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工宽带砂光机噪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洪刚[1](2018)在《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门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人们开始崇尚返璞归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使得实木门普遍受人们的欢迎,成为个性化装修的代表。实木门加工工序繁多,其中实木木门的砂光质量直接关系到木门的整体质量及美观程度,然而通过国内外对比发现,我国传统的砂光方式如手工砂光、宽带式砂光机砂光、异形砂光机砂光等,虽然他们可以完成对实木门的砂光,但每种砂光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实木门行业的发展。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效、高质量的新型砂光机,以满足我国对实木门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本文对现有的实木门砂光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对实木门砂光工艺进行讨论,并通过分析砂光机方式及工作原理,确定对实木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砂光方式的总体布局思路,完成砂光机总体方案设计;然后以横向砂光组件砂光过程中产生砂削力及所受载荷为例,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此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了调整电机的选型,完成横向砂光组件与纵向砂光组件的设计;最后根据实木门砂光过程中输送特点,分析计算输送过程中的摩擦力及负载惯量,完成传送组件的设计;至此完成了实木门砂光机的结构设计。以上述分析计算的横向砂光组件砂光过程中所受砂削力及负载为基础,对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得相应的应力、应变和变形云图,进行强度、刚度校核和优化;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连接架前四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对横向砂光组件砂光过程中的的振动稳定性进行检验,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这些都为实木门砂光机其它重要零部件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依据。设计实木门砂光机的PLC控制系统,完成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电气原理图设计、硬件选型及触摸屏设计,并以砂光实木门上梃这一动作过程的控制为例,对其控制流程图及梯形图进行简要介绍,此控制系统可实现整机的动作控制,实现设备自动化加工。本论文中实木门数控砂光机,改变了传统砂光机单一方式砂光的弊端,对实木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砂光方式,同时采用上下对称布置的结构设置,采用先进的PLC系统控制,实现了实木门各梃及内部凹陷边角的自动化砂光,不仅满足了砂光效率的需求,而且砂光质量高,为我国木工机械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国英[2](2017)在《基于Ansys Workbench宽幅砂光机机架结构分析及优化》文中提出人造板砂光机是将毛坯人造板材上下两面砂削,实现板材定厚和板面光洁的机器。目前国内人造板机械市场竞争激烈,急需拓展国际市场,但国产宽幅砂光机精度不高、运行不稳定,要成为冲击国际市场的领头羊,宽幅砂光机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本文依据现有的宽幅砂光机二维设计,通过Solidworks设计和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根据不同配置形式宽幅砂光机的结构,对宽幅砂光机机架的主要零部件底座、不同类型的砂辊组件和张摆辊组件分别进行了建模和静力学分析,得到不同砂光机底座悬臂装配后的静态下沉量不同,变形量为2.54mm2.86mm,探索出预变形设置和配重结合的新工艺。分析得到各辊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应变、应力、强度满足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宽幅砂光机机架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得到其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主电机的选型等提供理论依据。对振动系统进行谐响应分析,算出结构在特定频率段下的响应,得到响应值和频率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验证了最大幅值均小于0.05mm,满足使用要求。并进一步通过ANSYS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Workbench对砂辊的壁厚进行优化分析,得到粗砂辊和定厚接触辊的最优壁厚均为30mm,细磨导向辊可以由实心辊改为壁厚20mm的空心辊,张摆辊的最优壁厚为14mm。通过有限元法的分析提高了宽幅砂光机底座的加工工艺水平,验证了砂辊的各项性能指标及运行精度,并在保证砂辊强度和运行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接触辊的壁厚,优化了导向辊的结构,不仅提高了宽幅砂光机设计结构的合理性,而且找到了砂辊优化的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对宽幅砂光机的更新换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许美君[3](2015)在《木质工件摩擦性质与机床进给机构配置的研究》文中提出木质材料切削加工中,多数木工机床采用工件通过方式完成工件向切削机构的进给运动,工件在相对切削机构进给过程中,木质工件与机床工作台、进给元件之间存在摩擦力,此摩擦力有时是进给阻力,有时是进给牵引力。因此木质工件与进给元件橡胶带、橡胶辊筒和工件支撑工作台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工件进给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木质材料与加工介质摩擦性质的系统理论研究,木工机械制造企业缺乏相应理论指导。本文研究了木质工件与机床工作台、进给元件之间的摩擦系数,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磨削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磨削参数下,木质工件的最大磨削力垂直作用力。确定最大磨削力与垂直作用力的比值为临界摩擦系数,确定工件进给所需的最小正压力,实现木工机床工件压力和进料带的优化配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木材纹理方向、表面粗糙度和正压力对木质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均显着。当摩擦副的两试件纹理方向均与滑动方向垂直时,摩擦系数最大;两试件纹理互相垂直时摩擦系数最小。实木的摩擦系数与表面粗糙度Ra呈正相关线性变化,而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的摩擦系数与表面粗糙度Ra呈二次幂变化规律。木质材料的摩擦系数与压力均呈二次幂变化规律。(2)实木表面粗糙度对实木-钢材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影响显着,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减小,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木质材料与钢材、橡胶间的摩擦系数均与压力呈降幂变化规律。纹理方向和橡胶带型号对木材与橡胶间的摩擦系数影响显着,横纹的摩擦系数最大,顺纹摩擦系数最小。(3)在最佳磨削参数下水平磨削力与垂直作用力的比值为临界静摩擦系数,可以作为砂光机是否需要配置压紧装置的依据。宽带砂光机配置P22-46/14HD和P32-36/28橡胶带磨削木质材料时,应在砂光机上设置加压装置;宽带砂光机配置P32-36H和P32-76/7D橡胶带时,除需在砂光机上设置加压装置外,还应在橡胶带下方附加真空吸盘或安装止逆装置,以避免工件反弹。
罗斌[4](2015)在《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磨削力及磨削参数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磨削加工是木质材料加工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产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目前关于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的基础研究还很少,空白点很多,理论上大多参考借鉴砂轮磨削均质材料理论和磨削力计算模型。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测试了不同木质材料砂带磨削时的磨削力,分析了磨削参数对磨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有功功率的影响,研究了法向力与表面粗糙度、有功功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网络系统建立了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的磨削力模型,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磨削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木材纹理对磨削力有影响,磨削力在顺纹磨削时最大,横纹磨削时最小影响磨削力和法向力最显着的因素是磨削厚度和砂带磨料粒度,砂带速度的影响最小(2)可用经验公式sF=Ax2+Bx+C+C1对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磨削力进行估算。其中:sF—磨削力,A,B,C—常数,x—砂带磨料粒度或磨削厚度,C1—进给速度修正值。(3)用磨削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磨削力进行预测时,实际最大误差为24.14%,最小为0.17%,平均误差为10.46%,可作为预测磨削力的通用模型。(4)影响砂带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砂带磨料粒度,随砂带磨料粒度增大,表面粗糙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法向力和表面粗糙度之间没有显着关系,磨削红松(顺纹、斜纹)和中密度纤维板时,表面粗糙度分布存在真空带。(5)影响有功功率的主要因素是砂带速度,随砂带速度增大,有功功率总体呈增大趋势;法向力和有功功率之间没有显着关系。(6)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考虑磨削能耗和表面粗糙度后确定最佳磨削工艺参数为:大多数情况下,权重向量(有功功率,Ra)=(0.7,0.3)或(0.3,0.7)时,砂带磨料粒度大于等于100目,进给速度、砂带速度和磨削厚度为最小;权重向量(有功功率,Ra)=(0.8,0.2)时,砂带磨料粒度小于等于80目,进给速度、砂带速度和磨削厚度为最小;权重向量(有功功率,Ra)=(0.2,0.8)时,砂带磨料粒度大于等于80目,进给速度和磨削厚度为最小,砂带速度较高。
王冠星[5](2014)在《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要营造一个完美而舒适的居室环境,门的款式和风格起着决定作用。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人们开始崇尚返璞归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使得如今实木门备受人们的普遍欢迎。实木门的表面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实木门的整体质量,因此实木门表面的砂光至关重要。目前实木门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砂光机不能对组装好的实木门表面完成一次性砂光,通常需要两台砂光机来完成,或者对实木门的各部件进行砂光后再组装。本论文主要针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木门行业,尤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实木门,通过对实木门的结构特征及其表面砂光工艺的研究,以及对不同砂光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确定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结构是由一组工作头、龙门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和技术参数,使所设计的实木门表面砂光机可以对组装后的实木门表面实现顺纹理砂光,即达到同时完成对实木门的上下冒头和中坎以及门边表面的砂光。本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结构的合理性,并运用ANSYS Wo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实木门表面砂光机中结构强度薄弱的零部件逐步进行了分析和校核。最后,利用SolidWorks三维造型软件对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进行三维造型与装配,并对整个机器进行运动仿真,检测整机在结构设计中的干涉情况,通过分析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本论文的研究为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结构设计与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经验。
郝文弢[6](2013)在《无支撑条状刷式异形砂光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制品曲面异形砂光工艺已经逐渐在木制品生产行业中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有很多生产企业采用条状刷式砂光工艺对有异形曲面木制品进行机械化加工。无支撑条状刷式砂轮应用于曲面线条砂光机,在对线条型木质部件异形面的砂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实现对曲面异形木制品的机械化砂光和提高手工砂光的效率。本文使用无支撑条状刷式砂光机,对樱桃木和枫木两种单板作为饰面材料,选取不同磨削次数、砂轮转速、进给速度、砂轮直径、理论接触长度的砂光处理,测量磨削后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分析各参数对木材砂光后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寻找无支撑刷式磨削工艺的合适参数,为无支撑刷式砂轮的实际使用提出理论支持。并且测量磨削参数和磨削去除量以及法向压力的关系,部分填补条状刷式砂轮的磨削理论研究的不足。结论如下:1)单因素试验条件下,增加磨削次数、增大砂轮转速、降低进给速度、减小砂轮直径,均可减小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宜选择较小的理论接触长度。砂条长度和理论接触长度以及这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樱桃木和枫木磨削后表面粗糙度有极为显着影响。2)樱桃木和枫木的最优磨削参数组合:砂条长度为7cm,理论接触长度为10mm,砂轮转速为1400r/min,砂带粒度分别是240#和120#,进给速度为5m/min,磨削次数为4次和8次。3)砂轮对试件的去除厚度并不均匀。刷式砂轮磨削时增大转速使磨削去除量增大,且增长趋势在变大。砂条与试件的相对磨削距离相等时,砂轮转速与磨削去除量呈线性增长的趋势。4)砂轮转速的增大和理论磨削长度的增大都使得法向压力增加。刷式砂轮在与工件接触的面上,法向压力分布差异较大。
莫秋云[7](2009)在《环境噪声对人体心脏负荷影响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研究环境噪声对心脏影响规律的方法与实现》中提出的研究与实现方法,通过标准人机工程实验获得以倍频程为划分根据的宽频域不同声级噪声对人体负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噪声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性,噪声频率影响最显着,其次是不同的噪声阶段的影响,而噪声级的影响不显着。这些规律可为降低工业噪声对人体负荷的影响提供依据。
莫秋云,宋宜梅[8](2007)在《基于多因素噪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往的噪声评价是基于A声级进行的,缺乏对人的心理和除听力以外的其它生理因素的考虑。因此,文章在传统的噪声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创新意义的由听力损失、心率变异和脑波组成的多因素噪声模糊评价系统,进行噪声对人体负荷综合影响的评价。经过标准噪声人机实验的验证分析,得到结论:多因素的评价方法较传统方法更符合实际影响情况。
王荣芳[9](2007)在《宽带砂光机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所研究的宽带砂光机用于对贴面装饰前的人造木工板材进行单面拉毛,以达到贴面所需要的粗糙度要求,为进一步装饰提供良好的表面质量。宽带砂光机是木材加工业广泛采用的加工设备,加工时噪声大、木质粉尘多,对人的健康不利。PLC是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体积小等优点,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装置。CC-Link现场总线基于PLC系统,可以同时高速处理控制和信息数据,沟通生产过程现场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控制管理层之间的联系,实现一体化的工厂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减小生产现场恶劣环境对人的伤害。本设计宽带砂光生产线有四台宽带砂光机,每一台宽带砂光机由一台FX2N-PLC控制,可以实现顺序控制、升降台定位控制、送料电机变频调速控制,并可设定及显示相关控制参数。每一台砂光机的主控PLC通过从站通讯模块与主站通讯模块相连,主站PLC通过RS232接口与上位机相连,构建了基于CC-Link总线网络的宽带砂光生产线监控系统。工业控制组态软件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世纪星组态软件具有先进性、方便性、全面性、独特性等特点。本设计上位机运用世纪星组态软件对宽带砂光机的运行进行组态设计,监控宽带砂光机的运行状态,统计宽带砂光生产线的产量信息,并进行故障信息管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机械结构及传动、电机拖动、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变频器技术、CC-Link总线技术、组态技术等。论文介绍了宽带砂光机机械结构,设计了宽带砂光机传动系统,构建了以PLC为控制器的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及基于CC-Link总线和世纪星组态软件的宽带砂光机监控系统。论文具体内容包括:宽带砂光机结构设计;宽带砂光生产线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宽带砂光机传动系统设计;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设计;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CC-Link总线设计;宽带砂光机监控系统设计,最后对控制系统的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虽然PLC技术、总线技术、组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各个领域,但其在木工机械行业中的应用还很少见。本课题的研制对木工机械生产线的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莫秋云,李文彬[10](2005)在《木工宽带砂光机噪声对人体脑波及主观评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评价木工宽带砂光机(BSG2713)的现场噪声及其主要组成频率的噪声对人心理负荷的影响,该文以砂光机为噪声分析源,进行安静及噪声暴露条件下的脑波实验和主观评价调查,最后通过人体脑波变化和主观评价结果论证噪声对人体负荷的影响.该方法从工程心理学角度,强调了噪声影响劳动安全的心理负荷问题.结果表明:在噪声暴露过程中,67和1 422 Hz噪声使β波及Fastα波增强最大,人体对外界的应激性提高;446 Hz噪声使人正常集中的脑波Midα波和Slowα波增强最大,且在恢复阶段回复最快.控制台处现场噪声与671、422 Hz噪声的主观评价相近.
二、木工宽带砂光机噪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工宽带砂光机噪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实木门砂光机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砂光机研究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砂光机研究的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砂光机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设计 |
2.1 实木门制造工艺研究 |
2.1.1 加工对象分析 |
2.1.2 实木门制造工艺 |
2.1.3 实木门砂光工艺分析 |
2.2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布局分析 |
2.2.1 机床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
2.2.2 砂光方式分析 |
2.2.3 实木门砂光机结构布局的确定 |
2.3 实木门砂光机方案的确定 |
2.3.1 带式砂光机的选择 |
2.3.2 锥形砂光盘选择 |
2.3.3 砂光机进给速度选择 |
2.3.4 实木门砂光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
2.3.5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
2.4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方案分析 |
2.4.1 横向砂光组件 |
2.4.2 纵向砂光组件 |
2.4.3 传送组件 |
2.4.4 底座 |
2.5 本章小结 |
3 实木门砂光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
3.1 实木门砂光机关键部件总体结构确定 |
3.1.1 砂光机关键部件的结构布局分析 |
3.1.2 砂光机关键部件设计方案的确定 |
3.2 横向砂光组件的设计研究 |
3.2.1 砂削力的设计计算 |
3.2.2 Y向调整电机的选择 |
3.2.3 横向砂光组件结构设计 |
3.3 纵向砂光组件的设计研究 |
3.3.1 纵向砂光组件Y向调节电机选择 |
3.3.2 纵向砂光组件的结构设计 |
3.4 传送组件设计研究 |
3.4.1 传送组件布局分析 |
3.4.2 传送组件动力电机选择 |
3.4.3 传送组件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4.1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静力学分析及优化 |
4.1.1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静力学分析 |
4.1.2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结构优化 |
4.2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模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的控制系统研究 |
5.1 实木门数控砂光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5.1.1 控制系统功能描述及分析 |
5.1.2 控制系统资源需求分析 |
5.2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及硬件选型 |
5.2.1 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设计 |
5.2.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5.3 实木门数控砂光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研究 |
5.3.1 控制系统触摸屏的设计研究 |
5.3.2 控制系统PLC的I/O端子分配 |
5.3.3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Ansys Workbench宽幅砂光机机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宽幅砂光机与普通宽带砂光机的主要区别 |
1.3 国内外砂光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
1.3.1 国外砂光机技术水平现状 |
1.3.2 国内砂光机技术水平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宽幅砂光机机架Solidworks结构设计及建模 |
2.1 宽幅砂光机工作原理 |
2.2 宽幅砂光机Solidworks结构设计 |
2.3 有限元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宽幅砂光机机架主要部件的静力学分析 |
3.1 宽幅砂光机底座的静力学分析 |
3.2 砂辊组件的静力学分析 |
3.2.1 粗砂辊组件AB |
3.2.2 定厚砂辊组件C |
3.2.3 细磨砂辊组件D |
3.3 张摆辊组件的静力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宽幅砂光机机架的动力学分析 |
4.1 模态分析基本方程的建立 |
4.2 宽幅砂光机机架的模态分析结果 |
4.2.1 形式Ⅰ砂光机机架 |
4.2.2 形式Ⅱ砂光机机架 |
4.3 宽幅砂光机机架的谐响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砂光机砂辊的结构优化 |
5.1 Workbench优化分析 |
5.1.1 Workbench优化设计流程 |
5.1.2 Workbench优化设计基础 |
5.2 采用Workbench对砂光机砂辊优化 |
5.2.1 砂光机砂辊优化 |
5.2.2 砂辊受力描述 |
5.2.3 砂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5.2.4 砂辊优化设计模型及分析过程 |
5.2.5 砂辊优化结果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3)木质工件摩擦性质与机床进给机构配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摩擦理论及摩擦机理 |
1.1.1 摩擦学的定义及研究进展 |
1.1.2 摩擦的分类 |
1.1.3 摩擦的表面形态及表面接触 |
1.1.4 摩擦系数及影响因素 |
1.1.5 摩擦理论及机理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构成 |
2 木质材料间摩擦性质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木材纹理方向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2.3.2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2.3.3 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2.3.4 方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木质材料与钢制工作台摩擦性质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实验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木材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3.3.2 钢板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3.3.3 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3.3.4 方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木质材料与橡胶摩擦性质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木材纹理方向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4.3.2 橡胶带型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4.3.3 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4.3.4 方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宽带砂光机水平磨削力和正压力的优化配置 |
5.1 引言 |
5.2 木质材料水平磨削力试验研究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3 最佳磨削参数的确定 |
5.2.4 最佳磨削参数下的水平磨削力和垂直作用力 |
5.3 宽带砂光机磨削正压力及橡胶带的优化配置 |
5.3.1 工件受力分析 |
5.3.2 磨削工件最小正压力的确定 |
5.4 本章小结 |
6 辊筒进给木工切削机构进给最佳牵引力分析 |
6.1 引言 |
6.2 辊筒进给木工切削机构受力分析 |
6.3 橡胶进给辊筒牵引力确定 |
6.3.1 橡胶进给辊筒正压力的确定 |
6.3.2 橡胶进给辊筒牵引力的确定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学术成果 |
致谢 |
(4)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磨削力及磨削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砂带磨削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
1.2.1 磨削的机理 |
1.2.2 砂带磨削的特点 |
1.2.3 宽带砂光机的结构形式 |
1.2.4 宽带砂光机发展历程 |
1.3 砂带磨削研究现状 |
1.3.1 磨削力研究现状 |
1.3.2 磨削功率研究现状 |
1.3.3 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研究现状 |
1.4 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木质材料砂带磨削方法与检测 |
2.1 试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2 测定方法 |
2.2.1 磨削力与法向力测定方法 |
2.2.2 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测定方法 |
2.2.3 表面粗糙度测定方法 |
2.2.4 磨削参数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3 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 |
3.2.1 正交试验结果 |
3.2.2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3.2.3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磨削力模型 |
4.1 引言 |
4.2 磨削力经验公式 |
4.2.1 砂带速度和磨削力的关系 |
4.2.2 进给速度和磨削力的关系 |
4.2.3 砂带磨料粒度和磨削力的关系 |
4.2.4 磨削厚度和磨削力的关系 |
4.2.5 磨削力和法向力经验公式 |
4.3 基于神经网络系统建立磨削力模型 |
4.3.1 引言 |
4.3.2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系统构架原理 |
4.3.3 BP网络系统构架 |
4.3.4 预测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5.2.1 正交试验结果 |
5.2.2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5.2.3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
5.3 法向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6 磨削参数对有功功率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磨削参数对有功功率的影响 |
6.2.1 正交试验结果 |
6.2.2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6.2.3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
6.3 法向力和有功功率的关系 |
6.4 本章小结 |
7 磨削工艺参数优化 |
7.1 引言 |
7.2 单指标的最优磨削工艺参数 |
7.3 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最优磨削工艺参数 |
7.3.1 评判方法 |
7.3.2 建立评判矩阵 |
7.3.3 确定权重向量 |
7.3.4 综合评判与水平优选 |
7.3.5 多指标综合评判结论 |
7.3.6 评判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学术成果 |
致谢 |
(5)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砂光机的发展趋势 |
1.3 实木门结构特征及其特性分析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实木门表面砂光工艺研究与总体方案设计 |
2.1 实木门表面砂光工艺研究 |
2.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总体方案设计 |
2.2.1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设计原则 |
2.2.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总体方案确定 |
2.2.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技术参数确定 |
2.3 本章小结 |
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结构设计 |
3.1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工作头结构设计 |
3.1.1 砂光头总体结构设计 |
3.1.2 砂光头移动组件结构设计 |
3.1.3 龙门架结构设计 |
3.1.4 步进电机的选用 |
3.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工作台结构设计 |
3.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机架结构设计 |
3.4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整体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主要零部件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1 ANSYS有限元分析基本思路 |
4.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龙门架横梁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2.1 横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2 横梁有限元模型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机架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3.1 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4.3.2 机架有限元模型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整机三维建模及仿真分析 |
5.1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零件三维建模 |
5.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装配设计 |
5.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运动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无支撑条状刷式异形砂光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异形砂光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木工砂光机的发展 |
1.2.2. 异形砂光磨料磨具的发展 |
1.2.3. 异形砂光机 |
1.2.4. 异形砂光理论研究现状 |
1.2.5. 异形砂光工艺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主要内容 |
2. 无支撑条状刷式砂光主要磨削参数的单因素试验及分析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性能检测指标 |
2.2.2. 磨削参数水平设计 |
2.2.3. 单因素试验设计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磨削次数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2. 砂轮转速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3. 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4. 砂条长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5. 理论接触长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6. 砂带粒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无支撑条状刷式砂光工艺主要磨削参数的正交试验及分析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试验设计 |
3.2.1. 磨削参数水平的选择 |
3.2.2. 设计正交试验表 |
3.2.3.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樱桃木砂光试验分析 |
3.3.2. 枫木砂光试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刷式砂光工艺磨削去除量和法向压力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试验仪器 |
4.2.1. 数显外径千分尺 |
4.2.2. 法向压力测量系统 |
4.3. 试验方法 |
4.3.1. 磨削去除量的试验 |
4.3.2. 法向压力试验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磨削去除量 |
4.4.2. 法向压力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7)环境噪声对人体心脏负荷影响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方法 |
2 多因素影响分析 |
2.1 频率的影响 |
2.2 噪声暴露的影响 |
3 应用实例 |
3.1 噪声的获取 |
3.2 人机实验 |
3.3 结果分析 |
3.3.1 噪声对心率变异影响 |
3.3.2 噪声影响的主观评价 |
4 讨论 |
1、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
2、噪声研究应注重全面的科学研究 |
3、噪声控制应控制主要噪声频率部分 |
5 结论 |
(8)基于多因素噪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噪声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提出 |
3 噪声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4 评价指标计算 |
5 应用实例 |
6 讨论 |
(9)宽带砂光机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宽带砂光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课题背景及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宽带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宽带砂光机结构设计 |
2.2 宽带砂光机气动系统设计 |
2.3 宽带砂光机安全系统要求 |
2.4 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1 控制方式的选择 |
2.4.2 PLC对变频器的控制 |
2.4.3 PLC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
2.4.4 CC-Link总线技术 |
2.4.5 组态技术 |
2.4.6 宽带砂光生产线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 宽带砂光机传动系统设计 |
3.1 宽带砂光机主传动设计计算 |
3.1.1 主传动-主切削力的计算 |
3.1.2 主传动-V带传动设计 |
3.2 宽带砂光机进给传动设计计算 |
3.2.1 进给传动-V带传动设计 |
3.2.2 进给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设计 |
3.2.3 进给传动-齿轮传动设计1 |
3.2.4 进给传动-链轮传动设计 |
3.2.5 进给传动-齿轮传动设计2 |
3.3 宽带砂光机上下升降传动设计计算 |
3.3.1 上下升降-步进电机的选择 |
3.3.2 上下升降-滚珠丝杠设计 |
4 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设计 |
4.1 宽带砂光机执行部件及技术要求 |
4.2 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2.1 PLC的选择 |
4.2.2 PLC对送料变频电机的控制线路设计 |
4.2.3 PLC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线路设计 |
4.2.4 单片机的应用 |
4.2.5 宽带砂光机PLC I/O接线图 |
4.3 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3.1 元器件分配 |
4.3.2 程序设计 |
5 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CC-LINK总线设计 |
5.1 CC-LINK总线系统硬件连接及参数设置 |
5.2 主站初始化程序设计 |
5.3 主站与从站通讯单元地址映射关系 |
5.4 主站通信控制程序设计 |
5.5 从站通信控制程序设计 |
6 宽带砂光机监控系统设计 |
6.1 世纪星组态软件系统构成 |
6.2 世纪星组态软件的工作方式 |
6.3 宽带砂光机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
6.3.1 创建新工程 |
6.3.2 设备驱动 |
6.3.3 构建变量数据库 |
6.3.4 监控画面组态 |
6.3.5 组态运行 |
7 宽带砂光机控制系统调试 |
8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B1 宽带砂光机传动系统简图 |
附图B2 宽带砂光机升降台结构图 |
附图B3 宽带砂光机从站PLC开关量控制程序 |
附图B4 变频控制程序 |
附图B5 1PG控制程序 |
附图B6 主站初始化程序 |
附图B7 主站通信控制程序 |
四、木工宽带砂光机噪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D]. 许洪刚.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2)
- [2]基于Ansys Workbench宽幅砂光机机架结构分析及优化[D]. 李国英. 苏州大学, 2017(04)
- [3]木质工件摩擦性质与机床进给机构配置的研究[D]. 许美君.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4]木质材料砂带磨削磨削力及磨削参数优化研究[D]. 罗斌.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5]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D]. 王冠星.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6]无支撑条状刷式异形砂光工艺的研究[D]. 郝文弢.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2)
- [7]环境噪声对人体心脏负荷影响规律的研究[J]. 莫秋云. 人类工效学, 2009(04)
- [8]基于多因素噪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 莫秋云,宋宜梅. 人类工效学, 2007(02)
- [9]宽带砂光机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王荣芳.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10]木工宽带砂光机噪声对人体脑波及主观评价的影响[J]. 莫秋云,李文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