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设计应用是信息化的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于勇,喻明[1](2021)在《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热点解构与趋势前瞻——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卫生信息化是"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中耦合而成的热点研究领域。以2010—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进行关键词共现、多维尺度与社会网络分析,度量研究主题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解构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研究现状与热点。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主要围绕体制机制、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展开,但主题内容分布不均匀;其中,公共卫生信息化、健康数据、现状及对策等占据网络核心地位,体制改革、信息化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处于网络边缘地带。进而分析了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研究趋势,即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机制体制改革研究,以居民为中心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以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六安市人民政府[2](2021)在《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六政[2021]6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驻六安有关单位:现将《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2月13日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目录前言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成就1.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步伐加快3.政府网站集约化扎实推进4.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郑烨,姜蕴珊[3](2021)在《走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研究的十年发展脉络与主题谱系》文中认为作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诉求,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已有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学者们围绕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已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但当前缺乏对经典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本研究基于2010—2018年间国内CSSCI数据库中的671篇智慧城市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对我国智慧城市研究的发展演进及热点主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智慧城市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学界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研究进程历经了萌芽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纵深发展期四个阶段,且研究趋势主要沿着三条脉络与轨迹;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政府智慧治理、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公共服务智慧化实现路径、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延伸应用领域。最后,在归纳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
贾琼[4](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邱均平,沈超[5](2021)在《基于LDA模型的国内大数据研究热点主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意义]揭示国内在大数据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主题。[方法/过程]收集CNKI收录的2008—2020年关于大数据的论文,通过LDA主题模型抽取研究主题,并识别热点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对其再次进行LDA主题聚类,并运用LDAvis对主题进行可视化。[结果/结论] LDA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大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这有利于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态,把握未来的研究方向,探寻新兴主题。
曾理,申永丰[6](2021)在《基于数字经济视域的智慧住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发展数字经济"作出全面部署,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已然是时下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不断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本文以CNKI中195篇与智慧住建体系研究相关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与突现词分析等方法,以信息可视化为呈现手段,对智慧住建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体系的智慧化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化,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建设活动全生命周期监管的特殊性所产生的系列服务内容上;智慧住建和智慧城市存在密切联系,相互直接有促进作用,不同于智慧城市表现出来强烈的技术属性,智慧住建更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智慧住建体系研究将持续思考宏观上如何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思考具体上如何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加强数据中心设计、持续扩充智慧模块,持续挖掘好数据源的一源多用,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民更多体会到宜居、绿色、韧性、智慧。
师海宁,颜佳雯[7](2021)在《基于逆向思维模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及应用》文中提出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设计一种基于逆向思维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实验课程现状,从逆向思维角度重构了实验课程教学模型和内容体系。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设计与制作"实验为例,详细论述了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应用效果。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知识测验,结果显示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67%的学习者认为此教学方式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90%的学习者认为此教学方式能提高知识整合能力,93.33%的学习者认为此教学方式能提高技能掌握能力。该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李海涛,徐亚婷[8](2021)在《近20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2001年~2021年我国各机构与部门颁布的231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文献,文章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从政策数量变化、效力级别、发文部门、主题类别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的现状与特点,指出了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存在政策级别效力低、连续性弱、内容分散、作用间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设定的电子文件管理重点任务,提出推进政策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促进相关部门合作的对策。
李鑫[9](2021)在《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铁路机务专业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行车专业,主要负责各型机车的运用组织、整备保养和综合检修。作为重要的铁路运输生产设备,机车的运输生产效率、设备质量状态、整备检修能力、安全管理水平等均会对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稳健提升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各种监测检测设备以及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围绕机车积累了形式多样的海量数据,数据增量及质量均大幅提升,数据价值日益体现,铁路行业对于完善机车健康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铁路机务专业在进行机车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分析方法较少、大数据挖掘不足、管理决策科学性较弱、综合分析平台缺失等问题。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实现机车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致力于加强机车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客观、形象、科学的标签体系全面而精准地刻画机车的质量安全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潜藏的数据价值,实现机车事故故障关联分析、安全状态预警盯控、质量安全态势预测、检修养护差异化施修、稳健可靠管理决策等目的,支撑起铁路运输生产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本文主要对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其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了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通过梳理机车设备画像的含义及研究意义,明确了构建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必要性及其定位。基于此,给出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定义与内涵,梳理了符合现阶段机车运输生产管理需要的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构成,阐述了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设计相匹配的应用架构,介绍了其所包含的核心应用、赋能应用、总体目标等6个方面内容。这为系统性地开展机车健康管理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2)构建了基于设备画像的铁路机车画像标签体系。通过整合利用机车多维度数据,提出了机车设备画像3级标签体系技术架构,全面分析所包含的数据采集层、标签库层和标签应用层,详细阐释各级标签的内容构成,形成机车画像标签体系的构建方法。针对聚类这一标签产生方式,改进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质心选取方法,提高标签获取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在某铁路局开展机车设备画像实地应用研究,获得了客观、精准、完整、可靠的机车画像。(3)提出了基于Ms Eclat算法的铁路机车事故故障多最小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方法。针对机车事故故障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具有不同支持度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等价变换类(Eclat)算法——多最小支持度等价变换类(Ms Eclat)算法,以各项目的支持度值为排序依据重新构建数据集,进而运用垂直挖掘思想获得频繁项集;为了进一步提高Ms Eclat算法在大数据分析场景中的执行效率,将布尔矩阵和并行计算编程模型Map Reduce应用于算法的计算过程,得到优化的Ms Eclat算法,设计并阐述了相应的频繁项集挖掘步骤。通过比较,Ms Eclat算法及其优化算法在多最小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方面有着极大的计算效率优势。通过在某铁路局开展实际应用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准确性。(4)设计了基于时变概率的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模型。通过总结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差分进化(DE)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设计了基于时变概率且融入了防早熟机制的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详细阐释了这一预测模型的训练步骤。以某铁路局的机车质量评价办法为依托,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择出运用故障件数、碎修件数等7个评价项点,预测机车未来3个月的质量安全态势。经过实验对比,新提出的预测模型有着更好的收敛能力,对于机车质量评价等级预测及分值变化趋势预测的准确度分别可以达到98%和91%以上。最后开展了实际预测应用及分析,为科学把控机车质量安全态势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方法。(5)设计了基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通过总结梳理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机务大数据三者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的“N+1+3”总体架构及其技术架构。基于此,从设备、人员和综合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机车运用组织、机车整备检修、辅助决策分析等7个典型应用场景,并特别给出这些场景的数据挖掘分析思路及框架,为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扎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将本文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某铁路局开展实地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实践,通过搭建人机友好的应用系统,完成一系列机务大数据挖掘分析算法模型的封装,实现了机车画像标签生成及设备画像分析、机车事故故障关联分析、机车质量评价分析、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分析等多项功能。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实现了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文共有图56幅,表21个,参考文献267篇。
曹亦寒[10](2021)在《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层面数字治理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电子设计应用是信息化的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设计应用是信息化的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热点解构与趋势前瞻——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内容 |
2.1 选取高频关键词 |
2.2 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及转化矩阵 |
2.3 聚类分析 |
2.4 多维尺度分析 |
2.5 社会网络分析 |
3 研究结论 |
4 研究趋势前瞻 |
4.1 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机制体制改革研究 |
4.2 以居民为中心的技术支撑平台研究 |
4.3 以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
(3)走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研究的十年发展脉络与主题谱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现状总览 |
三、国内智慧城市研究演进历程与趋势 |
(一)智慧城市研究演进的四个阶段 |
1.研究的萌芽期(2010—2012年10月) |
2.研究的初步发展期(2012年11月—2014年8月) |
3.研究的快速发展期(2014年9月—2016年11月) |
4.研究的纵深发展期(2016年12月—2018年12月) |
(二) 智慧城市研究的演进趋势 |
四、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热点主题探讨 |
(一) 主题1:政府智慧治理研究 |
(二)主题2: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
(三)主题3:公共服务智慧化实现路径研究 |
(四) 主题4: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延伸应用领域研究 |
五、国内智慧城市研究总结及展望 |
(一) 本文研究结论 |
(二)现有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一,智慧城市研究的理论体系建构与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
第二,智慧城市研究内容亟须拓展。 |
第三,智慧城市研究的视角需要拓宽。 |
第四,智慧城市研究方法应加强量化研究。 |
(三)本文研究局限 |
(4)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畴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
2.1.2 档案资源聚合 |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2.1.4 研究述评 |
2.2 相关理论 |
2.2.1 档案价值论 |
2.2.2 知识组织理论 |
2.2.3 数字人文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
3.2.1 关联强度 |
3.2.2 关联维度 |
3.2.3 关联阶度 |
3.2.4 关联粒度 |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
6.2.1 存储层 |
6.2.2 描述层 |
6.2.3 服务层 |
6.2.4 应用层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
7.2.1 政策保障 |
7.2.2 技术保障 |
7.2.3 人才保障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LDA模型的国内大数据研究热点主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技术 |
1.1 LDA |
1.2 LDAvis |
2 研究设计 |
2.1 数据来源 |
2.2 文本预处理和LDA参数设置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主题内容分析 |
2.3.2 文献聚类及主题强度分析 |
3 结论与分析 |
(6)基于数字经济视域的智慧住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分析数据和工具 |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2 分析方法与工具 |
2 智慧住建体系相关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
2.1 CNKI的分析 |
2.1.1 总体趋势分析 |
2.1.2 文献互引网络分析 |
2.1.3 文献分布分析 |
2.2 Cite Space的分析 |
2.2.1 关键词聚类分析 |
2.2.2 突现词分析(图3) |
3 结论与展望 |
(7)基于逆向思维模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逆向思维模型 |
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重构、设计与实践 |
2.1 实验课程现状 |
2.2 实验课程教学模型及内容体系 |
2.2.1 实验课程教学模型 |
2.2.2 实验课程内容体系 |
2.3 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
2.3.1 创设情境,明确实验主题 |
2.3.2 呈现任务,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
2.3.3 建立评估标准 |
2.3.4 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诊断性评价 |
2.3.5 开展实践学习,教师针对性指导 |
2.3.6 学生反思完善,师生评价总结 |
2.4 应用效果分析 |
3 结语 |
(8)近20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近20年来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相关政策文献采集 |
1.1 数据来源 |
1.2 政策文献计量 |
2 近20年来我国电子文件相关政策文献计量结果分析 |
2.1 政策文献数量 |
2.2 效力级别分析 |
2.3 发文部门分析 |
2.4 主题类别分析 |
3 近20年来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相关政策文献文本内容分析 |
3.1 政策级别及效力低 |
3.2 政策连续性弱 |
3.3 政策内容分散 |
3.4 政策作用间接 |
4 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制发对策分析 |
4.1 推进政策顶层设计,提升政策系统性 |
4.2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效力 |
4.3 促进相关部门合作,提升政策连续性 |
(9)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1.2.1 必要性 |
1.2.2 可行性 |
1.3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组织架构及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机务大数据研究及应用 |
2.1.1 国外 |
2.1.2 国内 |
2.2 机车检修现状 |
2.3 设备画像 |
2.3.1 画像的概念 |
2.3.2 构成要素 |
2.3.3 模型与方法 |
2.4 标签技术 |
2.4.1 画像标签的定义 |
2.4.2 标签分类 |
2.4.3 标签构建原则 |
2.4.4 标签构建方法 |
2.5 设备健康管理 |
2.5.1 国外设备健康管理现状 |
2.5.2 国内设备健康管理现状 |
2.5.3 我国铁路机务专业PHM技术发展差距 |
2.6 本章小结 |
3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 |
3.1 机车设备画像概述 |
3.2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构建 |
3.2.1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定义与内涵 |
3.2.2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构成 |
3.2.3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应用架构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设备画像的铁路机车标签体系构建 |
4.1 问题概述 |
4.2 面向设备画像的标签技术 |
4.3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构建 |
4.3.1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技术架构 |
4.3.2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 |
4.4 基于聚类的机车第三级标签获取方法 |
4.4.1 K-means算法 |
4.4.2 K-means算法的改进 |
4.4.3 K-means算法与改进算法的比较验证 |
4.5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构建实例 |
4.5.1 K-means改进算法的应用 |
4.5.2 机车完整标签体系的产生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MsEclat算法的铁路机车事故故障多最小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 |
5.1 问题概述 |
5.2 MsEclat算法的背景知识 |
5.2.1 垂直格式数据集 |
5.2.2 支持度、置信度与提升度 |
5.2.3 概念格理论 |
5.2.4 多最小支持度下的频繁项集判定 |
5.2.5 面向有序项目集合的最小支持度索引表 |
5.2.6 基于等价类的可连接性判定 |
5.3 MsEclat算法原理 |
5.3.1 Eclat算法简述 |
5.3.2 改进的Eclat算法—MsEclat算法 |
5.4 优化的Ms Eclat算法 |
5.4.1 基于布尔矩阵的T_(set)位运算求交 |
5.4.2 基于MapReduce的等价类并行运算 |
5.4.3 大数据场景下优化的MsEclat算法的频繁项集挖掘步骤 |
5.5 算法比较验证 |
5.5.1 MsEclat算法与水平挖掘算法的对比 |
5.5.2 MsEclat算法与其优化算法的对比 |
5.6 机车事故故障关联规则挖掘分析 |
5.6.1 待分析项目的选取 |
5.6.2 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基于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铁路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 |
6.1 问题概述 |
6.2 机车质量等级评价 |
6.3 基于机车质量评价项点的特征选择 |
6.3.1 灰色关联度分析 |
6.3.2 机车质量等级的比较特征选择 |
6.4 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 |
6.4.1 BP神经网络原理 |
6.4.2 PSO算法原理 |
6.4.3 DE算法原理 |
6.4.4 基于时变概率的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6.5 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分析 |
6.5.1 预测模型训练 |
6.5.2 预测模型训练结果分析 |
6.5.3 预测模型应用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基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总体设计 |
7.1 机务大数据与机车健康管理 |
7.2 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设计 |
7.2.1 设计目标及定位 |
7.2.2 总体架构设计 |
7.2.3 技术架构设计 |
7.3 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
7.3.1 设备质量综合分析 |
7.3.2 人员运用综合把控 |
7.3.3 运输生产综合管理 |
7.4 本章小结 |
8 某铁路局机车健康管理应用实践 |
8.1 应用开发方案 |
8.1.1 系统开发环境 |
8.1.2 数据调用方式 |
8.1.3 分析模型定时任务调用方式 |
8.2 机车数据管理功能 |
8.2.1 基本数据管理 |
8.2.2 视频数据管理 |
8.2.3 机务电子地图 |
8.3 机车画像标签生成及分析功能 |
8.3.1 机车画像标签管理 |
8.3.2 单台机车画像分析 |
8.3.3 机车设备画像分析 |
8.4 机车事故故障关联分析功能 |
8.5 机车质量评价分析功能 |
8.5.1 单台机车质量安全分析 |
8.5.2 机务段级机车质量安全分析 |
8.5.3 机务部级机车质量安全分析 |
8.5.4 全局机务专业质量安全综合分析 |
8.6 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分析功能 |
8.7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9.1 本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索引 |
FIGURE INDEX |
表索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TABLE INDEX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电子设计应用是信息化的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热点解构与趋势前瞻——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J]. 于勇,喻明. 图书情报导刊, 2021(11)
- [2]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J]. 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4)
- [3]走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研究的十年发展脉络与主题谱系[J]. 郑烨,姜蕴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05)
- [4]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5]基于LDA模型的国内大数据研究热点主题分析[J]. 邱均平,沈超. 现代情报, 2021(09)
- [6]基于数字经济视域的智慧住建发展研究[J]. 曾理,申永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15)
- [7]基于逆向思维模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及应用[J]. 师海宁,颜佳雯. 软件导刊, 2021(08)
- [8]近20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J]. 李海涛,徐亚婷. 山西档案, 2021
- [9]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李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10]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层面数字治理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D]. 曹亦寒. 浙江大学, 2021
标签:大数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