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种引产方法随机比较及其血前列腺素E水平的观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玲[1](2021)在《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与经前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应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在经前期、经后期均接受针刺治疗。经前期取穴:三阴交(双)、地机(双)、中极、合谷(双);于月经前3天开始接受针刺治疗,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时停止针刺,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后期取穴:关元、足三里(双)、太溪(双);于月经第8天起接受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仅在经前期接受针刺治疗,取穴:三阴交(双)、地机(双)、中极、合谷(双);于月经前3天开始接受针刺治疗,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时停止针刺,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分别在开始接受针刺治疗前一个周期和治疗结束后的下一个月经周期月经前1天进行NRS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检测。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NRS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的变化。结果:1.疼痛程度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血清前列腺素E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临床有效率: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具有临床意义。结论:1.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与经前期针刺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积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疗效。2.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佳。
郑丹如[2](2021)在《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予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的足月妊娠孕妇选用九味助生汤口服,探讨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关键作用靶点和生物通路,为研究复方中药促宫颈成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妊娠妇女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中药九味助生汤口服,对照组予指导乳房按摩和乳头刺激,3天后两组孕妇复诊重新评价宫颈成熟度,宫颈仍未成熟且未临产者,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宫颈成熟度、引产成功率、中医气血两虚相关症候评分和便秘情况、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疗效观察后以药代动力学ADME参数为筛选标准,在TCMSP数据库平台中筛选得到九味助生汤有效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数据库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TTD等构建促宫颈成熟相关靶点,并利用Cytoscape构建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预测靶点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预测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分析和通路富集,得到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可能的作用靶点和生物通路。结果: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总共纳入70例孕妇,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干预前年龄、血红蛋白值、孕周、孕次、产次、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干预前宫颈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宫颈Bishop评分:干预3天后两组宫颈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P<0.01),但研究组宫颈评分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1),且使用米索前列醇片促宫颈成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临产宫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45.72%,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引产成功率:研究组自然分娩率94.29%,剖宫产率5.72%,对照组自然分娩率74.29%,剖宫产率25.71%,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干预后研究组气血两虚相关中医症候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1),便秘相关中医症候总积分亦低于对照组(P<0.01),从总体症状积分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82.86%vs对照组:14.29%),气血两虚相关不适和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1)。产后出血量:研究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第一、二、三和总产程时间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1-5-10分钟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P>0.05)。不良妊娠和分娩结局:研究组不良结局发生率0%,对照组17.14%,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九味助生汤共筛选出170个化学成分,1900个对应靶点,53个与促宫颈成熟相关的作用靶点,其中甘草与宫颈成熟的交集靶点最多,山柰酚、β-谷固醇、豆固醇、原阿片碱、人参皂苷、内酯等为关键药物化学成分,主要存在于人参、当归、白芍,关键靶点为PTGS2、PTGS1、ADRB2、PGR、SLC6A4等,这些靶点与炎症、激素水平相关。经过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九味助生汤主要通过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对氧水平的反应、白细胞转移等)等生物过程促宫颈成熟,经由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内分泌激素相关信号通路、改善血液循环相关通路、调节氧水平相关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等信号通路促宫颈成熟。结论:自拟九味助生汤补益气血、通便下胎,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能够提高引产成功率,改善孕妇气血两虚和便秘症状,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妊娠和分娩结局,不增加产程时间,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成分、靶点和生物通路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主要通过参与提高内分泌激素水平、触发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氧水平、改善肠道微生态等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促宫颈成熟,其中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氧水平等过程可能也是九味助生汤改善孕妇气血两虚症状的机制所在。
周倩[3](2021)在《足月妊娠初产妇使用宫颈球囊影响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的初产妇中,影响分娩方式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初产妇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后顺娩的模型。有助于选择合适对象使用宫颈球囊,减少临床干预,提高初产妇顺娩率。方法: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12例,其中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221例,引产失败剖宫产分娩91例。统计孕妇的年龄、孕次、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引产指征、妊娠合并症、使用球囊引产时的孕周、新生儿体重、放置子宫颈扩张球囊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子宫颈扩张球囊放置时长、有无产时发热、分娩方式及剖宫产原因等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 Wallis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成功的相关性,定义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相应ROC曲线。结果:1.非参数检验Kruskal Wallis检验显示初产妇的身高(H=4.182,P<0.05)、体重(H=0.004,P<0.05)、BMI(H=3.991,P<0.05)、孕次(H=11.482,P<0.05)、宫颈评分(H=0.049,P<0.05)、新生儿体重(H=5.393,P<0.05)在引产成功的初产妇与引产失败的初产妇间具有统计学差异。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的身高(OR 1.051,95%CI 1.001-1.103,P<0.05)、孕次(OR 1.536,95%CI 1.162-2.031,P<0.05)、新生儿体重(OR 0.999,95%CI 0.996-1.000,P<0.05)对初产妇使用球囊引产成功具有统计学意义。3.建立预测引产成功率的模型并回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672,(95%CI 0.603-0.741),以约登指数确定最佳阈值为0.331,此时特异度为0.76,敏感度为0.429,准确度0.663。结论:1.孕次越多、身高越高的初产妇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后引产成功率高。2.当新生儿体重≤3250g时,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初产妇使用球囊引产成功率增加。当新生儿体重>3250g时,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初产妇使用球囊引产成功率降低。3.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宫颈评分较低的初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更加显着。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产妇的孕次、孕妇身高、新生儿体重是影响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结局的重要因素,可用于预测初产妇使用宫颈球囊引产的成功率。
谢梦潇,王欣[4](2021)在《产科常用催引产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剖宫产并发症的出现,安全的自然分娩愈发为临床所重视。催引产已经成为产科处理高危妊娠,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主要临床手段。不同催引产方法临床效果不同,安全性也不同。关注有效性的同时,安全性也尤为重要。如何选择适宜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方法,关系到引产成功率和母儿安全。本文将从国内外对促宫颈成熟及催引产方法的安全性研究,特别是产科常见并发症的促宫颈成熟及催引产方法的选择进行综述。
王艺潼[5](2020)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放置时机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最佳放置时机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9年0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的足月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引产前宫颈评分分为≤3分组、4分组及5分组,各评分组中按照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放置时间不同分亚组:上午组(08:00-12:59)、下午组(13:00-17:59)及晚上组(18:00-22:59),比较组间临产情况、产程及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孕妇1139例,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3.6%,引产前宫颈评分≤3分、4分、5分各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分别为95.8%、92.9%、90.1%,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羊水粪染发生率20.6%,新生儿血气PH<7.2发生率18.1%,胎儿窘迫发生率1.1%,产时产后高血压发生率0.1%,产后出血发生率2.2%。初产妇宫颈评分≤3分晚上组临产至阴道分娩时间短于上午组及下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宫颈评分≤3分上午组及晚上组临产至阴道分娩时间短于下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指标均无显着差异。结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安全有效。对于初产妇及宫颈评分≤3分的经产妇晚上放置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更利于日间分娩,对于宫颈评分>3分的经产妇,可选择医护人员精力充沛、方便操作、可密切观察的时间放置控释地诺前列酮栓。
谢艳艳[6](2020)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在初产妇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和缩宫素静滴在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在宫颈不成熟足月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随机选择2018.06至2019.07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的宫颈不成熟(Bishop评分≤6分)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3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促宫颈成熟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球囊组,使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者180例)和对照组(缩宫素组,直接应用缩宫素静滴引产者150例)。收集两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和母婴妊娠结局,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2.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百度学术、PUBMED、Elsevier Clinical Key、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12.30,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合格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手册关于偏倚风险标准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研究相关的观察指标,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了解机械引产方式在足月妊娠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我院330例孕妇的临床效果比较:(1)球囊组与缩宫素组孕妇在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球囊组比缩宫素组有更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3.746,P<0.05);(3)球囊组和缩宫素组相比,能显着降低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349,P<0.05);(4)球囊组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显着少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7,P<0.05;z=-2.619,P<0.05;z=-2.513,P<0.05);(5)球囊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与缩宫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3,P>0.05;z=-0.627,P>0.05);(6)缩宫素组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显着高于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617,P<0.05);(7)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会阴II度裂伤及宫颈裂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头皮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荟萃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28篇文献;(2)Foley尿管组、COOK球囊组、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组从引产到临产所用时间小于对照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3)三种球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三种球囊剖宫产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5)一次性球囊扩张器组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0.74,95%CI=(-113.51,-27.98));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15,0.86));(6)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09,0.57))。结论1.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应用于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引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未明显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中可以更倾向于选择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2.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能促进宫颈成熟,减少引产到临产所用时间,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3.Foley尿管、COOK球囊能促进宫颈成熟,减少引产到临产所用时间、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李红岩[7](2020)在《欣普贝生用于晚期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欣普贝生用于晚期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晚期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采取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采用欣普贝生。比较两组临产时间、分娩方式、出血量及宫缩频率过强、新生儿窒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产时间为(6.53±1.24)h,短于对照组的(16.31±0.5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45, P<0.05)。观察组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39例,阴道分娩率为95.12%;对照组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28例,阴道分娩率为68.29%。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73, P<0.05)。观察组出血量(181.46±13.67)ml少于对照组的(221.34±12.29)ml,宫缩频率过强发生率4.8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44%、不良反应发生率2.44%均低于对照组的26.83%、21.95%、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应用欣普贝生的效果显着,能明显减少临产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有助于控制出血量及宫缩频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牛敬才[8](2019)在《EP1受体调控前列腺素E2诱导的骨肉瘤生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在儿童、青少年等群体骨骼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化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肢体重建等技术手段的发展,OS患者保持肢体功能治疗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OS患者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形成新生肿瘤血管的机制较为复杂,肿瘤发生进展过程仍牵涉繁琐复杂的网状信号转导通路,因此对于OS的发病机制仍需要深层次的研究。近年来,炎症介质及相关细胞因子在OS肿瘤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在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向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s H2,PGH2)这一转化过程中,COX为限速酶。PGE2是花生四烯酸通过COX-2催化后其主要代谢产物,PGE2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体内广泛分布,在肿瘤发展进程中,白细胞三烯及PGE2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两者对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过程的调控作用。通过与EP受体的特异性结合,PGE2发挥其生理效应,EP受体可分为EP1、EP2、EP3、EP4四种亚型,EP1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EP1受体能够介导Ca2+调控信号转导。EP1受体与肝癌、皮肤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在人Hep G2、Hep3B肝癌细胞中,EP1受体表达水平在EP四种受体中最丰富,EP1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ONO-8713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Hep G2、Hep3B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具有诱导人Hep G2、Hep3B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P1受体参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调控过程,此外EP1受体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密切相关。然而在骨肉瘤中,PGE2是否在骨肉瘤的进展过程中,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生,尚不明确,以EP1受体为靶点是否能够为临床开发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抗骨肉瘤治疗手段尚缺乏一定的实验依据。本课题建立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以人骨肉瘤细胞为研究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反应、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等技术,观察EP1受体参与骨肉瘤细胞生长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开发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目的:以人骨肉瘤细胞为研究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反应、TUNEL、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等技术,观察EP1受体参与骨肉瘤细胞生长机制研究。方法:(1)设计EP1 m RNA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OS732、143B、U-2OS,人胎儿成骨细胞h Fob1.19中EP1m RNA的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OS732、143B、U-2OS,人胎儿成骨细胞h Fob1.19中EP1的表达水平。(3)将MG63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104个细胞,处理组采用PGE2(5μM),17-PT-PGE2(5μM),对照组细胞采用0.5%DMSO处理。采用PKC活性检测盒检测EP1受体激动剂对MG63细胞蛋白激酶C的影响。(4)取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PGE2(5μM),17-PT-PGE2(5μM),对照组细胞采用0.5%DMSO处理。48h后MTT法检测EP1受体激动剂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5)将MG63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104个细胞,处理组采用17-PT-PGE2(5μM),和17-PT-PGE2(5μM)+SC51809(2μM)。处理48小时后,采用PKC活性检测盒检测MG63细胞中EP1下游分子PKC活性。(6)取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17-PT-PGE2(5μM),和17-PT-PGE2(5μM)+SC51809(2μM)。随后将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h后MTT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7)取24孔培养板,每孔接种20000个MG63细胞,采用PGE2(5μM),17-PT-PGE2(5μM)处理,对照组细胞采用0.5%DMSO处理,48h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8)取24孔培养板,每孔接种2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17-PT-PGE2(5μM)和17-PT-PGE2(5μM)+SC51809(2μM)。48h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9)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EP1-si RNA+PGE2(5μM)中EP1的表达水平。(10)取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EP1-si RNA+PGE2(5μM),48h后MTT法检测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11)取24孔培养板,每孔接种2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EP1-si RNA+PGE2(5μM)。48h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12)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si RNA对照、EP1-si RNA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13)在雄性BALB/c裸鼠,裸鼠腋窝处接种5 x107个MG63细胞,接种完成后接种部位形成皮丘,待裸鼠肿瘤直径达到3-5mm左右时,随机将裸鼠分为对照组及用药组(SC51809),用药组每日给药2 mg/kg,给药21天,给药期间每隔三天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并按下列方法计算肿瘤体积,肿瘤体积=0.44×长径×短径2。(14)采用PKC活性检测盒检测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PKC活性的影响。(15)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肿瘤组织凋亡情况。(16)Western Blot检测SC51809体内对MG63荷瘤裸鼠中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与人胎儿成骨细胞h Fob1.19相比,人骨肉瘤细胞MG63、OS732、143B、U-2OS中EP1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EP1的表达水平较人骨肉瘤细胞OS732、143B、U-2OS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7-PT-PGE2组、PGE2组PKC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高,17-PT-PGE2、PGE2增强了MG63细胞中PKC的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17-PT-PGE2组、PGE2组增殖水平较对照组高,17-PT-PGE2、PGE2增强了MG63细胞的增殖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17-PT-PGE2组PKC活性水平较17-PT-PGE2+SC51809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PKC活性。(6)17-PT-PGE2组增殖水平较17-PT-PGE2+SC51809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7)17-PT-PGE2组、PGE2组观察到的凋亡细胞数量较对照组低,计算细胞凋亡率,17-PT-PGE2组、PGE2组观察到的凋亡率较对照组低,17-PT-PGE2、PGE2增强了MG63细胞的抗凋亡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17-PT-PGE2组凋亡水平较17-PT-PGE2+SC51809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抗凋亡活性。(9)MG63 EP1-si RNA+PGE2中EP1的表达水平较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中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组增殖水平较EP1-si RNA+PGE2(5μM)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沉默EP1受体能够降低MG63细胞增殖。(11)EP1-si RNA+PGE2组凋亡水平较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沉默EP1受体能够诱导MG63细胞凋亡。(12)MG63 EP1-si RNA较MG63、si RNA对照中Bax、cytoplasmic 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G63 EP1-si RNA较MG63、si RNA对照中Bcl-2、mitochondrial cyt c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3)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的的肿瘤体积和平均肿瘤重量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SC51809组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4)SC51809组PKC活性水平较对照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MG63荷瘤裸鼠PKC活性。(15)SC51809组观察到的凋亡率较对照组高,SC51809在体内具有诱导MG63细胞凋亡作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6)MG6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SC51809组较对照组中Bax、cytoplasmic 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G6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SC51809组较对照组中Bcl-2、mitochondrial cyt c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EP1受体激动剂、PGE2能够抑制MG63细胞凋亡,EP1受体抑制剂对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凋亡活性增强,阻断EP1受体能够抑制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促进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凋亡,沉默EP1能够抑制PGE2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促进PGE2诱导的MG63细胞凋亡,提示EP1参与了PGE2、17-PT-PGE2诱导的MG63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2)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EP1表达水平较高。(3)EP1受体激动剂、PGE2能够增强MG63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以及增殖活性,EP1受体抑制剂能够抑制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以及增殖活性。(4)SC51809体内能够抑制MG63荷瘤裸鼠中的的肿瘤生长,降低肿瘤组织PKC活性水平,诱导肿瘤肿瘤凋亡,介导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
姚翰琳[9](2019)在《宫颈软化一号对足月妊娠初产妇宫颈成熟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足月妊娠孕妇应用宫颈软化一号口服,初步探讨宫颈软化一号对于促进妊娠足月孕妇宫颈成熟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未临产初产妇160例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宫颈软化一号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每组各80例。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宫颈成熟度评分(Bishop评分)、分娩结局及对母胎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孕妇宫颈评分在用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试验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在出现不良事件、影响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产妇产后出血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软化一号能安全且有效地促宫颈成熟,效果温和,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在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上起到积极作用。
盛莹[10](2019)在《fFN检测与宫颈成熟度的关系探讨及预测足月妊娠引产结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足月、初产、需引产孕妇的宫颈分泌物fFN检测,探讨宫颈分泌物fFN检测结果与宫颈成熟度的关系,并观察引产的效果及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的初产妇,年龄22-35岁,妊娠37-41+4周,仔细核算孕周,经临床诊断具备引产指征,且均为头位、单胎。按照宫颈分泌物fFN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fFN阴性组,100例)和观察组(fFN阳性组,100例),再行改良宫颈Bishop评分,根据宫颈Bishop评分,分为对照1组(fFN阴性,且宫颈评分为3-4分组,66例),对照2组(fFN阴性,且宫颈评分为5-6分组,30例);观察1组(fFN阳性组且宫颈Bishop评分3-4分组34例),观察2组(fFN阳性组且宫颈Bishop评分5-6分组,70例),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后,使用催产素静滴引产+间苯三酚软化宫颈。分别观察临产时间、产程进展、分娩及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孕妇年龄、体重指数、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对照组宫颈Bishop评分值为4.05±0.1038分、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为4.99±0.0999分,P<0.0001,观察组宫颈Bishiop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24及48小时内临产率、自然分娩率、引产成功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产程比较,第一产程比较P<0.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宫颈分泌物fFN预测引产效果,拥有客观、不依赖于临床经验,不受孕周影响的特征。2.宫颈分泌物fFN检测较宫颈Bishop评分能更加敏感的反应宫颈成熟度。3.宫颈分泌物fFN检测联合宫颈Bishop评分在催产素静滴引产过程中预测引产成功率及自然分娩率,预测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长短方面,有较大的价值。
二、四种引产方法随机比较及其血前列腺素E水平的观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种引产方法随机比较及其血前列腺素E水平的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
2.1 与前列腺素F_(2α)/前列腺素E_2比值呈正相关 |
2.2 与缩宫素呈正相关 |
2.3 与性激素失调关系密切 |
2.4 血管加压素 |
2.5 与神经激素水平呈负相关 |
2.6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
2.7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理论 |
2.8 与遗传及其他因素有关 |
3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
3.1 中药治疗 |
3.2 针灸治疗 |
4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
4.1 药物治疗 |
4.2 手术治疗 |
4.3 非药物治疗方法 |
5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
1.8 伦理学要求 |
1.9 病例剔除与脱落情况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对象 |
2.2 随机分组方法 |
2.3 取穴标准 |
2.4 治疗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价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行性分析 |
1.1 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研究 |
1.2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 |
1.3 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选穴依据 |
2 血清前列腺素E_2的选择依据 |
2.1 血清前列腺素E_2的生理作用 |
2.2 血清前列腺素E_2与原发性痛经关系密切 |
2.3 针刺可以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水平 |
3 创新性分析 |
4 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伦理证明 |
附录C 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表(NRS) |
文献综述 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运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促宫颈成熟的认识与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宫颈成熟的认识 |
二、宫颈成熟度的评价方法 |
三、现代医学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及存在问题 |
四、宫颈成熟的基础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中医促宫颈成熟的研究概况 |
一、“催生”与“难产” |
二、“难产”的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
三、中医促宫颈成熟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九味助生汤组方分析 |
一、底方八珍汤的治疗进展 |
二、九味助生汤的组方分析和单味药研究进展 |
第四节 复方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现状 |
第五节 总结 |
第二章 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病例来源 |
三、随机入组和随机分组 |
四、知情同意和一般信息收集 |
五、干预方法 |
六、结局指标观察 |
七、质量控制 |
八、统计学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资料总体的情况 |
二、统计学分析结果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分子机制和生物通路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九味助生汤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收集 |
二、促宫颈成熟的相关靶点收集 |
三、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PPI网络构建 |
四、“药物-化学成分-靶点-促宫颈成熟”调控网络构建和拓扑结构分析 |
五、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九味助生汤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 |
二、促宫颈成熟相关靶点和“药物-疾病”靶点交集 |
三、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PPI网络构建和分析 |
四、“药物-化学成分-靶点-促宫颈成熟”网络 |
五、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GO和KEGG富集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临床意义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一、补益气血助分娩,通便下胎活运用 |
二、气血充足大便通,自然分娩出血少 |
第三节 “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促宫颈成熟 |
第四节 总结 |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足月妊娠初产妇使用宫颈球囊影响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观察 |
参考文献 |
(4)产科常用催引产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引产指征 |
2 催引产方法及安全性 |
2.1 促宫颈成熟 |
2.1.1 前列腺素类药物 |
2.1.2 地诺前列酮 |
2.1.2 小剂量缩宫素 |
2.1.3 机械性宫颈扩张 |
2.2 催引产 |
2.2.1 缩宫素 |
2.2.2 人工破膜 |
3 不同疾病催引产方法选择及安全性评价 |
3.1 妊娠高血压疾病 |
3.2 妊娠期糖尿病 |
3.3 胎膜早破 |
4 总结 |
(5)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放置时机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妊娠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分娩时机选择 |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 |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
3 妊娠合并糖尿病 |
4 胎膜早破(PROM) |
5 胎儿生长受限(FGR) |
6 双胎妊娠 |
7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 |
8 瘢痕子宫 |
文献综述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在初产妇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我院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应用情况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主要器材及药品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产妇促宫颈有效率的比较 |
2.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
2.4 两组阴道顺产产妇会阴切开情况的比较 |
2.5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
2.6 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比较 |
2.7 两组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比较 |
第二部分 不同类型球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干预措施 |
1.6 结局指标 |
1.7 数据提取 |
1.8 质量评价 |
1.9 统计学分析 |
1.10 敏感性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偏倚风险评估 |
2.3 促宫颈成熟有效率的比较 |
2.4 引产至临产时间的比较 |
2.5 总产程时间的比较 |
2.6 剖宫产率的比较 |
2.7 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比较 |
2.8 产后出血率的比较 |
2.9 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足月妊娠引产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欣普贝生用于晚期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比较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产时间对比 |
2.2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
2.3 两组出血量及宫缩频率过强、新生儿窒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EP1受体调控前列腺素E2诱导的骨肉瘤生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EP1 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EP1 激动剂、抑制剂、PGE2 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EP1 受体激动剂、抑制剂、PGE2对MG63 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阻断EP1受体、沉默EP1 受体对17-PT-PGE2 诱导的MG63 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P1受体抑制剂对MG63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宫颈软化一号对足月妊娠初产妇宫颈成熟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中止及终止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标准 |
1.3.4 脱落及中止标准 |
1.3.5 终止标准 |
1.4 分组与治疗方案 |
1.4.1 分组 |
1.4.2 治疗方案 |
1.5 观察项目 |
1.5.1 安全性观察 |
1.5.2 疗效性观察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结果 |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产妇用药前后宫颈评分比较 |
2.3 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比较 |
2.4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
2.5 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后出血量比较 |
2.6 试验期间两组妊娠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中医对促宫颈成熟的认识与研究 |
3.1.1 气血与足月妊娠分娩的关系 |
3.1.2 中医促进宫颈成熟的研究现状 |
3.2 西医对促宫颈成熟的认识与研究 |
3.2.1 现代医学对宫颈成熟的认识 |
3.2.2 宫颈成熟的判断 |
3.2.3 西医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 |
3.2.4 西医促宫颈成熟存在的问题 |
3.3 宫颈软化一号组方分析 |
第四部分:结论 |
第五部分: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fFN检测与宫颈成熟度的关系探讨及预测足月妊娠引产结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选择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引产前的准备 |
2.2 分组 |
2.3 fFN检测 |
2.4 宫颈Bishop评分 |
2.5 引产方法及过程 |
2.5.1 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方法 |
2.5.2 催产素的使用[20] |
2.6 观察指标及记录数据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本实验引产原因分析 |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评分比较 |
3.4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结局比较 |
3.5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效果比较 |
3.6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产程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发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四种引产方法随机比较及其血前列腺素E水平的观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前期结合经后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 林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九味助生汤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网络药理学分析[D]. 郑丹如.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足月妊娠初产妇使用宫颈球囊影响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D]. 周倩. 汕头大学, 2021(02)
- [4]产科常用催引产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研究[J]. 谢梦潇,王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02)
- [5]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放置时机及效果研究[D]. 王艺潼.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在初产妇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D]. 谢艳艳.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7]欣普贝生用于晚期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 李红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6)
- [8]EP1受体调控前列腺素E2诱导的骨肉瘤生长机制研究[D]. 牛敬才. 苏州大学, 2019(06)
- [9]宫颈软化一号对足月妊娠初产妇宫颈成熟影响的临床观察[D]. 姚翰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fFN检测与宫颈成熟度的关系探讨及预测足月妊娠引产结局的临床观察[D]. 盛莹. 南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