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名农村免疫工作者业务培训分析

483名农村免疫工作者业务培训分析

一、483名乡村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守山[1](2018)在《海南州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海南州2016年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效果。方法:用封闭式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培训前后现场测试。结果:预防接种服务、疫苗使用管理、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置和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得分在培训后均有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授课水平、培训内容、教学条件和培训方式。结论: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较好,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也较高。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对免疫规划工作至关重要。

田孟[2](2018)在《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和密集的制度建设,然而这些举措却并未实现预期目标,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偏差,并且最终造成了一种政府、患者(社会)和医院(医生)都不满意的意外结果。这种政策的意外结果构成了笔者的问题意识来源。全面考察农村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而分析和解释其中的政策偏差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基于富县这个中西部普通农业县的田野调查,采用将纵向的历史变迁梳理和横向的制度实践分析两个维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探讨了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破解之策。由于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度“嵌入”于国家自上而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自下而上的经济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中,因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过程便不仅可以看作是一个考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经济学或卫生经济学问题,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或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学问题。由于当前农村新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已远远超出“政府-市场”框架的解释能力和认识范围,通过引入“国家-社会”框架,将能有助于深化认识,并对接下来的农村新医改具体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和建议。社会学意义上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主要关注的是在以国家力量为主要依托的、包括了现代市场和现代政府等在内的现代性因素进入尚具有传统性特征的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那些包括了既有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社会因素的反应、作用及其应对方式。其中,特别强调传统社会性因素和机制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的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等。具体就农村新医改这一研究主题而言,政府主导的卫生体制必须要在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之间达成某种均衡,尤其是要注意调动农民及村社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和基于村社的农民合作共同构成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主要机制。在“国家-社会”框架下,本文主要从纵向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和横向的农村新医改的制度实践两个维度具体展开:首先是考察了新医改前的两个阶段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历程和模式,其次是分别考察了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阶段最主要的三项制度的实践过程及其面临的困境。首先是对于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前的考察。国民政府在建设现代卫生事业的过程中,不仅未能较好地体现政府主导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没有以农民为本位,积极发动农民,促成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这是国民政府时期现代卫生事业不彰的根本原因;而集体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主要是采取了将行政主导的体制和农民及村社本位的机制相结合的办法,最终快速、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到农村社会之中,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次是对于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后至新世纪以前的旧医改的考察。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从整体上看,卫生事业活力确实有所增强,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有所增加,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的出现和普遍存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组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民众的不可承受之重。最后是对于第三阶段即新世纪以来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的考察。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中的三项主要制度都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也即出现了政策偏差的现象。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在贯彻落实政府主导的原则的同时,没有能够考虑到农村的客观实际并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不过,笔者并非笼统地进行阐述和演绎,而是对新医改中的三项制度分别进行探讨:第一,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卫生人才问题上,笔者认为,现行城乡同一的执业医师制度脱离了农村的客观实际,是导致农村卫生人才事业陷入短缺困境的关键原因。第二,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费用负担问题上,笔者发现,新农合筹资量的剧增并没有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而是让农民的疾病负担持续性地保持在了一个并不能够保障其避免陷入贫困之中的支出水平之上。新农合制度以大病统筹作为基本的制度定位和将新农合视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倾向,不仅违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且也不符合疾病治疗的基本规律。第三,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上,笔者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服务主要采取了项目制的方式进行供给,从而非常明显地强化了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决策的空间和主体性严重不足。对于当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所遭遇到的困境,必须超越“政府-市场”视角,引入强调社会机制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后者看来,现代社会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现代性因素在整个社会弥散和建立的过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新的社会秩序。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缺乏自律性,故而它们都有可能发生对于社会领域的过度扩展和僭越,也即进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领域,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混乱。因此,在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可能不只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不单是政府失灵的问题,而往往是市场和政府同时出现失灵的问题。对此,“国家-社会”范式强调要超越市场与政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反思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从而为社会秩序的最终达成提供创造性的思路。由此观之,农村新医改的各种制度之所以会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够体现农民的本位原则,农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严重不足,农村社会的差异性在决策中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和充分的体现,农民的需求偏好得不到有效地地表达和回应。笔者提出,在通过适度下放决策权力的方式以完善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着力强调农民及村社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农村医疗卫生政策要以农民为本位,通过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各项医疗卫生政策及资源相对接的平台和能力。总之,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以农民为本位的基本方略,即以农村的客观状况和实际需要作为卫生制度改革的基准,并特别注意在村社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模式”作为接下来农村新医改实践的主要方向,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总体目标中的“中国特色”之所在。

屈凡伟[3](2017)在《中国云南省与泰国宋卡府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中国云南省和泰国宋卡府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卫生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全科医生培养和社区临床实践等角度,比较双方的差异和优缺点,探讨对方成功的经验,来完善云南省的卫生人力资源政策,改进农村卫生服务状况。研究目标:1.比较中国云南省和泰国宋卡府在农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方面的差异,从人才教育、培养、发展以及保障等方面借鉴泰方如何做到学得实、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并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云南省借鉴人才培养经验。2.探讨和完善云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免费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定性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之以定量分析以及对乡镇卫生院的问卷调查。定性研究方法用于比较云南省和宋卡府在社会经济状况、政策环境、资源的拥有量、管理技能、农村全科医学人才的数量和能力、卫生服务提供、社区参与和支持,以及基层本科医学教育的不同。研究框架则借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卫生人力资源行动框架中部分内容,并侧重于从政策及法律法规、财政干预、参与性、教育培训4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结果]1.整体比较结果。中方: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与基层农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农村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农村医务人员待遇较差且不均衡,发展机会较少。农村全科卫生队伍不稳定,不愿来也留不住。泰方:政策导向积极,政府投入扶持力度大。针对农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途径多样,质量较高。农村全科医生待遇较好,服务意愿较强。健康志愿者制度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起到了极大的补充作用。2.人力资源与卫生服务体系比较结果。中方:县医院本科学历人员占42%、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人员占12%。医生、护士、药师、牙医数量严重不足。仅29%的人员参加过各级培训。14%的人员对目前工作激励机制满意。工资收入较低。继续教育存在很大困难。泰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本科学历占100%。需要更多的医生、药师和牙医。每人每年至少一次培训。工作激励机制全员满意。收入高于城市同类人员。中泰两地保险知识知晓率P<0.05,有统计学差异。3.医学培养模式比较结果。中方: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使其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使许多学科的教学内容重复。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而案例讨论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少,难以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见习的时间不够。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教与学的互动,缺乏学生主动参与。泰方:课程主要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达到了知识的统一性,培养学生的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网络教学方法较多。第2-5年均安排社区医学课程。社区临川实践针对性强。4.社区临床实践比较结果。中方:基层卫技人员不足,部分地区出现有设备无人用,有技术人员无设备的现象。乡村医生多为本地农民,文化水平低,医学专业技能和规范的培训亟待加强,多无行医资格证。乡村全科医生待遇低,约为每月450元人民币,且年底通过考核后才拿得着。泰方:政府拨款优先考虑乡、村卫生室的人员工资、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等费用。国家相关政策对基层有倾斜、有激励,对稳定基层卫生人才提供了保障。根据乡、村预防医疗的不同需求对卫生人才分级培训、按需设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节约人力成本。健康促进志愿者制度充分发挥了基层卫生人员与居民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强化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职能,使预防保健工作得以落实。5.全科医生培养比较结果。中方:全科师资多为专科医生转岗而来,缺乏对社区和基层服务的了解,对完成适应全科医生培养需要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理念、师资及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对全科医生培养的考核评价仍较单一,还不能真正体现综合能力。泰方: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培养人数纳入国家计划,满足当地需要),课程安排、临床实践突出了基层社区与患者的需求,医学院校与基层医院培养基地形成良性相互衔接,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科学先进,教学活动丰富,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科学评价,反馈提高。[讨论及建议]1.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基层能力;2.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高水平适用型农村卫生人才;3.完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4.创新教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推动课程体系改革;5.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全科医生经济收入水平;6.合理调整卫生资源,吸引定向全科医学毕业生。

陈丽云,黄家梅,江秀梅,汪迎春,张上建,吴慧华,陈燕萍,游诗建[4](2015)在《南平市基层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南平市4期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效果。方法用封闭式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培训前后现场测试。结果预防接种服务、疫苗使用管理、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置和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得分在培训后均有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授课水平、培训内容、教学条件和培训方式。结论基层免规培训效果较好,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也较高。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对免疫规划工作至关重要。

韩飞飞[5](2014)在《新疆四县(市)乡村医生培训现况与需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新疆四县(市)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培训需求以及培训后乡村医生自评满意度和居民对乡村医生服务满意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思路,为提高新疆乡村医生职业素质发展和服务能力提供思路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13年新疆墨玉、青河、哈密、富蕴四县(市)的12个乡镇卫生院和30所村卫生室进行机构调查;对16名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进行定性访谈;对126名乡村医生及266名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最终抽取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村医三基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结果:从培训地点、目的、方式、内容、频率、师资六方面描述乡村医生的培训现况和需求:(1)乡村医生培训现况:在以会代训、现代远程网络、定期专题讲座、临床技能实践四种培训方式中,乡村医生主要以乡镇卫生院每月一次“以会代训”的形式参加培训,所占比例为68.75%;培训地点主要设在乡镇卫生院;52.34%为乡镇卫生院师资;培训目的中44.53%的乡村医生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其次是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了解医学新知识、见世面,换环境、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学历所占比例依次呈下降趋势;培训内容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其中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方面培训所占比例分别为30.47%和22.66%,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占25.56%,卫生法规及农村工作管理占11.72%,其余内容培训占8.59%。(2)乡村医生培训需求:培训最佳地点选择上,35.15%被调查者选择在地区级卫生机构培训,其次是28.12%的选择在县级卫生机构进行培训,并以地区级卫生机构人员和医学院校师资为理想师资;29.69%的被调查者希望是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培训;培训方式最佳选择为临床技能掌握占38.28%;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最佳培训内容的比例占46.09%。结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给予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的政策保障;增强乡村医生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人才;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的统筹协调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宜的乡村医生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切实确保为农村卫生服务质量。

段萌萌[6](2013)在《新疆六贫困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及运行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进一了解新疆部分贫困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及使用现状,为提高其资源利用率,达到改善村卫生室环境、提高其服务质量与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村民的身体健康,为卫生管理机构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策略,及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帮扶提供基础资料,推进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供实质性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新疆36个贫困县中随机抽取6个贫困县的376个村卫生室进行调查,定量资料利用调查表收集2005年至2011年上报的卫生资源人、财、物相关数据,定性资料收集54个村卫生室相关负责人访谈及年度工作总结。结果:本次调查共有376个村卫生室,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6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平均达标率为71.06%,房屋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规定200平方米村卫生室占8.61%,同时拥有观察室、计划免疫室、健康教育室的占18.76%;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为0.05人,每千农业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1.32,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为1.09;性别构成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3.85%、36.15%;年龄构成以35岁以下年龄者占大多数为57.89%;学历构成以中专学历比例较高为54.82%;执业结构以乡村医生占在岗职工总数的71.39%,执业医师仅占2.74%、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49%;六年间人员培训地区级、县级、乡级医疗机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69%、25.13%、39.43%;内容主要以专科、全科为主;村卫生室总收入及总支出从2005年至2011年总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89%、24.44%;2011年总收入分布依次为:人员补助经费收入占40.00%、上级补助收入占27.49%、药品收入占22.41%、医疗收入占10.00%;总支出依次为人员支出占61.24%,药品支出占38.36%,其他支出占0.40%;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情况显示诊疗人次、出诊人次、转诊人次由2005年至2011年总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63%、6.27%、22.80%*;公共卫生提供情况显示报告疑似传染病例数、产后访视次数、五苗计划免疫接种人次、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分别为6.73%、34.18%、16.73%、44.94%,开展健康教育次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增长率下降24.30%;设备方面检查设备类配置率、使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5.65%、65.43%,辅助设备类均为最低分别为21.89%、39.22%。结论:新疆贫困县村卫生室在国家及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下,房屋设备等基础建设已有很大的补充和更新,但村卫生室数量不够、卫生人员数量缺乏素质不高、设备种类少使用率低等现象依然存在,是制约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发挥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各级政府投入的同时,合理配置贫困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重点解决如何留住卫生技术人才、工资待遇及养老问题,巩固完善村卫生室的基本功能和基础地位,更好地向广大农牧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徐庆锋[7](2012)在《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在农村卫生构架中,乡镇卫生院由于其性质与功能,使之成为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的数量与人才素质,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虽然我国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投入,但是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数量不足,配置不均,学历、职称层次低,培训再教育缺乏,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的一般状况、继续教育现状、培养需求、培养方式等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一种具有可及性、可接受性及可持续性的医学教育方式,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我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培养规划、加快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对本次调查获得的1157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性别比例不均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水平不高,教育培训不足,人才严重缺乏,日常工作负荷压力大,收入水平低,对工作满意度欠佳。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明确定位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加大建设投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定向委培政策,培养乡镇卫生院后备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明确人员编制,建立执业资格体系和职称晋升制度,制定有效激励措施与竞争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师的工资待遇,落实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用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主管部门完善乡镇卫生院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改善培训工作的方式与内容,加强培训质量管理,落实对口支援政策,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结合农村实际需求建设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

陈丽[8](2012)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在系统界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和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自己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策略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分析概括国内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概括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经验,提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策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现场问卷调查,关键知情人访谈三种方式。其中文献检索是指利用相关书籍、学术文献、网络资源等资料和信息对均等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广泛收集国家卫生统计年鉴、卫生服务调查中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据资料、政府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对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以及均等化实施进展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现场调查包括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从东、中、西部各自选取1个典型地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分别对典型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系统收集样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进展数据与各项服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二是选取相关知情人士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深入了解关键知情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解与认识,探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和措施等。资料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规范分析法,专家咨询法,SW0T分析法和相关统计学方法。规范分析法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利用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研究界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专家咨询法是指邀请社会学专家2名、公共管理学专家2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家2-3名,卫生经济学专家2名、公共卫生机构(包括专业机构和基层机构)管理人员3-4名、卫生、财政等不同等级行政部门负责人4人,合计约15人左右通过专家会议的形式集中就三个主题展开咨询。SWOT分析法是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关键策略,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运用SWOT分析为政策建议和最终策略的提出提供基础。此外,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的现状和服务利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全国各地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现状主要从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经费情况、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城乡间差异等这几个方面分析和描述。首先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其中绝大部分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各地逐步开展起来。其中,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迅速得以启动,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经在大部分地区启动。其次是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情况,具体如下。截止2009年底,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8个地区已经落实人均15元的公共卫生经费。然后是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这部分主要是指各地区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有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此外,城市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状况在大多数项目上优于农村地区,例如,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2、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体制、机制、组织和技术等方而还存在许多不够完善和成熟之处,如专业人员的数量,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机构之间的良好协作,农村地区的宣传效果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部分地区专业人员数量不够主要是指如何吸引和培养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是目前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部分农村地区的专业人员不足问题比较明显,以及对于精神病管理这类专业性强的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言,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此外,由于公共卫生服务落实的组织障碍长期广泛存在,具有特色的组织策略缺乏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基层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政策要求不相符;公共卫生机构运作存在利益分配阻碍了职能的下沉的问题。例如:在贵州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精神病鉴定机构对精神病的管理造成了组织上的障碍。此外,还存在一些内在阻碍因素,一方面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城乡二元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存在问题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不完善都影响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是制度方面的原因,转移支付制度总体设计存在缺陷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都是阻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在阻碍因素。3、各地一些好的做法、经验总结各地在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探索出一系列好的做法:一方面是各地探索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创新。各地在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上做了一些创新:退休人员进社区、应届大学毕业生下基层、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下社区、落实基层卫生人员编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志愿者动员等为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落实提供了人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各地探索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稳定人才的激励措施。居民健康档案动态信息化管理、采取全面措施稳定农村公共卫生队伍等这些做法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政策保障,但这些做法也具有很典型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公共卫生需求,在做法的选择上也各有特色。研究结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较好地反映了核心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部分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较好,如妇幼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等,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部分项目的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比如: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指导等。所以,基于各项目工作原有基础差异,结合当地的实际,合类公共卫生项目推进的优先顺序。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明显地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但是基层医疗工作机构共作人员的待遇还有待提高,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建设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特别是健康档案建立和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过程中,不同地区也尝试了不同的做法,本研究以江苏、贵州和湖北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些做法本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各地区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需求和资源条件制定具有特色的政策,帮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创新点本研究在系统界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和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的理解。此外,在分析概括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本文还归纳并概括了各地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好的做法及相关经验,并且结合国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经验,提出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策略。

刘聚源[9](2011)在《2010年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逐年增长。据统计,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从1990年的3.25%上升至2007年的6.25%。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对健康的需求逐年增长,中国广大农村有限的健康资源与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可以预见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乡村医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承担重要任务。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功能能否发挥作用,关系到国家农村卫生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立,关系到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果,影响着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最近几年,国家在农村开始推行新医改和新农合制度,在这个形势下,2004年全国开始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全国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乡村医生准入、培训和考核有了明确、严格的规定,希望能逐步解决多年来乡村医生执业无法可依的问题,是乡村医生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道路的里程碑。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一个全国性、多省份、大样本量、调查内容全面、调查方法多样的乡村医生现状调查,系统了解中国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的现状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为制定乡村医生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线资料。目的一、系统了解我国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二、系统了解我国乡村医生受教育程度、培训情况三、系统了解我国乡村医生收入情况四、系统了解我国乡村医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需求五、为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基于事实的现状报告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开发《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问卷》,对全国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山西省、贵州省、云南省和甘肃省)部分乡村医生的工作基本情况、教育培训情况、收入相关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系统分析调查和访谈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结果一、本研究总共调查了18,259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为44.3±11.2岁,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19岁。其中,36-45岁年龄段的乡村医生数量,占调查总体的32.8%。男性乡村医生占调查总体的70.2%。66.9%的乡村医生认为家庭条件与同村的其他居民相近;25.1%的乡村医生认为家庭条件与其他村民相比较差。在乡村医生的健康状况方面,87.2%的乡村医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良好。二、67.1%的乡村医生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乡村医生平均从医年限为21.5±11.9年,最小从医年限为1年,最大从医年限为65年。在乡村医生的日常工作方面,临床常见病治疗占总工作量的60%。54.9%的乡村医生还从事除乡村医生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平均每月从事其他工作的时间比例为20%。乡村医生每日进行卫生服务的平均时间为8.5个小时,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天工作时间。71.4%的乡村医生为村民开展体检服务,平均每年提供体检服务3次。其中,测血压占体检服务工作量的50.5%。59.4%的乡村医生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服务人口健康档案的平均建档率为65.38%。83.6%的乡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帮助慢性病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其中,96.4%的乡村医生采用的方法为饮食指导。乡村医生平均每周服务人次数为58.5,与2009年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据(68.5人次/周)相比较低。乡村医生平均每周服务人次数具有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平均每周服务140(及以上)人次的乡村医生占调查总数的10.7%,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分别为3.0%和9.7%。乡村医生每次诊治病人的平均收费为17.4元/人。诊治病人平均收费呈东部到西部递减的趋势。乡村医生平均每周转诊病人在7次/周以下的占总数的80.0%;92.2%乡村医生提供出诊服务,每周出诊少于5次/周的乡村医生占总数的63.0%。61.4%的乡村医生不收取出诊费。收取出诊费用的乡村医生平均每次收取出诊费用为4元/次。73.0%的乡村医生收取出诊费用少于5元/次。92.9%的出诊原因为“病人出门不便”。53.4%的乡村医生采用“口服给药”作为处置发热病人的首选方法。调查地区乡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处理最常见的五种疾病/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高血压、外伤中毒和皮肤病性病。69.5%的乡村医生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满意。不满意的三个主要原因为“收入低”(83.6%)、“工作量大”(38.8%)和“工作条件差”(37.9%)。三、63.0%的乡村医生文化程度为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占总数的13.3%。执业资格方面,12.8%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比2006年全国的数据高(11.5%)。93.9%的乡村医生在近一年接受过培训,平均每年接受培训次数在2次及以下的人数占调查总体的29.7%。48.8%的乡村医生平均每年培训天数在12天以下,平均每年培训天数在12-24天的乡村医生占总数的27.5%,平均每年培训天数在24天及以上的占总数的23.7%。东部地区有2,024人培训天数在24天及以上,占东部地区调查总数的37.6%;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分别为12.5%和27.6%。在培训天数需求方面,74.7%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天数在12天及以下比较合适,9.1%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天数在24天及以上比较合适。因此,无论是培训天数的现状还是需求,“12天及以下”的比例是最高的。乡村医生平均培训费用支出为300元/次。其中,培训费用最高为4,000元/次,最低为0元。66.0%的乡村医生平均每年培训费用支出在500元及以下。东部地区乡村医生培训支出在1.000元及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20.5%,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分别为8.8%和8.9%。75.9%的乡村医生培训目的为“知识更新”。在培训方式现状的调查中,较常见的前三种培训方式分别为“会议讲座”(56.6%)、“上级医生现场指导”(45.0%)和“远程/视频教育”(31.4%)。在培训方式需求的调查中,乡村医生需求较大的前三种培训方式分别为“上级医生现场指导”(56.2%)、“临床进修”(53.3%)和“学校培训”(29.3%)。因此,培训方式的现状与需求分布不一致。在培训内容现状的调查中,较常见的前三种培训内容为“临床技能”(80.6%)、“用药知识”(65.8%)和“预防保健知识”(65.5%)。在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中,乡村医生需求较大的前三种培训内容分别为“临床技能”(93.2%)、“用药知识”(74.5%)和“预防保健知识”(72.0%)。因此,培训内容的现状与需求分布一致。在培训地点现状的调查中,92.8%的乡村医生在乡镇卫生机构接受培训,“乡镇卫生机构”是乡村医生目前接受培训最多的地点。在培训地点需求的调查中,53.0%的乡村医生希望到“县级卫生机构”接受培训,“县级卫生机构”是乡村医生最希望接受培训的地点。68.4%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后有一定的提高,0.9%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之后业务水平无变化。四、年总收入的平均值为14,591.16元,最高年收入为500,000元,最低年收入为10,000。年总收入为10,000-50,000元的乡村医生占总数的61.6%,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一比例分别为77.6%、58.9%和45.9%。药品收入占年总收入的50.0%。乡村医生年总收入的构成为卫生服务收入、农副业收入、预防保健补贴和政府的其他补助,卫生服务收入所占比例为60%;乡村医生期望收入为10,000-50,000元/年的占总数的82.4%,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一比例为79.8%、84.0%和82.8%,期望年总收入在100.000元及以上的乡村医生占总数的4.5%。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一比例分别为5.9%、4.0%和3.7%。8.8%的乡村医生对现有收入满意,41.8%的乡村医生不满意现有的收入。五、在调查总体中,86.5%的乡村医生所在村卫生室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和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平均每周服务人次数均为40人次/周,没有统计学差异。实行和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对每个病人平均收费分别为14元/人次和13元/人次,没有统计学差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每周转诊人次数(4人次/周)高于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3人次/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出诊率(91.5%)高于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91.1%)。实行和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每周出诊人次数分别为5人次/周和4人次/周,没有统计学差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口服给药”的比例(51.5%)低于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53.8%);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静脉滴注”(42.2%)高于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40.4%)。结论一、对乡村医生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相关政策研究表明,政府重视、政策支持、社会关注是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二、乡村医生工作基本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其年龄结构老化,从医年限普遍较长,工作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的较少,日常工作量大,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三、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调查的结果显示,乡村医生的学历以中专水平为主,缺少规范化的学校教育。培训的现状具有以下特点:短期培训为主、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临床技能为主、培训方式以会议讲座为主。乡村医生希望在县级卫生机构接受短期培训,培训内容以临床技能为主,也要增加预防保健知识的学习,培训方式最好为上级医生现场指导和临床进修。培训的现状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将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的目标真正定位于乡村医生的需求,将社区和全科医学的概念逐步引入到乡村医生教育培训中来。四、乡村医生收入调查的结果显示,其收入较低,工作量大,“以药养医”的现象仍旧存在。乡村医生对收入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五、乡村医生的工作情况、教育培训情况和收入情况大多数呈现地域差异。东部地区的乡村医生逐渐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村卫生室逐渐消亡,逐渐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代。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乡村医生的工作模式仍旧以传统的村卫生室为主。因此,政府相关部分应当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乡村医生提供卫生服务情况和使用药物情况产生了影响。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转诊人次数、出诊率、使用“静脉滴注”率和药品收入占年总收入的比例均高于未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的乡村医生。说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村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乡村医生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乡村医生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阶段,其能力素质不断提高。长期以来,他们为我国农村卫生和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性服务,他们的待遇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梁小雨[10](2011)在《开封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医生队伍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他们是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最底层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从乡村医生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目前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下,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工作。目的:通过对开封市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到当前培训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方法: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将综合采用文献研究与现场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统计学方法、专家咨询法等进行资料分析。对开封市2010年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的24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被调查地区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1)男性占79%,女性占21%;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43年,最小的出生于1987年;(2)从医时间最长的为49年,最短的是4年;(3)15.2%是执业医师,21.8%的执业助理医师,63%没有取得执业资格;(4)从医方式中16.5%为完全脱产;(5)74.9%拥有中专学历;(6)72.8%所学专业为西医临床医学。2、乡村医生培训需求情况调查结果:(1)上次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时间太短、重点不突出、过于形式化等;(2)37%选择了培训场地为医学院校;(3)50.6%选择了培训时间在双休日;(4)68.7%选择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5)51.9%选择医学院校相关专家为培训老师;(6)51.9%认为工作中最感棘手问题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7)69.1%认为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提高;(8)65.4%选择了愿意参加政府出资安排的培训即便会影响所在诊所的正常运转。3、乡村医生服务情况调查结果:(1)62.6%与村民建立了“一对一”的照顾关系;(2)病人知道联系电话的占69.5%;(3)43.2%定期为村民做体检;(4)54.3%为村民做健康教育;(5)85.6%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6)接受过上级医院转向村卫生室病人的占50.2%;(7)51.4%对所在村患慢性病的病人进行慢性病随防与管理;(8)对三级医院或对口上级医院各科专家专业技术了解很少的占59.7%;(9)72.8%除用西药治疗外还建议病人用其他疗法;(10)37.0%认为村卫生室的医疗专业设备不能满足诊疗需要。4、乡村医生服务时间调查结果:(1)93.4%每周服务七天;(2)87.7%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3)30.9%每周有五小时为病人提供送医上门服务。5、乡村医生岗位满意度调查结果:30.9%填写了65分。6、乡村医生工作报酬情况调查结果:(1)49.2%认为自己的报酬同乡镇卫生院医生(同年资和同学历)的报酬相比很低;(2)47.1%对自己目前的报酬水平很不满意;(3)30.2%认为相对于工作职责而言,自己的报酬水平极不公正。讨论:1、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且学历程度较低;2、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3、培训内容有待合理设置;4、培训模式需更加实用;5、培训次数可适当提高;6、全科医疗理念需要强化;7、村卫生室基础性设备要求培训更加实用;8、乡村医生工作量大,待遇偏低,有碍培训的稳定性。对策建议:1、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作用:(1)设置相关专业,招收服务农村的医学生;(2)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乡村医生理论培训;2、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培训时间;3、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1)突出每次培训的重点;(2)培训内容跟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3)加强中医、中药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4)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讲解新政策、新方法;(5)增加医患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内容;4、采取更加实用、灵活的培训模式;5、适当提高培训次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6、着重培养乡村医生的全科医疗理念,明确其工作任务;7、采取保障措施,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二、483名乡村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83名乡村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州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培训方法
    3评价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
    2培训效果评价
        2.1培训总体效果评价
        2.2各专业知识的正确率
        2.3学员对培训的反应评价
讨论
    1培训后效果较好
    2应建立合理的基层免疫规划队伍结构
    3应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培训效果

(2)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政策的社会学研究
    1.3 理论资源与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
    1.5 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2 改革开放前的富县现代卫生事业:从1949年到1984年
    2.1 现代卫生事业在民国时期从无到有
    2.2 现代卫生的全面建立:三级卫生网
    2.3 现代卫生事业全面建立的基本思路
    2.4 现代卫生事业全面建立的重要创新
    2.5 本章小结:集体时代的成就与经验
3 市场化思路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1985年到2000年
    3.1 分田到户以后“落单”的村医
    3.2 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医改
    3.3 医改后卫生事业中的政府行动
    3.4 市场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及困境
    3.5 本章小结:成就、问题和经验
4 农村新医改的卫生人才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医师资格制度
    4.1 医学毕业生过剩与农村医生短缺的悖论
    4.2 卫生人才“过剩-短缺”困境的既有研究
    4.3 医师制度的变迁与农村卫生人才的困境
    4.4 本章小结
5 农村新医改的医疗费用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医疗制度
    5.1 新农合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
    5.2 新农合制度困境的既有研究
    5.3 新农合制度困境的制度原因
    5.4 本章小结
6 农村新医改的农民参与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基本公卫制度
    6.1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的概况及其困境
    6.2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既有研究
    6.3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理论分析
    6.4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实践分析
    6.5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农村新医改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困境的破解之道
    7.1 从“政府-市场”到“国家-社会”:卫生政策研究范式转换
    7.2 农村“新医改”困境的破解之道: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
    7.3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一些具体的农村新医改政策建议..
    7.4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不足、以及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打算..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中国云南省与泰国宋卡府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第一部分 前言
    1.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3.研究意义
    4.课题来源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研究目的和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调查方法
    5.数据分析方法
    6.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第一章 中泰整体比较研究结果
        1.1 中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泰方实施经验
    第二章 中泰卫生人力资源和卫生服务体系比较结果
        2.1 定性访谈结果
        2.2 定量研究结果
        2.3 泰国现场调查结果
    第三章 中国昆明医科大学和泰国合艾医学教育中心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3.1 基本情况
        3.1.1 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生培养概况
        3.1.2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全科医生培养概况
        3.2 中泰双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3.2.1 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3.2.2 中泰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3.2.3 双方培养模式优缺点对比分析
    第四章 中国玉龙县和泰国合艾市社区临床实践对比分析
        4.1 合艾市社区临床实践现状和成功做法
        4.2 玉龙县社区临床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五章 中国云南省和泰国宋卡府全科医生培养比较分析
        5.1 宋卡府全科医生培养情况
        5.2 云南省全科医生培养情况
        5.3 泰国宋卡府成功的做法和中国云南省的不足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1.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2.针对全科医生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不完善
    3.政府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宣传教育不够、吸引力不足
    4.中泰双方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比较及中方存在的缺陷
    5.现行医保支付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双方引导及费用控制仍显薄弱
    6.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第五部分 政策建议
    1.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基层能力
    2.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适用型农村卫生人才
    3.完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4.创新教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5.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全科医生经济收入水平
    6.合理调整卫生资源,吸引定向全科医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南平市基层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5)新疆四县(市)乡村医生培训现况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处理
    6.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6)新疆六贫困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及运行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定量资料
        2.1.2 定性资料
        2.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3.1 设计阶段
        3.2 调查员的选择
        3.3 资料收集
        3.4 资料录入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简介
        1.1.2 乡镇卫生院概况
        1.1.3 乡镇卫生院医师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广东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建设问卷调查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对象
    2.4 抽样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2.5 调查方法
    2.6 数据分析
    2.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基本情况
    3.1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的一般人口学情况
    3.2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的工作现状
        3.2.1 医师工作年限
        3.2.2 医师工作时间与各类工作比例
        3.2.3 为居民开展体检及建立健康档案
        3.2.4 医师指导慢性病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3.2.5 不同经济区域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现状的比较
    3.3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的教育培训情况
        3.3.1 乡镇卫生院医师专业学历
        3.3.2 乡镇卫生院医师证书持有情况
        3.3.3 乡镇卫生院医师培训
    3.4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的收入情况
第四章 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乡镇卫生院医师的性别比例不均衡,工作年限偏低
    4.2 关于乡镇卫生院医师的工作现状
        4.2.1 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压力大
        4.2.2 工作开展良好,但仍存在“重医轻防”
    4.3 关于乡镇卫生院医师的教育培训情况
        4.3.1 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较低,人才严重缺乏
        4.3.2 教育培训不足,培训方式与内容有待改善
    4.4 关于乡镇卫生院医师的收入情况
        4.4.1 收入低,与其工作负荷及社会地位严重不符
        4.4.2 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低
第五章 加强广东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关于广东省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5.1.1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5.1.2 农村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高
        5.1.3 服务能力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有较大差距
    5.2 政府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
        5.2.1 合理职能定位,加大投入促发展
        5.2.2 落实定向委培,培养乡镇卫生院后备人员的政策措施
        5.2.3 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水平
    5.3 建立稳定乡镇卫生院医师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
        5.3.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明确人员编制
        5.3.2 建立执业资格体系和职称晋升制度
        5.3.3 制定有效激励措施与竞争机制,优化人才结构
        5.3.4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师工资,落实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
    5.4 规范与完善乡镇卫生院医师的培训机制
        5.4.1 主管部门加强引导与管理,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5.4.2 改进培训工作的方式与内容,加强培训质量管理
        5.4.3 加强三级医院的作用,推动乡镇卫生院规范培训
    5.5 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提升队伍总体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背景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二、理论背景
第三部分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现状、关键问题分析及经验总结
    一、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现状
    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原因分析
    三、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分析
第四部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选择及政策建议
    一、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选择
    二、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2 调查访谈提纲
附件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现状调查表

(9)2010年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内表目录
内图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五节 研究步骤及流程
        一、研究步骤
        二、研究设计流程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伦理学考虑
        四、抽样方法
    第二节 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第三节 资料收集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小组访谈
    第四节 调查步骤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预调查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
        四、调查员的招募及培训
        五、正式调查
        六、回收、整理问卷资料
    第五节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第六节 质量控制
        一、设计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数据录入、分析阶段
    第七节 研究的可行性
        一、资金支持
        二、执行单位
        三、合作单位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的基本状况
        一、乡村医生的地理分布
        二、乡村医生的性别、年龄结构
        三、乡村医生家庭条件、家庭平均年收入
        四、乡村医生的健康状况
    第二节 乡村医生工作相关情况
        一、乡村医生所学专业
        二、乡村医生从医年限
        三、乡村医生日常工作
    第三节 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状况
        一、乡村医生的教育、文化情况
        二、乡村医生的培训情况
        三、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目的
        四、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方式
        五、乡村医生的培训内容情况
        六、培训地点
        七、乡村医生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
    第四节 乡村医生收入相关情况
        一、乡村医生年总收入情况
        二、乡村医生年总收入构成情况
        三、乡村医生期望收入
        四、乡村医生对收入的满意度
    第五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的影响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提供卫生服务的人次数和服务费用的影响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提供转诊服务的人次数的影响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提供出诊服务的影响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使用药物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关于乡村医生服务的性质
    第二节 关于乡村医生的待遇
        一、乡村医生待遇低、工作量大、老无所养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相关政策及建议
    第三节 关于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
    第四节 关于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
        一、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较低
        二、现行培训模式的特点及现阶段乡村医生对培训的需求
        三、当前培训与村医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的任务与发展方向
    第五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的影响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提供卫生服务的影响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用药的影响
    第六节 关于乡村医生的发展前景
    第七节 其他部门相关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一、民办教师的相关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二、国外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政策的比较和启示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性
        一、调查范围广、样本量大
        二、调查内容全面
        三、调查方法多样
    第四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附录一: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调查员工作指南
    附录三:中国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现状调查
致谢
个人简历

(10)开封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乡村医生的形成和发展
        (一) 乡村医生的定义
        (二) 我国乡村医生的发展历史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五 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
    一 调查研究
        (一) 资料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二 调查结果
        (一) 被调查地区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二) 被调查地区乡村医生培训需求情况
        (三) 乡村医生服务情况调查
        (四) 乡村医生服务时间调查
        (五) 乡村医生岗位满意度调查
        (六) 乡村医生工作报酬情况调查
        (七) 问题建议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乡村医生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一) 乡村医生队伍女性偏少、年龄结构偏大
        (二) 乡村医生学历程度较低
    二 培训情况分析
        (一) 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 培训内容有待合理设置
        (三) 培训模式需更加实用
        (四) 培训次数可适当提高
        (五) 全科医疗理念需要强化
        (六) 村卫生室基础性设备要求培训更加实用
        (七) 乡村医生工作量大,待遇偏低,有碍培训的稳定性
第四章 对策建议
    一 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作用
        (一) 设置相关专业,招收服务农村的医学生
        (二) 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乡村医生理论培训
    二 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培训时间
    三 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一) 突出每次培训的重点
        (二) 培训内容跟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
        (三) 加强中医、中药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四) 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讲解新政策、新方法
        (五) 增加医患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四 采取更加实用、灵活的培训模式
    五 适当提高培训次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六 着重培养乡村医生的全科医疗理念,明确其工作任务
    七 采取保障措施,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483名乡村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州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评价[J]. 张守山. 青海医药杂志, 2018(07)
  • [2]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D]. 田孟.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3]中国云南省与泰国宋卡府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D]. 屈凡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1)
  • [4]南平市基层免疫规划培训效果评价[J]. 陈丽云,黄家梅,江秀梅,汪迎春,张上建,吴慧华,陈燕萍,游诗建.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5(02)
  • [5]新疆四县(市)乡村医生培训现况与需求研究[D]. 韩飞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6]新疆六贫困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及运行现状调查[D]. 段萌萌.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7]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建设研究[D]. 徐庆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8]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研究[D]. 陈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9]2010年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D]. 刘聚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2)
  • [10]开封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梁小雨. 河南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483名农村免疫工作者业务培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