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感冒药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复方感冒药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一、复方感冒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友[1](2020)在《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片剂、注射剂、口服溶液等剂型被广泛使用,在液体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不稳定。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原处方及制备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检验结果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因此要重新确立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媒种类及用量,并且达到提高对乙酰氨基酚在系统中稳定性的目的,优化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使其适合工业化生产。该课题通过对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研究,对处方、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重新确定处方及工艺。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自制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研究,此课题要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使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稳定。参考原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实验又重新确定了新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先将丙二醇、聚乙二醇400加热至80℃,再用适量80℃纯化水溶解焦亚硫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将上述两种液体混合,然后将处方中规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加入到混合液体中,待对乙酰氨基酚完全溶解后,加入处方量的苯甲醇,搅拌药液至均匀,用相应的滤材过滤后进行灌装,进行全项检验,制得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药液。共试制了三批样品,对三批样品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对其中微生物限度和含量测定进行了检验方法学验证。对样品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通过对连续三批中试生产产品的稳定性考察研究,采用改进后处方和制备工艺生产的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各项考察指标与0月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该课题解决了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性差且不稳定、容易被氧化的问题,确定了溶剂的名称和用量,达到了使对乙酰氨基酚增溶的目的,并且使对乙酰氨基酚在溶液体系中保持稳定,进而使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质量稳定。按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产品质量可控,稳定性较好。说明处方及制备工艺改进可行,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上官可可[2](2017)在《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使用聚克立林钾作为矫味剂,应用正交设计法及相关分析优选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处方,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先将氢溴酸右美沙芬与聚克立林钾进行离子交换,制备成载药树脂,再与片剂中常用辅料如填充剂、黏合剂、崩解剂混合制成软材后制备颗粒,添加润滑剂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型。通过辅料干扰性考察试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处方筛选试验和工艺研究试验,通过溶出度及稳定性考察试验,最终确定了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的处方和工艺。摸索氢溴酸右美沙芬的高效液相色潽条件,建立其质量控制的方法。通过破坏性实验、影响因素、加速、长期试验,进一步考察了处方和工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对处方做最后的验证。结果:⑴氢溴酸右美沙芬与聚克立林钾制备药树脂中,选择聚克立林钾树脂型号IRP-88,最合适的药物与树脂配比为1:1,通过初步的处方筛选确定四种辅料,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处方为15%CCNa、20%乳糖、20%木糖醇、20%HPC,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选择内外加法为最优;⑵该分散片除在水中溶出较慢外,在其他3种介质(0.1mol/L HCl、p 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 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均较快;⑶质量控制方法选用流动相甲烷磺酸溶液-乙腈(70:3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 L/min;⑷辅料不干扰测定,线性关系好,精密度高,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良好;⑸3批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00.0%、100.39%和99.88%,总平均含量为99.99%,RSD为1.54%,结果复合要求;⑹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原料药和本品不耐强酸碱和氧化剂,本品在高温(60℃)及高湿(相对湿度92.5%)条件下有关物质略有增加,因此本品应避免高温下长期存放,同时需要防潮包装;⑺加速试验表明参比制剂与自制样品的有关物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略有增加,且对照药品的增加趋势较自制品明显,但限度均在合格范围内。长期实验仍在进行中。结论:本课题以聚克立林钾树脂与右美沙离子交换吸附制备药树脂,方法有效可靠,初步确定处方中的辅料后,应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到最合理的处方,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崩解剂对制剂的影响,确定最合理的加入方法为内外加法,并对制剂进行了分散均匀性以及溶出度的考察,最终制备的右美沙芬分散片均匀、硬度适宜、外观整洁、崩解迅速。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试验、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均符合规定,方法使用方便、辅料干扰小、精密度高,可用于氢溴酸右美沙芬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稳定性试验合理全面,确定了药物的存储条件应密封防潮,制剂稳定性符合规定。

刘志刚[3](2014)在《毛冬青分散片制剂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中药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或单体为原料,加上适宜辅料制成的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中药分散片处方中含有大量高效崩解剂,无需加入酸碱泡腾剂和水溶性辅料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崩解。其特点为应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可口服或加水分散后吞服,亦可咀嚼或含吮服用。适用于老、幼和吞服困难的患者。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分散片在品种、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分散片剂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分散片,其研究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尚未收载中药分散片品种,在制剂通则中也无分散片的定义及检查标准。根据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分散片的生产批号共706个,其中以中药为原料药的分散片批号为127个,共56个品种,所占分散片生产批号的百分比约为18%。由此可见,我国中药分散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中药分散片的研制中,以下几个方面限制了中药分散片的发展:①中药药物选择范围小;②药物溶出度低;③崩解时限长;④矫味、掩味难。如何解决中药分散片研制中的这些共性问题已成为中药分散片发展的关键。毛冬青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m.的干燥根。毛冬青含有黄酮类成分、酚性成分、香豆素类、二萜类成分、甾醇、鞣质、糖类及氨基酸多种化学成分,其功效为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等疾病。现在临床上应用的毛冬青制剂有毛冬青胶囊(WS3-B-1290-93)、毛冬青注射液(WS3-B-3786-98)、毛冬青片[WS-11521(ZD-1521)-2002]三种。毛冬青胶囊、毛冬青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均为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毛冬青中有效成分。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是利用毛冬青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定性鉴别并不准确,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得总黄酮含量只是一个相对含量,结果并不准确,并且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低、专属性较差。毛冬青片质量标准中,定性采用薄层色谱(TLC)鉴别原儿茶醛,定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原儿茶醛含量,其质量标准有所提升,但薄层色谱法中以原儿茶醛为对照品鉴别毛冬青片,无法鉴别其他有效成分,应加入毛冬青对照药材溶液进行鉴别,原儿茶醛在毛冬青药材中的含量较低,亦不适合作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在毛冬青原药材的质量控制中,一般选择含量较高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如:毛冬青皂苷甲,毛冬青苷元A、毛冬青皂苷B1和毛冬青皂苷B2等,而毛冬青制剂质量标准中尚未采用以上有效成分。由此可见,毛冬青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是毛冬青制剂研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本课题结合合作单位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有品种毛冬青胶囊为模型药物,对毛冬青提取物的吸湿性以及辅料相容性进行深入的处方前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备工艺及处方的研究,以崩解时限、口感为指标筛选毛冬青分散片的最优处方,并建立毛冬青分散片的质量标准,考察药物溶出情况。希望通过考察辅料对药物吸湿性的影响,建立辅料相容性的检测方法,为中药药物的处方前研究提供研究思路。系统的研究分散片制备工艺中辅料种类及用量筛选、原辅料粒径、压片压力及不良气味的矫味,为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重点考察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为中药分散片溶出度测定中指标成分的选取、测定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一、毛冬青醇提物处方前研究采用粉末吸湿法,测定毛冬青醇提物及其与辅料混合物的吸湿率,绘制吸湿-时间曲线图,对吸湿率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回归分析,以吸湿初速度、吸湿加速度、平衡吸湿时间、平衡吸湿量、临界相对湿度等吸湿参数为指标,考察毛冬青醇提物的吸湿性及辅料对其的影响。建立毛冬青醇提中原儿茶醛HPLC含量测定方法。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采用加速原辅料相互作用进程来研究其相容性,将毛冬青醇提物和辅料按照主药与稀释剂(1:1)、崩解剂(5:1)、润滑剂(20:1)的比例混合,在高温(60℃)、高湿[RH(90±5)%]、光照[(4500±500)lx]条件下放置10天,在0、5、10天分别取样考察性状、含量、有关物质等。二、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筛选毛冬青分散片的辅料种类,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指标,考察不同填充剂、崩解剂、润湿剂、矫味剂、润滑剂的种类及崩解剂加入方法的选择。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RSM-CCD),以崩解时限为指标,以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为因素指标,考察其对毛冬青分散片崩解时限的影响,优选最佳制剂处方。测定中间体颗粒的休止角、堆密度及临界相对湿度,为生产提供参考。三、毛冬青分散质量标准研究建立毛冬青分散片TLC鉴别方法,以毛冬青总黄酮为指标成分,建立毛冬青分散片溶出度检查方法,并规定溶出限度。采用UV测定法建立毛冬青分散片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毛冬青分散片中原儿茶醛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3批中试产品的含量,设定含量限度。四、毛冬青分散片稳定性试验模拟上市包装,对所三批毛冬青分散片,经温度40℃±2℃,湿度75%±5%条件下,进行3个月加速试验。对毛冬青分散片的性状、鉴别、重量差异、分散均匀性、溶出度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测定毛冬青分散片中总黄酮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一、毛冬青醇提物处方前研究毛冬青醇提物二项式回归吸湿方程为y=-0.0221t2+0.7328t+1.2694,吸湿加速度为-0.0442g·h-2,吸湿初速度为0.7328 g·h-1。毛冬青醇提物在16 h左右达到吸湿平衡,平衡吸湿率为7.34%,临界相对湿度为78.1%。PVPP、CMS-N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淀粉和糊精,显着增加了毛冬青醇提物的平衡吸湿量和吸湿加速度,其作用大小为:PVPP>CMS-Na>CCMC-Na>糊精>淀粉。磷酸氢钙、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毛冬青醇提物的吸湿加速度、平衡吸湿量和平衡吸湿时间,其作用大小为:磷酸氢钙>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微粉硅胶>MCC。其中磷酸氢钙、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能提高毛冬青分散片的临界相对湿度。采用HPLC法建立毛冬青醇提物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冰醋酸(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2nm;流速:1.00ml·min-1;柱温:30℃。测得毛冬青醇提物中原儿茶醛含量为0.261 mg·g-1。毛冬青醇提物在高温、光照、高湿的环境下,原儿茶醛含量稳定。毛冬青醇提物与PVPP、CMS-Na、CCMC-Na的混合物在第10天的时候原儿茶醛的含量与第0天采用SPSS13.0比较,P<0.01,表明毛冬青醇提物与PVPP、CMS-Na、CCMC-Na在高温环境下不稳定。在高湿和光照条件下,毛冬青醇提物与辅料混合物性质稳定。二、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筛选法,筛选出毛冬青分散片填充剂为磷酸氢钙和MCC,崩解剂为PVPP和CMS-Na,崩解联用比例为PVPP:CMS-Na为2:1,润湿剂为3%聚维酮(PVP)溶液,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用量为0.8%,矫味剂为三氯蔗糖,用量为0.2%。再采用RSM-CCD优化MCC、PVPP、CMS-Na的用量,优选结果为MCC用量18%,PVPP用量9%,CMS-Na用量5%。毛冬青分散片中间体颗粒的休止角为28.35°,堆密度为0.50·gm-1,临界相对湿度为72.5%。三、毛冬青分散片质量标准研究三批中试样品结果显示:毛冬青分散片TLC鉴别中,以毛冬青对照药材为对照鉴别,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无干扰。毛冬青分散片分散均匀性合格,溶出度测定,以总黄酮计,毛冬青分散片体外溶出度30min达80%以上。UV测定毛冬青分散片中总黄酮含量限度为不得少于44mg/片。HPLC测定毛冬青分散片中原儿茶醛含量限度为不得少于34μg/片。四、毛冬青分散片稳定性试验毛冬青分散片在温度40℃±2℃,湿度75%±5%条件下3个月的稳定性试验结果:性状、鉴别、重量差异、分散均匀性均符合要求,三批中试产品在第三月时的溶出度平均值为88.0%,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52.67mg/片,原儿茶醛含量平均值为40.37μg/片,均符合毛冬青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结论一、毛冬青醇提物在16 h左右达到吸湿平衡,平衡吸湿率为7.34%,临界相对湿度为78.1%,表明毛冬青醇提物本身吸湿性不强。再与常见的药用辅料混合后,高效崩解剂如:PVPP、CMS-Na、CCMC-Na能显着增强毛冬青的吸湿性,其他一些多糖类的辅料如:淀粉、糊精也能增强毛冬青的吸湿性,但效果较弱。磷酸氢钙、MCC、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能显着降低毛冬青醇提物的平衡吸湿量及吸湿加速度,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其临界相对湿度,在热力学与动力学方面都起到了改善作用,且用量越大效果也越好。原辅料吸湿性直接影响中药分散片的质量稳定性,原辅料吸湿性越强,对制备过程的环境要求越高,对分散片包装及保存条件要求也越高,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对原料药的吸湿性及辅料对其吸湿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优选能降低原料药吸湿性的辅料,可为中药分散片的制备过程中的防潮提供依据。二、采用HPLC对毛冬青醇提物及分散片中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该方法流动相简单易配制,供试品制备简单,专属性、稳定性、重现性好。毛冬青醇提物本身在高温、光照、高湿的环境下性质稳定,高温条件下毛冬青醇提物与PVPP、CMS-Na、CCMC-Na混合后不稳定,其余条件下毛冬青醇提物与其他辅料相容性好,性质稳定。在中药分散片的制剂处方中,辅料所占比例较大,辅料与原料药之间发生各种反应大的概率也会增大,从而影响中药分散片的稳定性。对原辅料进行处方前研究,可以对辅料种类进行筛选,降低原料药与辅料发生的概率。三、筛选出毛冬青分散片处方为:药物(40%)、磷酸氢钙(27%)、MCC(18%)、PVPP(9%)、CMS-Na(5%)、硬脂酸镁(0.8%)、三氯蔗糖(0.2%)、3%PVP溶液适量,该处方分散均匀性好,崩解时限短。毛冬青分散片中间体颗粒的休止角为28.35°,堆密度为0.50 g·ml-1,临界相对湿度为72.5%,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中药分散片中联用不同崩解剂效果较好,且崩解时限随着崩解剂的用量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中药分散片硬度也是影响崩解的因素之一。四、毛冬青分散片中TLC鉴别专属性好,溶出度检查方法简单准确。UV、HPLC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综合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两个指标,利于毛冬青分散片的质量控制。中药分散片的质量多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标准,对中药分散片溶出度的研究较少,而提高药物的溶出度是分散片的最大特点。因此,溶出度应作为中药分散片质量控制的标准之一。五、毛冬青分散片在采用铝塑薄膜的包装条件下,在温度40℃±2℃,湿度75%±5%条件下储存3个月,其性状、鉴别、重量差异、分散均匀性均、溶出度及含量测定均符合要求,表明毛冬青分散片稳定性好。中药分散片由于处方中加入大量的崩解剂,若与外界环境隔离效果不好,则会严重影响分散片的稳定性。中药分散片的包装应采用铝塑薄膜包装,并注意控制贮藏环境的湿度。

张玉洁[4](2012)在《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临床前研究》文中认为布洛芬(Ibuprofen)是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 NSAIDS),毒副作用小,解热作用明显,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踝关节变形和牙周炎等有效,还可缓解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是氨基烷基醚类抗组胺药,有明显的镇静、局麻、镇吐和抗M-胆碱样作用,常被用于皮肤病、晕动症、鼻炎及荨麻疹等,近年来,还被广泛用于改善睡眠。布洛芬和苯海拉明联合应用,可用于缓解轻度和中度疼痛以及因疼痛引起的失眠,帮助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目前国内有关这2种药的复方仅处于研究阶段,更未见这2种药组合的分散片的研究报道,仅见本课题组申请的“布洛芬苯海拉明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相关发明专利。本文研制的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属国家3类新药。作者依据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8号令《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其进行了临床前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考察、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等研究,旨在为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奠定基础。第一部分,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研究。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硬度和口感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崩解剂和矫味剂,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湿法制粒制备分散片,HPLC测定其片剂的含量和溶出度。结果,崩解剂为6%PVPP(内外加比例2:1),填充剂为24%MCC,粘合剂为2%的PVPk30溶液适量,矫味剂占2%且阿司帕坦/甜菊素为1:9,所制备的分散片口感良好,崩解时限为64.63±3.58 s。该方法制备的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质量指标符合分散片要求。第二部分,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对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性状、鉴别、溶出度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中布洛芬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及溶出度。其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3:47),检测波长为263nm,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三批布洛芬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0.83%和99.26%,5 min分散片中布洛芬和盐酸苯海拉明的溶出度均达到了80%以上,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等检查指标符合分散片相关要求。该方法高效、简单、专属性强,其灵敏度、回收率和重现性均良好,适用于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含量测定。参照新药指导原则以及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要求,最终拟定了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质量标准草案。第三部分,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稳定性考察。对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进行了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对光照敏感,应避光保存;加速试验6个月,布洛芬苯海拉明分散片的性状、崩解时限、溶出度和含量等变化甚微;长期试验目前仅取样并测定至第12个月末,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含量略有下降,但与对照0个月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对温度、湿度是比较稳定的。第四部分,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一般药理学研究。采用动物实验,考察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对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中、高剂量对小鼠的协调功能有明显影响(P<0.05),自主活动次数有所减少,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阈剂量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说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盐酸苯海拉明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关;对大鼠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第五部分,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自制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普通片和美国上市的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液体胶囊为参比制剂,采用HPLC测定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中2种主药的血药浓度,运用DAS 2.1.1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数据,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普通片、液体胶囊中布洛芬的Cmax分别为195.703、175.038、179.507μg/mL, Tmax分别为1.25、2.00、1.75h;盐酸苯海拉明Cmax分别为75.972、68.89、67.0348μg/mL, Tmax分别为2.875、3.75、3.25h。结果,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中布洛芬及盐酸苯海拉明的达峰浓度和达峰时间均高于并提前于普通片(P<0.05),与美国上市的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液体胶囊差异不显着(P>0.05),达到了起效快和血药浓度高的要求。

刘郁[5](2006)在《复方双黄连分散片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复方双黄连分散片是由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怠倦等症。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本论文利用正交试验,分别以黄芩苷、绿原酸、咖啡酸为考察指标,对黄芩、金银花和连翘、蒲公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分散片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芩,粉碎成40目,加水浸润0.5h,煎煮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1.5h,分次滤过,合并煎煮液,浓缩,使相对密度1.10~1.20,醇沉,精制,干燥;金银花、连翘,加水浸润0.5h,煎煮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1h,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放冷至40℃,醇沉,精制,干燥;蒲公英粗粉,加水浸渍1.5h,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倍量水,第二次10倍量水),第一次1.5h,第二次1h,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投料量的2倍,醇沉,精制,干燥。优化的处方组成为:MCC为40%,PVPP为3%,CMS-Na为7%,粘合剂乙醇的浓度为70%。所制出的分散片每片片重为0.53g,崩解时限与溶出度实验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质量标准。本论文对制剂中黄芩、金银花、连翘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法,且对绿原酸和黄芩苷建立了含量测定法,并进行了其方法学考察。分散片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每片不低于85mg和10m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0.40%)和99.53%(RSD=0.18%)。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双黄连分散片抑制流感病毒致肺病变,表明其体内抗病毒作用明显。

吕明[6](2011)在《复方景藿分散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影响全世界许多国家各阶层、各年龄阶段的不同群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近年来CFS已成为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且CFS将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复方景藿汤来源于临床经验方,由红景天、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和黄精组成,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有良好效果,但景藿汤作为传统的汤剂,服用、携带均不方便,并且中药汤剂不易保存,容易变质,故有必要将传统的汤剂制备成现代制剂,发挥二者各自的优点。分散片作为一种较新的剂型,具有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大等优点,所以将所选处方制备成复方景藿分散片,更能发挥所选处方治疗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复方景藿分散片提取工艺研究中,根据药材的性质不同,采取醇提红景天、淫羊藿和菟丝子,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红景天苷含量和总黄酮的得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醇提的最优提取工艺:加入料液比为1:8的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5h;采取纤维素酶法水提枸杞和黄精,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星点实验,以粗多糖的得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优提取工艺:加入料液比1:7.6的水,加入纤维素酶,用量为所取药材重量的0.50%,调节pH=4.6,在50℃水浴恒温2小时,将温度升至80℃,使酶失活,继续提取90min,过滤,得到提取液;壳聚糖絮凝法精制粗多糖的提取液,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多糖保留率和除杂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精制的最优精制工艺:将枸杞、黄精的粗多糖提取液浓缩到药液浓度为0.4 mg·ml-1,调节pH值为4, 45℃恒温水浴,加入药液体积15%质量分数为1.0%壳聚糖溶液,絮凝3h,3000r·min-1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与醇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粉。复方景藿分散片的成型工艺中,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星点实验,以崩解时限为主要考察指标,考察了处方工艺研究和制备工艺研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相对湿度为50%,MCC的用量为主药量的1.1倍,CMS-Na的用量为主药量的0.35倍,L-HPC的用量为主药量的0.19倍,以水作为润湿剂,崩解剂内、外加法各是50%,硬脂酸镁的用量为整片重量的0.3%,在4KN压力下压片。结果表明优选工艺制备的复方景藿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要求。复方景藿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中,考察了其性状、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和溶出度测定,红景天、淫羊藿和枸杞的定性鉴别,专属性强,无阴性干扰;以红景天苷为主要指标,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的考察,红景天苷在4.0~2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批复方景藿分散片中红景天苷的含量(mg/片)平均为0.0715mg,RSD=1.39%,暂将本品制剂中红景天苷含量限度定为不得少于0.0572mg/片;溶出度试验中,复方景藿分散片在30min后溶出度基本趋于平衡,累积溶出度在88%以上,溶出均匀性良好。

李君富[7](2009)在《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四味药组成,是治疗湿热泄泻的经典中药方剂,原方已开发出传统的中药丸剂、片剂等剂型。本文针对原剂型工艺上的缺陷及临床使用时存在的崩解迟缓等问题,再结合“病症结合”的原理,将其制成了新型的分散片,为临床制备一种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服用方便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同时,也丰富了中药分散片的品种。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并依据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提取工艺研究中,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该方醇提工艺的具体工艺参数;在纯化工艺研究中,运用大孔树脂法精制本方,筛选树脂型号后以葛根素与黄芩苷的吸附量及洗脱率为指标,选择树脂型号,并考察上样速度,最大上样量,洗脱剂浓度、用量及洗脱速度等因素对葛根素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在成型工艺研究中,以分散片的重要指标崩解时限以及制粒的难易程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了适合本方的崩解剂、填充剂、黏合剂及润滑剂的种类及用量,完成了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处方筛选;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葛根、黄芩、黄连的薄层鉴别和葛根素、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及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并对小试样品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的研究。研究表明:葛根芩连分散片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可行,质量标准稳定、可控,制剂性质基本稳定。

白洁[8](2007)在《当归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分散片成为速释剂型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已有多种化学药分散片获准上市,但是对中药分散片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目前有许多正处于积极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阶段,上市品种少。市售当归片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疗效良好。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难溶于水,将其制成分散片这种速释剂型可以有效增大其溶出,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本课题以制备当归分散片为目的,通过对处方前原辅料性质的研究以及对处方和工艺的筛选,制得了符合生产要求的当归分散片,并建立了它的质量评价体系。本文首先通过设计实验对原辅料的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本课题中所选用原料药当归浸膏粉的填充性和流动性均较好,初步选定优化型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其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及分散后形成混悬剂的稳定性为指标,对当归分散片辅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了筛选,得到如下最优处方:主药当归浸膏粉50%,填充剂优化型微晶纤维素34%,崩解剂CCNa10%,助悬剂可压性淀粉5%,助流剂微粉硅胶1%;应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和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了相同处方的片剂并进行比较,后者制得的片剂崩解时间较短,证明了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优越性,不仅工艺简单,节省时间和能源,而且适于制备速释片剂。再次,建立了自制当归分散片的质量评价体系,所制备的三批当归分散片的平均片重约为200mg,硬度约为4kg,片重差异较小,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均符合药典要求,以阿魏酸为检测指标建立了当归分散片的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精密度高;自制当归分散片中阿魏酸的含量在500μg/g左右;由于阿魏酸不稳定,遇光和热迅速分解,文献中所采用的溶剂系统多为甲醇:甲酸(95:5)、50%甲醇、50%乙醇,但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采用上述溶剂阿魏酸对照品能力迅速降低,我们对阿魏酸对照品的溶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甲酸:水(5:95)作溶剂阿魏酸对照品在48h内稳定。最后,建立了当归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自身对照法),结果显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应用于测定当归分散片的溶出度,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精密度高;采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对累积溶出百分率-时间曲线进行拟合,所得溶出参数T50、TD进行方差分析后得知,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溶出行为存在极显着差异;当归分散片10min溶出度可达80%。

张振梁,赵明[9](2021)在《扑热息痛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以扑热息痛为主药,淀粉为稀释剂、羟丙甲纤维素为崩解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通过湿法制粒压片生产工艺方法制备扑热息痛分散片。通过外观、硬度、脆碎度、片重差异和崩解时限作为考察因素指标,筛选出分散片最佳辅料种类。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筛选出扑热息痛分散片最佳处方工艺,并将最佳处方工艺所制备的分散片剂进行验证性实验,用以评价片剂的质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通过扑热息痛分散片的稳定性实验,考察分散片的耐热、耐湿耐水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扑热息痛分散片最优处方辅料种类为:黏合剂为淀粉浆、崩解剂为羟丙甲纤维素、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扑热息痛3g、淀粉量5g、羟丙甲纤维素1.5 g、硬脂酸镁1 g、淀粉浆的质量分数10%。所制备的分散片在高热、高湿环境下放置保存3个月后无异常变化,表明该片剂质量稳定,制备工艺可靠。

刘爽[10](2021)在《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研制》文中指出阿立哌唑(ARIPIPRAZOLE)是一种5-羟色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高渗透性、低溶解性。阿立哌唑于2002年上市,截至目前,国内外上市的阿立哌唑制剂有片剂、口崩片、胶囊剂、溶液剂、长效肌肉注射剂等。基于口腔速溶膜的溶出速度快、起效时间短,与液体制剂的起效时间相近的特点,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筛选优质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稳定性研究,实现该产品的剂型创新。第一部分阿立哌唑的处方前研究目的:首先对药物的基本理化和制剂学性质进行初步分析,由此来选择剂型、进行处方的筛选和制备工艺的优化,探讨制成口腔速溶膜剂的可能性。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阿立哌唑的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阿立哌唑晶型,并对阿立哌唑的粒度、引湿性、流动性、进行考察。结果:阿立哌唑为菱形状晶体,溶解度较低,粒径较大,且流动性较差,几乎无引湿性,其油水分配系数为2.0828,适宜制成口腔速溶膜。结论:对阿立哌唑理化性质和制剂学性质进行测定或评价,判断其最终适宜制成口腔速溶膜。第二部分阿立哌唑自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目的:考察阿立哌唑自微乳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测定阿立哌唑在各辅料中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处方,确定最优处方,并对自制阿立哌唑自微乳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最优处方为:阿立哌唑0.024g,油酸0.060g,三乙酸甘油酯0.110g,CO-40 0.550g,PEG 400 0.280g。其外观为黄色澄清液体,加水乳化后为澄清透明液体;粒径为16.43nm,电位为-5.57m V,自乳化时间为25s,溶出度相较于原料药大幅提高,不同倍数稀释、不同温度乳化、乳化后离心三种情况下测定其粒径均无显着变化,稳定性好。结论:通过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筛选及优化,确定最终阿立哌唑自微乳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粒径小,溶出度较原料药大幅提高,稳定性好。第三部分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制备目的:筛选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最优处方和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膜剂,并对其处方中成膜材料、填充剂、矫味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考察,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并对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确定最终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处方如下:阿立哌唑自微乳用量0.50g,HPMC E5 0.40g,L-HPC 0.20g,预胶化淀粉0.30g,阿斯巴甜0.10g,PEG 400 0.10g,蒸馏水10m L,静置消泡,铺膜厚度为1mm,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60min。结论:通过优化确定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处方,制备的口腔速溶膜外观平整,耐折度好,崩解时间短,符合药典要求。第四部分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考察目的:考察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性质,并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试验,为药品的生产、包装、储存等情况提供参考条件。方法:对自制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进行评价,建立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含量测定和溶出度测定方法,并以外观、重量、含量、有关物质为指标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制备的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含量均匀,崩解时间短,韧性好,含量测定方法和溶出分析方法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受光照影响较小。结论:所得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塑性好,崩解迅速,建立的体外分析方法可靠,三批自制制剂含量符合药典要求,储存时应注意防潮,且置于阴凉通风。

二、复方感冒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感冒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对乙酰氨基酚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药理毒理研究情况
        1.2.2 药代动力学
        1.2.3 临床应用情况
        1.2.4 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研究情况
    1.3 对乙酰氨基酚灌肠剂的特点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处方及制备工艺改进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内容
        2.3.1 原处方及制备工艺
        2.3.2 溶媒系统的改进筛选
        2.3.3 工艺处方改进
        2.3.4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
        2.3.5 制备工艺参数优选
        2.3.6 中试生产
    2.4 结果分析
        2.4.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2.4.2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结果
        2.4.3 小试检测结果
        2.4.4 中试检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质量标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2 实验材料
        3.2.3 试验用菌株
        3.2.4 试验用培养基
    3.3 实验内容
        3.3.1 性状
        3.3.2 鉴别
        3.3.3 pH值
        3.3.4 装量
        3.3.5 微生物限度
        3.3.6 含量测定
    3.4 结果分析
        3.4.1 性状
        3.4.2 鉴别
        3.4.3 酸度
        3.4.4 装量
        3.4.5 微生物限度
        3.4.6 含量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4.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2 实验材料
    4.3 实验内容
        4.3.1 影响因素试验
        4.3.2 加速试验
        4.3.3 长期试验
    4.4 结果分析
        4.4.1 影响因素试验
        4.4.2 加速试验
        4.4.3 长期试验
    4.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2)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的制备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1.1.2 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的处方和工艺
    1.3 试验结果
        1.3.1 树脂种类筛选结果
        1.3.2 崩解剂加入方式的选择
        1.3.3 处方筛选
        1.3.4 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1.3.5 分散均匀性检查
        1.3.6 溶出度试验
    1.4 讨论
        1.4.1 药树脂制备
        1.4.2 制剂处方的优化
        1.4.3 体外溶出度比较
    1.5 小结
二、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
        2.2.2 溶液制备
        2.2.3 专属性试验
        2.2.4 线性关系考察
        2.2.5 精密度试验
        2.2.6 重复性试验
        2.2.7 稳定性试验
        2.2.8 回收率试验
        2.2.9 含量均匀度试验
        2.2.10 样品含量测定
    2.3 结果
        2.3.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
        2.3.2 专属性试验
        2.3.3 线性关系考察
        2.3.4 精密度试验
        2.3.5 重复性试验
        2.3.6 稳定性试验
        2.3.7 回收率试验
        2.3.8 含量均匀度试验
        2.3.9 样品含量测定
    2.4 讨论
        2.4.1 色谱条件的选择
    2.5 小结
三、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稳定性试验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检测项目
        3.2.2 破坏性试验
        3.2.3 影响因素试验
        3.2.4 加速试验
        3.2.5 长期试验
    3.3 试验结果
        3.3.1 破坏性试验
        3.3.2 影响因素试验
        3.3.3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毛冬青分散片制剂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中药分散片研究进展
        1.1 中药分散片发展历史
        1.2 中药分散片含义及特点
        1.3 中药分散片处方构成
        1.4 中药分散片制备工艺
        1.5 分散片的质量评价标准
        1.6 新工艺与新技术的研究
        1.7 中药分散片制备中的问题
        1.8 中药分散片研究前景
    2. 毛冬青研究进展
        2.1 毛冬青化学成分
        2.2 毛冬青的药理作用
        2.3 毛冬青临床应用
        2.4 毛冬青制剂及其质量标准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毛冬青醇提物处方前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毛冬青醇提物吸湿性考察
        2.2 辅料对毛冬青醇提物吸湿性的影响
        2.3 吸湿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2.4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5 毛冬青醇提物与辅料相容性的研究
        2.6 结果
    3. 讨论
        3.1 毛冬青醇提物吸湿性研究小结与讨论
        3.2 毛冬青醇提物辅料相容性研究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成型工艺的选择
        2.2 原辅料的处理
        2.3 评价指标
        2.4 辅料的筛选
        2.5 星点设计优化毛冬青分散片的制剂处方
        2.6 硬脂酸镁用量的筛选
        2.7 矫味剂的筛选
        2.8 毛冬青分散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确定
        2.9 毛冬青分散片颗粒流动性及吸湿性研究
    3. 讨论
第四章 毛冬青分散片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2.5 溶出度检查
        2.6 毛冬青分散片质量标准
    3. 讨论
第五章 毛冬青分散片稳定性试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和结果
        2.1 考察项目和方法
        2.2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临床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分散片的研究概况
    1.2 布洛芬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1.3 苯海拉明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3.1 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2.1 布洛芬及盐酸苯海拉明熔点的测定
        3.2.2 崩解时限测定方法
        3.2.3 分散均匀性
        3.2.4 单因素试验
        3.2.5 正交试验
        3.2.6 处方工艺
        3.2.7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质量评价
    3.3 讨论
        3.3.1 PVPP和MCC的联合崩解作用
        3.3.2 不同粘合剂对崩解性能的影响
        3.3.3 片剂硬度对崩解时限的影响
第4章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材料
        4.1.1 仪器
        4.1.2 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2.1 性状
        4.2.2 鉴别
        4.2.3 含量测定
    4.3 讨论
        4.3.1 含量测定方法
        4.3.2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附: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质量标准(草案)
第5章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稳定性考察
    5.1 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药
    5.2 方法与结果
        5.2.1 考察项目及测定方法
        5.2.2 光照试验
        5.2.3 加速试验
        5.2.4 长期试验
    5.3 讨论
第6章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6.1 材料
        6.1.1 仪器
        6.1.2 试药
        6.1.3 实验动物
    6.2 方法与结果
        6.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6.2.2 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3 讨论
第7章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7.1 材料
        7.1.1 仪器
        7.1.2 试药
        7.1.3 试验动物
    7.2 方法与结果
        7.2.1 给药设计与血样采集
        7.2.2 布洛芬与盐酸苯海拉明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7.2.3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7.2.4 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7.2.5 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分析
    7.3 讨论
        7.3.1 试验动物的选择
        7.3.2 血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7.3.3 主要药动学参数分析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参加科研情况

(5)复方双黄连分散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设备
    2.2 方法与结果
        2.2.1 处方及其方解
        2.2.2 提取工艺的研究
        2.2.2.1 黄芩提取工艺的优化
        2.2.2.2 金银花和连翘提取工艺的优化
        2.2.2.3 蒲公英提取工艺的优化
        2.2.3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2.2.3.1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处方优化筛选
        2.2.3.2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制备方法
        2.2.3.3 分散片崩解时限
        2.2.3.4 分散片分散均匀度
        2.2.3.5 分散片混悬液稳定性实验
        2.2.3.6 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
        2.2.4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2.2.4.1 性状
        2.2.4.2 鉴别试验
        2.2.4.3 崩解时限
        2.2.4.4 检查
        2.2.4.5 含量测定
        2.2.5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初步稳定性实验
        2.2.5.1 样品及实验条件
        2.2.5.2 考察项目及其结果
        2.2.6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药效学研究
        2.2.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6.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2.6.3 体内抗病毒试验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6)复方景藿分散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慢性疲劳综合征
        2.1 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2 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2.1 西医发病机制
        2.2.2 中医病因机制
        2.3 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2.3.1 西医疗法
        2.3.2 中医疗法
    3 分散片的研究进展
        3.1 分散片的特点
        3.1.1 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
        3.1.2 服用比较方便
        3.2 中药分散片的处方
        3.2.1 崩解剂
        3.2.2 填充剂
        3.2.3 润湿剂和粘合剂
        3.2.4 润滑剂
        3.2.5 其它
    4 处方药中的药物的现代研究
        4.1 红景天
        4.1.1 化学成分
        4.1.1.1 苷类成分
        4.1.1.2 黄酮类成分
        4.1.1.3 其他成分
        4.1.2 药理性质
        4.1.2.1 抗疲劳抗缺氧抗低温
        4.1.2.2 抗氧化衰老
        4.1.2.3 免疫调节作用
        4.1.2.4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4.1.2.5 保护神经细胞
        4.1.2.6 抗肿瘤、抗辐射
        4.2 淫羊藿
        4.2.1 化学成分
        4.2.1.1 黄酮类成分
        4.2.1.2 生物碱类成分
        4.2.1.3 其它化学成分
        4.2.2 药理性质
        4.2.2.1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4.2.2.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4.2.2.3 对心脑血管及血液系统的作用
        4.2.2.4 抗肿瘤作用
        4.3 菟丝子
        4.3.1 化学成分
        4.3.1.1 黄酮类成分
        4.3.1.2 糖苷类成分
        4.3.1.3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4.3.2 药理活性研究
        4.3.2.1 抗衰老作用
        4.3.2.2 免疫调节作用
        4.3.2.3 明目作用
        4.3.2.4 心血管系统作用
        4.4 枸杞
        4.4.1 化学成分
        4.4.1.1 多糖成分
        4.4.1.2 其他成分
        4.4.2 药理性质
        4.4.2.1 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疲劳作用
        4.4.2.2 抗衰老作用
        4.4.2.3 降血脂作用
        4.4.2.4 抑菌作用
        4.5 黄精
        4.5.1 化学性质
        4.5.1.1 多糖类成分
        4.5.1.2 甾体皂苷类成分
        4.5.2 药理性质
        4.5.2.1 抗衰老作用
        4.5.2.2 免疫调节作用
        4.5.2.3 降血脂、降血糖
        4.5.2.4 抗氧化损伤作用
    5 总结
第二章 复方景藿分散片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2 红景天、淫羊藿和菟丝子的提取工艺
        2.1 提取工艺路线的研究
        2.2 指标成分的确定
        2.3 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4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
        2.3.5 样品含量测定
        2.4 总黄酮得率测定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3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2.4.4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
        2.4.5 样品得率测定
        2.5 单因素实验的筛选
        2.5.1 提取次数的筛选
        2.5.2 乙醇浓度的筛选
        2.5.3 提取时间的筛选
        2.5.4 料液比的筛选
        2.6 正交试验
        2.7 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3 枸杞和黄精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3.1 提取工艺路线的研究
        3.2 指标成分的确定
        3.3 粗多糖的得率测定
        3.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3 蒽酮-硫酸试剂的制备
        3.3.4 葡萄糖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3.3.5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
        3.3.6 供试品的得率的测定
        3.4 单因素实验的筛选
        3.4.1 料液比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3.4.2 PH 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3.4.3 反应时间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3.4.4 加酶量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3.4.5 温度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3.5 星点设计优化提取工艺
        3.5.1 星点设计
        3.5.2 模型拟合
        3.5.2.1 多元性线性拟合
        3.5.2.2 多元性非线性拟合
        3.5.3 响应面优化和预测
        3.6 优选工艺的验证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精制枸杞和黄精提取液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提取与评定指标
        2.1.1 提取液的制备
        2.1.2 壳聚糖溶液的配置
        2.1.3 评定指标
        2.1.3.1 除杂率的计算
        2.1.3.2 多糖保留率的计算
        2.2 单因素考察的筛选
        2.2.1 絮凝剂加入量的考察
        2.2.2 温度因素的考察
        2.2.3 药液浓度因素的考察
        2.2.4 PH 因素的考察
        2.2.5 絮凝时间因素的影响
        2.3 正交试验
        2.3.1 正交试验及结果
        2.3.2 最佳提取工艺重现性试验
        2.3.3 普通醇沉法和壳聚糖絮凝法的比较
        2.4 干燥方法的筛选
        2.4.1 提取液的混合
        2.4.2 干燥方法的比较
        2.4.3 制备方法的验证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方景藿分散片的制备
    1 仪器与材料
    2 分散片处方因素研究
        2.1 复方景藿分散片主药的处理
        2.2 评价指标
        2.2.1 崩解时限
        2.2.2 分散均匀性
        2.3 压片方法的筛选
        2.4 压力的考察
        2.5 辅料的筛选
        2.5.1 填充剂的筛选
        2.5.2 崩解剂的筛选
        2.5.3 联合崩解剂的筛选
        2.5.3.1 CMS-Na 与 PVPP 联合使用
        2.5.3.2 CMS-Na 与 L-HPC 联合使用
        2.5.3.3 L-HPC 与 PVPP 联合使用
        2.5.4 粘合剂的筛选
        2.5.5 崩解剂内外加法的筛选
        2.6 星点设计
        2.6.1 星点设计因素
        2.6.2 模型分析
        2.6.2.1 多元性线性拟合
        2.6.2.2 多元性非线性拟合
        2.6.3 响应面优化和预测
        2.6.4 处方优选工艺的验证
    3 分散片制备工艺因素研究
        3.1 硬脂酸美用量的筛选
        3.2 压片颗粒的药剂学特性考察
        3.2.1 堆密度
        3.2.2 休止角
        3.2.3 临界相对湿度的考察
    4 制剂处方及其工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方景藿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性状
    3 定性鉴别
        3.1 红景天甘的薄层色谱鉴别
        3.1.1 红景天苷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1.2 红景天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3 红景天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4 红景天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5 照薄层色谱法
        3.2 淫羊藿的薄层色谱鉴别
        3.2.1 淫羊藿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2.2 淫羊藿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3 淫羊藿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4 淫羊藿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5 照薄层色谱法
        3.3 枸杞的薄层色谱鉴别
        3.3.1 枸杞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3.2 枸杞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3 枸杞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4 枸杞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5 照薄层色谱法
    4 片剂项下的检查
    5 含量测定
        5.1 含量测定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5.2 对照品来源及纯度检查
        5.3 样品制备的筛选
        5.3.1 提取方法的筛选
        5.3.2 提取溶剂的筛选
        5.3.3 提取时间的筛选
        5.4 色谱条件的选择
        5.5 标准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5.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5.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5.3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
        5.6 空白试验
        5.7 稳定性试验
        5.8 精密度试验
        5.9 重复性试验
        5.10 回收率试验
        5.11 样品测定
    6 溶出度的测定
        6.1 色谱条件
        6.2 溶出介质的选择
        6.3 桨法与篮法对溶出度的影响
        6.4 转速的影响
        6.5 样品溶出度的测定
    7 质量标准
    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中药分散片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2 处方葛根芩连汤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一部分 制备工艺研究
    1 提取工艺研究
        1.1 仪器和试药
        1.2 评价指标的确定
        1.3 提取方法的考察
        1.4 提取溶媒的考察
        1.5 50%乙醇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考察
    2 纯化工艺研究
        2.1 仪器和试药
        2.2 上柱液的制备
        2.3 静态吸附
        2.4 静态洗脱
        2.5 动态吸附-洗脱
        2.6 D141型树脂分离精制葛根芩连汤的具体参数优化
    3 提取物干燥方法的确定及质量控制
        3.1 干燥方法的选择
        3.2 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4 成型工艺研究
        4.1 仪器和试药
        4.2 提取物与辅料比例的确定
        4.3 崩解剂的考察
        4.4 溶胀性材料的筛选
        4.5 填充剂的筛选
        4.6 黏合剂的筛选
        4.7 润滑剂的筛选
        4.8 颗粒流动性考察
        4.9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5 制剂处方与制法
        5.1 日服剂量的确定
        5.2 制剂处方确定
        5.3 制法及工艺流程
    6.小试研究
第二部分 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2 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2.1 葛根
        2.2 黄芩
        2.3 黄连
        2.4 甘草
    3 成品(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3.1 处方
        3.2 制法
        3.3 性状
        3.4 薄层鉴别
        3.5 检查
        3.6 含量测定
第三部分 初步稳定性研究
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2.1 提取工艺部分
        2.2 纯化工艺部分
        2.3 成型工艺研究部分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当归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当归的研究进展
        1.1.1 当归的化学成分研究
        1.1.2 当归的药理作用
    1.2 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研究
        1.2.1 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特点
        1.2.2 粉末直接压片技术的应用
        1.2.3 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处方设计
    1.3 分散片的研究进展
        1.3.1 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1.3.2 分散片的处方组成
        1.3.3 分散片的工艺特点
        1.3.4 分散片开发现状
    1.4 课题意义和工作内容
        1.4.1 课题意义
        1.4.2 课题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原辅料粉体学性质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填充性和流动性的研究
        2.3.2 吸湿性研究
        2.3.3 崩解性能研究
    2.4 实验结果
        2.4.1 填充性和流动性的研究结果
        2.4.2 吸湿性研究结果
        2.4.3 崩解性能研究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归分散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处方及制备工艺
        3.3.2 处方筛选
        3.3.3 制备工艺研究
    3.4 实验结果
        3.4.1 处方筛选结果
        3.4.2 制备工艺研究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归分散片的质量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性状
        4.3.2 片剂项下检查
        4.3.3 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及当归分散片的含量测定
        4.3.4 稳定性考察
    4.4 实验结果与结论
        4.4.1 片剂项下检查
        4.4.2 含量测定方法学及分散片含量测定结果
        4.4.3 稳定性考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归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及其与普通片的比较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当归分散片和普通片的处方及制备
        5.3.2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5.3.3 当归分散片累积溶出度的测定及其与普通片的比较
        5.3.4 溶出度参数的计算及方差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5.4.2 当归分散片累积溶出度的测定及与普通片的比较结果
        5.4.3 溶出参数的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课题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扑热息痛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扑热息痛分散片的制备
    2.2 评价指标
        2.2.1 外观性状
        2.2.2 硬度
        2.2.3 脆碎度
        2.2.4 片重差异
        2.2.5 崩解时限
    2.3 辅料种类的确定
        2.3.1 黏合剂的确定
        2.3.2 崩解剂的确定
        2.3.3 润滑剂的确定
    2.4 单因素试验优选扑热息痛片剂的最佳处方制备工艺
    2.5 最佳工艺片剂质量考察
    2.6 稳定性试验考察
        2.6.1 抗热试验考察
        2.6.2 耐湿耐水性试验考察
        2.6.3 长期稳定性试验检查
3 实验结果
    3.1 对乙酰氨基酚片外观考察
    3.2 各辅料种类确定结果
        3.2.1 黏合剂的确定
        3.2.2 崩解剂的确定
        3.2.3 润滑剂的确定
    3.3 单因素优化结果
    3.4 最佳处方验证考察结果
    3.5 最优处方稳定性考察结果
        3.5.1 抗热试验考察结果
        3.5.2 耐湿耐水性试验考察结果
        3.5.3 长期稳定性试验检查结果
4 结论

(10)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阿立哌唑的处方前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阿立哌唑自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制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考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上市口服速释固体制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复方感冒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D]. 刘志友.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2]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的研究[D]. 上官可可.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3]毛冬青分散片制剂学研究[D]. 刘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4)
  • [4]布洛芬盐酸苯海拉明分散片的临床前研究[D]. 张玉洁. 西南大学, 2012(10)
  • [5]复方双黄连分散片的研制[D]. 刘郁. 延边大学, 2006(12)
  • [6]复方景藿分散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吕明.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7]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李君富.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8]当归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评价[D]. 白洁. 天津大学, 2007(04)
  • [9]扑热息痛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 张振梁,赵明. 当代化工, 2021(06)
  • [10]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的研制[D]. 刘爽.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复方感冒药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