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谭荣丽,朱林丽[1](2021)在《C#程序设计中利用ADO.NET访问数据库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了C#程序设计中使用ADO.NET联机访问数据库的教学方法,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介绍了ADO.NET联机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时常用的对象及对象常用的属性和方法。最后结合一个简单实例,重点讲述了C#中书写SQL语句的3种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展盼婷[2](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孙世林[3](2021)在《基于ERP的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日益成熟,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已经非常完善,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必须要在其他环节上进行改进,其中缩短生产制造周期,节约生产制造成本是其关键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传统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生产流程管控技术改善,来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同时还可使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了快速变化做出反应。本文基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平台根据产品结构建立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系统涵盖从客户订单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具体模块包括:数据检索、库存及在制数据分析、成套数据分析、物流状态分析、生产管理及CAD管理,该系统实现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本文所开发的产品生产管理系统是基于产品结构进行需求分析和模块功能设计。根据产品结构,利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以ERP系统数据库为搭建依据,ASP.net为开发工具,运用Java、C#为开发语言、ERP客制化技术、扫码枪以及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系统的全部功能。采用B/S模式使系统布局、实施、维护和升级更加的简洁。根据产品结构进行网页开发可以大幅度缩短算法的建模过程,优化算法性能,提高网页反应速度。客制化及动态Web(Word Wide Web,万维网)的网页开发技术实现了业务功能的快速定制及各页面之间的数据关联,满足了企业对系统的相关需求。首先,针对当前ERP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对数据库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从企业积累的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或知识。根据挖掘出的相关信息,开发相关的数学模型,包括:库存在制分析模型、成套预测分析模型、物流分析模型等,然后根据模型进行数据重组,实现了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数据可视化,以及相关产品信息的未来预测。其次,根据产品结构及相关零部件的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开发相关的车间加工物料状态管控模型。利用二维码相关技术,通过与外接设备扫码枪、显示屏等设备的有效集成,实现物料的精准控制。根据后台数据库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物料状态自动锁定、加工数据透明化、工时计算快速化等相关附加功能。并且,针对产品图纸类型多样化,基于.net平台开发多功能CAD应用,能够同时打开NX的.prt,Soliworks的.SLDPRT、.SLDASM以及SLDDRW类型的图纸,CREO的.prt和.asm类型的图纸,Catia的CATPart和CATProduct类型的图纸,Auto Cad的.DXF以及.DWG类型的图纸,以及通用图纸类型的.step、.stl、.iges以及.jt格式的图纸。通过多类型CAD预览模型,可以在无需图纸类型转换下快速查看图纸,降低了图纸管理难度,利用多功能CAD编辑实现对CAD文件的快速处理、线上审批等操作,取代企业原有的线下审批流程,优化管理结构,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本文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采用了相关模块化开发的思路,充分考虑了算法的性能、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以及后台代码的注解和数据透明化,有效缩减了系统的开发周期,以及降低了企业熟练使用该系统的难度,使得ERP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分析处理,产品各阶段管控高效执行。本论文在ERP的基础上,搭建了高效的、高价值的、创新性、全流程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它的成功实施对企业产品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成本的降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阿迪力·亚森[4](2021)在《基于经济效益优化的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南疆沙雅县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棉花占有重要地位,棉花产量稳步提升对民生乃至于国家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在计算机飞速发展背景下,农业信息手工管理逐渐被信息化管理所取代,信息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普遍性越来越高,并且给棉农带来棉田种植管理方面的便捷,特别是在新疆南疆地区沙雅县。这种技术能提高各区农场种植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管理体系的建设,并且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表现之一。南疆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各县区,沙雅县就是阿克苏地区最大棉花产区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与新疆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沙雅县棉花种植面积已达132.97千公顷,总产量达到26.92万吨。研发棉花种植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沙雅县棉田产量有积极作用。根据调查,南疆好多地区仍然存在依靠人工劳作对棉田种植数据进行管理;棉田种植管理,数据分析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管理决策阶段,未能对棉田投入要素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资源共享程度低,更不能保证有效性及高效利的棉花种植数据管理模式的普遍实施。本研究以南疆沙雅县为例,针对沙雅开发县基于经济效益优化的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不仅能提高棉田种植户对棉田种植信息管理效率,还体现出沙雅县棉花种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能力,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沙雅县棉花经济效益优化率。该系统由4大功能组成的,分别为“投入要素管理”、“数据分析”、“生产目标决策”以及“病虫害管理”等。可以满足棉田种植户投入要素管理、生产目标决策、生产数据分析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需求,并且方便于对棉田种植管理作出一些管理方案,包括棉花各生长期的灌水时间、灌水量、施肥时间、肥料类型推荐、喷药时间、喷药类型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决策信息。该系统主要管理对象分别为物质资源投入要素、机械投入要素、人工投入要素以及病虫害管理信息等数据。本文设计的基于经济效益优化的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架构采用C/S三层体系架构,以Windows Server 2012为服务平台,开发语言为VB.NET、.NET Framework 6.0作为系统框架、Web服务技术完成开发、数据库开发工具选为SQL Server 2019,ADO.NET技术作为数据库访问技术,以Bland for VS作为界面设计工具。通过以上阐述的开发语言,工具、平台及技术实现该系统的顺利开发。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标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总结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研究背景内容主要阐述沙雅县2010年至2019年之间的棉花生产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区概况,样本选择分布,研究区分布情况、各乡镇研究区的投入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其次主要阐述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主要从系统开发环境、平台、开发工具、开发语言、系统体系架构,相关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库访问技术等方面内容。再次阐述系统需求分析相关内容,分别阐述可行性分析;功能性需求分析:数据模块需求、管理员(沙雅县各级农业管理部门)模块需求分析、普通用户(种植户)模块需求、投入要素管理需求、生产目标决策需求、生产数据分析需求与病虫害管理需求;详述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为主的系统维护功能需求及系统用户管理需求等分析。从次阐述系统设计相关内容、沙雅县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及所选定系统体系架构,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三层结构的设计原理介绍,给出了它们的系统体系结构图和各功能模块图,并阐述其工作流程,接着以分别阐述系统总体流程,数据库设计,系统各功能模块和非功能性模块的设计,对数据库的访问过程等内容。最后主要阐述系统实现相关内容,详细阐述系统关键功能模块实现:注册与登录模块,投入要素管理模块,病虫害管理模块,生产目标决策模块,友情链接模块等;决策模型:生产目标决策模型等内容。
聂鑫[5](2021)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粮食生产及消费大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并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收获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环节之一,实时损失检测便尤为重要。本文以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及双层硬件电路为基础,依托WinForm及云服务设计并实现了谷物损失检测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及数据可视化面板。以谷粒碰撞压电薄膜传感器产生的混合数字信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于单层阵列式及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及谷粒识别及计数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搭建了谷物损失检测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及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用于谷粒碰撞相关数据(传感器参数、CAN分析仪参数、算法阈值数据、实时电压数据等)的接收、计算、展示、报警、存储、管理及上传等,完善了谷物损失检测系统,并为后续谷物碰撞混合数字信号的研究提供了基础。(2)在均值滤波的基础上,增加主动降噪进一步降低机组振动信号对谷粒识别及计数的影响。针对单层阵列式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借鉴数据融合方法设计了多阈值融合决策计数算法,设置了独立阈值调节机制并讨论了阈值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双层十字交叉型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的谷粒识别及计数算法,通过识别颗粒在传感器上的位置信息,解决了多颗粒同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的计数误差。(3)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主动降噪算法及谷粒碰撞识别计数算法进行功能及准确性联合测试,在多通道独立阈值计数算法下系统对单层阵列式碰撞传感器谷粒碰撞检测平均绝对值误差1.70%;对双层十字交叉型碰撞传感器谷粒碰撞检测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60%。通过两季水稻收获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农田复杂工况下的作业。
刘志伟[6](2021)在《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制造业不断兴起,各类大型工业园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问题,成为了工业园区管理人员各类专家经常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一种整合多种能源设备为园区提供能源的服务模式,称其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深入理解这样的服务模式对企业对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深入了解了目前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整体设计方案,在.NET平台上,使用C#后端开发语言,结合前端Html+Css+Javascript等主流技术,采用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框架搭建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做数据存储处理,采用ModbusRTU通讯协议进行设备的监控和日常数据的传递,基本实现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搭建。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模块化的开发思想,完成了数据总览、能耗评估、负荷预测、能源审计、优化调度五大功能模块的开发。数据总览模块可实现对工业园区重点能耗的检测。能耗评估模块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法确定能耗等级。负荷预测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天气情况预测未来一天负荷需求,并用历史数据做了 Matlab实验仿真,达到预期效果。能源审计模块为审计人员直观地显示所需数据,并可以导出所需数据。优化调度模块采用遗传算法结合天气情况以及各类能源设备出力特点,以工业园区日运行成本为目标,得出各类设备运行时间的相对最优解,并用历史数据做了Matlab实验仿真,达到预期目标。平台经过调试,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该平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运行和维护人员工作效率,是一套有效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张国瑞[7](2021)在《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文中指出H型钢也称宽翼缘工字钢,是典型的节能环保型“绿色钢材”,具有重量轻、截面面积分配合理、抗弯及抗压能力强、施工方便、节约成本等优良特性,目前已替代部分类型型钢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及民用等众多领域。在H型钢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精轧机组和粗轧机组完成,采用热轧的方法。精轧机组一般由两台万能轧机和一台轧边机组成,粗轧机组一般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孔型的二辊轧机组成,连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进入粗轧机组得到精轧坯,然后精轧坯通过切头去尾后进入精轧机组,最后经精轧机组反复轧制后最终得到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H型钢。本文对H型钢精轧和粗轧两部分进行研究,精轧部分主要内容为编制轧制规程软件并进行仿真模拟,粗轧部分主要内容为孔型设计和模拟验证。首先经过不断尝试,确立一套轧制力、轧制力矩计算精度高并满足课题要求的计算理论,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出水平辊轧制力、立辊轧制力、轧制力矩等关键力能参数,结合某厂三个规格的轧制工艺表对理论公式进行拟合得到调整系数回归方程,进而得到最终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公式,根据轧制规程软件的功能要求,将各个力能参数的计算公式使用Visual Studio中的VB模块编制轧制规程软件。然后根据轧制规程软件调试出一套既满足轧机设备要求又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轧制规程,并根据轧制规程软件提供的数据结合Deform软件对H型钢精轧部分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轧制力、轧制力矩公式的准确性。最后对H型钢粗轧部分进行孔型设计,并使用Defor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验证孔型设计的合理性。
王磊[8](2021)在《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校园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校园的管理工作当中。其中,校园的信息化招聘服务是高校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毕业生的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在人员需求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招聘工作时会出现招聘时间过长、手续过于复杂、准备材料不充分等问题。如果仍然使用以前的招聘方式不仅会大大降低管理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毕业生、招聘单位和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不符合当今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趋势。因此,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流程的网络化跟踪,并通过网络搭建起毕业生、高校相关管理人员与人员需求单位的联系渠道,对于提高毕业生招应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负担极具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事务管理工作为背景,在分析了国内外校园招聘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了建设本系统的必要性。作者通过使用UML动态建模技术,并结合该高校校园招聘工作原始业务流程,首先对该高校招聘业务流程再造,然后对整个校园招聘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并且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之后,给出了系统部分操作界面和代码,通过使用黑盒测试技术完成编写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实践,并在测试完成后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缺陷进行了说明。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未来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石宋华[9](2021)在《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由于现代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种类众多,具备高频率、高处理速度、高灵敏度、高安装密度、高集成度等特点,所以飞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不仅要分析大量的试验数据,还要结合飞机实际的外部电磁环境,对试验数据和设备指标逐项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工作量大,复杂度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管理软件,其主要功能为辅助设计人员做好飞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管理工作,包含了电磁兼容人员管理、全机天线布局、设备的管理、电缆的布线设计、全机设备和电缆的屏蔽与接地、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干扰、电搭接、电磁兼容判据、电磁兼容试验、全机电磁兼容健康状态共10个模块,具备按模块管理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试验数据,辅助人工进行全机电磁兼容性分析的功能,能有效提升飞机研制过程中电磁兼容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详细描述了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管理软件设计实现过程。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进而对同类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随后又对飞机电磁兼容性管理的需求从用户、功能、业务和用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系统选用Oracle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上以C#语言作为默认开发语言进行开发。在设计和实现系统功能时,采用了程序流程图、类图等UML建模方法;在设计和实现数据库时,采用了E-R概念模型与数据库表结构物理模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最终编码实现了全部10个模块的核心功能,介绍了系统的测试过程,确认系统达到了设计目标。
刘晓晖,贾令涛[10](2021)在《一种飞机结构损伤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飞机结构损伤数据是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高效地收集管理这些数据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飞机结构损伤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ASP. NET技术开发,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用SQL Server对试验数据进行管理,通过ADO. NET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存储过程分页技术实现数据分页显示,避免了检索结果数据量较大时占用过多网络资源并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为有效利用已有Word格式的数据资源,同时生成格式化Word文档报告,系统提供Word格式文件的操作接口。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为飞机结构损伤数据提供了高效的收集和管理平台,试验报告自动生成,为数据的应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二、利用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论文提纲范文)
(1)C#程序设计中利用ADO.NET访问数据库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
1.1 存在的问题 |
1.2 解决方法 |
2 ADO.NET联机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 |
2.1 ADO.NET技术 |
2.2 联机模式常用的对象 |
2.2.1 Sql Connection对象 |
2.2.2 Sql Command对象 |
2.2.3 Sql Data Reader对象 |
2.3 具体应用 |
3 结语 |
(2)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
2.2 Mini UI前端框架 |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
2.3.2 JSON矢量图 |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业务功能需求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4 系统详细设计 |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
3.4.2 数据通信设计 |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
4.1 云服务器选择 |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
4.5.3 监视界面实现 |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
5.1 系统发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数据通信测试 |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ERP的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ERP与生产管理系统 |
1.2.1 ERP简介 |
1.2.2 生产管理系统简介 |
1.3 国内外ERP及生产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离散制造企业背景、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4.1 离散制造企业背景 |
1.4.2 公司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ASP.NET的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及技术研究 |
2.1 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目标 |
2.1.1 生产数据可视化目标 |
2.1.2 企业生产管理目标 |
2.1.3 多功能CAD应用目标 |
2.2 生产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1 数据检索模块需求分析 |
2.2.2 库存及在制数据分析模块需求分析 |
2.2.3 成套数据分析模块需求分析 |
2.2.4 物流状态模块需求分析 |
2.2.5 外协件入库模块需求分析 |
2.2.6 主机核心件生产过程管控模块需求分析 |
2.2.7 多功能CAD应用模块需求分析 |
2.3 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所用相关技术研究 |
2.3.1 编码技术 |
2.3.2 面向对象思想 |
2.3.3 关系型数据库 |
2.3.4 ASP.NET开发技术 |
2.3.5 数据挖掘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VS与 ADO.NET的生产数据可视化 |
3.1 生产数据可视化流程和整体功能框架设计 |
3.1.1 生产数据可视化开发流程 |
3.1.2 生产数据可视化功能框架设计 |
3.2 生产数据可视化功能实现 |
3.2.1 生产数据可视化主页的功能实现 |
3.2.2 数据检索的功能实现 |
3.2.3 库存及在制数据分析的功能实现 |
3.2.4 成套数据分析的功能实现 |
3.2.5 物流状态分析的功能实现 |
3.3 生产数据可视化权限设置 |
3.3.1 生产数据可视化权限划分 |
3.3.2 生产数据可视化权限配置功能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VS与SQL的企业生产管理设计与实现 |
4.1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流程和整体功能框架设计 |
4.1.1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流程 |
4.1.2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
4.2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SQL数据库设计原则 |
4.2.2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数据表单设计 |
4.3 企业生产管理的功能实现 |
4.3.1 员工二维码的功能实现 |
4.3.2 外协件二维码的功能实现 |
4.3.3 车间加工物流二维码的功能实现 |
4.3.4 外协件入库管理的功能实现 |
4.3.5 主机核心件加工管控的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VS的多功能CAD应用设计与实现 |
5.1 多功能CAD应用整体功能框架设计 |
5.1.1 多功能CAD应用开发流程 |
5.1.2 多功能CAD应用框架设计 |
5.2 多功能CAD应用的功能实现 |
5.2.1 多功能CAD应用交互界面设计 |
5.2.2 多类型CAD预览 |
5.2.3 多功能CAD编辑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 |
6.1 系统实施所需要求 |
6.1.1 硬件要求 |
6.1.2 软件要求 |
6.2 生产数据可视化运行 |
6.2.1 数据检索模块运行 |
6.2.2 库存及在制模块运行 |
6.2.3 成套分析模块模块运行 |
6.2.4 物流状态分析模块运行 |
6.3 生产管理运行 |
6.3.1 二维码生成模块运行 |
6.3.2 外协件入库模块运行 |
6.3.3 主机核心件加工管控模块运行 |
6.4 多功能CAD应用运行 |
6.4.1 多类型CAD预览运行 |
6.4.2 多功能CAD编辑运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思考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基于经济效益优化的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南疆沙雅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南疆沙雅县棉花种植情况 |
1.2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目标 |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本文技术路线 |
1.6 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基础 |
1.6.1 生产投入要素 |
1.6.2 研究方法描述 |
第2章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分析 |
2.1 开发平台简介 |
2.2 开发工具和开发语言 |
2.2.1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 |
2.2.2 Visual Basic.NET开发语言 |
2.3 系统体系结构C/S模式介绍 |
2.4 Web服务技术 |
2.5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 |
2.6 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用户登录 |
3.2.2 管理员与用户操作范围 |
3.2.3 投入要素管理模块 |
3.2.4 数据分析功能模块 |
3.2.5 生产目标决策功能模块 |
3.2.6 病虫害管理需求 |
3.3 基础数据模块需求 |
3.4 系统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5 系统性能需求 |
3.6 功能用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2.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4.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3.1 用户管理 |
4.3.2 投入要素管理 |
4.3.3 数据分析 |
4.3.4 生产目标决策 |
4.3.5 病虫害管理需求 |
4.3.6 友情链接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内容和分类 |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E-R图) |
4.4.3 数据表设计 |
4.5 模型设计 |
4.5.1 生产目标决策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和应用 |
5.1 开发模式及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1 开发模式 |
5.1.2 开发环境配置 |
5.2 系统关键功能模块实现 |
5.2.1 系统注册与登录 |
5.2.2 系统管理员界面 |
5.2.3 普通用户界面(投入要素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6.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6.3.1 研究创新点 |
6.3.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5)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谷物损失检测原理研究进展 |
1.3 国内外对农机作业监测软件及云平台服务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国内外对压电传感器冲击信号检测及噪声消除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上位机软件平台及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的设计与实现 |
2.1 谷物损失检测硬件平台介绍 |
2.1.1 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 |
2.1.2 谷物损失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硬件电路 |
2.2 开发环境及工具介绍 |
2.2.1 开发环境 |
2.2.2 开发工具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2.3.2 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3 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
2.4 平台系统整体设计 |
2.4.1 平台系统设计原则 |
2.4.2 平台技术框架设计 |
2.4.3 平台功能结构设计 |
2.4.4 平台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
2.4.5 数据模型设计 |
2.5 平台功能实现 |
2.5.1 CAN总线组网及与USB转换方法 |
2.5.2 下位机连接测试系统的实现 |
2.5.3 人机交互展示系统的实现 |
2.5.4 数据传输及存储系统的实现 |
2.6 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 |
2.6.1 开发框架、云服务器及可视化工具介绍 |
2.6.2 登录页面 |
2.6.3 数据可视化面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谷物碰撞混叠信号处理及籽粒识别计数算法研究 |
3.1 数字电压信号处理方案设计 |
3.2 主动降噪算法 |
3.3 单层阵列式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计数算法 |
3.3.1 多阈值融合决策计数算法 |
3.3.2 独立阈值调节机制及阈值的确定方法 |
3.4 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计数算法 |
3.4.1 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基本特性 |
3.4.2 谷粒碰撞识别及计数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4.1 测试环境 |
4.2 系统功能测试 |
4.2.1 下位机连接系统测试 |
4.2.2 人机交互展示系统测试 |
4.2.3 数据传输及存储系统测试 |
4.3 算法功能测试 |
4.4 水稻收获田间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现状小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平台开发的关键性技术 |
2.1 信息采集技术 |
2.2 .NET技术 |
2.2.1 .NET框架(.NET Framework) |
2.2.2 .NET技术的主要应用类型 |
2.3 ASP.NET |
2.4 ADO.NET |
2.5 ASP.NET Ajax |
2.6 能耗预测算法简介 |
2.7 能耗评估方法介绍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需求性分析 |
3.1 业务需求性分析 |
3.2 平台用户需求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数据总览 |
3.3.2 能耗评估 |
3.3.3 能源审计 |
3.3.4 负荷预测 |
3.3.5 优化调度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可靠性 |
3.4.2 易用性 |
3.4.3 维护性 |
3.4.4 可扩展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整体设计 |
4.1 平台设计要求和目标 |
4.2 平台总体的设计 |
4.2.1 工业园区设备与数据库数据交互 |
4.2.2 数据库的访问与优化 |
4.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4.3.1 数据总览模块 |
4.3.2 能耗评估模块 |
4.3.3 能源审计模块 |
4.3.4 负荷预测模块 |
4.3.5 优化调度模块 |
4.3.5.1 优化调度模型建立 |
4.3.5.2 优化调度算法 |
4.3.5.3 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
4.4.1 用户信息表(Users) |
4.4.2 菜单信息表 |
4.4.3 统计数据表(Screenings) |
4.4.4 设备信息表(devices) |
4.4.5 存储区表(storage_area) |
4.4.6 设备监控值表(monitor_values)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
5.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5.2 数据采集与通讯的实现 |
5.2.1 Entity Framework连接 |
5.2.2 Entity Framework三种开发模式 |
5.2.3 系统底层数据设计 |
5.2.4 串口通讯与数据报文传输 |
5.3 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5.3.2 数据总览模块的实现 |
5.3.3 能源审计模块的实现 |
5.3.4 负荷预测模块的实现 |
5.3.5 其余模块介绍 |
5.4 项目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7)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H型钢的发展与应用 |
1.1.1 H型钢的发展 |
1.1.2 H型钢的应用 |
1.2 H型钢的生产 |
1.2.1 H型钢的轧制方法 |
1.2.2 H型钢的生产流程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H型钢轧制参数计算及轧制规程模拟软件开发 |
2.1 万能轧机辊系尺寸的计算 |
2.1.1 水平辊辊环宽度的计算 |
2.1.2 轧边机轧槽深度的计算 |
2.2 轧制力能参数的计算 |
2.2.1 平均变形速度的计算 |
2.2.2 变形抗力的计算 |
2.2.3 宽展的计算 |
2.2.4 温度的计算 |
2.2.5 水平辊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
2.2.6 立辊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
2.2.7 水平辊和立辊轧制力的计算 |
2.2.8 水平辊轧制力矩的计算 |
2.2.9 轧边机轧制力的计算 |
2.3 H型钢轧制规程模拟软件的程序语言简介 |
2.4 模拟软件的技术设计与总体开发 |
2.4.1 软件的技术设计 |
2.4.2 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设计 |
2.4.3 软件的执行流程和功能 |
2.5 H型钢轧制规程模拟系统的可视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型钢三机架可逆连轧模拟验证 |
3.1 有限元模拟的基本理论 |
3.2 热轧H型钢有限元模拟过程 |
3.2.1 轧辊、轧件几何模型的建立 |
3.2.2 坯料网格的划分 |
3.2.3 坯料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
3.2.4 轧辊、轧边机以及推板运动参数的设定 |
3.2.5 接触条件及模拟控制参数的设定 |
3.3 轧制压力、力矩的分析 |
3.3.1 X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及立辊轧制力的分析 |
3.3.2 H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及立辊轧制力的分析 |
3.3.3 X孔型和H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轧制力矩的分析 |
3.3.4 轧边机轧制力的分析 |
3.4 温度场及应变场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型钢粗轧过程孔型设计及数值模拟计算 |
4.1 二辊开坯机孔型设计 |
4.1.1 轧制规程设计 |
4.1.2 轧辊孔型设计 |
4.2 H型钢粗轧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
4.2.1 有限元模拟模型的建立 |
4.2.2 金属流动规律的分析 |
4.2.3 轧件在孔型中的充满程度分析 |
4.2.4 精轧坯形状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8)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
1.4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
1.5 整体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1 .NET框架 |
2.2 ASP.NET |
2.3 ADO.NET |
2.4 SQL Server |
2.5 B/S(Browser/Server)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目标及一般需求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业务需求 |
3.2.2 业务流程分解与再造 |
3.3 角色与业务功能分析 |
3.3.1 角色分析 |
3.3.2 业务功能分析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系统用例模型 |
3.6 非功能需求 |
3.6.1 环境需求 |
3.6.2 性能需求 |
3.6.3 安全需求 |
3.7 可行性研究 |
3.7.1 技术可行性 |
3.7.2 经济可行性 |
3.7.3 社会可行性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角色的设计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2 系统建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主要实体属性图 |
4.3.2 数据库的表结构 |
4.4 系统安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前端主界面 |
5.2 管理员后台登录 |
5.3 管理员系统管理 |
5.4 职位类别管理 |
5.5 专业信息管理 |
5.6 毕业生用户管理 |
5.7 毕业生简历管理 |
5.8 毕业生求职管理 |
5.9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管理 |
5.10 系统安全实现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阶段 |
6.1.1 单元测试 |
6.1.2 集成测试 |
6.1.3 系统测试 |
6.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用例 |
6.4 测试结果 |
6.5 测试缺陷说明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开发技术 |
2.1 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评估理论基础 |
2.2 相关开发技术 |
2.2.1 .Net |
2.2.2 C# |
2.2.3 WPF |
2.2.4 Oracle |
2.2.5 ADO |
2.2.6 XML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用户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软件结构 |
4.2 软件功能模块 |
4.3 软件界面设计 |
4.4 数据处理原则 |
4.4.1 数据统一 |
4.4.2 数据分类 |
4.4.3 数据属性 |
4.4.4 数据交换 |
4.4.5 数据更新 |
4.4.6 数据扩展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5.2 数据库表的设计 |
4.5.3 数据库接口设计及操作组件设计 |
4.5.4 数据库访问方式 |
4.5.5 数据库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电磁兼容人员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 全机天线布局模块的实现 |
5.3 设备布置模块的实现 |
5.4 电缆布线设计模块的实现 |
5.5 全机设备和电缆屏蔽与接地模块的实现 |
5.6 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干扰模块的实现 |
5.7 电搭接模块的实现 |
5.8 电磁兼容判据模块的实现 |
5.9 电磁兼容试验模块的实现 |
5.10 全机电磁兼容健康状态模块的实现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
6.2 测试环境与配置 |
6.3 测试用例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一种飞机结构损伤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总体设计 |
2.1 B/S架构 |
2.2 三层体系结构 |
2.3 数据库的设计 |
3 相关技术 |
3.1 数据库访问技术 |
3.2 分页技术 |
3.3 Word格式化文档生成 |
4 应用实例 |
5 结束语 |
四、利用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论文参考文献)
- [1]C#程序设计中利用ADO.NET访问数据库教学策略[J]. 吴昊,谭荣丽,朱林丽.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1(13)
- [2]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ERP的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孙世林. 江南大学, 2021(01)
- [4]基于经济效益优化的棉田种植投入要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南疆沙雅县为例[D]. 阿迪力·亚森.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5]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聂鑫. 浙江大学, 2021(01)
- [6]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D]. 刘志伟. 扬州大学, 2021(08)
- [7]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D]. 张国瑞. 燕山大学, 2021(01)
- [8]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石宋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一种飞机结构损伤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刘晓晖,贾令涛. 工程与试验,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