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钞[1](2021)在《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指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将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小学的体育素养不仅是学生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体育素养对于他们能否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有竞争力的人才非常重要。家庭环境作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西省八年级初中生学生体育素养及家庭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影响八年级学生体育素养的家庭环境因素,提出优化家庭环境因素、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提高的对策,使家庭环境因素起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江西省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抽取江西省213所中学,各校随机抽取8623人,有效数据为8567人,进行体育素养测试,同时进行家庭环境因素问卷调查。体育素养问卷及测试方法由课题组提供,《家庭环境相关因素》问卷自行设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研究家庭环境因素对于八年级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影响。研究结果:(1)家庭显性环境下,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是单亲家庭、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影响学生体育素养分值,差异非常显着,p<0,01。(2)家庭隐性环境下,父母体育态度、父母对子女体育成绩了解程度、父母对学校体育课程了解程度、父母对中考体育态度、家庭体育活动频次、家庭体育赛事观看频次、子女是否参加培训班、父母是否了解子女跑步成绩等影响体育素养分值,差异非常显着,p<0,01。(3)在剔除不显着相关指标后进行逐步回归,纳入回归方程的指标有家庭居住地(X1)、父亲水平(X2)、家庭月收入(X3)、家庭体育支出(X4)、体育培训班参与情况(X5)、父母对子体育态度(X6)、父母对子女体育成绩了解程度(X7)、父母对子女体育课程了解程度(X8)父母对于中考加入体育态度(X9)、家庭亲子体育活动频次(X10)、体育赛事观看频次(X11),是否是单亲家家庭(X12)、父母对于子女800米成绩了解程度(X13)。最终回归方程为:体育素养=30.626-0.824*X1+0.502*X2+0.353*X3+0.895*X4+0.195*X5+1.794*X6+0.240*X7+1.007*X8+0.789*X9+0.364*X10+0.178*X11+0.592*X12+0.094*X13结论:(1)家庭显性环境下家庭成员结构、居住环境、家庭经济社会背景都是影响初中生体育素养的重要因素,在体育素养的表现上城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大专的文化水平以及7000-10000元家庭收入子女所表现出得体育素养指标也会更高。(2)家庭隐性环境下家长的体育态度,体育支出以及体育行为也是影响子女体育素养的重要因素,父母更正向更积极的体育态度,家庭更多的体育支出以及父母更多的体育间接参与与直接参与都对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初中生体育素养最关键的因素是家庭隐性环境中的父母对于子女体育态度,父母对于子女体育成绩了解程度以及父母对于体育加入中考的态度。
海客(HAYKEL T0UMI)[2](2021)在《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尼斯中文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师资、教材、教学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本文立足于语言规划和汉语国际传播理论,对突尼斯中文教育进行历时与共时的研究,聚焦突尼斯中文教育的“三教”(师资、教材、教法)问题,分析突尼斯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评析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提出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对策,不仅可以为中文教育国别化研究增加一个个案,丰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突尼斯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并且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中文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我们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和19所开设中文课程的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在大学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和1位输入式教师以及在高中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实地走访了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马尔萨高中等开设中文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师资方面,突尼斯中文教师数量较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入型教师,即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的中国教师(7人);一类是突尼斯本土汉语教师(25人),其中在中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毕业于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师21人。突尼斯汉语师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格中文教师短缺;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中文教师选拔和评估标准;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教师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热情不高。改进突尼斯中文师资的对策为:制定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标准;加大本土教师培养力度,充实突尼斯中文师资力量;加强中文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中文教师待遇水平。教材方面,40年以来突尼斯各高校中文教育一直使用中国政府赠送的通用型教材,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主,本土中文教材只有一套在高中使用的教材《龙》,缺乏针对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本土中文教材。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入型教材缺乏对突尼斯学习者的针对性;本土中文教材严重缺乏;教材种类不够丰富。改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的对策为:培养汉语知识足以承担编写任务的本土教师;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一起参加编写教材的项目;注重开发纵向的系列教材和横向的配套教材;根据突尼斯学习者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课程与教学方面,突尼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法来支撑中文教学,教师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部分教师也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元素,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改进突尼斯汉语教学的对策为: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听说能力培养;创造中文情景,营造轻松氛围,增加学习者的开口率;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文化体验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语言规划角度看,突尼斯是一个多语社会,中文在突尼斯的地位不太高,中文教育的竞争力有待提升。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中文教育缺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文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机构数量无法满足中文学习需求;突尼斯中文教育存在“四缺”现象,即:缺乏行业标准、缺少专业的汉语师资、缺少有针对性的本土汉语教材、缺少适合突尼斯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直接影响了中文教育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展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政府应更加重视中文教育,为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二)增加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中文教育规模;(三)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汉语能力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标准等),确保中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四)解决“三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五)加强与中国高校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六)借鉴法国中文教育的有关标准和汉语教材。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中文教育发展上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若璇[3](2020)在《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基于阜新地区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己经意识到水资源危机的存在性和紧迫性,尤其在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农业作为我国最大的用水部门,节水空间广大,所以实施节水农业、投入节水技术对于缓解目前的缺水状况至关重要,且发展节水农业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宏观数据表明,节水滴灌技术明明具有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和丰产增收等效用,却一直未被广泛采用。基于此,本文以阜新地区为调研地点,以杂粮种植户为调研对象,共获取294份有效问卷,并以调研结果为依据通过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了解了当地农户节水滴灌技术认知及采用现状,且以此为基础做了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影响的统计分析,最后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的便利程度认知、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节省劳动力水平认知、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增产增收效果认知以及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风险认知、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经营的全部耕地面积、农户是否为示范户、农户对政府技术宣传情况满意度这几个因素对农户节水滴灌技术采用具有显着的影响。其中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节省劳动力水平认知、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增产增收效果认知、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经营的全部耕地面积、农户是否为示范户、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的便利程度认知、农户对政府技术宣传培训情况满意度这几个因素对农户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呈正向影响;农户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风险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呈负向影响。模型中的农户年龄、农户的投资偏好、农业收入占比,务农年限、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对政府技术补贴政策满意度这些因素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没有显着影响。通过对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影响的分析,结合阜新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为促使节水滴灌技术被广泛采用,本文分别从政府、社会、农户等方面为推动调研地节水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加强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相关的宣传与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滴灌技术培训、完善技术采用相关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周围示范户的沟通、提高农户们的互联网利用频率。
危萍[4](2020)在《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JF物业管理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物业管理公司,属南昌分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JF物业管理公司为打入南昌市场,连续接管了几个因前任物业管理公司无法维系基本运行而撤场的项目,大部分员工都是直接接管前任物业的员工。作为一家成立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的物业管理分公司,JF物业管理公司为提高其在南昌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力,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主要需要在员工管理上下功夫。本文根据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的工作特性设计调查问卷,以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等统计分析工具,对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从不同岗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员工角度,通过企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个人发展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协作满意度、领导行为满意度、薪酬满意度;企业管理满意度这几个维度来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层员工需加强薪酬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中层员工需加强个人发展满意度;管理人员需加强薪酬满意度、个人发展满意度;男性员工需加强薪酬满意度和工作环境满意度,年龄偏大员工需加强薪酬满意度。并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员工满意度提升对策:对基层员工通过划分岗位职责、进行岗位培训、建立薪酬激励制度、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员工心理健康咨询机制等方式来提升员工满意度。对中层员工通过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完善学习培训体系等方式来提升员工满意度。管理人员通过构建管理人员薪酬结构模型、加强交流学习、提高管理能力等方式来提升员工满意度。对男性员工及年龄偏大员工通过参考行业薪酬标准定位公司薪酬、改进奖励制度及福利制度等方式来提升员工满意度。对公司整体员工通过完善企业文化、谋求员工认同、建立沟通渠道来凝聚员工等方式来提升员工满意度。
龙薪宇[5](2020)在《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研究 ——以凯里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艰苦奋斗所形成与发展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这一背景前提下,学习红色历史、继承和发扬优良红色精神,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启发我们自律自强、不畏艰苦的精神品质,让红色文化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对处于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民俗复杂且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的民族地区来说,红色文化的特殊意义更是不言而喻。通过研究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现状以及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思考,为丰富红色文化关于民族地区的研究理论以及完善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建议。同时,研究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对于民族地区本土高校大学生提升红色文化的认知、促进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促进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加固、促进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跟好的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下,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已得到更多的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播也相对的有所增强,可以看出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存在诸多的不足,亟需重视和加强。论文以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位于民族地区且革命历史浓厚具备丰裕红色文化资源的黔东南州的凯里学院进行调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作为指导的前提下,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重要依托,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相关概述。首先是红色文化的形成渊源和红色文化与民族地区的联系,以及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形态及特点的论述。其形成渊源包括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家国情感及指导理论;红色文化与民族地区的联系主要是数不完的红色足迹和道不完的军民深情;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形态主要表现为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精神形态;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具有文化形态多样、地域性显着、精神内涵丰厚、时空延续较强等特点。其次是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展开论述,探讨红色文化在本土高校传播对于大学生和高校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现状调查。主要是调查问卷的选取与发放,以及问卷调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的论述;再根据调查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所取得的成效和所存在的问题。其成效包括学生对红色文化具备基本认知、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普遍认同、本土高校对红色文化多加重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不佳、红色文化传播的意识较弱、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困乏、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滞后、传播覆盖不全这几个方面。第三章,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依据上一章节所总结出的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影响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在本土高校传播的原因。主要有红色文化传播不深入且不全面,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认识狭隘、对本土资源挖掘和利用不够、传播渠道略传统且存在局限、传播主体数量少且缺乏合力这几个方面。第四章,红色文化在民在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对策思考。根据第三章的原因分析,对于做好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分别从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意识、丰富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渠道、打造传播队伍这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举措。
张洪强[6](2020)在《革命老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为例》文中认为
李盼盼[7](2020)在《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学科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而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学专业来说,跨学科人才是建设成熟高等教育学科的人员储备,跨学科研究是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跨学科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亟需我们从跨学科的角度去审视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本研究以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主要围绕培养对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情况等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展开,在分析跨学科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第一,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现状。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导师访谈和对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存在一定跨学科特征,但整体跨学科力度不够,具体如下:其一,培养对象。跨学科比例高、学科背景复杂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重要特征,并且大部分硕士生对本专业进行跨学科培养较为认可。其二,培养目标。各单位的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某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跨学科,但整体上缺乏明确具体的跨学科培养要求。其三,专业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方向设置类别较多,但主要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跨学科特点不够鲜明。其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专业性较强,综合性、前沿性、跨学科性不足。其五,导师情况。导师的学科背景较为单一,大部分具备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且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跨学科培养较为认可和支持。第二,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本专业跨学科培养现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不足,主要体现在高校和院系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缺乏支持。其二,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跨学科导师队伍缺乏、科研实践训练不足等。其三,跨学科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缺乏,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壁垒影响资源共享、跨学科激励和评价制度的缺位影响师生参与跨学科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科文化制约跨学科文化融入等方面。第三,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建议。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的问题,结合并借鉴欧美高校在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跨学科培养上形成的多样化的生源构成、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导师队伍、强有力的保障举措、跨学科的课程设置等特色,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建议:其一,重视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制定跨学科、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和相应培养方案,有效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的强化和落实。其二,以硕士生兴趣为切入点,尽快融入高等教育学学科、以硕士生适应未来就业为驱动力,积极主动参与跨学科培养活动,激发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跨学科意识。其三,建立跨学科导师队伍、优化课程设置、重视科研实践训练等,进一步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其四,积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共享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跨学科氛围、建立健全激励和评价制度等,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保障。
吴奔[8](2020)在《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研究》文中认为“起始介词+X+方位词”这个介词短语也可以作为一个介词框架。此介词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置词“起始介词”,第二部分是中间成分的X,第三部分是后置词“方位词”。本文包括文章的绪论和文末的结语,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论述论文的选题意义,概述了前人对介词框架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并阐明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语料,同时,本章也对研究的对象、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的构成情况、该介词框架的构件分析、该介词框架内部关系和该介词框架中“X”的多元性。第三章,主要考察和分析“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考察该介词框架在句子中的位置能否位于句子前面、后面或句中;另一方面是讨论和分析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中“起始介词”和“方位词”的隐现问题。第四章,主要对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进行语义分析,具体讨论以下四个方面:一、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的语义功能;二、语义近似的“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三、影响该介词框架语义表达的句法位置;四、对几组介词框架的比较来进一步讨论和观察现代汉语介词框架的特点。第五章,主要考察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与否定词的共现使用情况表达功能,分析和讨论否定词位于介词框架前面的结构和否定词位于介词框架后面的结构,同时也分析否定词位置对介词框架句法和语义的影响。第六章,主要考察和分析“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语用功能,考察和分析该介词框架的话题标记功能和表达功能;另一方面是“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篇章功能,考察该介词框架的篇章衔接功能和篇章管界功能。第七章,从类型学角度方面,对汉语“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的基本对应情况和汉语中不同类别的“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与泰语中相应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第八章为结语,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本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叶明辉[9](2020)在《影响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青少年而言,培养他们的体育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在学生时代就去培养起他们的体育兴趣,有利于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使体育习惯成为伴随其学习、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的体育习惯养成,在一定程度上效果不佳。因此“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形成良好活动习惯”是学校体育工作重要任务之一。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是提高其自身体质健康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培养自我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是以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整个鲁山县为调查区域,以县区内的6所代表性学校为调查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鲁山县初中生体育运动现状、影响因素及体育习惯养成策略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具体结论如下:1.从当前鲁山县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上看,目前只有24.5%的学生有体育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情况并不是特别好。其中男生的体育习惯养成情况要远高于女生,并且随着中招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来看,初中生的年级越高,体育习惯养成情况越好,在参与体育运动时态度较认真。有43.2%的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是专注的,但对于体育运动的喜欢程度及重视程度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进行引导。2.目前鲁山县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主要是“与朋友一起”,且认为结伴效应对自己影响非常大。参与体育运动的场所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在参与的体育项目上跑步(37.2%)和篮球(24.8%)的人数最多。通过访谈后得知其主要动机是为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体育加试。3.通过R-型因子分析,得出目前影响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7个主因子,分别是自身主观条件主因子、外部环境及硬件主因子、社会层面主因子、家庭层面主因子、学校层面主因子以及自身内部的客观条件主因子和初中生的体育需求主因子。
刘蕾[10](2020)在《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出于教师的工作特征、终身教育的思潮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教师自主学习进行相关研究。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来对于自主学习研究的热点仍旧集中在学生领域,对教师自主学习的关注相对较少,对新疆教师自主学习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对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研究,试图呈现该地区教师自主学习现状,探讨针对当地教师自主学习现状的对策,为教师本人的自主学习以及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学习的促进提供相关数据和理论支撑。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与国内教师自主学习领域研究的其他研究对象不同、地域不同,本研究针对的是新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教师,试图为当地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参考建议,研究方向较为创新,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收回问卷1420份,有效问卷1381份,有效率为97%,同时选取四名访谈对象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第一,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整体表现较好,教师有自主学习意愿,在自主学习总体及各维度上均有比较好的表现,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还存在很多阻碍自主学习的因素,包括部分教师学习动机不强、学校环境不利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把控有待提高、学习内容维度表现较差;第二,性别、民族和从教学段不造成教师自主学习显着差异,地域、学校属地、学历、职称、从教年限和从教学科造成教师自主学习显着差异,同时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总体和多数维度有极强的相关性,而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和学校环境作为自主学习的构成部分对自主学习总体影响最大;第三,学习动机问题主要由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和与之伴随的生活余力少以及职业倦怠这几个因素导致,学校环境问题主要在于领导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想法听取过少以及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够宽松,学习过程问题主要由学习惰性这个因素导致,学习内容问题主要由相关方对教师学习干预过多和学习资源无法满足教师需求这两个因素导致;第四,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四个对策,减轻压力消减倦怠以促进学习动机增强,营造公正宽松氛围以改善学校环境条件,抑制学习过程惰性以提升自主学习表现,减少外在过多干预并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二、浅析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青少年社交娱乐场所变换导致体质下降 |
1.1.2 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影响重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家庭环境 |
2.1.2 体育素养 |
2.2 有关家庭环境对于体育素养影响的研究 |
2.2.1 家庭显性环境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研究 |
2.2.2 家庭隐性环境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调查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家庭显性因素对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 |
4.1.1 家庭结构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 |
4.1.2 家庭居住地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 |
4.1.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 |
4.2 家庭隐性环境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 |
4.2.1 父母体育情感对于体育素养影响结果 |
4.2.2 家庭体育行为对于子女的体育素养结果 |
4.2.3 家庭体育支出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 |
4.3 家庭环境因素对于体育素养的回归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家庭显性环境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5.1.1 家庭结构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5.1.2 家庭居住环境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5.1.3 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体育素养的影响结果分析 |
5.2 家庭隐性环境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5.2.1 父母体育情感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5.2.2 父母体育行为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5.2.3 家庭体育消费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动态 |
(一) 国别化汉语传播研究 |
(二) 国别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 |
(三) 有关国家的中文教育研究 |
(四) 突尼斯中文教育研究 |
四、研究内容 |
五、理论基础 |
(一) 语言规划理论 |
(二) 语言传播理论 |
六、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访谈法 |
(三) 文献法 |
第一章 突尼斯国情及中文教育概况 |
第一节 突尼斯共和国概况 |
一、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优势 |
二、突尼斯历史回顾 |
三、突尼斯的政治格局 |
四、突尼斯经济概况 |
第二节 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政策 |
一、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 |
二、突尼斯语言政策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概况 |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历史 |
二、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突尼斯中文教师研究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发展背景 |
一、突尼斯国民教育体制 |
二、突尼斯教师培养体系 |
三、突尼斯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
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队伍状况 |
一、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来源 |
二、突尼斯高校的中文教师 |
三、突尼斯中学的中文教师 |
四、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构成 |
五、突尼斯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一、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突尼斯中文教材研究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及输入型教材的适用性 |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 |
二、输入型教材对突尼斯大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
第二节 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龙》分析 |
一、《龙》的结构 |
二、《龙》的内容分析 |
三、《龙》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
二、编写突尼斯本土汉语教材的几点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研究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初期(1977-1990年)的课程设置 |
二、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二个时期(1990-1998年)的课程设置 |
三、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三个时期(1998年-2007年)的课程设置 |
四、突尼斯中文发展第四个时期(2007至今)的课程设置 |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学方法 |
一、语法翻译法 |
二、任务型教学法 |
三、游戏教学法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
一、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
二、改进突尼斯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
一、突尼斯的外语教育政策 |
二、突尼斯各种外语的地位 |
三、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
第二节 突尼斯民众对汉语的态度及学习需求 |
一、对汉语的态度 |
二、汉语学习倾向 |
第三节 中阿合作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
一、中阿关系及其对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的影响 |
二、语言规划背景下的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
第四节 本研究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
一、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 |
二、突尼斯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汉语) |
附录2: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阿拉伯语) |
附录3: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调查)(汉语) |
附录4: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查)(英语) |
附录5: 对突尼斯高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 |
附录6: 对突尼斯高中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 |
附录7: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中国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8: 高校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9: 补充访谈(高校本土教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看法) |
附录10: 教师访谈结果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基于阜新地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户认知的相关研究 |
1.3.2 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相关研究 |
1.3.3 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理论 |
2.2.2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理论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3.1.1 问卷设计 |
3.1.2 数据来源 |
3.2 样本特征 |
3.2.1 个体及家庭特征 |
3.2.2 生产经营特征 |
3.2.3 政府支持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认知和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4.1 农户认知现状 |
4.1.1 农户技术认知 |
4.1.2 农户增效认知 |
4.1.3 农户风险认知 |
4.2 农户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
4.2.1 技术采用比例 |
4.2.2 技术采用面积 |
4.2.3 技术采用效果 |
4.2.4 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与技术采用行为 |
4.2.5 农户生产经营特征与技术采用行为 |
4.2.6 政府支持与技术采用行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农户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交叉分析 |
5.1.1 农户技术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
5.1.2 农户增效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
5.1.3 农户风险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
5.2 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影响计量分析 |
5.2.1 模型选择 |
5.2.2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设计 |
5.2.3 模型检验 |
5.2.4 模型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加强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相关的宣传与指导 |
6.2.2 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滴灌技术培训 |
6.2.3 完善技术采用相关补贴政策 |
6.2.4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
6.2.5 加强与周围示范户的沟通交流 |
6.2.6 提升互联网利用频率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户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4)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员工满意度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员工满意度 |
2.1.2 物业管理企业 |
2.1.3 物业管理企业员工满意度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 |
3.1 JF物业管理公司基本信息 |
3.2 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现状 |
3.3 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 |
第4章 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
4.1 问卷设计 |
4.2 调查步骤及样本基本情况 |
4.3 调查分析 |
4.3.1 员工满意度统计分析 |
4.3.2 不同类别员工满意度的情况分析 |
第5章 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分析不同岗位员工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1 从基层员工分析 |
5.1.2 从中层员工分析 |
5.1.3 从管理人员分析 |
5.2 分析不同性别员工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3 分析不同年龄员工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4 分析公司整体员工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6章 JF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6.1 不同岗位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6.1.1 基层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6.1.2 中层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6.1.3 管理人员满意度提升策略 |
6.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6.3 公司整体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5)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研究 ——以凯里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1.红色文化的传播研究 |
2.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研究 |
3.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研究 |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
1.外国学者对我国红色文化的直接描述 |
2.国外与红色文化相似的民族文化传播 |
三、研究目标和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在民族地区的特点 |
一、红色文化的形成渊源 |
(一)厚重的历史背景: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现状 |
(二)浓重的家国情感:革命热情与民族情怀 |
(三)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二、红色文化与民族地区的关联 |
(一)数不完的红色足迹 |
(二) 道不尽的军民深情 |
三、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形态 |
(一)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基础 |
(二)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是核心 |
四、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的特点 |
(一)文化形态多样 |
(二)地域特征显着 |
(三)精神内涵深厚 |
(四)时空延续较强 |
第二节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必要性 |
(一)塑造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
(二)培养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内在需要 |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 |
(四)顺应教学建设规律的发展趋势 |
二、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可行性 |
(一)优秀精神品质为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
(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优渥且极具感染力 |
(三)传播媒介的多样发展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 |
第二章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情况说明 |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 |
三、调查问卷的概况 |
第二节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成效 |
一、学生对红色文化具备基本认知 |
二、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普遍认同 |
三、本土高校对红色文化比较重视 |
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
第三节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问题 |
一、传播意识较弱:落后的传播观 |
二、传播内容困乏:资源取材局限 |
三、传播渠道滞后:手段单一陈旧 |
四、传播覆盖不全:传播受众局限 |
五、传播成效不佳:内涵把握不深 |
第三章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一节 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认识狭隘 |
一、僵化静止的传播,形成刻板印象 |
二、注重效益,传播变“庸俗化” |
第二节 本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 |
一、传播空壳化,缺乏生动性资源 |
二、传统理论说教,缺乏“共情” |
第三节 传播渠道略传统且存在局限 |
一、传播手段有限,没有完善的传播系统 |
二、科技应用少,感受缺乏“魅力” |
第四节 传播主体数量少且缺乏合力 |
一、传播主体较少,力量薄弱 |
二、缺乏合作,传播主体“独立化” |
第五节 红文化传播无特点且不全面 |
一、忽视特殊性,雷同度高 |
二、信息凌乱,传播“碎片化” |
第四章 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传播的对策思考 |
第一节 增强传播意识 |
一、加深红色文化认同感 |
二、培育客观的传播意识 |
第二节 丰富传播内容 |
一、强化红色文化有民族的联系 |
二、创新其红色文化的传播题材 |
第三节 改进传播方式 |
一、制作VR、H5新型体验 |
二、注重传播流量的疏导 |
弟四节 打造传播队伍 |
一、增加传播主体数量 |
二、提升传播主体素质 |
第五节 加大传播力度 |
一、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覆盖 |
二、优化红色文化传播的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跨学科培养是当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流 |
1.1.2 跨学科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必然选择 |
1.1.3 跨学科能力急需在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加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简要评析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高等教育学 |
1.4.2 跨学科 |
1.4.3 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访谈法 |
1.6.4 案例研究法 |
1.7 创新点与难点 |
1.7.1 创新点 |
1.7.2 难点 |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现状 |
2.1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分析 |
2.1.1 分析维度与样本选择 |
2.1.2 分析内容 |
2.1.3 主要结论 |
2.2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的问卷调查 |
2.2.1 研究设计和问卷发放 |
2.2.2 调查结果分析 |
2.2.3 调查结论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
3.1 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缺乏 |
3.2 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
3.2.1 跨学科导师队伍缺乏 |
3.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
3.2.3 科研实践训练不足 |
3.3 跨学科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缺乏 |
3.3.1 学院组织壁垒严重 |
3.3.2 激励及考核评价制度缺位 |
3.3.3 学科文化制约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欧美四所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经验 |
4.1 巴斯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管理中心的高等教育管理项目 |
4.1.1 多层次、跨学科、比较性的高等教育研究 |
4.1.2 跨学科的导师队伍 |
4.1.3 灵活的课程设置 |
4.2 卡塞尔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等教育管理项目 |
4.2.1 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
4.2.2 强有力的保障举措 |
4.2.3 跨学科的课程设置 |
4.3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高等教育学培养项目 |
4.3.1 多样化的生源构成 |
4.3.2 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
4.3.3 跨学科的课程设置 |
4.4 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培养项目 |
4.4.1 多样化的培养目标 |
4.4.2 灵活的课程设置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建议 |
5.1 强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 |
5.1.1 重视高等教育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 |
5.1.2 制定跨学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培养方案 |
5.2 激发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跨学科意识 |
5.2.1 以硕士生兴趣为切入点,尽快融入高等教育学学科当中 |
5.2.2 以硕士生适应未来就业为驱动力,积极主动参与跨学科活动 |
5.3 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
5.3.1 组建跨学科的导师队伍 |
5.3.2 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 |
5.3.3 加强科研实践训练 |
5.4 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支撑保障机制 |
5.4.1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共享教育资源 |
5.4.2 构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
5.4.3 建立健全激励和考核评价制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调查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1.4 关于本文的研究 |
1.4.1 研究理论和方法 |
1.4.2 本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
1.4.3 可能的创新点 |
1.4.4 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二章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构成 |
2.1 “起始介词X+方位词”的构成情况 |
2.2 “起始介词+X+方位词”的构件分析 |
2.2.1 起始介词 |
2.2.2 方位词 |
2.2.3 介词和方位词的关系 |
2.3 “起始介词+X+方位词”中X的多元性 |
2.3.1 X的性质 |
2.3.2 X为体词性词语或体词性短语 |
2.3.3 X为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短语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句法分析和相关问题 |
3.1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句法位置 |
3.2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句法功能 |
3.2.1 作状语 |
3.2.2 作定语 |
3.2.3 作补语 |
3.3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前后项隐现 |
3.3.1 “起始介词+X+方位词”中“起始介词”的隐现 |
3.3.2 “起始介词+X+方位词”中“方位词”的隐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语义分析与相关问题 |
4.1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基本语义 |
4.2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引申语义 |
4.3 语义近似的“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 |
4.4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对称与不对称 |
4.5 影响“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语义与句法位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与否定词的共现情况 |
5.1 否定词在介词框架之前 |
5.2 否定词在介词框架之后 |
5.3 否定词与介词框架的位置对句法和语义的影响 |
5.3.1 否定词位于介词框架前面和后面 |
5.3.2 否定词只能在介词框架前面 |
5.3.3 否定词只能在介词框架后面 |
5.4 “Neg+(P+X+L)”与相关结构的语义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的篇章功能 |
6.1 篇章衔接功能 |
6.2 篇章管界功能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汉语“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与泰语中相应的表达形式对比分析 |
7.1 汉语“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的基本对应情况 |
7.2 汉语中不同类别的“起始介词+X+方位词”框架与泰语中相应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 |
7.2.1 表示时间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2 表示处所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3 表示依据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4 表示来源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5 表示范围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6 表示方面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7 表示角度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8 表示状态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2.9 表示条件的介词框架与泰语相应表达形式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影响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习惯养成的概念 |
2.2 体育习惯的概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文献研究评述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参与现状 |
4.1.1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 |
4.1.2 初中生养成体育习惯的个体特征 |
4.1.3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 |
4.1.4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 |
4.1.5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场所 |
4.1.6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 |
4.1.7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
4.2 影响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主因子确定 |
4.3 影响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主因子特征分析 |
4.3.1 自身主观条件因子分析 |
4.3.2 外部环境及硬件因子分析 |
4.3.3 社会层面因子分析 |
4.3.4 家庭层面因子分析 |
4.3.5 学校层面因子分析 |
4.3.6 自身内部客观条件因子分析 |
4.3.7 体育需求因子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10)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自主学习 |
(二)教师学习 |
(三)教师自主学习 |
三、研究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数据处理 |
第二章 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一)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二、教师自主学习现状 |
三、教师自主学习问题 |
四、小结 |
第三章 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差异分析 |
一、性别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二、民族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三、地域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四、学校属地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五、从教学段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六、学历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七、职称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八、从教年限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九、从教学科与教师自主学习差异 |
十、教师自主学习内部各维度对总体的影响差异 |
十一、小结 |
第四章 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的问题分析 |
一、生活余力少和职业倦怠抑制学习动机 |
二、学校管理缺乏民主学习环境氛围较差 |
三、教师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惰性较强 |
四、相关方干预过多且学习资源不够丰富 |
五、小结 |
第五章 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对策 |
一、减轻压力消减倦怠,促进学习动机增强 |
二、营造公正宽松氛围,改善学校环境条件 |
三、抑制学习过程惰性,提升自主学习表现 |
四、减少外在过多干预,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浅析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D]. 张钞.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D]. 海客(HAYKEL T0UMI).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3]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基于阜新地区的调查[D]. 刘若璇.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JF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满意度提升研究[D]. 危萍.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5]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本土高校的传播研究 ——以凯里学院为例[D]. 龙薪宇.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革命老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为例[D]. 张洪强. 华东政法大学, 2020
- [7]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D]. 李盼盼. 河北大学, 2020(08)
- [8]介词框架“起始介词+X+方位词”研究[D]. 吴奔.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影响鲁山县初中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D]. 叶明辉.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10]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刘蕾.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介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