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聘任制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聘任制浅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深层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梅士伟[1](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王道寨,姜明[2](2013)在《浅析财政部门如何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文中指出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与发展,会计监督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上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但是,从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监督现状来看,总体来说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漏洞。本文将从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与现状出发,找出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课题组,贾康,苏明,申相臣[3](2013)在《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文中指出焦作市在我国地市级行政区公共财政管理机制创新方面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本报告基于焦作实践,梳理总结其创新内容、成效、基本经验,并试提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创新的思路与建议。

李建军[4](2012)在《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行业诚信缺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我国存在,在其他各项制度均比较健全的国家也依然存在。我国现阶段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尤其严重,财政、审计部门所进行的历次检查都会发现大量的会计造假问题,这些造假问题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导致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监管失灵;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使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极易引发社会问题;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也助长了不法分子侵呑国有资产的行为,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也会计人员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会计行业人员自身无法抵御利益的诱惑,不讲诚信,利用职务之便制作假账以满足私利的现象也日趋增多。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也直接加重了社会整体缺乏诚信的现状。因此,必须对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会计活动是对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资金、财产活动进行记录,并遵循公认准则加以反映,从而使相关各方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财务状况有真实、客观的了解,为未来的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的活动。具体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员即为会计人员。会计行业是指从事会计活动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查、审计以其他以会计信息为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内容的人员的总称。会计行业人员既包括企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及财务会计部门的负责人,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的会计工作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还包括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从事代理记账工作的中介机构,如财务公司、税务公司等的人员。必须区分会计行业人员和会计信息提供者这两个概念,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范畴大于会计行业人员,单位的相关领导者属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但不一定是会计行业人员,违反诚信的追责对象应当是会计信息提供者,而不应单纯追究会计行业人员的责任;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业人员应当客观、真实、全面、公正地披露真实信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忠诚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会计行业诚信要求会计行业人员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加强会计行业诚信建设有重大意义:首先,诚信是会计行业的基本要求;其次,会计行业人员诚信是是国家进行宏观决策的前提之一;再次,会计行业诚信是国家有效监管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情形严重:各类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不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的现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造成会计行业人员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社会整体环境的普遍缺乏诚信氛围,会计行业人员无法独善其身;真正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中缺位,会计行业人员并不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其对会计行业人员无约束力;外部审计机制存在设计缺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对象,无法实行有力的监督;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责任过轻,不能有效追究违反诚信的注册会计师本人、相关负责人的行政和民事赔偿责任;部分会计行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能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部压力,也是造成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现状的对策主要有:应当加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在各领域、各群体中加强诚信教育教育,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为社会做出表率;加强对会计行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建立会计行业人员诚信档案应广泛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应当由真正会计信息使用者委派,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加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决会计人员的囚徒困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制度。如建立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退出机制;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轮换机制,加大违法成本;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等;加强违反诚信的责任体系建设。完善法律责任体系,使不同性质的责任之间有相互衔接,加重直接负责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在责任主体方面,提出应当适当加强会计师个人的赔偿责任,对会计师的造假行为给予足够震摄;还应当对外部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形式进行改革,鼓励支持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加重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者的个人责任;建立民间监督机制,发挥民间监督机构的作用,允许民间监督机构通过揭露虚假会计信息获利。同时,应当防止由于利益的驱使力量,使民间监督机构偏离正常的轨道,必须通过严历的制度约束,防止民间监督走向另一个极端。

赵福燕[5](2011)在《规范会计运行与反腐倡廉建设》文中指出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运行,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全局。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会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会计运行,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监督职能,对维护经济秩序、遏制

秦立东,朱静[6](2011)在《防腐解药——焦作市财政改革与预防腐败纪实》文中研究表明腐败,是当今中国最重大的难题之一。上至中央最高层,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想解决这一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难题。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反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时强调,"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

钟贤琴[7](2007)在《谈会计委派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行》文中研究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组织机构和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及经济利益的差别性等,这是建立内部会计委派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秦萍,秦迪[8](2007)在《会计委派制的利与弊》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实现单位行政领导与会计管理和监督的分离,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但目前仍存在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弱化、会计体制设置不尽合理等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凤金[9](2007)在《乡村治理中的会计体制建设 ——潍坊市坊子区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阶段,是各类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凸显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农村社会矛盾尤其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改革和其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其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与这种变化相对应,国家在政治层面也对乡村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但这些制度性安排离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仍有较大的距离。在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本文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研究坊子区村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方面阐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农村治理宏观环境、微观基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当前农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农村推行会计委派制是实现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能够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次,全面介绍了坊子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具体阐述了农村会计委派制在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成效。最后,从坊子会计委派制的启动、运行过程概括总结了该模式的突出特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该模式在当前的治理环境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机理;运用比较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会计委派制在实践中产生的效能衰减现象,这种效能衰减一方面是制度的路径依赖所致,另一方面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再则,从经济、法律特别是从现实层面论述了坊子区会计委派制模式的推广价值及其对当前乡村治理的现实意义。

矫抒群,曲淑贤,肖玉雪[10](2005)在《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需要,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实行会计委派制能为财产所有者提供可靠的监督,既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又有利于对会计队伍的统一管理,促进会计工作的职业化和社会化,增强了对经营管理者监督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但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违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向中小企业委派会计应慎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深层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深层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贡献
    三、研究述评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三)既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思路安排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腐败
        (二)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二)理论性取样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一)科层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预测问卷设计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焦作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动因和历程回顾
    (一) 改革的动因。
        1. 中国公共财政制度大变革的背景为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了制度环境。
        2. 焦作在财政管理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敢为人先、主动作为。
        3. 焦作公共财政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二) 改革的历程回顾。
        1. 起步阶段 (1998~2001年) 。
        2. 发展阶段 (2002~2006年) 。
        3. 深化阶段 (2007年以来) 。
三、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成效
    (一) 改革内容。
        1. 以会计委派为基础, 编织财政资金安全网。
        2. 以四权分离为主线, 建立财政制衡新机制。
        3. 以复式预算为核心, 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
        4. 以预算公开为载体, 打造阳光政府新形象。
        5. 以绩效管理为导向, 提高财政管理精细化。
        6. 以公众参与为依托, 探索民主理财新形式。
        7. 以财经沙盘为平台, 提升财政管理信息化。
        8. 以协同工作为保障, 健全财政管理新模式。
    (二) 改革成效。
        1.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3. 提高了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
        4. 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公众形象。
        5. 建立了防范腐败的长效机制。
四、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经验
    (一) 阳光分配: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制度前提。
        1. 管住会计, 保障财政信息真实可靠。
        2. 预算管理, 全面推进财政业务公开。
        3. 公众参与, 提升财政民主化进程。
        4. 科技支撑, 让财政阳光贴近民生。
    (二) 分权制衡: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 绩效导向: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逻辑。
        1. 加强内部绩效管理, 建立财政队伍财政资金“两个安全”保障体系。
        2. 完善外部绩效管理, 建立涵盖政府全部收支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四) 兴利除弊: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使命。
        1.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2. 支持树立责任和诚信政务理念。
        3. 完善绩效理念和绩效管理。
五、面对“十二五”的总体取向、横向借鉴和关于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路与建议
    (一) “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改革的基本取向。
    (二) 我国其他若干地区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案例分析。
        1. 河北省。
        2. 上海闵行。
        3. 浙江温岭。
    (三) 对进一步深化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建议。
        1.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
        2. 健全中长期预算编制。
        3. 完善参与式预算。
        4. 拓展财经沙盘适用范围。
        5. 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4)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和不足
一、 会计行业诚信的内涵及意义
    (一) 会计行业诚信的内涵
        1.诚信的涵义
        2.会计行业的界定
        3.会计行业诚信的涵义
    (二) 会计行业诚信的意义
        1.诚信是会计行业的基本要求
        2.会计行业诚信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前提之一
        3.会计行业诚信是国家有效监管的必要条件
二、 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 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各类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
        2.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不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的现象
        3.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
    (二) 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社会危害
        1.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削弱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2.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
        3.会计行为诚信缺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
    (三) 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整体诚信氛围不足,会计行业人员深受影响
        2.真正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缺位,对会计行业人员无约束力
        3.外部审计机制设计缺陷,审计组织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对会计造假责任主体的惩罚不够
        5.部分会计行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坚持职业操守
三、 构建会计行业诚信体系的对策
    (一) 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公民诚信教育,为社会诚信机制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诚信教育,约束其造假冲动
        3.提高对政府公职人员的诚信要求,对社会起到表率作用
        4.加强会计行业人员自身素质教育,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
    (二) 广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强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约束力
        1.规范现行会计委派制,明确委派主体
        2.扩大会计委派制适用范围,为会计行业诚信提供制度保障
    (三) 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制度
        1.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要求
        2.完善外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制约
        3.处理好政府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4.建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档案
    (四) 完善法律责任体系,提高违法成本
        1.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2.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增加注册会计师责任
        3.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模式,鼓励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4.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追究造假单位的民事赔偿责任
    (五) 建立民间监督机制,发挥民间监督机构的作用
        1.推动民间监督机构的设立
        2.规范民间监督机构的运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规范会计运行与反腐倡廉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运行不规范成为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根源
二、实行会计委派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有力举措
三、在全面规范会计运行中增强预防和惩治腐败能力

(8)会计委派制的利与弊(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1.有效实现单位行政领导与会计管理和监督的分离, 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对内部人实行有效的监督
    3.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和管理
    4.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5.有利于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弊端
    1.对委派制认识不到位, 弱化财政财务管理职能
    2.会计体制设置不尽合理
    3.会计委派制法律依据不完善, 无统一规定
    4.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
    2.设立专门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
    3.要建立健全对委派会计的监督机制, 不断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及其配套措施
    4.提高素质, 规范会计行为

(9)乡村治理中的会计体制建设 ——潍坊市坊子区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坊子区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的环境与条件
    2.1 乡村治理的宏观环境与条件
    2.2 乡村治理的微观环境与条件
第三章 坊子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内容
    3.1 农村会计委派制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及主要内容
    3.2 工作机构、岗位设置及其职能、职责
    3.3 农村会计委派的制度体系建设
    3.4 农村会计人员的选用与监督管理
第四章 坊子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实施
    4.1 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具体开展情况
    4.2 会计委派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第五章 坊子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评价与推广
    5.1 坊子农村会计委派制的主要特点
    5.2 坊子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优势与作用机制
    5.3 影响农村会计委派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5.4 农村会计委派制的推广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10)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委派制的内涵以及基本模式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分析
    (一) 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二) 对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疑义分析
    (三) 要用实践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委派制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深层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2]浅析财政部门如何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J]. 王道寨,姜明. 金融经济, 2013(18)
  • [3]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J]. 《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课题组,贾康,苏明,申相臣. 财政研究, 2013(06)
  • [4]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 李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 2012(03)
  • [5]规范会计运行与反腐倡廉建设[J]. 赵福燕. 前进, 2011(12)
  • [6]防腐解药——焦作市财政改革与预防腐败纪实[J]. 秦立东,朱静.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1(10)
  • [7]谈会计委派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行[J]. 钟贤琴. 当代经济, 2007(11)
  • [8]会计委派制的利与弊[J]. 秦萍,秦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10)
  • [9]乡村治理中的会计体制建设 ——潍坊市坊子区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个案研究[D]. 高凤金. 天津大学, 2007(04)
  • [10]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分析[J]. 矫抒群,曲淑贤,肖玉雪. 商业经济, 2005(08)

标签:;  ;  ;  ;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聘任制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