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曹树金,岳文玉[1](2021)在《国内外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主题与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意义]创新驱动,情报先行,在更广的范围内站在战略高度,整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横向分析等相关情报,深度挖掘信息资源,需要新的情报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支撑。了解当前国内外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状况,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为构建创新情报学做一定准备。[方法/过程]选取国内CNKI和国外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发文量趋势、关键词聚类以及突现词检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外期刊论文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面向创新的专利情报分析、面向创新的知识管理、创新识别的情报学方法等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应聚焦在:面向创新的学术成果评价、创新情报的识别和抽取以及创新情报的组织和检索等主题,推动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向构建创新情报学发展。
苏新宁,杨国立[2](2020)在《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情报学的发展始终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关联。文章首先从信息资源环境、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与安全三个方面对情报学学科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评述。基于此,分析了情报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些不仅是当前情报学研究所取得成绩的动力和原因,也是未来情报学发展方向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情报学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和社会贡献三个方面对近两三年来情报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研究对象聚焦、技术与方法创新、军民情报融合等6个方面对情报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品[3](2020)在《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情报学与情报工作一直强调支持决策,情报流程是实现情报支持决策功能的重要路径。虽然目前的绝大部分情报流程均是应满足决策需求而建,但忽略了多类型决策制定中对情报需求特征的差异性,专门针对战略决策支持的情报流程尚未引起重视。情报活动是战略决策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决策制定所面对的问题是非结构化的,它的过程更多的是非程序化的,而且战略决策制定还受到决策主体有限理性、直觉、政治化倾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需要情报流程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广泛的开放性、高效的共享性和充分的迭代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试图克服传统情报流程的缺陷、解决情报流程在战略决策支持中针对性不强和应用有效性低等问题。本文在综述战略决策、情报流程以及情报与决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决策与战略情报的关系,建立了以服务于战略决策制定为任务的情报流程模型,研究了情报流程在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在战略决策与战略情报关系分析中,从战略决策制定的模式、战略决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以及战略决策制定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战略决策制定的基本特征。为了匹配战略决策特征,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战略情报,主要包括战略情报特征、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战略情报分析与应用框架等方面。在以服务于战略决策制定为任务的情报流程模型研究中,为了建立情报流程模型,分析了系统论、西蒙决策理论、价值链理论、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内涵,对它们在情报流程结构和要素关系揭示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降低情报失误、匹配战略决策复杂化和满足科学决策客观性要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情报流程构建的背景,这一背景是情报流程产生的土壤;从共享思想、迭代思想和知识方程理论三个方面研究了情报流程构建的思想指导,它为设计情报流程的宏观架构提供了基本思路;从各环节功能的综合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协同性和各环节内部的微循环三个方面研究了情报流程各环节应具备的属性,它为情报流程要素构成及其关系管理提供了指导。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最终提出了以“情景规划”为中心,由“需求管理(系统)”、“情报搜集与分析(系统)”、“情报产品生产(系统)”和“情报产品传递(系统)”四个环节及其它们内部的微循环构成的情报流程模型。最后,以优化科技发展战略决策为例,进行了情报流程的应用研究。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问题,二是“三跑并存”(跟跑、并跑和领跑)的情景规划,三是优化科技战略决策的情报分析过程与方法,四是生产情报产品的具有先导性功能的情报体系,五是情报产品的智库化传递模式。通过上述应用研究,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所建情报流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为科技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提供了情报解决方案。
杨国立[4](2019)在《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民情报学融合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环境倒逼的结果,是中国情报学特色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均认识到了双方融合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成果、项目研究、学术会议中逐渐体现出来。然而,当前对于军民情报学融合的认识和研究一直试图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以及情报秘密属性限制等因素的阻碍,然而,这样的阻碍在短期内难以克服,为了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需要人们改变思路,另辟蹊径。学科发展中的融合本该是水到渠成,但是军、民情报学多年的平行发展与范式冲突导致两者融合为大一统的情报学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当下,比较可行的举措是通过军、民情报学的跨界交流与融合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提供基础生长环境。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术交流和情报学发展本质规律出发,充分发挥“无形学院”的自觉行为,在学者和学术团体自发行动下推进军民情报学的融合。相较于“他组织”而言,自发行动可能更为有效。例如,相比于“他组织”下的《国家情报法》而言,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所展开的各种自发的学术交流对于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军民情报融合”无外乎两种途径,以情报工作的融合促进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以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推动情报工作、情报体制的融合。前者难度较大,军民情报融合目前宜选择第二种融合路径。相比于体制、机制等建设而言,以学术共同体的自我觉醒和自发行为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合模式。为了使学术共同体的行动更科学、更有效,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对军民情报学的融合进行指导,“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论)有助于深刻揭示军民情报学融的基本机理。另外,有融合就会有分离,在认可他们之间存在分离基础上,控制他们之间不合理的分离,使这些不合理的分离逐渐走向交叉、融合,这是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核心。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首先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必要性问题。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这一问题。总体上,军民情报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体现情报学社会价值、彰显情报学社会地位的关键,是进行中国特色情报学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次,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简言之,就是回答军民情报学融合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本文的第四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条件方法论、协同学理论的动力学方法论和突变论的途径方法论系统分析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主要运用系统观,对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及其关系以及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结构等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关键要素(例如,作为序参量的情报文化、作为主控制变量的需求牵引力等)在融合中的作用以及多角度的要素融合层次性(例如,要素协同—体系协同—范式协同等)进行分析。最后,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如何推进,简言之,就是回答军民情报学融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本文的第五章在第四章论述的基础上,依据“新三论”提供的方法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回答。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着力点主要围绕强化双方共通的基础和控制两者之间不合理的分离这两个方面。针对这两个着力点,本文提出信息流控制、竞合管理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策略。三类策略中,发展路径建设是重点,它具有综合性和逻辑完整性,主要包括目标、出发点、路线、方向与动力和保障;信息流控制和竞合管理包含在发展路径中的各个环节中,其中,信息流控制主要包括信息流控制渠道、信息流控制机制和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竞合管理主要包括要素层面竞合管理、关系层面竞合管理和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熊妍[5](2019)在《Web2.0下企业全员竞争情报有效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Web2.0为企业情报工作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也进一步提升对竞争情报组织模式的要求。而全员参与竞争情报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情报组织模式。早在80年代,日本就对这种模式积极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美国的“情报百科”充分利用Web2.0来汇聚群体智慧,促进个体参与,充分地展现了这种模式的巨大价值。然而,Web2.0的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使原来的组织管理控制模式逐渐失去效力,Web2.0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文化、制度、战略等要素滞后,导致全员情报模式实施更复杂,而企业实践调研结果也表明实施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对Web2.0下企业全员竞争情报(以下简称“全员CI2.0”)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涉及系统阐明Web2.0下企业全员竞争情报有效实施的研究更加微乎其微。因此,探索企业全员CI2.0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有效实施的协同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国内和国外涉及全员CI2.0相关理论的前人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已有研究在全员竞争情报方面的不足,并界定了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其次,基于CAS理论、竞争情报管理控制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组织层面出发,深入挖掘全员CI2.0实施的五个影响因素为:技术平台、情报制度、情报文化、战略支持、情报组织生态,又从群体层面出发,深入探究全员CI2.0实施的影响因素:战略化因子、结构化因子、社会化因子。然后,结合本文第三章研究结果以及相关文献,构建了全员CI2.0成功实施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最后,通过不同要素组合的协同策略对全员CI2.0参与水平及情报人员比例的影响、个体与团队协作式参与对全员参与水平的影响、不同的情报互动程度及情报投入水平对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变化过程的影响进行模拟仿真。本研究结果表明:其一,以战略支持为主导的,情报文化、情报制度、技术平台与情报组织生态协同的策略更能提高全员CI2.0参与水平和情报参与人员比例;其二,在实施前期,个体参与对全员CI2.0参与水平提升较多,而中后期,团队协作式参与对全员CI2.0参与水平提升较多;其三,个体与团队协作式参与间的情报互动程度对全员CI2.0参与水平、全员CI2.0环境水平、情报参与人员比例有显着的正相关性;其四,情报投入的增加根据实施的不同阶段,对情报参与人员比例、全员CI2.0参与水平、全要素实施全员CI2.0以及企业绩效有不同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提升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相关协同策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全员CI2.0有效实施提供指导。
段建炜[6](2018)在《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是当今世界情报投入最多的国家,而国防情报业界占据了整个情报界的半壁江山。为了管理和利用好这一庞大力量,美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国防情报管理机制,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发达的管理水平、优秀的管理队伍,在支援决策和作战方面成效显着。论文以考察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模型为逻辑起点,以组织管理与业务管理具体实践为依据,分析和归纳现代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主要内容,揭示和论证若干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评价其特点与不足,并对我国防和情报管理发展提出对策性思考,使论文具有学术研究和实践指导双重意义。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系统科学方法等,重点从四个部分开展研究:第一部分是论文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对美国国防情报管理最基础的理论要素进行概念分析和客观要素考察,并通过建模方法研究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理论模型,解读出情报、管理与决策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论文的历史归纳与思考,梳理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发展,分析美国从军事情报到国防情报、从各自为政到业界管理的历史脉络,剖析美国国防情报管理萌芽、创立、调整、新发展四个阶段的演进轨迹,深化了对当前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由来与发展的认识。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考察了当前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战略目标以及组织管理、业务管理两大领域,梳理了国防情报业界三个层面的管理职能,剖析了国防情报工作各阶段、各环节的业务管理,对当前管理现状进行成效评估,总结归纳了管理特点,并对缺陷与挑战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展望。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研究的落脚点,对如何推进我军情报管理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我军事情报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与探索,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情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嵩[7](2016)在《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企业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主体,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行为是互联网企业应对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变化而采取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的过程,战略行为的成败将直接影响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绩效,甚至攸关企业的发展与存亡。传统的企业战略行为注重从产业结构、情景因素、企业自身特征以及企业战略管理者等角度展开研究,却忽视了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行为中的作用,而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行为的基础,本文的选题:“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作用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本研究综合运用了竞争情报、战略管理、信息融合、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方法,力图从竞争情报视角出发,厘清互联企业竞争情报的特性;从竞争情报视角分析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对竞争情报需求,及竞争情报对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作用,以探索两者之间的作用因素与作用关系。力求通过竞争情报对竞争环境的综合分析,来解析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在新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下的影响因素与特性,以完善企业战略行为研究,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方法提供有益的探索。本文遵循“归纳-演绎”的研究路径,始自理论基础研究与影响因素归纳,从需求分析、作用因素、作用实现等多角度,系统性地进行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研究。本文除第1章引言和第7章全文总结与展望外,其余核心部分包括如下五章:第2章,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本研究的问题来源和理论定位。首先对互联网企业分类及界定,明确本研究基本对象;进一步阐述了竞争情报的内涵、作用和分析方法;论述了当前企业战略行为的研究视角,以及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行为的异同:互联网企业的独特属性,决定了竞争情报活动要注重人际竞争情报,及竞争情报组织协同,以提升竞争情报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竞争情报对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最终作用是通过决策支持来实现,而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决策支持产品是建立在对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源的多源信息融合的基础上。第3章,企业战略行为与竞争情报作用关系研究,分析了竞争情报过程、战略行为过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关系。阐述了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的特性和作用环节;战略生态下企业战略行为和竞争情报活动分别在战略生态和信息生态下进行着非互动状态的各自独立优化,但实际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集: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行为制定的基础、企业战略行为则是竞争情报需求的导向。第4章,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需求研究,主要目的是明确企业战略行为过程中,影响企业战略行为的理性因素对竞争情报需求的内容和特征分析,以及融合战略行为过程与影响因素的竞争情报需求驱动路径。梳理了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理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产业组织结构、②企业资源构造与能力、③情景环境、④技术创新、⑤关系网络效应、⑥用户行为;从战略决策主体开展战略行为对竞争情报需求的视角,分析企业战略行为发展过程中对竞争情报的需求,以及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理性影响因素对竞争情报需求的差异。第5章,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因素分析。从竞争情报价值链角度出发,考察理性因素影响下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竞争情报作用机制,明确了理性影响因素、竞争情报及战略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信息流传播形态,以及信息链中信息干扰及危害;利用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价值链的增值效应,将竞争情报作用分解为环境监测、危机预警和决策支持三个部分;通过构建基于理性因素的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作用模型,并借助问卷调查检验后显示,竞争情报的三个作用对技术创新、关系网络效应及用户行为的感知能力较强,即,体现竞争情报对于具有互联网特性的理性影响因素能够做出有效应对。第6章,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实现研究,主要目的是从竞争情报的环境监测、危机预警和决策支持作用对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系统设计。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环境监测,是依据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目标的规划和需求,针对竞争对手、用户行为、网络舆情、技术专利、政策法规等情报源实施监测,构建了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环境监测MDP模型,并面向大数据环境分别设置有监控子模型、识别子模型和预测子模型;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C+C架构,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实现对预警信号进行实施处理的机制;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决策支持实质,是将来自不同层次上的多源情报进行有效融合,通过构建基于JDL模型的面向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竞争情报决策支持融合模型来实现竞争情报多源信息融合。
白娜娜[8](2015)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情报组织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组织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其服务水平必须不断提高,适应专业化的要求,适应动态化的要求,适应集成化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下图书情报组织的管理要求。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组织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其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图书情报组织在网络环境下的变革不仅仅是一种增添式的改变,而是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的全面改革,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思考。图书情报组织应该为用户提供更周到的管理服务。本文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组织的变革。
黄幼菲[9](2014)在《基于公共智慧服务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情报组织的物理空间、平台建设、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情报界学人必须直面挑战,变革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能力,由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转化至以智慧为导向的公共智慧服务,促使用户对知识的求索、应用、创新和"转知成慧"。本文在概述图书情报界知识服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智慧服务是知识服务质的"飞跃"的论点,阐述了公共智慧服务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特征,探索了实现公共智慧服务的路径及策略。
刘良书[10](2011)在《“第三代图书馆”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的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建设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阐明在高校图书馆建立自助借还服务完全符合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将各类型图书馆与自助图书馆紧密地联系起来,可形成对国家创新有效而快速的信息传输通道,真正起到对国家创新活动信息组织与信息保障的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模式、手段更应处在创新发展战略的前沿。
二、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主题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 中外文期刊论文发表趋势分析 |
3 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
3.1 面向创新的竞争情报利用 |
3.2 面向创新的知识管理 |
3.3 创新识别的情报学方法 |
3.4 面向创新需求的情报服务与人才信息素养培育 |
3.5 应用于创新的情报学理论方法 |
3.6 面向创新的专利情报分析 |
3.7 情报、情报工作和情报服务对创新的作用 |
3.8 面向创新的信息共建共享与平台建设 |
4 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趋势 |
5 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建议 |
5.1 面向创新的学术成果评价 |
5.2 创新情报的识别和抽取 |
5.3 创新情报的组织和检索 |
6 结论 |
(2)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情报学学科发展背景 |
1.1 信息资源环境背景 |
1.1.1 大数据的渗透 |
1.1.2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
1.1.3 用户信息素养的提高 |
1.2 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背景 |
1.2.1 智库战略需求 |
1.2.2 科技强国战略需求 |
1.2.3 社会治理需求 |
1.3 国际竞争与安全背景 |
1.3.1 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 |
1.3.2 国际经贸对抗环境 |
1.3.3 国家竞争优势战略 |
2 情报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2.1 情报学的发展机遇 |
2.1.1 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的学科横断性发展 |
2.1.2 智库战略下的学科决策性功能彰显 |
2.1.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下的学科方法论资源升级 |
2.1.4《国家情报法》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学科管理体制完善 |
2.2 情报学发展的挑战 |
2.2.1 基础问题的争论 |
2.2.2 理论与方法的不适应性 |
2.2.3 学科战略思维的不足 |
2.2.4 学科社会地位式微 |
2.2.5 人才实践性能力培养存在短板 |
2.2.6 情报学的专业与职业优势弱化 |
3 情报学研究进展 |
3.1 情报学学科研究重点 |
3.2 情报学学科发展转折 |
3.2.1 规模化的情报学学科发展 |
3.2.2 情报学专家学者的观点 |
3.3 情报学学科研究热点 |
3.3.1 文献计量学领域研究 |
3.3.2 科学评价研究 |
3.3.3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 |
3.3.4 信息行为与网络舆情研究 |
4 情报学术队伍建设进展 |
4.1 学术团队的发展 |
4.2 学术机构的发展 |
4.2.1 学术机构的成果产出 |
4.2.2 学术机构的国际合作 |
4.3 情报学教育的发展 |
4.3.1 情报学学科设置 |
4.3.2 情报学教育机构分布 |
5 情报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
6 结束语 |
(3)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界定 |
1.2.1 概念界定 |
1.2.2 问题界定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 |
1.5.1 基本观点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创新 |
1.8 论文结构 |
第2章 研究现状 |
2.1 战略决策研究现状 |
2.2 情报流程研究现状 |
2.2.1 情报流程的简要发展历程 |
2.2.2 传统情报流程及其演变 |
2.2.3 现代情报流程典型代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流程 |
2.3 情报与决策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战略决策制定与战略情报分析的关系探究 |
3.1 战略决策与非战略决策的比较分析 |
3.2 战略决策制定模式的特征分析 |
3.2.1 经典决策和行为决策模式 |
3.2.2 其他决策模式 |
3.3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战略决策过程的特征 |
3.3.2 代表性战略决策制定过程 |
3.3.3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因素 |
3.4 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战略情报分析 |
3.4.1 战略情报及其特征 |
3.4.2 情报分析与决策的关系 |
3.4.3 情报介入战略决策制定 |
3.4.4 面向决策过程的情报分析与应用框架 |
3.5 从战略情报分析到战略情报行动的转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以服务于战略决策制定为任务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 |
4.1 情报流程构建的理论指导及应用 |
4.1.1 基于系统论搭建宏观框架 |
4.1.2 基于西蒙决策理论架构逻辑结构 |
4.1.3 基于价值链理论布局整体结构 |
4.1.4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信息流的循环模式 |
4.1.5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构建驱动机制 |
4.2 情报流程构建的需求分析 |
4.2.1 降低情报失误 |
4.2.2 匹配战略决策的复杂化态势 |
4.2.3 满足科学决策的客观性要求 |
4.3 情报流程构建的指导思想的创新研究 |
4.3.1 以共享思想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关联 |
4.3.2 以增量式迭代思想指导情报流程运转 |
4.3.3 以布鲁克斯知识方程理论指导情报流程功能结构 |
4.4 情报流程各环节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
4.4.1 各环节功能的综合性 |
4.4.2 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协同性 |
4.4.3 各环节内部的微循环 |
4.5 情报流程模型的构建 |
4.5.1 模型的提出 |
4.5.2 模型的结构 |
4.6 情报流程各要素及其运行 |
4.6.1 情景规划 |
4.6.2 情报需求管理 |
4.6.3 面向感知的情报搜集与分析 |
4.6.4 情报产品生产、刻画及呈现 |
4.6.5 情报产品的有效传递 |
4.7 情报流程解决的问题和适用范围 |
4.7.1 情报流程解决的问题 |
4.7.2 情报流程的适用范围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情报流程在科技发展战略决策制定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
5.1 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问题分析 |
5.1.1 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需求 |
5.1.2 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功能 |
5.2 “三跑并存”情景规划的构建 |
5.2.1 “三跑并存”情景构建的条件 |
5.2.2 “三跑并存”情景规划框架 |
5.3 服务于科技发展战略决策的情报分析模式构建 |
5.3.1 科技发展战略决策中情报任务的感知 |
5.3.2 以“三跑”情景假设为逻辑起点的情报分析要点 |
5.3.3 情报累积与评估 |
5.4 情报产品生产模式的构建 |
5.4.1 三个层次的情报产品刻画 |
5.4.2 情报产品的服务模式创新 |
5.4.3 生产情报产品的情报体系 |
5.5 情报产品智库化传递模式的构建 |
5.5.1 智库化传递模式界定 |
5.5.2 智库化传递中的信息流控制 |
5.6 比较视角下情报流程应用的优越性 |
5.6.1 结构上的优越性 |
5.6.2 环节设置上的优越性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
6.1.1 研究结论 |
6.1.2 主要贡献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附录 :国外主要情报流程(周期)图 |
参考文献 |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
致谢 |
(4)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
1.4.1 论文结构 |
1.4.2 研究创新 |
1.5 研究问题界定 |
1.5.1 研究对象界定 |
1.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军、民情报的定位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军事情报学研究 |
2.1.1 发展历程简述 |
2.1.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
2.2 民口情报学研究 |
2.2.1 发展历程简述 |
2.2.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
2.2.3 国内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 |
2.2.4 国外“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研究现状分析 |
2.3 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
2.3.1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军民融合 |
2.3.2 竞争情报与公开来源情报利用中的军民融合 |
2.3.3 中国特色的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
第3章 面向军民融合的现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 |
3.1 现代情报学发展取向 |
3.1.1 情报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
3.1.2 界定基于Intelligence属性的情报学核心问题域 |
3.1.3 重视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的匹配 |
3.1.4 加强情报组织融合 |
3.1.5 从历史中获得镜鉴 |
3.2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情报工作深化 |
3.2.1 树立总体国家情报思维 |
3.2.2 构建总体国家情报工作体系 |
3.2.3 以任务为情报工作的组织线索 |
3.2.4 形成多层次情报工作策略 |
3.3 军民融合视角下现代情报学的发展 |
第4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 |
4.1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基础 |
4.1.1 军、民情报学关系构成了融合的客观基础 |
4.1.2 信息链奠定了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
4.1.3 致力于内涵式大情报观构筑为融合提供了动力 |
4.1.4 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增强了融合的活力 |
4.1.5 对情报秘密属性看法的转变奠定了融合的文化基础 |
4.2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
4.2.1 以系统论的方法解析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 |
4.2.2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耗散性机理 |
4.2.3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各要素的协同机理 |
4.2.4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机理 |
4.3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整体分析框架 |
第5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推进策略 |
5.1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模型 |
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信息流控制策略 |
5.2.1 信息流控制自发性 |
5.2.2 信息流控制渠道 |
5.2.3 信息流控制机制 |
5.2.4 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 |
5.3 军民情报学融合竞合管理策略 |
5.3.1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的竞合关系及其自发特性 |
5.3.2 要素层面的竞合管理 |
5.3.3 关系层面的竞合管理 |
5.3.4 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
5.4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建设 |
5.4.1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自发特性 |
5.4.2 目标着眼于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酝酿学术环境 |
5.4.3 以学术研究的问题化为出发点 |
5.4.4 以学科层面的融合为路线 |
5.4.5 将解决时代发展的“大问题”作为方向和动力 |
5.4.6 制定保障措施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贡献 |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
致谢 |
(5)Web2.0下企业全员竞争情报有效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Web2.0、企业2.0、CI和CI2.0 |
1.5.2 全员CI2.0 |
1.5.3 全员CI2.0有效实施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Web2.0下的竞争情报关键理论 |
2.1.1 Web2.0对竞争情报价值链的影响 |
2.1.2 Web2.0下竞争情报协同理论 |
2.1.3 Web2.0下人际情报网络 |
2.2 Web2.0下的全员竞争情报组织模式内涵 |
2.2.1 全员竞争情报的内涵 |
2.2.2 全员CI2.0的组织模式 |
2.3 全员CI2.0实施的组织影响因素研究 |
2.4 其他相关理论 |
2.4.1 竞争情报管理控制理论 |
2.4.2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CAS理论) |
2.4.3 扎根理论 |
2.4.4 系统动力学 |
2.5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全员CI2.0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CAS下全员CI2.0实施框架 |
3.1.1 全员CI2.0组织模式的演进 |
3.1.2 全员CI2.0实施框架 |
3.2 组织层面视角下全员CI2.0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
3.2.1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3.2.2 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
3.2.3 维度解释 |
3.3 群体层面视角下全员CI2.0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
3.3.1 战略化因子 |
3.3.2 社会化因子 |
3.3.3 结构化因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4.1 系统目标与边界的划分 |
4.1.1 系统目标 |
4.1.2 系统边界 |
4.2 系统结构分析 |
4.3 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子系统分析 |
4.3.1 实施前组织投入子系统分析 |
4.3.2 自上而下变革实施子系统分析 |
4.4 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因果关系分析 |
4.5 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系统动力学流图构建 |
4.5.1 模型变量设置与说明 |
4.5.2 建立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动力学模拟与结果分析 |
5.1 系统方程 |
5.2 参数估计 |
5.2.1 参数估计方法 |
5.2.2 参数设置及说明 |
5.3 模型的基本有效性检验 |
5.4 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情境模拟 |
5.4.1 全员CI2.0参与水平的仿真分析 |
5.4.2 情报参与人员比例的仿真分析 |
5.4.3 情报互动程度的仿真分析 |
5.4.4 情报投入水平的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企业全员CI2.0有效实施的对策 |
6.2.1 加强企业全员CI2.0实施的组织影响因素的建设 |
6.2.2 重视对全要素实施的协同管理 |
6.2.3 提高个体参与与团队协作式参与的情报互动程度 |
6.2.4 加大对全员情报的投入力度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概况 |
附录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调查问卷 |
(6)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创新点、难点及解决对策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理论体系与模型建构 |
2.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客观要素 |
2.1.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客观要素 |
2.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理论框架 |
2.2.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情报流程理论框架 |
2.2.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国防管理理论框架 |
2.2.3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决策周期理论框架 |
2.3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理论模型的建构 |
2.3.1 建构理论模型已具备基本条件 |
2.3.2 基于理论框架建构出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理论模型 |
2.3.3 基于理论模型解读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内涵 |
2.4 小结 |
第三章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发展演变 |
3.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历经战争进入萌芽期 |
3.1.1 从独立战争到建国初期,美国军事情报管理较为混沌 |
3.1.2 从内战结束至一战前,美国常设军事情报机构出现 |
3.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发展壮大但缺乏管理 |
3.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在冷战期间进入成长期 |
3.2.1 美国国防情报部门创立发展是国防情报管理开展的前提 |
3.2.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直接受美国情报界管理改革的影响 |
3.2.3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开始重新定位 |
3.3 “9·11”事件后美国国防情报管理步入成熟期 |
3.3.1 “9·11”事件后美国国防情报界反思管理改革问题 |
3.3.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实现里程碑式的发展 |
3.3.3 奥巴马政府推动国防情报管理深化调整 |
3.4 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重点目标与具体实施 |
4.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重点目标 |
4.1.1 保障国防情报用户及时准确决策,配合整个美国情报界 |
4.1.2 紧跟国防情报用户需求,提升国防情报业界管理水平 |
4.1.3 推进国防情报理论研究,加强国防情报人才队伍建设 |
4.1.4 提升国防情报业界反制与拒止能力,防止敌方夺取优势 |
4.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组织管理 |
4.2.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围绕情报支援开展组织管理 |
4.2.2 各层级情报部门在组织管理中被赋予明确职能 |
4.3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业务管理 |
4.3.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贯穿军事情报行动各环节 |
4.3.2 美军实施联合作战时注重开展国防情报管理 |
4.4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主要路径 |
4.4.1 通过加强人事管理,注重培养国防情报管理力量 |
4.4.2 通过有效资金管理,积极投入发展国防情报能力 |
4.4.3 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提升国防情报管理效率 |
4.4.4 通过反情报与安全管理,严防安全漏洞带来破坏 |
4.5 小结 |
第五章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成效与主要特点 |
5.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取得突出成效 |
5.1.1 国防情报主管权力得到巩固和加强,统筹效益不断提高 |
5.1.2 国防情报管理机制运行更加流畅高效,手段与能力进步较快 |
5.1.3 国防情报管理地位得到强化,对国家情报管理的影响力扩大 |
5.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主要特点 |
5.2.1 以制度化的领导指挥形成强大管理权力 |
5.2.2 以体系化的管理结构发挥业界整体优势 |
5.2.3 以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推动标准情报作业 |
5.2.4 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提高情报效益 |
5.3 小结 |
第六章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
6.1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
6.1.1 统合矛盾长期存在,影响国防情报业界整合 |
6.1.2 管理方向存在偏差,增加国防情报管理成本 |
6.1.3 资源管理频现不足,制约能力发展和理念更新 |
6.1.4 国防情报业界扩张,导致情报管理遭遇外部阻力 |
6.2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发展趋势 |
6.2.1 进一步强化国防部领导层授权,完善国防情报管理依据 |
6.2.2 进一步满足情报用户不同需求,提升国防情报管理水平 |
6.2.3 进一步削弱业界管理上的藩篱,推动国防情报一体化整合 |
6.3 小结 |
第七章 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
7.1 紧盯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实践发展 |
7.1.1 把握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发展脉络 |
7.1.2 把握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理念思维 |
7.1.3 把握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的制度设计 |
7.2 确立我军情报管理的战略目标 |
7.2.1 以强军思想为指引,坚持情报管理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 |
7.2.2 积极开展理论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的情报管理理论体系 |
7.3 优化我军情报管理体制 |
7.3.1 加强我军情报管理集中领导,全盘统筹情报管理工作 |
7.3.2 完善我军情报管理体系模式,改进组织体制设计 |
7.3.3 颁布国家法律与军队条令条例,明确军事情报管理工作细则 |
7.4 提高我军情报管理水平 |
7.4.1 着眼提高我军情报管理效能,用科学方法管理军事情报工作 |
7.4.2 着眼提高联合作战情报保障效能,基于实战需求管理军事情报 |
7.5 完善我军情报管理路径 |
7.5.1 注重管理人员培养,打造一流情报管理队伍 |
7.5.2 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实现情报资源优化配置 |
7.5.3 建设高效安全技术平台,解决情报管理的信息瓶颈 |
7.5.4 严格落实安全反间措施,整合情报与反情报工作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主要结论与成果 |
8.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企业战略行为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竞争情报与典型战略行为的研究 |
1.2.4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企业 |
2.2 竞争情报理论 |
2.2.1 竞争情报的内涵 |
2.2.2 竞争情报的作用 |
2.2.3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
2.3 战略管理理论 |
2.3.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
2.3.2 企业战略行为相关概念 |
2.3.3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行为 |
2.3.4 企业战略行为影响因素 |
2.4 组织行为学理论 |
2.4.1 竞争情报与组织行为学 |
2.4.2 战略行为与组织行为学 |
2.5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 |
2.5.1 多源信息融合的融合层次 |
2.5.2 多源信息融合的系统功能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3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与竞争情报作用关系分析 |
3.1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 |
3.1.1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及其特性 |
3.1.2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流程 |
3.2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阶段与发展特点 |
3.2.1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主要阶段 |
3.2.2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发展特点 |
3.3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和竞争情报的自我优化 |
3.3.1 战略生态下企业战略行为的自我优化 |
3.3.2 信息生态下竞争情报的自我优化 |
3.4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关系 |
3.4.1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制定基础 |
3.4.2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导向 |
3.4.3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4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需求分析 |
4.1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竞争情报需求分析途径 |
4.2 基于战略行为过程的竞争情报需求分析 |
4.2.1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周期的竞争情报需求分析 |
4.2.2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过程中竞争情报需求内容和特点 |
4.3 基于战略行为影响因素的竞争情报需求分析 |
4.3.1 环境演化与企业战略行为应对 |
4.3.2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理性影响因素分析 |
4.3.3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理性影响因素的竞争情报需求 |
4.4 融合战略行为过程与影响因素的竞争情报需求驱动路径 |
4.5 本章小结 |
5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因素分析 |
5.1 竞争情报信息流及噪音分析 |
5.1.1 信息流概述 |
5.1.2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信息流 |
5.1.3 信息链中长尾效应与信息失真 |
5.2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作用力 |
5.3 基于理性因素的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作用模型 |
5.3.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5.3.2 示例性问卷设计与样本收集 |
5.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3.4 假设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的竞争情报作用实现 |
6.1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环境监测作用实现 |
6.1.1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环境监测内涵 |
6.1.2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环境监测MDP模型 |
6.1.3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环境监测降噪机制分析 |
6.2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危机预警作用实现 |
6.2.1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内涵及意义 |
6.2.2 面向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的竞争情报危机预警基本流程 |
6.2.3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要素分析 |
6.2.4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C+C架构 |
6.3 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决策支持作用实现 |
6.3.1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决策支持的实质 |
6.3.2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融合对象 |
6.3.3 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融合功能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成果情况 |
(8)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情报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变信息资源组织模式 |
二、转变基于网络的图书情报组织管理机制 |
三、图书情报拓展中的组织创新 |
(9)基于公共智慧服务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情报界知识服务研究概述 |
1.1 知识服务理念在图书情报界的提出 |
1.2 国内图书情报界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
2 公共智慧服务是知识服务质的“飞跃” |
2.1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
2.2 知识服务与公共智慧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
2.3 图书情报界知识服务的重新定位 |
2.4 公共智慧服务是知识服务质的“飞跃” |
2.5 公共智慧服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
3 公共智慧服务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特征 |
4 公共智慧服务实现的路径及策略 |
4.1 坚持服务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原则 |
4.2 充分发挥馆员的核心和主体作用 |
4.3 建立新的信息资源机制 |
4.4 建立并完善数字生态系统 |
4.5 为用户提供“知识的知识” |
4.6 提供知识交换服务 |
5 结语 |
(10)“第三代图书馆”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的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
1.1 从自助借还服务系统时间上看 |
1.2 从自助借还服务系统空间上看 |
1.3 从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看 |
2 在高校图书馆建立借还自助服务系统完全符合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 |
2.1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管理战略 |
2.2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制度创新战略 |
2.3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人力资源战略 |
2.4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技术战略 |
2.5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工作方法改进战略 |
2.6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知识资源开发战略 |
2.7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业务拓展战略 |
2.8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经费投入战略 |
2.9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
2.10 建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符合开放化服务战略 |
3 将各类型图书馆与自助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对国家创新有效而快速的信息传输通道 |
3.1 “第三代图书馆”的发展 |
3.2 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
3.3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
3.3.1 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的联系 |
3.3.2 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区别 |
4 结 语 |
四、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支持创新的情报学研究主题与趋势分析[J]. 曹树金,岳文玉. 现代情报, 2021(12)
- [2]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进展[J]. 苏新宁,杨国立. 情报学进展, 2020(00)
- [3]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D]. 李品. 南京大学, 2020(04)
- [4]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 杨国立. 南京大学, 2019(01)
- [5]Web2.0下企业全员竞争情报有效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 熊妍. 江苏大学, 2019(02)
- [6]美国国防情报管理研究[D]. 段建炜.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7]互联网企业战略行为中竞争情报作用研究[D]. 王嵩. 武汉大学, 2016(08)
- [8]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情报组织变革研究[J]. 白娜娜. 知识经济, 2015(21)
- [9]基于公共智慧服务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 黄幼菲. 情报科学, 2014(08)
- [10]“第三代图书馆”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 刘良书. 图书情报工作, 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