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氧氟沙星加宁泌泰治疗泌尿系感染3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璠[1](2021)在《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第二部分为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研究一: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的工具,科学的评价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共6个中英文数据库数据库,检索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1年1月。本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尺度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二者的可信区间(CI)均为95%,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经过文献的筛选,共纳入17篇文献,总案例1121例,其中16项研究报告了复发率,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能显着降低复发率(RR=0.41,95%CI[0.32,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篇文献报告了有效率,结果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能提高总有效率(RR=1.15,95%CI[1.06,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篇文献报告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MD=-6.18,95%CI[-6.8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篇文献报告了尿Ig A,结果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能提高尿Ig A水平(MD=0.31,95%CI[0.0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篇文献中报告了血清雌二醇,结果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能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MD=1.10,95%CI[0.31,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能显着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尿Ig A和血清雌二醇的水平。研究二: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初步探讨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在3家中心开展该项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对3家中心纳入病例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给予柴芩通淋片(4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对照组为柴芩通淋片安慰剂(4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观察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至少随访12周,未复发患者尽量随访至患者再次尿路感染复发。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疾病疗效变化。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或Wilcoxon秩和检验,考虑中心效应时采用CMH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考虑中心和协变量时,采用协方差分析,若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将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发,将出现终点事件的生存时间定义为自服药开始到再次复发所用的时间,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描述,采用Log-Rank、Breslow检验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相当于未复发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25.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尿频、尿急、尿痛、小腹拘急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尿色黄赤、尿道灼热、腰痛、大便秘结、胸闷或胸胁胀痛、精神抑郁症状时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善太息症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X回归分析中显示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和抗生素使用强度(DDD)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3.不同亚组进行COX分析:根据不同职业分为体力组和非体力组,结果显示非体力组β<0、HR值<1,说明服用柴芩通淋片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患者复发风险下降,服用药物为保护性因素,能相对延缓复发事件的发生,使复发事件发生的风险能够降低54.2%;根据不同的年龄组别进行COX分析,可见年龄组≤45岁、45岁<年龄≤55岁、55岁<年龄≤60岁、60岁<年龄≤65岁之间的β值均<0、HR值均<1,说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而言,服用柴芩通淋片为保护性因素,可适当的减少复发的风险,延缓复发的时间,其中60岁<年龄≤65岁的患者表现最为显着(β<0,HR<0.0001)。3.不同的亚组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病程≤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20分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8例,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为25%,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16.67%,与本次药物无关,与患者基础疾病相关。在本试验中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相关安全性指标的检查,结果未发现明显异常。研究结论: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中医症状相对来说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能够带来远期获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育龄、绝经期和绝经过渡期患者本病的复发风险,该药疗效确切,且在应用过程中,尚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晨,息金波,骆睿翔,刘冬[2](2021)在《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Cor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初始至2020年9月,依据疾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涉及2 5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显着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OR=2.92, 95%CI(2.35,3.63), P<0.001],降低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MD=-5.13,95%CI(-8.72,-1.54), P<0.00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SMD=-0.79,95%CI(-0.97,-0.60), P<0.00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SMD=-0.85,95%CI(-1.04,-0.66), 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58,1.72), P=1.00]。结论: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NIH-CPSI评分,消除炎症细胞,减少不良反应。
王浩明[3](2021)在《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湖北分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进一步评价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2.为中药部分替代抗生素使用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确诊为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患者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中央系统随机分配法将纳入病例分为A组(试验组)、B组(对照组1)及C组(对照组2),样本比例为1:1:1。A组:三金片+左氧氟沙星片模拟剂,口服7天;B组:三金片模拟剂+左氧氟沙星片,口服7天;C组: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口服5天,后2天口服左氧氟沙星模拟剂+三金片。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的症状评价、实验室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安全性检查、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OABSS评分、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对治疗7天后痊愈患者进行4周后随访并记录症状体征、尿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等指标,判断复发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症状评价:A组患者治愈数为15例,治愈率为88.2%;B组患者治愈数为17例,治愈率为100%;C组患者治愈数为16例,治愈率为94.1%。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尿常规检查:A组患者治愈率为64.7%;B组患者治愈率为94.1%;C组患者治愈率为94.1%。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学检查:A组患者6例清除1例,清除率为16.7%;B组患者5例清除5例,清除率为100%;C组患者10例清除10例,清除率为100%。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为A组(7.47±2.48、2.24±2.97)分、B组(6.88±2.29、0.35±0.61)分、C组(6.53±1.74、1.29±1.65)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差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03,P>0.05)5.中医症状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为A组(9.71±2.82、1.94±3.96)分、B组(9.35±2.45、0.24±0.44)分、C组(9.12±1.96、0.88±1.83)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差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43,P>0.05)。6.OABSS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为A组(2.65±1.37、0.82±1.67)分、B组(2.77±1.52、0.12±0.49)分、C组(2.18±1.24、0.24±0.56)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OABSS评分差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194,P>0.05)。7.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率:A组患者分别为88.2%、88.2%、76.5%;B组患者分别为100%、100%、100%;C组患者分别为88.2%、100%、82.4%。三组患者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复发标准:A组患者9例复发0例,复发率为0%;B组患者15例复发5例,复发率为33.3%;C组患者1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13.3%。A组与B组、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三金片与左氧氟沙星片及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对比,再次验证了三金片在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评定评分、中医症状评分、OABSS评分方面,与左氧氟沙星片疗效相当;并且在预防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复发优于左氧氟沙星片;二者联用可以减少左氧氟沙星片的使用量而不降低疗效。因此,在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中,早期加用三金片,可以加快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谢兆桃[4](2021)在《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例临床观察,探讨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诊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配合抗生素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共治疗2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中段尿培养、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80%。治疗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症状积分: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指标:(1)尿常规: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治疗后患者尿常规白细胞数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在降低尿常规白细胞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尿细菌培养: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细菌转阴方面对比,治疗组尿细菌转阴率为96.6%,对照组尿细菌转阴率为80%,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膀胱残余尿量:经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PG、2h PBG、Hb A1c: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 PBG、Hb A1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FPG、2h PBG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 A1c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RP: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降低CR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方面效果明显,在改善临床症状、FPG、2h PBG,有效降低尿白细胞数、膀胱残余尿量、CRP,提高尿菌转阴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中药内外合治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石雅珺[5](2021)在《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初探》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平台(WanFang)、PubMed数据库获取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文献,并对文献中的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归纳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的核心中药组合。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数据挖掘得到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核心中药组合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文献,并对检索所得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整理纳入文献中的方药信息,建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中药复方治疗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对方药信息进行标准化,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用药规律进行探索,得到核心中药组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核心中药组合组成中药,获取其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取其相对应的基因名称。分别在Gene Cards及OMIM数据库中检索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相关的靶点基因,合并后去除重复值,得到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相关靶点基因。利用Venny软件对得到的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及中药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取疾病与核心中药组合的共同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基因及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图,筛选主要活性成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基因。对中药及疾病共有靶点基因进行MCODE聚类分析、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基因及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中药复方治疗数据库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常用中药为甘草、茯苓、地黄、石韦、黄柏等。中药功效分类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利尿通淋,除此之外尚且包括清热解毒、补脾益气、养阴生津、祛痰、缓急止痛等。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中药药性以寒性、微寒、平性、温性、微温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辛味、淡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肾经、肝经、脾经、心经、胃经、膀胱经为主。药物配伍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中药共现次数排名前三的药对有泽泻-茯苓,萹蓄-瞿麦,山药-茯苓。对用药频次≥20次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5个药物分组,包括茯苓-泽泻-丹皮-山药-山萸肉,甘草-滑石-瞿麦-萹蓄,石韦-车前草-栀子-蒲公英,地黄-黄柏-知母,黄芪-车前子-当归-白术-党参-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复杂网络分析最终得到茯苓、甘草、瞿麦、山药、泽泻、萹蓄、车前子7味药物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感染的核心中药组合。对核心中药组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靶点基因联系紧密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Quercetin(槲皮素)、Kaempferol(山奈酚)、Luteolin(木犀草素)、Emodin(大黄素)、Naringenin(柚皮素)等。对共同靶点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基因主要包括AKT1、IL6、TNF、TP53、MAPK3等。将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发现主要活性成分与其靶点蛋白结合能均小于-5kj/mol,提示二者可稳定结合。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反映了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用药规律及对疾病气阴亏损之本、湿热下注之标,虚实夹杂之基本病机的认识。并总结出茯苓、甘草、瞿麦、山药、泽泻、萹蓄、车前子7味药物组成的核心中药组合。对核心中药组合活性成分及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基因的分析可推测出,数据挖掘所得核心中药组合主要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传导通路、MAPK信号传导通路等途径,通过调节炎症、代谢等相关因子,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抗肿瘤等作用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进行干预。
白金玉[6](2021)在《解郁清利汤治疗女性劳淋兼抑郁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解郁清利汤对女性劳淋兼抑郁质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解郁清利汤对抑郁质劳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劳淋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9例中医辨证为劳淋的女性患者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除常规西药治疗外,治疗组还加用解郁清利汤;对照组则使用低剂量长程抗生素治疗,不予中药等其他治疗方式干预。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后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培养、HAMD指数、肝郁证候积分量表、肝肾功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总体疗效情况,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治疗组则为85.71%,P<0.05,说明有显着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79.41,P=0.010<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有显着差异;通过对实验室指标及HAMD、肝郁证候量表比较,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尿细菌培养、尿培养菌落数、HAMD指数、肝郁指数进行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3)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以解郁清利汤配合长程低剂量疗法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中医证候,降低尿细菌量及尿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未来治疗女性劳淋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例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中医药干预治疗下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缓解不良情绪等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陈洁[7](2020)在《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探讨其组方意义。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患者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利通淋方,处方组成:知母10g,黄柏6g,鸭跖草30g,马齿苋30g,白茅根20g,篇蓄15g,菟丝子12g,茯苓15g,白芍10g,生甘草5g。疗程为1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改善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常规变化:两组治疗后尿白细胞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少腹拘急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对缓解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少腹拘急等症状有一定优势。
宁泌泰胶囊"异病同治"共识编写组,俞旭君,高庆和[8](2020)在《宁泌泰胶囊治疗泌尿生殖疾病“异病同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之一,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异病同治"理论源于《内经》,在《伤寒论》应用并发展。宁泌泰胶囊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专利苗药,临床应用多年,广泛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泌尿系结石(urinary calculi,UC)、精囊炎(seminal vesicle,SC)、附睾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等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但临床上存在用药不合理、辨证不规范、疗程不确定等问题,影响其使用及疗效。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宁泌泰胶囊,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男科分会特组织专家编写此共识。
盛倩,余谦,王佳[9](2019)在《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对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慢性前列腺炎是常见的一种成年男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发病率呈不断增加趋势,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成年男性,其症状常反复无常,并且病程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ⅢB型前列腺炎病程迁延难愈、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出现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痛以及会阴部疼痛不适,尿不尽、尿频等,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3]。因此,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4]。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对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影响。现报道
雷佳[10](2019)在《尿路感染患者IBCs的检测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由尿路病原菌入侵尿道引起的尿路感染(UTI)影响了全球过亿人口[1],我国尿路感染患者占院内感染患者总数的20.8%~31.7%,其发病率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位居感染类疾病的第二位[2]。与此同时,大量调查显示由于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UPEC)在宿主膀胱上皮细胞的持留,并形成耐药及免疫逃逸机制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为广大女性健康及医疗花费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仍依赖于尿培养的结果,此方法存在耗时长、阳性率低等问题,因此,筛选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标识成为尿路感染临床诊疗的趋势所在。研究目的建立尿液上皮细胞内菌落群(IBCs)和丝状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与现有检测方法尿常规、尿培养进行对比,评价该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探讨IBCs、丝状细菌作为UTI临床诊断或预后标识的可行性,最终建立UPEC快速诊断、预后判定的临床诊断标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与尿液IBCs形成、UTI复发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延缓尿路感染复发提供中医治疗原则。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初发和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各32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志愿者16例做对照,采集新鲜清洁中段尿液标本,分别于0天(急性感染期)和21天(治疗结束后1周)光镜下鉴定尿液IBCs、丝状细菌,并与传统检测手段尿常规、尿培养进行比较,判定IBCs、丝状细菌鉴定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评价其作为判定UTI诊断或预后标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证候特征分析,并追访两组患者6个月复发情况,分析中医证型及临床症状与IBCs形成、UTI复发的相关性。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数据处理及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RUTI患者多集中于55-70岁绝经后女性,UTI组、健康志愿组受试者年龄散在分布于各个年龄段,三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和RUTI组患者病程、6个月复发情况组间比较,经检验RUTI组患者病程明显久于UTI组,复发率、复发次数明显高于UT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BCs、丝状细菌的鉴定对UTI组、RUTI组、健康志愿对照组治疗前后新鲜中段尿液标本经离心、Giemsa染色处理后,光镜下在大部分RUTI患者、极个例UTI患者尿液标本中发现了 IBCs,其形态为不规则团块状深蓝色物体的聚集,边有毛刺和突出。高倍镜下,部分IBCs周围可见丝状细菌的聚集。健康志愿者尿液中光镜下未见团块状深蓝色染色物体的聚集。3 IBCs特异性评价治疗前后RUTI组丝状细菌、IBCs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UTI组,且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以IBCs、丝状细菌为自变量,复发为因变量,结果提示IBCs是UTI复发的危险因素(P=0.023,OR=16.50),而丝状细菌与复发不存在相关性(P>0.05)。同时,治疗后丝状细菌阳性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转阴的情况,而IBCs阳性患者在治疗前后无变化,这与临床中RUTI患者病情迁延未愈、反复发作的情况是吻合的,提示IBCs是RUTI患者特异性诊断标识,可作为UTI预后情况判定标识。4 IBCs灵敏性评价本项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感染期IBCs 阳性25例(39.1%),尿常规、尿培养均达100%阳性率,IBCsp阳性率明显低于尿常规、尿培养,且P<0.0001,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但21天后尿常规、尿培养均存在大幅度转阴的情况,但IBCs阳性患者其结果均未能转阴,其阳性率在治疗前后无变化。IBCs阳性率(39.1%)明显高于尿常规阳性率(12.5%),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1);IBCs阳性率(39.1%)明显高于尿培养阳性率(4.7%),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1)。治疗后尿路感染患者IBCs持续高阳性率提示尿路感染患者膀胱尿路上皮存在细菌定植的情况,因此其作为尿路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判定标识灵敏性优于尿常规及尿培养,提示UTI反复发作的可能。5丝状细菌特异性探讨急性感染期丝状细菌阳性23例(35.9%),虽未达尿培养、尿常规100%阳性率,但丝状细菌阳性患者其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同样阳性。23例丝状细菌及尿常规均阳性的患者21天后16例尿常规转阴,其中15例丝状细菌和尿常规均转阴,1例尿常规转阴、丝状细菌未转阴,可见丝状细菌转阴的患者其尿常规结果亦转阴。23例丝状细菌和尿培养均阳性患者21天后20例尿培养转阴,其中15例丝状细菌和尿培养结果均转阴,5例尿培养转阴、丝状细菌未转阴,可见丝状细菌转阴的患者其尿培养结果亦转阴。因此,提示丝状细菌可作为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的判定标识,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同尿常规和尿培养相比其敏感性远远不足。6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性研究尿路感染患者证型分布中湿热证频数最高共35例(54.69%);中医症状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尿色黄赤或浑浊(82.81%)、尿道灼热刺痛(71.88%)、尿频急短数(68.75%);舌色方面红舌出现频率最高,达65.63%;舌质方面舌淡胖、边有齿痕出现率相对较高,均超过25%;舌苔方面薄黄苔出现频率最高,达35.94%;脉象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为数脉、滑脉、滑数脉、细脉均超过40%。中医证型与IBCs相关性分析提示湿热证与IBCs的形成存在相关(P=0.008,OR≈4.55)。因此可推测湿热证UTI患者膀胱尿路上皮形成IBCs的风险是非湿热证UTI患者的4.55倍。中医证型与尿路感染复发相关性分析提示湿热证与UTI复发存在相关(P=0.039,OR≈2.96),提示湿热证患者尿路感染复发风险是非湿热证患者的2.96倍。中医症状与IBCs相关性分析提示尿频急短数(P<0.05,OR≈1.50)、遇劳则发(P<0.05,OR≈2.53)、口苦口黏(P<0.05,OR≈1.49)与膀胱尿路上皮IBCs的形成存在相关。其中尿频急短数、口苦口黏属于湿热证范畴;遇劳则发属于阳虚证范畴。中医症状与UTI复发相关性分析提示尿道灼热刺痛(P<0.05,OR≈2.38)、口苦口黏(P<0.05,OR≈5.72)、遇劳则发(P<0.05,OR≈2.77)与尿路感染的复发存在相关。其中,尿道灼热刺痛和口苦口黏均属于湿热证范畴;遇劳则发属于阳虚证范畴。研究结论本研究提示IBCs是RUTI患者尿液标本特异性的诊断标识物,作为尿路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判定标识其灵敏性优于传统检测手段尿常规和尿培养。同时,IBCs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存在相关,是尿路感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丝状细菌可作为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的判定标识,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足。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研究提示湿热证与膀胱尿路上皮IBCs形成以及尿路感染的复发存在相关。临床症状中尿频急短数、口苦口黏、遇劳则发三种临床症状与IBCs的形成存在相关;尿道灼热刺痛、口苦口黏、遇劳则发三种临床症状与尿路感染的复发存在相关。尿频急短数、尿道灼热刺痛、口苦口黏属于湿热证范畴,遇劳则发属于阳虚证范畴。因此,临证中应重视“清热利湿”、“补虚”等治疗原则在防治尿路感染复发中的重要作用。
二、左氧氟沙星加宁泌泰治疗泌尿系感染3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氧氟沙星加宁泌泰治疗泌尿系感染3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 |
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二: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 临床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RUTI的西医研究进展 |
2 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 疗效评定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5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2.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总有效率 |
2.4.2 NIH-CPSI评分 |
2.4.3 IL-2水平 |
2.4.4 IL-6水平 |
2.4.5 不良反应 |
2.5 敏感性分析 |
2.6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湖北分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流程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临床观察指标 |
2.3.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
3.2 三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 |
4.讨论 |
4.1 西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
4.1.1 概念 |
4.1.2 流行病学 |
4.1.3 病因病理 |
4.1.4 治疗 |
4.2 中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
4.2.1 中医定义 |
4.2.2 中医病因病机 |
4.2.3 治法方药 |
4.3 立题依据 |
4.4 三金片方药分析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文献综述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Ⅱ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 |
致谢 |
(4)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脱落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1 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案 |
2.1 基础治疗 |
2.2 对照组 |
2.3 治疗组 |
2.4 注意事项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观察项目 |
3.2 安全性指标 |
3.3 疗效性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基本资料 |
2 治疗前相关观察指标 |
3 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
4 安全性观察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认识 |
1.1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流行病学 |
1.2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
1.3 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3 立题依据 |
4 结果分析 |
4.1 临床疗效方面 |
4.2 血糖代谢情况方面 |
4.3 膀胱残余尿量方面 |
4.4 尿细菌学方面 |
4.5 尿常规白细胞数、CRP疗效方面 |
4.6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病原菌特点 |
3 危险因素 |
4 临床特点 |
5 诊断标准 |
6 临床治疗及防护 |
综述二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认识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 |
4 中医调护 |
5 相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6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数据来源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数据录入与规范化 |
4 统计分析工具 |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 研究流程图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中药使用频次分布及剂量分析 |
2 中药功效分类频次分布 |
3 中药药性、药味及归经频次分布 |
4 关联规则分析 |
5 聚类分析 |
6 复杂网络分析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1 中药频次分析 |
2 中药性味归经分析 |
3 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 |
4 复杂网络分析 |
5 导师治疗消渴并发淋证经验 |
第二章 核心中药组合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检索核心中药组合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 |
2 获取疾病靶点基因,筛选核心中药组合-疾病共同靶点基因 |
3 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筛选主要活性成分 |
4 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基因 |
5 核心中药组合与疾病共有靶点基因的MCODE聚类分析 |
6 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7 对关键靶点基因及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 |
8 核心中药组合网络药理分析流程图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核心中药组合活性成分 |
2 核心中药组合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基因 |
3 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 |
4 蛋白互作网络及关键靶点基因 |
5 核心中药组合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基因的MCODE聚类分析 |
6 GO功能富集分析 |
7 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靶标-通路”网络的构建 |
8 分子对接研究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1 核心中药组合作用于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
2 核心中药组合作用于疾病的关键靶点基因分析 |
3 GO细胞功能富集分析 |
4 MCODE聚类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5 分子对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解郁清利汤治疗女性劳淋兼抑郁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方案 |
1、研究目的 |
2.、病例选择 |
3、临床试验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两组患者病例完成情况 |
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
3、临床研究结果 |
4、两组安全性观察 |
5、讨论 |
6、结论 |
7、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尿路感染的相关研究概况 |
1、尿路感染病因病机的研究 |
2、尿路感染的辨证论治研究 |
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临床分类及感染途径 |
1.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
1.4 发病机制 |
1.5 治疗进展 |
2 中医治疗现状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古代医家对治疗的认识 |
2.4 现代医家对治疗的认识 |
2.5 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下焦湿热证的诊断标准 |
2.2.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治疗方法和分组 |
2.5.1 一般治疗 |
2.5.2 抗生素治疗 |
2.5.3 清利通淋方 |
2.5.4 治疗分组 |
2.5.5 疗程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标准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疾病疗效比较 |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尿WBC计数的变化 |
3.5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
3.6 两组主要症状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
3.7 两组次要症状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宁泌泰胶囊治疗泌尿生殖疾病“异病同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湿热下注是泌尿生殖疾病的主要证型之一,也是宁泌泰胶囊治疗泌尿生殖疾病的基础 |
2 宁泌泰胶囊的组成与功效 |
3 宁泌泰胶囊治疗泌尿生殖疾病的“异病同治”分析 |
3.1 CP |
3.2尿路感染 |
3.2.1急性肾盂肾炎 |
3.2.2尿道炎 |
3.2.3复杂性尿路感染 |
3.3泌尿系结石 |
3.4 其他 |
3.4.1 男性生殖系感染 |
3.4.1.1精囊炎 |
3.4.1.2附睾炎 |
3.4.2男性不育症或性功能障碍 |
3.4.3 其他LUTS相关疾病 |
3.4.3.1 BPH |
3.4.3.2 OAB |
3.4.4术后 |
4 宁泌泰胶囊的现代药理研究 |
5 宁泌泰胶囊异病同治的用药策略 |
6 结语 |
(9)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对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疗效比较见表2 |
2.2 三组治疗前后NIH-CPSI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
2.3 三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变化比较见表4 |
3 讨论 |
(10)尿路感染患者IBCs的检测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尿路感染西医研究进展 |
1 尿路感染发病机制 |
2 UPEC耐药性现状 |
3 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尿路感染中医研究概况 |
1 病名及分类 |
2 病因病机 |
3 淋证的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左氧氟沙星加宁泌泰治疗泌尿系感染3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芩通淋片治疗肝郁气滞、下焦湿热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王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宁泌泰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Meta分析[J]. 张晨,息金波,骆睿翔,刘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03)
- [3]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湖北分中心临床研究[D]. 王浩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研究[D]. 谢兆桃.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初探[D]. 石雅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解郁清利汤治疗女性劳淋兼抑郁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白金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疗效观察[D]. 陈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宁泌泰胶囊治疗泌尿生殖疾病“异病同治”专家共识[J]. 宁泌泰胶囊"异病同治"共识编写组,俞旭君,高庆和.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03)
- [9]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对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影响[J]. 盛倩,余谦,王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09)
- [10]尿路感染患者IBCs的检测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 雷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