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娜,刘华[1](2021)在《基于职业需求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声乐课程是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之一,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下,结合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以高师人才就业为导向,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要求为基点,深入推进声乐教学改革,落实转型政策,为市场输送优质的音乐人才。
马璐瑶[2](2021)在《高师音乐师范生声乐舞台表演评价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
魏严严[3](2020)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施途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入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小音乐教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引起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反思,音乐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新时期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基地,要紧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现状以及对现有的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脱离的问题,探索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龚平[4](2020)在《湖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中,正越来越重视自弹自唱这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城市学院、邵阳学院与湖南工业大学等六所高校,对这六所高校自弹自唱课程的开设情况与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本研究致力于通过目前的教学现状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自弹自唱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提升自弹自唱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一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对自弹自唱课程相关文献的读取与分析,确定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对自弹自唱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说明本调研抽取调研对象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对弹唱课学生与教师所填写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课程名称及教材、教学目标、课时及相关课程安排、评价考核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六所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梳理,以此来了解自弹自唱课程的现状。通过进驻课堂实地观察与记录,借用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分析每所学校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的现状。第三章,在上文对湖南省六所高校自弹自唱课程的教学现状的调查的基础上,本章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方面对六所学校的自弹自唱课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课程设置上,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以及考核评价这三点出发,找到六所学校的个性与共性、优势与劣势。教师教学上,对六位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技能基础、教学互动与应变能力、教学思维与课堂驾驭进行深入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师的教学特点及其与教学效果的关联。学生学习上,本文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培养、课堂实践与参与展示、课后练习与艺术实践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期待与学习现状进行论述。第四章,在前文的观察与分析中,提出解决方案。从明确自弹自唱的学科内涵、调整自弹自唱的课程内容、完善自弹自唱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出发,对自弹自唱学科的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本文关于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更具有实践指导的作用。总之,本文在对高校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灵活的课程建设研究思路,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弹自唱课程建设的研究理论,具备了较强的应用与实践指导意义。
李思慧[5](2020)在《新课标下农村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调查研究 ——以炎陵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已成为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的主要关注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为了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付诸实践,必须努力提高音乐老师的音乐本专业的素养。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论,阐述了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老师音乐专业素质的要求,并进一步阐明了新课程标准下音乐老师须具有的音乐专业素养的结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养。理论知识素养是指音乐专业知识、音乐跨学科知识和与音乐有关的文化知识;能力素养主要是指专业技能、表演、创造力和科研能力的素养。笔者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听课评课法对炎陵县农村音乐老师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县农村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现状与达到新课标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本文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对炎陵县农村音乐教师实际调查结果,从多个角度了解了该县农村地区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质的现状,并对农村中小学音乐老师音乐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深入研究了新课程标准下对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为研究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的构成及其标准提供思路。(2)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农村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异,为提升农村音乐老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提出可行的建议。
朱珍宝[6](2020)在《基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的河南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以平顶山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指出:高校要办好音乐教育等专业,引导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师。本文目的旨在思考河南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如何更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通过对平顶山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调查与访谈,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度出发,对河南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和分析,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对接的问题,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如何更好适应基础教育的建议。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对中小学音乐新课标进行研读,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其次,对平顶山地区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从音乐教师角度得到更多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考,然后依据河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说明平顶山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调查情况,首先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其次阐述了文件调查目的与设计、如何实施、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单独访谈及相关结论,明确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的需求标准。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河南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第四部分通过中小学人才的需求及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对河南三所高校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如何更好适应基础教育提出建议。
陈冰融,黄文杰[7](2020)在《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是高师声乐教学重要内容,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教学水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歌唱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便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基于目前高师《声乐基础》课普遍偏重于专业声乐教学、偏离师范教学目标的现状,本文从高师《声乐基础》教学目标切入,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需求,从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健全课程形式等方面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探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思路及建议。
郭元红[8](2019)在《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音乐教师教育是音乐学科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西北地区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音乐教师缺乏,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有较高期望值,并且该地区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多民族区域,是国家精准扶持的对象之一。故展开对西北地区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发现该地区音乐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本文是以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若干问题调查与比较研究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首先,在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相关文件进行学习和理解后,以“音乐教师教育”为关键词,沿着“音乐教育专业构成及认识→教育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比较”的思路,对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进行调查与比较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五章节:第一章:绪论。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缘由。对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音乐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课程设置的研究、教学能力的研究、音乐教师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以及针对西北五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五个问题进行梳理。并表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讨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构成。首先简述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史,了解基本的发展脉络,其次通过学习和理解国家目前颁布的有关音乐教育的相关文件、标准、法规及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构成,撰写此章节以阐述当下我国对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期望。第三章:设计调查项目。对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比较调查结果,发现五者之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个性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客观的审视。第四章:得出研究结论:第一,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音乐科目师资缺乏,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受到挑战。第二,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急需革新。第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待调整。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李铁绳[9](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陈雨[10](2019)在《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越来越被重视。欠发达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水平受地区经济、政治的影响,有一定局限性,但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笔者试想能否使这类高等师范院校在发挥地域优势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自身的音乐教育水平,建立自己的特色。本文选择了一所这样的高师——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想通过对其的研究,在构建一门地域音乐文化课程的同时,促进其音乐教育水平。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结语六个部分构成,其中四个章节的排列思路是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基础,最后到实际的构想。具体如下:绪论是研究缘由、方法、现状的介绍。第一章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这一章是对本研究整个的指导思想及相关理论基础的论述,由大到小涉及传统文化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音乐教育在传承中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及其课程与教学的要求。第二章赣南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基础。这一章主要是陈述赣南地区所拥有的地域音乐文化,并对当地高校关于它们的传承已有的实践进行研究,其中重点研究赣南师范大学及其音乐学院对它们的传承所做的努力。由此预设所要构建的地域音乐课程为赣南采茶戏课。第三章赣南采茶戏的特点及今日之传承。这一章是对笔者所选择构建的地域音乐文化课程主体——赣南采茶戏的保存困境和自身价值的研究,以探究该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价值。第四章赣南采茶戏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这一章是对赣南采茶戏课程在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构建的具体设想,包括课程理念、实施方式,以及笔者关于该课程的实地教学实践和相关展望。结语对全文的研究和笔者的期望做了总结。
二、略论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职业需求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师音乐人才现状与归因 |
二、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面向职业需求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
1.建立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基础 |
2.培养声乐知识的教学能力 |
3.具备歌曲欣赏的教学能力 |
4.具有开展课外歌唱活动的能力 |
5.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能力 |
四、结语 |
(3)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选题研究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一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教师教育 |
一、教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二、音乐教师教育 |
第三节 人才培养模式 |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第二章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音乐教师的挑战 |
第一节 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的分析 |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的变化 |
二、音乐课程基本教育理念的变化 |
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音乐教师培养的要求 |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状研究 |
一、专业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
二、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
三、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
第三章 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第一节 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
一、五项全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
二、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历程 |
第二节 音乐教育学院教师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
一、人才培养目标 |
二、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节 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
第四章 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
第一节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启示 |
一、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音乐教师培养 |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 |
二、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
三、实践课程的设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湖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关于自弹自唱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自弹自唱与相关课程结合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五节 关于抽取调研对象的说明 |
第二章 湖南省六所高校音乐学专业自弹自唱课程现状调研 |
第一节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一、对教师所填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二、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分析 |
第二节 对教学大纲的研究 |
一、课程名称及教材 |
二、教学目标 |
三、课时及相关课程安排 |
四、评价考核 |
第三节 课堂观察 |
一、课堂设置 |
二、课堂教学 |
第三章 湖南省六所高校音乐学专业自弹自唱课程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课程设置方面 |
一、教学曲目各有侧重但范围有限 |
二、能力培养强调均衡却难以突破 |
三、评价考核重视结果淡化过程 |
第二节 教师教学方面 |
一、专业背景与技能基础的局限 |
二、教学互动与应变能力的不足 |
三、教学思维与课堂节奏的背离 |
第三节 学生学习方面 |
一、学习基础与能力培养失衡 |
二、课堂实践与展示互动积极 |
三、课后练习与艺术实践缺乏 |
第四章 高校自弹自唱课程建设的建议 |
第一节 明确自弹自唱的学科内涵 |
一、明确课程目标 |
二、注重弹唱思维 |
第二节 调整自弹自唱的课程内容 |
一、重视理论构建的系统性 |
二、调动授课教师的联合性 |
三、丰富课程教材的多样性 |
四、强调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
第三节 完善自弹自唱的评价体系 |
一、强调弹唱的多种形式,丰富考核内容 |
二、重视弹唱的各项能力,完善评分标准 |
三、关注弹唱的课堂实践,重视形成性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课堂实录 |
致谢 |
(5)新课标下农村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调查研究 ——以炎陵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1.6.1 素养 |
1.6.2 专业素养 |
2.新课标下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的构成及其标准 |
2.1 新课标对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 |
2.2 高师音乐教育本科课程设置与目标 |
2.3 教育理论基础 |
2.4 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结构及标准 |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
3.1 问卷结构 |
3.2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
3.2.1 信效度分析 |
3.2.2 音乐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与人文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
3.2.3 音乐教师的能力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
3.2.4 音乐教师的学习、培训与考评状况分析 |
4.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的问题与建议 |
4.1 农村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
4.1.1 音乐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欠缺 |
4.1.2 能力素养个体差异巨大 |
4.1.3 音乐专业素养欠缺的兼任教师偏多 |
4.2 提升农村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 |
4.2.1 多管齐下,提升教师音乐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 |
4.2.2 面面俱到,提升教师能力素养水平 |
4.2.3 专人专用,逐步取消不具备音乐素养的兼任教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二:炎陵县部分音乐教师的听课教案 |
致谢 |
(6)基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的河南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以平顶山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平顶山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人才的需求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与统计分析 |
一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二 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教师单独访谈情况 |
一 访谈目的 |
二 访谈内容与分析 |
第四节 问卷调查与访谈结论 |
一 音乐专业技能和理论方面 |
二 综合实践能力 |
三 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 |
第二章 河南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
第一节 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概况 |
第二节 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一 音乐专业技能需进一步强化 |
二 音乐教育理论需更好的转化为实践经验 |
三 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单一 |
第三章 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
一三 所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建立有效的合作 |
二 完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
第二节 均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向 |
一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
二 丰富实践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
三 立足民间音乐和本土音乐进行实践 |
第三节 完善教学方式与课程结构 |
一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
二 调整课程比例与内容 |
三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精神 |
第四节 加强管理与制度建设 |
一 建设有学科特点的实践基地 |
二 不断完善实践评价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调查应用图片 |
附录C 调查名单 |
附录D 访谈图片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师《声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
(一)具备歌唱能力 |
(二)具备声乐教学能力 |
(三)具备舞台演出能力与经验 |
三、高师《声乐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解析 |
(一)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
(二)《声乐基础》课上的教学曲目过于“专业化”,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歌曲作品脱节 |
(三)学生缺乏钢琴伴奏的能力 |
(四)学生缺乏实际的舞台表演经验 |
四、优化课程内容,塑造“整体性”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
(一)丰富课程内容 |
(二)完善教学方法 |
(三)健全课程形式 |
五、结语 |
(8)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2.1 培养模式研究 |
1.2.2 课程设置研究 |
1.2.3 教学能力研究 |
1.2.4 其他研究 |
1.2.5 针对西北五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音乐教师教育:历史及“专业”构成 |
2.1 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发展述要 |
2.1.1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 |
2.1.2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
2.1.3 改革开放至二十一世纪 |
2.2 音乐教师教育及其“专业”构成 |
2.2.1 教师教育及音乐教师教育 |
2.2.2 作为“专业”的音乐教师教育及其构成要素 |
2.3 总结 |
第3章 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状况调查与比较 |
3.1 教师教育调查的设计 |
3.1.1 调查的说明 |
3.1.2 调查的设计 |
3.1.3 调查的内容 |
3.2 调查过程及完成情况 |
3.3 调查结果的基本描述与比较分析 |
3.3.1 培养目标之比较 |
3.3.2 课程设置之比较 |
3.3.3 教师队伍之比较 |
3.3.4 学生情况之比较 |
第4章 结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提出建议 |
4.2.1 学校层面 |
4.2.2 学生层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问题提出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
三、文献综述 |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
二、教师培训制度 |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
一、教师检定制度 |
二、教师培训制度 |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
一、启蒙到专业 |
二、探索与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
二、教师培训制度 |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
一、综合化 |
二、开放化 |
三、高端化 |
四、一体化 |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
一、师范专业设置 |
二、师范专业认证 |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研究 |
二、高师融入地域音乐文化的研究 |
三、关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 |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传统音乐文化 |
一、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
二、传统音乐文化 |
第二节 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
一、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
二、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 |
第三节 传统音乐教育中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育 |
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育中对传统音乐的传承 |
二、将地域音乐课程融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育 |
第四节 高师中传统音乐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要求 |
一、高师音乐人才培养要注意的问题 |
二、专业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
三、与课程标准的结合——以2017 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代表 |
第二章 赣南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基础 |
第一节 赣南音乐文化在当地高校中的运用 |
一、民间音乐储藏丰富的地区 |
二、赣州高校对当地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 |
第二节 赣南师大及其音乐学院为地域音乐文化传承所做的工作 |
一、所设置的科研机构 |
二、教学实践成果及科研课题项目 |
三、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比较分析 |
四、其他 |
第三章 赣南采茶戏的特点及今日之传承 |
第一节 赣南采茶戏历史发展及现阶段所面临的保存困境 |
一、历史发展 |
二、现状与所面临的保存困境 |
第二节 赣南采茶戏自身价值 |
一、形成 |
二、音乐价值 |
三、表演方面的价值 |
四、文学价值 |
第四章 赣南采茶戏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
第一节 课程建设理念 |
第二节 课程实施方式设想 |
一、组织力量 |
二、建设学科 |
三、全面推进 |
第三节 课程建设实践 |
一、课程建设内容 |
二、所选实践内容 |
三、上课情况及学生反馈 |
四、反思与补充 |
第四节 展望 |
一、高师与中小学接轨 |
二、政府采取措施帮助传承 |
结语 |
附录 赣南师范大学及其音乐学院概况 |
参考文献 |
四、略论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职业需求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 张晓娜,刘华. 大众文艺, 2021(21)
- [2]高师音乐师范生声乐舞台表演评价的调查研究[D]. 马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魏严严.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4]湖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 龚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1)
- [5]新课标下农村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素养调查研究 ——以炎陵县为例[D]. 李思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的河南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以平顶山地区为例[D]. 朱珍宝. 郑州大学, 2020(02)
- [7]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 陈冰融,黄文杰. 北方音乐, 2020(05)
- [8]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D]. 郭元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9]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10]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D]. 陈雨.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