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及其量化分级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1](2021)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13所中小学的20个食堂进行研究,并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进行评分。结果应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后,A、B级学校食堂数量增加,C级下降。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持有情况(100.0%)、基本岗位卫生知识掌握情况(95.0%)、着装统一情况(90.0%)、个人卫生习惯(80.0%)等指标均高于应用前。结论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能有效提高学校食堂整体卫生状况,提高学生食堂就餐积极性,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王梦雅[2](2021)在《农村校园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研究 ——以浙江T县为例》文中认为
卞君[3](2020)在《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文中指出
尹航[4](2020)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最近,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关系到大中小学生及幼儿等特殊群体,因其人群敏感性、易发性、公众低容忍性等特点,深刻影响校园安全、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媒体和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形势,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化,单一的政府监管模式已经不能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诉求度所匹配,监管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易存在政府失灵问题。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涉及学校、家长、校外托管机构以及经营商户等多元责任主体,存在的风险因素众多,在对其监管的过程中,任一方责任主体均不能缺席,除政府监管外,还需要社会多方协同治理,各自发挥其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责任主体作用,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多元治理新模式,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从而实现更加有效地监管。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这一具有典型性和突出性的问题为切入点,以J市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实际情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遇到的困境及产生原因的多元主体角度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对策,探索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多中心协同监管模式,期望能对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参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回应性监管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构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多中心监管模式的可行性。其次介绍了 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并总结出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政府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难;食品生产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违法经营现象仍时有发生;学校及校外托管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家长等社会公众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薄弱,社会力量监督的参与度较低等。再次,对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各方面临的困境进行逐步地原因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各自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造成问题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相互影响、多因素相互制约产生的。构建稳定有效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多中心监管模式关键在于找准多元主体在协同监管中的定位,最后,本文从多中心治理和回应性监管视角入手,从政府宏观规制、规范食品生产流通经营市场、落实教育部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及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等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困境、构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多中心协同监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何声炳[5](2020)在《T市H镇中小学食品安全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孩子代表着希望,承载着未来。中小学是孩子成长和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自2011年以来实施了营养餐计划。自计划开展以来,各地学校克服了没有足够资金、人手缺乏、没有经验等重重困难,确保营养餐计划落到实处。针对各地学校面临的困难,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新建食堂,配备设施,保障配套人员的工资,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等,这些措施让各地学校的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由营养餐开始,但不局限于营养餐,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一些短板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学校食品安全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介绍,例举了部分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深入调查T市H镇1所中学,8所小学的实地情况,立足现状,发现H镇存在缺乏资金,导致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专业人员,导致管理和具体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落实不到位,营养搭配人员缺失,导致只能凭经验搭配,缺乏科学的营养搭配;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机制体制人员技术支撑尚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提出仍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补齐硬件设施短板,梳理人员体系,设置相应编制,完善相应岗位职责,人员管理制度,注重学生及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等应对措施。
田晋嘉[6](2020)在《集体化时代稷山县的“卫生革命”与乡村变迁(1949-196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托强大的政权力量向乡村社会开展了诸多领域的改造和重构。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民疾病的防治问题,成为了农村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所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史实是:建国后,农村的卫生状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充斥着政治意味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覆盖广大农村区域的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民中广泛实施,遍布田间地头的赤脚医生不断镌刻着历史印迹。然而,在这些宏旨背后,乡村社会展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历史样态,为新中国国家与地方关系的生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场域。如果能从农村内部的具体实践和农民自身的生活世界细致考察,将更加有助于探讨现代卫生体系是如何在传统农村中扎根,并对农村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集体化时代山西省稷山县农村的卫生实践为考察中心,致力于展示国家在不断推进卫生事业的背景下,乡村社会所呈现出的具体形态。通过卫生社会史的视角,对稷山县传统时期的卫生医疗状况以及建国后稷山县在现代卫生体制的建立、观念的培养、具体的实践、典型化塑造中所展现出的历史史实进行细致考察,探讨了中共领导的现代“卫生革命”如何进入乡村社会,并对乡村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认为国家意志与地方实践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关系是“革命”落地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国家意志不断被在地化的实践所落实,使得农村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卫生医疗体系。此外,现代卫生对乡村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多重的。一方面卫生下乡促使农村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融合;另一方面,卫生下乡的过程也伴随着国家意识形态向农村不断渗透的过程,从而促使了农村的国家化和农民的社会化。
唐兴[7](2020)在《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延续和构筑经济社会上层建筑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涉及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全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其对于食品的要求也从最基本的填饱肚子转向营养和安全。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依然屡见不鲜,且多数发生在农村基层。自2009年2月制定、2015年4月修订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中国在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不断完善的城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却刚刚起步,政府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员、技术设备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执法力量薄弱等。扬州市江都区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先行先试地区,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以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以外部性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江都区的实际情况,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了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发现江都区近年来积极采取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监督执法、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四有”保障,保证了履职尽责落实到位,营造出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但由于江都区广大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执法人员素质层次不齐、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单一等问题,还存在食品安全监管盲区。论文提出通过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实效;引导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介入,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探索食品安全行政司法衔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引导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向村镇延伸等有效措施,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善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卞君[8](2020)在《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少年食品卫生健康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和食品监督部门的监察重点,随着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层出不穷,2019年多地方仍然报道学生出现食堂集体中毒事件,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进入了社会舆论监督的日常话题之中,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与基石,饮食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由于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处在普及阶段之中,学生群体基数日益扩大,而中、小学校为了解决在校学生的用餐需求,常常在校园开设学生食堂,而食堂的安全卫生状况往往存在一些监督管理漏洞,因此,对于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对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S区中小学示例,以访谈与调查问卷方式切入,发现并解决问题,针对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案。更能通过此例总结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经验,为其他地区中小学食堂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提供意见。文章通过从理论出发,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为论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确定方向,同时梳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督的概念,并阐述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内容,以及安全科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和相关法律政策依据,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从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食堂食品安全调查结果和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满意度三个方面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现状调查从多角度来分析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对美国、欧盟、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督进行阐述,分析其监督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在量化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本身、政府部门、学校、食堂、社会监督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徐灵敏[9](2019)在《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文中指出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着祖国和社会的希望,他们幼小的身心需要全社会呵护。近年来,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仅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使得公众对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产生质疑,对当地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测评,分类强化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本文以政府监管部门视觉结合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政府规制等理论指导,根据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运用德尔菲法从政府、经营主体、消费者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二级指标及9个三级指标的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福清市63家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证评价,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从政府监管部门视觉并基于日常监管数据构建的学校食堂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合理,具有可操作性。(2)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总体良好,呈橄榄型分布,但个体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高于乡镇中小学食堂、公立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高于私立中小学食堂、自主经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高于外包食堂、职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较差的特征,存在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食品安全培训效能低、监管力量不足且强度不均衡等问题。(3)政府投入、经常性培训强化和信息公开机制是影响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进而从政府监管、校方管理和社会监督三个维度提出发挥量化分级的示范作用;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效能;转变学校食堂的监管方式;提升食品安全的共治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补充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大食品安全的经费投入;配强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建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规范学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强化社会公众及媒体监督等建议。
和钧[10](2018)在《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保障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五华区的中小学校食堂及相关配餐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掌握学校食堂及配餐企业的食品安全基本情况,结合中小学生群体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特点,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导向,从政府、学校、社会等不同主体出发,分析政府监管、学校监管、食堂及配餐企业自身管理、家委会及社会监督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探讨建立融合国家、社会、家校的有效治理理论,摸索政府职能部门、中小学校、食品生产企业、家长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治理方法。实现从单一、自上而下的政府监管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整体性治理目的,全方位提高五华区中小学校园的食品安全水平。本文对国内外涉及学校食品监管方面的文献做了整理研究,对五华区29个中学食堂、8个小学食堂、10个区内及区外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检查项目涉及八个大项31个小项。根据调查结果与实地走访,总结出目前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政府层面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效率,教育部门加强教育与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加强周边整治;学校层面提出健全管理组织构架,创新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模式;学校食堂及配餐企业强化自我管理,规范标准化流程,采用“6T”管理、实施HACCP管理体系、同时引入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对家委会及社会提出建议,多渠道保障校外集体供餐安全,积极解决中小学生午休以及小饭桌问题,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加强防范。
二、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及其量化分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及其量化分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2.1 组织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条例 |
1.2.2 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要求针对性整改学校食堂 |
1.2.3 专人小组不定期对学校食堂督导 |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2 结果 |
2.1 学校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前后的变化 |
2.2 学校食堂进行量化分级前后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指标变化 |
3 讨论 |
(4)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非结构型访谈法 |
1.3.2 案例研究法 |
1.3.3 滚雪球抽样问卷调查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
2.1.2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2.1.3 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
2.1.4 “五毛食品”及“三高”食品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2 回应性监管理论 |
第3章 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历史演进 |
3.2 J市出台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文件规定 |
3.3 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进展 |
3.4 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评估 |
第4章 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 |
4.1 访谈与调查问卷设计实施 |
4.1.1 访谈内容 |
4.1.2 访谈对象 |
4.1.3 问卷内容 |
4.1.4 问卷对象 |
4.1.5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4.2 政府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难 |
4.3 食品生产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违法经营 |
4.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
4.5 社会公众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薄弱 |
第5章 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困境原因分析 |
5.1 政府层面 |
5.1.1 立法空白、法律责任不够明确 |
5.1.2 监管执行力不足 |
5.1.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
5.1.4 检验技术方法滞后 |
5.2 市场层面 |
5.2.1 食品生产加工市场不规范 |
5.2.2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差 |
5.2.3 违法成本较低 |
5.3 学校层面 |
5.3.1 学校管理资源匮乏、食堂基础设施不完善 |
5.3.2 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化 |
5.4 家庭个人层面 |
5.4.1 公众对食品安全相关认知不足 |
5.4.2 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5.4.3 家庭食品安全教育责任意识淡薄 |
第6章 缓解J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
6.1 政府宏观规制 |
6.1.1 完善立法明晰法律责任 |
6.1.2 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长效监管机制 |
6.1.3 加快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6.1.4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披露机制 |
6.2 规范食品生产流通市场 |
6.2.1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
6.2.2 引导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提高主体责任感 |
6.2.3 引入第三方评价 |
6.3 落实教育部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6.3.1 将食堂食品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 |
6.3.2 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教育 |
6.4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 |
6.4.1 加强食品安全公共教育 |
6.4.2 拓宽公众参与监管渠道 |
第7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T市H镇中小学食品安全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学校食品安全相关文献概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地调研法 |
1.3.3 访谈法 |
1.3.4 案例分析法 |
1.3.5 系统分析法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学校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2.1 食品安全 |
2.2 食品安全相关概念和理论 |
2.2.1 量化分级 |
2.2.2 明厨亮灶 |
2.2.3 良好操作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
2.2.4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
2.2.5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Control Point) |
2.2.6 7S管理以及6T实务管理 |
2.3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2.3.3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
2.3.4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
2.3.5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2.3.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
2.3.7 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
2.3.8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镇中小学食品安全现状及分析 |
3.1 H镇中小学食品安全具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1 H镇食品安全管理基本情况概述 |
3.1.2 H镇民族中学食品安全情况概述 |
3.1.3 H镇各小学食品安全情况概述 |
3.1.4 .H镇各中小学硬件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1.5 学校人员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1.6 T市“六T实务”情况概述 |
3.2 T市及H镇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2.1 .T市及H镇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
3.2.2 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3 T市及H镇食品安全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分析 |
3.3.1 .法律法规及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3.2 社会共治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3.3 技术支撑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提升基层中小学食品安全的对策研究 |
4.1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4.2 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补齐短板 |
4.2.1 补齐硬件、设施设备短板 |
4.2.2 补齐人员工资短板 |
4.2.3 补齐其他需要资金的短板 |
4.3 落实学校主体责任 |
4.3.1 理顺学校食品安全内部管理体系和制度 |
4.3.2 配齐所需人员,明确职业规划 |
4.3.3 完善学校食品检测体系 |
4.3.4 开展食育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
4.4 不断增强基层监管力量 |
4.4.1 理顺监管机制体制 |
4.4.2 配齐人员及基础需求 |
4.4.3 执法从严 |
4.4.4 加大监督抽检力度 |
4.4.5 注重新技术新模式的实践和推广 |
4.5 不断改善食品安全的大环境 |
4.5.1 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4.5.2 持续开展最严厉的处罚 |
4.5.3 注重食品安全知识及标准的知识普及,有效形成社会共治局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集体化时代稷山县的“卫生革命”与乡村变迁(1949-196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五、相关概念说明 |
第一章 :稷山县传统卫生医疗 |
一、稷山县自然地理及历史沿革 |
(一)自然地理环境 |
(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变迁 |
二、稷山县传统时期的卫生状况 |
(一)政府对基层卫生的治理 |
(二)传统农民的卫生行为 |
(三)以医生为主的医疗资源 |
第二章 :送医进村:稷山县基层卫生组织和制度的建立 |
一、建国初期国家的卫生策略 |
(一)“面向工农兵” |
(二)“预防为主” |
(三)“团结中西医” |
(四)“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
二、稷山县卫生保健网的建立与发展 |
(一)联合诊所时期(1949-1955) |
(二)联合保健站时期(1956-1958) |
(三)四级卫生保健网的建立(1959-1965) |
三、乡村卫生制度与公约 |
(一)卫生管理责任制度 |
(二)集体事业中的卫生公约 |
(三)乡村卫生制度和公约的建构逻辑 |
小结 |
第三章 :塑造新人:现代卫生观念的培养 |
一、基层医务人员的改造和培养 |
(一)传统医者与现代国家的矛盾 |
(二)医务人员的改造和培养模式 |
二、农民现代卫生观念的树立 |
(一)农民对卫生工作的态度 |
(二)农村的卫生宣传与教育 |
小结 |
第四章 :双管齐下:“除四害”运动与生产积肥 |
一、“除四害”运动的话语表达和在地化实践 |
(一)政治话语下的卫生运动 |
(二)“除四害”运动的在地化实践 |
二、卫生运动中的积肥建设 |
三、厕所改造和粪便管理 |
(一)从卫生到积肥:农村厕所改良的实践 |
(二)从积肥到卫生:农村粪便处理的改进 |
四、畜圈改良和饲养卫生 |
小结 |
第五章 :“学赶稷山”:稷山典型化的塑造及影响 |
一、榜样示范:卫生模范的树立与影响 |
(一)卫生模范的群体特征 |
(二)卫生模范的生成机制 |
(三)卫生模范的社会效应 |
二、稷山县的典型化塑造 |
(一)党政领导的重视 |
(二)报刊宣传的渲染 |
(三)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的影响 |
(四)外宾参观 |
三、“学稷山、赶稷山”的卫生运动 |
(一)“稷山化”的标准 |
(二)“学赶稷山”的机制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
2.1.2 食品安全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政府规制理论 |
2.2.3 公共物品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3.1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架构与职能 |
3.2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
3.2.1 加大投入,严格专项检查 |
3.2.2 突出重点,加强企业监管 |
3.2.3 加强培训,广泛开展宣传 |
3.2.4 重点督查,完善考核机制 |
3.3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 |
3.3.1 整治力度、检测水平有所提升 |
3.3.2 重点餐饮场所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
3.3.3 培训、宣传工作卓有成效,执法环境改善颇多 |
3.3.4 考评方式逐步规范,考评结果能够及时反馈 |
4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4.1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
4.1.1 食品检测效率低下,社会信任度不高 |
4.1.2 行业协会监督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
4.1.3 执法标准协调困难,监督工作消极被动 |
4.1.4 执法监督力量薄弱,监管落实不到位 |
4.2 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检测体系建设不健全,抽样检测标准偏低 |
4.2.2 行业组织发育不充分,消费者维权意识差 |
4.2.3 政府相关立法缓慢,造成执法者无法可依 |
4.2.4 专业人才短缺,执法人员缺乏专业标准与技能 |
5 加强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5.1 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实效 |
5.1.1 加大食安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力度 |
5.1.2 保障快检设备质量 |
5.1.3 建立科学的快速检测产品评价制度 |
5.1.4 加大基层快速检测技术培训力度 |
5.1.5 提升食品现场定性检测能力 |
5.2 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
5.2.1 引导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介入 |
5.2.2 科学合理应对职业打假组织 |
5.2.3 支持食品安全社会组织发展 |
5.2.4 赋权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 |
5.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3.1 坚持依法行政有效监督 |
5.3.2 推动市级建立相关地方法规 |
5.3.3 探索食品安全行政司法衔接机制 |
5.3.4 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
5.4 引导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向村镇延伸 |
5.4.1 科学定位政府自身的监管角色 |
5.4.2 将食品安全监管中心向农村下沉 |
5.4.3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综合素质 |
5.4.4 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食品安全 |
2.1.2 食品安全监督 |
2.1.3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安全科学理论 |
2.2.2 无缝隙监督理论 |
2.3 法律政策依据 |
2.3.1 法律依据 |
2.3.2 政策依据 |
3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调查 |
3.1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概述 |
3.1.1 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简介 |
3.1.2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概况 |
3.2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调查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调查统计 |
3.3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
3.3.1 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
3.3.2 食堂食品安全调查结果 |
3.3.3 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满意度结果 |
3.3.4 监督部门对食堂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的访谈结果 |
3.4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讨论 |
3.4.1 量化评级情况 |
3.4.2 从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 |
3.4.3 学生、教师的满意度情况 |
3.4.4 政府部门人员访谈情况 |
4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问题分析 |
4.1.1 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4.1.2 相关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 |
4.1.3 学校监督存在的问题 |
4.1.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5 社会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4.2.1 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
4.2.2 监督执法技术层面原因 |
4.2.3 制度落实不到位 |
4.2.4 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监督不够重视 |
4.2.5 学校对食堂管控不严 |
4.2.6 量化分级管理的宣传教育不够 |
5 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经验借鉴 |
5.1 不同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采取的措施分析 |
5.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5.1.2 欧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5.1.3 日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5.2 国外经验总结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启示 |
5.2.1 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的集中化管理 |
5.2.2 实行食品安全的全过程控制 |
5.2.3 强调食品安全监督的透明性 |
5.2.4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的预警机制 |
5.2.5 重视食品安全监督的自律性 |
6 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议 |
6.1 构建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
6.1.1 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指导思想 |
6.1.2 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总体思路 |
6.2 构建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
6.2.1 全程监督的原则 |
6.2.2 量化评价,分级管理的原则 |
6.2.3 动态监督的原则 |
6.2.4 公开透明的原则 |
6.2.5 卫生安全的原则 |
6.3 加强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路径 |
6.3.1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法规建设 |
6.3.2 政府部门方面的改进 |
6.3.3 学校加强对食堂的监督管理 |
6.3.4 学校食堂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
6.3.5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7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访谈提纲 |
附录 2:相关领导问卷 |
附录 3:教师问卷 |
附录 4:学生问卷 |
附录 5:政府部门访谈记录表 |
(9)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小学食堂 |
2.1.2 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政府规制理论 |
第三章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构成要素 |
3.1.1 政府监管行为 |
3.1.2 负面反馈行为 |
3.1.3 自主提升行为 |
3.2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3.2.1 可行性原则 |
3.2.2 实用可比性原则 |
3.2.3 客观便利性原则 |
3.3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
3.3.1 评价指标初设 |
3.3.2 评价指标筛选 |
3.3.3 评价体系最终确定 |
3.3.4 评价体系各三级指标的内涵 |
3.4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
3.4.1 二级指标对于目标权重 |
3.4.2 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权重 |
3.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层次总排序 |
第四章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实证评价 |
4.1 福清市及其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
4.2 数据采集及量化赋值 |
4.2.1 数据采集 |
4.2.2 数据量化赋值 |
4.3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与分析 |
4.3.1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总体评价 |
4.3.2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各级指标评价分析 |
4.4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五章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5.1 分析方法及变量选择 |
5.2 结果及分析 |
5.2.1 相关分析 |
5.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提升政府监管水平 |
6.2.2 加强校方管理效能 |
6.2.3 强化社会公众及媒体监督力度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指标初选调查问卷 |
附录B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
附录C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D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E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个案访谈提纲 |
附录F 福清市中小学食堂指标原始数据 |
致谢 |
(10)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调查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实地调研法 |
第二章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
2.1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特点 |
2.1.1 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 |
2.1.2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
2.1.3 食品市场的外部效应 |
2.2 新时期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需求 |
2.2.1 学校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2.2.2 食堂及配餐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必要性 |
2.2.3 家委会及社会环境对校园食品监管的必要性 |
2.3 整体性治理理论下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
2.3.1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2.3.2 整体性治理的优势与特点 |
2.3.3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
第三章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调查 |
3.1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
3.2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调查 |
3.2.1 调查对象特点 |
3.2.2 主要调查内容 |
3.2.3 调查结果汇总 |
3.3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监管调查结果分析 |
3.3.1 总体结果分析 |
3.3.2 关键项分析 |
第四章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 传统政府监管模式存在弊端 |
4.1.1 缺乏量化指标和执行标准 |
4.1.2 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限制 |
4.1.3 监管资源不均衡与低效利用 |
4.2 学校对校园的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 |
4.2.1 未建立专职管理机构 |
4.2.2 未实行信息化管理 |
4.2.3 食品安全教育缺失 |
4.3 食堂及配餐企业自身管理不力 |
4.3.1 中学食堂人员职业培训缺失 |
4.3.2 小学食堂硬件及人员管理双缺位 |
4.3.3 配餐企业软件管理有待加强 |
4.4 家长及社会的第三方监管缺位 |
第五章 完善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
5.1 引入多元主体进行监管 |
5.1.1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
5.1.2 启动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良性互动 |
5.2 发挥不同主体的职能优势 |
5.2.1 地方政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建设 |
5.2.2 食品监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
5.2.3 教育部门加强教育与管理 |
5.2.4 其他部门配合加强周边整治 |
5.3 强化学校第一责任人责任 |
5.3.1 健全食品管理组织构架 |
5.3.2 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
5.4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自我管理 |
5.4.1 采用“6T”管理办法 |
5.4.2 实施HACCP管理体系 |
5.4.3 引入快速检测技术 |
5.5 家庭及社会的有效参与 |
5.5.1 多渠道保障校外集体供餐安全 |
5.5.2 积极解决中小学生在外就餐问题 |
5.5.3 发挥家长及社会共同监督作用 |
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及其量化分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中的应用[J]. 张建.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08)
- [2]农村校园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研究 ——以浙江T县为例[D]. 王梦雅.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3]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D]. 卞君.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4]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以J市为例[D]. 尹航. 山东大学, 2020(12)
- [5]T市H镇中小学食品安全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何声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集体化时代稷山县的“卫生革命”与乡村变迁(1949-1965)[D]. 田晋嘉. 山西大学, 2020(01)
- [7]江都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唐兴. 扬州大学, 2020(05)
- [8]S区农村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D]. 卞君.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9]福清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评价[D]. 徐灵敏.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10]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D]. 和钧. 云南大学, 2018(01)
标签: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 食品安全标准论文; 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论文; 量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