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王名铭[1](2019)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构建护理教师关怀能力培训大纲,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关怀能力的培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1.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量性研究基于文献的研究基础,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河南地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395人,调查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2.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质性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对高职院校护理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影响安徽、河南地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就护理教师人文关怀的问题对其认知和态度进行深入访谈,以补充前期量性研究的不足,也为后期护理教师培训大纲的构建提供依据。3.构建护理教师关怀能力培训大纲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制定了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的培训大纲。结果1.护理专业教师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情况通过对高职院校护理教师395人进行调查,发现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1.38±24.55,低于吴冰版[36]人文关怀能力得分214.90±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教师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是44.76±12.81。2.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个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内部关系、职称、与同事的关系、培训经历、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六个因素对护理教师关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与同事的关系和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两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为31.5%。对于护理教师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个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性别、与同事的关系、人文关怀知识培训经历、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四个因素对护理教师的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人文关怀知识培训经历、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两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为17.4%。3.护理教师关怀能力与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性分析护理教师关怀能力总分与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呈显着正相关(r=0.235,P=0.041),关联度为低度相关。4.质性探讨了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培养途径以半结构访谈的形式来收集资料,访谈了参与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调查的12名护理教师,其中高职院校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5名。最终形成认知人文关怀内涵、体验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期待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三大主题。5.构建护理教师关怀能力培训大纲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制定了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的培训大纲。结论1.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目前仍相对较低;2.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有与同事的关系和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是人文关怀知识培训经历和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3.质性研究归纳了认知人文关怀内涵、体验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期待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三大主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师人文关怀的对策,形成了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框架雏形;4.构建护理教师关怀能力培训大纲,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关怀能力的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邓思慧[2](2019)在《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的护理状况却越来越呈现出重技术而轻人文的倾向。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满意度下降等社会问题与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是构建和谐型护患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本文首先对某医科院校16、17级483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情绪智力量表(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CS)等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8.08±14.98,认知维度得分为71.07±8.94,勇气维度得分为49.64±9.654,耐心维度得分为57.38±5.67。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低于国外平均水平。与国内常模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关怀能力急需提升。在影响中职护生关怀能力提升的因子方面,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关怀氛围与中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影响。基于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阻碍中职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对中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不够、关怀氛围稀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和关怀勇气较弱。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本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从人文关怀教育、关怀氛围、关怀情境创设、专业护理关怀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关怀能力的可能性建议:1、重视中职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从人文关怀教育目的、形式、内容、评价方式方面对现有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帮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提升整体关怀认知,培养关怀精神。2、营造充满关怀的氛围。建立以关怀型师生关系为主体、关怀型家庭关系和朋辈关系为辅助的多方位关怀关系群,注重关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充满关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关怀孕育关怀。3、创设关怀的情境。融情于境,在有意义的关怀情景中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感知关怀、体悟关怀、实践关怀。4、在中职护理学生的护理专业课程与实践中渗透护理关怀的精神,帮助中职护理学生学会给予病人专业的关怀。
周晓玮[3](2018)在《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整体医疗模式的诞生、医疗体制的改革及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呼声愈来愈高,提高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前社会医疗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我国医学院校重专业知识,轻人文关怀的现象严重,人文关怀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现代护理教育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经研究发现,总量表CAI平均分为170.58±14.09,最高分为205分,最低分为117分,条目平均分为4.61±0.38分,均低于常模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得知,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护生性别、年级、与父亲和亲友的关系、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据此,本研究为了提升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课堂设置,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开发校园活动,内化理念与实践并重;第三:利用多样平台,开拓关怀实践基地。
龙运玲,陈莉[4](2017)在《“三需求”人文护理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三需求"人文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方法整理提出"三需求"人文护理具体措施并检验实施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的536例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做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4月-2016年3月实施"三需求"人文护理的560例患者进行同样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三需求"人文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三需求"人文护理根据评估、分析患者不同的需求采取个体化的需求服务,将"三需求"服务理念运用到优质护理服务中,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就医感受并促进护患关系融洽,减少医疗纠纷案件,促进医疗行业的和谐发展。
史瑞芬[5](2017)在《高扬人文关怀 彰显护理本色》文中研究说明
陈瑜[6](2017)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医学是人学,医学起源于人类关怀需要[1]的本质。护理学作为医学大门类下的重要学科之一,自南丁格尔创立至今,其学科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人的关怀照护却是护理学永恒不变的主题[2]。中外护理学者一致认为,护理学是与“关怀”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因为有了关怀,才让机械冰冷的治疗护理有了温度;有了关怀,才让对生命心灵的呵护有了深度;有了关怀,才让医护人员面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护理应以关怀(care)为本,而不是以治疗(cure)为本——“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精髓,护理的本质即“关怀”!当前,我国国家卫计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关怀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离不开后天的培养教育。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和重要后备力量,开展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了解国内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并评估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重要补充。研究内容和方法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基础,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层抽取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的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情绪智力量表(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CS)等进行评估,分析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以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大一护理本科生为干预对象,以《护士人文修养》特色创新课程为教育干预平台,开展护生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并对理论模型进一步验证。3.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F检验,均数的两两比较用LSD法;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ANOVA)等。使用AMOS20.0程序,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总体现状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CAI量表总得分为191.04±19.49,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各维度分均低于国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常模标准根据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常模样本可得CAI量表总分常模为191.04±19.49(条目均分为5.16±0.53),其中CAI总分高于210.53评定为关怀能力高分段,CAI总分低于171.55为关怀能力低分段,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为关怀能力中等水平段。CAI量表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分常模依次为 73.22±9.82,59.31±10.43,58.51±6.17。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不同个人情况、家庭背景、专业情况、关怀氛围、健康与照护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得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专业女生、大一年级护生、护理专科生、担任班干部、参加社团、政治面貌为团员的护生、专业思想稳定的护生、感受到关爱氛围好(含来自家庭、学校、朋友等关爱)的护生、家人及个人健康状况好的护生、有照护病患经历的护生、自评熟悉人文关怀内容、接受较多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CAI总分均高于其他情况的护生(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民族、不同家庭居住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文理科生、有无住院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情绪智力组、高沟通能力组、高组织关怀气氛组护生CAI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中等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IS总分与CAI总分中度正相关,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0.594,P<0.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护生CAI总分的变化有41.6%是由EIS情绪自我管理、理解他人情绪、组织氛围证实维度等决定,其实EIS情绪自我管理对人文关怀能力(CAI)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31.1%。4.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各变量的方差均为正数,均达显着性水平(P<0.001)。关怀氛围、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均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影响且直接效应显着,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53,0.75,0.56。关怀氛围通过人际沟通、情绪智力影响关怀能力的中介效应值为0.146,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77.47%。5.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基于前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及教育实践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为:以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为教育平台,以护生“关怀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全程注重“认知、体验、实践”的教学方法,突出对护生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进而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目标。6.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基线测量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两因素的交互效应显着(P<0.01)。干预后干预组护生CAI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干预后干预组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护生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满意,10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掌握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方法。98.6%和98.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自己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有所提高。研究结论1.在全国首次开展大样本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揭示当前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外水平,关怀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2.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CAI量表尚无国内常模标准,根据本研究大样本数据所研制出的国内护生的CAI常模标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可供比较的最新标准和方法学指导,并为护理人才关怀能力的评价和相关人才选拔提供参考。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背景、专业因素、关怀氛围等多方面。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通过研究得到验证,“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的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在上述多重影响机制中,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该关系模型可为后续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4.围绕关怀能力培养的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教学效果显着。教育干预通过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这两个重要“靶点”,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目的。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得到验证,本教育模式值得在同类教育研究中推广应用。
彭静[7](2017)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士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开展基于人文关怀的护士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活动对护士关怀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开展护士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分别使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对实施培训前后的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执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护士人文执业培训后护士的关怀能力在认识、勇气以及耐心维度上均有显着的提高(P<0.01),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在人文关怀实践、心理调适、人际沟通、自我管理以及伦理与法律实践方面较培训前提升明显(P<0.01)。结论开展基于人文关怀的护士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执业能力,构建和谐健康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田静波[8](2016)在《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怀和照护,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护理实践教学的多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某些医院的先进做法,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创新模式,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持久而稳定的人文护理理念,激发学生内在的同理心和关爱情感,从而拓展学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在护理实践中运用人文关怀的能力。
熊振芳,冯琳,贺惠娟,邢彩珍[9](2014)在《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探讨开展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对策。方法通过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和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了解武汉市某中医药大学550名一至三年级护理本科生关怀品质。结果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国外常模(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亟待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以提高学生人文关怀品质,建立"以关怀为价值观,以关爱为先导"的护理人文关怀理念。
沈永红,陆静波[10](2013)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关怀能力量表,对某中医院校21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关怀能力总分为(175.54±15.43)分,低于国外水平。影响学生对患者实施关怀行为的因素包括患者态度(42.40%)、护理工作量(24.88%)、工作环境(12.44%)等。学生获得关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讲座(94.47%)、父母和教师的言传身教(87.56%)、书籍和杂志(87.10%)、网络资源(85.25%)、电视或电影(82.95%)。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偏低,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关怀能力。
二、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教师人文关怀相关研究现状 |
1.1.1 教师人文关怀发展现状 |
1.1.2 人文关怀评测工具 |
1.1.3 教师人文关怀的干预研究 |
1.1.4 小结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 |
1.3.1 操作性定义 |
1.3.2 理论框架 |
1.4 技术路线 |
2 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2.1 抽样方法 |
2.2.2 样本及来源 |
2.2.3 样本量计算 |
2.3 研究方法 |
2.3.1 研究工具 |
2.3.2 资料收集 |
2.3.3 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2.6 结果 |
2.6.1 护理教师关怀能力情况 |
2.6.2 护理教师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情况 |
2.6.3 护理教师关怀能力与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性分析 |
2.7 讨论 |
2.7.1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关怀能力整体情况 |
2.7.2 护理教师对人文关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情况 |
3 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过程及方法 |
3.3.1 研究过程 |
3.3.2 研究方法 |
3.4 质量控制 |
3.5 伦理原则 |
3.6 结果 |
3.6.1 认知人文关怀内涵 |
3.6.2 体验人文关怀的制约因素 |
3.6.3 期待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
3.7 讨论 |
3.7.1 护理教师对人文关怀内涵的认知不足 |
3.7.2 同事的帮助可以促进教师关怀意识和关怀行为的产生 |
3.7.3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提高护理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推动力 |
3.7.4 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途径 |
3.7.5 进一步提高人文关怀的对策 |
3.7.6 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框架雏形 |
4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构建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专家小组会议步骤 |
4.2.2 专家小组会议的筹备 |
4.2.3 专家的选择 |
4.2.4 资料收集方法 |
4.3 质量控制 |
4.4 伦理原则 |
4.5 结果 |
4.5.1 专家基本信息分析 |
4.5.2 专家小组会议结果分析 |
4.5.3 专家意见分析 |
4.5.4 结果小结 |
4.6 讨论 |
4.6.1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科学性分析 |
4.6.2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实用性分析 |
4.6.3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前瞻性分析 |
5 结论 |
6 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6.1 创新性 |
6.2 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护理人文关怀相关理论 |
二、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结构解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人文、关怀 |
二、护理人文关怀 |
三、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
第二节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结构解析 |
一、相关理论解读 |
二、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结构解析 |
第三节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出发点 |
第三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方法 |
五、质量控制 |
第二节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
一、中职护生个人情况 |
二、不同态度与环境下中职护生关怀能力情况 |
三、不同健康与经历情况下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情况 |
四、情绪智力、沟通能力、组织关怀氛围与中职护生关怀能力的关系研究 |
第三节 阻碍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的因素 |
一、对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不够 |
二、给予中职护生的关怀氛围不够 |
三、中职护生的情绪感知能力有待提高 |
四、中职护生关怀的勇气较低 |
第四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第一节 重视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关怀的价值底蕴 |
一、指向关怀认知能力的提升的人文关怀教育目的 |
二、符合中职护生特征的人文关怀教育形式 |
三、从知识内涵领悟到价值系统构建的人文关怀教育内容 |
四、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
第二节 营造充满关怀的氛围,以关怀孕育关怀 |
一、建立以关怀型师生关系为主体的多方位关怀关系群 |
二、关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
第三节 创设关怀的情境,在情境中习得关怀 |
一、融情于境,创设有意义的关怀情景 |
二、关怀情境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 |
第四节 将人文关怀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培养有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准护士 |
一、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
二、关怀理论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
三、护理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6 研究难度、创新点 |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数据分析 |
2.1 量表概述 |
2.2 样本基本情况 |
2.3 数据分析概况 |
第三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实证研究 |
3.1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基本状况分析 |
3.2 个人视角下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分析 |
3.3 学校视角下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分析 |
3.4 家庭视角下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分析 |
3.5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提升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
4.1 完善课堂设置,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
4.2 开发校园活动,内化理念与实践并重 |
4.3 利用多样平台,开拓关怀实践基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三需求”人文护理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护理与“三需求”服务理念 |
1.1 人文护理内涵 |
1.2“三需求”服务理念 |
2 具体措施 |
2.1 深化人文意识, 营造良好氛围 |
2.1.1 转变理念, 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
2.1.2 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与人文氛围 |
2.2 评估、分析患者需求, 满足患者合理性需求, 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
2.3 评估、分析、满足护士需求, 提升护士工作幸福感及满意度 |
2.4评价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6)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设想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1.3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既往研究的不足 |
1.5 本研究思路与设想 |
第二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过程和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2.6 结果 |
2.7 讨论 |
2.8 结论 |
第三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设计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过程与方法 |
3.5 质量控制 |
3.6 伦理原则 |
3.7 结果 |
3.8 讨论 |
3.9 结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研究过程及主要结果 |
4.2 主要结论 |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
4.5 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测评问卷(全国版) |
附录3 课程评价调查表 |
附录4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课堂5分钟体验活动一览表 |
附录5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主题叙事反思作业(选编) |
附录6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类座右铭(选编) |
附录7 干预活动之护理本科生小组团队学习体验(选编)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基于人文关怀的护士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培训师的选拔和培训 |
1.2.2 培训内容 |
1.2.3 考核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实施培训前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分的比较 |
2.2 实施培训前后护士人文执业能力评分的比较 |
3 讨论 |
(9)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护理本科生关怀能力情况 |
3 讨论 |
(10)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调查工具 |
1.2.2 调查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 |
2.2 影响实习生对患者实施关怀的因素 |
2.3 实习生获得关怀知识的途径 |
3 讨论 |
3.1 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
3.2 影响实习生对患者实施关怀的因素 |
四、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D]. 王名铭. 郑州大学, 2019(08)
- [2]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 邓思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3]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周晓玮. 广州大学, 2018(01)
- [4]“三需求”人文护理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中的应用[J]. 龙运玲,陈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09)
- [5]高扬人文关怀 彰显护理本色[J]. 史瑞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24)
- [6]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陈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17(11)
- [7]基于人文关怀的护士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效果研究[J]. 彭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9)
- [8]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创新[J]. 田静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29)
- [9]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研究[J]. 熊振芳,冯琳,贺惠娟,邢彩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 [10]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J]. 沈永红,陆静波. 中华护理教育,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