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休洗煤厂工业区供暖锅炉系统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段树国[1](2013)在《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是我国的资源大省区。实施多年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新疆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资源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新疆自身跨越式发展和国家重要资源能源基地建设的需要,新疆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重化工业态势明显,新疆的发展更加依赖于资源产业。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促使新疆必须转变传统资源产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建设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因此,发展资源产业循环经济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对于指导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国家重要资源能源基地建设,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论文在对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深入阐述的前提下,结合新疆资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新疆未来的发展需要和资源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在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从而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研究思路。首先,对新疆发展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进行定性分析、对新疆资源产业状况和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其次,以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并对2003-2010年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结果分析。再次,借鉴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并结合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以及对新疆重点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结果与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以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为例、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明确提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保障措施。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对相关概念、理论的阐述,为文章的立论提供了依据,并明确了文章的研究思路: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研究非常必要,同时,新疆当前的发展现实和今后的发展需要,决定了把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更为必要,通过对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石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可以形成完整的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第二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研究(1)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实基础的定性分析表明,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面临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具备一定的发展有利条件和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劣势和困难的挑战。(2)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2-2006和2006-2010时段新疆资源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新疆资源产业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结构状况较好,但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新疆资源型产业内部各行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竞争力的行业由资源开采业转向资源加工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提升新疆资源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表明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很有意义。(3)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定量结果表明,2003-2010年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不平稳,且发展水平较低。其中,2003-2006年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大幅度的波动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上升,但2008-2010年增势明显趋缓,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各构成分量的指数变动,定量的揭示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劣势和困难。第三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即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以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为例,对国外的三个国家(地区)和国内二家企业的相应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2)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0年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呈明显的波动上涨趋势;发展初期绩效水平较低,这一时段绩效指数最高值为0.77,说明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不高。2003-2007年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呈明显的波动上涨趋势,至2007年绩效指数达到最高值0.84,之后绩效指数下降,说明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并不稳定,可持续性不强。分指数方面,这二个产业的资源效率指数和环境效率指数提升空间非常有限,进一步的提升需要依靠创新科技和管理水平;经济社会效率指数偏低,限制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的提升。第四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对策及结论。(1)借鉴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文章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指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和四大成因。(2)具体提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一是传统资源产业的改造升级,二是新建资源产业的科学规划发展。并分别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构建出适合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3)具体提出包括组织保障、人才保障、科技保障和制度保障为内容的综合性措施,以实现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最后,对文章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整理、对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李博韬[2](2013)在《城市设计导向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型城市作为按照城市职能分类的一类典型城市,在我国有118座之多,占城市数量的18%。伴随资源枯竭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变,大量资源型城市面临矿衰城竭的尴尬处境,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分三批于2008年,2009年以及2011年公布了共69个(第一批2008年12个、第二批2009年32个、第三批2011年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全面可持续转型被给予足够高重视。空间转型与空间重构作为城市转型的一个方面,可为城市的长期有序发展提供物质平台与强有力支撑。同时城市设计以其提升空间品质及整合多方面资源的优势,存在以其为手段解决空间重构的可能性。因此本文试图分析与阐释城市设计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方法,以期为新时期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与参考。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等。第二章是论文研究的现状支撑部分,首先对论文研究范围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其次梳理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及空间形态特点与主要空间问题,为下文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提供基础与依据。第三章是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首先探讨并明确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空间重构的意义、内容、特征、原则与目标。之后从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多样化城乡资源的综合分析入手,得出不同资源条件下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同的空间重构路径。第四章是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明确了城市设计方法解决空间重构的优势,其次建构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宏观目标,最后针对第三章所述的多样化的空间重构路径,具体阐释了各路径下城市设计手段对城市空间进行操作的方法与策略。第五章是论文的应用研究部分,以资源型城市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杨邑片区城市设计为例,在对鹤壁市及项目地块现状及问题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城市设计原则、策略与方法。第六章为论文的结语,概括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及遗留问题,并对城市设计导向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张跃峰[3](2001)在《介休洗煤厂工业区供暖锅炉系统治理》文中指出对介休选煤厂工业锅炉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各种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办法 ,对除尘器的问题及锅炉补水系统提出了鲜明的改进思路和方案
二、介休洗煤厂工业区供暖锅炉系统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休洗煤厂工业区供暖锅炉系统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新疆研究动态 |
1.2.4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资源产业 |
2.1.2 清洁生产 |
2.1.3 循环经济 |
2.1.4 资源产业循环经济 |
2.2 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2.2.2 产业生态学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重点的界定 |
2.3.1 界定的必要性 |
2.3.2 界定的主要依据 |
第三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
3.1 新疆发展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基础 |
3.1.1 区位和交通条件 |
3.1.2 经济基础 |
3.1.3 资源环境基础 |
3.1.4 人才基础 |
3.1.5 制度基础 |
3.1.6 社会基础 |
3.2 新疆资源产业发展状况 |
3.2.1 新疆资源产业的总体状况 |
3.2.2 新疆资源产业竞争力分析 |
3.2.3 新疆石油产业状况 |
3.2.4 新疆煤炭产业状况 |
3.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3.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 |
3.3.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
3.3.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
3.3.4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 |
第四章 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 |
4.1 国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
4.1.1 美国休斯敦模式 |
4.1.2 德国鲁尔模式 |
4.1.3 加拿大模式 |
4.2 国内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
4.2.1 镇海炼化循环经济发展 |
4.2.2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发展 |
4.3 国内外成功经验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借鉴 |
第五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 |
5.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构建的目的 |
5.1.2 构建的原则 |
5.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5.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方法 |
5.2.1 熵值法的选取依据 |
5.2.2 数据处理和指标权重的计算 |
5.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总体状况 |
5.3.2 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准则层指数分析 |
5.3.3 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总体状况 |
5.3.4 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准则层指数分析 |
第六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6.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6.1.1 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 |
6.1.2 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
6.1.3 发展初期较大的资金需求和成本压力 |
6.1.4 复杂利益关系的困扰 |
6.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6.2.1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 |
6.2.2 社会基础不稳定、贫困问题突出 |
6.2.3 观念较落后、认识有误区 |
6.2.4 制度不匹配、创新不足 |
第七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 |
7.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
7.1.1 建设高水平的国家资源能源基地 |
7.1.2 实现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7.1.3 实现新疆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7.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
7.2.1 传统资源产业的改造升级 |
7.2.2 新建资源产业的科学规划发展 |
7.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具体模式 |
7.3.1 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
7.3.2 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
第八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
8.1 组织保障 |
8.1.1 完善组织体系、强化组织领导 |
8.1.2 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
8.1.3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
8.2 人才保障 |
8.2.1 完善人才开发体系 |
8.2.2 重视人才的成长和使用 |
8.3 科技保障 |
8.3.1 建立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 |
8.3.2 建立健全科技应用体系 |
8.4 制度保障 |
8.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8.4.2 完善经济政策体系 |
8.4.3 完善发展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城市设计导向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传统资源型城市走向资源衰竭,面临诸多困境; |
1.1.2 城市空间转型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
1.1.3 城市设计成为指导城市发展、提升空间品质的有效手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现状研究 |
2.1 研究区域界定及概况 |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念 |
2.1.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 |
2.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
2.2.1 相对集中的城市形态 |
2.2.2 分散布局的城市形态 |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现状特点及主要问题 |
2.3.1 原有产业的衰落带来城市整体空间功能的衰落 |
2.3.2 老城区城市结构松散,建成区低密度蔓延 |
2.3.3 城市生态功能整体恶化 |
2.3.4 大量单位制地块的封闭性带来城市运行效率的降低 |
2.3.5 城市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低下 |
2.3.6 城乡空间交错分布 |
2.4 本章小结 |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转型路径分析 |
3.1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3.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
3.1.2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是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需要 |
3.1.3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是保障民生的切实需要 |
3.2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的含义 |
3.2.1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的内容 |
3.2.2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的特征 |
3.2.3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的原则 |
3.2.4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空间重构的目标 |
3.3 资源枯竭型城市多样化资源的 SWOT 分析 |
3.3.1 施行多样化资源整合策略的必然性 |
3.3.2 复合系统资源观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源 SWOT 分析 |
3.4 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转型路径及适用条件 |
3.4.1 产业转型路径 |
3.4.2 城市建设路径 |
3.4.3 生态修复路径 |
3.4.4 文化挖掘路径 |
3.4.5 民生建设路径 |
3.4.6 各类转型路径的适用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城市设计方法探寻 |
4.1 城市设计方法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重构的优势 |
4.1.1 以提升空间品质为实践目标 |
4.1.2 以资源整合为实践探索的突破口 |
4.2 城市空间重构的宏观目标:构筑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
4.2.1 在现有城市格局基础上构筑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
4.2.2 发展基于公交系统的功能混合的城市组团 |
4.3 调整产业空间,完善城市功能 |
4.3.1 建设新型第二产业集群区 |
4.3.2 城市中心区发展成为第三产业聚集区 |
4.3.3 城市边缘区域开展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发展模式 |
4.4 开展旧城更新,塑造特色空间 |
4.4.1 城市原有中心区内棕地的治理与再利用 |
4.4.2 进行小尺度的街区建设 |
4.4.3 重视城市步行系统的连续性与网络化,完善公共空间体系 |
4.5 修复生态系统,凸显触媒效应 |
4.5.1 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城市载体空间质量 |
4.5.2 发挥城市生态资源的触媒效应 |
4.6 延续城市文脉,构建文化空间 |
4.6.1 文化设施建设与原有工业遗存特色化的再利用 |
4.6.2 加强对文化区域的有效连接,促进城市文脉的网络化 |
4.7 强化社区建设,维护公共利益 |
4.7.1 通过社区建设引导城市周边人口向城市核心区聚集 |
4.7.2 社区住宅户型与形态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设计 |
4.7.3 着重于具有社会认同感、促进邻里和谐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营建 |
4.8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杨邑片区城市设计 |
5.1 设计背景 |
5.1.1 城市发展现状及资源条件分析 |
5.1.2 项目场地资源条件分析 |
5.2 前期定位策划与总体目标 |
5.2.1 城市发展前景目标 |
5.2.2 项目总体发展目标 |
5.3 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 |
5.3.1 以生态景观为出发点打造山水城相融的立体住区空间 |
5.3.2 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与生活品质为目标构筑商业、娱乐与休闲服务功能群 |
5.3.3 以宜居住区为建设目标进行社区空间设计 |
5.4 小结 |
6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遗留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C 调研报告及实践项目图纸 |
四、介休洗煤厂工业区供暖锅炉系统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段树国.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2]城市设计导向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D]. 李博韬. 重庆大学, 2013(03)
- [3]介休洗煤厂工业区供暖锅炉系统治理[J]. 张跃峰. 煤, 2001(06)
标签: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