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一、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韩俊洋[1](2014)在《新疆奎屯地区砷暴露与肝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及现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目前新疆奎屯高砷地区水砷含量及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探讨砷对人体肝脏的损害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砷的肝毒性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饮水型砷暴露与肝损伤的相关性,以此为理论依据为开展现场调查。回顾奎屯高砷地区往年水砷监测结果,分析该地水砷含量变化及分布状况,根据水砷检测结果选择高砷水源的129团部分居民为暴露组,低砷的129团部分居民为内对照组,相邻非砷暴露的125团为外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尿砷检查、皮肤科检查、B超检查等),收集问卷,进行样品采集、保存等。测定生物样品,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关于砷暴露与肝损伤的研究经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16,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砷暴露与肝损伤存在中度相关(OR=3.72),提示砷暴露可能是砷中毒地区暴露人群肝病高发的一个危险因素。鉴于砷暴露组的肝损伤发生可能性高于对照人群,因此砷暴露可能是病区人群肝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分析近年来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本次研究检测各组水砷含量,结果显示暴露区水砷含量超标,且砷暴露组与内、外对照组水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流行病学资料选择暴露组200例及内外对照组各100例进行的比较,暴露组与内、外对照组的尿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外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B超检测显示暴露组与内、外对照组之间肝损伤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标志物检测显示,暴露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含量与内对照组、外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Ⅲ型前胶原肽与内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外对照组有差异;内对照组与外对照组的比较显示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病区暴露居民易发生皮肤、神经系统疾病及肝损伤,且暴露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高于对照组,提示砷暴露与病区肝硬化高发有联系,砷暴露可能是导致肝功能损害尤其是肝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唐雯佼[2](2011)在《硒对亚急性砷中毒肉鸡肝脏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选用200只8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含砷0.1mg/kg+含硒0.2mg/kg)、含砷日粮(含砷3mg/kg)和同时含砷硒的日粮(含砷3mg/kg+含硒5mg/kg;含砷3mg/kg+含硒10mg/kg;含砷3mg/kg+含硒15mg/kg)4周,在8日龄、15日龄、22日龄、29日龄和36日龄时观测各组雏鸡肝脏生长发育,测定肝脏抗氧化指标和一氧化氮代谢指标以及细胞凋亡率和血清酶活性,研究砷和硒对雏鸡肝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日粮中添加3mg/kg砷会导致雏鸡肝脏生长发育受阻,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含量下降,SOD和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NO含量下降,iNOS和tNOS活力减弱,ALT和AST活力增加,肝脏细胞凋亡率增高,和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日粮中添加3mg/kg砷后再分别添加5mg/kg和10mg/kg硒时,能够修复砷所引起的肝脏生长发育受阻和脂肪变性,增加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NO含量,增强iNOS和tNOS活力,降低ALT和AST活力,降低肝脏细胞凋亡率,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着或不显着(p<0.05或p>0.05),其中以添加10mg/kg硒效果最佳;日粮中添加3mg/kg砷后再添加15mg/kg硒时,能加重因砷所引起的肝脏生长发育受阻和脂肪变性,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含量进一步下降,SOD和GSH-PX活力下降,MDA和NO含量增加,iNOS和tNOS活力下降,ALT和AST活力增加,肝脏细胞凋亡率增加,和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和染砷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

谢惠芳[3](2010)在《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新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在高砷区以及非高砷区的流行特征,筛选血浆效应生物标志,MT基因、GST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的关联,以及对比分析蛋白表达差异,为开展系统性的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达到揭示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分子机制,以及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有预测意义和经济快速、特异、敏感的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在采用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1985年在当地调查的慢性砷中毒患者名单为基础,随访108例为病例组(AP),用病例对照的方法(AP+SI),IC95例,EC 91例。各组性别、年龄基本匹配。根据目前所获得的基础流行病学资料,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试血浆样品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测试血浆样品中的β2-MG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ELP, PCR-CTPP)检测MT2A、GSTT1以及GSTO1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内对照、外对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利用2-DE分辨,并用电泳后的酶切及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附质谱以定位和分析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蛋白质质谱变化,寻找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浆中的特异差异蛋白质。结果:1)基线流行病学资料分析,IC组与AP组、EC组的年龄、饮水年限、水砷含量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与内对照组、外对照组之间在血压、心电图结果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而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缺失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与内对照组之间皮肤角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数变换后协方差分析,血浆NO含量的修正均数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其他因素后,组别与饮水年限的交互作用对NO含量有影响。AP组、IC组与EC组比较,血浆中β2-M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其它因素作用下,年龄、组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对β2-MG的含量有影响;2)MT2A基因rs10636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的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MT2A rs10636 CC、CG、GG各基因型频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型频率高于CC型高于GG型。CG基因型分布外对照组68.6%多于病例组43.6%(P<0.05)。GG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25.5%高于内对照组9.9%、外对照组10.5%(P<0.05)。MT2A基因rs10636的等位基因C、G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组经过亚元变量的Wald卡方检验,显示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性别会影响MT基因的多态性(P<0.05),女性突变是男性的1.941倍。GSTTl基因型、GSTO1基因rs4925位点、rs11509437位点、rsl 1509438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三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GST01基因rs492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C、A在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饮水年限每增多1年,相应的rs4925位点基因发生突变优势改变0.971倍(P<0.05)。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基因型A、G等位基因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GG、-AGG,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4,P=0.172)。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男性比女性,相应的rs1 1509437位点基因发生突变优势改变0.439(P<0.05);3)血浆样品双向电泳,地方性砷中毒组血浆样本检出蛋白点165个,健康对照组血浆样本检出蛋白点113个。选定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2组血浆蛋白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点进行分析,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Mascot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数据库匹配,成功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与对照组比较,地方性砷中毒组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5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结论:1)高砷区水砷浓度高于非病区,砷对心脏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持续性,砷暴露区居民皮肤病变还没有完全康复,这些损伤的恢复需时较长。皮肤色素沉着、色素缺失和皮肤角化这三种作为诊断用的皮肤病变指征,在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干预后,仍是有较好价值的监测指标;2)在生物标志研究中,血浆中NO尚不能明确其作为饮水型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物,而血浆p2-MG可被视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效应生物标志;3)MT2A基因rs10636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不同,可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并且该基因位点男性发生突变是女性的1.941倍;4)GSTT1、GSTO1基因rs4925位点、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以及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相同。GSTT1基因、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可能与地方性砷中毒无关联,目前尚不能将这4个基因位点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5)对血浆样品的2-DE电泳以及N(?)ALDI-TOF-MSMS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地方性砷中毒组表达量上调显着的蛋白点有5个,表达量下调的有7个。这些蛋白质可能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有关,分别在地方性砷中毒的炎症免疫应答、神经功能紊乱、男性生殖功能抑制、补体调节以及DNA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

张爱君,朱岱[4](2007)在《一氧化氮与砷中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君,陆彤,程明亮[5](2006)在《汉丹肝乐胶囊对贵州地区20例砷暴露肝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汉丹肝乐胶囊治疗砷暴露肝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慢性砷暴露肝损伤患者,血清学检查均排除有HBV和HCV感染,服用汉丹肝乐胶囊1.2g,3次/日,口服,疗程3个月。结果汉丹肝乐胶囊治疗后,全部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如腹部疼痛减轻,血清ALT水平下降(P<0.05)。治疗前肝组织活检肝细胞广泛空泡变性,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纤维化,治疗后肝细胞空泡变性明显恢复,灶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没有纤维化(P<0.05)。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汉丹肝乐胶囊治疗砷暴露肝损伤患者有效,能显着改善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病变及临床症状。

吴君[6](2005)在《砷对肝脏毒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杨瑾,李金有,孙天佑,刘志艳[7](2003)在《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脂谱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脂谱变化的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 ,大鼠经口灌胃染毒 ,实验期为 6周。实验结束后采血分离血清测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取部分肝脏左叶测一氧化氮 (NO)、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 (cGMP)并做光镜、电镜标本。结果 ①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清中TG、LDL C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清中HDL 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 (P <0 .0 5 ) ,血清中TC的剂量效应曲线呈“γ”型。②染砷大鼠肝脏中cAMP、cGMP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肝脏中NO含量明显升高 ,有剂量反应关系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意义 (P <0 .0 5 )。③光镜观察可见染砷组肝汇管区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和嗜酸性变性 ;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内有脂滴 ,线粒体肿胀 ,膜破坏 ,粗面内质网肿胀 ,脱颗粒。结论 砷可使脂代谢发生紊乱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体内NO含量增多 ,第二信使系统平衡紊乱 ,肝细胞超微结构受到破坏 ,使脂质的分解、合成、转运等多环节出现障碍有关。

杨瑾,刘志艳,李金有,孙天佑[8](2002)在《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中环核苷酸变化及其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大鼠经口灌胃染毒 ,试验期为 6周。实验结束后取肝脏测腺苷环一磷酸 (cAMP)、鸟苷环一磷酸 (cGMP)、一氧化氮 (NO)和丙二醛 (MDA)。结果 染砷大鼠肝脏中cAMP、cGMP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肝脏中NO、MDA含量明显升高 ,有剂量反应关系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 (P <0 .0 5 )。结论 亚慢性砷中毒大鼠第二信使系统平衡紊乱 ,肝脏内NO、MDA含量增多可能与脂质的分解、合成、转运等多环节出现障碍有关。

二、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奎屯地区砷暴露与肝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及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国内外关砷暴露与肝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
    2. 新疆奎屯高砷地区砷中毒现况调查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硒对亚急性砷中毒肉鸡肝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砷的概况
        1.1 砷的理化性质
        1.2 砷在机体的代谢、排泄和蓄积
        1.3 砷的毒性及中毒机理
        1.3.1 砷的毒性作用
        1.3.2 砷中毒机理
        1.4 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1.5 砷对体内抗氧化系统的毒性作用
    2 硒的概况
        2.1 硒的生物学功能
        2.2 硒的毒性作用
    3 硒与砷的相互作用
    4 试验意义
第二章 试验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药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时间、地点
        1.2.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1.2.3 试验动物分组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 肝脏指数测定
        2.2 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2.3 肝脏组织匀浆的制备
        2.4 肝脏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5 肝脏组织中SOD活力测定
        2.6 肝脏组织中GSH-PX活力测定
        2.7 肝脏组织中MDA含量的测定
        2.8 肝脏组织中NO含量的测定
        2.9 肝脏组织中iNOS和tNOS活力的测定
        2.10 血清中ALT和AST活力测定
        2.11 肝脏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3 数据处理方法
    4 结果
        4.1 硒对亚急性砷中毒肉鸡肝脏生长指数的影响
        4.2 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4.3 肝脏组织蛋白质含量变化
        4.4 肝脏组织中SOD活力的变化
        4.5 肝脏组织中GSH-PX活力变化
        4.6 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变化
        4.7 肝脏组织中NO含量变化
        4.8 肝脏组织中iNOS活力变化
        4.9 肝脏组织中tNOS活力变化
        4.10 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变化
        4.11 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变化
        4.12 肝脏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5 讨论
        5.1 试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5.2 硒对染砷鸡肝脏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硒对染砷鸡肝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4 硒对染砷鸡肝脏SOD活力的影响
        5.5 硒对染砷鸡肝脏GSH-PX活力的影响
        5.6 硒对染砷鸡肝脏MDA含量的影响
        5.7 硒对染砷鸡肝脏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
        5.8 硒对染砷鸡血清ALT和AST活力的影响
        5.9 硒对染砷鸡肝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血浆标志物NO、β_2-MG的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对象
        1.3 实验过程
        1.4 统计方法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对象
        1.3 实验过程
        1.4 基因多态性分析的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应用双向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地方性砷中毒血清蛋白质组
    1. 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仪器与试剂、耗材说明
        1.3 实验过程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课题
导师评阅表

(4)一氧化氮与砷中毒(论文提纲范文)

1 NO的发现
2 NO的生物学活性
3 NO与皮肤细胞
4 NO与As2O3
5 NO与砷中毒

(5)汉丹肝乐胶囊对贵州地区20例砷暴露肝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2 服药方法:
    1.3 观察项目及测定方法
        1.3.1 观察项目:
        1.3.2 测定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体征和血清ALT的变化:
    2.2 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改变: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6)砷对肝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砷在肝脏中的代谢
2 砷对肝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2.1 砷在肝组织中蓄积:
    2.3 砷对肝细胞的损伤的机制:
3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4 治疗研究初探
5 展望

(7)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脂谱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剂量分组
        1.2.2 染毒方式
    1.3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1.4 主要仪器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砷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2.2 砷对大鼠肝脏cAMP、cGMP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2。
    2.3 砷对大鼠肝脏NO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图1。
    2.4 形态学观察结果
3 讨论

四、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奎屯地区砷暴露与肝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及现况研究[D]. 韩俊洋.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2]硒对亚急性砷中毒肉鸡肝脏功能影响的研究[D]. 唐雯佼.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5)
  • [3]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D]. 谢惠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8)
  • [4]一氧化氮与砷中毒[J]. 张爱君,朱岱.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7(01)
  • [5]汉丹肝乐胶囊对贵州地区20例砷暴露肝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J]. 吴君,陆彤,程明亮.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6(01)
  • [6]砷对肝脏毒性的研究进展[J]. 吴君.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09)
  • [7]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脂谱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J]. 杨瑾,李金有,孙天佑,刘志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3(02)
  • [8]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J]. 杨瑾,刘志艳,李金有,孙天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06)

标签:;  ;  ;  ;  ;  

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