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管混凝土拱桥缀板鼓包应力的测试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亚东[1](2020)在《大跨度高铁梁-拱组合桥梁施工控制与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大跨径连续梁-拱组合桥梁因其新颖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受力性能,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大跨径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意识和标准也得到了重视和提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连续梁-拱组合桥发展的基础上,对连续梁-拱组合桥的施工控制进行了总结,并以某(90+180+90)m大跨度高铁梁-拱组合桥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的监测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运用Midas/Civil建立了该连续梁-拱组合桥完整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桥梁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应力数据,为施工控制提供了理论数据,对现场施工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采用刚性支承法和刚性吊杆法确定该桥合理成桥状态,通过对比两种成桥状态下的连续梁和拱肋受力情况可知,刚性支承法更适合该桥合理成桥索力的确定。使用倒退-正装差值迭代法和影响矩阵法求得一次张拉成型和二次张拉成型不同施工顺序下的吊杆索力。通过对比分析各个施工方案下拱肋应力和位移情况,确定两次张拉并采用从拱脚至拱顶对称间隔张拉为最优的张拉方案。(3)运用Midas/Fea建立该桥梁拱结合部位的有限元模型,获得等效荷载局作用下的连续梁、拱座与拱肋混凝土和拱肋钢管应力位移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梁拱结合部在施工阶段应力较为合理,变形符合设计要求。(4)对该大跨度高铁梁-拱组合桥的连续梁、拱肋的应力和线形以及吊杆索力进行现场监控,通过对比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可知,连续梁和拱肋各截面的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较为符合,全桥高程各节段张拉后以及吊杆张拉后的连续梁实测标高与理论标高最大差值均小于15mm,拱肋的变形的实测值基本符合理论变化值,按照最优张拉方案张拉吊杆后的成桥索力与设计值差值不超过4%,连续梁和拱肋在施工过程中线形和应力均呈现良好的好发展趋势,吊杆索力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王红伟[2](2019)在《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非线性稳定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跨度CFST拱桥特点是长细比大,宽跨比和宽高比小,非线性特征明显。拱桁的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过程以及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不完整状态,非线性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CFST拱桥施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对比研究了两类稳定问题的基本原理、平衡路径及分析方法,分析了CFST拱桥中稳定问题的特点。统计分析了极值点失稳中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了稳定性研究中的非线性材料本构生成程序。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初始缺陷对拱肋和塔架非线性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缺陷对拱肋和塔架非线性稳定性影响显着。基于拱肋和塔架施工偏位的限值统计分析,给出了拱肋和塔架的初始缺陷建议值。针对现有数值分析中拉索与塔架连接处理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拉索与塔架连接处理的建议方法,并采用算例验证了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2)基于CFST拱桥中构件受力特性和加载路径的统计分析,开展了9根不同长细比、偏心距和混凝土等级的CFST构件轴压和偏压的加载破坏试验,分析了CFST构件加载过程中应力、位移、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以及不同参数变化对CFST压弯构件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压弯构件的受力特性和失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弯构件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和荷载-侧向挠度曲线主要由弹性、弹塑性和下降段组成。(3)基于不同曲率求解方法的对比分析,给出了参数化编程中曲率的推荐求解方法,采用算例验证了求解方法的精度,采用C#语言编制了CFST截面曲率的计算程序。基于钢管构件和CFST构件的受力特点以及开展的CFST构件加载破坏试验,推导了钢管构件和CFST构件的失稳临界曲率差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曲率差的构件非线性失稳判别准则及相应的计算格式。基于节点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推导了节点的失稳临界弧度差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弧度差的节点非线性失稳判别准则及相应的计算格式。(4)针对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过程中的非线性稳定性,分别研究了缆风索布置、拱桁偏位和塔架偏位对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有无缆风索以及缆风索夹角对拱桁和塔架非线性稳定性和失稳模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缆风索夹角与拱桁非线性稳定系数、塔架非线性稳定系数之间关系式,给出了横桥向缆风索与拱桁之间的推荐夹角。分析了拱桁偏位和塔架偏位的成因,研究了拱桁偏位和塔架偏位对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失稳形态的影响规律。针对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过程中存在非线性稳定影响因素多、相互作用复杂等问题,提出基于塔-拱双控的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确定了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中的设计变量和状态变量,建立了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中的目标函数及其求解策略。(5)针对拱桁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的非线性稳定性,分别研究了拱桁混凝土灌注顺序、混凝土刚度变化和拱顶上挠对拱桁泵送顶升施工非线性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稳定性最优的拱桁灌注顺序,建立了混凝土刚度变化与拱桁非线性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式,揭示了混凝土刚度变化对拱桁非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失稳形态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拱顶上挠的成因以及拱顶上挠与矢跨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混凝土由拱脚灌注到拱顶过程中,拱肋各截面的位移、轴力和弯矩变化规律,分析了灌注过程中拱肋的线弹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变化规律以及失稳模式。针对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稳定影响因素多、相互作用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拱桁偏位调控的泵送顶升施工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确定了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的设计变量、状态变量,建立了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的目标函数,确定了目标函数的求解策略。(6)以主跨575m的CFST拱桥-广西平南三桥为例,建立其施工阶段考虑空间效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本文研究成果对其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过程和拱桁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的非线性稳定性进行判别和分析,结果表明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过程中,拱桁和塔架的构件和节点均处于非线性稳定状态,横桥向缆风索对拱桁非线性稳定系数提升明显,拱桁非线性失稳形态表现为横桥向失稳,塔架的非线性稳定系数为4.8,塔架非线性失稳形态表现为纵桥向失稳。拱桁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拱桁中的构件和节点均处于非线性稳定状态,随着拱桁混凝土灌注的开展,拱桁结构灌注完不同钢管内混凝土时的非线性稳定系数逐渐升高,灌注拱桁对称侧两根钢管时的非线性稳定系数比较接近且差值逐渐增大,灌注过程中拱桁非线性失稳形态表现为拱桁横桥向失稳。
李振云[3](2019)在《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分阶段施工桥梁结构合理施工状态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倒拆-正装迭代法、正装迭代法和无应力状态法。倒拆-正装迭代法和正装迭代法确定合理施工状态时易受临时荷载和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且后续吊杆张拉过程繁琐。无应力状态法以相对稳定的无应力状态量进行施工控制,使施工过程中吊杆安装更加简便。但是,目前无应力状态法的研究与应用多数集中在斜拉桥中,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非常少。本文主要研究无应力状态法在小跨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几何线性分阶段施工平面梁单元与空间梁单元的力学平衡方程,以及几何非线性分阶段施工平面杆单元与平面梁单元的力学平衡方程,由推导得到的力学平衡方程探讨分阶段施工结构最终状态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因素;由一两端固端梁分别采取一次成形和分阶段成形的施工方法验证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一,由结构体系相同,仅有外荷载不同的单跨吊杆拱桥两个中间施工过程验证无应力状态原理二。提出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无应力状态法施工控制的思想。(2)基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刚性吊杆法、弯曲能量最小法分别求解成桥吊杆力,并对比分析三种方法求得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成桥吊杆力不同的原因;(3)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拱肋截面刚度特性变化求解恒载作用下吊杆无应力长度,对比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结构一次成桥和吊杆按照无应力长度分阶段施工两种方法得到的成桥状态;分析无应力状态法应用于分阶段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有效性。采用迭代法对恒载作用下的吊杆无应力长度进行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拱肋截面刚度特性变化的修正;确定如何求解吊杆的无应力长度。(4)阐述拱肋几种线形的概念,分析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时制造线形与安装线形的区别、拱肋预拱度的影响因素和拱肋预拱度的几种分配方式;通过对结构施工过程的准确模拟,求解拱肋施工过程中的总挠度;分析系梁预拱度的影响因素,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准确的模拟,求解系梁各控制截面的总挠度;分析如何求解拱肋和系梁的无应力线形。(5)无应力状态法确定的合理施工状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吊杆一次安装到位后期不再张拉的施工过程;分析无应力状态法确定的合理施工状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比倒拆-正装迭代法、正装迭代法和无应力状态法确定的合理施工状态在施工完成后得到的成桥状态,分析采用无应力状态法得到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成桥状态的效果。
张银松[4](2019)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同拱肋截面设置的力学分析》文中指出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受力、造价和美学等方面均具有优越性,被广泛到跨径桥梁中,本文以某水库特大桥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大型桥梁专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分别建立了双横哑铃型钢管拱肋缀板填充混凝土、双横哑铃型钢管拱肋缀板不填混凝土、将双横哑铃型拱肋改为桁架拱这3种不同拱肋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限元模型。(2)分析了不同拱肋截面对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工况下拱肋组合截面各部分的内力、拱肋位移和吊杆的内力变化规律,得出双横哑铃型拱肋(缀板不填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最优。(3)研究了不同拱肋截面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结构的基频、周期、振型等重要的动力参数,以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为参考,分析了全桥在顺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得出三个模型的基频,通过对比得出缀板不填混凝的双横哑铃型拱肋基频最高所以其动力学性能较好。对三种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在添加动载荷时三种结构典型位置的轴向力,通过对比四肢桁架拱承受拉力最小,因此四肢桁架拱抗震性能较好。(4)研究了不同拱肋截面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能的影响,以线弹性理论分析了结构在自重以及自重加活载两种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对比了不同拱肋截面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了三种结构的屈曲模态和特征值,结果表明双横哑铃型拱肋(缀板填砼)和双横哑铃型拱肋(缀板不填砼)稳定系数相差不大,稳定性较好。综上所述,双横哑铃型拱肋(缀板不填混凝土)的静力、动力以及稳定性方面的综合性能较好。
乔叶伟[5](2018)在《银西铁路64m简支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实际工程中对于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采用越来越广泛。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结构美观,造型流畅,承载能力强,适用于多种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具有较大的跨越能力。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施工阶段的转换,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控制项目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拱桥的施工。对该类桥的施工过程进行施工控制研究,对减少施工误差、保证施工精度和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针对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进行研究,以灵武银西铁路立交特大桥中的64m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例,对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中的方案设计及施工技术和控制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关键工序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计算及施工控制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大量文献,介绍了对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在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桥址处工程环境条件、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步骤对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施工节点、关键结构部位进行展开研究,明确了施工监控的任务及内容。(2)以灵武银西铁路立交特大桥中的64m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对此类桥的预拱度设置方法及计算过程展开说明,并提出实际工程中预拱度设置的关键技术措施。(3)以空间有限元模型为基本计算工具,结合相关规范,对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各结构组成进行仿真计算。考虑施工阶段分析系梁、支架搭设、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拱肋的安装与吊杆的张拉、桥面铺装施工、运营状态对系梁挠度进行计算,得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挠度计算值,以挠度计算值为依据,计算出桥梁结构预拱度值。(4)通过在系梁和拱肋上布设高程和应力监测点,测出实际施工过程中实际结构高程和结构不同位置的应力值,将实测应力和高程值和高程和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得到施工控制结论。(5)主拱圈混凝土密实度检测。使用超声波探测法监测混凝土密实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混凝土密实度的判别条件,得出混凝土密实度检测结论。
侯克鹏[6](2018)在《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空与鼓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组合结构具有许多优势,二十世纪末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应用发展期。但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空与鼓管会对其应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实例对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空与鼓管进行分析。利用平面应变理论推导在轴压、温度、收缩作用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处产生的拉应力与脱空高度计算式,通过实例计算定量分析各因素影响。在轴压与温度作用下若不采取措施,界面脱粘极易发生。三种因素作用下界面脱空高度与拉应力变化规律相同。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构件在界面有粘结与无粘结情况下抗弯刚度变化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并进行实例验证。结合钢管混凝土拱桥脱空检测实例建立ANSYS模型,对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参数进行分析。拱肋脱空率增大会降低其抗弯刚度;含钢率增加对脱空造成的刚度降低有一定补偿作用;钢管混凝土拱桥在脱空情况下自振频率降低,而振型无变化;脱空会使结构极限承载力降低,影响使用性能。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在施工阶段的鼓管问题,利用ABQUS对拱肋不同灌注顺序进行模拟,分析各工况下拱肋截面最大应力和变形特点。分析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鼓管后对承载力的影响。对成桥阶段拱肋鼓管实例进行荷载试验,通过挠度与应变值分析,发现拱肋鼓管部位抗弯刚度降低;通过实测与理论计算的模态与频率对比分析得到结构整体刚度降低,振型变得更加复杂;在鼓管位置容易形成振型畸变点。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空与鼓管原因从设计到后期运营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脱空与鼓管防治措施,从材料、构造、施工工艺、处置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对加设拉杆来预防灌注混凝土阶段拱肋鼓管开裂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可知腹板设置横向拉杆与钢管间加设竖向拉杆可以有效减小拱肋截面最大应力值和腹板横向变形。
刘洪波[7](2015)在《五峰汉阳河特大桥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五峰汉阳河特大桥为主跨171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的性能对拱桥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为保证山区复杂条件下钢管混凝土的顺利施工,通过调整减水剂性能及膨胀剂掺量,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及优化,最终获得了性能优良的配合比,为钢管混凝土的顺利灌注提供了有力保障。
狄海飞[8](2015)在《郧县汉江二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制作、安装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重量相对轻、跨越能力大与适应能力强、承载能力大、塑性好、耐疲劳、耐冲击、施工简便、外形美观、技术经济效益好等许多独特的特点,同时钢管拱桥也具有自身的缺点。由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和养护维修技术滞后于工程实践,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最优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指导施工作业,将会达到保证施工质量合格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钢管拱肋制作、加工及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工程的寿命期限,因此如何保证钢管拱肋的加工和焊接质量是钢管拱桥的关键所在。钢管拱的制造加工和安装技术,涉及内容为材料、放样、画线、下料、煨弯、焊接、组装、涂装、运输、安装、质量检测、质保体系等。针对钢管拱肋的现场安装难题,从多个吊装方案的比选过程和不同角度分析拱肋安装技术的特点。针对特定的自然环境、寻求解决的途径,安装作业过程中通过创新的作业方法和技术革新使钢管拱肋顺利合龙。(2)主桥钢管混凝土泵送顶升技术研究钢管混凝土拱肋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泵送顶升法施工。通过对原材料性能的检测分析,选用合适的原材料,科学选取混凝土配合比,掌握泵送顶升灌注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其控制指标。通过改进泵送方法、设置拱上措施,设计变更缀板结构,保证了混凝土无堵管、钢管壁间无脱空现象。通过超声波检测手段检查混凝土的密实程度。(3)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制作、安装建议,供类似工程参考。
王芳[9](2013)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拱助早龄期徐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钢管混凝土构件中钢材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协同工作,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快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于其他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在较早时刻即承担荷载,因此其早龄期徐变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基于BP-2模型和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把核心混凝土的早龄期徐变影响等效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改变,推导出考虑施工步骤的钢管混凝土拱肋中核心混凝土早龄期徐变计算方法,并将钢管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考虑早龄期徐变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一座跨径125m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考虑施工步骤的计算,进行早龄期徐变影响的对比分析,认为早龄期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随后,采用三种矢跨比及不同的施工工序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早龄期徐变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可知:(1)施工工序会影响成桥后的拱肋应力分布,先浇筑的混凝土应力水平大于后浇筑的混凝土;(2)拱肋混凝土的徐变对同一截面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应力影响效应是不同的,先浇筑混凝土因应力水平较后浇筑混凝土大,故其因徐变引起核心混凝土上应力减少的现象更明显;(3)矢跨比越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早龄期徐变对拱顶位移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越小;(4)采用不同的施工顺序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早龄期徐变影响较为明显,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对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有重要意义。
李年维[10](2011)在《桁架式拱桥钢管拱肋混凝土灌注施工受力分析》文中认为对钢管混凝土桁架式拱桥中钢管及缀板腔内混凝土灌注时拱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了平面简化计算方法及空间有限元法对拱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应力进行研究,并在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简化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钢管内混凝土灌注时一般可满足受力要求;而在缀板腔内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管与缀板交界处以及缀板横向中心位置始终存在较大的应力,建议对缀板腔进行型钢加劲。同时,本文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指导此类桥梁拱肋混凝土灌注时泵送压力允许范围的确定。
二、钢管混凝土拱桥缀板鼓包应力的测试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管混凝土拱桥缀板鼓包应力的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跨度高铁梁-拱组合桥梁施工控制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连续梁-拱组合桥梁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1.3.2 国内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1.4 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必要性和目标 |
1.4.1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1.4.2 施工控制目标 |
1.5 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
1.5.1 施工控制的工作内容 |
1.5.2 施工控制的基本方法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连续梁-拱组合桥仿真计算 |
2.1 工程背景 |
2.2 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建立 |
2.2.1 有限元软件介绍 |
2.2.2 结构仿真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
2.2.3 建模过程 |
2.2.4 有限元分析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吊杆张拉施工优化分析 |
3.1 概述 |
3.2 吊杆分类 |
3.3 确定合理成桥状态下连续梁拱桥吊杆索力 |
3.3.1 刚性吊杆法确定吊杆张拉力 |
3.3.2 刚性支承法确定合理的吊杆张拉力 |
3.4 连续梁拱桥合理施工索力和索力优化理论分析 |
3.4.1 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原则 |
3.4.2 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方法 |
3.4.3 一次张拉施工方案的确定 |
3.4.4 两次张拉施工方案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梁拱结合部局部应力分析 |
4.1 Midas Fea软件介绍 |
4.2 梁拱结合部模型建立 |
4.2.1 梁拱结合部模型选取范围 |
4.2.2 材料类型及荷载选取 |
4.2.3 边界条件的确定 |
4.2.4 梁拱结合部模型网格划分 |
4.3 最不利荷载工况确定 |
4.4 不同工况下计算结果分析 |
4.4.1 工况1下力学性能分析 |
4.4.2 工况2下力学性能分析 |
4.4.3 工况3下力学性能分析 |
4.4.4 工况4下力学性能分析 |
4.4.5 工况5下力学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施工控制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 |
5.1 概述 |
5.2 全桥应力监测 |
5.2.1 应力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
5.2.2 连续梁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
5.2.3 拱肋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
5.2.4 误差分析 |
5.3 全桥变形监测 |
5.3.1 变形监测方法 |
5.3.2 变形测点布置 |
5.3.3 连续梁梁线形监测结果及分析 |
5.3.4 拱肋线形监测结果及分析 |
5.4 吊杆索力的监测 |
5.4.1 索力测量 |
5.4.2 采集方法 |
5.4.3 测试流程 |
5.4.4 检测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2)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非线性稳定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大跨度CFST拱桥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大跨度CFST拱桥稳定理论研究进展 |
1.3.1 稳定性理论发展现状 |
1.3.2 稳定承载力研究进展 |
1.4 大跨度CFST拱桥施工稳定性研究进展 |
1.4.1 施工阶段荷载效应研究进展 |
1.4.2 施工阶段结构稳定性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6 主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1.6.1 主要创新点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大跨度CFST拱桥的两类稳定理论 |
2.1 概述 |
2.2 CFST拱桥中的两类稳定问题 |
2.2.1 分支点失稳与极值点失稳的对比分析 |
2.2.2 大跨度CFST拱桥的稳定特点分析 |
2.3 极值点失稳的非线性材料本构 |
2.3.1 非线性钢材本构 |
2.3.2 三向受压核心混凝土本构 |
2.3.3 材料非线性本构程序编制 |
2.4 极值点失稳的初始缺陷 |
2.4.1 拱桁初始缺陷取值分析 |
2.4.2 塔架初始缺陷取值分析 |
2.4.3 稳定分析中初始缺陷的引入 |
2.5 有限元法中拉索与塔架连接 |
2.5.1 基于三角形的索塔连接处理方法 |
2.5.2 算例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跨度CFST拱桥的非线性失稳判别准则 |
3.1 概述 |
3.2 CFST拱桥中构件的统计分析 |
3.2.1 构件的受力统计分析 |
3.2.2 构件的加载路径分析 |
3.3 基于不同构造参数的压弯构件失稳机理试验 |
3.3.1 试验设计 |
3.3.2 试验加载 |
3.3.3 试验结果分析 |
3.4 基于曲率差的构件非线性失稳判别准则 |
3.4.1 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曲率求解方法 |
3.4.2 钢管构件失稳临界曲率差的理论推导 |
3.4.3 CFST构件失稳临界曲率差的理论推导 |
3.4.4 构件非线性失稳判别计算格式的建立 |
3.5 基于弧度差的节点非线性失稳判别准则 |
3.5.1 节点的受力特性分析 |
3.5.2 节点失稳临界弧度差的理论推导 |
3.5.3 节点失稳判别计算格式的建立 |
3.6 算例分析 |
3.6.1算例1 |
3.6.2算例2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跨度CFST拱桥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的非线性稳定性 |
4.1 概述 |
4.2 斜拉扣挂悬拼法施工特点 |
4.3 缆风索布置对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3.1 缆风索布置对拱桁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3.2 缆风索布置对塔架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4 拱桁偏位对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4.1 拱桁偏位的成因分析 |
4.4.2 拱桁偏位对拱桁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5 塔架偏位对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5.1 塔架偏位的成因分析 |
4.5.2 塔架偏位对塔架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4.6 基于塔-拱双控的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 |
4.6.1 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施工系统分析 |
4.6.2 设计变量和状态变量的确定 |
4.6.3 目标函数的建立与求解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跨度CFST拱桥泵送顶升施工的非线性稳定性 |
5.1 概述 |
5.2 泵送顶升法的施工特点 |
5.3 基于稳定性最优的拱桁灌注顺序 |
5.4 混凝土刚度变化对泵送顶升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5.5 拱顶上挠对泵送顶升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5.5.1 拱顶上挠的成因分析 |
5.5.2 拱顶上挠对施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 |
5.6 基于拱桁偏位调控的泵送顶升施工非线性稳定优化布置方法 |
5.6.1 泵送顶升施工系统分析 |
5.6.2 设计变量和状态变量的确定 |
5.6.3 目标函数的建立与求解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程实例-主跨575m的平南三桥 |
6.1 概述 |
6.2 桥梁概况 |
6.2.1 桥梁结构概况 |
6.2.2 拱桁施工特点 |
6.3 考虑空间效应的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
6.4 拱桁斜拉扣挂悬臂拼装阶段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6.4.1 拱桁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6.4.2 塔架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6.5 拱桁泵送顶升施工阶段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荣誉获奖情况 |
(3)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现状 |
1.3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控制 |
1.3.1 桥梁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1.3.2 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
1.4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
1.5 无应力状态法现在主要问题 |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无应力状态法理论 |
2.1 无应力状态量 |
2.1.1 无应力长度 |
2.1.2 无应力曲率 |
2.2 分阶段施工结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2.2.1 最小势能原理 |
2.2.2 分阶段施工结构几何线线性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2.2.3 分阶段施工结构几何非线形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2.3 无应力状态原理 |
2.3.1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一 |
2.3.2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二 |
2.4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无应力状态法施工控制思想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无应力长度的确定 |
3.1 合理成桥吊杆力 |
3.1.1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
3.1.2 刚性吊杆法 |
3.1.3 弯曲能量最小法 |
3.2 工程概况介绍 |
3.2.1 确定成桥吊杆力 |
3.3 恒载作用下吊杆无应力长度 |
3.4 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修正吊杆无应力长度 |
3.5 考虑拱肋截面刚度变化影响修正吊杆无应力长度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和系梁无应力线形分析 |
4.1 拱肋无应力线形 |
4.1.1 拱肋几种线性的概念 |
4.1.2 满堂支架法施工时的制造线形与安装线形 |
4.1.3 拱肋预拱度的影响因素 |
4.1.4 拱肋无应力线形的确定 |
4.2 系梁无应力线形 |
4.2.1 系梁无应力线形的影响因素 |
4.2.2 系梁无应力线形的确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合理施工状态分析 |
5.1 倒拆-正装迭代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 |
5.2 正装迭代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 |
5.3 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 |
5.4 三种方法成桥状态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同拱肋截面设置的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限元建模分析 |
2.1 某水库大桥工程概况 |
2.1.1 主桥构造 |
2.1.2 设计荷载 |
2.1.3 材料 |
2.2 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限元计算理论 |
2.2.1 双材料模型 |
2.2.2 单材料模型 |
2.3 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限元建模 |
2.3.1 有限单元法 |
2.3.2 有限元建模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同拱肋截面的静力分析 |
3.1 前言 |
3.2 恒载作用下静力分析 |
3.2.1 恒载作用下吊杆内力 |
3.2.2 恒载作用下拱肋内力计算 |
3.2.3 恒载作用下拱肋位移 |
3.3 恒载+活载作用下静力分析 |
3.3.1 恒载+活载作用下吊杆内力 |
3.3.2 恒载+活载作用下拱肋内力 |
3.3.3 恒载+活载作用下拱肋位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同拱肋截面的动力分析 |
4.1 前言 |
4.2 结构自振性能分析 |
4.3 结构抗震性能 |
4.3.1 顺桥向加速度下内力 |
4.3.2 横桥向加速度下内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同拱肋截面的稳定分析 |
5.1 前言 |
5.2 稳定理论 |
5.3 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银西铁路64m简支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1.1 施工自然地理条件 |
1.2 线路地形地貌 |
1.3 水文地质特征 |
1.4 地震动参数 |
1.5 交通条件 |
1.6 主要采用标准及规范 |
1.6.1 设计标准 |
1.6.2 设计规范 |
1.7 设计荷载 |
1.7.1 恒载 |
1.7.2 活载 |
1.7.3 附加力 |
1.7.4 地震荷载 |
1.8 结构形式 |
1.8.1 上部结构设计 |
1.8.2 主要建筑材料 |
2 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步骤 |
2.1 施工工艺流程 |
2.2 施工步骤 |
2.3 施工监控的任务及内容 |
2.3.1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监控的任务 |
2.3.2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的工作内容 |
3 预拱度的设置 |
3.1 预拱度计算方法 |
3.2 有限元仿真模拟 |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原则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3 系梁有限元计算结果 |
3.2.4 支架的搭建与预压 |
3.2.5 浇筑系梁混凝土张拉预应力 |
3.2.6 安装拱肋张拉吊杆 |
3.2.7 拆除支架及桥面铺装 |
3.3 拱肋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1 安装拱肋张拉吊杆 |
3.3.2 桥面铺装 |
3.4 运营状态 |
3.4.1 运营状态系梁挠度 |
3.5 预拱度计算结果 |
4 系梁及拱肋监控 |
4.1 系梁高程监测 |
4.1.1 测点的布设 |
4.1.2 高程观测数据 |
4.1.3 高程数据分析 |
4.2 系梁应力监测 |
4.2.1 应力测量 |
4.2.2 测试仪器 |
4.2.3 测点的布设 |
4.2.4 传感器的位置及编号 |
4.2.5 应力数据分析 |
4.3 拱肋高程监测 |
4.3.1 测点的布设 |
4.3.2 拱肋监测数据 |
4.4 拱肋应力监测 |
4.4.1 测点的布设 |
4.4.2 传感器的位置及编号 |
4.4.3 各测点应力变化曲线 |
5 超声波探测法检测混凝土密实程度 |
5.1 超声波探测原理 |
5.2 超声波判别前提条件 |
5.3 检测方法 |
5.4 数据采集 |
5.5 数据分析方法及结果 |
5.6 检测结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空与鼓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钢管混凝土拱桥概述 |
1.1.1 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历史 |
1.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特点 |
1.2 钢管混凝土脱空与鼓管研究现状 |
1.2.1 钢管混凝土脱空问题产生原因 |
1.2.2 脱空后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 |
1.2.3 钢管混凝土拱肋鼓管问题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脱空机理和本构关系 |
2.1 脱空概述 |
2.2 脱空机理 |
2.2.1 轴向压力 |
2.2.2 温度荷载 |
2.2.3 核心混凝土收缩 |
2.2.4 实例计算 |
2.2.5 不密实引起的脱空 |
2.3 本构关系 |
2.3.1 钢材本构关系 |
2.3.2 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 |
2.3.3 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拱肋脱空后受力性能分析 |
3.1 有限元模拟 |
3.1.1 拱肋模拟 |
3.1.2 有限元模型单元与材料特性 |
3.1.3 工程实例 |
3.1.4 不同脱空率模拟 |
3.2 钢管与核心混凝土无粘结抗弯刚度变化分析 |
3.2.1 抗弯刚度变化理论分析 |
3.2.2 实例验证 |
3.3 脱空后拱肋刚度参数分析 |
3.3.1 脱空率影响 |
3.3.2 含钢率影响 |
3.3.3 荷载作用形式 |
3.4 脱空后钢管混凝土动力特性变化 |
3.5 脱空对极限承载力影响 |
3.5.1 脱空率影响 |
3.5.2 含钢率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拱肋鼓管分析 |
4.1 泵送混凝土时压力分析 |
4.1.1 管道摩擦力 |
4.1.2 泵送压力 |
4.2 施工工艺的影响 |
4.3 拱肋鼓管对承载力影响 |
4.4 鼓管实例分析 |
4.4.1 工程概况 |
4.4.2 鼓管对受力性能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脱空与鼓管防治措施 |
5.1 脱空预防措施 |
5.1.1 钢管混凝土原材料设计 |
5.1.2 施工工艺与后期使用 |
5.2 脱空问题处置措施 |
5.3 鼓管防治措施 |
5.3.1 鼓管预防 |
5.3.2 鼓管处置措施 |
5.4 哑铃型拱肋预防鼓管措施分析 |
5.4.1 拱肋不设拉杆分析 |
5.4.2 腹板加设拉杆措施分析 |
5.4.3 上下圆管加设拉杆措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五峰汉阳河特大桥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工程概况 |
2配合比设计思想 |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1技术要求 |
3.1.1工作性能 |
3.1.2物理力学性能 |
3.1.3体积变形性能 |
3.2混凝土原材料 |
3.2.1水泥 |
3.2.2细骨料 |
3.2.3粗骨料 |
3.2.4减水剂 |
3.2.5粉煤灰 |
3.2.6膨胀剂 |
3.3理论配合比计算 |
3.4调整减水剂性能 |
3.5调整膨胀剂掺量 |
3.5.1配合比优化 |
3.5.2不同养护条件对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3不同温度条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
4现场施工应用 |
4.1钢管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 |
4.2钢管混凝土的施工 |
4.2.1拱肋钢管混凝土的施工 |
4.2.2缀板钢管混凝土的施工 |
4.2.3钢管灌注次序及时间间隔 |
5结语 |
(8)郧县汉江二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制作、安装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郧县汉江二桥项目概况 |
1.2 主桥施工特点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国内钢管拱桥发展前景 |
1.5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
2 主桥中跨钢管拱肋制作和现场安装技术 |
2.1 中跨钢管拱肋结构设计概况 |
2.2 钢管拱肋制作工艺要点 |
2.2.1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2.2.2 连续拼装 |
2.2.3 控制焊接变形和质量 |
2.2.4 工地现场焊接控制 |
2.3 钢管拱肋缆索吊装工艺研究 |
2.3.1 施工方案背景 |
2.3.2 缆索吊装方案比选 |
2.4 钢管拱肋缆索吊装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2.4.1 施工总体流程 |
2.4.2 拱肋缆风绳设置 |
2.4.3 钢管拱的合龙段安装控制措施 |
2.4.4 扣索布置及张拉力控制 |
2.4.5 缆索主地锚设置 |
2.4.6 小里程侧塔架内侧压塔索的设置 |
2.4.7 扣索锚固端设置 |
2.4.8 索塔塔身空间布置 |
2.4.9 临时连接横撑结构 |
2.4.10“塔扣合一”吊装索塔结构 |
2.4.11“内衬管”措施加快钢管拱桥间的横撑连接速度 |
2.5 钢管拱肋线形测量控制技术 |
2.5.1 AutoCAD脚本文件与Excel交互绘图技术 |
2.5.2 拱肋吊装过程中的线型控制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主桥钢管混凝土泵送顶升技术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2 混凝土泵送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 |
3.3 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选取和性能要求 |
3.4 钢管混凝土泵送施工中关键问题研究 |
3.4.1 缀板撕裂破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
3.4.2 缀板压注混凝土时鼓包、变形对策研究 |
3.4.3 钢管内壁摩擦系数过大的对策措施 |
3.4.4 混凝土倒流问题对策措施 |
3.4.5 钢管内气泡聚集、排散不畅问题对策措施 |
3.4.6 钢管拱顶泵送压力不足问题的对策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主要结论 |
4.1 主桥中跨钢管拱肋制作和现场安装技术 |
4.2 主桥钢管混凝土泵送顶升技术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附录 2: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获得的专利 |
附录 3: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获得荣誉 |
(9)钢管混凝土拱桥拱助早龄期徐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研究现状 |
1.2.2 钢管混凝土徐变研究现状 |
1.2.3 各国规范对钢管混凝土徐变的规定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早龄期混凝土徐变模型 |
2.1 早龄期混凝土徐变理论 |
2.1.1 混凝土徐变理论 |
2.1.2 早龄期混凝土徐变理论 |
2.2 混凝土结构徐变计算方法 |
2.2.1 有效模量法(EM法) |
2.2.2 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AEM法) |
2.3 早龄期混凝土徐变模型 |
2.3.1 BP-2模型 |
2.3.2 B3模型 |
2.3.3 CEB-FIP 1990模型 |
2.3.4 CEB-FIP Model Code 2010模型 |
2.3.5 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发展 |
2.4 早龄期混凝土徐变模型对比分析 |
3 钢管混凝土拱桥早龄期徐变分析 |
3.1 钢管混凝土拱桥早龄期徐变模型 |
3.1.1 基本假设 |
3.1.2 徐变计算参数 |
3.2 实桥早龄期徐变分析 |
3.2.1 桥梁概况 |
3.2.2 拱肋有限元模型 |
3.2.3 计算结果分析 |
4 参数分析 |
4.1 矢跨比 |
4.1.1 拱顶位移 |
4.1.2 拱脚/顶钢管应力 |
4.1.3 拱脚/顶缀板混凝土 |
4.1.4 拱脚/顶上肢混凝土 |
4.1.5 拱脚/顶下肢混凝土 |
4.2 拱肋施工顺序 |
4.2.1 拱顶位移 |
4.2.2 拱脚/顶钢管应力 |
4.2.3 拱脚/顶缀板混凝土 |
4.2.4 拱脚/顶上肢混凝土 |
4.2.5 拱脚/顶下肢混凝土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桁架式拱桥钢管拱肋混凝土灌注施工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拱肋钢管内混凝土灌注时的受力分析 |
3.1 计算模型 |
3.2 平面简化方法与空间有限元法对比分析 |
(1) 平面简化方法 |
(2) 空间有限元法 |
4 拱肋缀板内混凝土灌注时的受力分析 |
4.1 计算模型 |
4.2 平面简化方法与空间有限元法对比分析 |
(1) 平面简化方法 |
(2) 空间有限元法 |
5 结语 |
四、钢管混凝土拱桥缀板鼓包应力的测试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度高铁梁-拱组合桥梁施工控制与分析研究[D]. 金亚东.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2]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非线性稳定性能研究[D]. 王红伟. 广西大学, 2019
- [3]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振云. 长安大学, 2019(01)
- [4]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同拱肋截面设置的力学分析[D]. 张银松. 长安大学, 2019(01)
- [5]银西铁路64m简支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研究[D]. 乔叶伟.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4)
- [6]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空与鼓管分析[D]. 侯克鹏. 长安大学, 2018(01)
- [7]五峰汉阳河特大桥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J]. 刘洪波.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5(04)
- [8]郧县汉江二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制作、安装研究与应用[D]. 狄海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9]钢管混凝土拱桥拱助早龄期徐变分析[D]. 王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10]桁架式拱桥钢管拱肋混凝土灌注施工受力分析[J]. 李年维.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