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山市出台军人子女入学优待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文中晴[1](2021)在《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王丹[2](2021)在《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退役士兵是社会就业人群中的特殊群体,退役士兵的就业创业一直深受社会各界关注。201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二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铺路搭桥、提供了重要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布了多项实施办法,退役士兵就业难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就业状况不理想、政策执行评价欠佳等问题。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的执行,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退役士兵的妥善就业,不仅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士兵们自身和家庭具有安抚作用,令现役士兵免除对退役后就业的担忧,安心服役,对新时代的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基于地方视角,以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探析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原因。文献综述表明,国外对于政策执行理论的研究开始较早,模型构建也相对完善,可以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国内学者对于政策执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以及安置现状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可以为本文研究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提供参考路径;但不足的是,国内外学者对于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研究较为匮乏,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现状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在全面梳理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菏泽市退役士兵及菏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了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基本情况。利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个维度,分析影响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完善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建议。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退役士兵就业状况不理想、政策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目标群体配合度较低、政策执行评价欠佳等问题;利用史密斯模型中的四个维度,分析得出影响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本身不够完善、执行主体执行力度不够、目标群体自身能力不足、地方环境消极因素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加大执行力度、提高目标群体自身能力、改善政策执行环境等建议。
辽宁省人民政府[3](2021)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措施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21]1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措施》业经省政府第1 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尽职尽责,
郑松林[4](2020)在《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重大决定,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挂牌成立,此后,从中央到村一级相继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开启了新时代由专门部门集中统管退役军人事务的全新模式。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惠及的不仅仅是退役军人,也是在激励现役军人和军属,既有利于破解现实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解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实现改革强军的战略目标。本研究以清远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和全市退役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梳理出退役军人有就业创业、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生活保障、医疗保障、荣誉激励等需求,有要求身份认定、提高优抚补助标准、落实安置政策、生活特殊困难帮扶等诉求。针对退役军人的服务需求和信访诉求,清远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信访业务高位运行、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困境。在深入分析困境成因的基础上,笔者以服务型政府理论、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为指导,提出在面对退役军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时,应借鉴清远市引入禁毒社工的经验,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思路,在当前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有场地、有经费的情况下,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引入到退役军人服务上来,并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退役军人服务的具体策略和建议,旨在为从社会工作视角完善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提供借鉴,进而扩大退役军人服务的内涵和范围,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合肥市教育局[5](2020)在《关于印发《合肥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合教[2020]56号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市管学校:《合肥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2020年6月9日合肥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我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
李淑琪[6](2020)在《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公平性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人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近些年出现的人才争夺,正是我国人口结构改变引发的城市间竞争升级的必然结果。在人才争夺战中,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以吸引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升级,体现了各个城市对人才价值的肯定和对知识经济的尊重。但人才引进政策本身,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反思的不符合公平价值判断之处。本文依据城市排名和地区划分选取12个城市,对该12个城市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政策内容梳理与分析,总结出不同城市间、不同人才层次间引才优惠筹码和力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所包涵的不公平因素主要表现在:首先,从横向地域空间来看,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欠发达地区既难以培养人才,又难以留住本土人才。同时由于缺少产业结构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原发优势,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使得我国欠发达地区陷入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存在地区间“发展与平衡”公平性的存疑。其次,从人才内部而言,各地人才政策在横向视角的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之间与纵向视角的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的存在“能力与平等”的平衡问题。最后,人才引进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所涉及的利益分配在普通劳动者与人才两种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政策覆盖范围内外的群体间的利益分配进行公平价值判断。追根溯源,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时存在公平性偏差,主要表现在政策过程的自利性、机会平等的偏离以及利益补偿机制的缺失方面。基于此,本文建议,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中要注重政策过程质量的提高和政府行为边界的确认;要实现向柔性引才的策略转变并发挥中央政府的权威调控以实现地区间发展差距的缩小;要扩大本土人才的发展空间同时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贡献以实现群体间的利益平衡;要建立地区间利益补偿机制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
辛壮[7](2020)在《军队士官退役安置中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退役士官是重要的社会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国自共产党建国以来,对于服役满一定年限或者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突出贡献的军队退役士官实行指令性的安置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安排其工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退役士官安置和管理模式。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士官队伍的编制和员额从约80万人进一步扩大到90多万人,且在部队长期服役的士官比例明显增大,且成为了我军军事技术人才“五支队伍”和“四个方面人才”之一,其退役后需要政府安排工作安置人员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稳步发展、政府部门和其它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用人管理制度由统筹计划式逐渐向市场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但是士官退役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改革却步伐缓慢,安置工作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以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人员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对2016年至2018年武警某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官的安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法律效力不高、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渠道窄与岗位需求多的矛盾日益突出、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退役士官的个人素质与用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相关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士官退役安置的政府安排工作方式缺乏正式的法律保障、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强制性与用人的自主性不相适应、军地双方对于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缺乏协同共管的有效机制,放弃政府安排工作的配套保障措施缺乏等。本文提出完善退役士官的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对策:政府要强化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法律保障,提高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大对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后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军队要加强与地方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培养;退役士官本人要提高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高吉聚[8](2020)在《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地位同等重要。中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之一,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对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化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近些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错失了一些重要机遇,与国内发达地区和省内其他市(州)发展水平产生了一些差距,处在全省中下游水平。因此,深入研究通化市中职教育发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对通化市实现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为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对通化市中职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个别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归纳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进建议。引言部分,结合通化市概况,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等。正文第一部分,梳理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部分,总结概括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第三部分,归纳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招生面临较大困难、师资力量失衡、基础设施水平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职业教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破解“招生难”问题,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营造良好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刘哲[9](2020)在《人口治理-中国户籍制度的“话语实践”》文中提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口治理,人口既是国家治理的手段,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目标。而中国户籍制度作为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国家的人口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户籍制度不仅涉及人口信息的收集、登记以及对人口迁徙和流动的限制,还涉及与人口的生命过程有关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内容。国家正是运用户籍制度来对人的居住、迁移、工作、生活进行干预,从而满足国家治理的目标。户籍制度作为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用以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守法程序,它首先是一种话语实践,即在国家治理场域中产生的一类话语陈述。本文从话语实践的视角入手,梳理1949-2019年在国家治理场域中出现的户籍话语。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从两个层面对户籍制度的话语实践进行分析:一是从认知实践的层面,分析每一个时期的户籍话语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建构话语和认知话语。即在每个时期户籍话语建构了怎样的“人口类型”或“户口类型”,又发展了什么样的认知话语来对人口现象进行认知的。二是从治理实践的层面,探讨户籍话语发展了哪些治理策略,这些治理策略又蕴含着怎么样的治理权力。通过这些分析,笔者试图勾勒出一幅国家通过户籍话语实践来建构人口概念,认知人口现象,干预人口生命历程的治理图景。本文将我国户籍话语实践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秩序重建时期,这一时期的户籍话语发展出“重点人口”这一人口类型,并发展出一系列人口认知策略。第二个时期是重工业资本积累时期,这一时期的户籍话语发展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这样一种人口区分,并通过一系列治理策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第三个时期是发展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成为户籍话语实践新的主体,并且在户籍话语中,围绕着“流动人口”产生了一系列的人口治理策略。第四个时期是新型城镇化时期,这一时期“流动人口”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户籍话语中,它不再被视作会为城市带来负担的“外来人口”,而是被视为一种“人口资源”。这一时期的户籍治理策略的目标也是推动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本文进一步分析认为,每一个时期的户籍话语,都是基于人口治理的需要而被陈述出来的。而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作用在人口之上的一种更审慎、更复杂、更精密的权力机制。这种权力不再通过一种强制的手段来制约个体的行为,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而是通过更加科学的认知手段对人口现象进行认知,认知作为人口组成部分的行动者的行为、偏好、意愿,进而发展出一套更加科学的治理手段对人口的生命过程进行影响和干预,从而满足国家治理的目标。
何嘉雯[10](2020)在《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研究 ——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在肇庆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肇庆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祉,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当前民营经济仍旧存在创新力不敷、行业标杆和知名品牌甚少、吸纳就业能力差等短板,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难留住的严峻挑战,人才问题也越已成为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进入21世纪,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在肇庆市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是2016年,肇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史以来最系统、最全面、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西江人才计划”1+10+N系列政策,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激励保障。因此,厘清肇庆市各类人才政策,以及目前人才政策在民营企业人才建设中落实的情况,探究肇庆市应如何通过人才政策来加强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研究力图从肇庆市各类人才政策的实际出发,借鉴人力资本理论和公共政策相关研究成果,以肇庆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人才政策以及民营企业的人才调查问卷为支撑,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卷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肇庆市的人才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寻找出肇庆市人才政策应该目前具有的优势和竞争力,并对肇庆市民营企业的人才发展的引进手段、人才享受政策优惠的情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对肇庆市通过人才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白山市出台军人子女入学优待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山市出台军人子女入学优待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2)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界定 |
一、退役士兵 |
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 |
三、政策执行 |
第二节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一、史密斯模型的整体框架 |
二、史密斯模型构成的四要素 |
第三节 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
一、史密斯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四要素分析 |
第二章 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现状与调查 |
第一节 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内容 |
一、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背景 |
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的内容 |
三、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二节 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访谈 |
一、对目标群体的实地访谈 |
二、对执行人员的实地访谈 |
第三节 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一、就业状况不理想 |
二、政策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
三、目标群体配合度较低 |
四、政策执行评价欠佳 |
第二节 影响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因素分析 |
一、政策本身不够完善 |
二、执行主体执行力度不够 |
三、目标群体自身能力不足 |
四、地方环境消极因素影响 |
第四章 完善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 |
一、明确政策执行标准 |
二、加强政策制定民意收集 |
第二节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
一、加强政策宣传 |
二、提高执行人员专业能力 |
三、完善政策执行反馈机制 |
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
第三节 提高目标群体自身能力 |
一、提升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能力 |
二、提高目标群体认知水平 |
三、引导树立正确职业观 |
第四节 改善政策执行环境 |
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
二、优化机构内部环境 |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四)研究目的 |
(五)研究方法 |
1、问卷法 |
2、访谈法 |
3、文献研究法 |
(六)研究思路 |
(七)研究创新点 |
1、研究对象代表性强 |
2、研究资料较丰富 |
3、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 |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退役军人 |
2、退役军人服务 |
3、社会工作 |
(二)理论基础 |
1、服务型政府理论 |
2、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
三、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
(一)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现状 |
1、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
2、服务开展及其效果 |
3、当前退役军人服务的新趋势 |
(二)清远市退役军人基本情况 |
1、人员结构情况 |
2、退役军人信访群体划分 |
(三)清远市退役军人需求分析 |
1、就业创业需求 |
2、社会适应心理调适需求 |
3、生活保障需求 |
4、医疗保障需求 |
5、荣誉激励需求 |
四、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
(一)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的困境 |
1、信访业务高位运行,各级工作人员疲于应付 |
2、工作力量薄弱,制约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
3、社会力量参与度不足 |
4、退役军人社会支持不足 |
(二)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困境的成因分析 |
1、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原因 |
2、管理体制的原因 |
3、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原因 |
4、退役军人自身的原因 |
五、社会工作介入退役军人服务的策略 |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
1、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载体 |
2、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退役军人 |
3、社会工作服务退役军人的理念和方法科学有效 |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 |
1、根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
2、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
3、开发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
4、推动社会工作机构积极参与 |
5、构建退役军人社会支持网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关于印发《合肥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合肥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 |
二、学业水平考试 |
(一)统一考试科目与分值。 |
1.省统一命题的考试科目与分值。 |
2.市统一命题的考试科目与分值。 |
(二)统一考试时间。 |
(三)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及运用。 |
三、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
四、政策性加分 |
五、严格普通高中招生 |
(一)合理确定招生计划。 |
(二)保持政策导向作用。 |
(三)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
六、稳步推进招生录取办法改革 |
七、组织领导 |
八、工作要求 |
(一)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
(二)严格招生录取流程。 |
(三)落实招生纪律要求。 |
(四)加强招生防疫管理。 |
(五)压实招生工作责任。 |
(六)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
附件 |
合肥市市区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
一、招生条件 |
(一)普通高中。 |
(二)中等职业学校。 |
二、招生计划 |
三、志愿设置及说明 |
(一)志愿设置。 |
(二)有关说明。 |
四、录取原则、条件和办法 |
(一)普通高中。 |
1.录取原则。 |
2.录取条件。 |
3.录取方法。 |
4.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计划安排、填报条件和招生录取。 |
5.自主招生。 |
6.补录工作。 |
(二)中等职业学校。 |
五、有关要求 |
(6)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人才政策 |
1.1.2 国家户籍政策松动 |
1.1.3 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
1.1.4 人才争夺持续升温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1.5 重点难点与创新 |
1.5.1 重点难点 |
1.5.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人才 |
2.1.2 人才引进政策 |
2.1.3 公平性 |
2.1.4 人才引进政策公平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公平相关理论 |
第三章 12城市引才政策的主要内容 |
3.1 样本城市的选取 |
3.2 人才引进政策内容分析——针对普通人才 |
3.2.1 落户政策 |
3.2.2 住房与生活补贴 |
3.3 人才引进政策内容分析——针对高层次人才 |
3.3.1 人才安家补贴 |
3.3.2 子女入学 |
3.3.3 医疗服务 |
第四章 人才引进政策公平性的质疑 |
4.1 发展与平衡:地区间人才引进政策公平性质疑 |
4.1.1 地区间人力资本要素典型指标差异 |
4.1.2 地区差距与政策兑现能力的考验 |
4.2 能力与平等: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间的公平性质疑 |
4.2.1 本土人才与海外人才的差别待遇 |
4.2.2 高层次人才与普通人才的差别待遇 |
4.3 获取与贡献:人才与普通劳动力之间的公平性质疑 |
4.3.1 人才识别标准的失真 |
4.3.2 政策受益者与风险承担者错位 |
4.3.3 部分政策内容有违公共属性 |
第五章 人才引进政策公平性偏离的原因分析 |
5.1 政策过程的自利性 |
5.2 机会平等原则的偏离 |
5.3 利益补偿机制的缺失 |
第六章 提升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公平性的建议 |
6.1 增强政策制定主体的价值约束 |
6.1.1 政策过程质量的提高 |
6.1.2 政府行为边界的确认 |
6.2 促进群体间的利益平衡 |
6.2.1 扩大本土人才发展空间 |
6.2.2 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贡献 |
6.3 缩小人才引进政策的地区差距 |
6.3.1 发挥中央政府权威调控 |
6.3.2 引才策略的柔性转变 |
6.4 建立适当的利益补偿机制 |
6.4.1 建立地区间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
6.4.2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军队士官退役安置中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武警某部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现状 |
2.1 士官退役安置的概况 |
2.1.1 士官的定义及退役 |
2.1.2 士官退役安置的基本方式 |
2.1.3 我国士官退役安置的发展历史 |
2.2 现行的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相关政策 |
2.2.1 中央和国家关于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的相关规定 |
2.2.2 各地方政府关于士官退役安置由政府安排工作的相关政策 |
2.3 武警某部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效果调查 |
2.3.1 政府安置的岗位企业居多 |
2.3.2 安置后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
2.3.3 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补偿标准低 |
2.3.4 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比例逐年减少 |
第3章 士官退役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存在的问题 |
3.1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法律效力不足 |
3.1.1 保障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法律修订滞后 |
3.1.2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稳定性差 |
3.1.3 退役士官安置的争议纠纷解决缺少法律保障 |
3.2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渠道窄与岗位需求多的矛盾日益突出 |
3.2.1 各地方政府承担士官退役政府安排工作安置任务差异大 |
3.2.2 政府提供的安置岗位性质比例差异大 |
3.2.3 政府提供的安置岗位数量比例异较大 |
3.3 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退役士官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
3.3.1 政府提供的安置岗位与军队的职业锻炼不匹配 |
3.3.2 政府提供的部分安置岗位待遇过低 |
3.3.3 部分政府安排工作安置士官的素质能力在地方未得到有效发挥 |
第4章 士官退役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士官退役安置的政府安排工作方式缺乏正式的法律保障 |
4.1.1 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方式的法律规范过于分散 |
4.1.2 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的相关法规条款表述过于宽泛 |
4.1.3 士官退役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政策的适用面较窄 |
4.2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强制性与用人的自主性不相适应 |
4.2.1 政府安排工作的安置责任分担不合理 |
4.2.2 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力降低 |
4.2.3 士官退役对于政府安排工作安置过度依赖 |
4.3 军地双方对于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缺乏有效的协同共管机制 |
4.3.1 军队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要求不适应 |
4.3.2 退役待安置期间的短期就业培训难以保证退役后的任职需要 |
4.3.3 缺乏对安置效果实施有效的监督 |
第5章 进一步完善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措施 |
5.1 政府要强化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法律保障 |
5.1.1 加快推进保障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法律的立法进程 |
5.1.2 拓展保障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适用面 |
5.1.3 提升保障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操作性 |
5.2 提高退役士官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服务质量 |
5.2.1 搞好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宣传引导 |
5.2.2 指导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官正确选择工作岗位 |
5.3 加大对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
5.3.1 对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退役士官实行自主择业扶持 |
5.3.2 提高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经济补偿 |
5.3.3 开展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官实际的就业培训 |
5.4 军队要加强与地方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培养 |
5.4.1 军队要拓宽现役士官的培养渠道 |
5.4.2 加强适应地方就业能力需求的培养 |
5.4.3 军队要做好退役士官安置的政策的辅导和讲解 |
5.5 退役士官本人要提高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
5.5.1 做好自身长期发展规划 |
5.5.2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
(五)研究方法 |
一、通化市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
(一)通化市职业教育产生期(1913—1949年) |
(二)通化职业教育探索期(1949—1985年) |
(三)通化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期(1986—2009年) |
(四)通化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 |
二、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成绩 |
(一)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
(二)产教融合扎实推进 |
(三)集团化办学取得积极进展 |
(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
(五)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
(六)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
(七)地方党委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提高 |
三、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
(一)面临的困境 |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面临较大困难 |
2.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失衡 |
3.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 |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
5.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二)原因分析 |
1.适龄人口减少,传统观念束缚等因素影响中职生源 |
2.职教资源整合加速,编制管理不活导致师资结构性断档 |
3.统筹保障不足,错失政策机遇拉低建设水平 |
4.体制机制不活,企业“搭便车”制约校企合作 |
5.体系不完善,生源素质不高制约职教服务振兴发展能力 |
四、推进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着力破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 |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四)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
(五)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
(六)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公开发布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9)人口治理-中国户籍制度的“话语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福柯话语理论及相关研究 |
二、福柯治理理论及相关研究 |
三、户籍制度相关研究 |
四、对文献综述的总结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视角 |
三、资料收集方法 |
四、资料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秩序重建时期的户籍话语实践 |
第一节 话语档案:1949-1957年户籍政策文本梳理 |
第二节 认知实践:1949-1957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认知意志 |
一、话语主体:户口与人口 |
二、区分实践:户口类型与重点人口 |
三、人口知识:户口资料与统计资料 |
四、认知策略:户口登记制度与人口普查制度 |
第三章 重工业资本积累时期的户籍话语实践 |
第一节 话语档案:1958-1983年户籍政策文本梳理 |
第二节 认知实践:1958-1983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认知意志 |
一、区分实践: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形成与异化 |
二、人口知识:计划经济时期的人口统计 |
第三节 治理实践:1958-1983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治理策略 |
一、户口迁移治理:人口治理的常规模式 |
二、人口动员:人口治理的非常规模式 |
第四章 发展主义时期的户籍话语实践 |
第一节 话语档案:1984-2013年户籍政策文本梳理 |
第二节 认知实践:1984-2013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认知意志 |
一、话语主体:流动人口 |
二、人口知识:以流动人口为中心的认知与统计 |
第三节 治理实践:1984-2013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治理策略 |
一、流动人口治理:暂住证与居民身份证 |
二、户口迁移治理:地方发展主义的实践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时期的户籍话语实践 |
第一节 话语档案:2014-2019年户籍政策文本梳理 |
第二节 认知实践:2014-2019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认知意志 |
一、话语主体:“农业转移人口”与“人才” |
二、人口知识:以城镇化为中心的人口统计 |
第三节 治理实践:2014-2019年户籍话语中的人口治理策略 |
一、流动人口治理:居住证制度 |
二、户口迁移治理:市民化与人才争夺战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一、研究总结 |
二、进一步的讨论 |
三、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研究 ——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目的、思路和方法、重点与难点 |
1.2.1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3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3 国内外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相关研究 |
1.3.2 国内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研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营企业 |
2.1.2 人才与人才资源 |
2.1.3 人才政策 |
2.1.4 人才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2.2.3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分析 |
3.1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 |
3.1.1 上世纪九十年代肇庆市人才政策的发展 |
3.1.2 进入二十世纪肇庆市人才政策的发展 |
3.2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概况 |
3.2.1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数量 |
3.2.2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内容 |
3.2.3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分类 |
3.3 肇庆市人才政策的特征 |
3.3.1 政策数量呈上升趋势 |
3.3.2 政策对象侧重高层次人才 |
3.3.3 政策重“引才”轻“育才” |
3.3.4 政策紧贴产业发展需求 |
3.3.5 强调科技成果转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营企业人才政策效能的调查与统计 |
4.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4.1.1 问卷的编制 |
4.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 样本统计与基础性分析 |
4.2.1 肇庆市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的现状及需求情况 |
4.2.2 肇庆市民营企业对人才政策的评价及需求情况 |
4.3 肇庆市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综合性分析 |
4.3.1 肇庆市民营企业人才政策宣传和执行的效果 |
4.3.2 肇庆市民营企业人才政策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的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肇庆市民营企业人才政策优化的建议 |
5.1 肇庆市人才政策优化的基本原则 |
5.1.1 需要原则 |
5.1.2 导向原则 |
5.1.3 效益原则 |
5.1.4 参与原则 |
5.1.5 可行原则 |
5.2 民营企业人才政策优化的建议 |
5.2.1 梳理各类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
5.2.2 强化落实人才政策,确保民营企业政策优惠 |
5.2.3 推动人才政策精准化,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
5.2.4 制定人才评估政策,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
5.2.5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体现保障激励兜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肇庆市民营企业人才政策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白山市出台军人子女入学优待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D]. 文中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政策执行研究[D]. 王丹.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措施的通知[J].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5)
- [4]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D]. 郑松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关于印发《合肥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合肥市教育局. 合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6]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 李淑琪.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军队士官退役安置中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部为例[D]. 辛壮. 暨南大学, 2020(07)
- [8]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 高吉聚.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人口治理-中国户籍制度的“话语实践”[D]. 刘哲.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10]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的研究 ——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D]. 何嘉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