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一、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珠,倪赛琦,张敏健,陆思依,刘昕澜,张俊芳[1](2021)在《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抑郁症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性和高复发率等特征成为目前困扰全球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近年来发现的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 (CREB-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1,CRTC1)在大脑中尤其在海马神经元高表达,其在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突触可塑性和行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12年首次报道Crtc1基因敲除小鼠产生以抑郁样为主的行为学表型以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提示CRTC1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行为学、相关信号通路及参与抗抑郁药的作用等方面对CRTC1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赵映霞[2](2021)在《柴归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精氨酸代谢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题依据:柴归颗粒是课题组前期对经典逍遥散处方进行拆方重组,优化工艺后获得的一种新型的抗抑郁中药。通过5种抑郁动物模型证明了药效,同时也发现对抑郁伴发的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改善作用,但其机制并不明确。胃肠功能受肠道菌群调节,而肠道菌群也是肠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益生菌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产生有益代谢物维持机体健康。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柴归颗粒(复方柴归方)可以调节由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TMAO水平。说明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前期利用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临床抑郁症患者血清和抑郁动物不同组织中精氨酸前体物质谷氨酸水平及其代谢产物瓜氨酸和亚精胺水平发生变化,推测精氨酸途径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利用肠道菌群的ASV技术评估临床抑郁症表型的研究中发现,抑郁患者产生γ-氨基丁酸(GABA)的分类菌群略高,GABA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精氨酸-腐胺-GABA代谢途径、精氨酸和鸟氨酸代谢途径,说明肠道菌群参与了抑郁症患者的精氨酸代谢途径。文献调研发现,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抑郁症中发生改变,外源性给予精氨酸代谢产物胍丁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等多胺类物质均具有抗抑郁作用,说明精氨酸代谢途径参与抑郁行为的发生。因此,推测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参与的精氨酸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柴归颗粒对CUMS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改善作用,以及对菌群参与的精氨酸代谢途径中代谢物水平的调节。从肠道菌群角度出发,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柴归颗粒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精氨酸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目的:1、明确肠道菌群在柴归颗粒抗抑郁作用机制中发挥的作用。2、明确柴归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精氨酸代谢途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治疗性给药方式给予CUMS大鼠柴归颗粒,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UMS大鼠肠道不同部位的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观察CUMS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探讨柴归颗粒对CUMS大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以及差异菌群如何参与精氨酸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2、采用UPLC-MS/MS技术测定CUMS大鼠外周血清和脑内海马中精氨酸及其代谢差物水平,探讨CUMS大鼠精氨酸代谢途径紊乱是如何引起的,柴归颗粒对外周和脑内精氨酸代谢途径中各代谢产物水平是如何调节的。3、采用Real Time qPCR技术测定CUMS大鼠海马组织中的Odc、Agamt、Sat1、Spds和Spms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CUMS大鼠海马组织中的ODC、AGMAT和SAT1蛋白水平,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验证柴归颗粒对精氨酸代谢途径的调节作用。结果:1、肠道菌群结果显示:肠道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不同的分类水平,柴归颗粒对其调节作用不同,空肠菌群种类最为丰富,盲肠菌群种属最为集中。与盲肠相比,空肠和回肠菌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柴归颗粒对空肠菌群的调节作用最为显着,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对回肠调节无显着性差异,仅对盲肠中Chao1指数具有显着性调节,对比发现柴归颗粒对空肠菌群的调节作用更强。空肠菌群参与代谢途径结果显示,调节最为显着的差异菌群为栖热菌属(Thermus)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参与了精氨酸合成途径,与此同时纤毛菌属(Leptothrix)、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参与了精氨酸代谢途径,说明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参与精氨酸途径的差异菌群发挥抗抑郁作作用。2、精氨酸途径各代谢产物含量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UMS大鼠血清中Arg和Cit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Glu、Orn、Spd、Spm、Put和GABA水平显着降低(P<0.05),给予柴归颗粒,各代谢物均被显着回调(P<0.05,P<0.01),其中对Orn调节作用最显着(P<0.05,P<0.01)。说明柴归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提取物组对Arg和Spd无显着调节,但Spd终可见回调趋势。CUMS大鼠脑内海马中Glu、Arg、Orn和Cit水平可被柴归颗粒显着降低(P<0.05,P<0.01),其中对Arg的调节作用最为显着,多胺类物质Spm、Spd、Put和GABA水平被柴归颗粒显着升高(P<0.05,P<0.01),而提取物组对Glu和Spd无显着调节。两给药组虽无显着性差异,但调节程度有所不同,结合血清结果发现,柴归颗粒对Arg调节作用更显着,综合比较,柴归颗粒对精氨酸代谢途径各物质具有显着回调作用,由此说明柴归颗粒可能是通过调节精氨酸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3、Real Time 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Odc作为多胺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在CUMS大鼠海马中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Agamt、Spds和Spms mRNA水平也显着升高(P<0.05,P<0.01),说明ODC催化Orn向Put水平受到抑制,柴归颗粒干预后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P<0.01)。SAT1作为多胺代谢的限速酶,CUMS大鼠海马中Sat1 mRNA水平显着降低(P<0.05),多胺类物质无法继续代谢,导致代谢酶Spms和Spds积累,给予柴归颗粒可增加CUMS大鼠Sat1 mRNA水平(P<0.05,P<0.01);结果表明柴归颗粒可通过调节精氨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基因Odc和Sat1 mRNA表达,进而影响下游多胺类代谢物的变化而发挥抗抑郁症作用。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UMS大鼠海马中SAT1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1),ODC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柴归颗粒干预后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回调,这一结果与上述基因水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柴归颗粒对精氨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CUMS大鼠海马中AGMAT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说明胍丁胺转化为腐胺水平受到抑制,导致腐胺含量下降,柴归颗粒可显着调节AGMAT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表明柴归颗粒可通过调节精氨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蛋白ODC和SAT1表达水平,影响精氨酸下游多胺类代谢产物下变化而发挥抗抑郁症作用。结论:通过菌群测序研究发现柴归颗粒可显着改善抑郁诱发的空肠肠道菌群失调,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差异菌群参与精氨酸途径。其柴归颗粒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使精氨酸代谢途径恢复正常,通过升高SAT1表达水平,促进Spm向Spd,以及Spd向Put转化,使精氨酸下游代谢产物多胺类物质代谢加快,进而加快Orn和胍丁胺向Put转化,Arg向Orn、Cit、胍丁胺的转化,避免物质积累,以此加速整个精氨酸代谢途径,使机体代谢恢复正常,进而恢复健康。

韩炜,魏延虎,陈雅慧[3](2020)在《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抑郁症发病逐年升高,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已不单单是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胍丁胺作为一种咪唑啉受体内源性配体,具有抗抑郁作用。本文梳理了胍丁胺的生物学特点、胍丁胺、咪唑啉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为胍丁胺抗抑郁作用提供研究依据。

谢东辉,冷双,谢珂,李林,郑军,郑卫红,谭潇[4](2018)在《胍丁胺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胍丁胺酶(agmatinase,AGM)属于精氨酸酶家族中的一员,它是一类Mn2+依赖的脲水解酶。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底物胍丁胺的水平,并参与多胺旁路合成途径调节多胺含量。胍丁胺酶在人体多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研究表明其表达异常与乙肝、抑郁症、白血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进一步阐明胍丁胺酶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分子机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了胍丁胺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旨在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陈召弟[5](2018)在《胍丁胺抗抑郁、抗PTSD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两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低检出率、低治疗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卫生负担。临床上抑郁症与PTSD显示出很高的共患率,提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抑郁症和PTSD均以靶向单胺系统的药物治疗为主,存在起效慢、有效率不够高、不良反应多等缺憾,制约了抑郁症和PTSD的临床治疗。二者治疗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发病机制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抑郁症及PTSD的病理机制,发现新的参与抑郁症、PTSD发病的神经递质/调质系统和新的潜在药靶,对于提出抗抑郁药、抗PTSD药研发新策略,提高抑郁症和PTSD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抑郁症和PTSD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二者的病理机制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抑郁症和PTSD同属神经可塑性障碍疾病,谷氨酸神经传递功能上调、海马神经可塑性降低可能是二者的共同机制,提示干预谷氨酸系统功能和神经可塑性可能同时具有抗抑郁、抗PTSD作用。胍丁胺被认为是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其可能是一种新的神经调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本课题组在内的国内外研究显示,胍丁胺在实验动物的多种抑郁模型上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激活I1咪唑啉受体(I1 imidazoline receptor,I1R)、α2肾上腺素受体(α2 adrenergic receptor,α2AR)等有关,但是确切的受体机制仍然不清楚,下游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系统、谷氨酸系统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等有关,我们推测胍丁胺除了抗抑郁外,可能也具有抗PTSD作用。因此,胍丁胺具有抗抑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胍丁胺是否具有抗PTSD的作用,尚无文献报道。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在多种动物模型上进一步验证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研究其是否具有抗PTSD作用,并利用药理学拮抗剂研究胍丁胺产生上述作用的受体机制,为深入理解抑郁症与PTSD的病理机制(特别是二者的相似之处)提供实验依据,为探索抑郁症及PTSD防治的新思路、研发理想的治疗药物提供线索。方法:1采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急性抑郁模型,利用药理学拮抗剂研究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受体机制。2采用获得性无助亚急性抑郁模型和药理学拮抗剂,研究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受体机制。3采用大鼠时间依赖敏化(Time-dependent sensitization,TDS)和小鼠短暂电击模型研究胍丁胺的抗PTSD作用。4采用大鼠TDS模型,利用药理学拮抗剂研究胍丁胺抗PTSD作用的受体机制。结果:1急性抑郁模型中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受体机制: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急性抑郁模型上,单次灌胃(p.o.)给予胍丁胺20、40 mg/kg显着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n=9);伴随胍丁胺(40 mg/kg,p.o.)给予依法克生(1 mg/kg,i.p.)可阻断胍丁胺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作用(P<0.01,n=9-10);而伴随胍丁胺(40 mg/kg,p.o.)给予育亨宾(5 mg/kg,i.p.),对胍丁胺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作用无显着影响(P>0.05,n=9-10),提示在这两个急性模型中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主要由I1R介导、与α2AR无关。2亚急性抑郁模型中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受体机制:在小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连续5 d灌胃(p.o.)给予胍丁胺20 mg/kg显着缩短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减少逃避失败次数(P<0.01,n=7-11),提示胍丁胺在亚急性抑郁模型中具有抗抑郁作用;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共5 d)给予依法克生(0.5 mg/kg,i.p.,q.d.,共5 d)可阻断胍丁胺缩短小鼠逃避潜伏期、减少逃避失败次数的作用(P<0.01,n=8);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共5 d)给予育亨宾(3 mg/kg,i.p.,q.d.,共5 d)也能阻断胍丁胺缩短小鼠逃避潜伏期、减少逃避失败次数的作用(P<0.05,n=7-8),提示在此亚急性模型中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与I1R和α2AR均有关。3胍丁胺的抗PTSD作用:在大鼠TDS模型上,连续给予胍丁胺单药5-20mg/kg(p.o.,q.d.)对开场实验中的跨格数和站立次数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n=12-13),提示在此剂量范围内胍丁胺不影响实验大鼠自发活动;胍丁胺20mg/kg(p.o.,q.d.)显着缩短大鼠的僵住时间(P<0.05,n=12-13)、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1,n=8-12)。每日2次连续给予胍丁胺也得到类似结果:连续给予胍丁胺5-40 mg/kg(p.o.,b.i.d.)对开场实验中的跨格数和站立次数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n=7-10),胍丁胺5、40mg/kg(p.o.,b.i.d.)显着缩短大鼠的僵住时间(P<0.01和P<0.001,n=7-10),胍丁胺5、10、40 mg/kg(p.o.,b.i.d.)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5,n=5-8)。以上结果提示,在大鼠TDS模型中,胍丁胺具有降低PTSD形成的作用,表现为减轻情景恐惧和焦虑样行为。在小鼠短暂电击模型中,连续给予胍丁胺10-40 mg/kg(p.o.,q.d.)对开场实验中的跨格数和站立次数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n=9-11),胍丁胺10、20 mg/kg(p.o.,q.d.)显着缩短小鼠的僵住时间(P<0.05,n=9-11),胍丁胺10 mg/kg(p.o.,q.d.)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5,n=7-9)。这一结果提示,在小鼠短暂电击模型中,胍丁胺也具有降低PTSD形成的作用。4胍丁胺抗PTSD作用的受体机制:在大鼠TDS模型中,连续给予胍丁胺(20 mg/kg,p.o.,q.d.)、依法克生(0.5 mg/kg,i.p.,q.d.)、育亨宾(2 mg/kg,i.p.,q.d.)、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给予依法克生(0.5 mg/kg,i.p.,q.d.)或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给予育亨宾(2 mg/kg,i.p.,q.d.)对开场实验中的跨格数和站立次数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n=7-10),提示实验中选用的各剂量药物不影响自发活动;胍丁胺(20 mg/kg,p.o.,q.d.)显着缩短大鼠的僵住时间(P<0.001,n=7-10),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给予依法克生(0.5 mg/kg,i.p.,q.d.)可阻断胍丁胺缩短大鼠僵住时间的作用(P<0.001,n=7-10),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给予育亨宾(2 mg/kg,i.p.,q.d.)也能阻断胍丁胺缩短大鼠僵住时间的作用(P<0.05,n=9-10),提示胍丁胺降低情景恐惧的作用与I1R和α2AR均有关;胍丁胺(20 mg/kg,p.o.,q.d.)显着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1,n=7-10),依法克生(0.5 mg/kg,i.p.,q.d.)显着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1,n=7-10),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给予依法克生(0.5 mg/kg,i.p.,q.d.)对胍丁胺增加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的作用无影响(P>0.05,n=7-10);育亨宾(2 mg/kg,i.p.,q.d.)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无影响(P>0.05,n=9-10),伴随胍丁胺(20 mg/kg,p.o.,q.d.)给予育亨宾(2 mg/kg,i.p.,q.d.)能阻断胍丁胺增加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的作用(P<0.05,n=9-10),提示胍丁胺缓解焦虑样行为的作用由激活α2AR介导。上述结果提示,胍丁胺的抗PTSD作用与I1R和α2AR均有关。结论:1胍丁胺具有抗抑郁作用,但其在急性抑郁模型与亚急性抑郁模型中抗抑郁作用的受体机制不完全相同,在急性模型中主要由激活I1R介导,而在亚急性模型中与激活I1R及α2AR均相关。2在大鼠TDS和小鼠短暂电击两种PTSD模型中首次发现胍丁胺具有抗PTSD作用,其受体机制与激活I1R及α2AR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胍丁胺、I1R及α2AR参与了抑郁症及PTSD的病理过程,进一步提示抑郁症与PTSD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为深入理解这两种疾病的核心机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柴鉴深[6](2016)在《胍丁胺在内毒素性肺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是由过度炎症引起的一种急性、弥漫性肺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肺水肿。4年前制定的国际新标准已取消了ALI/ARDS的概念,而把此病统一称作ARDS。作为一种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临床危重症疾病,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虽然在药物疗法、保护性机械通气以及气道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疾病的最终治疗效果并无显着改善。氧化应激被认为是肺部过度炎症发生和发展的关联机制,由其所介导的组织损伤是ARDS病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而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ARDS时肺内活性氧ROS(Reactiveoxygenspecies)产生的最主要来源。胍丁胺(agmatine,AGM)是由精氨酸脱羧形成的生物胺,经前期研究证实,在脂多糖(LPS)引导的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中,胍丁胺可以发挥抗炎效应并显着提高生存率。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围绕―胍丁胺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过度氧化反应从而在内毒素性肺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的设想,研究胍丁胺对LPS所致大鼠ARDS的保护作用,以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为对象,研究胍丁胺影响巨噬细胞ROS生成的信号转导机制,并进一步明确了HO-1终产物胆红素(bilirubin)是否参与胍丁胺的抗氧化功能。旨在明确胍丁胺针对内毒素肺损伤所发挥治疗和保护效应的机理,同时为深入认识体内内源性生物胺参与外周抗炎作用与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探寻利用机体自身生物学物质、改善ARDS治疗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1)胍丁胺对LPS诱导的大鼠ARDS的治疗保护作用采用气管内注射法给药建模。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组、AGM治疗组和AGM组,每组25只。第一次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LPS组给予3mg/kg LPS 0.1ml,AGM治疗组给予3mg/kg LPS 0.1ml,AGM组给予5mg/kg AGM 0.1ml;30分钟后第二次给药:对照组、LPS组和AGM组皆给予生理盐水0.1ml,AGM治疗组给予5mg/kg AGM 0.1ml。每组随机选取10只,通过观察4日存活率来评估AGM对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保护作用。每组随机抽取5只动物行鼠尾静脉荧光标记物注射。其余动物于给药后24小时处死采集肺组织标本。通过比较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MPO水平来评估肺部炎症变化情况;采用肺湿/干测定以及FITC-BSA荧光标记法来评估通透性改变;通过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损伤改变;通过检测肺组织抗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氧化(MDA)含量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O-1表达来评估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2)以RAW264.7细胞为模型探讨AGM在LPS诱导的过度氧化反应中的抗氧化作用MTT法检测存活率并选择适合的给药浓度。采用治疗性给药使胍丁胺作用于经LPS刺激活化的RAW264.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蛋白。化学比色法检测SOD活性与MDA含量;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NO的表达;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活细胞测量其生成ROS的状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 NOS蛋白的含量。(3)AGM在LPS诱导活化的RAW264.7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oceptor)和咪唑啉受体(imidazoline receptor)I1R、I2R在AGM抗氧化调节中对HO-1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AKt和磷酸化AKt的变化,观察AKt抑制剂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后,PI3K/Akt下游Nrf2活性和HO-1m RNA表达的变化以及ROS生成的情况;用WB方法测定转录因子Nrf2在胞浆和胞核内的表达情况,结合EMSA测定入核的Nrf2的DNA结合力;利用Zn PP阻断HO-1通路,明确AGM的抗氧化功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密切程度;并通过胍丁胺量效测定HO-1催化终产物胆红素(bilirubin)的变化以及对NO生成的影响,明确HO-1催化终产物与AGM的抗氧化作用的关系。结果(1)治疗性地由气管内给予AGM使ARDS模型大鼠4日存活率显着上升(P<0.05);AGM治疗组BALF与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减少;肺泡网状结构损伤减轻,肺湿/干、MPO活性、MDA含量皆显着下降,FITC标记的荧光蛋白进入肺内的量明显降低;肺内SOD活性和HO-1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2)LPS刺激导致RAW264.7细胞i NOS蛋白的含量升高,ROS和NO大量生成,给予AGM治疗可显着缓解LPS所致ROS和NO生成(P<0.05),提高SOD活性。(3)与LPS组相比,AGM治疗可以增强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Nrf2入核明显增加,核内Nrf2的DNA结合活力明显增强,HO-1表达显着提高,ROS生成明显降低(P<0.05);LY294002和Zn PP都可以消除AGM对ROS的缓解作用;HO-1的催化终产物与AGM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应用相应阻断剂阻断α2肾上腺素能和咪唑啉I1R、I2R不影响AGM所致HO-1水平变化。结论(1)胍丁胺能够缓解LPS所致大鼠肺水肿,改善通透性,减轻过度炎症,提高生存率,对ARDS具有治疗保护效应。(2)胍丁胺能够减轻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增强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ROS和NO生成,表明胍丁胺可以调控巨噬细胞抗炎、抗氧化功能发挥治疗效应。(3)PI3K/Akt、Nrf2/HO-1途径以及HO-1催化终产物皆参与了AGM对LPS诱导的过度氧化反应的调节作用。

李锦,苏瑞斌,颜玲娣,宫泽辉,李云峰,郑建全,程肖蕊,周文霞,陈伟,王莉莉,王林,董俊兴[7](2011)在《军事医学研究院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神经精神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在研究神经精神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候选靶标和治疗药物.近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一些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如镇痛、脱毒、防复吸、抗抑郁、抗焦虑、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氏病、抗晕动病、抗疲劳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就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学工作者在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发现做一综述.

李锦,吴宁,李斐,苏瑞斌[8](2010)在《胍丁胺抗阿片依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阿片成瘾,又称为阿片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研究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的防复吸药物已成为阿片依赖研究领域的热点。胍丁胺是一种新发现的候选神经递质或调质,被认为是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本文主要以我们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对外源性胍丁胺的抗阿片依赖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李亮,苏瑞斌,李锦[9](2010)在《咪唑啉1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患,病程长短不一,且易于复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咪唑啉1受体(I1-R)在中枢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表达量较高。近年来,该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就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中I1-R结构、功能及分布变化相关性进行综述。

李亮,苏瑞斌,李锦[10](2010)在《依法克生及咪唑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活性的阻断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胍丁胺抗抑郁作用与咪唑啉受体的关系。方法与结果连续给予CD-1小鼠胍丁胺(10mg/kg,qd,ig)3d,最后一次给药后1h进行强迫游泳或悬尾实验,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胍丁胺可以显着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P<0.05);连续给予依法克生(0.1mg/kg,qd,ip)或咪唑克生(1mg/kg,qd,ip)3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进行实验,对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伴随胍丁胺连续给予(15min前),依法克生(0.1mg/kg)及咪唑克生(1mg/kg)均能逆转胍丁胺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的作用(P<0.05)。结论胍丁胺对小鼠具有抗抑郁样作用,且与激活咪唑啉受体相关。

二、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RTC1参与抑郁症行为学水平的研究
2 CRTC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GF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参与抑郁行为的作用机制
3 CRTC1-胍丁胺能系统参与抑郁行为的作用机制
4 CRTC1参与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
5 展望

(2)柴归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精氨酸代谢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流程图、研究内容及创新
        1.2.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流程图和主要研究内容
        1.2.2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肠道菌群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2.1.1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
        2.1.2 肠道菌群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2.1.3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2.2 精氨酸代谢途径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2.2.1 精氨酸代谢概述
        2.2.2 精氨酸代谢的生理功能
        2.2.3 精氨酸代谢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第三章 柴归颗粒对CUMS大鼠肠道不同部位菌群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
        3.2.2 药品
        3.2.3 实验样本采集
    3.3 实验方法
        3.3.1 不同部位肠道内容物总DNA提取
        3.3.2 目标片段PCR扩增
        3.3.3 扩增产物磁珠纯化回收、荧光定量
        3.3.4 高通量测序
        3.3.5 高通量测序分析流程
        3.3.6 数据统计
    3.4 实验结果
        3.4.1 OTU划分和分类地位鉴定
        3.4.2 肠道不同部位各水平分类学组成分析
        3.4.3 菌群多样性分析
        3.4.4 物种差异分析
        3.4.5 关联网络分析
    3.5 讨论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柴归颗粒对CUMS模型大鼠空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仪器
        4.2.2 药品与试剂
        4.2.3 实验样本采集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OTU划分及分类地位鉴定
        4.4.2 空肠菌群多样性分析
        4.4.3 差异物种组成分析
        4.4.4 菌群代谢功能预测分析
    4.5 讨论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归颗粒对CUMS大鼠精氨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仪器
        5.2.2 药品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样本采集与制备
        5.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3.3 色谱条件
    5.4 方法学验证
        5.4.1 血清方法学验证
        5.4.2 海马方法学验证
    5.5 实验结果
        5.5.1 方法学验证
        5.5.2 柴归颗粒对血清中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5.5.3 柴归颗粒对海马中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5.6 讨论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柴归颗粒对CUMS大鼠精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仪器
        6.2.2 药品与试剂
        6.2.3 样本采集
    6.3 实验方法
        6.3.1 CUMS大鼠海马中Odc,Agmat,Spds,Spms和 Sat1 mRNA表达量
        6.3.2 CUMS大鼠海马中ODC,AGMAT和SAT1蛋白表达量
        6.3.3 统计分析
    6.4 实验结果
        6.4.1 海马中精氨酸途径mRNA水平的变化
        6.4.2 海马中精氨酸途径蛋白水平的变化
    6.5 讨论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胍丁胺的神经递质特点及生物学效应
2 咪唑琳受体与抑郁症
    2.1 抑郁症患者脑内IR蛋白变化
    2.2 抑郁症患者血小板IR蛋白的改变
3 胍丁胺抗抑郁机制的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4)胍丁胺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胍丁胺酶的结构及功能
2 胍丁胺酶与疾病
    2.1 乙肝
    2.2 抑郁症
    2.3 白血病
    2.4 肾细胞癌
    2.5 其他疾病
3 结语

(5)胍丁胺抗抑郁、抗PTSD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小鼠悬尾实验
        1.2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1.3 小鼠获得性无助实验
        1.4 小鼠自发活动实验
        1.5 实验分组及药物处理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急性抑郁模型中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受体机制
        2.2 小鼠亚急性抑郁模型中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受体机制
        2.3 依法克生、育亨宾和胍丁胺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部分 胍丁胺的抗PTSD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鼠TDS模型
        1.2 小鼠短暂电击模型
        1.3 实验分组及药物处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胍丁胺的抗PTSD作用
        2.2 胍丁胺抗PTSD作用的受体机制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6)胍丁胺在内毒素性肺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胍丁胺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胍丁胺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过度氧化的治疗保护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胍丁胺在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肺泡巨噬细胞与肺部炎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胍丁胺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军事医学研究院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镇痛药研究
    1.1 疼痛的基础研究
    1.2 镇痛药研究
2 脱毒与防复吸药物研究
    2.1 阿片依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2.2 防复吸新药研究
3 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研究
    3.1 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基础研究
    3.2 抗抑郁、抗焦虑新药研究
4 抗帕金森氏病
5 抗晕动病
6 抗阿尔茨海默病
    6.1 AD的基础研究
    6.2 AD防治药物研究
7 抗疲劳
    7.1 抗疲劳的精神类药物
    7.2 抗体能性疲劳药物
8 结语

(8)胍丁胺抗阿片依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胍丁胺抗阿片依赖作用
    1.1 胍丁胺本身无致依赖潜能
    1.2 胍丁胺抗阿片躯体依赖作用
    1.3 胍丁胺抗阿片精神依赖及防复吸作用
2 胍丁胺镇痛、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2.1 镇痛作用
    2.2 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24-25]
3 胍丁胺抗阿片依赖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3.1 克隆的IRAS是功能性I1咪唑啉受体
    3.2 胍丁胺调节阿片依赖的受体和分子机制
4 胍丁胺抗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5 结语

(10)依法克生及咪唑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活性的阻断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药品与仪器
    1.3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方案
        1.3.1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FST)
        1.3.2 小鼠悬尾实验 (TST)
    1.4 胍丁胺对小鼠强迫游泳及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1.5 依法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1.6 咪唑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胍丁胺对小鼠强迫游泳及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2.2 依法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2.3 咪唑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3 讨论

四、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J]. 李德珠,倪赛琦,张敏健,陆思依,刘昕澜,张俊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1
  • [2]柴归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精氨酸代谢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D]. 赵映霞. 山西大学, 2021
  • [3]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J]. 韩炜,魏延虎,陈雅慧.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03)
  • [4]胍丁胺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谢东辉,冷双,谢珂,李林,郑军,郑卫红,谭潇. 生命的化学, 2018(04)
  • [5]胍丁胺抗抑郁、抗PTSD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D]. 陈召弟. 军事科学院, 2018(12)
  • [6]胍丁胺在内毒素性肺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研究[D]. 柴鉴深.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6)
  • [7]军事医学研究院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进展[J]. 李锦,苏瑞斌,颜玲娣,宫泽辉,李云峰,郑建全,程肖蕊,周文霞,陈伟,王莉莉,王林,董俊兴.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1(10)
  • [8]胍丁胺抗阿片依赖研究进展[J]. 李锦,吴宁,李斐,苏瑞斌.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0(06)
  • [9]咪唑啉1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李亮,苏瑞斌,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0(05)
  • [10]依法克生及咪唑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活性的阻断作用[J]. 李亮,苏瑞斌,李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10(03)

标签:;  ;  

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