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1](2021)在《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说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若未接受规范、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一系列后遗症的发生,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主要包括慢性盆腔痛、PID反复发作、不孕症和异位妊娠[1],严重影响了生育年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PID国内外发病率为2%~12%[2,3],研究数据显示,有PID病史的女性发生SPID的风险是无PID病史者的20倍[4],

王玫君[2](2020)在《针刺结合盆浴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盆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探索针刺和盆浴对于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以及探讨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协同作用,以判断针刺结合盆浴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补充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以辨证为湿热瘀结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并将这些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单纯西药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盆浴治疗,对照组则釆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7天/疗程,共计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综合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Mcgill疼痛问卷、SF-36问卷、阴道清洁度、盆腔积液或炎性肿块情况等指标,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实验开始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构成、病程长短、病情分级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综合疗效评分变化和总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和总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局部体征评分变化在治疗前后均有改善(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Mcgill疼痛问卷和SF-36问卷积分变化在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阴道清洁度变化在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经过干预后,两组盆腔积液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炎性肿块情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盆浴能够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综合疗效,通过改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提高单纯西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增加副作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黄利[3](2020)在《从KLF4调控TLRs/MyD88通路探讨妇炎舒胶囊抗炎机制及清湿化瘀类中成药治疗SPID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循证评价研究,对具有清湿化瘀功效的18种上市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与证据评级,为“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为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具有清湿化瘀功效的上市中成药妇炎舒胶囊对S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性病理改变、子宫组织炎症评分、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88(Toll-like receptors/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TLRs/MyD88)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探索妇炎舒胶囊治疗SPID的疗效机制、作用环节和关键靶点。方法1.文献研究:清湿化瘀类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国内外临床试验注册库及国内外指南文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9年12月31日,手工检索会议论文、标准文件或专着。纳入具有清湿化瘀功效的上市中成药治疗SPID的临床试验。使用End Note X8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并对研究文献进行分类。2名评估人员独立地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非随机临床试验采用MINORS条目评分,观察性临床研究采用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GRADE方法(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评价,依据结局指标的重要性,作出证据总体证据级别的最终决策。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四个等级,通过证据结果总结表呈现证据。2.实验研究:从KLF4调控TLRs/MyD88通路探讨妇炎舒胶囊抗炎机制采用机械损伤联合混合菌液注射法建立大鼠SPID模型,将SPI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妇炎胶囊组(KFY)、妇炎舒(FYS)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设空白组,每组6只。空白组、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KFY组、FYS低、中、高剂量组以相应药物混悬液灌胃21天后处死,开腹取子宫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并对大鼠子宫炎症程度进行评分,ELISA法测定子宫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LR2、TLR9、MyD88、KLF4蛋白相对表达含量,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LR2、TLR9、MyD88、KLF4 mRNA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KLF4与TLRs/MyD88通路关键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系统评价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初检共获得文献10324篇,最终纳入文献116篇,包括妇科千金制剂(n=41)、金刚藤制剂(n=22)、康妇炎胶囊(n=12)、金英胶囊(n=3)、妇炎康复制剂(n=3)、花红制剂(n=2)、抗妇炎胶囊(n=1)、盆炎净制剂(n=5)、妇炎舒胶囊(n=4)、宫炎平制剂(n=5)、妇炎康片(n=3)、黄藤素片(n=3)、妇乐制剂(n=3)、蒲苓盆炎康颗粒(n=2)、金鸡胶囊(n=1)、妇炎净胶囊(n=2)、妇炎消胶囊(n=3)、金香胶囊(n=1)共18种上市中成药的临床研究文献。(2)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109项RCT,8项研究评为High risk,5项研究评为Low risk,96项研究因缺失相关信息评为Unclear。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4项,1项研究MINORS条目评分5分,3项研究评为7-8分。纳入观察性研究3项,NOS量表评分均为4-5分。(3)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妇科千金制剂、金刚藤制剂、康妇炎胶囊、金英胶囊评为B级证据,妇炎康复胶囊(片)、花红制剂、抗妇炎胶囊、盆炎净颗粒、妇炎舒胶囊评为C级证据,宫炎平制剂、妇炎康片、黄藤素片、妇乐制剂、蒲苓盆炎康颗粒、金鸡胶囊、妇炎净胶囊、妇炎消胶囊、金香胶囊评为D级证据。2.实验研究结果:(1)子宫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模型组大鼠子宫腔壁变薄,黏膜固有层减少,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子宫腺上皮坏死,腺腔内多量坏死细胞残片及炎细胞浸润,固有层轻微水肿,内有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累及肌层。KFY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坏死,固有层内少量炎细胞浸润。FYS低剂量组大鼠子宫腔壁变薄,黏膜固有层减少,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坏死,固有层内不等量炎细胞浸润。FYS中剂量组大鼠子宫腔壁变薄,黏膜固有层减少,固有层轻微水肿,内有不等量炎细胞浸润。FYS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少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固有层轻微水肿,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2)子宫组织炎症评分:模型组评分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KFY组、FYS中、高剂量组均显着降低(P<0.05),FYS低剂量组有降低趋势(P>0.05)。(3)IL-6表达情况:模型组IL-6表达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FYS高剂量组显着降低(P<0.01),KFY组、FYS低、中剂量组有降低趋势(P>0.05)。(4)IL-1β表达情况:模型组IL-1β表达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KFY组、FYS高剂量组显着降低(P<0.05),FYS低、中剂量组有降低趋势(P>0.05)。(5)KLF4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模型组KLF4蛋白、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KFY组、FYS高剂量组KLF4蛋白显着升高(P<0.01),FYS低、中剂量组KLF4蛋白有升高趋势(P>0.05)。KFY组、FYS各剂量组KLF4 mRNA有升高趋势(P>0.05)。(6)TLR2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模型组TLR2蛋白和mRNA均较空白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KFY组、FYS高剂量组TLR2蛋白和mRNA显着降低(P<0.05),FYS低、中剂量组TLR2蛋白和mRNA有降低趋势(P>0.05)。(7)TLR9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模型组TLR9蛋白和mRNA均较空白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KFY组TLR9蛋白和mRNA显着降低(P<0.05),FYS高剂量组TLR9蛋白显着降低(P<0.01)。FYS低、中剂量组TLR9蛋白有降低趋势(P>0.05),FYS低、中、高剂量组TLR9 mRNA有降低趋势(P>0.05)。(8)MyD88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模型组MyD88蛋白和mRNA均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KFY组、FYS高、中剂量组MyD88蛋白显着降低(P<0.05),KFY组、FYS高剂量组MyD88 mRNA显着降低(P<0.05),FYS低剂量组MyD88蛋白、FYS低中剂量组MyD88 mRNA均有降低趋势(P>0.05)。(9)NF-κB蛋白表达情况: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KFY组、FYS中、高剂量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10)相关性分析结果:KLF4蛋白表达水平与TLR2蛋白、TLR9蛋白、MyD88蛋白、NF-κB蛋白、IL-6、IL-1β表达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1.现有循证证据表明清湿化瘀类中成药治疗SPID可缓解慢性盆腔疼痛,改善阴道分泌物异常,改善盆腔炎性体征,可能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减少盆腔积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总体证据质量偏低,均在中等质量(B级)到极低质量(D级)之间。2.妇炎舒胶囊可改善S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性病理改变,降低子宫组织炎症评分,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KLF4表达,下调TLRs/MyD88信号通路关键因子TLR2、TLR9、MyD88、NF-κB、IL-6、IL-1β的表达有关。3.KLF4作为TLRs/MyD88上游调控因子之一,对TLRs/MyD88信号通路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可能为妇炎舒胶囊抗炎作用的关键靶点之一。4.清湿化瘀类中成药实验室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索研究与中成药的临床系统评价研究相结合,二者相互印证,此方法可为今后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孔伟伟[4](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文献研究:搜集近10年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期刊类文献,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用药规律。2.临床研究:以盆炎消方加减,观察其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临床疗效,为SPID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收集近10年有关气滞血瘀型SPID的文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2.临床研究:用前后对照的试验研究方法,最终纳入患者30例,口服盆炎消方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局部体征等指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对96首方剂123味药分析,得出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41个常用药对;含有隐性规律的3味中药的核心组合31组;4味中药的核心组合2组;潜在新方组合7个。2.临床研究:盆炎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疗效显着。结论:1.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气滞血瘀型SPID方剂的用药规律。2.盆炎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有效率高达86.67%,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以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情况,提高患者的免疫情况等。

王桂倩,高阳,刘福梅,魏瑞丽,谢雁鸣[5](2018)在《基于文献综述的桂枝茯苓胶囊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评价桂枝茯苓胶囊上市后用药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按纳入、排出标准筛选文献。该研究最终纳入234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64篇,半随机对照试验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8篇,病例系列54篇,队列研究1篇。56个研究单用桂枝茯苓胶囊,178个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单独使用桂枝茯苓胶囊的ADRs/AEs总发生率为1.99%,联合其他药物的ADRs/AEs总发生率为8.21%,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胃肠损害。该研究发现桂枝茯苓胶囊总体安全性可接受。该研究虽系统分析了关于该药安全性病例报告的直接证据,但缺少针对该药上市后安全性的机制研究或前瞻性长期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因此关于其安全性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

马文光[6](2009)在《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在综述了慢性盆腔炎古今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研究炎克宁V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成功的制作了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克宁V号高、中、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方法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NF-κB、Bax和ICAM-1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SOD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INF-γmRNA、NF-κBmRNA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炎克宁V号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减轻子宫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及粘连,促进组织修复。其中炎克宁V号中、低剂量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炎克宁V号中剂量组NF-κB、Bax和ICAM-1表达与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炎克宁V号明显减弱了INF-γmRNA、NF-κBmRNA和ICAM-1 mRNA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P<0.05);炎克宁V号中、低剂量组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炎克宁V号中剂量组血清中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炎克宁V号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说明炎克宁V号能明显减轻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及粘连,促进组织修复;炎克宁V号能明显降低NF-κB及其下游产物ICAM-1、TNF-α、L-10、INF-γ的水平;炎克宁V号能够促进子宫组织Bax表达,从而促进炎症细胞的凋亡;炎克宁V号能够通过增加SOD活性,加快清除氧自由基;炎克宁V号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炎性介质、促进炎细胞的凋亡及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症的消除。炎克宁V号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

杨东霞[7](2007)在《炎克宁I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Ⅱ)》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CPID模型大鼠的细胞因子及其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探讨炎克宁IV治疗CPID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炎克宁IV治疗CPI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用混合菌接种法复制CPID模型,67只大鼠随机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克宁IV高、中、低剂量组和中药冲剂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观察子宫组织Bax、NF-κB和ICAM-1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子宫组织NF-κBmRNA和ICAM-1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和TNF-α含量;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及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NOS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SOD含量。结果:①炎克宁IV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减轻子宫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及粘连,促进组织修复。其中炎克宁IV高、中剂量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②炎克宁IV高剂量组NF-κBmRNA和ICAM-1mRNA在子宫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与模型组、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③炎克宁IV高剂量组Bax、NF-κB和ICAM-1表达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④炎克宁IV高剂量组血清中NO和NO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⑤炎克宁IV高剂量组血清中TNF-a和IL-10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⑥炎克宁IV高剂量组血清中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炎克宁IV低剂量和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①用混合菌接种法可以成功复制大鼠CPID模型;②炎克宁IV能明显减轻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及粘连,促进组织修复;③炎克宁IV能明显降低NF-κB及其下游产物ICAM-1、TNF-α、L-10、NO和NOS的水平;④炎克宁IV能够促进子宫组织Bax表达,从而促进炎症细胞的凋亡;⑤炎克宁IV能够通过增加SOD活性,加快清除氧自由基;⑥炎克宁IV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炎性介质、促进炎细胞的凋亡及氧自由基的清除治疗慢性盆腔炎。

王宜民,王秀民,解俊霞[8](2013)在《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有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等特点。据调查妇科常见病患病率生殖道感染位列第一占42.9%,而其中慢性盆腔炎占4.1%。慢性盆腔炎给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本病治疗上展现出了明显优势,手段多样,疗效显着。故现将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总结如下。1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慢性盆腔炎以下腹痛或慢性盆腔痛、输卵管阻塞、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

马彬[9](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吕娜[10](2011)在《疏肝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复发的特点,现代医学采用抗菌素及对症治疗,疗效多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近年来随着宫腔操作的增加,性传播疾病的增多,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此,对本病的防治研究已引起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的:观察疏肝化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自拟方;对照组30例,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糜蛋白酶4000U,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两组采用保留灌肠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2.4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5.8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在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液粘滞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疏肝化瘀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并可以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血流变状态,降低血液粘滞度,从而促进盆腔局部炎症吸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很好的改善,是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益的探索。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针刺结合盆浴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方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因研究
        三、病理机制
        四、临床症状
        五、诊断标准
        六、治疗方法
    第二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分级量化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中止或剔除标准
        七、临床研究记录
        八、不良事件记录和报告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案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四、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疗效评分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积分和SF-36 问卷积分比较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情况比较
        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情况比较
        八、不良反应安全性检测
    第四节 讨论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现状
        二、针刺结合盆浴理论依据
        三、针刺结合盆浴的作用机理
        四、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3)从KLF4调控TLRs/MyD88通路探讨妇炎舒胶囊抗炎机制及清湿化瘀类中成药治疗SPID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清湿化瘀类中成药治疗SPID的系统评价
    1 目的
    2 方法
        2.1 纳入标准
        2.1.1 研究对象
        2.1.2 干预措施
        2.1.3 对照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5 研究类型
        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方法
        2.3.1 电子检索
        2.3.2 手工检索
        2.3.3 检索策略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
        2.4.1 研究筛选与数据提取
        2.4.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3 缺失数据处理
        2.4.4 证据综合分析
        2.4.5 发表偏倚评估
        2.4.6 证据体质量评价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
        3.3 证据概述
        3.3.1 妇科千金制剂
        3.3.2 金刚藤制剂
        3.3.3 康妇炎胶囊
        3.3.4 妇炎康复胶囊
        3.3.5 金英胶囊
        3.3.6 花红制剂
        3.3.7 抗妇炎胶囊
        3.3.8 其他中成药证据概述
        3.4 清湿化瘀类中成药证据汇总
    4 讨论
        4.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定义及流行病学概况
        4.2 中医药治疗SPID的优势和特色
        4.3 “清湿化瘀”法治疗SPID立法依据
        4.4 中成药发展现状与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4.4.1 中成药发展现状
        4.4.2 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4.5 SPID中、西医指南制定现状
        4.5.1 西医指南制定现状
        4.5.2 中医的标准制定现状
        4.6 中成药治疗SPID临床应用指南制定研究的意义
        4.7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7.1 主要结果总结
        4.7.2 数据完整性与证据适用性
        4.7.3 证据质量
        4.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8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造模菌种
        1.3 实验药物
        1.3.1 实验组药物
        1.3.2 对照组药物
        1.4 实验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方法
        2.1 建立动物模型
        2.1.1 混合菌液制备方法
        2.1.2 SPID大鼠模型建立方法
        2.2 分组与给药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2.4 检测技术与方法
        2.4.1 组织学形态观察及评分
        2.4.2 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2.4.3 免疫组化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2.4.4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2.4.5 Real-time 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组织形态学观察
        3.1.1 光镜下病理形态改变
        3.1.2 子宫组织炎症评分
        3.2 子宫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3.2.1 IL-6表达情况
        3.2.2 IL-1β表达情况
        3.3 妇炎舒胶囊抗炎机制研究结果
        3.3.1 KLF4表达情况
        3.3.2 TLR2表达情况
        3.3.3 TLR9表达情况
        3.3.4 MyD88表达情况
        3.3.5 NF-κB蛋白表达情况
        3.4 KLF4与TLRs/MyD88 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中医药防治SPID疗效机制探索的必要性
        4.2 SPID大鼠模型的建立
        4.3 妇炎舒胶囊方药分析及研究基础
        4.3.1 妇炎舒胶囊组方特色分析
        4.3.2 妇炎舒胶囊组方药物的药理研究
        4.3.3 妇炎舒胶囊前期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
        4.4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4.5 本研究靶点定位
        4.5.1 TLRs/MyD88 信号通路
        4.5.2 KLF4与炎症信号通路
        4.6 研究结果分析
        4.6.1 SPID模型建立机制
        4.6.2 妇炎舒胶囊治疗SPID疗效分析
        4.6.3 妇炎舒胶囊治疗SPID作用机制探讨
    5 结论
主要工作与创新
    1 主要工作和意义
        1.1 文献研究
        1.2 实验研究
    2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转录因子KLF4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三 :子宫组织HE染色结果
附录四 :子宫组织免疫组化结果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在读期间参与的培训和学术会议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三)方剂录入规范化
        (四)药物录入规范化
        (五)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二)基于关联规则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组方规律分析
        (三)基于熵方法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用药规律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标准及病情程度分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价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疗效结果分析
讨论
    一、中医对SPID的认识
        (一)病名追溯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西医对SPID的认识
    三、治疗及研究现状
    四、文献研究分析
    五、临床研究分析
    六、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基于文献综述的桂枝茯苓胶囊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方法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1 文献筛选
        1.4.2 数据提取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3 基线资料分析
        2.3.1 基本用药情况
        2.3.2 联合用药情况
    2.4 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2.4.1 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所属系统归纳
        2.4.2 桂枝茯苓胶囊单用、联用时各系统ADRs/AEs的发生率
3 讨论
    3.1 桂枝茯苓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3.2 桂枝茯苓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
        3.2.1 用药方式和剂量
        3.2.2 联合用药
        3.2.3适应症情况
    3.3 对于ADR/AE的判断
    3.4 研究局限性

(6)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一、中医药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古今源流记载
    二、中医药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辨证分型治疗
        (二)经方治疗
        (三)中成药治疗
        (四)专方专药治疗
        (五)外治疗法
        (六)针灸推拿治疗
        (七)综合治疗
    三、慢性盆腔炎实验研究涉及的医学理论与技术
        (一)慢性盆腔炎细菌性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
        (二)慢性盆腔炎免疫机理的现代研究
        (三)粘附分子与慢性炎症
        (四)细胞凋亡与慢性盆腔炎
    四、现代医学关于慢性盆腔炎防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病因病理研究现状
        (三)治疗方法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药物制备
        (三)实验用主要仪器
        (四)实验用主要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菌液制备
        (二)分组及造模方法
        (三)分组及给药方法
        (四)指标检测及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形态学观察结果
        (二)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NF-κB、ICAM-1和Bax的影响
        (三)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INF-rmRNA,NF-κBmRNA和ICAM-1mRNA表达的影响
        (四)炎克宁Ⅳ号对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的影响。
        (五)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的影响
附图
讨论
    一、导师马宝璋教授的学术思想
    二、炎克宁v号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三、试验中相关的免疫学指标的讨论分析
        (一)NF-κB、IFN-γ和ICAM-1及血清中TNF-α、IL-1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激活与调控
        (二)炎克宁Ⅴ号对CPID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0的影响
        (三)炎克宁Ⅴ号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IFN-γ、NF-KB和ICAM-1的影响
        (四)炎克宁Ⅴ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Bax表达的影响
        (五)炎克宁Ⅳ对CPID大鼠血清中SOD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炎克宁I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Ⅱ)(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综述
    1. 关于慢性盆腔炎的古代文献记载
    2. 现代中医药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
    4.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1. 导师马宝璋教授关于诊治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学术思想
    2. 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3. 炎克宁Ⅳ立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4. 炎克宁Ⅳ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2 中西医结合内治法
    2.1 清热解毒
    2.2 清热利湿
    2.3 行气活血
    2.4 扶正祛邪
3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
    3.1 直肠给药
    3.2 阴道给药
    3.3 局部注射
    3.4 针灸治疗
    3.5 穴位注射
    3.6 推拿治疗
    3.7 热敷疗法
    3.8 物理疗法
4 综合疗法
5 总结

(9)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疏肝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研究
        1.1 中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概念的认识
        1.2 中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现状
        1.4 中医药现代机理研究—从血液流变学角度
    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理机制的研究
        2.2 诊断
        2.3 西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疗效
        3.4 两组体征疗效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本研究的立题思路
    2 关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选择
    3 本研究的立法及方药选择
    4 现代药理研究
    5 治疗体会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3)
  • [2]针刺结合盆浴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D]. 王玫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从KLF4调控TLRs/MyD88通路探讨妇炎舒胶囊抗炎机制及清湿化瘀类中成药治疗SPID的系统评价[D]. 黄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应用[D]. 孔伟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基于文献综述的桂枝茯苓胶囊上市后安全性研究[J]. 王桂倩,高阳,刘福梅,魏瑞丽,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4)
  • [6]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 马文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7]炎克宁I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 杨东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5)
  • [8]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J]. 王宜民,王秀民,解俊霞. 河北中医, 2013(10)
  • [9]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10]疏肝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吕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9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