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分析

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分析

一、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MRI征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冲,田松,明星,徐睿,曾宪春,王荣品[1](2021)在《垂体增生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类型垂体增生(PH)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共同诊断为PH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结果 PH以青少年女性为主,病因主要包括生理性PH 8例(22.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致PH 12例(33.3%),桥本甲状腺炎继发甲减致PH 3例(8.3%),高泌乳素血症致PH 10例(27.8%),性早熟致PH 3例(8.3%)。生理性PH MRI表现为垂体均匀性膨隆,动态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床多为偶然发现。原发性甲减致PH MRI表现为垂体中央膨隆及中央偏右侧结节状膨隆,呈"山丘状"或"葫芦状",边缘光滑,动态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床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桥本甲状腺炎继发甲减致PH临床症状及MRI表现与原发性甲减致PH类似。高泌乳素血症致PH MRI表现为垂体均匀膨隆呈"球形"改变,动态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泌乳及月经紊乱。性早熟致PH MRI表现为垂体结节状颗粒样增生,增强扫描有"颗粒感",临床表现第二性征出现提前、乳房增大。追踪随访4~24个月,28例患者复查MRI,其中原发性甲减致PH患者激素代替治疗后垂体大小、形态恢复到正常范围,余变化不明显。结论临床全面综合评估对PH诊疗至关重要,MRI对不同病理生理PH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随访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李卓群[2](2021)在《垂体腺瘤出血卒中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揭示危险因素引发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临床预防与诊治提供策略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1年1月连续收治的875例经治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发生出血卒中88例,未发生卒中787例。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垂体腺瘤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比较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组患者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介入手术、溴隐亭干预治疗的比例均高于非卒中组,微腺瘤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术前溴隐亭平均服药剂量高于非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大腺瘤、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溴隐亭治疗是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放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无关。2.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腺瘤、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溴隐亭干预治疗。第二部分:CD34、TNF-α、VEGF、MMP-9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为了阐述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可能病理机制,探讨CD34、VEGF、TNF-α及MMP-9在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探究上述四种蛋白在出血卒中型垂体腺瘤与非卒中型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以期将来更好地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预防以及治疗靶点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共计40例,根据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将40例标本分为出血卒中组(20例)和非卒中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组织中CD34、VEGF、TNF-α及MMP-9的表达情况。CD34阳性表达标准按Weidner方法判定,分别计算卒中组与非卒中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平均值;TNF-α、VEGF、MMP-9阳性表达标准采用IRS半定量法判定,分别计算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卒中组MVD值、VEGF、TNF-α和MMP-9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组间比较:MVD平均值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分别为29.30±4.34和22.10±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5,P﹤0.01);TNF-α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P=0.311﹥0.05);VEGF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7,P=0.022﹤0.05);MMP-9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27﹤0.05)。2.卒中组CD34、VEGF、MMP-9及TNF-α之间表达的相关性:VEGF表达与MVD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566,P=0.009<0.01);MMP-9表达与MVD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593,P=0.006<0.01);VEGF与MMP-9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681,P=0.001<0.01)。结论:1.VEGF、MMP-9高表达以及高MVD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2.VEGF及MMP-9高表达促进了垂体腺瘤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使其微血管密度升高,增加了垂体腺瘤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此外,VEGF与MMP-9在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3.通过抑制CD34、VEGF与MMP-9的表达等途径,在未来可能成为预防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方法。

刘涵[3](2021)在《垂体瘤患者临床特征、诊治及术后综合管理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垂体腺瘤为第三位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15%,治疗上包括药物、手术等方式,而治疗前后的垂体功能减退及术后复发问题需要临床上重点关注及多学科密切随访。作为临床医生,熟悉垂体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术后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垂体瘤患者的诊疗,进一步发现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复发性垂体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管理及随访。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激素水平、血脂、血糖等实验室检查以及MRI或者CT检查,利用非参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并分析垂体瘤患者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对我院近期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半年内垂体前叶功能评估及术后激素替代情况进行随访,分析垂体瘤患者术后综合管理的现状。将近十年垂体瘤及无功能腺瘤术后复发及未复发的患者进行组间Mann-Whitney U检验及卡方检验,进一步行回归分析探讨垂体瘤及无功能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近十年我院就诊垂体瘤患者中,经过入选及排除标准的筛选,最终入组总人数为3384人,其中男性1635人,占比48.32%,女性1749人,占比51.68%。女性多于男性。肿瘤类型方面,经过完整影像学评估者782人,大腺瘤占比最高,占 84.65%。2、按性别进行分组,两组间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男性患者中位年龄51岁,女性49岁,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大(P<0.01);因查体发现的偶发瘤153人,男性89人,女性64人,男性多于女性(5.44%vs 3.66%,P<0.05)。肿瘤类型方面,微腺瘤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大腺瘤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高于女性。3、对于垂体瘤患者治疗前及术后垂体前叶功能评估显示,肾上腺轴及甲状腺轴评估率高于性腺轴及生长激素轴。性腺轴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中最常见;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肿瘤大小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4、对术后部分患者进行随访,对于肾上腺轴及甲状腺轴评估率最高,性腺轴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最高。5、复发性垂体瘤与非复发组组间进行比较,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相关混杂因素校正,肿瘤大小、未行神经内镜治疗、血脂代谢紊乱可作为垂体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型为无功能腺瘤的患者,肿瘤大小、压迫症状、非神经内镜下手术为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我院近十年诊治的垂体瘤患者中,女性、大腺瘤占比较高;男性发病年龄高于女性;<40岁和40-60岁中以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占比显着高于60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人群发生大腺瘤及巨大腺瘤的比例较高,40岁以下的青中年人群中,微腺瘤的发病率较高。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垂体瘤患者中,性腺轴最容易受到影响。垂体前叶中性腺轴及生长激素轴评估率偏低,评估方法有待改进。3、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肿瘤大小是垂体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4、垂体瘤患者术后随访评估率较低,评估流程尚不完善,激素治疗替代率较低。5、肿瘤大小、非神经内镜治疗、血脂代谢紊乱可作为垂体瘤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大小、压迫症状、非神经内镜下手术为无功能腺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薛彩强[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评估较低级别脑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MRI征象在术前评估较低级别胶质瘤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价值。2.探讨Efficient Net-B3卷积神经网络在术前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价值,并对基于不同序列的所建立模型进行性能比较,选取最佳序列组合进行建模。方法:1.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及分子病理证实的89例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共59例,非甲基化共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及T1WI增强序列。对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位置、病变数目、肿瘤直径、囊变坏死、肿瘤边界、出血、瘤周水肿、是否跨越中线、强化程度等征象及ADCmin值、ADCmean值、n 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相关指标效能进行评价。2.将收集的121例较低级别胶质瘤的MRI图像的T2WI及T1增强序列,通过手动选取每个患者所有包含病灶层面的图像,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n=85)及验证集(n=36),应用Efficient Net-B3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独立的基于T2WI、T1WI增强、T2WI联合T1WI增强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TS-net,通过ROC曲线对各个模型预测效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1.与MGMT非甲基化组相比,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甲基化组的ADCmin值[(0.97±0.30)×10-3vs(0.84±0.23)×10-3 mm2/s]显着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MGMT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ADCmean值[(1.10±0.32)×10-3 vs(0.99±0.32)×10-3 mm2/s]及n ADC值[(1.48±0.46)vs(1.37±0.4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用ADCmin值将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进行鉴别时,AUC值为0.646,当ADCmin=0.76×10-3 mm2/s时,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57%。而两组间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病变数目、是否跨越中线、是否出血、肿瘤边界、囊变有无、肿瘤直径、囊变最大径、水肿最大径、强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T2-net模型在在验证集上准确率为72.3%,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73.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T1C-net模型在验证集上准确率为66.8%,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66.9%,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TS-net模型在验证集上准确率为81.8%,敏感度为63.1%,特异度为85.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结论:1.ADCmin值在术前评估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甲基化状态具有初步的参考价值;利用常规MRI征象不能对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甲基化状态进行评估。2.基于MRI的Efficient Net-B3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基于T2WI联合T1WI增强的TS-net模型预测性能最佳,模型对术前无创性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具有价值。

张恒,张建鹤,王守森[5](2020)在《垂体大腺瘤MRI特殊征象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MRI清晰度提高,垂体大腺瘤在MRI T1WI序列、T2WI序列及T1WI增强序列中出现一些较特殊的影像学征象逐步被重视,如:毛刷征、海绵征、条索征等。垂体大腺瘤T1WI序列上出现略高信号与略低信号交替,形似条纹或毛刷样的毛刷征,可预示早期垂体腺瘤卒中;T2WI序列上出现多发斑点样高信号形似海绵的海绵征,可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而T1WI增强序列上出现束带状高信号的条索征,似乎与肿瘤内血管关系密切。但是,这类MRI征象极少被描述,各自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常利[6](2020)在《RCC与囊性垂体瘤的鉴别诊断及内镜治疗RCC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RCC与囊性垂体瘤的鉴别诊断及内镜治疗R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术后病理确诊为RCC患者49例,及随机抽取同一时期的囊性垂体瘤患者4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前MRI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并对RCC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垂体相关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内镜下治疗RCC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对RCC与囊性垂体瘤患者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上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异常,MRI上侵犯鞍旁组织、液液平面倾向于囊性垂体瘤诊断,矢状位位于鞍内、T1信号均匀、增强病灶边界光滑、囊内结节倾向于Rathke囊肿诊断,冠状位居中对称上二者无统计学差异;针对内镜治疗RCC疗效方面:34例头痛患者,术后32例头痛改善,2例月经紊乱,月经恢复正常,2例性功能减低,1例性功能改善明显;12例患者出现视力障碍,8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结论:对于RCC与囊性垂体瘤行鉴别诊断时,应结合垂体相关激素水平与MRI征象共同诊断;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RCC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激素水平,相对于其他手术方法及入路,可以更好的保护垂体功能。

汪莹[7](2019)在《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miRNA表达及“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利用泌乳素型垂体腺瘤(Prolactin-type pituitary adenoma,PRL型垂体腺瘤)、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Growth hormone type pituitary adenoma,GH型)发现的内源性差异mi RNA(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作为检测基因,对比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NFPAs)受试者与健康人对照组相关的mi RNA表达水平,探究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与PRL型腺瘤、GH型腺瘤4个差异性mi RNA表达的异同。2、对比无功能型垂体瘤受试者“垂宁方”治疗前和治疗后mi RNA表达的变化水平,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探索“垂宁方”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10名尚未中医药治疗且拟长期服用“垂宁方”1年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入组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取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抽取外周血,对课题组前期获得的4个差异性mi RNA(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通过qrt PCR技术进行检测,并做记录和存档。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受试者的mi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对此受试者治疗前后与健康人相关mi RNA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探索内源性mi RNA表达的差异和意义。结果1、治疗前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外周血清中,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的表达与健康人有显着区别(P<0.05)。2、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经“垂宁方”治疗1年后,按照中医证候积分评价,10例受试者中有效6例,显效4例;根据西医疗效评价标准,有效7例,显效3例。受试者mi R-138、mi R-let-7e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中mi R-138与健康人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mi R-26b、mi R-138、mi R-206、mi R-let-7e参与了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与PRL型、GH型有相似的差异性mi RNA表达,为进一步探索各类型垂体腺瘤的肿瘤标志物提供一定依据。2、中药“垂宁方”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效果显着,对差异性mi RNA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mi R-138、mi R-let-7e明显上调,其中,受试者治疗后mi R-138水平趋近于健康人水平,这为进一步探索“垂宁方”对各类型垂体腺瘤内源性差异mi RNA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为中医药有效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提供实验室依据。

梅涛[8](2019)在《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垂体腺瘤及脑膜瘤中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GLUT3在垂体腺瘤的表达及其与缺血缺氧的关系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缺血缺氧和囊变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3例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7年04月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采集入组患者的完整病历、影像、病理标本等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分析其与年龄、Knosp分级、Ki-67、囊变、激素类型和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GLUT3在垂体腺瘤囊性变组中表达率为54.5%(72/132),在非囊变组中表达率为36.6%(26/71),囊变组高于非囊变组(P=0.018);在微腺瘤中的表达率为22.7%(5/22)、大腺瘤中的表达率为50.4%(66/131)、巨大腺瘤中的表达率为54.0%(27/50)(P=0.022);在PRL腺瘤中,GLUT3以细胞膜染色为主(P=0.000006);在FSH/LH腺瘤中,GLUT3以核旁点状染色为主(P=0.025);而在其他激素类型腺瘤中,GLUT3仅部分表达,细胞膜或核旁点状染色的强度较弱。与GLUT3不同,GLUT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无关。结论GLUT3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囊变及激素类型存在明显关系,并且首次发现GLUT3独特的核旁点状染色模式。第二部分:GLUT3和HIF-1α在脑膜瘤的表达研究目的检测脑膜瘤中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的表达,分析GLUT3与HIF-1α在脑膜瘤中表达的特点及与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7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采集入组患者的完整病历、影像、病理标本等资料。根据WHO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级标准对术后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级,并分为两组:低级别脑膜瘤(WHOI级)和高级别脑膜瘤(WHOII级或WHOIII级)。对磁共振(MRI)图像进行瘤周水肿评估,使用Steinhoff分级法对脑膜瘤瘤周水肿(PTBE)程度进行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肿瘤标本中GLUT3与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GLUT3在高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脑膜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15/21)、30.8%(45/14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F-1α在高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脑膜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16/21)、44.5%(65/14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GLUT3在脑膜瘤PTBE 0级、I级、II级、III级4组间的表达率分别为:12.2%(10/82)、35.5%(11/31)、62.1%(18/29)、84.0%(21/25),结果亦有统计学差(Bonferroni校正,P<0.001,α/6=0.008);HIF-1α在脑膜瘤PTBE0级、I级、II级、III级4组间的表达率分别为:35.4%(29/82)、51.6%(16/31)、58.6%(17/29)、84.0%(19/25),结果亦有统计学差(Bonferroni校正,P=0.002,α/6=0.00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二者相关性,脑膜瘤中GLUT3与HIF-1α的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r=0.330,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GLUT3在脑膜瘤中有独特的“地图状”染色模式。GLUT3在脑膜瘤缺血缺氧致瘤周水肿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GLUT3与HIF-1α可能参与了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伴有PTBE的脑膜瘤表型可能更具侵袭性。通过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与MRI征象相比较,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为将来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陈思璇[9](2018)在《多模态MRI直方图分析对垂体腺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MRI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研究目的:囊性垂体瘤和Rathke囊肿有时MRI表现及临床表现类似,鉴别存在困难,而正确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MRI直方图分析法在囊性垂体瘤和Rathke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手术病理确定的85例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囊性垂体瘤47例,Rathke囊肿38例。术前行常规MRI扫描。在T1WI,T2WWI及T1WI增强图像上勾化病变分别计算其相应的最大值、最小值、灰度均值、灰度方差、标准差、峰度值、峭度值、能量、熵、值域,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间差异。绘制有统计学意义的直方图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曲线下的面积值,并用支持向量机的算法筛选鉴别诊断两种病变的最佳影像指标组合,结果与人工阅片的准确率比较。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直方图参数:T2WI图像峰度值、T1WI增强图像标准差、方差、能量、熵及值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筛选最佳鉴别诊断直方图参数组合为:T1WI增强图像的直方图参数能量、熵、值域、平均值;诊断准确率高达89.4%。而人工阅片准确率为69.4%。结论:与人工阅片方式相比,TI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能提高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的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DCE-MRI定量直方图分析对无功能型及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研究目的:鉴别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及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探讨DCE-MRI定量分析及MRI直方图分析法在鉴别诊断两种病变的潜在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确诊的25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及25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治疗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CE-MRI扫描。利用软件计算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并且分别计算T1WI,T2WI,T1WI增强及其相应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图的直方图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绘制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用支持向量机筛选鉴别诊断两种病变的最佳影像指标组合。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IWI、T2WI、T1WIC直方图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e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直方图参数在Ktrans图、平均值、平均偏差、偏度、第25、第50、第75百分位数、Ve图能量、熵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筛选最佳鉴别诊断参数组合结果为:Kep、Ktran图平均值、Ve图能量及熵,诊断准确率82%。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及DCE-MRI直方图分析在鉴别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及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具有参考价值。

胡彬彬[10](2018)在《485例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各类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影像学、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及激素替代治疗情况,为垂体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85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垂体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和后续治疗情况,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其肿瘤类型、临床特征与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关系及随访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诊断为垂体瘤的病例485例,其中其中男性219例(45.2%),女性266例(54.8%)。就诊年龄分布在16-80岁,平均年龄48.55±13.70岁,其中以51-60岁最多。病理分类以PRL瘤最多,共190例(39.2%);,TSH瘤最少,共7例(1.4%)。不同分类的垂体瘤男女构成比不同,其中ACTH瘤及FSH/LH瘤的男女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肿瘤压迫症状约占半数,其中表现为头晕头痛者222例(45.8%),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者217例(44.7%)。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症状者占少数,其中68例(14.1%)表现为月经紊乱,40例(8.2%)表现为肢端肥大。肿瘤大小与临床症状数量成负相关(r=-0.127,p=0.005)。影像学特征:肿瘤最大径的平均值为18.01±11.77 mm,84例(17.3%)为微腺瘤(<l0mm),369例(76.1%)为大腺瘤(<40mm),32例(6.6%)为巨大腺瘤(>=40mm),不同大小的垂体瘤男女构成比不同,但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408例(84.1%)行经蝶手术,非经蝶手术77例(15.9%),经蝶手术以鼻部出血等并发症为主,非经蝶手术者则以低钠为主。按肿瘤大小分组,大腺瘤及巨大腺瘤中发生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微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术前有131例(27.0%)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术前垂体功能减退与患者的肿瘤类型相关(P=0.003),其中ACTH瘤及PRL瘤中术前垂体功能减退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随访的患者中术后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及性腺轴功能均有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与术前激素水平相关。激素替代治疗:以术后1年为限,1年内主动随访者定义为定期随访。75例定期随访的患者中60例甲状腺轴功能减退,激素替代治疗者52例(86.7%);21例肾上腺轴功能减退,激素替代治疗者20例(95.2%)。109例未定期随访的患者中,80例甲状腺轴功能减退,激素替代治疗者33例(41.3%);29例肾上腺轴功能减退,激素替代治疗者8例(62.1%)。由于患者就诊年龄偏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均未进行性激素替代。结论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的特征不同。术后垂体功能低下与术前激素水平有关,术后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非定期随访组的激素替代治疗率明显低于定期随访组。因此需要长期随访评估。

二、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MRI征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MRI征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垂体增生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
    1.3 影像学检查
    1.4 影像学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表1)
    2.2 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2)垂体腺瘤出血卒中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分型
        3 影像学检查
        4 病理诊断
        5 危险因素
        6 治疗方法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单因素分析结果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CD34、VEGF、TNF-α及MMP-9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设备
        4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5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CD34 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2 TNF-α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3 VEGF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4 MMP-9在垂体腺瘤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表达
        5 卒中组CD34、VEGF、TNF-α及MMP-9之间表达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卒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垂体瘤患者临床特征、诊治及术后综合管理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我院诊治垂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部分随访
    0.1 研究对象及方法
    0.2 研究结果
    0.3 讨论
第二部分 复发性垂体瘤危险因素分析
    0.1 研究对象与方法
    0.2 研究结果
    0.3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深度学习评估较低级别脑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 MRI 征象评估较低级别脑胶质瘤 MGMT 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仪器与方法
        2.2.1 扫描参数
        2.2.2 图像分析与测量方法
        2.2.3 病理分析
        2.2.4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临床指标及MRI常规征象比较
        3.2 较低级别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ADC值比较
    四、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深度学习评估较低级别脑胶质瘤 MGMT 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仪器扫描参数
        2.3 图像处理与模型构建方法
        2.3.1 图像预处理
        2.3.2 EfficientNet卷积神经网络
        2.3.3 EfficientNet 卷积神经网络训练与验证
        2.3.4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四、讨论
总结论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深度学习在脑肿瘤医学图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垂体大腺瘤MRI特殊征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垂体腺瘤的影像学分类
2 MRI特殊征象
    2.1 毛刷征(brushed sign)
        2.1.1 毛刷征的MRI表现(图1):
        2.1.2 毛刷征的发生机制:
        2.1.3 毛刷征的临床意义:
    2.2 海绵征(multiple microcysts)
        2.2.1 海绵征的MRI表现(图2):
        2.2.2 海绵征的发生机制:
        2.2.3 海绵征的临床意义:
    2.3 条索征(streaky enhancement)
        2.3.1 条索征的MRI表现(图3):
        2.3.2 条索征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3 展望

(6)RCC与囊性垂体瘤的鉴别诊断及内镜治疗RCC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手术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miRNA表达及“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对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差异性miRNA表达的探索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学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终止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差异性miRNA表达的获取
        2.4 研究内容
        2.5 观察指标
        2.6 安全性指标
        2.7 伦理审查
        2.8 统计分析
        2.9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与健康人miRNA△CT水平对比
    4、分析与讨论
        4.1 垂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4.2 miRNA的研究进展
        4.3 miRNA与肿瘤
        4.4 miRNA与垂体瘤
        4.5 4个差异性miRNA的相关研究进展:miR-26b、miR-138、miR-206、miR-let-7 家族
        4.5.1 miR-26b的研究进展
        4.5.2 miR-138的研究进展
        4.5.3 miR-206的研究进展
        4.5.4 miR-let-7 家族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学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终止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差异性miRNA表达的获取
        2.4 研究内容
        2.5 观察指标
        2.6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2.7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2.8 安全性指标
        2.9 伦理审查
        2.10 统计分析
        2.11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治疗前后miRNA△CT水平对比
        3.3 治疗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受试者与健康人miRNA△CT水平对比
        3.4 临床疗效评价
    4、讨论与分析
        4.1 垂体瘤的中医概述
        4.2 垂体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4.3 “垂宁方”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4.4 “垂宁方”与miRNA调节
        4.5 临床医案两则
创新点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垂体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3、CRF

(8)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垂体腺瘤及脑膜瘤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GLUT3在垂体腺瘤的表达及其与缺血缺氧的关系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局限性
    6 本部分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 GLUT3和HIF-1α在脑膜瘤的表达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局限性
    6 本部分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多模态MRI直方图分析对垂体腺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MRI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图片与表格
    参考文献
第三章 DCE-MRI定量直方图分析对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及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图片与表格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致谢

(10)485例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MRI征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垂体增生临床特点及MRI表现[J]. 田冲,田松,明星,徐睿,曾宪春,王荣品.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12)
  • [2]垂体腺瘤出血卒中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李卓群. 青岛大学, 2021
  • [3]垂体瘤患者临床特征、诊治及术后综合管理的探究[D]. 刘涵. 山东大学, 2021(12)
  • [4]基于深度学习评估较低级别脑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D]. 薛彩强. 兰州大学, 2021(12)
  • [5]垂体大腺瘤MRI特殊征象的研究进展[J]. 张恒,张建鹤,王守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10)
  • [6]RCC与囊性垂体瘤的鉴别诊断及内镜治疗RCC疗效研究[D]. 常利.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miRNA表达及“垂宁方”对其内源性差异miRNA作用机制的探索[D]. 汪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垂体腺瘤及脑膜瘤中的表达研究[D]. 梅涛.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9]多模态MRI直方图分析对垂体腺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D]. 陈思璇. 南京大学, 2018(01)
  • [10]485例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D]. 胡彬彬.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