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入我们

请加入我们

一、请大家一起来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柏佳妤[1](2021)在《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课堂用语贯穿了一节课的全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和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用语不仅被认为是教师用来传播知识的工具和手段,更被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近几年,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但对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探讨空间。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来自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五位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真实记录了五位新手教师的课堂用语,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指导性的合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给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助益。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笔者介绍了研究缘起和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对当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课堂用语的使用特点出发,分析了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将课堂用语分为了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总结语四种类型;第二章介绍了研究对象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五位新手教师的详细情况,并针对调查对象,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调查量表,确定了调查方法,展示了本文的调查实施过程;第三章和第四章在对五位新手教师课堂用语转写的基础上,从时长、使用方式方法、使用的句子类型和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分别对新手教师的课堂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以及总结语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在课堂用语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章针对新手教师课堂用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新手教师解决课堂用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用语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第六章为结论,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及其不足之处。

韩燕妮[2](2021)在《铃木教学法在小学电子琴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逐步的发展,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电子琴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又因其功能多、使用便捷等特点,被普及应用于学校音乐课堂。在小学阶段,电子琴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的乐器音色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中的基本节奏型,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提高音乐素养。同时,在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铃木教学法以“母语学习”的方式,开发、培养儿童的音乐潜能。让孩子像学习母语一样,在音乐环境中受到感染,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使孩子更容易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在原有的可供使用的教学方法之外多一种选择,且尝试着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小学电子琴课堂教学中融入铃木教学法,运用其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基本演奏能力、激发音乐潜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改善电子琴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目的。笔者通过对铃木教学法的研究,以丰镇市武仓街小学1-6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铃木教学法在小学电子琴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过程的可行性与其应用价值。即,通过课前教学设计(撰写教案)、具体教学活动、课后教师的自我反思或其他教师的评课活动这三个环节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与判断。本论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阐述铃木教学法基本理念;第二章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单排键电子琴的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引出在课堂运用铃木教学法的必要性;第三章通过亲自参与将铃木教学法运用于小学电子琴课堂实践研究,支持结论的可靠性;第四章提出铃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电子琴课堂的实践价值。通过本文的探究和实践应用分析,能够使更多小学教师关注铃木教学法,以小学电子琴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铃木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实践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能够使更多的小学教师了解并对铃木教学法产生兴趣,从而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增添新的可融合性方案,也为电子琴课堂教学领域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胡雪莉[3](2021)在《诗词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中华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和作者感情的高度凝结与体现,其还包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及内涵,后经作曲家等的整理与创造,各种不同形式的诗词音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的重要一员。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国家重视程度的提升,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成为我国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诗词音乐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音乐、情感等多元要素兼具的特性,对于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推动音乐与诗词的融合发展、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本研究以诗词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为出发点,将小学音乐教学与诗词学习相互融合,并立足X小学高、低两个年级群体展开教学实践,由此进一步证明诗词音乐融入小学课堂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章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主要对诗词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于小学人教版语文和音乐教材中诗词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对诗词音乐在立德树人、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进行阐述,同时对诗词与音乐融合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以X小学为例,对高、低两个年级学生群体的诗词音乐教学开展情况和课例进行调查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其教学经验、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第四章是在以上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在两个学生群体中分别展开配乐演唱和即兴配乐吟唱实践教学,设计符合高低年级的教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第五章是根据前期调查和教学实践结果,为小学诗词音乐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要从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共同着手,不断创新诗词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善于将音乐贯穿课堂始终、加强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交流互动、建设复合型诗词音乐教师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诗词音乐教材。

朱雨梦[4](2021)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A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游戏活动是每个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者刘焱在《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一书中指出:“游戏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幼儿园应当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游戏能够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影响。幼儿音乐活动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里占主体地位,许多活动都围绕着音乐活动来进行。音乐可以净化幼儿的心灵,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引领幼儿感受、探索、发现音乐的美,促进幼儿乐感、美感、情感能力的提升。为探究音乐活动游戏化在幼儿园的实施现状,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同时对西安市A幼儿园两个班级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际展开进行观察,对收集到的实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本章节主要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音乐活动游戏化活动目标设计缺乏游戏支撑、导入环节趣味性较低、活动内容缺乏游戏性、游戏过程认知度实施能力不足以及教师对游戏重要性认知度不足。第三章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原因分析:本研究从五个方面阐述音乐活动游戏化问题的原因,教师对活动目标认识不全面、教师导入环节能力欠缺、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来源单一、教师对游戏过程重视不足、教师继续教育缺失。第四章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提升策略:本章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旨在为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进而提升幼儿音乐能力提供理论基础。第五章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本章内容对研究者在西安市A幼儿园实习过程中所设计开展的音乐活动游戏化案例进行分析,夯实本研究的对策研究。第六章总结:本章主要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以及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显着提升,其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同时幼儿教师也能够认识到音乐活动游戏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关注并重视。

陈洁[5](2021)在《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实体编程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以Matatalab玛塔实体编程机器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智能教育时代的到来,以发展学生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编程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计算思维也逐渐被确立为继阅读、写作和算术等能力之后的第四种能力,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并掌握的一种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世界各国也纷纷制定了儿童编程教育相关的政策与措施。然而,虽然有一系列的编程教育相关文件政策,我国编程教育却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的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建设、教材研发等都还存在资源的短缺,特别是针对实体编程开展的相关课程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以计算思维培养为目标,设计开发小学生实体编程课程并进行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编程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载体,其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展开:一是“计算思维”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评估方式有哪些?二是对于适合小学生学习且面向计算思维发展的实体编程课程,应该如何设计与开发?三是所开发的课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是否能够促进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发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面向计算思维发展的小学实体编程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计算思维及编程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计算思维的教学形式及教学策略、计算思维的评估方法以及小学阶段的计算思维特点、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课程的特点,作为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针对目前实体编程的课程及实证研究匮乏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五要素——算法思维、分解、抽象、概括、评估,对小学实体编程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策略、资源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构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实体编程课程培养框架,并设计开发了小学Matatalab玛塔实体编程机器人初阶课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法将所设计开发的课程运用于实践教学中,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估,获取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反馈完善课程设计方案及对课程开发与授课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为学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实体编程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路及指导策略。

谭梦琪[6](2021)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文中指出现代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需要改进,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也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研究方法。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契合了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能够为改进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课例比较研究”,研究视角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对象是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对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启示。本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了有关课例研究、现代诗歌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相关研究成果,说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课例与课例比较研究”“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以及“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三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与阐释,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对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因。第四章对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第五章从学生的体验内容、学生的体验方式、课堂呈现的体验情境三个维度进行名师课例的比较。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基于前一章的课例比较分析,总结出对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启示,首先阐述了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接着从体验内容、体验方式以及体验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李中奇[7](2021)在《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文中认为小学一年级新生阶段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儿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大部分现有关于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是基于成人视角而展开的探讨,所提出的对策和观点也是从成人视角出发。一方面,这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适应性主体的话语权和能动性,另一方面,这些观点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尚待行动检验。因此,本研究拟从儿童视角出发(既允许儿童站在主体角度去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感受,研究者也站在儿童角度倾听儿童的声音,关照儿童诉求,解决儿童问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去探讨出能够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方案。本研究所运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马赛克方法、自然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前期,笔者通过为期10个月的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并整理出了有利于开展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案,作为本研究策略来源的一部分。接着,笔者开展了行动研究前期调研以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始水平以及实验班儿童在学习适应上的现状及问题;然后,笔者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了第一轮行动研究和第二轮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期间,笔者运用马赛克方法(含儿童自主摄影法、儿童自主绘画法、材料刺激访谈法)展开儿童视角调研,以了解儿童在研究期间的想法、感受和建议,并据其调整行动研究的策略、目标和方向。然后笔者通过开展“提升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前、中、后三次量表测验、任课教师访谈以及自然观察的“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每轮行动研究取得的效果、提升的程度以及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有以下重要发现:第一,学习环境适应困难在小学新生中或具有普遍性,仅通过改善班级环境对学习环境适应的提升具有局限,而学生的人际环境(含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才应作为提升学习适应性的重点。第二,对初入小学的新生而言,学习兴趣也会成为制约学习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通过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学习适应水平。本研究总结出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策略如下:第一,成人应认识并尊重儿童视角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成人应尊重儿童的节奏、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多倾听儿童的想法;第二,教师应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笔者建议可从“使用直观多样的教具”、“设计生动美观的板书”、“创设多样有趣的教学形式”、“建立起友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这四方面进行改进;第三,学习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特点的学习环境,并邀请儿童亲自参与环境打造。第四,营造儿童舒适的人际环境,这包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同伴关系。

贾思涵[8](2020)在《初中音乐生态课堂视域下的师生共同体建构研究 ——以石家庄市Q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教育的是非与得失可以从师生关系中得到很好的映照。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彼此爱戴,和谐相处,是基于爱与关心基础上的携手成长,共享教育美好、有爱的一面。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实践更注重教育本原的回归,需要教师走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师生之间只有敞开心扉,教师才能真正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师生间的共同成长。对学生而言,师生共同体有利于学生从“苦学”走向“乐学”,这不仅能够加速知识量的积累,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对教师而言,授课过程不仅是教师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分享理解的过程。笔者作为初中音乐生态课堂视域下师生共同体建构的设计者、参与者与实践者,尝试运用教育生态学、人本主义师生观为理论基础,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为指导,审视当前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究初中音乐生态课堂视域下师生关系的涵义、特征,同时运用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及访谈分析法对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索,直接深入教学一线,收集丰富的一手教学资料,对该课题进行深入阐述。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准备部分:笔者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准备相关概念理论知识;第二,现状调查:深入教学一线,实际考察调研教学现状;第三,综合相关理论知识及调查现状,制定初中音乐生态课堂中师生共同体的建构策略;第四,实践部分:根据制定建构策略,进行初中音乐生态课堂中师生共同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初中音乐生态课堂视域下的师生共同体,它打破了传统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给予了新的定位,即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总导演”,需要与学生亲密无间的配合完成教学活动。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从而使师生之间成为平等和谐的生命体、动态生成的发展体,在互动和创生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共同成长。

刘敏[9](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法治中国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初中阶段学生法治意识及法治素养的形成;更有利于对初中学生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然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在实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初中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习惯。因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对相关概念进行解读,提出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案例分析,针对法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要求等,提出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第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加工、处理法治教育内容;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开发利用法治教育网络资源,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有机整合;第二,采用案例分析法、议题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开展校内外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守法、用法能力;第四,提升教师法律专业素养,增强其法治教育能力;第五,建立利于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第六,相关部门为开展法治教育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经费、实践基地、法律公共产品保障。

李霖[10](2020)在《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文中提出2011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将“人文性”写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性质的第一位,并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这足以说明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作为研究出发点,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究“音乐欣赏”及其教育目标的内涵,结合指导小学音乐欣赏课实施的文件、规章和制度,及小学音乐欣赏课课例,探讨“人文价值”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体现,重点讨论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本文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当下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中“人文”的缺失,所以,我们更应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和落实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目标,实现其人文价值。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及方法、文献综述。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出发,探究了音乐欣赏、教育目标的核心内涵,结合美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及21世纪“核心素养”的新内涵,探讨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目标内涵。第二章,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探究小学音乐教育人文价值的体现。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及其《解读》、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及教师用书中有关音乐欣赏“人文价值”的内容体现;其次,从实践层面,结合全国2016-2019年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优质课案例,包括优质课评价指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重点讨论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目标的实施状况。第三章,主要是对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价值”内涵的讨论。首先,对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人文目标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今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重知识、轻人文”的现状;其次,从理论角度探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中“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最后,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理解音乐欣赏教育目标内涵,结合实际探讨音乐欣赏“人文价值”(或人文目标)的落实方式。本文认为,只有站在“教育”角度,探究音乐的人文内涵,重新理解和落实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价值”,才能发挥音乐教育,甚至是教育的“育人”内涵。

二、请大家一起来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请大家一起来参与(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研究现状
        1.2.1 2000 年之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2.2 2000年--2010年之间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2.3 2010 年至今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课堂用语概念的界定
        1.3.2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2.1 调查设计目的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 新手教师基本情况
        2.2.2 学生基本情况
    2.3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观察量表设计
    2.4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实施过程
第3章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与提问语分析
    3.1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分析
        3.1.1 导入语时长分析
        3.1.2 导入语运用方式分析
        3.1.3 导入语使用词类分析
        3.1.4 导入语句子类型分析
        3.1.5 导入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3.2 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语分析
        3.2.1 提问语统计标准
        3.2.2 提问语使用次数分析
        3.2.3 提问语运用方式分析
        3.2.4 提问语等待回答时长分析
        3.2.5 提问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第4章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与总结语分析
    4.1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分析
        4.1.1 评价语运用方式分析
        4.1.2 评价语使用情况分析
        4.1.3 评价语评价内容分析
        4.1.4 评价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4.2 新手教师课堂总结语分析
        4.2.1 总结语运用方式分析
        4.2.2 总结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第5章 对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建议
    5.1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使用建议
        5.1.1 导入语时长建议
        5.1.2 导入语运用方式建议
    5.2 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语使用建议
        5.2.1 提问语运用类型及提问语设计建议
        5.2.2 提问语等待时长及学生参与程度建议
    5.3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建议
        5.3.1 评价语使用情况建议
        5.3.2 评价语学生参与程度建议
    5.4 新手教师课堂总结语使用建议
    5.5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整体使用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铃木教学法在小学电子琴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理论及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个案研究法
        4.教学案例研究法
一、铃木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电子琴课堂的意义
    (一)铃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1.铃木教学法的起源和发展
        2.铃木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3.铃木教学法的重要性
    (二)铃木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电子琴课堂的意义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电子琴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
三、铃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电子琴课堂的实践应用
    (一)1-2 年级电子琴教学课堂
        1.从“听和看”认识电子琴
        2.坐姿、手型和手位
        3.左手弹奏与单指和弦
        4.右手弹奏与识读简谱
    (二)3-6 年级电子琴课堂教学
        1.五线谱教学
        2.自弹自唱教学
        3.多指和弦教学
        4.电子琴合奏教学
        5.音乐活动课教学
四、铃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电子琴课堂的实践价值
    (一)铃木教学法在小学电子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铃木教学法在小学电子琴教学中的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课程相关内容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2 电子琴单指和弦奏法一览表

(3)诗词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诗词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1.诗词音乐在我国古代的起源与发展
        2.诗词音乐在近代的发展
        3.诗词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人教版教材诗歌分布情况
    (三)诗词音乐的价值
        1.育人价值
        2.文化传承价值
    (四)诗词与音乐融合教学的意义
        1.增加诗词学习趣味性
        2.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诗词音乐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开展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选择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发放及回收
    (四)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五)调查结果分析
四、诗词音乐在小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小学 1-3 年级学生诗词配乐演唱
    (二)小学4-6 年级诗词即兴配乐吟唱
五、诗词音乐教学发展建议
    (一)教学模式方面
        1.要推动多元化诗词教学模式建设
        2.善于将音乐贯穿课堂始终
        3.要掌握科学的诗词音乐训练方法
    (二)教材内容方面
        1.整合诗词音乐教学资源
        2.因地制宜创编诗词音乐教材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增进教师内部交流学习
        2.加强教师培训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X小学诗词音乐教学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X小学诗词音乐教学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4)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A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于国家政策的要求
        二、基于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
        三、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不足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教学游戏化的相关研究
        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游戏
        二、教学游戏化
        三、幼儿园音乐活动
        四、音乐活动游戏化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第二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不足的现状表现
    第一节 活动目标设计缺乏游戏支撑
    第二节 导入环节趣味性较低
    第三节 活动内容缺乏游戏性
    第四节 游戏过程认知度实施能力不足
    第五节 教师对游戏重要性认知度不足
第三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对活动目标认识不全面
    第二节 教师导入环节能力欠缺
    第三节 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来源单一
        一、活动内容缺乏创造性
        二、活动内容趣味性不足
    第四节 教师对游戏过程重视不足
        一、活动形式多样但趣味性不足
        二、部分教师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三、教师主导性过强,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
    第五节 教师继续教育缺失
第四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提升策略
    第一节 加大游戏化的活动目标制定
        一、活动目标表述要具有科学性和游戏性
        二、活动目标制定要考虑幼儿实际情况
    第二节 导入环节注重游戏化原则
        一、游戏导入法
        二、故事导入法
        三、律动导入法
        四、情境表演导入法
        五、猜谜导入法
    第三节 优化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
        一、增强音乐内容与游戏的有机融合
        二、充分利用本土课程资源
    第四节 优化活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渗透游戏化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二、凸显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
        三、掌握正确评价幼儿的标准
    第五节 不断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素养
第五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歌唱活动游戏化实施策略
    第二节 律动活动游戏化实施策略
    第三节 欣赏活动游戏化实施策略
    第四节 打击乐活动游戏化实施策略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观察记录表
致谢

(5)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实体编程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以Matatalab玛塔实体编程机器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人工智能理念下编程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计算思维是人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三)我国面向计算思维发展的编程教育课程资源匮乏
    二、研究综述
        (一)计算思维研究综述
        (二)编程教育研究综述
        (三)综述小结
    三、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计算思维
        (二)编程教育
        (三)实体编程/有形编程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造主义学习观
        (三)“创中学”理念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算思维的教学、评估及课程特点
    一、计算思维教学形式、模式及策略
        (一)计算思维教学形式
        (二)计算思维教学模式
        (三)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二、计算思维评估方法
        (一)量表评估
        (二)题测评估
        (三)作品分析评估
        (四)访谈式评估
        (五)评估方法小结
    三、基于计算思维发展的小学编程课程特点
        (一)小学阶段“计算思维”的特点
        (二)小学阶段儿童学习者的特点
        (三)小学阶段编程课程的特点
第四章 小学计算思维实体编程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教学前期分析
        (一)教具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活动进程设计
        (二)教学方法选择
    四、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一)教学课件设计
        (二)教学参考手册设计
        (三)课程操作单/任务单设计
    五、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三)本研究中的评价方案
    六、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实体编程课程培养框架
        (一)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策略
第五章 课程案例的实施与评价
    一、前期分析与准备
        (一)学校背景与教学现状
        (二)教学对象选择
        (三)教学资源准备
    二、教学实施概况
        (一)教学整体实施概况
        (二)教学前测
        (三)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设计案例详述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访谈交流
        (二)观察表现
        (三)课堂练习/测验
        (四)课后满意度调查问卷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结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工具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二)课程设计及教学用语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三)课程设计要遵循层层递进、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思路
        (四)各课程环节时长分配要有合理性,现场控制要注意
        (五)教师要给予观察并提供适时指导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主要工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计算思维小练习
    附录2:教师访谈
    附录3:学生访谈
    附录4:教学参考手册
    附录5:教学课件PPT
    附录6:学生操作单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加深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认识
        1.2.2 有利于探索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
        1.2.3 有利于促进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发展
        1.2.4 有利于丰富课例比较研究的研究角度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课例研究”的研究
        1.3.2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
        1.3.3 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研究
        1.3.4 小结与反思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
    2.1 课例研究与课例比较研究
        2.1.1 课例研究
        2.1.2 课例比较研究
    2.2 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2.2.1 现代诗歌
        2.2.2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2.3 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
        2.3.1 体验
        2.3.2 体验式阅读教学
        2.3.3 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
3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1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必要性
        3.1.1 彰显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
        3.1.2 体现现代诗歌的课程要求
        3.1.3 开掘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
    3.2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可能性
        3.2.1 名师现代诗歌教学理念中对体验的强调
        3.2.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价值
4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概述
    4.1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1.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1.2 李华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1.3 肖培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2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4.2.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4.2.2 李华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4.2.3 肖培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5 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名师课例比较
    5.1 课例中学生的体验内容对比
        5.1.1 文本与学生体验内容的关系梳理
        5.1.2 名师课例中学生的体验内容分析
    5.2 课例中学生的体验方式对比
        5.2.1 余映潮课例:读写结合式体验
        5.2.2 李华平课例:语言品味式体验
        5.2.3 肖培东课例:联合生成式体验
    5.3 课堂呈现的体验情境对比
        5.3.1 余映潮课例:氛围营造型情境
        5.3.2 李华平课例:生活事件型情境
        5.3.3 肖培东课例:想象描绘型情境
6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6.1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6.1.1 基于“主体间性”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6.1.2 “主体间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6.2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内容的生成
        6.2.1 结合现代诗歌文体特征生成体验内容
        6.2.2 结合学生个体体验生成体验内容
        6.2.3 结合编者意图生成体验内容
    6.3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体验方式
        6.3.1 通过多感官并用的朗读进行体验
        6.3.2 通过充分的想象进行体验
        6.3.3 通过阅读互文本进行体验
        6.3.4 通过揣摩关键词句进行体验
    6.4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6.4.1 结合学生生活形成情境
        6.4.2 立足诗歌语言生成情境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立论依据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性
        1.1.2 对小学一年级新生阶段的重要认识
        1.1.3 个人的从教经历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
        1.3.1 入学适应
        1.3.2 学习适应
        1.3.3 幼小衔接
        1.3.4 儿童视角
    1.4 理论基础
        1.4.1 入学适应相关理论基础
        1.4.2 儿童视角相关理论基础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小学学习适应文献综述
        1.5.2 国内幼小衔接文献综述
        1.5.3 国内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文献综述
        1.5.4 国外入学适应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行动研究法
        2.4.2 马赛克方法
        2.4.3 文献分析法
        2.4.4 自然观察法
        2.4.5 访谈法
    2.5 研究工具
        2.5.1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
        2.5.2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马赛克材料刺激访谈提纲
        2.5.3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师观察提纲
        2.5.4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师访谈提纲
    2.6 行动研究方案
    2.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 行动研究前期调研
    3.1 学习适应性前置测验
    3.2 “学习适应性”教师观察
    3.3 学习适应的儿童视角调研
        3.3.1 第一阶段——确定调研儿童
        3.3.2 第二阶段——开展儿童自主摄影
        3.3.3 第三阶段——开展儿童材料刺激访谈
    3.4 行动研究前期调研小结
        3.4.1 发现问题
        3.4.2 问题归因分析
4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儿童参与理想班级环境建设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问题的归因
        4.3.3 措施与行动
    4.4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
        4.4.1 问题的提出
        4.4.2 问题的归因
        4.4.3 措施与行动
    4.5 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与反思
        4.5.1 开展“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中期测验
        4.5.2 教师观察
        4.5.3 任课教师访谈
        4.5.4 小结与反思
5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5.2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改善同伴关系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问题的归因
        5.3.3 措施与行动——开展同伴关系的团体辅导
    5.4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改善师生关系
        5.4.1 问题的提出
        5.4.2 问题的归因
        5.4.3 措施与行动——创设“心语树洞”,开展师生交流
    5.5 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与反思
        5.5.1 开展“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后测
        5.5.2 教师观察
        5.5.3 任课教师访谈
        5.5.4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6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儿童视角策略总结
    6.1 认识并尊重儿童视角的价值
        6.1.1 尊重儿童的节奏
        6.1.2 使用儿童化语言
        6.1.3 倾听儿童的想法
    6.2 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
    6.3 创造儿童喜爱的学习环境
        6.3.1 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特点
        6.3.2 邀请儿童参与环境打造
    6.4 营造儿童舒适的人际环境
        6.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4.2 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7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第一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8:第二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9:第三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10:第四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11:儿童视角调研相关过程性资料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初中音乐生态课堂视域下的师生共同体建构研究 ——以石家庄市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初中音乐生态课堂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师生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师生观
        二、教育生态学
        三、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为指导
第二章 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第一节 Q中学概况
    第二节 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 初中教师的访谈
        一、访谈内容提纲
        二、访谈内容节选及分析
第三章 初中音乐生态课堂中师生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第一节 建构目标及理念
        一、转换角色—变灌输者为引导者
        二、平等意识—做学生的朋友
        三、互动合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四、共同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第二节 实施策略
        一、建设良好的“音乐生态场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建立整体的“课堂生态管理”增强师生视域融合
        三、优化多元的“情感交流体系”实现师生良性循环
    第三节 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的丰富化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第四章 初中音乐生态课堂中师生共同体的教学实践探索
    第一节 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二节 教学实践案例
    第三节 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课程评价
        二、课程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音乐学习的现状调查
附录二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
附录三 初中音乐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附录五 《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致谢

(9)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和研究的特色之处
        1.研究重难点
        2.研究的特色之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概述
    (一)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1.理论基础
        2.政策基础
    (二)法治教育实效性相关概念解读
        1.学科核心素养与法治意识
        2.法治教育
        3.法治教育实效性
    (三)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
        1.法治教育内容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促使学生愿意学法
        2.学生内化法治教育内容,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学生内在法治意识外化于行,提高守法、用法实践能力
    (四)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1.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2.有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过程
        1.调查目标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式
        4.调查实施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具体情况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具体情况
        3.课堂观摩结果具体情况
    (三)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1.新课改强化了法治教育在学科中的地位
        2.传统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3.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4.学生守法意识有所提升
        5.教材栏目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四)法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1.法治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2.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3.开展法治教育的途径单一化
        4.忽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5.学生守法、用法能力有待提高
    (五)影响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思维注重知识性,忽视价值性
        2.法治教育教学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脱节
        3.教师法治素养欠缺
        4.针对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缺失
        5.法治教育的活动开展缺乏保障
三、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加工、处理法治教育内容
        1.整合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持续性
        2.开发利用法治教育网络资源,增强法治教育吸引力
        3.法治教育与其它教育有机整合,促使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二)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1.运用案例教学法,感受法治知识魅力
        2.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凸显法治价值引领
        3.运用活动教学法,感受法的温度
    (三)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守法、用法能力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2.拓展校外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四)提升教师法律专业素养,增强法治教育能力
        1.加强师范教育,抓好源头培养
        2.完善教师招聘方案,为法治教育提供师资力量
        3.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增强法治教育能力
        4.教师加强自身法治知识学习,提升法治素养
    (五)建立利于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
        1.注重评价目标指向法治意识素养
        2.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3.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
        4.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
    (六)相关部门为开展法治教育提供保障
        1.教师专业发展保障
        2.经费保障
        3.实践基地保障
        4.法律公共产品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课堂实录
后记

(10)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音乐欣赏及其教育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及其理论内涵
        一、音乐欣赏概念
        二、四种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下的音乐欣赏内涵
    第二节 教育目标
        一、教育目标概念
        二、从中外教育史看教育目标内涵和特点
    第三节 教育目标与音乐欣赏教育
        一、从美国音乐教育的目标看音乐欣赏教育目标
        二、21世纪“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目标
        三、音乐欣赏课人文目标内涵
第二章 小学音乐欣赏课人文价值体现
    第一节 “新课标”人文性观念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
        一、《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及其《解读》
        二、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及教师用书
    第二节 全国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实践状况
        一、教育部2016-2017年度优质课评选标准
        二、教师用书中11首欣赏曲目的教学目标
        三、15节音乐欣赏部优课教学目标
        四、音乐欣赏部优课课堂案例
第三章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价值”内涵的讨论
    第一节 小学音乐欣赏课人文目标的实施情况分析
        一、《音乐新课标》、《解读》中的音乐欣赏和人文目标分析
        二、从音乐教科书及教师用书看小学音乐欣赏人文价值
        三、15节音乐欣赏部优课案例分析
    第二节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
        一、音乐教育研究者缺乏系统、全面的教育理论体系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
        三、一线教师缺乏教育责任和意识
    第三节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价值”
        一、音乐的人文价值
        二、教育目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四、请大家一起来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D]. 柏佳妤. 沈阳大学, 2021(09)
  • [2]铃木教学法在小学电子琴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D]. 韩燕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诗词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究[D]. 胡雪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A幼儿园为例[D]. 朱雨梦.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实体编程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以Matatalab玛塔实体编程机器人为例[D]. 陈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D]. 谭梦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D]. 李中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初中音乐生态课堂视域下的师生共同体建构研究 ——以石家庄市Q中学为例[D]. 贾思涵.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刘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10]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D]. 李霖. 西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请加入我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