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节电控制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鹏[1](2018)在《一种新型电机节能技术及其物理实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中国的能源存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能源占有率很低。在能源总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节能成为我国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的途径。在能源的消耗中,电能的消耗占着很大比重。异步电动机是电能的主要消耗者,然而异步电动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能源过量供给、能源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如果能对异步电动机进行节能控制,提高电机的效率,其节电量是非常可观的。而目前最难解决的两大难题是:冲击负载如何及时响应;高负载恒定运转的电机拖动设备的节能问题。这两大技术难题都是现有电机节电产品难以解决的。针对这两大难题,研制一款普适性强,适用于所有低压三相异步电机在任何工况下运行的智能电机节电器,并且搭建电机节能实验平台对节电器的节能效果进行测试,这对于电机节能关键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详细介绍了目前电机节电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包括相控技术产品和变频技术产品。详细阐述了电机节能实验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2、对智能电机节电器的节能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智能电机节电器在高负载、冲击负载下的节电原理。并对智能电机节电器的节能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3、对智能电机节电器的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在MATLAB仿真环境下,进行晶闸管调压仿真分析和智能电机节电器仿真分析,验证了智能电机节电器节电原理的正确性。4、进行电机节能实验平台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实验室搭建了电机节能实验平台。为智能电机节电器的研究和测试奠定了基础。5、在电机节能实验平台上对智能电机节电器进行实验测试和结果分析。分别测试智能电机节电器在低负载率、中负载率和高负载率下的节电效果。通过对比加载节电器前后的电机耗能情况,总结分析智能电机节电器的节能效果。
翟羽耀,张旭[2](2015)在《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方法及抗干扰技术》文中提出主要介绍了异步电机的节能技术,对离心连接方式、变频调速起动方式、降压起动方式、固态起动器起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异步电动机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节能控制抗干扰的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描述。
权尚[3](2015)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软启动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启动器具有节约能源、启动电流小、对外界环境冲击力小等优点,在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矿产开发等领域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软启动器采用ARM单片机和CPLD技术促使自身集成度更高、功能也更加强大。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软启动器的主要功能,然后对其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吴寒[4](2014)在《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智能节电器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三相异步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占我国总耗电量的40%以上,其中有60%的电动机运行效率低下,从而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三相异步电动机由于其自身构造的原因,在轻载或者空载工况下,其损耗占据电动机所消耗电能总量的很大一部分。通过适当的降压控制方法,可以保证输出功率不变,并且有效的减少损耗,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在当前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内容包括:第一,本文通过分析异步电动机的运行方式,得到了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从等效电路模型中可以分析得到定子端电压与损耗成正比例关系。通过电机空载和满载情况下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可以推理出一般负载情况下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出适当降压可以减少电机损耗,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第二,电机的定子端电压与电机当前的功率因数和晶闸管关断角有关,任意一个变量的改变将影响到其他两个数值。通过模糊控制的方法,将功率因数及其变化率作为变量,得到关断角,从而可以确定定子端电压的大小,以此切削电压。第三,为了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在第2章损耗分析和第3章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搭建了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电机节电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第四,基于第3章提出的方法,设计了实际可行的软硬件实施方案。硬件系统里包括了以32位ARM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最小系统,电压电流过零及AD检测,晶闸管触发电路,串口收发电路和一些其他的硬件电路。软件层面,需要精确计算AD转换得出的电压和电流值,以得到功率因数和功率因数变化率,然后需要编写模糊控制函数,以准确得到晶闸管关断角数值,以此控制晶闸管切削电压。最后,通过实际控制电机的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张晓东[5](2013)在《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控制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规游梁式抽油机是机械采油应用最广泛的抽油设备,在机械采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运行效率低、耗能大,是油田电耗的第二位,仅次于注水,已成为各油田耗电的主要设备之一。此外,我国油田的主要油区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原油开采效果变差,石油开采的成本过高。游梁式抽油机多采用三相异步电机提供动力,由于其负载的特殊性,电动机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轻载状态,使电能的利用率降低,增加了电能的损耗。本文采用机电控制技术来改变抽油机驱动电机的机械特性,以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发生,使整个机、杆、泵的系统得以较好的平衡,消除发电问题,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因而,本课题的开展有助于油田实现增产节能,对石油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论文以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为被控对象,对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和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负载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对抽油机电机加上变频器控制,控制电机电流输入频率,根据电动机的负载率大小,通过改变电机输入频率,调整抽油机电机的运行电压和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保证电动机在最佳负载率下运行,提高功率因素,进而提高电动机的实际运行效率,达到节电增效的目的,使抽油机电机的综合节电率在15%以上,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3左右提高到0.9以上。通过对抽油机控制系统的调试和实验,实现了对抽油机的控制功能,控制方案切实可行且控制性能良好,可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装置有多种保护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李楠[6](2013)在《基于单片机的抽油机电动机的节能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测量,油田用抽油机大部分时间在空抽、电机均在轻载状态下运行,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都比较低,造成大量电能浪费。为此,依据铜耗等于铁耗时,电动机效率、功率因数最高,最省电原理,设计一种抽油机电机自动控制的节能装置。采用电动机调压装置,基于模糊控制理论,通过主电路中晶闸管的移相控制调节抽油机电机端电压,进行实时控制。在满足抽油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使电动机工作在铜耗等于铁耗的状态下,提高抽油机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装置在抽油机的整个工作周期中,不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不影响抽油机的采油效率;具有软启动、缺相、过载保护等功能,是油田采油生产中较为理想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具有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
张颖[7](2012)在《风机、水泵类动力智能控制与节电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风机、水泵类负载是各行业广泛使用的通用机电设备。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风机、水泵类电动机装机总容量约35000MW,耗电量约占全国总电能耗量的30%40%左右,我省的耗占比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低压风机、水泵类电动机占70%左右,这些设备不仅处于长期连续运行状态且常处于低负荷及变负荷的运行状态,风机、水泵类动力的运行效率一般只有40%70%,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虽然部分恒压条件的设备通过变频控制提高了运行效率,但大部分仍工作在较低效率的状态,因此风机、水泵类设备的节能潜力巨大。论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和风机水泵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基于VI的高效点控制策略及模糊智能压控技术,阐述了功率系统集成的硬件设计,优化了SVPWM空间矢量的控制方法。本研究针对压变和变频基于负载VI相位和目标指数的双闭环控制的节能技术开展研究的。提出有关相控调压变频调速的模糊控制基本理论,及风机水泵类交流异步电机整体节能技术方案。该系统以VFPW合成输出模块为核心部件,通过DSP控制将系统的各类状态参数(电压、频率、功率、波形)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调节电机输出功率,保证电机处在高效区,同时减少谐波,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用电设备系统的节电运行。
徐晓明,张小牛,魏如愿[8](2011)在《异步电动机智能节能控制器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针对轻载运行异步电动机能源浪费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指出,异步电动机起动时应采用恒流软起动,轻载运行时按最大综合力能指标原则进行调压则有最优的节能效果。设计了一个交流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和节能运行的控制器,对轻载调压节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电机轻载运行时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且易于实现软起动、综合保护及调速等多种功能。
唐雁[9](2011)在《基于DSP的石材加工用摆式砂锯机电机节能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摆式砂锯机是石材行业的重要加工设备,每套设备在一个工作周期中,主驱动电动机的负荷均处于轻重载变化中,近一半的时间均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运行效率低、电能浪费非常严重。因此,针对石材加工的重要设备摆式砂锯机的工作特性,研究其主驱动交流电动机节能改造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论文以厦门高时石材有限公司提供的ALCIONE-600-2B型摆式砂锯机为节能改造对象,详细介绍了摆式砂锯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指出其系统节能的关键在于砂锯机的软起动和加工过程的调压节能。并针对其节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论文在对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机软起动方式比较的基础之上,结合砂锯机重载起动特性,采用离散变频软起动方法,在电机起动的时候通过把工频电压离散化成低频的电压,从而达到提高起动转矩、抑制起动电流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离散变频软起动技术对砂锯机进行软起动改造不仅可大幅提高起动转矩,还能有效抑制起动冲击电流。其次,通过分析和比较目前主要电动机调压节能策略,并结合摆式砂锯机的加工特点和负载特性,设计了一种电机节能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以负载率和功率因数为输入量,触发角的变化量为输出量,通过制定模糊规则实现电机的调压节能,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以TI公司生产的TMS320LF2407A DSP芯片为核心,完成了摆式砂锯机电机节能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了晶闸管主调压电路以及以DSP为核心的外围控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方面主要分为触发脉冲模块、功率因数检测模块、负载率计算模块和节能控制算法模块的设计。
胡洋[10](2011)在《抽油机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抽油机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是以新颖可行的控制策略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通过实时对抽油机负载采取跟踪调压调速,实现电动机电压转速与抽油机负载的柔性配合,从而提高抽油机整体的工作效率,达到节能目的。一旦油井供油能力下降,本系统采取快抽慢放的节能运行模式,不仅能够使抽油机降低能耗,还可以增加产量。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油田抽油机的低效率和高能耗.。与国外相比,我国抽油机的节能潜力巨大,并列举了一些目前我国抽油机节能的主要方法,讨论了各节能方法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其次,通过对电机调压调速理论的分析与推导,在理论上充分证明了本系统可以实现节能目的。在此基础上,下面分析介绍的油井动液面以及SPWM波产生与控制方面的理论,为讨论节能系统快抽慢放运行及系统控制单元硬件的选择与实现做了理论铺垫。再次,阐述本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的硬件设计,主回路主要实现整流逆变,输出频率幅值可调的交流电;控制单元的核心是通过AT89C51单片机和三相PWM脉宽调制发生芯片SA8282配合控制触发IGBT,实现柔性自适应节能控制运行;驱动电路、电流电压保护电路、电参数采集电路构成节能系统的外围电路,保证了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后,对系统的节能运行方式进行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得到电动机负载转矩随抽油机负载特性变化时的转速和定子电流的仿真结果,以及在需要快抽慢放运行时转速的仿真结果。通过以上对系统各节能运行模型的建模仿真,验证了本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节电控制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节电控制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新型电机节能技术及其物理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机节电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相控技术产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2 变频技术产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电机节能实验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智能电机节电器节能原理的研究分析 |
2.1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与功率分析 |
2.1.1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分析 |
2.1.2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分析 |
2.1.3 异步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关系 |
2.2 功率因数的研究分析 |
2.2.1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因数分析 |
2.2.2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分析 |
2.3 智能电机节电器节能原理理论研究 |
2.3.1 异步电动机节能的基本原理 |
2.3.2 异步电动机节能的最优功率因数跟踪 |
2.4 智能电机节电器节能原理实验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电机节电器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
3.1 智能电机节电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3.2 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的测量 |
3.2.1 功率因数的软测量 |
3.2.2 相位差的三相采样技术 |
3.3 功率因数和触发角的关系 |
3.4 晶闸管触发角的大小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
3.5 异步电动机智能电机节电器仿真模型 |
3.5.1 晶闸管调压仿真分析 |
3.5.2 异步电动机智能电机节电器的仿真分析 |
3.6 智能电机节电器高负载、冲击负载下节电原理 |
3.6.1 智能电机节电器与传统相控调压技术区别 |
3.6.2 智能电机节电器高负载下节电应用实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机节能实验平台的设计及安装 |
4.1 引言 |
4.2 搭建电机节能测试平台的目的和要求 |
4.3 电机节能实验平台的硬件设计 |
4.3.1 电源系统 |
4.3.2 综合测试控制柜系统 |
4.3.3 智能电机节电器 |
4.3.4 试验电机和负载风机系统 |
4.4 电机节能实验平台的软件设计 |
4.4.1 电机节能测试平台的相关数学模型 |
4.4.2 软件系统的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结果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计划 |
5.3 实验过程 |
5.4 实验数据 |
5.4.1 低负载率下(30%)测试平台测量数据 |
5.4.2 中负载率下(50%)测试平台测量数据 |
5.4.3 高负载率下(80%)测试平台测量数据 |
5.5 实验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方法及抗干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的基本方法 |
1.1 离心连接方式 |
1.2 变频调速起动方式 |
1.3 降压起动方式 |
2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分析 |
2.1 恒定损耗 |
2.1.1 铁心损耗 |
2.1.2 机械损耗 |
2.2 负载损耗 |
2.3 杂散损耗 |
3 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方法 |
3.1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 |
3.2 异步电动机变频节能 |
4 抗干扰技术 |
4.1 滤波技术 |
4.2 去藕电容技术 |
4.3 屏蔽技术与信号隔离技术 |
4.4 接地技术 |
4.5 电路抗干扰技术 |
(3)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软启动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启动器的主要功能 |
2 软启动器的硬件设计 |
3 软启动器的软件设计 |
(4)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智能节电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电机节能技术的基本方法介绍 |
1.2.1 软起动节能 |
1.2.2 空载降压节能 |
1.2.3 断续供电节能 |
1.2.4 变频调速节能 |
1.3 电机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及损耗分析 |
2.1 三相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分析 |
2.1.1 型等效电路 |
2.1.2 T型等效电路 |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节电控制策略分析 |
3.1 降压节能分析 |
3.2 晶闸管关断角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3.3 模糊控制方法 |
3.3.1 模糊控制理论介绍 |
3.3.2 关断角模糊控制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仿真分析 |
4.1 节电器系统仿真模型 |
4.2 模糊控制规则仿真分析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硬件设计 |
5.1 节电器系统结构 |
5.2 硬件设计 |
5.2.1 控制芯片的选择 |
5.2.2 电源电路 |
5.2.3 过零及A\D检测电路 |
5.2.4 晶闸管触发电路 |
5.2.5 晶闸管保护电路 |
5.3 系统软件设计 |
5.3.1 软起动程序设计 |
5.3.2 AD检测程序设计 |
5.3.3 模糊控制程序设计 |
5.3.4 脉冲触发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 |
6.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6.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5)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抽油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我国抽油机节能控制器的发展状况 |
1.2.2 国外抽油机的节能控制器的发展状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1.6 研究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游梁式抽油机工作特征与节能 |
2.1 游梁式抽油机运行工作状况分析 |
2.1.1 游梁式抽油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2.1.2 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
2.2 抽油机节能的主要类型和存在问题 |
2.3 抽油机的节能控制器的关键技术 |
2.3.1 抽油机负载的特性 |
2.3.2 抽油机的能量损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理论 |
3.1 异步电机相关理论分析 |
3.1.1 电磁制动的运行状态 |
3.2 异步电动机的磁通 |
3.2.1 主磁通 |
3.2.2 漏磁通 |
3.3 异步电机的能耗 |
3.3.1 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及相量图 |
3.3.2 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的理论分析 |
3.4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 |
3.4.1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概述 |
3.4.2 交-交变频器 |
3.4.3 交-直-交变频器 |
3.4.4 交-直-交变频器主要特点 |
3.4.5 异步电动机的电压频率协调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频节能控制器硬件设计 |
4.1 节能装置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
4.2 主控芯片 Atmegal28 微处理器介绍 |
4.3 制动单元 |
4.3.1 制动单元主回路接线 |
4.3.2 CRC(校验) |
4.4 串行通讯部分 |
4.5 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
4.5.1 硬件防干扰 |
4.5.2 硬件可靠性 |
4.6 变频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图 |
4.7 变频控制器的主要控制单元介绍 |
4.7.1 变频器单元 |
4.7.2 主控制板单元 |
4.7.3 数据采集单元 |
4.7.4 工频/变频自动切换单元 |
4.7.5 变频器母线过压保护单元 |
4.7.6 温控单元 |
4.8 节能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
4.9 节能控制器的操作及操作流程 |
第五章 节能控制器的软件实现 |
5.1 总体软件结构 |
5.1.1 程序功能模块的介绍 |
5.1.2 总体程序的流程图 |
5.2 通用定时器中断模块 |
5.3 电压保护逻辑模块 |
5.4 RS232 串行通讯模块 |
5.5 A/D 转换模块 |
5.5.1 A/D 转换的实现 |
5.5.2 软件滤波算法 |
5.6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
5.7 故障监测和处理 |
5.7.1 过电流保护功能 |
5.7.2 过压和欠压保护功能 |
5.7.3 过温和欠温保护功能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节能控制器的调试与井上试验 |
6.1 节能控制器硬件电路板的调试 |
6.1.1 电源部分电路板的调试 |
6.1.2 节能控制器的软件调试 |
6.2 油井现场试验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完善和发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6)基于单片机的抽油机电动机的节能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措施 |
1.3 国内外抽油机电动机节能技术发展综述 |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1.4.1 基本思路:“铜耗=铁耗” |
1.4.2 节能装置结构 |
1.4.3 控制回路设计 |
1.4.4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二章 抽油机的负载特性 |
第三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特性分析 |
3.1 稳定运行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
3.1.1 等效电路及矢量图 |
3.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关系及损耗分析 |
3.1.3 异步电动机的转矩表达式 |
3.2 运行条件变化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
3.2.1 负载变化对损耗、效率、功率因数和转矩的影响 |
3.2.2 电压变化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概述 |
4.2 抽油机节能装置主电路 |
4.3 功率控制电路 |
4.4 节能装置控制部分 |
4.5 采样与检测 |
4.5.1 电压、电流采样 |
4.5.2 U与I的相位角检测 |
4.6 IO接口 |
4.7 无功功率补偿 |
4.8 节能装置保护部分 |
4.8.1 外部线路断相保护 |
4.8.2 功率控制元件故障保护 |
4.8.3 电机缺相保护 |
4.8.4 电机短路和过流保护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风机、水泵类动力智能控制与节电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及损耗分析 |
2.1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 |
2.2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分析 |
2.2.1 恒转矩负载损耗分析 |
2.2.2 变转矩负载损耗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VI 特性的高效点控制策略 |
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T 型等效电路图 |
3.2 恒转差频率节能控制分析 |
3.2.1 异步电动机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 |
3.2.2 异步电动机稳态效率 |
3.3 恒 VI 相差节能控制 |
3.3.1 恒 VI 相差节能控制原理 |
3.3.2 恒 VI 相差节能控制数值分析 |
3.4 恒 VI 相差节能控制框图及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模糊智能压控技术 |
4.1 直接降压节能控制 |
4.1.1 直接降压节能控制分析 |
4.1.2 直接降压节能控制框图及实验 |
4.2 基于模糊搜索的压控节能控制技术 |
4.2.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
4.2.2 全局模糊搜索节能控制分析 |
4.3 模糊化智能压控技术的节能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功率系统集成的硬件设计 |
5.1 功率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
5.2 整流电路的设计 |
5.3 IPM 逆变电路的设计 |
5.3.1 逆变电路结构 |
5.3.2 缓冲电路的设计 |
5.3.3 IPM 功率模块的设计 |
5.4 IPM 驱动电路的设计 |
5.5 死区时间的设计 |
5.6 输出滤波器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SVPWM 空间矢量控制 |
6.1 电压空间矢量(SVPWM)基本原理 |
6.2 SVPWM 的合成计算 |
6.3 随机脉冲位置 PWM 控制策略抑制谐波(柔化) |
6.3.1 随机脉冲位置 PWM 原理 |
6.3.2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随机脉冲位置 PWM |
6.4 SVPWM 波峰分段处理优化 |
6.4.1 不连续波峰 SVPWM |
6.4.2 开关损耗对比分析 |
6.4.3 电流谐波特性分析 |
6.5 SVPWM 与 SPWM 技术的比较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DSP的控制器硬件设计 |
7.1 基于 DSP 的控制器系统硬件结构 |
7.1.1 处理器模块简介 |
7.1.2 电流电压矢量传感模块 |
7.1.3 DSP 电源电路设计 |
7.1.4 存储器电路设计 |
7.1.5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7.1.6 其他电路设计 |
7.2 DSP 控制程序设计 |
7.2.1 总体程序设计思路以及流程图 |
7.2.2 SVPWM 控制算法的软件编程 |
7.2.3 矢量采样子程序的设计 |
7.2.4 电压重构技术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系统化节能 |
8.1 单机单目标控制 |
8.2 单机多目标控制 |
8.3 风机、水泵串并联优化节能 |
8.3.1 风机运行工况确定 |
8.3.2 管网特性与系统分类 |
8.3.3 节能系统原理 |
8.3.4 优化建模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基于DSP的石材加工用摆式砂锯机电机节能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国内外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 |
第二章 摆式砂锯机的电气节能改造机理分析 |
2.1 砂锯机的结构与工况分析 |
2.2 砂锯机节能改造分析 |
2.3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 |
2.3.1 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分析 |
2.3.2 电动机调压节能原理 |
2.3.3 异步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特性 |
2.3.4 调压范围及负载率的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摆式砂锯机软起动的研究 |
3.1 异步电动机的传统软起动技术 |
3.2 离散变频软起动技术 |
3.2.l 离散变频软起动概述 |
3.2.2 离散变频软起动理论分析 |
3.3 离散变频软起动的仿真研究 |
3.3.1 离散变频软起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摆式砂锯机节能策略的研究 |
4.1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策略研究 |
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4.2.1 模糊控制概述 |
4.2.2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
4.2.3 模糊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
4.2.4 模糊推理基本理论 |
4.3 基于模糊控制的摆式砂锯机节能策略研究 |
4.3.1 功率因数角的检测 |
4.3.2 功率因数角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4.3.3 摆式砂锯机节能控制策略 |
4.4 控制策略的仿真与分析 |
4.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4.2 模糊控制器模块的设置 |
4.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节能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 |
5.1 硬件电路设计 |
5.1.1 TMS320LF2407ADSP 控制器 |
5.1.2 主调压电路设计 |
5.1.3 晶闸管触发电路 |
5.1.4 同步信号检测电路 |
5.1.5 电流过零检测电路 |
5.1.6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5.2 节能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5.2.1 软件设计概述 |
5.2.2 控制器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抽油机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常规节能方法及其局限性 |
1.2.1 专用节能电机 |
1.2.2 配备专用节能装置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课题 |
第2章 抽油机柔性节能理论分析 |
2.1 抽油机变频调压节能原理分析 |
2.1.1 抽油机变频调速原理 |
2.1.2 抽油机调压节能原理分析 |
2.1.3 电压和频率的最佳运行组合原理 |
2.2 油田低效井节能潜力及其理论分析 |
2.2.1 低效井节能潜力 |
2.2.2 低效井节能理论分析 |
2.3 SPWM 实现变频调压的原理分析 |
2.3.1 SPWM 波的产生原理 |
2.3.2 载波频率的选择及控制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抽油机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设计方案 |
3.1 节能系统整体框图及各部分介绍 |
3.1.1 节能系统整体框图 |
3.1.2 节能系统各部分功能介绍如下 |
3.2 整流逆变主电路的元件功能介绍 |
3.2.1 整流部分元件功能介绍 |
3.2.2 逆变部分元件功能介绍 |
3.3 控制策略及电路硬件设计 |
3.3.1 系统整体控制策略的介绍 |
3.3.2 节能系统控制部分设计 |
3.3.3 驱动电路的原理与设计 |
3.3.4 保护电路的原理与设计 |
3.3.5 三相电参数采集模块电路 |
3.4 系统软件流程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柔性自适应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
4.1 建模工具简介 |
4.2 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的仿真模型 |
4.3 模型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4.3.1 抽油机负载半周期变化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4.3.2 抽油机负载周期变化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4.3.3 抽油机快抽慢放运行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节电控制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新型电机节能技术及其物理实验的研究[D]. 孙明鹏. 天津理工大学, 2018(11)
- [2]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方法及抗干扰技术[J]. 翟羽耀,张旭. 科技视界, 2015(25)
- [3]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软启动器研究[J]. 权尚.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09)
- [4]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智能节电器的研制[D]. 吴寒.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5]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控制器的研究[D]. 张晓东.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5)
- [6]基于单片机的抽油机电动机的节能装置研究[D]. 李楠.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7]风机、水泵类动力智能控制与节电系统的研究[D]. 张颖.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6)
- [8]异步电动机智能节能控制器的研究与应用[A]. 徐晓明,张小牛,魏如愿. 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 2011
- [9]基于DSP的石材加工用摆式砂锯机电机节能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 唐雁. 华侨大学, 2011(06)
- [10]抽油机柔性自适应节能系统的研制[D]. 胡洋.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