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邹升平[1](2022)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与实践路径》文中研究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共同富裕在理论、制度、生产目的、本质属性之间具有内生的逻辑共性,这是由共同富裕的制度属性与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规定性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既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也存在深刻的教训。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着社会主义公有制比重和贡献率下降、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人民收入与就业的贡献率下降,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成熟不完善等挑战,这影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优势的发挥。下一步要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推动公有制经济向民生领域倾斜,实现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公有资本主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势。
亓为康,丁涛[2](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所有制改革:历史轨迹、理论逻辑与实践遵循》文中研究指明所有制问题关乎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有制改革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历史轨迹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改革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这两条主线来展开。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又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应该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民共进",坚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纪园园,宁磊[3](2021)在《上海所有制演进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所有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中国经济中历来发挥着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因此研究上海的所有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三个二级指标出发,构建了包含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和增加额、私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和增加额、混合所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和增加额等六个三级指标的上海所有制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为各个指标赋权合成上海所有制经济综合总指数和二级指标分指数,研究上海所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并对上海所有制经济指数进行趋势预判,结果表明在基准情形下上海所有制经济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杨新铭,杜江[4](2021)在《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演进逻辑、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导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以私有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并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制结构调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指引,凝聚改革共识,优化营商环境,共筑价值基础,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和支撑不同所有制经济沿着高质量路径竞合发展。
贾康,苏京春,盛中明[5](2021)在《关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理论研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现代化宏伟事业全局出发,站在战略高度多次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出重要论述,解决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实际生活层面,这些论述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生产关系自我革命""解放生产力"的改革逻辑一脉相承。在理论层面,这些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和推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思想指引高度契合,其基本逻辑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实现的物质基础上,以自由人之间的自愿联合,实现对资源开发及联合劳动形成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从而"重建个人所有制";其制度建设的核心与实质在于以股份制为实现形式的"资本社会化"。混合所有制则正是发挥股份制积极作用、推动各类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作为制度要素供给,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习近平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实践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正集中体现于此。
赵丰[6](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所有制结构改革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和进程。根据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人剥削人的社会,而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以消灭阶级与剥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从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得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在这一实践进程中却伴随着一种不同的声音,即倡导“私有化”。出现这种错误倾向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并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解决发展问题的理想模式。如果以“私有化”的认识来指导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必然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话会使我国背离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丰富的所有制思想与理论,这包括:所有制决定社会性质的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有关产权的论述等。从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我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进行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所有制属性决定社会性质要求我国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更在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我国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发展状况要求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所有权权能的分离与重组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所有权权能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国有企业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对私有制积极“扬弃”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资产运作社会化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所有制发展规律、一般和个别经济规律以及科学的分析方法,它对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改革要真正回归、继续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必然要求。
李尚[7](2021)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外部环境上,逆全球化思潮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进一步要求我国经济必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推动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等问题上发挥作用,是国有企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主体。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比重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复杂情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然而,为什么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效果如何?这是新时代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也是围绕回答上述问题展开的。首先,本文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内涵。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社会主义框架内,促进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本质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基于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质的认识,本文进一步构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使国有企业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出发,促进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使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在宏观所有制结构层面有机结合,实现了“国民共进”。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发展公有制经济必然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前提,在提高国有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分配公平,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其次,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和理论逻辑。从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形成的公私合营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计划与市场并存时期企业自发形成以及通过试点股份制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新时代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三个理论线索,梳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最后,本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效果的分析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利用包含116770个观测值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能利用率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以及促进企业创新中都具有显着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的缓解政府干预,从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能利用率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可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这一途径只会对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作用,代理问题的改善并不能带来产能利用率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二是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所有制结构作用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基于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垂直结构”下上游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下游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着的“倒U型”关系,上游国有经济比重与下游行业绩效之间也存在着“倒U型”关系。维持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比重,可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基于所有制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包含所有制结构的收入分配模型,分析了影响收入分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投资率的下降和储蓄率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份额;所有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取决于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和居民部门间储蓄率的大小。基于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结论。基于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效果的实证结果,本文最后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雨欣[8](2021)在《马克思产权理论下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成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处于重要战略位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能够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通过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市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产权多元化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国有经济的品牌力量、政治优势和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创新优势结合起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真正激发国有企业运行的活力和效率,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本文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通过梳理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实践成果,分析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探究原因,进而就如何解决并深化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提出对策,以期对改革实践有借鉴意义。本文除引言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和改革目标,阐述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是回顾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历程。通过梳理不同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阐述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效。第三部分是探究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问题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不平衡、产权混合过程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对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认识不清晰、产权权能分离中监督权行使不到位、民营企业的权益未能得到很好保护。第四部分是以依据马克思产权理论推进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对策:遵循生产力水平原则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产权权能相分离的观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依据产权明晰思想建立合理的产权交易机制。
王婷,李政[9](2020)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进展与述评》文中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背景、意义、途径、模式以及效果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我国在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问题。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背景,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与内涵、必要性与意义、遵循的基本原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主要途径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力图较为全面地总结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对存在争论的观点进行辨析,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崔朝东[10](2020)在《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最新阐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从所有制及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回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基所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发展水平如何,其对社会经济影响作用大小,还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加以具体考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现阶段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如何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质和内涵,特别是如何处理好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这些问题仍需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试论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与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共同富裕的内生共性 |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共同性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性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共同性 |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共同性 |
二、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 |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回顾 |
(二)当前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 |
1. 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比重和贡献率下降。 |
2. 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人民就业和收入的贡献率出现下降。 |
3.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成熟不完善。 |
三、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
(一)夯实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二)推动公有制经济向民生领域倾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三)实现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四)积极发展公有资本主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2)中国共产党百年所有制改革:历史轨迹、理论逻辑与实践遵循(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轨迹 |
(一)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历程 |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历程 |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 |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所有制改革的实践遵循 |
(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二)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民共进” |
(三)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3)上海所有制演进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
二、研究方法 |
三、上海所有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一)指标构建 |
(二)数据描述与权重估计 |
四、上海所有制发展指数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预判 |
(一)上海所有制发展指数的变化特征 |
(二)上海所有制发展指数趋势预判 |
五、结 论 |
(4)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演进逻辑、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演进逻辑 |
二、学术界的共识与分歧 |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现实基础 |
(一)所有制结构演进:数量有进有退 |
(二)所有制结构演进:质量同步提升 |
(三)所有制结构的产业分布特征 |
四、所有制结构调整:关键问题 |
(一)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意见分歧 |
(二)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政策壁垒 |
(三)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效率评判 |
五、所有制结构调整:政策取向 |
(一)凝聚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改革共识 |
(二)完善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
(三)坚持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高质量共同发展 |
第一,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 |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 |
(四)强化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业布局与协调 |
(五)筑牢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价值基础 |
(5)关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理论研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 |
(一)深化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二)厘清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关系的关键 |
(三)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指明方向 |
二、1978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演变 |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起点:劳动者个体经济 |
(二)从“劳动者个体经济”到“私营经济” |
(三)从“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内在要素” |
三、“重建个人所有制”: 非公有制经济“内在要素”地位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述逻辑 |
(二)股份制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关键 |
(三)股份制通过资本的社会化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扬弃 |
(四)混合所有制是联结股份制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关键性创新机制 |
四、以混合所有制优化制度供给、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 |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
(二)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困境 |
(三)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不足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
(一)所有制 |
1.所有制概念 |
2.马克思对所有制的界定 |
(二)所有制结构 |
1.所有制结构概念 |
2.所有制结构内涵 |
(三)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
1.关于所有制决定社会性质的思想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
3.关于产权的有关论述 |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实践历程 |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
1.过渡时期(1949-1956) |
2.传统社会主义时期(1956-1978) |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
1.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初步探索(1978-1992)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确立(1992-1997) |
3.所有制结构的逐步完善(1997-2012) |
4.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2 至今) |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 |
(一)从所有制属性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
1.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
2.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 |
(二)从生产力的不平衡性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1.多种所有制经济适合我国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现状 |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从所有权权能看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
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影响所有制的性质 |
2.所有权权能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
(四)从对私有制的“扬弃”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1.正确理解“消灭私有制” |
2.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与资产运作社会化的统一 |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重要价值 |
(一)关于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认识误区及产生原因 |
1.所有制结构改革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
2.产生误区的原因 |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 |
1.所有制结构改革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思维路径和方法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所有制结构改革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
1.2.2 相关概念分析 |
1.3 文献述评 |
1.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研究 |
1.3.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研究 |
1.3.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2.1.1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
2.1.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
2.2 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2.2.1 产权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
2.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
2.3.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证分析框架 |
第3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与理论逻辑 |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1949-1956) |
3.1.2 计划与市场并存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1978-1992) |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1993-2012) |
3.1.4 新时代背景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3 年至今) |
3.2 混合所有制改革演进的理论逻辑 |
3.2.1 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调整生产关系 |
3.2.2 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
3.2.3 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 |
4.1 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分析 |
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问题的提出 |
4.2.2 理论分析与假设 |
4.2.3 方法、模型与数据处理 |
4.2.4 实证结果 |
4.2.5 本节小结 |
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问题的提出 |
4.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4.3.3 实证结果 |
4.3.4 本节小结 |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4.4.1 问题的提出 |
4.4.2 方法、模型与数据处理 |
4.4.3 实证结果 |
4.4.4 本节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5.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
5.1.1 不同阶段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所有制结构的影响 |
5.1.2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
5.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5.2.1 理论分析与假设 |
5.2.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
5.2.3 实证结果 |
5.2.4 本节小结 |
5.3 上游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下游行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5.3.1 理论分析与假设 |
5.3.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
5.3.3 实证结果 |
5.3.4 本节小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 |
6.1 所有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
6.2 所有制与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 |
6.2.1 收入分配模型的构建 |
6.2.2 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
6.3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实证分析 |
6.3.1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分析 |
6.3.2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
6.3.3 实证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8)马克思产权理论下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方法 |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3.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内涵及马克思产权理论的指导意义 |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改革目标 |
1.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 |
2.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目标 |
3.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核心 |
(二)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产权制度变革及其多样化 |
2.产权是所有权与占有权等的统一和分离 |
3.产权关系明确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 |
(三)马克思产权理论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指导意义 |
1.生产力水平状况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遵循 |
2.产权权能分离思想为产权多元化的实施指明路径 |
3.产权关系明确思想为保障产权主体权益提供思路 |
二、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历程及其成效 |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历程 |
1.党的十四大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奠定基础 |
2.党的十五大初步界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 |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稳步发展 |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混合所有制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效 |
1.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
2.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
3.促进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合作与发展 |
三、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不平衡 |
2.产权混合过程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
3.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对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认识不清晰 |
2.产权权能分离中监督权行使不到位 |
3.民营企业的权益未能得到很好保护 |
四、依据马克思产权理论推进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对策 |
(一)遵循生产力水平原则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1.规范引导公益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
2.稳妥推进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
(二)按照产权权能相分离的观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
1.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
2.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三)依据产权明晰思想建立合理的产权交易机制 |
1.完善产权流转市场机制 |
2.健全产权交易服务保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进展与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内涵 |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 |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 |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
(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三)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五力” |
(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
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
(二)遵循市场规律 |
(三)分类改革 |
(四)互利共赢 |
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几个主要问题 |
(一)国有企业分类及混改企业的选取 |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公有资本与其他所有制资本的地位 |
(四)完善资产和信用评估制度 |
(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
(一)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
(二)将非国有资本引入国有企业 |
(三)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 |
(四)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行员工持股 |
七、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一)国有资产定价及各类资本流动监管 |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模式设计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构的管理限度 |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的激励约束问题 |
(四)基于混合所有制做优做强做大国有经济 |
(五)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分配制度及劳动关系的演变 |
(10)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及其理论创新 |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 |
(二)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理论创新 |
二、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内涵 |
(一)“公有制为主体”是该制度内容的本质和核心 |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该制度内容的整体展现 |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
(一)两个“毫不动摇”及其相互关系 |
(二)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要切实落实“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四、试论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与实践路径[J]. 邹升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22(01)
- [2]中国共产党百年所有制改革:历史轨迹、理论逻辑与实践遵循[J]. 亓为康,丁涛. 改革与战略, 2021
- [3]上海所有制演进趋势[J]. 纪园园,宁磊. 上海经济研究, 2021(10)
- [4]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演进逻辑、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J]. 杨新铭,杜江.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1(05)
- [5]关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理论研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J]. 贾康,苏京春,盛中明. 经济研究参考, 2021(14)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D]. 赵丰. 外交学院, 2021
- [7]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研究[D]. 李尚. 吉林大学, 2021(01)
- [8]马克思产权理论下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问题研究[D]. 王雨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进展与述评[J]. 王婷,李政.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06)
- [10]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J]. 崔朝东. 财经理论研究, 2020(06)
标签:所有制论文; 公有制论文; 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文; 国企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