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涂纸市场发展势头和遭遇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徐婧[1](2020)在《晨鸣纸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环境质量每况愈下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民众的监管和重视。上市公司尤其是污染型企业不得不经受日渐严峻的环境监管考验。众所周知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组织。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决策等权利,在管理者的带领下不断追求经营目标使企业稳定发展,但究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广大股东的最大利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涉及很多方面,资金支持、人资资本、政府补贴等生产要素均会对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在当前社会企业日常经营生产和管理,还要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作为决策的考虑因素。虽然长期以来在大众的潜意识中企业逐利和环保行为是难以共存的矛盾体,企业要想实现绿色环保和科技创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短期内影响企业正常获利。经过诸多学者的大量文献和案例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期后企业加强环境责任履行的环保行为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提高企业信贷水平,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其财务绩效的改善不仅弥补了环保支出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查找和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着重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声誉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和分类,从多角度对影响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因素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并相应作了文献评述。通过理论分析部分,探究了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影响机制,以及企业履行相关责任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为后文的案例研究做好理论铺垫。本文尝试以单案例为研究方法,从研究对象晨鸣纸业的发展初期着手,首先介绍企业污染丑闻频发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分析企业初期环境责任缺失的原因。其次从企业加强履行环境责任的态度转变入手,具体分析在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配合下,通过居民群众举报抗议、媒体舆论宣传扩大、管理层和股东增设研发机构等方式督促企业加强环保支出履行环境义务。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当企业引发环境污染负面新闻时,利益相关者反应灵敏,因其环境诉求得不到满足而积极影响企业相关经营活动。晨鸣纸业在各方影响和指引下开始主动从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构建并优化监管体系、注重科技研发项目创新以及打造循环经济链等方面进行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环境责任履行水平。再次通过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在2013—2018年间晨鸣纸业不断完善自身环境责任的同时,其财务状况并未因此而受到冲击,反而在近几年呈上升态势,也因此满足了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权益和诉求。最后分别从利益相关者各个角度分析企业财物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一系列数据资料本文可得结论:不同利益相关者各自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企业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再以各种途径和形式反馈给利益相关者,以满足其各自的利益诉求。这一研究对于从污染源头加以优化,减轻污染防治与治理的成本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污染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提供经验和借鉴。希望能为企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履行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陈海涛[2](2019)在《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客观上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造纸工业迅猛发展,纸与纸板生产量和消费量先后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受宏观形势影响,造纸行业增长乏力,并面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我国造纸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经营方式的调整,才能适应不断严苛的外部环境。CM纸业公司是中国造纸行业龙头企业,自创立以来,历经6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以造纸、金融、浆纤、地产、矿业五大板块为主体,同时涉足林业、建材、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造纸行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个行业也经历了从产能不足到产能过剩的转变,同时面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综合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CM纸业公司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同样面临以上困扰。本文以CM纸业公司的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运用,对CM纸业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较为充实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企业战略,以发掘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本文研究过程中,利用PEST分析及竞争力模型对CM纸业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从硬件条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产及竞争优势等方面对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使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公司愿景与使命,确定公司应当采取“相关多元化”总体战略和“最优成本供应商”竞争战略;最后,为确保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提出了保障战略实施的5项相应措施。
曹世生[3](2014)在《屋不在大 有书则灵 ——1995-2001年的《书屋》杂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屋》创办于1995年8月,是一份面向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文化类期刊。1995-2001年,在周实、王平两位主要编辑的努力下,《书屋》以图书评论及思想随笔为依托,汇集了国内老、中、青三代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思想文化领域的讨论,对社会问题发表直接、犀利的批评意见。在短短的几年间,《书屋》就形成了独特的期刊风格,成为一道引起国内外瞩目的文化景观。《书屋》能够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首先在于它是一份很有特点的刊物。《书屋》具有某种人格化的“风骨”,是知识分子办刊的典型——其灵活的、以内容为中心的栏目编排,反应了知识分子不拘一格的潇洒态度;其覆盖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作者队伍,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其集中的、思想含量厚重的刊物内容,凸显了知识分子独立客观的理性思维;其大胆敢言、兼具可读性与思想性的风格,彰显了知识分子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除了自身特点鲜明,《书屋》的发展也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书屋》的主编周实和编辑王平,两人人生经历相似、思想底色相近、性格特点互补,形成一种“双子星”效应,他们共同决定的刊物风格及采取的编辑策略是推动《书屋》发展的内部环境。1990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及思想文化界的内部分裂,是《书屋》发展的时代背景。《书屋》诞生在长沙,是因为这里深受湖湘文化熏陶,1980-1990年代更是成为全国民营书业中心,这是其发展的地域因素。另外,《书屋》能够卓尔不群、办出个性,与当时主管单位的支持与宽容也是分不开的。新世纪以来,《书屋》与许多思想文化类期刊一样,面临体制束缚、经营艰难、社会影响力下降等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书屋》只有转变观念、积极进行新媒体转型,引入投资、进行商业化的品牌经营,才能走出边缘化,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梁珊珊[4](2014)在《中国广告中关于德国定型看法的动态构建 ——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对中国杂志广告中出现的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的动态构建进行探讨。论文采用中国新闻类期刊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三联生活周刊》作为研究语料,以Siegfried Jager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广告分析模式并考虑到本文广告分析的特点之后形成适合本文目的的研究方案,在该研究方案的框架下,本文对1996年至2012年《三联生活周刊》中273则含有关于德国定型看法的广告进行量化和质性研究,归纳出德国产品广告及他国产品广告中体现出的不同层面的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并结合广告的社会历史语境,对这些广告中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与社会历史语境的构建关系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综合阐释。本篇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导论、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方案、实证研究及结束语。导论部分首先明确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的范围作了清晰的界定,之后该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定型看法的研究现状按照不同研究领域作了细致的梳理。在完成了对定型看法研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在理论基础部分,本文对定型看法和广告这两个论文的基本概念作了细致的理论阐述:首先从定型看法的概念及产生、特征、分类和作用四个方面理清了关于定型看法的基本理论,同时仔细区分了易和定型看法混淆的几个概念;之后对广告的概念、构成、分类及广告诉求作了详细的阐释。最后,本文对定型看法和广告及以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定型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和所发挥的作用作了小结。研究方法与方案部分首先对本文采用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本文重点采用的Siegfried Jager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阐释。在结合了广告细致分析,同时考虑到研究对象数量变化及中文表述的特点之后,本文对Siegfried Jager扌比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调整和整合,最终形成了针对中国广告话语中关于德国定型看法的具体研究方案。实证研究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将《三联生活周刊》中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分为德国产品广告及他国产品广告中的定型看法两大部分,分别对其进行量化和质性研究:一方面对广告总数、广告产品类型等进行数据统计,在结合相应的语境和意识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统计出的结果进行动态的篇章阐释;另一方面基于对广告内容和形式层面的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相应的语境和意识形态分析对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进行质性角度的动态篇章阐释。最后,综合阐释量化和质性分析的研究结果,从定型看法的动态发展趋势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对《三联生活周刊》中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以及其和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构建关系进行综述。结束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导论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对该领域可继续拓展进行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吴波[5](2013)在《广西地市报业的经营战略研究 ——以桂林日报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级市在我国行政区划中位于第三级,相应地,地市报处于“三级办报”体制的最末端,总数约占全国所有报纸种类的45%,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中面临着新媒体和全国性和省级报业集团的双重竞争,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广西地市报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游水平,既存在一系列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机遇。本文选题来源于对桂林日报社的实地调研。作为广西地市报业中的佼佼者,桂林日报社自身有哪些经营特色,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用好机遇来迎接外部竞争,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媒介经营管理学、营销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SWOT"模型分析桂林日报社的内外部环境,并根据此模型框架提出报社未来经营的四大战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桂林日报社的个案研究,总结出可供区内其他地市报社借鉴的经验。
谌述生[6](2011)在《YB公司固定印刷品广告业务创业计划书》文中指出SY市YB固定印刷品广告分公司创业计划书按照商业计划书的要求编写,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服务于实际的创业活动。在本计划书里,我探讨了市场进入的时机及市场容纳性问题、市场竞争的方法问题、公司治理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发行管理问题、财务管理问题以及风险预防问题。通过这些分析,我理清了创业思路,看清了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坚定了创业的信心。作为新创企业,我以“创新”争夺市场。“创新”的核心体现在产品上,我通过改变印刷的纸张,将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在定价上实行差异化策略,将竞争类产品价格降低,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通过扩展,产品适应面更广,可以争取原来有意向在固定印刷品广告上进行投放但由于纸张档次太低而放弃投放广告的客户,增加了产品竞争的弹性。固定印刷品广告公司不同于其他类型广告公司,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发行工作。发行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站住脚,是否被市场认同,而且发行好的话,会带来直接的市场客户。发行到位、规范,就可以迅速在发行区域内建立起品牌,引起读者、商家的关注,有助于市场工作的开展。广告企业本质上是服务企业,做的就是资源整合的工作。只有认清自己的资源优势,以专业的态度,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服务好客户,才能获得市场的亲睐,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本计划书里,我不仅探讨了市场问题和人力资源问题,还全面地评估了财务和运营风险,提出了预防性措施,并将在创业过程中坚决落实这些措施。作为投资,我力争在半年内收回成本。当然,通过财务分析,在计划得以落实的情况下,3个月即可提前收回成本。我的目标是在2-3年内成为成为SY市第一、全省一流的专业DM业务发布公司。本创业计划书已经得到投资股东的认可,并在2011年9月开始试营业。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严格按照计划书的思路执行,必将取得创业的成功。
郭国新[7](2010)在《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鑫纸业有限公司是金光集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PP)属下的全资子公司自金融危机以来,公司效益明显下降,公司现有发展战略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系统的整理了现有文献关于战略管理和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从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入手,系统的分析了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外部环境的理论分析。接着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概括金鑫纸业公司集团发展史、列举典型案例,分析了金鑫纸业公司集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内部环境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金鑫纸业公司集团新一轮发展战略分析,确立了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并制订了具体的战略发展思路和步骤。主要是通过分析发展战略的环境、制定与选择战略两个方面,学习国内外纸业进展的新信息、新途径,运用和收集GDP、经济分析模型等一些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和方法,指明了金鑫纸业公司集团的战略发展进入了机遇和挑战期.对金鑫纸业公司今后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发展规划进行战略设计,指出了“国际化”的创新战略思路和准则。为了顺利实施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从人才、组织和制度三个方面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确保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王妍妍[8](2010)在《《半月谈》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时政期刊《半月谈》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历史流变、成功之道、发展不足与道路选择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便为其它的时政期刊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半月谈》自身的发展寻求更合理的发展道路。第一部分,本文以时间为主线,结合宏观的社会背景,分起始成形阶段、持续发展阶段、转型变革阶段三个部分,对《半月谈》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求对其发展脉络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把握。本文第二部分将重点分析《半月谈》发展的成功之道,本文认为,“扁担精神”、编辑的“读者心”以及能够“扬长避短、化劣为优”,是《半月谈》成功的三大因素。1992年,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半月谈》也随着市场化的浪潮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积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时政刊物的新鲜经验,这对于其它体制内刊物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体制的保护下,《半月谈》的市场化程度依然不够。本文在第三部分将对《半月谈》发展的不足和道路选择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向市场化转型是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半月谈》应对挑战的必然途径,《半月谈》的发展存在一些瓶颈,但也有其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李姝[9](2009)在《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造纸产业是山东省的传统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其它省份造纸产业的高速发展,山东省造纸产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如何增强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在全国激烈的产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了当前山东省造纸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以“钻石模型”作为主要的定性分析工具,考察了山东省造纸产业的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机会和政府等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造纸产业发展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但纤维原料、高级人才等要素相对紧缺,产业总体市场占有情况面临威胁,这些都成为制约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然后论文以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出12个评价指标从生产要素能力、市场需求能力、产业结构能力、企业经营能力等四个角度对山东造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了山东造纸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和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文章指出山东省要保持造纸产业竞争力,应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调整原料结构,保障纤维原料的供应,大力开发造纸产业人力资源,调整企业规模,多渠道融资,同时还应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保持山东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黄少钦[10](2009)在《试论中国大陆对外传播中的英文报刊 ——以《中国日报》和《今日中国》为例》文中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世界的竞争态势。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而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显得日益重要。对外传播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使得研究对外传播的报刊媒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通过选取《中国日报》和《今日中国》这两个大陆对外传播英文报刊的典型代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二者在风格定位、栏目设置、传播内容以及发行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并由此深入剖析了英文报纸与英文期刊进行对外传播时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其自身内在特点及其创办时的指导思想决定的,将会对报纸和期刊的长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分析和科学的逻辑推理,中国大陆英文报刊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诸多挑战逐渐明晰了。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评述;第二章分析了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格局,提出了对外传播对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对外传播英文报刊正是我国对外传播的有力武器;第三章分别对中国英文报纸和英文期刊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通过对英文报刊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反映了中国对外传播的曲折历程。文章认为大陆对外传播英文报刊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较大的发展,其报道反映了新中国的变化;第四章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日报》和《今日中国》从风格定位、栏目设置、传播内容和发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归纳总结了中国大陆英文报刊的发展前景,包括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空间,研究认为,①我国大陆对外传播英文报刊面临来自国际、国内以及自身的多重挑战,但它们已经进行并正在进行许多改革和创新,因此,在中短期内会有较大的发展。②报纸和期刊的长期发展会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报纸将会发生分化;第六章从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化后中国大陆尤?亩酝獯ゲ呗?第七章是主要结论,归纳并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指出了中国对外传播英文报刊的发展方向:报纸终将发生分化和转化,一般性新闻报道将以电子报形式传播,而深度报道则将以期刊的方式传播,报纸的名称可能不会变化,从媒介形式角度看,报纸作为一种纸质传播媒介形式将最终消亡。同时,该章指出了解决中国英文报刊对外传播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传播。
二、轻涂纸市场发展势头和遭遇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轻涂纸市场发展势头和遭遇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晨鸣纸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环境责任 |
2.1.2 利益相关者 |
2.1.3 企业绩效 |
2.2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企业声誉理论 |
2.2.5 本文的理论框架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3.3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3.1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关系 |
3.1.1 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提供资源 |
3.1.2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回馈利益相关者 |
3.2 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具体路径分析 |
3.2.1 直接影响路径分析 |
3.2.2 间接影响路径分析 |
3.3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分析 |
3.3.1 提高企业财务绩效 |
3.3.2 提升企业非财务绩效 |
第四章 案例公司介绍 |
4.1 造纸业行业概况 |
4.1.1 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
4.1.2 造纸行业环保压力增大 |
4.2 案例公司选择的原因分析 |
4.3 晨鸣纸业基本情况 |
4.3.1 晨鸣纸业公司简介 |
4.3.2 晨鸣纸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
4.3.3 晨鸣纸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
4.4 晨鸣纸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
4.4.1 问题频发、企业环境责任缺失 |
4.4.2 痛定思痛、企业自觉履行环境责任 |
4.4.3 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历年来得分变动情况 |
第五章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5.1 晨鸣纸业环境责任履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5.1.1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
5.1.2 企业非财务绩效分析 |
5.2 企业总体价值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提高企业自觉履行环境责任的相关建议 |
6.2.1 加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
6.2.2 政府加强环保监管 |
6.2.3 媒体发挥监督作用 |
6.2.4 投资者理性投资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1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 |
2.1.2 现代战略管理理论 |
2.1.3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 企业总体战略与竞争战略 |
2.2.1 企业总体战略 |
2.2.2 企业竞争战略 |
2.3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过程 |
2.3.1 战略分析阶段 |
2.3.2 战略选择阶段 |
2.3.3 战略实施与控制阶段 |
第三章 CM纸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竞争分析 |
3.2.1 现有竞争者的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3 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5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
第四章 CM纸业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CM纸业公司概况 |
4.2 CM纸业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4.2.1 硬件条件分析 |
4.2.2 人力资源分析 |
4.2.3 财务资源分析 |
4.2.4 无形资产分析 |
4.3 CM纸业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
4.3.1 规模效益明显 |
4.3.2 研发能力强大 |
4.3.3 用人理念先进 |
4.3.4 环保意识强烈 |
4.4 CM纸业公司核心竞争力识别 |
第五章 CM纸业公司战略选择与制定 |
5.1 CM纸业公司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遇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2 基于SWOT矩阵的CM纸业公司战略选择 |
5.2.1 公司发展备选战略 |
5.2.2 备选战略的评价和选择 |
5.3 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5.3.1 发展指导思想 |
5.3.2 公司战略目标 |
5.3.3 公司发展战略 |
第六章 CM纸业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 |
6.1 增加研发基础设施投入 |
6.2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
6.3 把握国内产业并购时机 |
6.4 强化资本整合运营能力 |
6.5 推广生产全流程碳足迹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屋不在大 有书则灵 ——1995-2001年的《书屋》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对象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创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书屋》的创刊、发展与变迁 |
第一节 199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概况 |
一、知识分子地位边缘化 |
二、思想文化界严重分裂 |
第二节 《书屋》创刊的经过与反响 |
一、创刊过程非常顺利 |
二、创刊引起热烈反响 |
第三节 不断调适中的发展与变迁 |
一、形式与内容的调适 |
二、编辑部的改组及刊物变迁 |
第三章 《书屋》的个性特质 |
第一节 灵活多变的栏目设置 |
一、栏目为内容服务 |
二、栏目编排灵活多变 |
第二节 精英荟萃的作者群体 |
一、济济一堂——汇集老中青三代的作者群体 |
二、以刊结情——编者与作者的情感和精神交流 |
第三节 思想性内容凸显知识分子使命感 |
一、独立而有思想的图书评介 |
二、自由和普通人视角下的人物评介 |
三、开放而尖锐的学术争鸣 |
四、关注知识分子问题的价值取向 |
第四节 知识分子办刊的风骨 |
一、读书人的心灵家园 |
二、思索者的精神领地 |
第四章 《书屋》崛起的内外环境 |
第一节 《书屋》崛起的内部环境 |
一、编辑主体的“双子星”效应 |
二、兼具编辑、作家两重身份的主编 |
三、《书屋》的编辑策略 |
第二节 《书屋》崛起的外部环境 |
一、199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文化环境 |
二、知识界分裂带来的发展空间 |
三、湖湘文化与出版湘军的滋养 |
四、主管单位的支持与宽容 |
第五章 《书屋》的困境及新媒体转型对策 |
第一节 《书屋》所面临的困境 |
一、体制所限 保本经营 |
二、品牌单一 影响不足 |
三、守成老化 发展乏力 |
第二节 《书屋》新媒体转型战略浅探 |
一、更新观念 进军新媒体领域 |
二、瞄准受众 制作分众化版本 |
三、口碑传播 利用社会化营销 |
四、战略延伸 经营泛期刊品牌 |
五、准确定位 专做意见提供商 |
六、体制创新 进行商业化运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中国广告中关于德国定型看法的动态构建 ——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辞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概述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1.1 社会学领域 |
1.2.1.2 语言学领域 |
1.2.1.3 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2.1 新闻学领域 |
1.2.2.2 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定型看法 |
2.1.1 定型看法的概念和产生 |
2.1.2 定型看法的特征 |
2.1.3 定型看法的分类 |
2.1.3.1 按照研究对象的特征分类 |
2.1.3.2 按照研究对象的表达层面分类 |
2.1.3.3 按照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分类 |
2.1.3.4 按照研究对象的言语表达类型分类 |
2.1.4 定型看法的作用 |
2.1.4.1 正面作用 |
2.1.4.2 负面作用 |
2.1.5 定型看法和相近概念的区分 |
2.1.5.1 定型看法和偏见 |
2.1.5.2 定型看法和形象/图像 |
2.1.5.3 定型看法和陈旧的看法 |
2.1.5.4 定型看法和象征 |
2.2 广告 |
2.2.1 广告和跨文化广告 |
2.2.2 广告的构成 |
2.2.3 广告分类 |
2.2.3.1 广告的基本分类 |
2.2.3.2 杂志广告 |
2.2.4 广告诉求 |
2.2.4.1 广告诉求的概念 |
2.2.4.2 跨文化广告中的广告诉求 |
2.3 定型看法和媒体及广告 |
2.3.1 定型看法和媒体 |
2.3.2 定型看法和广告 |
2.3.2.1 定型看法在广告中的使用 |
2.3.2.2 定型看法和跨文化广告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方案 |
3.1 话语分析 |
3.1.1 “话语”含义及不同语区对“话语”的研究 |
3.1.2 话语分析的分类 |
3.1.2.1 非批评性话语分析 |
3.1.2.2 批评性话语分析 |
3.1.3 小结 |
3.2 Siegfried Jager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3.2.1 话语的概念 |
3.2.2 Siegfried Jager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
3.2.2.1 话语与权力 |
3.2.2.2 集体象征 |
3.2.2.2.1 集体象征的概念和特征 |
3.2.2.2.2 集体象征和定型看法 |
3.2.2.2.3 集体象征和话语的文化性 |
3.2.3 Siegfried Jager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
3.2.3.1 话语的构成 |
3.2.3.2 话语的分析模式 |
3.2.3.2.1 语料的收集筛选与结构分析 |
3.2.3.2.2 话语片段的细致分析 |
3.2.3.2.3 小结 |
3.3 广告的细致分析 |
3.3.1 内容层面 |
3.3.2 形式层面 |
3.4 研究方案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4.1 话语语料的选择 |
4.2 关于《三联生活周刊》 |
4.2.1 杂志概况 |
4.2.2 杂志的特色和影响力 |
4.2.3 杂志中的广告 |
4.2.3.1 广告的基本情况 |
4.2.3.2 广告诉求和表现形式 |
4.2.3.3 广告的文化特点 |
4.2.3.4 1996至2012年《三联生活周刊》中的德国产品广告 |
4.3 《三联生活周刊》广告话语中包含的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分析 |
4.3.1 含有德国定型看法的语境分析说明 |
4.3.2 德国产品广告中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 |
4.3.2.1 量化分析 |
4.3.2.1.1 数据统计 |
4.3.2.1.1.1 广告总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
4.3.2.1.1.2 广告产品类型分析 |
4.3.2.1.2 语境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 |
4.3.2.1.3 量化分析的篇章阐释 |
4.3.2.2 质性分析 |
4.3.2.2.1 质性分析说明 |
4.3.2.2.2 具体的质性分析 |
4.3.2.2.2.1 稳定的定型看法 |
4.3.2.2.2.2 变化中的定型看法 |
4.3.2.2.3 语境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 |
4.3.2.2.3.1 关于德国 |
4.3.2.2.3.2 德国及德国企业的推广活动 |
4.3.2.2.4 质性分析的篇章阐释 |
4.3.3 他国产品广告中关于德国的定型看法 |
4.3.3.1 量化分析 |
4.3.3.1.1 数据统计 |
4.3.3.1.1.1 广告总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
4.3.3.1.1.2 广告产品类型分析 |
4.3.3.1.1.3 小结 |
4.3.3.1.2 语境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 |
4.3.3.1.3 量化分析的篇章阐释 |
4.3.3.2 质性分析 |
4.3.3.2.1 具体的质性分析 |
4.3.3.2.1.1 稳定的定型看法 |
4.3.3.2.1.2 变化中的定型看法 |
4.3.3.2.2 语境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 |
4.3.3.2.2.1 国产品牌的发展 |
4.3.3.2.2.2 美国汽车中的德国制造 |
4.3.3.2.2.3 德国工业设计奖项 |
4.3.3.2.3 质性分析的篇章阐释 |
4.3.4 对《三联生活周刊》广告话语集束中关于德国定型看法的综合阐释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5)广西地市报业的经营战略研究 ——以桂林日报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价值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价值 |
1.2 本文的理论基础、内容与方法 |
1.2.1 理论基础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有关“地市报经营”研究的最新动态 |
1.4 本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广西地市报业发展现状 |
2.1 广西地市报业群体的现状 |
2.2 广西地市报业群体的问题 |
2.3 桂林日报社现状 |
第三章 桂林日报社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桂林“两报一网一刊”面临的双重竞争 |
3.1.1 互联网的冲击 |
3.1.2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挑战 |
3.2 桂林日报社的优势 |
3.3 桂林日报社的劣势 |
3.4 桂林日报社的机会 |
第四章 桂林日报社未来的经营战略探析 |
4.1 增长型业务战略:报社壮大实力的第一战略 |
4.1.1 参与推进国际足球文化产业园项目 |
4.1.2 利用报社搬迁机会进军商业地产 |
4.1.3 做强做精桂林生活网的电子商务业务 |
4.2 多元化战略:打造新广告平台,剔除低质业务 |
4.2.1 利用窗口城市条件,开展户外LED屏广告业务 |
4.2.2 创办系列化的专业周刊,直面竞争对手 |
4.3 主业转型升级:提升采编和发行质量 |
4.3.1 日报走转改,晚报变格局 |
4.3.2 技术升级采编工具 |
4.3.3 发行业务升级:服务好订户,扩大零售量 |
4.4 防御性战略:主动抵御外来竞争 |
4.4.1 《潮》周刊改版,直接狙击《南国健报》 |
4.4.2 强化零售业务 |
4.4.3 丰富生活网内容,增加互动功能 |
第五章 广西地市报未来经营模式的构建 |
5.1 桂林模式的经验总结 |
5.2 广西地市报改革的原则与方向 |
5.3 广西地市报未来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 |
5.3.1 跨区域、跨媒体合作模式 |
5.3.2 多元化经营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YB公司固定印刷品广告业务创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项目简介 |
2.1 项目所处环境 |
2.2 项目所需条件 |
2.3 公司组成情况 |
2.3.1 基本情况 |
2.3.2 主要业务 |
2.3.3 营销策略与市场手段 |
2.3.4 组织与人力资源状况 |
2.3.5 财务分析结果概要 |
2.3.6 风险分析及对策概要 |
2.3.7 发展目标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
3.1 固定印刷品的大环境 |
3.1.1 政府的相关政策 |
3.1.2 固定印刷品广告的发展形势 |
3.1.3 固定印刷品广告在三四线城市的现状 |
3.2 广告市场分析 |
3.2.1 市场调查 |
3.2.2 SY 广告市场分析 |
3.2.3 固定印刷品广告市场分析 |
3.3 市场供给分析 |
3.3.1 业务人员供给分析 |
3.3.2 广告市场供给分析 |
3.3.3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 |
3.3.4 目标客户分析 |
第四章 竞争分析及公司战略 |
4.1 行业竞争现状 |
4.2 行业竞争分析 |
4.2.1 针对这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 |
4.2.2 公司竞争的优势和劣势 |
4.3 公司整体战略 |
4.3.1 公司使命 |
4.3.2 公司理念 |
4.3.3 企业文化 |
4.4 公司竞争战略 |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 |
5.1 公司治理结构 |
5.2 公司架构及人员配置 |
5.3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
5.3.1 人员招聘及培训 |
5.3.2 薪酬体系 |
5.3.3 激励措施 |
5.4 员工管理 |
5.4.1 发行人员管理 |
5.4.2 业务人员管理 |
5.5 主要人员介绍 |
第六章 营销分析 |
6.1 营销策略分析 |
6.1.1 合作策略 |
6.1.2 差异化策略 |
6.1.3 品牌策略 |
6.2 营销策略 |
6.2.1 定价策略 |
6.2.2 渠道策略 |
6.2.3 促销策略 |
6.2.4 体验策略 |
6.3 营销策略优化 |
6.3.1 服务营销的应用 |
6.3.2 长期客户锁定 |
6.3.3 活动拉动 |
6.3.4 资源整合 |
6.4 实施方案 |
6.4.1 主要营销手段 |
6.4.2 实施方案一:人员推销 |
6.4.3 实施方案二:活动推广 |
第七章 发行管理 |
7.1 发行管理的重要性 |
7.2 人员招聘 |
7.3 人员管理 |
7.4 考核激励 |
第八章 财务计划 |
8.1 盈利情况分析 |
8.2 项目预期投入及收益 |
8.3 项目现金流量分析 |
8.3.1 项目现金流量表 |
8.3.2 投资回收期 |
8.3.3 项目收益分析 |
8.4 项目资产负债表 |
8.5 项目财务风险分析 |
8.6 财务评价结论 |
第九章 风险分析及对策 |
9.1 风险分析 |
9.1.1 市场风险 |
9.1.2 经营风险 |
9.2 风险对策 |
9.2.1 市场风险对策 |
9.2.2 经营风险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
附录二 广告管理条例 |
附录三 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附录四 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 |
(7)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企业战略理论 |
1.2.2 战略管理理论 |
1.2.3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
1.2.4 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金鑫纸业公司基本情况 |
2.2 宏观环境分析 |
2.2.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造纸业巨大的需求潜力 |
2.2.2 转型国家制度改革的深化 |
2.2.3 外资加速国内产业技术升级 |
2.3 产业环境分析 |
2.3.1 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支持 |
2.3.2 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
2.3.3 原料供给滞后 |
2.3.4 节能减排给产业带来压力 |
2.3.5 生产成本上涨 |
2.4 纸业竞争对手分析 |
2.5 外部环境评价 |
第3章 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金鑫纸业公司优势分析 |
3.1.1 品牌优势 |
3.1.2 区位优势 |
3.1.3 销售渠道优势 |
3.1.4 规模优势 |
3.1.5 管理优势 |
3.2 金鑫纸业公司劣势分析 |
3.2.1 人才劣势 |
3.2.2 财务状况不佳 |
3.2.3 信息渠道不畅 |
3.2.4 营销体制落后 |
3.3 内部因素评价 |
第4章 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4.1 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原则和依据 |
4.1.1 发展战略制定原则 |
4.1.2 发展战略的制定依据 |
4.2 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
4.2.1 利用 SWOT 分析法进行战略选择 |
4.2.2 利用市场选择矩阵确定金鑫纸业公司市场战略 |
4.3 战略规划和目标 |
4.3.1 公司远景 |
4.3.2 阶段性目标 |
4.4 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
4.4.1 差异化战略 |
4.4.2 集中战略 |
4.4.3 成长战略 |
4.4.4 加强品牌战略 |
第5章 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
5.1 人才保障战略措施 |
5.1.1 采取高层优先发展战略 |
5.1.2 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
5.1.3 加强员工培训 |
5.1.4 完善招聘和选拔 |
5.2 组织保障措施 |
5.2.1 建立有金鑫集团特色的实战营销组织框架 |
5.2.2 完善金鑫集团销售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5.2.3 加强物流管理 |
5.3 制度保障措施 |
5.3.1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
5.3.2 实施技术工艺水平改进计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半月谈》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2 《半月谈》发展的历史流变 |
2.1 起始成形阶段(1980-1985):在继承中探索 |
2.1.1 创刊初期的时代背景 |
2.1.2 对《时事手册》的薪火传承 |
2.2 持续发展阶段(1986-1991):在考验中壮大 |
2.2.1 政治风波中站稳脚跟 |
2.2.2 系列刊物逐步成熟 |
2.3 转型变革阶段(1992-至今):在适应中调整 |
2.3.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与不变" |
2.3.2 外围竞争态势更加严峻 |
3 《半月谈》发展的成功之道 |
3.1 "扁担精神" |
3.1.1 坚持党性原则,做好耳目喉舌 |
3.1.2 真实代表民意,重视舆论监督 |
3.2 编辑的"读者心" |
3.2.1 巧立叙事风格,善用切入角度 |
3.2.2 注重双向沟通,加强读编互动 |
3.3 扬长避短化劣为优 |
3.3.1 加大策划力度,重视深度报道 |
3.3.2 贴近生活脉搏,优化栏目设置 |
4 《半月谈》发展的不足和道路选择 |
4.1 《半月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品牌意识较为淡薄 |
4.1.2 版式设计呆板落后 |
4.1.3 广告环境亟待改善 |
4.1.4 对接数字化力度不够 |
4.2 向市场化转型的必然性分析 |
4.2.1 走向市场化是媒介改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
4.2.2 向市场化转型是《半月谈》应对挑战的必然途径 |
4.3 依托自身优势接受市场检验 |
4.3.1 依托强大的背景优势 |
4.3.2 善用丰富的时政新闻经验 |
4.3.3 强化独特的刊物魅力 |
4.3.4 坚持差异化定位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造纸业竞争力研究动态 |
1.2.1 造纸产品竞争力 |
1.2.2 造纸企业竞争力 |
1.2.3 造纸产业竞争力 |
1.2.4 小结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
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2.2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2.2.2.1 生产要素条件 |
2.2.2.2 需求条件 |
2.2.2.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
2.2.2.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
2.2.2.5 机会 |
2.2.2.6 政府 |
2.2.3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
2.3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
3 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分析 |
3.1 山东造纸产业的发展概况 |
3.1.1 山东造纸产业发展阶段 |
3.1.2 山东省造纸产业总体特征 |
3.1.3 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
3.2 基于钻石模型的竞争力分析 |
3.2.1 生产要素条件分析 |
3.2.2 市场需求条件分析 |
3.2.3 相关及支持产业分析 |
3.2.4 市场结构、竞争分析及企业战略 |
3.2.5 政府因素分析 |
3.2.6 机会因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评价 |
4.1 山东造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建立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 |
4.1.1.1 建立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
4.1.1.2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 |
4.2 分析方法介绍 |
4.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
4.2.2 主成份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
4.3 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
4.3.1 统计数据的来源 |
4.3.2 求相关系数矩阵 |
4.3.3 确定因子个数 |
4.3.4 因子得分函数 |
4.3.5 计算竞争力综合得分 |
4.4 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5 山东省造纸产业保持竞争力对策 |
5.1 调整原料结构,保障纤维原料的供应 |
5.1.1 充分利用好麦草资源 |
5.1.2 探讨利用国外木材资源制浆造纸的路子 |
5.1.3 积极发展速生造纸林 |
5.1.4 进一步提高废纸的利用量和比重 |
5.2 大力开发造纸产业人力资源 |
5.2.1 加强人才培养 |
5.2.2 科学地使用好现有人才 |
5.2.3 广纳国内外优秀人才 |
5.3 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多渠道融资 |
5.4 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
6 结论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存在不足 |
6.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10)试论中国大陆对外传播中的英文报刊 ——以《中国日报》和《今日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学术意义和创新点 |
1.3.2 实用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际传播与对外传播 |
2.1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 |
2.1.1 全球化时代背景 |
2.1.2 国际传播大环境 |
2.2 对外传播 |
2.2.1 对外传播的对象和任务 |
2.2.2 对外传播的地位和作用 |
2.2.3 对外传播的内容 3 中国对外传播报刊发展状况 |
3.1 中国外宣报刊发展历程 |
3.2 中国大陆英文报刊发展情况 |
3.2.1 早期英文报刊 |
3.2.2 近现代大陆英文报刊 4 《中国日报》与《今日中国》对比研究 |
4.1 栏目设置 |
4.1.1 《中国日报》版面设置 |
4.1.2 《今日中国》栏目设置 |
4.2 风格定位 |
4.2.1 《中国日报》风格定位 |
4.2.2 《今日中国》风格定位 |
4.3 传播内容 |
4.3.1 《中国日报》传播内容 |
4.3.2 《今日中国》传播内容 |
4.4 发行情况 |
4.4.1 《中国日报》发行情况 |
4.4.2 《今日中国》发行情况 5 中国大陆英文报刊发展前景 |
5.1 英文报刊面临的困难 |
5.2 我国大陆英文报刊发展前景 |
5.2.1 短期内我国大陆英文报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
5.2.2 长期看来我国大陆英文报纸将发生分化 6 转化后英文报刊的对外传播策略 |
6.1 创新传播方式 |
6.1.1 以对外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指导 |
6.1.2 建立一支专业的对外传播人才队伍 |
6.1.3 采取灵活高效的市场运作手段提升媒体影响力 |
6.2 创新传播内容 |
6.2.1 创新专业术语的翻译 |
6.2.2 提高传播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四、轻涂纸市场发展势头和遭遇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晨鸣纸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D]. 徐婧. 苏州大学, 2020(03)
- [2]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海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7)
- [3]屋不在大 有书则灵 ——1995-2001年的《书屋》杂志研究[D]. 曹世生.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4]中国广告中关于德国定型看法的动态构建 ——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 梁珊珊.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09)
- [5]广西地市报业的经营战略研究 ——以桂林日报社为例[D]. 吴波. 广西大学, 2013(03)
- [6]YB公司固定印刷品广告业务创业计划书[D]. 谌述生.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7]广东金鑫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郭国新. 湖南大学, 2010(06)
- [8]《半月谈》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研究[D]. 王妍妍.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9]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造纸产业竞争力研究[D]. 李姝.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3)
- [10]试论中国大陆对外传播中的英文报刊 ——以《中国日报》和《今日中国》为例[D]. 黄少钦. 重庆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