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膜相关蛋白 P84/SHPS-1 及其配体 IAP/CD47 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突触膜相关蛋白 P84/SHPS-1 及其配体 IAP/CD47 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一、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周利红[1](2013)在《大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高眼压损伤对大鼠视网膜突触的影响以及大胶质细胞在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突触改变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左眼前房穿刺加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至眼内压升高至HOmmHg,维持1小时,制作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动物分别存活2小时,6小时,12小时,1天,3天,7天和14天。右眼设为正常对照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内突触前终末标记物突触囊泡素(synaptophysin, SYN)与突触后标记物突触相关蛋白-102(synapse-associated protein102, SAP102)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内SYN的蛋白改变。用PKCα、rhodopsin、paravalbumin以及calbindin分别标记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视杆细胞、无长突细胞和水平细胞,检测其与SYN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RT-PCR、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内大胶质细胞活化的标记物GFAP的表达变化。促突触发生因子TSP1/2及其受体a261在健康成年大鼠视网膜内的分布和细胞定位采用免疫双标法进行测定,急性高眼压损伤后其表达变化也进行了检测。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或腹腔注射促突触发生因子TSP1/2-α2δ1的拮抗剂gabapentin,观察视网膜内GFAP、SYN以及TSP1/2的表达变化。结果1.急性高眼压损伤诱导视网膜内SYN表达呈现明显的时空趋势。急性高眼压1天内,SYN在内网层表达增多,而3天后SYN在外网层分布增宽增粗,7天时达到高峰,增宽的SYN延伸到正常情况下无表达的外核层的内侧部分。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内SAP102的荧光强度及分布模式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与SYN的时空表达模式无明显相关。2.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内PKCa阳性的双极细胞的在内网层突起增多,胞体染色增强,与SYN在内网层内侧明显双标,而SYN在外网层分布范围扩大时,外网层PKCa无明显改变;急性高眼压损伤3天后,外核层rhodopsin阳性的视杆细胞与外网层和外核层增宽分布的SYN明显双标;在内网层和内核层,paravalbumin阳性的无长突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在急性高眼压早期稍增多,与SYN在内网层部分双标,3天后paravalbumin阳性的无长突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均大量丢失;而calbindin阳性的水平细胞在不同存活时间点表达无明显变化,与SYN的改变无明显相关。3.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内GFAP表达明显增多。损伤后7天时视网膜内GFAP表达达到高峰,阳性突起明显增多增粗,延伸到外核层直至外界膜,与苗勒细胞的标记物GS明显双标。玻璃体腔注射氟代柠檬酸后,视网膜内GFAP表达明显减少,未见明显增多增粗的GFAP阳性的胶质细胞的突起延伸至外核层及外界膜。而在损伤后1天内的氟代柠檬酸组,视网膜内网层SYN的表达明显减少,而3天后在外网层SYN增宽的分布消失。4.在健康成年的大鼠视网膜内,TSP1和TSP2呈现明显差异性的分布,TSP1主要在视网膜的神经元内表达,而TSP2主要表达在视网膜的胶质细胞上。TSP1/2的神经元受体α2δ1在视网膜节细胞和双极细胞以及水平细胞上都有高表达。急性高眼压损伤后TSP1在视网膜内的分布范围未见明显改变,3天后在节细胞层,随着视网膜内大节细胞的选择性死亡,TSP1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但是TSP1免疫阳性的细胞占节细胞层存活神经元的比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氟代柠檬酸处理后,视网膜内TSP1的表达与单纯急性高眼压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相似。而急性高眼压损伤3天后,TSP2在视网膜内的表达明显增多,7天时达到高峰,阳性突起伸入外核层及外界膜,增多的TSP2与大胶质细胞的标记物GFAP(?)GS明显共定位;玻璃体腔注射氟代柠檬酸后,随着GFAP的表达受抑,视网膜内TSP2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甚至在损伤后7天,TSP2在外层视网膜增高的表达和分布改变也不明显。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节细胞层α2δ1阳性的细胞胞体减少,而视网膜内α2δ1的荧光强度增强,其阳性突起在外层视网膜表达有所增加。5. Gabapentin处理组损伤后1天内,内网层SYN表达明显减少,而3天后,在外网层SYN增宽的分布消失。而Gabapentin处理后,视网膜内GFAP和TSP1, TSP2的表达与单纯高眼压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相似。结论1.急性高眼压诱导大鼠视网膜突触发生可塑性的改变,表现为突触前终末标记物SYN由内到外的时空改变,视网膜内参与纵向信息传递的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以及参与侧向信息整合的部分无长突细胞可能参与了突触前的时空改变。然而,这种突触前蛋白的时空改变可能缺乏突触后成分的伴随。2.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内大胶质细胞明显活化,活化的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分泌TSP2与其神经元受体α2δ1结合,调控急性高眼压损伤诱导的突触可塑性改变。

占小琴[2](2013)在《淀粉样多肽Aβ40调节小脑颗粒细胞GABAAα6表达的机制及发育成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淀粉样多肽最初是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脑部淀粉样斑块中发现的,并被命名为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peptide, Aβ)。Aβ由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剪切而成,因为蛋白肽链长度不一,所以是一类蛋白。检测到这类蛋白在脑区堆积是诊断阿尔兹海默症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这类蛋白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关系的文章众多。研究者发现淀粉样能够使突触功能紊乱、诱导神经元凋亡、促进氧化性脂质损伤。但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淀粉样多肽同时具有生理功能。据报道淀粉样多肽能够调控神经突触传递;用阻断剂阻断淀粉样多肽的产生会使得神经元死亡增加,而在培液中添加淀粉样多肽后能够减少细胞的凋亡。但是关于淀粉样多肽对神经元发育成熟的调控的报道却鲜有涉及。在本人的研究中发现淀粉样多肽Aβ40能够增加GABAAa6的表达,并增加其参与介导的GABA配体门控型C1-离子电流。此外,通过生物素标记膜蛋白的方法检测到膜上GABAAa6蛋白的增加。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的方法我们检测到蛋白的增加,但其mRNA水平没有变化,cycloheximide阻断蛋白翻译后发现Aβ40的作用被抑制,所以我们初步确定Aβ40影响了GABAAa6蛋白的翻译,但不影响转录。利用U0126阻断MEK/ERK信号通路,我们发现Aβ40的作用被抑制且Aβ40提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现象也能被U0126阻断。利用rapamycin阻断mTOR信号途径,发现同样能够抑制Aβ40的作用,且验证mTOR信号在ERK信号下游。Co-IP实验揭示Aβ40和膜上p75受体能够相互作用,p75受体阻断抗体(blocking antibody)能够阻断Aβ40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阻断其他几个能够和Aβ40相互作用的受体并不能阻断Aβ40的作用。利用APP基因敲除小鼠,我们检测了小脑GABAAa6蛋白的表达,发现APP基因敲除后,小脑区域GABAAa6蛋白水平下降,在APP基因敲除小鼠小脑区域注射Aβ40能够将GABAAa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挽回。由于GABAAa6和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成熟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Aβ40和小脑颗粒发育成熟的关系,我们观察离体培养小脑脑片和APP基因敲除小鼠在Aβ40处理前后小脑形态学的变化。我们发现Aβ40处理的离体培养小脑脑片其外颗粒层比对照组薄,而内颗粒层增厚,这个趋势和小脑发育成熟过程一致。在APP敲除小鼠模型上,APP敲除组小鼠小脑内颗粒层薄且分层不明显,Aβ40显微注射小鼠后小脑发育情况和对照组一致。另外我们还检测了Aβ40对小脑和小脑颗粒细胞其他发育情况的影响。利用GFP转染的小脑颗粒细胞拍摄共聚焦显微照片并经三维重构后分析发现,Aβ40处理后小脑颗粒细胞上树突小棘的分布密度明显增力。NeuroD2是与神经元发育、分化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它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定量PCR检测NeuroD2的mRNA水平发现,Aβ40能够在发育早期(5DIC)增加神经转录因子NeuroD2的转录。这些线索和GABAAa6的变化一起揭示Ap40和小脑的发育密切相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淀粉样肽段的生理作用。

严学倩[3](2011)在《CD47分子胞外段蛋白的表达及其对Jurkat细胞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学和遗传学突变,导致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大部分的恶性肿瘤细胞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很强的增殖活性,组织侵袭性和转移,细胞生长信号通路的失调,持续的血管发生,抑制各种细胞死亡通路等等。近来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CD47作为抗吞噬作用的信号分子,在肿瘤的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CD47的表达抑制吞噬作用。在对于白血病的研究中发现,许多类型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干细胞的CD47表达都高于正常水平。CD47与巨噬细胞上受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的相互作用传递抑制信号,阻止肿瘤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而采用抗CD47单克隆抗体阻断这一信号通路后,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具有治疗意义。目前已在急性髄系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得到了验证,而CD47-SIRPα信号通路作用的深入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上的高表达的CD47需要与巨噬细胞上受体SIRPα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我们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包含结合位点的可溶性CD47胞外段蛋白,发挥“占位”作用,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竞争结合SIRPα,从而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与CD47单克隆抗体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法进一步研究CD47在白血病治疗中作用的深入分子机制,对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工作:1.原核表达可溶性CD47胞外段蛋白。用PCR技术以人淋巴结cDNA为模板扩增出人CD47分子的胞外段,测序正确后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表达载体pET32a-hCD47ext。之后将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优化表达条件,使目的蛋白获得最佳表达,扩大表达后用针对His标签的镍金属螯合柱纯化,蛋白裂解后获得纯的TrxHis-hCD47ext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蛋白大小的正确性。2.可溶性CD47胞外段蛋白TrxHis-hCD47ext与其受体SIRPα的结合。将我们表达的CD47胞外段蛋白添加到培养的巨噬细胞的上清中,用抗His的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间接检测结合后细胞表面荧光强度的变化,从而验证TrxHis-hCD47ext是否能够与SIRPα相结合。3. TrxHis-hCD47ext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的作用。为了验证可溶性的CD47胞外段蛋白是否能够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作用,我们采用Dio标记的Jurkat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将TrxHis-hCD47ext添加到共培养的上清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作用后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变化,同时验证TrxHis-hCD47ext的活性及功能。结论:1.实现了人CD47胞外段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可溶性表达,获得了纯的TrxHis-hCD47ext蛋白。2.验证了我们所表达的CD47胞外段蛋白能够与巨噬细胞上受体SIRPα很好的结合。3.通过Jurkat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的方法,验证了TrxHis-hCD47ext蛋白的活性,并证明该蛋白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对Jurkat细胞吞噬作用。

刘琼[4](2009)在《信号调节蛋白α在树突状细胞活化中的调节作用和射频消融术联合热休克DC疫苗抑制肿瘤复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信号调节蛋白α在树突状细胞活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背景和目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是SIRP家族中最主要的成员。一方面,SIRPα可被多种有丝分裂原活化而发生磷酸化,通过其ITIM结构域与SHP-1和SHP-2结合,传递抑制性信号。另一方面,SIRPα还可通过与CD47配体相互作用抑制下游通路活化,传递负向信号。SIRPα在天然免疫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巨噬细胞中LPS可通过转录抑制和蛋白降解途径诱导SIRPα表达下调,SIRPα通过屏蔽SHP-2作用抑制MAPK、IKKs、NF-κB和IRF3激活,减少炎性因子和IFNβ释放。有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DC)中的SIRPα还能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CD47结合,双向负调控DC和T细胞的功能,一方面抑制T细胞表达IL-12R,并使成体CD4+和CD8+T细胞对IL-12反应性降低;另一方面,抑制不成熟DC的表型和功能成熟,并抑制其细胞因子的释放。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能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具有强大的激活CD8+、CTL及CD4+T辅助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目前普遍认为,免疫逃逸是肿瘤产生的重要因素。由于SIRPα对DC的功能成熟有着很大影响,并可通过结合CD47直接抑制T细胞功能,因此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DC中的SIRPα进行miRNA干扰,阻断SIRPα负向信号通路,进一步揭示SIRPα对DC和T细胞功能的影响,明确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实验方法1.构建慢病毒质粒:LV-microRNA-SIRPα、LV -GFP、LV-SIRPα;慢病毒包装和滴度检测。2.骨髓来源DC分离培养。3.体外观察慢病毒干扰SIRPα的DC(a)成熟和迁移表型的改变—PE标记的MHCⅡ、CD80、CD86、CCR7、CCR5流式细胞计数;(b)生存能力的改变—PI染色流式细胞计数;(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改变—IL12、IL-6、TNFαELISA检测。4.体外观察干扰SIRPα的DC对T细胞功能调节:(a)T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改变—H3增殖实验;(b)T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改变—ELISA检测。5.体内观察干扰SIRPα的DC迁移和增殖能力的改变—CFSE标记,流式检测代谢。6.体内观察干扰SIRPα的DC对T细胞功能调节(a)T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CFSE标记,流式检测代谢;(b)T细胞杀伤功能的改变—非放射性乳酸脱氢酶检测;(c)T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改变—ELISPOT。7.体内观察干扰SIRPα的DC的肿瘤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治疗和预防模型中应用SIRPα干扰的DC疫苗,观察对肿瘤大小和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8.讨论SIRPα对DC功能调节的机制:(a)生存能力相关PI3K-AKT通路的改变—Western-blot;(b)分泌功能相关JAK-STAT通路的改变—Western-blot;(c)成熟迁移相关NF-κB通路的改变—Western-blot。9.讨论SIRPα的上、下游信号蛋白在DC功能调节中的作用:TLR-4、SHP-1、SHP-2、P85—免疫共沉淀IP、Western-blot。实验结果1. LPS诱导DC活化过程中,SIRPα表达下调,细胞生存相关的AKT磷酸化水平升高、Bcl-2表达增高。SIRPα-silened DC在加入polybrene(8ug/ml)条件下培养12hr后,抗凋亡能力显着强于对照组。2. SIRPα-silenced DC成熟表型:MHCⅡ、CD80和CD86表达增强,迁移相关表型CCR7表达增强、CCR5表达降低。3. SIRPα-silenced DC分泌细胞因子IL-12、IL-6增强。4. SIRPα-silenced 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能力增强。5. SIRPα-silenced DC体内刺激T细胞分泌IFNγ能力增强。6.降低SIRPα表达的DC免疫na?ve C57小鼠,对免疫原性强的5×105 EG7细胞皮下种植有100%免疫预防能力,肿瘤注射两周后能观察的小鼠脾CD8+T分泌IFNγ能力增强。7.降低SIRPα表达的DC免疫na?ve C57小鼠,对免疫原性弱的1×105 B16F10皮下种植有>50%免疫预防能力。结论本实验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有效抑制DC中SIRPα的表达,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实SIRPα在DC生存、成熟和抗原递呈中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此外,我们还通过小鼠肿瘤预防模型进一步证实SIRPα在肿瘤免疫中发挥抑制性调节作用。以上提示我们,干扰DC中SIRPα制备的DC疫苗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射频消融术联合热休克DC疫苗抑制肿瘤复发研究背景和目的射频消融(RFA)是肝脏肿瘤获得根治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射频产生的热量,使局部肿瘤消融。但治疗后常见消融灶内部或边缘活性肿瘤细胞残留或局部复发,所以,射频消融术联合其它治疗方案势在必行。射频消融后肿瘤细胞坏死释放大量肿瘤抗原,可在射频区域能检测到微弱的免疫反应,这可能与消融区外周肿瘤组织产生的大量热休克蛋白对DC识别、摄取和加工肿瘤抗原的激活效应相关。如果联合治疗方案能使射频术后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特异性肿瘤免疫反应,将对肿瘤射频消融术预后有很大改善。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能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具有强大的激活CD8+、CTL及CD4+T辅助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目前,DC疫苗已成为临床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联合DC疫苗免疫治疗增强射频消融术后局部和全身特异性肿瘤免疫,是改善射频术预后的可行方案。本研究设计采用体外热休克肿瘤细胞制备肿瘤抗原,模拟体内射频术后肿瘤组织释放的抗原,负载DC制备热休克DC疫苗。通过热休克DC疫苗注射使荷瘤鼠产生初次免疫和免疫记忆,当接受射频术时,大量原位肿瘤抗原引发强烈持久的再次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有效防止射频术后复发。本研究旨在探索物理治疗联合生物治疗肝脏肿瘤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并为建立新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理论支持。实验方法1. DEN诱导C57原发性肝癌—DEN喂饮8个月。2.皮下C57 B16F10肿瘤模型的建立。3.观察小鼠原发性肝癌和皮下B16F10肿瘤射频后组织热休克反应(a)HSP-70、gp96的表达—免疫组化;(b)HMGB1的表达—免疫组化。4.观察体外肿瘤细胞43度热休克是否能模拟体内射频后热休克状态:(a)HSP-70、gp96的表达—Western-blot;(b)HMGB1的表达—免疫组化—细胞免疫荧光。5.利用体外肿瘤热休克制备热休克抗原,DC负载热休克抗原制备DC疫苗。6.热休克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对皮下B16F10肿瘤复发的影响:设立实验组:43度培养的B16F10肿瘤抗原制备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a)37度培养的B16F10肿瘤抗原制备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b)负载PBS的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c)43度培养的EL4肿瘤抗原制备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7.探讨热休克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抑制肿瘤复发的机制:(a)诱导特异性T细胞增生;(b)诱导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c)诱导特异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实验结果1.射频后肿瘤组织(原发性肝癌和皮下B16F10肿瘤)HSP70、gp96表达升高,HMGB1出现核转位。2. 43度加热后细胞HSP70、gp96表达升高,HMGB1出现核转位,且对DC成熟和活化能力增强。3. 43度B16F10加热制备肿瘤抗原,用其负载DC制备的疫苗能有效防止肿瘤射频术后复发。4.实验组引流淋巴结T细胞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同时T细胞分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5.实验组引流淋巴结T细胞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能力高于对照组。6.实验组联合治疗后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凋亡增多。实验组全脾淋巴细胞移联合植射频术治疗能有效抑制射频后肿瘤复发,该效应主要由特异性CD8+T细胞介导。结论体外肿瘤细胞热休克(43度热休克)制备的肿瘤抗原能很好模拟体内射频消融术后释放的热休克抗原,以此制备的DC疫苗联合射频治疗能有效降低射频术后肿瘤复发。RFA联合免疫疗法治疗HCC可能代表了一种诱发原位强力免疫应答的相对简单的治疗模式,也是一种新颖、有效、可行的肿瘤综合治疗策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孔晓妮[5](2007)在《信号调节蛋白α在天然免疫激活中的负性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免疫反应中TLR的激活可引起MAPKs和NF-kB的激活。信号调节蛋白SIRPα参与对MAPK和NF-kB信号通路的调节。SIRPα在LPS引起的天然免疫激活具有苇要的负性调节作用。LPS刺激后巨噬细胞SIRPα表达明显下调,这对于LPS诱导的初始天然免疫激活是必要的。干扰SIRPα后引起MAPKs和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一些前炎症因了的释放增多。尾静脉输入SIRPα干扰后的巨噬细胞的小鼠对LPS引起的内毒素休克敏感性显着增高,重要脏器的炎症反应明显增强。SIRPα引起以上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SHP-2和下游IKK家族蛋白结合发挥作用。

李慧[6](2004)在《家兔视网膜A类水平细胞多巴胺D1受体定位及connexin57、50 mRNA鉴定》文中提出多巴胺是视网膜明暗适应的过程中重要的神经调质之一,其分泌随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巴胺可以通过调节水平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在视网膜的明暗适应中发挥作用。多巴胺在视网膜中的分泌较局限,但作用广泛,依靠其受体位置的不同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为了更清楚的探讨是否多巴胺直接通过D1 受体作用于A 类水平细胞,我们用单细胞RT-PCR 的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家兔A 类水平细胞中,扩增出多巴胺D1 受体mRNA 片断,测序结果与大鼠D1 受体序列有82%的同源性,与人D1 受体序列有87%的同源性。同时,通过细胞内注射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确定了D1 受体在家兔A 类水平细胞胞体和突起上的表达。本研究第一次将单细胞RT-PCR 技术应用于视网膜水平细胞,对多巴胺通过D1 受体调节A 类水平细胞间缝隙连接给出了直接证据。

康斌[7](2004)在《SIRP α及Gankyrin在神经发育和分化中的表达调控和作用研究》文中认为SIRP α和Gankyrin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高水平表达,其中SIRP α是目前唯一在神经系统中表达的抑制性受体,提示它们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中可能具有独特作用。我们通过建立小鼠胚胎发育模型,揭示了SIRP α和Gankyrin在脑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分化体外模型,研究了两者在神经分化中的生物学作用和调控机制。 利用抗SIRP α抗体对小鼠神经发育不同阶段的脑组织蛋白裂解液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随着脑组织不断发育成熟,SIRP α表达逐渐增强,在出生后40天达到高峰。取不同胎龄和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脑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在胚胎脑组织中SIRP α表达信号较弱,而在出生后脑组织中SIRP α有高表达,主要表达于小鼠大脑和小脑皮质分子层,小脑颗粒细胞层亦有弱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小脑蒲肯野氏细胞中SIRP α mRNA表达最强,而在大脑皮层中多种细胞均有SIRP α mRNA表达,其中锥体细胞表达信号最为明显。 利用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分化发现,PC12细胞在NGF刺激9天发生不可逆神经分化后,Western blot显示SIRP α表达出现上调。对SIRP α转染PC12细胞在有无NGF刺激情况下的增殖情况进行MTT检测结果显示,无NGF刺激时,SIRP α转染PC12比对照细胞增殖快;但有NGF刺激情况下,SIRP α转染PC12细胞与对照细胞均表现为细胞增殖停滞。与对照细胞相比,SIRP α转染细胞在NGF刺激后的形态分化能力大为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利用抗磷酸化JNK抗体检测NGF刺激后不同时间JNK活化性磷酸化改变,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细胞相比,SIRP α转染细胞的基础水平JNK磷酸化水平下降;利用NF-κ 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对SIRP α转染PC12细胞中NF-κ B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SIRP α引起NF-κ B报告活性显着上升(P<0.01);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中文摘要NGF刺激后,各细胞中NF一KB活性进一步上调,SIRP。转染PC12与其他对照细胞的上调幅度均相似。 Westem Blot结果显示在NGF刺激PC12细胞后Gankyrin表达也出现上调,上调时相早于SIRP。在NGF刺激后的表达上调时相。NGF诱导后30分钟,Gank州n蛋白表达即出现上调,随刺激时间延长其表达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对照胎牛血清刺激则不影响Gankyrin表达。对组织蛋白裂解液进行w七stem Blot分析,结果显示Gankyrin在小鼠胚脑中无明显表达,但出生后脑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与胚胎组织相比,Gankyrin在出生后小鼠脑组织中表达出现明显上升;其表达广泛分布于皮层各层细胞,其中在海马区表达最高,其表达主要位于海马部位细胞核。 利用不同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处理PC 12,W七stem Blot分析各抑制剂处理所引起Gankyrin表达改变情况,结果表明,PI3K抑制剂Wortamannin,Erk抑制剂pD98059和IKK抑制剂BAYH一7082处理使NGF诱导的Gank州n上调趋势减弱,这种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IKK抑制剂BAYH一7082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38特异抑制剂SB203580处理对NGF诱导的Gankyrin表达具有增强作用,这种增强作用也表现剂量依赖关系。 SIRP。和Gankyrin在神经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各自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显示sIRP“和G肛水yrin可能分别参与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精细调节及突触功能和神经细胞存活等功能的调控。 本文部分研究结果已投送Moleeular Brain Researeh杂志(已修回)。

米志萍,JIANGPH,WENGWL[8](2000)在《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文中提出膜蛋白P84(SHPS - 1)及其配体IAP(integrinassociatedprotein ,integrin相关蛋白 )均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后神经外组织表达并参与信息传递 ,在小鼠视网膜表达这两个分子的部位主要是视网膜突触所在的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 ,提示该分子对可能与突触有关。免疫电镜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外丛状层 ,这两个分子分布在突触的部位 ,原位杂交研究结果表明P84信使核糖核酸 (mRNA)既在内核层也在外核层 (感光细胞层 )表达 ,而IAP只有在内核层的某些细胞中表达 ,感光细胞不表达该分子 ,提示外丛状层突触部位的IAP只有来自内核层的神经元 (即突触后来源 )。在IAP基因缺陷型小鼠视网膜上 ,P84在外丛状层的分布向外核层弥散 ,失去了正常的突触分布特征 ,说明P84的突触分布需要IAP与P84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P84和IAP在视网膜的信息传递效应可能发生在突触的部位。由于P84在突触的两侧均有分布 ,因而这对突触相关分子代表了一种可能调节突触活动或者神经元相互之间营养作用的所谓双向信息传递系统。

二、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大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2 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突触的可塑性变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耗材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液体的配制
        2.2.4 实验对象
        2.2.5 实验分组
        2.2.6 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制备
        2.2.7 组织制备
        2.2.8 突触前终末标记物SYN的western blot检测
        2.2.9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2.2.10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2.2.11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突触前终末标记物SYN的表达变化
        2.3.2 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突触后标记物SAP10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突触前终末标记物SYN的免疫荧光双标
        2.3.3 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突触前终末标记物SYN的免疫荧光双标
    2.4 讨论
        2.4.1 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突触的可塑性变化
        2.4.2 视网膜神经元参与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情况
    2.5 小结
3 胶质细胞在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突触可塑性变化中的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与耗材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液体的配制
        3.2.4 实验对象
        3.2.5 实验分组
        3.2.6 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制备
        3.2.7 氟代柠檬酸玻璃体腔注射
        3.2.8 组织制备
        3.2.9 RT-PCR步骤
        3.2.9.1 RNA 提取
        3.2.9.2 基因组DNA的去除
        3.2.9.3 反转录(20fil体系)
        3.2.9.4 RT-PCR (25於1 体系)
        3.2.9.5 RT-PCR 护增程序
        3.2.9.6 电泳鉴定
        3.2.10 Western blot检测
        3.2.1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
        3.2.12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3.2.13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GFAP的表达
        3.3.2 氟代柠檬酸处理组大鼠视网膜GFAP的表达
        3.3.3 氟代柠檬酸处理组大鼠视网膜SYN的表达
    3.4 讨论
        3.4.1 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GFAP的表达变化
        3.4.2 视网膜内胶质细胞活化对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小结
4 TSPs在视网膜的表达及对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与耗材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液体的配制
        4.2.4 实验对象
        4.2.5 实验分组
        4.2.6 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制备
        4.2.7 Gabapentin腹腔注射
        4.2.8 氟代柠檬酸玻璃体腔注射
        4.2.9 组织制备
        4.2.10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4.2.11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4.2.12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TSP1在健康成年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4.3.2 TSP2在健康成年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4.3.3 α2δ1在健康成年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4.3.4 TSP1和TSP2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4.3.5 α2δ1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4.3.6 Gabapentin处理组大鼠视网膜SYN的表达
        4.3.7 Gabapentin处理组大鼠视网膜GFAP的表达
        4.3.8 Gabapentin处理组大鼠视网膜TSP1和TSP2的表达
        4.3.9 氟代柠檬酸处理组大鼠视网膜TSP1和TSP2的表达
    4.4 讨论
        4.4.1 TSP1和TSP2及其神经元受体α2δ1在健康成年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4.4.2 TSP1/2-α2δ1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2)淀粉样多肽Aβ40调节小脑颗粒细胞GABAAα6表达的机制及发育成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略缩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淀粉样多肽
    二、GABA_A受体和α6亚单位
    三、p75NTR
    四、小脑颗粒细胞的成熟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品及试剂
    二、实验方法
        1. 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的原代培养
        2. 膜片钳记录GABA_A受体电流
        3. 生物素标记膜蛋白
        4. 免疫共沉淀(Co-IP)
        5. 蛋白抽提与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
        6. 全细胞mRNA抽提和定量PCR
        7. 大鼠小脑脑片培养、冰冻切片
        8. 小脑颗粒细胞转染质粒
        9. 小鼠小脑脑区注射
        10.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一、Aβ40调节GABA_Aα6的表达及其信号机制
        1. Aβ40能够增加膜上GABA_Aα6的表达
        2. Aβ40能够增加GABA_Aα6的蛋白翻译
        3. Aβ40通过ERK/mTOR信号途径调控GABA_Aα6的表达
        4. Aβ40通过p75NTR来激活ERK/mTOR通路
    二、Aβ40对小脑及小脑颗粒细胞发育的调控
        1. Aβ40在体内和体外促进CGCs与小脑的成熟
        2. Aβ40促进小脑颗粒细胞上NeuroD2的表达
        3. Aβ40促进小脑颗粒细胞树突小棘的表达
讨论
    1. Aβ40与p75NTR的相互作用
    2. 调控GABA_Aα6的ERK-mTOR信号途径
    3. Aβ的状态影响其作用
    4. Aβ40对CGC发育的调控
    5. 大鼠小脑颗粒细胞模型
总结与展望
综述
    一、淀粉样多肽的产生、清除与分布
        1. 淀粉样多肽的细胞产生
        2. 淀粉样多肽的清除
        3. Aβ体内分布及浓度
    二、Aβ的生理作用
        1. Aβ调节突触功能和学习记忆
        2. Aβ参与维持脂稳态
        3. Aβ的抗氧化能力
        4. Aβ调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5. Aβ的其他生理作用
    三、Aβ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
        1. 能够与Aβ相互作用的受体
        2. Aβ介导的信号通路
    四、Aβ种类的作用与结构的关系
    五、Aβ导致AD的假说
    六、结论
其他工作
    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
        2. 急性分离脑片制备
        3. 膜片钳记录
        4. 数据采集和分析
        5. 质粒构建和细胞转染
        6. 药品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CD47分子胞外段蛋白的表达及其对Jurkat细胞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CD47-SIRPα信号通路
    第二部分 CD47-SIRPα信号通路与白血病
实验一 hCD47 胞外段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hCD47 胞外段蛋白对Jurkat 细胞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信号调节蛋白α在树突状细胞活化中的调节作用和射频消融术联合热休克DC疫苗抑制肿瘤复发(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信号调节蛋白α在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中的调节作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第二部分 射频消融术联合热休克DC疫苗抑制肿瘤复发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附文献综述1 SIRP家族和免疫调节
    参考文献
附文献综述2 射频消融和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附成果和发表论文
致谢

(5)信号调节蛋白α在天然免疫激活中的负性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信号调节蛋白α在天然免疫激活中的负性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二 主要仪器设备
        三 研究方法
    结果
        1 稳定高低表达 SIRPα及空载体巨噬细胞系的建立及合成的 Stealth~TM RNA 干扰效果鉴定
        2 干扰 SIRPα后可显着提高 LPS 信号通路
        3 干扰 SIRPα后改变了 LPS 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模式
        4 输入 SIRPα-KD 的小鼠对致死剂量的 LPS 敏感性更高
        5 SIRPα与免疫耐受无关
        6 LPS 刺激后诱导的 SIRPα表达下调有助于巨噬细胞的激活
        7 LPS 刺激可激活 SIRPα并使其与 SHP-1 和 SHP-2 结合
        8 SIRPα通过影响 SHP-2 和 IKK 家族蛋白结合发挥其抑制作用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一] 信号调节蛋白和免疫调节
[综述二] TLR 受体信号通路
发表论文
致谢

(6)家兔视网膜A类水平细胞多巴胺D1受体定位及connexin57、50 mRNA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Part I 家兔视网膜A 类水平细胞多巴胺D1 受体鉴定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单细胞RT-PCR 鉴定A 类水平细胞内D1 受体mRNA 的转录
        2.1.1 急性分离家兔视网膜水平细胞
        2.1.2.合适的玻璃微电极吸取细胞
        2.1.3 单链合成cDNA
        2.1.4.PCR 扩增多巴胺D1 序列
        2.1.5 实验对照
        2.1.6 电泳、扩增及测序
        2.2 形态学确定的A 类水平细胞上免疫荧光双标记D1 受体
        2.2.1 细胞内注射的试验动物准备
        2.2.2 细胞内注射神经生物素
        2.2.3.A类水平细胞显色
        2.2.4 组织包埋和切片
        2.2.5 免疫荧光双标记
        2.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3 所用试剂
    3. 结果
        3.1 急性分离家兔视网膜得到单个A 类水平细胞
        3.2 单细胞RT-PCR 鉴定A 类水平细胞D1 受体mRNA 的转录
        3.3 神经生物素标记的A 类水平细胞
        3.4 多巴胺D1 受体在家兔视网膜及A 类水平细胞上的分布
    4. 讨论
        4.1 实验结果及意义概述
        4.2 多巴胺对不同类型的水平细胞发挥不同的功能
        4.3 A类水平细胞内存在D1 受体mRNA
        4.4 D1受体分布于A 类水平细胞的胞体和突起
    5. 小结
    6. 图表目录
    7. 参考文献
Part II 单细胞RT-PCR 鉴定家兔A 类水平细胞中 Connexi1157、50 基因转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动物准备
        2.2 分离及吸取A 类水平细胞
        2.3 合适的玻璃微电极吸取细胞
        2.4 DAPI 染色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核
        2.5 单链合成cDNA
        2.6 单细胞RT-PCR 扩增raCx57 及raCx50 片断
        2.7 Multiplex PCR 扩增raCx57、50 基因片断
        2.8 实验对照
        2.9 所用试剂
    3. 结果
        3.1 急性分离并吸取家兔A 类水平细胞
        3.2 DAPI 染色神经元细胞核
        3.3 单细胞RT-PCR 扩增缝隙连接蛋白raCx57、50 基因
    4. 讨论
        4.1 家兔A类水平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
        4.2 为什么猜测家兔A 类水平细胞中有raCx57、50
        4.5 A类水平细胞中raCx57、Cx50 mRNA 转录
    5. 小结
    6. 图表目录
    7. 参考文献
Part III 离子型非NMDA 受体在大鼠视网膜视锥细胞小足的分布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动物准备
        2.2 大鼠视网膜准备
        2.3 视网膜冰冻切片
        2.4 免疫荧光双标记
        2.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2.6 所用试剂
    3. 结果
        3.1 GluR2/3 在大鼠视网膜上分布
        3.2 Kinesin II 标记视网膜上的带状突触
        3.3 GluR2/3 与kinesin II 双标记
        3.4 Goα与GluR2/3 双标记
        3.5 PKCα与GluR2 双标记
        3.6 GluR6/7 在大鼠视网膜上的分布及其与kinesin II 双标记
        3.7 GluR2/3 及GluR6/7 在大鼠视网膜视锥细胞小足处的分布比较
    4. 讨论
        4.1 Kinesin II 标记的大鼠视网膜
        4.2 GluR2/3 及GluR6/7 在视锥细胞小足中的分布
        4.3 0N 型双极细胞上AMPA 受体的分布
    5. 小结
    6. 图表目录
    7.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综述

(7)SIRP α及Gankyrin在神经发育和分化中的表达调控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第一部分 SIRPα在小鼠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前言
    试剂与仪器
        1 材料
        2 主要化学药品和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
    实验方法
        1 小鼠胚胎模型建立
        2 取材和切片
        3 感受态细胞制备
        4 质粒转化
        5 质粒小量抽提
        6 质粒大量抽提
        7 GST-SIRPα跑内区片段融合蛋白质体外表达和纯化
        8 兔抗人SIRPα胞内区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9 抗SIRPα跑内区抗体对小鼠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0 组织总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
        11 Western Blot
        12 SIRPα引物设计
        13 SIRPα胞内区序列正义和反义RNA探针合成
        14 原位杂交检测SIRPα表达
    实验结果
        1 兔抗SIRPα抗体的制备、纯化与鉴定
        2 SIRPα原位杂交探针制备
        3 SIRPαmRNA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定位
        4 SIRPα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定位
        5 SIRPα在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改变
    讨论
    文献
第二部分 SIRPα在PC12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试剂和仪器
        1 材料
        2 主要试剂配置
        3 主要仪器
    实验方法
        1 PC12细胞培养
        2 建立SIRPαWT基因稳定转染PC12细胞系
        3 细胞增殖实验
        4 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分化分析
        5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6 免疫沉淀
        7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实验结果
        1 SIRPα在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分化后的表达
        2 稳定表达野生型SIRPαPC12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
        3 稳定转染SIRPαPC12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4 SIRPα对NGF刺激PC12细胞神经分化反应的影响
        5 SIRPα胞内区缺失突变体对NGF刺激的PC12神经分化的影响
        6 SIRPα表达对PC12细胞中NF-κB活化的影响
        7 SIRPα对PC12细胞中MAPK通路活化的影响
        8 SIRPα对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分化过程中ankyrin重复结构域蛋白
        Gankyrin蛋白表达的调节
    讨论
        1 NGF刺激PC12细胞神经分化后SIRPα表达上调的意义
        2 SIRPα对NGF诱导PC12细胞形态分化过程的抑制及其意义
        3 SIRPα对NGF诱导PC12细胞形态分化抑制的机制
        4 SIRPα对PC12细胞中NF-κB活性的调节
        5 SIRPα对NGF诱导不同信号传导通路的不同效应
        6 SIRPα对NGF诱导神经分化过程中Gankyrin表达上调的促进
    文献
第三部分 Gankyrin在NGF诱导PC12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研究
    前言
    试剂与仪器
        1 材料
        2 主要化学药品和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同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
        1 小鼠胚眙模型建立、取材和免疫组化石蜡包埋切片(同第一部分)
        2 组织总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同第一部分)
        3 抗Gankyrin抗体对小鼠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 NGF刺激PC12细胞及MAPK激酶抑制剂处理
        5 Western Blot分析(同第一和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Gankyrin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改变
        2 Gankyrin在脑组织中表达定位
        3 Gankyrin在神经发育过程中表达调控机制
    讨论
    文献
[综述一]
    信号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综述二]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in HCC
致谢

四、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D]. 周利红. 中南大学, 2013(03)
  • [2]淀粉样多肽Aβ40调节小脑颗粒细胞GABAAα6表达的机制及发育成熟的研究[D]. 占小琴. 复旦大学, 2013(03)
  • [3]CD47分子胞外段蛋白的表达及其对Jurkat细胞的作用研究[D]. 严学倩. 第四军医大学, 2011(04)
  • [4]信号调节蛋白α在树突状细胞活化中的调节作用和射频消融术联合热休克DC疫苗抑制肿瘤复发[D]. 刘琼. 第二军医大学, 2009(10)
  • [5]信号调节蛋白α在天然免疫激活中的负性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D]. 孔晓妮.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4)
  • [6]家兔视网膜A类水平细胞多巴胺D1受体定位及connexin57、50 mRNA鉴定[D]. 李慧.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4(06)
  • [7]SIRP α及Gankyrin在神经发育和分化中的表达调控和作用研究[D]. 康斌. 第二军医大学, 2004(01)
  • [8]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J]. 米志萍,JIANGPH,WENGWL.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S1)

标签:;  ;  ;  ;  

突触膜相关蛋白 P84/SHPS-1 及其配体 IAP/CD47 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