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浆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浆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一、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军,刘瑜,寇夕[1](2020)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3、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情况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40例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内皮素-1 (ET-1)水平和25-(OH)D3水平。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的TNF-α、IL-6、IL-8、ET-1水平分别为(35.43±6.71) ng/L、(142.36±25.44) ng/L、(23.24±6.53) ng/L、(67.53±14.63) ng/L,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的(13.85±4.63) ng/L、(89.16±18.25) ng/L、(10.32±2.48) ng/L、(46.14±10.93) ng/L和对照组的(5.73±1.13) ng/L、(56.43±13.16) ng/L、(2.65±0.58) ng/L、(28.39±5.77) ng/L,25-(OH)D3水平为(42.27±12.94) ng/mL,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的(56.08±15.83) ng/m L和对照组的(80.31±8.79) 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的TNF-α、IL-6、IL-8、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浆TNF-α、IL-6、IL-8、ET-1水平与非空洞型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灌洗液TNF-α、IL-6、IL-8、ET-1水平分别为(278.54±7.40) ng/L、(574.14±28.13) ng/L、(315.62±8.28) ng/L、(91.69±15.87) ng/L,明显高于非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42.84±7.28) ng/L、(146.67±26.58) ng/L、(20.37±6.16) ng/L、(65.50±14.8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患者的支气管灌洗液TNF-α、IL-6、ET-1水平分别为(30.90±6.54) ng/L、(41.76±7.19) ng/L、(84.73±15.60) ng/L,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20.78±7.05) ng/L、(33.37±6.53) ng/L、(61.96±12.8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3、TNF-α、IL-6、IL-8、ET-1可以作为判断老年性肺结核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也是评估患者预后的较为重要指标。

周春兰[2](2019)在《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结核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浆中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老年肺结核患者65例,其中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活动性肺结核35例(空洞型肺结核15例,非空洞型结核者20例),同时选择38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并测定空洞组与非空洞组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结果:非活动组与活动组血浆IL-6、IL-8、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活动组上述因子水平较非活动组明显要高(P<0.05);空洞组BALF中IL-8、IL-6、TNF-α水平较空洞组明显要高(P<0.05);随访中,活动性肺结核22例,未治愈13例。治疗后,治愈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未治愈组(P<0.05)。结论:TNF-α、IL-8、IL-6参与老年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病情变化、评估其预后的重要指标,另外局部高浓度的上述因子可能有助于空洞的形成。

惠毅[3](2012)在《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观察造模后肺与大肠在病理形态学、细胞组织学、炎症介质等方面的对应性变化,探寻“肺病及肠”的传变规律及其病理传变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共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24只)和模型组(36只)。空白组大鼠置于无烟环境中饲养,模型组大鼠采用单纯烟熏法造模,每次烟熏50min,每天3次(分别在早上9点、下午2点和6点),共烟熏70d。于首次造模第20天、50天、70天随机抽取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2只)大鼠检测大鼠肺、胃肠功能;光镜观察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结果:1.病理生理肺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呼吸频率增快,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胃肠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2.病理形态学光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均可见支气管广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分别有40%、70%、80%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局部充血水肿,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严重者可见小灶性糜烂,黏膜上皮欠完整,腺体排列欠规则,黏膜及黏膜下炎细胞浸润;电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轻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大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病无明显改变。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重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间质内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活跃:大鼠结肠组织出现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稀疏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结肠组织黏膜下固有层间隙胶原纤维增生,见成纤维母细胞。3.相关调控物质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第20天结肠组织VI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VIP、S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结肠组织iNOS表达升高(P<0.01),第70天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VI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SP、CGRP、iNOS表达升高(P<O.05或P<0.01)。结论:1.肺病大鼠可出现胃肠功能的改变,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2.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的病理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肺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而结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提示肺病传变到“肠”的主要部位可能在结肠。3.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相关调控物质的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4.初步发现TNF-α、IL-1、ET-1、PGE2等炎症介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5.初步发现VIP、SP、CGRP、iNOS等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6.模型大鼠肺病传变到“肠”的时间节点在造模50天左右,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而不单纯取决于造模时间的长短。

刘义[4](2011)在《IFN-γ、IL-17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诊断和疗效评价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测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浆和痰液IFN-γ、IL-17、TNF-α、IL-8的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观察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浆和痰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了解宿主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机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揭示结核病的免疫学机制、辅助肺结核的诊断、评估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受试者为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4例,正常对照者43例,肺癌患者18例。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和痰液IFN-γ、TNF-α、IL-8、IL-17的含量;用RT-PCR法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PBMC和痰细胞中IFN-γ、TNF-α、IL-8、IL-17的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内用酶联免疫斑点法试验(ELISPOT)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的菌量负荷;对上述检测结果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四种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血浆和痰液IFN-γ含量相接近(P>0.05),而血浆IL-17、TNF-α、IL-8含量均明显高于痰液,有统计学差异(P<0.01)。此外,其PBMC、痰细胞中IFN-γ、IL-17、IL-8的mRNA表达水平相接近(P>0.05),而PBMC中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痰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相比,肺结核患者血浆IFN-γ、IL-8含量增高,IL-17、TNF-α的含量降低;痰液IFN-γ含量降低,IL-17、TNF-α、IL-8含量增高;此外,肺结核患者痰液中IL-17、TNF-α含量高于血浆,而IFN-γ、IL-8含量则低于血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3.影响因素分析:(1)在正常对照组中,潜伏感染组和健康组血浆和痰液中IFN-γ、IL-17、TNF-α、IL-8四种细胞因子含量均相接近(P>0.05)。(2)肺结核患者PBMC中仅IFN-γ、IL-17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IL-8的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0.05);肺结核患者痰细胞中四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0.05)。肺结核患者痰细胞和PBMC中四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相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浆IFN-γ(r=0.843)和IL-8(r=0.861)与菌量负荷呈正相关,血浆中IL-17(r=-0.816)、TNF-α(r=-0.788)与菌量负荷呈负相关(P<0.01);痰液IFN-γ(r=-0.893)与菌量负荷呈负相关(P<0.01),痰液IL-17、TNF-α、IL-8含量与菌量负荷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6,0.631,0.889)(P<0.01)。(4)具有空洞病变的患者血浆和痰液四种细胞因子含量与无空洞的肺结核患者相接近(P >0.05)。(5)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痰液中IFN-γ、IL-8含量低于淋巴细胞正常的患者(P<0.01或0.05),而痰液中IL-17、TNF-α以及血浆中四种细胞因子则与淋巴细胞正常的患者相接近(P>0.05)。(6)抗结核治疗两周后,肺结核患者血浆IL-17、TNF-α含量增高,IL-8含量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IFN-γ和痰液四种细胞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4.与肺癌患者相比,肺结核患者血浆IFN-γ、IL-8含量增高,IL-17、TNF-α的含量降低(P<0.01或P<0.05),痰液IFN-γ含量降低,IL-17、TNF-α含量增高(P<0.01或P<0.05);IL-8含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痰液IFN-γ、IL-17、TNF-α、IL-8含量的曲线下面积(AUC)在0.778~0.958之间(P<0.01),均为有效的诊断指标,其诊断的敏感度均大于68%,特异性均大于66%,诊断正确率均大于76%,其中,痰液TNF-α的敏感度最高,为90%;痰液IL-17的特异度最高,为97%;痰液IL-17的诊断正确率最高,为93%。各细胞因子血浆、痰液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1.正常对照者代表全身免疫状态的血浆中IFN-γ和代表局部免疫状态的痰液中IFN-γ保持一致。然而,正常对照者血浆和痰液IL-17、TNF-α、IL-8含量的差异显示及其所参与的局部免疫水平低于全身免疫水平。2.IFN-γ、IL-17、TNF-α和IL-8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肺结核患者血浆IFN-γ含量增高所介导的全身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很难弥补其血浆TNF-α和IL-17降低所导致的相关特异性免疫应答降低,也很难拮抗IL-8增高所导致的免疫损伤。肺结核患者痰液IL-17、TNF-α和IL-8的增高、IFN-γ的降低可能既参与对巨噬细胞活化的抑制也参与免疫损伤的介导,与感染局部病变的形成密切相关。3.肺结核患者血浆和痰液IFN-γ、IL-17、TNF-α和IL-8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浆中IFN-γ和IL-8 mRNA的高表达与其血浆含量增高相关;菌量负荷对血浆IFN-γ、IL-8的升高以及IL-17、TNF-α的降低有影响,菌量负荷对痰液IFN-γ的降低以及IL-17、IL-8、TNF-α的升高有影响;低水平的淋巴细胞对痰液中IL-8的降低和IFN-γ的增高有一定的影响;抗结核治疗可使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趋于正常。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对血浆和痰液中四种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在空洞的形成中也未见四种细胞因子的显着作用。4.肺结核患者血浆和痰液IFN-γ、IL-17、TNF-α和IL-8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治疗前后血浆含量的改变提示动态监测或观察血浆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可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应用ROC曲线所得到的四种细胞因子的界限值可作为肺结核、特别是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指标。

叶锦辉,郑勤伟,林琦,陈燕[5](2004)在《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去(ELISA法)及 放射免疫法检测4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5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及37例正常人血浆中的TNF-α、IL-6、IL-8、ET-1水平 变化,同时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空洞组与非空洞组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并随访活动性肺结核患 者1年,记录其有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TNF-α、IL-6、IL-8、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其中活动性肺结核又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0.05)。空洞组血浆上述因子水平与非空洞组无显着差别(P >0.05),但空洞组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al aveloe lavage fluid,BALF)中TNF-α、IL-6、IL-8水平都高于非对照组(P<0.05)。 随访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发现并发症组TNF-α、IL-6、ET-1水平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结论]TNF-α、IL-6、IL-8、 ET-1均参与老年性肺结核发病过程,可作为评估老年肺结核病者病情、活动性以及判断其转归的重要指标。此外,局部高浓 度的TNlF-α、IL-6、IL-8可能有助于老年性肺结核空洞的形成。

郑肖肖[6](2021)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IL-4、IL-6、IFN-γ、TNF-α的水平进行比较。了解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初步探索RMPP所涉及的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因子对RMPP患儿的预测价值,做到对RMPP早期筛查和诊断,有效阻止疾病的发展。方法严格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病房住院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对需要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或是治疗的64例患儿进行分组,其中MPP患儿32例,RMPP患儿32例。在疾病的急性期(病程2周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时留取患儿的肺泡灌洗液,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患儿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6、IFN-γ、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铁蛋白(Ferritin,FER)、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等临床指标。收集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并进行汇总,然后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MPP患儿与MPP患儿BALF中IL-4、IL-6、IFN-γ和TNF-α指标均显着高于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MPP患儿BALF中IL-6、IFN-γ、TNF-α高于M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RMPP患儿血浆IL-6、TNF-α的水平高于M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3.两组患儿BALF与血浆IL-4、IFN-γ、TNF-α、IL-6的水平均呈正相关。4.经ROC曲线分析得出结果BALF中TNF-α的水平对于预测RMPP更具有价值,临界值为38.78pg/ml。结论1.TNF-α、IFN-γ、IL-4、IL-6共同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并在RMP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2.两组患儿BALF和血浆中TNF-α、IFN-γ、IL-4、IL-6水平呈正相关。3.BALF中的TNF-α的高表达是预测RMPP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当BALF中的TNF-α>38.78时,随着TNF-α的升高,RMPP发生的风险显着上升。

李济金,胡春华,罗洁[7](2015)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2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A组(根据病灶范围分为A1组60例、A2组40例和A3组20例,根据影像诊断分为AⅠ组50例,AⅡ组70例),16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B组(其中根据病灶范围分为B1组80例、B2组45例和B3组35例,根据影像诊断分为BⅠ组65例,BⅡ组95例);115例糖尿病患者为C组,1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为D组。通过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及IL-10 m RNA表达量,血清TNF-α、IFN-γ及IL-10蛋白含量,并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及IL-10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平均值均高于C组和D组,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病灶范围增加TNF-α、IFN-γ及IL-10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也同步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内部各组分的患者TNF-α、IFN-γ及IL-10的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增高均明显高于B组内部各组分的患者TNF-α、IFN-γ及IL-10的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NF-α、IFN-γ及IL-10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变化更加显着,TNF-α、IFN-γ及IL-10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3、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检测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受检者的血清25-(OH)D3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 空洞型肺结核与非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的炎性因子比较
    2.3 活动性肺结核有无并发症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2)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前言
上篇 文献研究
    第一部分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识
        1 中医对肺与大肠的定位
        1.1 从解剖形态学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的定位
        1.2 从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肺与大肠定位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
        2.1 “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
        2.2 肺与大肠生理功能的相互依存
        2.3 肺与大肠相互影响的病理表现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机概述
        3.1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物质基础的认识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评述
        1 “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研究进展
        1.1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建立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2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研究进展
        2.1 肺病治肠
        2.2 肠病治肺
        2.3 肺肠同治
        2.4 针灸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大鼠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 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模型的评价
        2.1 一般行为表现观察结果
        2.2 肺功能、胃肠功能观察结果
        2.3 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3 讨论
        3.1 实验结果的讨论
        3.2 “肺病及肠”动物模型建立的讨论
        3.3 肺病传变到“肠”具体部位的探讨
    实验二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探讨“肺病及肠” 病理传变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含量结果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IL-1β含量结果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ET-1含量结果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PGE2含量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变化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4.3 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实验三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VIP表达结果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表达结果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CGRP表达结果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iNOS表达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4.3 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附图
综述 “肺病及肠”相关细胞因子及调控物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IFN-γ、IL-17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诊断和疗效评价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参考文献
综述 Th1、Th17 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肺结核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致谢

(6)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校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7)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
        1.2.2 细胞因子检测
    1.3 RT-PCR检测
    1.4 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IL-10、IFN-γ及TNF-α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比较情况
    2.2 A与B各组血清IL-10、IFN-γ及TNF-α的m RNA表达和蛋白含量
3 讨论

四、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3、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李海军,刘瑜,寇夕. 海南医学, 2020(22)
  • [2]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周春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12)
  • [3]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D]. 惠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 [4]IFN-γ、IL-17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诊断和疗效评价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刘义.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1(09)
  • [5]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血浆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叶锦辉,郑勤伟,林琦,陈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S2)
  • [6]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郑肖肖. 沈阳医学院, 2021(10)
  • [7]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及意义[J]. 李济金,胡春华,罗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15(10)

标签:;  ;  ;  ;  ;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浆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