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姬静伟[1](2020)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世界上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中国约占45%,是我国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外科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以及肝移植术,其中肝切除术仍然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手段。肝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同时,也引起一些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胆漏以及腹水、胸腔积液等,尤其胸腔积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Hideaki等报道肝癌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病率为54.5%。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导致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与检验资料、术中和术后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影响因素,为肝胆外科医生在肝癌患者切除术后预防胸腔积液的发生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和思路。方法:1、收集可能影响肝切除术后产生胸腔积液的因素:(1)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乙肝病史、丙肝病史;(2)患者术前检查与检验资料,如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肝纤维化彩超分级、脂肪肝、肺CT表现、肝脏CT或者MRI提示肿瘤位置、Child-Pugh分级、术前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术前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术前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术前肌酐(Creatinine,CR)、术前血小板(Blood platelet,BLT);(3)术中资料,如手术方式(开放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切除胆囊、联合射频消融、第一肝门阻断、切除部位、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入液体总量;(4)术后资料,如病理类型、肿瘤数量、分化程度、TNM分期、膈下积液、胆漏、术后早期口服利尿剂、术后第1天ALB、术后5天ALB平均值、肿瘤体积、术后第5天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术后24小时液体量。2、将14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与检验资料、术中资料、术后资料以及是否并发胸腔积液等数据资料进行赋值后纳入SPSS 25.0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有关的影响因素。3、为了消除混杂因素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各单因素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有关的影响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在14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患者中,术后有62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病率为41.6%;2、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P>0.05)、年龄(P>0.05)、BMI(P>0.05)、吸烟数(包)(P>0.05)、是否有饮酒史(P>0.05)、是否有糖尿病史(P>0.05)、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5)、是否有冠心病史(P>0.05)、是否有乙肝病史(P>0.05)、是否有丙肝病史(P>0.05)、是否有肝硬化(P>0.05)、是否有腹水(P>0.05)、是否有门静脉高压(P>0.05)、肝脏纤维化彩超分级(P>0.05)、是否有脂肪肝(P>0.05)、术前肺CT表现(P>0.05)、Child-Pugh分级(P>0.05)、术前ICG(P>0.05)、术前PT(P>0.05)、术前肌酐(P>0.05)、术前AST(P>0.05)、术前ALT(P>0.05)、术前TB(P>0.05)、术前HB(P>0.05)、术前PLT(P>0.05)、是否联合切除胆囊(P>0.05)、是否联合射频消融(P>0.05)、手术时间(P>0.05)、第一肝门或者区域阻断时间(P>0.05)、术中输血量(P>0.05)、术中液体量(P>0.05)、病理类型(P>0.05)、肿瘤数量(P>0.05)、分化程度(P>0.05)、TNM分期(P>0.05)、胆漏(P>0.05)、术后5天ALB平均值(P>0.05)、肿瘤体积(P>0.05)、术后第5天TBIL(P>0.05)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无关;3、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肝脏CT或者MRI提示肿瘤位置(P<0.05)、术前ALB(P<0.05)、手术方式(P<0.05)、是否第一肝门阻断(P<0.05)、术中切除部位(P<0.05)、术中出血量(P<0.05)、膈下积液(P<0.05)、是否术后早期开始口服利尿剂(P<0.05)、术后第1天ALB(P<0.05)、术后腹腔总引流量(P<0.05)、腹腔引流管平均拔出时间(P<0.05)、术后总输血量(P<0.05)、术后24小时液体量(P<0.05)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4、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手术方式(P<0.05)、是否术后早期开始口服利尿剂(P<0.05)、术后24小时液体量(P<0.05)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肝脏CT或者MRI提示肿瘤位置、术前ALB、手术方式、是否第一肝门阻断、术中切除部位、术中出血量、膈下积液、是否术后早期开始口服利尿剂、术后第1天ALB、术后腹腔总引流量、腹腔引流管平均拔出时间、术后总输血量、术后24小时液体量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2、开腹的手术方式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早期开始口服利尿剂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有效的独立保护因素;术后24小时液体量与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可能性呈正相关。
张亚州[2](2020)在《PPI对预防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尽管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发生被众多国际指南所推荐,但是目前的相关临床研究尚无法证实应激性溃疡预防(Stress Ulcer Prevention:SUP)可改善患者预后,对于肝切除术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临床医师尚存在不同的意见。本研究旨在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肝切除术后SUB的预防作用,明确PPI对SUB的预防是否有确切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泮托拉唑组,对照组常规应用保肝、化痰、预防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泮托拉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泮托拉唑组中均未出现明显黑便、呕血、失血性休克,对照组共100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6例,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16.0%,泮托拉唑组共120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4例,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1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独分析,主要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有无肝硬化、术中是否行肝门阻断,结果发现,对照组和泮托拉唑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围手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我们对其并发症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术后有17例患者(17.0%)发生肺炎,泮托拉唑组中,术后有35例患者(29.2%)发生肺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艰难梭菌及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预防SUB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术后感染肺炎的风险,因此本研究认为不建议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常规应用PPI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PPI预防肝切除术后SUB的疗效,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许太福[3](2019)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VTE临床分析及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改良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和外科手术是VTE已知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盆腹腔恶性肿瘤,肝切除术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VTE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肝切除术后特殊的凝血功能状态是否会影响其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是目前指南推荐的用于骨科以外其他外科手术病人的VTE风险评估工具,但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病人的应用中存在诸多缺陷:该人群所有患者在Caprini模型中危险等级均属于极高危级别,未达到危险分层效果;缺少保护因素的引入;部分危险因素笼统化等。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VTE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对早期术后恢复的影响;通过统计学分析症状性VTE相关危险因素,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及相应的OR值。研究第二部分,结合第一部分研究结果对Caprini模型进行改良,并评估改良Caprini模型的VTE风险分层效果,分析并对比两个模型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人群的VTE预测效能,以期初步得到更适合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人群的VTE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别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肝胆外科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三个中心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研究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遴选病例并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30天内是否发生VTE将所有病例分VTE组、非VTE组。收集与VTE发病可能相关的30个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一般情况因素(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既往VTE病史/家族史、术前凝血功能、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肝功能)、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大静脉损伤、术中无水乙醇注射、氟尿嘧啶植入剂大网膜植入)、肿瘤相关因素(病理细胞类型、Edmonson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微血管侵犯、门静脉系统癌栓和BCLC分期)、术后治疗相关因素(输血、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胆瘘、IPC使用、止血药使用、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通过单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VTE发病率的影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探寻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其OR值。研究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研究所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OR值对Caprini模型进行改良,应用改良Caprini模型对本研究的所有病例评分并进行危险分级,计算各等级的VTE发病率以评估该模型的危险分层效果。然后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样本量估计等,筛选43例VTE、84例非VTE共127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应用ROC曲线评估两个模型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人群的VTE预测效能并比较两者的优劣。结果:共23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肝切除术后共43例出现症状性VTE,总发病率为1.80%(43/2389),其中DVT发病率为37/2389(1.54%),症状性PE发病率11/2389(0.46%);67.4%的VTE集中在术后1周内发病。VTE组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为17天,非VTE组病例为8天,差异显着(p=0.016)。通过统计分析对比VTE组和非VTE组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长期吸烟史、、BMI、手术时长、大静脉损伤、微血管侵犯、门静脉癌栓、术后肺部感染、IPC的使用及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等10个因素对VTE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这10个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VTE病史和家族史、肥胖、手术时长、门静脉系统癌栓、IPC使用和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等6个因素统计学差异显着,p均<0.05。其中,VTE病史/家族史(OR 3.439,95%CI:1.242-11.245),肥胖(OR 1.423,95%CI:1.182-1.653),手术时长每延长1小时(OR 1.272,95%CI:1.085-1.482),门静脉系统癌栓(OR 2.365,95%CI:1.126-5.024),术后IPC使用(OR 0.227,95%CI:0.104-0.426),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OR6.207,95%CI:1.340-36.291)。研究第二部分,改良的Caprini模型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人群评分并进行危险分级,四个危险等级的VTE发病率分别为0%、0.56%、1.08%、2.66%。传统Caprini模型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人群VTE的ROC曲线提示:AUC=0.798,且当Caprini评分取6.5分时,约登指数最高(YI=0.46),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0.65。而改良Caprini模型的ROC曲线提示:AUC=0.875,且Caprini分值取4.5分时,约登指数最高(YI=0.6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0.74。结论:1.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症状性VTE较其它盆腹腔恶性肿瘤术相对少见,但其1.8%的总发病率仍需更多的临床关注;且其中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并不罕见,严重威胁术后患者生命;并发VTE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2.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VTE的发病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中肝切除术中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是并发症状性VTE的最强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为无此暴露因素患者的6.21倍;另外,VTE病史和家族史阳性是阴性患者的3.44倍,肥胖患者是非肥胖者的1.42倍;手术时长每延长1小时,发病风险增加1.27倍,门静脉系统癌栓患者是无癌栓患者的2.37倍。3.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是降低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症状性VTE发病率的重要保护因素:相对于术后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的患者,常规使用者可将VTE的发病风险降低至22.7%。4.改良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VTE患病风险具备良好的危险分层效果,其四个不同危险等级的VTE发病率分别为0%、0.56%、1.08%、2.66%。5.传统和改良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人群均具有中等强度的VTE预测价值,但改良的Caprini模型预测价值更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传统版,当然,其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明确。6.研究的局限性:回顾性研究固有的缺陷会减弱本研究成果的说服力;本研究只就症状性VTE进行分析,其VTE的真实发病情况因客观条件所限未能说明;因长期随访资料的缺失导致未能就VTE发病对原发病的长期生存率影响做进一步分析;改良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仅适用于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人群的VTE风险评估,且其应用价值需更多中心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
陈志伟[4](2019)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173例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手术因素、术后相关因素共37个相关项目资料,按术后是否并发胸腔积液分成两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手术部位、肿瘤直径、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液总量、术后1周平均白蛋白和术后腹水量等因素与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有关(均P<0.05);性别、年龄、吸烟史、病毒性肝炎病史、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术前TACE术、术前肝癌并发症、ASA分级、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肌酐、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肿瘤类型、是否多发性肿瘤、是否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术前6h是否补液500-1000m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血红蛋白含量等因素与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2)将P值<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部位、术后1周平均白蛋白、术后腹水量因素是术后胸腔积液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可能与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手术部位、肿瘤直径、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液总量、术后1周平均白蛋白和术后腹水量有关,其中手术部位、术后1周平均白蛋白和术后腹水量是并发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以外,肝硬化也可能与术后胸腔积液的形成有关。
虞浩[5](2019)在《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研究目的:腹腔镜肝切除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是在展现其微创、安全的同时,中转开腹作为其伴随的手术方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关注。有部分研究报道中转开腹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但是对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或其与腹腔镜患者的不同点的研究报道不多且意见存在一定分歧。本研究通过收集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及其术中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旨在针对术前的一些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试探索中转开腹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回顾了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计1285例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验结果及病理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肝切除,并有一部分患者接受了术中的中转开腹。对所有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描述。并着重针对中转开腹患者,运用Logistic回归对患者的术前各项指标进行其中转开腹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所有患者资料均经过了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了 1285例符合条件的肝切除患者,共计中转开腹率为13.1%。中转开腹的描述性分析及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胆管细胞癌(P<0.001)、胆囊癌(P<0.001)、右半肝切除(P<0.001)、右后叶切除(P=0.014)、肿瘤直径较大(>10cm)(P=0.004)、谷氨酰转肽酶(P<0.001)、碱性磷酸酶(P<0.001)、总胆红素(P=0.027)以及直接胆红素(P=0.021)升高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良性病灶(P<0.001)、左外叶切除(P<0.001)、左肝非解剖性切除(P=0.004)、ASA情况较好(Ⅰ级)(P=0.027)、肝功能较好(Child A级)(P=0.033)是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右半肝切除、右后叶切除、胆囊癌、碱性磷酸酶的升高是腹腔镜患者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左外叶切除是腹腔镜患者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包括:暴露困难(42.9%)、腹腔粘连(28.6%)、难以控制的术中出血(12.5%)、保证切缘阴性(14.9%)以及气腹影响血流动力学(1.2%)。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腔积液(12.5%)、腹腔积液(1 1.3%)、切口感染(6.5%)、膈下脓肿(4.8%)、胆漏(2.4%)、腹腔内出血(2.4%)、肝功能衰竭(1.2%)、肝梗死(1.8%)以及门静脉血栓(1.2%)。结论:对于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患者,其与未中转开腹组相比,各方面的构成包括疾病的种类、手术切除范围、肿瘤最大直径、ASA分级、肝功能Child分级均有显着性差异。对于因手术需要腹腔镜切除高难度肝段的患者,或是胆囊癌等的患者,术者需根据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及血清学指标综合评估,结合术者自身的经验,酌情提前考虑开腹手术的可能性,尽量降低中转开腹的发生。第二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目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在腹腔镜手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术中可能因为出血、腹腔粘连、病灶暴露不清等原因而导致中转开腹的发生,中转开腹率大约占10%。相较于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手术,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对于不同患者情况、不同手术切除范围的中转开腹带来的影响亦暂不明确,本研究将针对中转开腹,进行手术预后方面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带来借鉴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本中心所有符合条件的1990例腹腔镜肝切除组(未中转开腹)、腹腔镜中转开腹以及开腹肝切除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六项基本指标,将中转开腹组分别与腹腔镜组及开腹肝切除组患者进行1:1配对,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索肝切除患者中转开腹的整体预后以及各种不同亚分类患者的中转开腹预后情况。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计配对成功的腹腔镜中转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140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组患者相较于腹腔镜组患者有显着更长的手术时间(P=0.001),更多的术中出血量(P<0.001),更高的术中输血率(P=0.001),更多的术中输血量(P=0.001),以及显着更长的术后住院时间(P=0.049),而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103)。两组间远期生存上无显着差异(P=0.396)。配对成功的中转开腹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组患者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输血、并发症情况等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远期生存亦无显着性差异(P=0.586)。在良性疾病中,中转开腹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显着高于腹腔镜组(P<0.05)。对于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转开腹组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率显着高于腔镜组;且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亦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32)。远期预后上,中转开腹组与另外两组在各种疾病上远期生存均无显着差异。对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延长手术时间(P=0.010),并且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P=0.034);对于左外叶切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增加术中出血(P<0.05);对于左半肝切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增加手术时间(P=0.047)。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在右半肝切除中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39)及更多的术中出血(P=0.041)。各不同手术范围三种手术方式的远期预后无显着差异。对于非肝硬化患者,中转开腹相较于腹腔镜组,有显着更长的手术时间(P=0.001),更多的术中出血(P=0.001)及更高的术中输血率(P=0.001)。且对于非肝硬化的患者,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亦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39)。对于肿瘤直径<5cm的患者,中转开腹相较于腹腔镜组会延长手术时间(P=0.005),增加术中出血(P=0.038),增多术中输血量(P=0.024)并延长住院时间(P=0.041)。且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会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15)。对于肿瘤直径较大或多发肿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增加术中出血或输血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相较于腹腔镜手术会导致更差的围手术期短期预后,包括更长的手术时间,更多的术中出血量,更高的术中输血率,更多的术中输血量以及显着更长的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与开腹肝切除手术相比,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其余各项指标及远期预后无显着性差异。手术医师无论是对于高难度手术或是对于较为简单的手术,对于术中中转开腹时机的把握都显得较为重要。
潘泽亚,吴伯文,黄罡,傅思源,李爱军,周伟平,吴孟超[6](2008)在《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文中研究指明
吴伯文,潘泽亚,阎振林,吴孟超[7](2003)在《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文中提出目的 总结肝癌切除术中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中的经验与教训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 对 1999-2002年 43例术中、术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病因、出血部位和应急处理以及预防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大出血的原因 :( 1)术野显露差 ;( 2 )过度牵拉肝脏撕裂大血管 ;( 3 )术野粘连 ,操作粗疏 ;( 4 )判断失误 ,误伤大血管 ;( 5 )创面处理不当。发生于肝短及肝后下腔静脉区域、肝右静脉为最多。发生率 :肝短静脉 2 2 4% ,肝右静脉18 4% ,肝创面 16 3 % ,肝中静脉 12 2 % ,肝后段腔静脉 10 2 % ,瘤体破裂 6 1% ,肝左静脉 6 1% ,门静脉支、肝动脉支 4 1% ,其他 4 1%。结论 对高难度肝癌的手术切除应重视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技术 ,应急措施和围手术期处理等 ,这些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王锦[8](2016)在《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施行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针对寻找出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为制定能降低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07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施行的肝癌肝切除术共299例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研究分析共计209例,根据术后病人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09例患者分为感染组(56例)及对照组(153例)。对挑选出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可能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这些相关因素时,两组间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比较用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然后将所有统计变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双变量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做为肝癌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一步确定肝癌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结果肝癌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6.79%。2.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间比较的结果将感染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2.55,P=0.01)、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t=3.30,P=0.00)、术后第5天总胆红素(t=2.25,P=0.03)、术后距离出院时间(t=4.66,P=0.00)、术后胸腔积液(χ2=98.23,P=0.00)和术后肺不张(χ2=18.92,P=0.0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项临床指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双变量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将两组病人各项临床指标的统计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1=0.032,β=0.034)、术后距离出院时间(p1=0.000,β=0.163)、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p1=0.001,β=0.133)、术后第5天总胆红素(p1=0.011,β=0.023)、术后胸腔积液(p1=0.000,β=3.605)和术后肺不张(p1=0.000,β=1.939)为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各项临床指标的统计量纳入双变量单因素相关分析中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2=0.03,γ=0.150)、术后距离出院时间(p2=0.00,γ=0.359)、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p2=0.00,γ=0.267)、术后第5天总胆红素(p2=0.01,γ=0.185)、术后胸腔积液(p2=0.00,γ=0.686)和术后肺不张(p2=0.00,γ=0.301)与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具有正相关性,且术后胸腔积液的正相关性最高(γ=0.686)。4.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临床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术后胸腔积液为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00)。5.独立危险因素的基本情况和深入分析结果针对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胸腔积液,回顾调查209例行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中,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为63例,发生率为30.14%,63例患者术前均无胸腔积液,均为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且63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患者中有46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3.02%。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中,将感染组与对照组中的胸腔积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少量胸腔积液组中,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57.42,p=0.00);大量胸腔积液组中,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0)。结论:1.在本组研究中,肝癌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26.79%)。2.患者高龄、术后长时间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过长、术后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和术后并发肺不张为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正相关性影响因素,但在本组研究中未构成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3.在本组研究因素范围内,术后胸腔积液为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并且术后不管是产生大量胸腔积液还是少量胸腔积液,产生量的多少不会影响胸腔积液作为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二、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肝脏的解剖学 |
2.1.1 肝脏的位置和毗邻 |
2.1.2 肝脏的分区 |
2.1.3 肝脏的管道系统 |
2.1.4 肝脏的淋巴管和神经 |
2.2 肝脏的生理功能 |
2.2.1 分泌胆汁 |
2.2.2 代谢功能 |
2.2.3 解毒功能 |
2.2.4 凝血功能 |
2.2.5 免疫和防御功能和其他 |
2.3 肝脏的相关疾病 |
2.4 原发性肝癌 |
2.5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2.6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2.7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 |
2.8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 |
2.8.1 出血 |
2.8.2 胆漏 |
2.8.3 腹水 |
2.8.4 感染 |
2.8.5 凝血功能障碍 |
2.8.6 肝功能衰竭 |
2.8.7 肺部相关并发症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术后胸腔积液的判定 |
3.5 定义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单因素分析 |
4.1.1 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4.1.2 术前检查、检验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4.1.3 术中特点的单因素分析 |
4.1.4 术后特点的单因素分析 |
4.1.5 小结 |
4.2 多因素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PPI对预防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现状及临床展望 |
参考文献 |
(3)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VTE临床分析及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改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VTE临床分析 |
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不同中心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及合并症情况分析 |
2 VTE病例组临床特点 |
3 两组病例单因素分析 |
4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 |
小结 |
第二部分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改良及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人群及诊断金标准 |
2 病例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研究样本量估计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研究人群临床资料及Caprini分值分布 |
2 ROC曲线评价两个Caprini模型对VTE的预测效能 |
小结 |
讨论 |
一、盆腹腔恶性肿瘤大手术围手术期VTE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 |
二、肝切除术后VTE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VTE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三、肝切除术后早期凝血状态的研究 |
四、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VTE高危因素分析 |
五、VTE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综述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研究 |
3 肿瘤及围手术期VTE的危险因素 |
4 风险评估模型 |
5 肿瘤围手术期VTE的预防策略 |
6 肿瘤围手术期VTE治疗措施 |
7 挑战性VTE的处理 |
8 盆腹腔恶性肿瘤围手术期VTE相关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排除标准 |
1.3 并发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二 结果 |
2.1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及具体情况 |
2.2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单因素分析 |
2.2.1 术前患者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2.2 肿瘤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2.3 手术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2.4 术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3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多因素分析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五 展望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5)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质量控制 |
1.2.4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组及未中转开腹组情况描述及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1.3.2 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1.3.3 腹腔镜中转开腹原因及并发症的主要组成描述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2 研究方法 |
2.2.3 质量控制 |
2.2.4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病例特点 |
2.3.2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与腹腔镜肝切除病例对照分析 |
2.3.3 开腹肝切除与中转开腹肝切除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与止血方式 |
1.3 出血部位及发生率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术中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和部位 |
3.2 术中大出血的紧急处理 |
3.2.1 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损伤出血 |
3.2.2 肝右静脉损伤出血 |
3.2.3 肝中静脉损伤出血 |
3.2.4 肝左静脉损伤出血 |
3.2.5 肝断面、手术分离区域出血 |
3.3 预防大出血的措施 |
(7)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及止血方法 |
1.3 出血部位及发生率 |
2 结果及影响因素 |
2.1 结果 |
2.2 出血时间与预后 |
2.3 肿瘤大小、部位与预后 |
2.4 肝硬化与预后 |
3 讨论 |
3.1 术中大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
3.2 术后大出血的紧急处理 |
3.2.1 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损伤出血。 |
3.2.2 肝右静脉损伤出血。 |
3.2.3 肝中静脉损伤。 |
3.2.4 肝左静脉损伤出血。 |
3.2.5 肝断面、手术分离区域出血。 |
3.3 预防大出血的措施 |
(8)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姬静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2]PPI对预防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D]. 张亚州.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VTE临床分析及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改良及应用研究[D]. 许太福.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4]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D]. 陈志伟. 暨南大学, 2019(02)
- [5]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对照研究[D]. 虞浩. 浙江大学, 2019(03)
- [6]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J]. 潘泽亚,吴伯文,黄罡,傅思源,李爱军,周伟平,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01)
- [7]肝癌切除术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J]. 吴伯文,潘泽亚,阎振林,吴孟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07)
- [8]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王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