模的增加,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反作用于人民币汇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长期上促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短期上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及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长期上对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进出口额的影响趋于0,并将减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因而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稳步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加强人民币汇率内生稳定性,并稳步促进人民币汇率升值;合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增加“一带一路”区域的贸易及投资规模;保持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完善外汇交易市场,适时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提高外汇管理及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渐进、有序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宏观审慎管理境外人民币;推行人民币结算、储备、定价支持政策,注重发挥人民币境外结算、储备及定价功能;建立健全金融体系,降低融资成本,享受金融对外开放的红利。

唐韵[9](2019)在《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贸易便利化协定》是世贸组织成立后达成的首个多边贸易协定,目的在于简化贸易程序、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逐步融入数字贸易的发展中,跨境电商逐渐兴起,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贸易便利化促使跨境电商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贸易便利化视角,结合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即跨境电商的发展,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本文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水平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首先,论文梳理了贸易便利化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机制,阐述了我国跨境电商以及国内外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其次,以Wilson构建的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为基础,建立起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量化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再次,文中运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了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的增长。同时,将2008年至2017年我国的18个贸易伙伴国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为欧美国家与亚太地区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划分为高收入水平国家与其他收入水平国家。研究表明,在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贸易中,贸易便利化各项一级指标对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对于欧美国家,海关与边境管理对我国与欧美国家进出口的影响最大;对于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对我国出口亚太地区国家的影响最大,电子商务的运用对我国从亚太地区国家进口的影响最大。对于高收入水平国家,海关与边境管理对我国与高收入国家进出口的影响最大;对于其他收入水平国家,制度环境对于我国出口其他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最大,电子商务的运用对于我国从其他收入水平国家进口的影响最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促进跨境电商与贸易便利化良性发展的建议。

胡维[10](2017)在《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探索 ——基于货物贸易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面临了一系列诸如出口效益低下、国际市场环境恶化、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增速下降的难题。要有效化解这一局面,从贸易大国跨越至贸易强国,就必须深入研究我国外贸发展现状,深度分析当前外贸困境、影响因素等,研究应对这一困境的对策措施。在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用比较分析法对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困境进行分析,得出当前中国货物贸易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进出口增速下滑、贸易不平衡加剧、出口结构升级缓慢、贸易市场集中化以及贸易方式不合理等。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困境的成因来自于外部环境与内部问题两方面。依据分析结果,构建货物贸易发展困境指标体系并采用单项指标对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指标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因子进行降维,将得出的三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规模因子、效益因子和质量因子,运用其对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得分。此时的综合得分即为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指数。而后引入困境成因的国内因素,将困境指数作为因变量,国内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时间序列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因子分析得出效益因子和质量因子对当前我国货物贸易困境的影响作用较小,结构规模因子的作用最大;表明目前我国的贸易增长仍然是依托以量取胜而非以质取胜。第二,回归分析得出,房地产的“挤出效应”、企业税收成本和人力资本对当前贸易困境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影响最大,企业税收成本其次,人力资本的影响相对最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抑制泡沫经济,振兴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和推广“单一窗口”制度等,以提升企业投入积极性;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来发展新型业态,培育竞争新优势;调节贸易顺差规模,缓解贸易不平衡,包括以内需填补外需、加强国际协商和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构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和自主品牌来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顺时代应发展,共建世界经济的新模式
        1.1.2 抓机遇迎挑战,共创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1.3 建设好发展好西南经济窗口的迫切需要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内容
        1.2.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理论意义
        1.3.3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法
        1.5.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
        1.5.3 比较分析法
        1.5.4 数据来源
    1.6 地缘经济联系研究的相关概念
        1.6.1 地缘体
        1.6.2 地缘关系
        1.6.3 地缘经济
    1.7 理论基础
        1.7.1 地缘政治理论
        1.7.2 国际分工理论
        1.7.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1.7.4 国家利益理论
第2章 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基本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环境
        2.1.1 地理位置条件
        2.1.2 自然环境状况
        2.1.3 社会经济发展
    2.2 地缘经济联系的概况
        2.2.1 贸易规模
        2.2.2 商品贸易结构
第3章 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分析
    3.1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变
        3.1.1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时间演变
        3.1.2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演变
    3.2 地缘经济联系依赖度的时空演变
        3.2.1 地缘经济联系依赖度的时间演变
        3.2.2 地缘经济联系依赖度的空间演变
    3.3 地缘经济联系产品结构的时空演变
        3.3.1 地缘经济联系产品结构的时间演变
        3.3.2 地缘经济联系产品结构的空间演变
    3.4 地缘经济联系产品结构优势度的时空演变
        3.4.1 地缘经济联系产品结构优势度的时间演变
        3.4.2 地缘经济联系产品结构优势度的空间演变
    3.5 地缘经济联系的综合分析
第4章 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驱动机制分析
    4.1 驱动机制的分析思路与框架
    4.2 对传统经济利益的诉求
        4.2.1 地缘优势
        4.2.2 生产要素
        4.2.3 地缘约束
    4.3 对非传统经济利益的诉求
        4.3.1 贸易自由
        4.3.2 睦邻安邻
    4.4 地缘经济联系驱动机制的综合分析
第5章 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充分发挥云南地缘优势,加强交通、口岸等基础设的建设
        5.1.1 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5.1.2 加强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5.2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力
        5.2.1 立足比较优势,谋划未来产业发展
        5.2.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5.3 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
        5.3.1 打造西南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5.3.2 为云南经济腾飞注入推进剂
        5.3.3 制度与机制为经济保驾护航
    5.4 全方位构建贸易平台,拓宽贸易渠道
        5.4.1 信息平台建设
        5.4.2 交易平台建设
        5.4.3 金融平台建设
        5.4.4 科教平台建设
    5.5 加强区域合作与治理,共同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
        5.5.1 共治共建共享良好的地缘安全环境
        5.5.2 营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命运共同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相关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国和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创新与不足
        1.2.4 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2.2 基于关税同盟理论的研究
    2.3 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
    2.4 简评
第3章 非洲主要国家间贸易及其与我国的贸易现状及特征
    3.1 非洲主要国家之间以及中国对非洲主要国家贸易依存度分析
        3.1.1 非洲主要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3.1.2 非洲主要国家之间以及中国对非洲主要国家出口贸易份额分析
        3.1.3 非洲主要国家之间及中国对非洲主要国家各种产品市场的依存度分析
    3.2 非洲主要国家以及中国各种出口商品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3.2.1 非洲主要国家以及中国各种出口商品竞争性分析
        3.2.2 中国与非洲主要国家各种商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3.3 中国与非洲主要国家之间进口关税结构
        3.3.1 非洲主要国家两两之间相互进口关税
        3.3.2 非洲主要国家与中国相互进口关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洲及中非贸易自由化情景模拟分析
    4.1 模型选择
    4.2 模型数理分析
        4.2.1 关税减让对各成员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2.2 对各成员国其他经济效益影响
    4.3 模型参数设定
        4.3.1 GTAP区域与行业部门聚合设定
        4.3.2 GTAP 模拟情景及政策方案设计
    4.4 评价指标选择
    4.5 模拟结果与分析
        4.5.1 非洲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
        4.5.2 中非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中非贸易关系的紧密而且互补性较强
        5.1.2 非洲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显着
        5.1.3 中非贸易自由化经济效应显着
    5.2 政策建议
        5.2.1 进一步扩大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进口,减少中非贸易不平衡
        5.2.2 促进中非间关税减让
        5.2.3 加强中非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A 2019 年以中国为进口方测得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指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影响的研究
        1.2.2 实际有效汇率对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的研究
        1.2.3 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汇率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理论与传导机制
    2.1 国际收支理论
        2.1.1 弹性分析理论
        2.1.2 J曲线效应
    2.2 汇率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传导机制
        2.2.1 价格弹性渠道的传导机制
        2.2.2 风险偏好渠道的传导机制
第三章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3.1 我国服务贸易定义及分类
    3.2 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
    3.3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
    3.4 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模型构建
        4.1.2 模型适用性
        4.1.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的影响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边限协整检验及模型检验
        4.2.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的长短期影响
        4.2.4 稳健性检验
    4.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边限协整检验及模型检验
        4.3.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长短期影响
        4.3.4 稳健性检验
    4.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
        4.4.1 单位根检验
        4.4.2 边限协整检验及模型检验
        4.4.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的长短期影响
        4.4.4 稳健性检验
    4.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主要行业出口的影响
        4.5.1 单位根检验
        4.5.2 边限协整检验及模型检验
        4.5.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项下主要行业出口的长短期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短期内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5.2.2 长期内加强汇率体制改革,防范汇率风险
        5.2.3 长期内发挥实际有效汇率传导机制,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5.2.4 鼓励企业合理利用贸易融资、金融避险工具和保险产品
        5.2.5 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述评
        1.2.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2.2 贸易成本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2.3 中欧班列运行模式和效率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结构及研究主要内容
        1.3.2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及主要数据来源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分析
    2.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区域的界定
    2.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规模与结构
        2.2.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规模
        2.2.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结构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的测算
    3.1 双边贸易成本测度模型
    3.2 数据说明
        3.2.1 样本选取
        3.2.2 贸易成本测算结果
4 基于中欧班列开行现状的物流绩效分析
    4.1 中欧班列开行的现状
        4.1.1 总开行现状
        4.1.2 开行数量
        4.1.3 贸易通道建设
    4.2 中欧班列开行的物流绩效分析
        4.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2.2 AHP-灰色关联度模型
        4.2.3 中欧班列物流绩效的测算
5 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影响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描述及预期符号
    5.3 实证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共线性检验
        5.3.3 回归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4.1 贸易成本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5.4.2 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宏观层面
        6.2.2 微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2-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数据及变化率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论述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与论述框架
    1.3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模型概述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理论模型概述
        2.1.1 随即前沿引力模型概述
        2.1.2 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概述
        2.1.3 贸易非效率模型概述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有关中哈贸易情况的文献综述
        2.2.2 有关贸易潜力相关的文献综述
        2.2.3 有关引力模型相关的文献综述
        2.2.4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哈贸易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3.1 中哈贸易发展现状
        3.1.1 中哈贸易总额变化
        3.1.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进口和出口的变化
        3.1.3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产品结构变化
    3.2 中哈贸易发展优势分析
    3.3 中哈贸易劣势分析
第4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模型设定
        4.1.1 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定
        4.1.2 贸易非效率模型设定
    4.2 样本、数据来源及说明
        4.2.1 样本选取
        4.2.2 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4.3.2 随机前沿引力主模型结果分析
        4.3.3 贸易非效率模型结果分析
        4.3.4 中哈两国贸易效率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第6章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FTA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一、FTA相关传统理论
        二、FTA贸易效应的相关方法研究
        三、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效应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点
第二章 我国FTA的发展及其框架下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FTA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与FTA伙伴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与FTA伙伴农产品双边贸易规模分析
        二、我国与FTA伙伴农产品双边贸易指数分析
第三章 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估计方法及相关数据
        一、估计方法的假定与设定
        二、相关数据说明及变量设定
    第二节 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效应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匹配控制组及匹配结果
        二、DID模型初始检验
        三、平衡性检验
        四、匹配稳健性检验
        五、滞后性检验
第四章 单个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单个FTA贸易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单个FTA贸易效应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汇率敏感度对于贸易效应的影响分析
        二、制度距离对于贸易效应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和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1.1.2 全球贸易在经济和资源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角色
        1.1.3 贸易结构与经济产出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关联
        1.1.4 我国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新形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贸易与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2.1.1 贸易与经济的关系
        2.1.2 贸易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2 贸易隐含增加值及全球价值链
    2.3 贸易隐含资源环境成本转移
        2.3.1 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
        2.3.2 贸易隐含土地转移
        2.3.3 贸易虚拟水及稀缺水转移
    2.4 贸易结构变化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应
    2.5 文献评述
3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3.1 投入产出理论与模型的基本结构
        3.1.1 投入产出基本理论
        3.1.2 投入产出表及模型构建
    3.2 世界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核算
        3.2.1 世界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3.2.2 贸易隐含增加值核算方法
        3.2.3 贸易隐含资源环境成本及资源环境足迹核算方法
    3.3 贸易结构变化的经济及资源环境效应核算模型
    3.4 贸易不公平性指标构建
    3.5 研究数据及采用说明
4 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和资源环境成本核算及贸易不公平性
    4.1 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核算
        4.1.1 全球各国及各大洲贸易隐含增加值进出口
        4.1.2 全球各国及各大洲间贸易隐含增加值转移
        4.1.3 贸易隐含增加值与商品及服务贸易对比
    4.2 全球贸易隐含资源环境成本核算
        4.2.1 全球各国及各大洲贸易隐含资源环境进出口
        4.2.2 全球各国及各大洲间贸易隐含资源环境成本转移
    4.3 结合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的全球贸易不公平性
        4.3.1 全球贸易增加值-碳不公平性分析
        4.3.2 全球贸易增加值-土地不公平性分析
        4.3.3 全球贸易增加值-水不公平性分析
        4.3.4 全球贸易增加值-稀缺水不公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的影响
    5.1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增加值的影响
        5.1.1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增加值进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5.1.2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隐含增加值转移的影响
    5.2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资源环境成本的影响
        5.2.1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5.2.2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土地使用的影响
        5.2.3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水消耗的影响
        5.2.4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稀缺水消耗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全球贸易框架下我国对外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
    6.1 我国对外贸易概述
    6.2 我国对外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转移
        6.2.1 我国对外贸易隐含增加值转移
        6.2.2 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
        6.2.3 我国对外贸易隐含土地转移
        6.2.4 我国对外贸易虚拟水转移
        6.2.5 我国对外贸易虚拟稀缺水转移
    6.3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的影响
        6.3.1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贸易隐含增加值的影响
        6.3.2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
        6.3.3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贸易隐含土地的影响
        6.3.4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贸易虚拟水的影响
        6.3.5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贸易虚拟稀缺水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8)“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基于“不可能三角”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方法及篇章结构安排
    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基础理论
    二、人民币国际化文献综述
第三章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出路
    一、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
    二、基于“不可能三角”的启示,建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
    三、人民币货币政策独立、人民币汇率及“一带一路”倡议三要素分析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传导机制
    一、人民币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传导机制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传导机制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要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二、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三、“带一路”倡议指标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四、各指标样本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人民币国际化VAR模型实证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基本概念
        2.1.2 贸易便利化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机理
    2.2 文献综述
        2.2.1 跨境电商相关研究
        2.2.2 贸易便利化相关研究
        2.2.3 文献评述
第3章 贸易便利化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1 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
        3.1.1 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3.1.2 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3.2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 发展阶段
        3.2.2 市场规模
        3.2.3 跨境物流
        3.2.4 平台运作模式
        3.2.5 政策环境及其影响
第4章 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水平分析
    4.1 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1.3 权重确定
    4.2 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算结果
    4.3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结果
第5章 贸易便利化对跨境电商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测度
    5.2 实证分析
        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5.2.2 实证检验与分析
        5.2.3 分组检验与估计
第6章 促进贸易便利化与我国跨境电商良性发展的建议
    6.1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数字贸易发展
        6.1.1 优化跨境电商平台运作模式
        6.1.2 简化跨境电商进出口程序,加强政府有效监管
    6.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跨境物流效率
        6.2.1 加强我国电子口岸建设
        6.2.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3 促进单一窗口建设与无纸化通关,提高海关效率
        6.3.1 合理运用单一窗口制度
        6.3.2 完善无纸化通关
    6.4 推动自贸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发展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探索 ——基于货物贸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基于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相关研究
        1.2.2 基于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3 评价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相关的实证研究
        1.2.4 相关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
    2.1 货物贸易的概念界定
    2.2 货物贸易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3 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演变历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及其成因
    3.1 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分析
        3.1.1 进出口增速下滑
        3.1.2 贸易不平衡加剧
        3.1.3 出口结构升级缓慢
        3.1.4 贸易市场集中化
        3.1.5 贸易方式不合理
    3.2 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3.2.1 外部环境的挑战
        3.2.2 内部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的测度
    4.1 构建货物贸易发展困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4.1.1 发展规模评价指标
        4.1.2 发展结构评价指标
        4.1.3 发展效益评价指标
        4.1.4 发展质量评价指标
    4.2 对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的单项指标测度
        4.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贸易条件指数
        4.2.3 出口依存度
        4.2.4 出口集中度
        4.2.5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4.2.6 竞争优势指数
        4.2.7 劳动生产率
        4.2.8 专利授权率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困境成因的实证分析
    5.1 因子分析与评价
        5.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1.2 因子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5.1.3 因子分析过程
        5.1.4 综合评价
    5.2 多元回归分析
        5.2.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5.2.2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5.2.3 回归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抑制泡沫经济,振兴实体经济
    6.2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6.3 发展新型业态,培育竞争新优势
    6.4 实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缓解贸易不平衡
    6.5 加快构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6 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与东盟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D]. 高重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中国和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分析[D]. 孙明松.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D]. 李彤彤. 青岛大学, 2020(02)
  • [4]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影响研究[D]. 吴晓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信雨含. 华侨大学, 2020(01)
  • [6]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研究[D]. 傅亭林.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2)
  • [7]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 陈炜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基于“不可能三角”的视角[D]. 章柳依. 厦门大学, 2019(08)
  • [9]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影响研究[D]. 唐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探索 ——基于货物贸易分析[D]. 胡维. 福州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