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论文文献综述)
姬莉丹[1](2020)在《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作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而代价也一直伴随着发展而存在。我们在对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发展背后隐藏的代价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代价,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寻求代价更少、更健康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日益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是科学且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其中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重要论述以及观点、看法对于我们更加正确、科学的理解社会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关系有着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恶化、国家间政治较量加深、经济发展问题颇多的背景之下,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的重要论述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的思考,更对于我国目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领域存在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看法,分为四个部分阐释:第一章对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做了理论梳理,主要包括代价概念内涵的说明、代价的不同分类以及发展与代价两者关系的分析等内容。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发展代价观理论进行梳理,主要从马克思关于代价的成因、特征和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等理论观点出发进行探讨。第三章主要在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观点之上,阐述习近平代价问题研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的观点论述,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四个领域存在的代价问题的现状进行剖析。第四章作为本文的重点,主要立足于习近平社会发展中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针对习近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研究的四个领域,指出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研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当代价值,对今后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陈辉[2](2020)在《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研究》文中提出焦作陈家沟是一个拥有着独特地理环境优势和特色人文环境的地区,并在二者影响下孕育出闻名天下的——陈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吸引力度为当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所利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参与,其也为焦作市陈家沟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多益处:首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扩大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规模,这一趋势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再者,使陈氏太极拳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我们必须考虑到获取如此大的利益的同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本文以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了焦作陈家沟在旅游资源开发代价问题,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并运用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为了推动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长久健康发展,对焦作陈家沟进行了两次实地的调研,并深入分析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产生的代价及代价所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的理性认识,提出低代价进行资源开发的路径与对策,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焦作陈家沟当地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交通的便利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当地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以自身独具优势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和自然体育资源赢得了国际美誉,也相继开发了传统太极体育赛事项目,建设了富有特色的太极文化园和特色小镇等旅游观光景点,为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游客量和经济收入。(2)焦作陈家沟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中,产生了一些必然代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拓宽居民视野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代价问题。一是产生的必然代价问题:政府大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与预期不符。二是产生的人为代价问题:体育文化传承和开发经济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当地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失调。(3)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开发代价不仅有客观必然性而且还有人为主观性代价。在认识到开发代价必然性的基础上,还存在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对旅游资源开发代价认识的局限性;二是当地缺乏明确的责任体系和法律保障体制;三是体育旅游开发价值目标复杂,对当地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造成局限。针对本研究对焦作体育旅游发展进程的现状研究和资源开发代价问题分析的结论,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建议:(1)体育旅游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刺激消费,带动人员的流动,给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有着良好的影响,应在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体育旅游的基础之上促进焦作陈家沟旅游市场、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协同发展,促使当地人民的保护文化的自觉意识变成具体行动,发展可持续民族体育旅游产业。(2)针对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然代价问题,应建立健全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和机制。陈家沟作为河南焦作的主要旅游景区,井然有序和步步分明的总体规划至关重要,当地政府应当始终坚持国家科学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方针,确保体育旅游市场各系统的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在资源开发低代价的基础上推进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完善。(3)焦作陈家沟发展体育旅游资源的脚步不能止步不前,我们在认识到认为直观性代价的基础上走开发低代价发展之路。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代价意识,将低代价逐步以政策化形式落于实处,结合当地实际生产状况完善低代价开发相关配套机制,建设利益冲突机制,促进多元利益共存,让补偿机制合理高效运行,同时需要保障当地居民的合理利益,以此来全面发展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建设。
崔一帆[3](2020)在《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文中认为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时代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追寻各种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过于惨痛的代价。到如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正常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发展之路,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低代价发展观”应运而生。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为原则,从发展哲学的视角,对低代价发展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论文通过梳理低代价发展观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来源,深入分析了低代价发展观产生的历史依据,剖析了高代价发展下的困境和难以实现的现实和理论双重根源。其次,阐明了低代价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本质特征,重新解读了低代价发展观在历史进程中发展的基本观点以及理论支撑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破坏的现实性等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以往的高代价发展之路是不可取的,人类必须转向低代价发展之路。最后,提出了低代价发展观的理念和实现模式,阐释了低代价发展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面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困境,在新时代坚持低代价发展观观,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陈旭文[4](2017)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阈中的环境代价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正当我们享受这一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正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其中环境污染已经危害到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探索合理的抑制环境代价的道路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研究环境代价问题,探索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是现实生态危机的“压迫性”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从资本、生产、消费、科学技术、代价支付错位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付出高昂环境代价的原因,为抑制环境代价找准着力点。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今中国最新的发展成果,用绿色发展思想作为抑制环境代价的理念方向,突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
郭广平[5](2017)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社会发展代价与人类实践的辩证关系》文中研究表明从实践唯物主义视野来看,社会发展代价在根本上意味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否定性。从积极否定意义上而言,代价的付出是实践得以可能的条件;从消极否定的意义上而言,社会发展代价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负面效应对主体自身的价值贬损。代价的付出与人类实践活动相伴而行,内在于人类历史进程中,并体现在物质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实践与科学实验等具体实践方式中。
张文卿[6](2016)在《社会发展与代价辩证关系识见》文中研究说明社会发展中代价的付出是有其客观性的,代价的付出是必然的,其中既有社会发展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因素,又有社会历史条件的束缚和限制的原因,更不能忽视主体认识能力的相对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对代价产生的催化作用。社会发展与代价又有其辩证的一面,既对立又统一,某种情况下还会相互作用。因此,对社会发展中的代价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代价进行有效控制,科学把握代价付出的度,选择合理的代价支付方式,以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李作鹏[7](2015)在《论低代价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文中提出低代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其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同时实现代价承担的公平性与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性。当前,实现低代价的发展道路的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树立科学的代价意识,这是走低代价发展的思想基础;其二是构建低代价的发展模式,包括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社会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与代价公平承担的机制,以及构建代价调控机制等主要措施。
李梦娇[8](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问题成为时代核心主题,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开始呈现并日益突出。在我国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涉及到社会发展代价的问题。要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正确的代价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认真探索社会发展遇到的代价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辩证的看待社会发展及其发展代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代价思想的总结,在概括、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发展所遇到的代价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揭示了社会发展代价问题产生的原因,辩证的看待社会发展与其产生的代价,阐释了社会发展代价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树立科学的发展代价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低代价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低代价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当代社会的良性发展。
蒋玉涵[9](2015)在《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认为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并且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人们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十年来,随着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全球性的发展问题更加突出,社会发展代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反思。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现实问题及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他们在继承前人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社会发展代价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产生的自然代价、社会代价、政治代价、道德代价、精神代价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代价以及扬弃代价的途径,具有实践性、属人性以及时代性的特征。列宁社会发展代价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以及中国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都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论观点。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当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运用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科学应对社会发展中的代价。
聂晶[10](2015)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与代价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面对重大社会矛盾来寻求解决办法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发展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因此,如何协调社会发展与生态代价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我们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通过综合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的表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树立科学发展观及调控对策,澄清了生态代价不仅仅是指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包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消极影响引发的社会问题等概念,沿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演进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探索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从宏观背景、发展线索、实践要求、发展路径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进行有益补充,同时,希望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反省、刺激、约束和调控作用,帮助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将社会发展的生态代价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能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得最理想的发展结果。
二、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一、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概述 |
(一)社会发展的涵义 |
1.发展的涵义 |
2.关于发展的三种观点 |
(二)代价的涵义 |
1.代价的涵义 |
2.代价的分类 |
(三)社会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 |
1.发展与代价的对立性 |
2.发展与代价的统一性 |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观的理论梳理 |
(一)马克思关于代价的成因问题 |
1.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2.人自身认识和能力的局限性 |
(二)马克思关于代价的特征问题 |
1.马克思主义代价观的普遍性特征 |
2.马克思主义代价观的必然性特征 |
3.马克思主义代价观的历史性特征 |
(三)马克思关于代价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
1.马克思关于发展与代价的对立性 |
2.马克思关于发展与代价的统一性 |
三、习近平社会发展中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
(一)经济领域 |
1.经济领域代价问题的表现 |
2.经济领域代价问题的应对 |
(二)政治领域 |
1.政治领域代价问题的表现 |
2.政治领域代价问题的应对 |
(三)文化领域 |
1.文化领域代价问题的表现 |
2.文化领域代价问题的应对 |
(四)生态领域 |
1.生态领域代价问题的表现 |
2.生态领域代价问题的应对 |
四、习近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研究的当代价值 |
(一)经济领域的启示 |
1.抛弃传统发展方式,力求低代价发展 |
2.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二)政治领域的启示 |
1.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
2.完善权利分配体系,健全政策执行机制 |
(三)文化领域的启示 |
1.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
2.领悟传统文化精髓,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
(四)生态领域的启示 |
1.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2.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体育旅游市场的兴起 |
1.1.2 国家相关政策扶持 |
1.1.3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的审视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旅游资源 |
2.1.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
2.1.3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2.2.1 地理交通状况 |
2.2.2 民族人口与文化特色 |
2.2.3 经济背景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述评 |
2.3.1 国内相关研究 |
2.3.2 国外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4.1.1 基于自然类体育旅游的资源开发现状 |
4.1.2 基于人文类体育旅游的资源开发现状 |
4.2 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代价 |
4.2.1 政府资金投入与收益差异较高 |
4.2.2 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开发经济价值取向矛盾 |
4.2.3 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失调 |
4.2.4 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失衡 |
4.3 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的产生原因 |
4.3.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客观因素代价 |
4.3.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人为主观因素代价 |
4.4 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的理性认识 |
4.4.1 理性认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的必然性 |
4.4.2 结合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建立代价意识 |
4.4.3 深入认识体育旅游产生的代价补偿 |
4.5 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低代价发展途径思考 |
4.5.1 坚持国家科学发展政策指导 |
4.5.2 完善政策监督与法律管理机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综合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低代价发展观的产生 |
2.1 低代价发展观产生的现实背景 |
2.1.1 生态资源的有限性 |
2.1.2 发展面临的困境 |
2.1.3 人类异化消费的代价 |
2.2 低代价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
2.2.1 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实践观 |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理论 |
2.2.3 西方学者关于发展的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观 |
2.2.5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 |
第三章 低代价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
3.1 低代价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 |
3.1.1 低代价发展观的涵义 |
3.1.2 低代价发展观的本质 |
3.2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 |
3.2.1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特征 |
3.2.2 高代价发展的表现形式 |
3.3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原则 |
3.3.1 低代价发展观的不可避免性原则 |
3.3.2 低代价发展观的限定性原则 |
3.3.3 低代价发展观的可调控性原则 |
第四章 低代价发展观实现的理念和模式 |
4.1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理念 |
4.1.1 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
4.1.2 坚持“合理至上”的发展理念 |
4.1.3 贯彻“全面整体”的发展理念 |
4.1.4 兼顾“公平效率”的发展理念 |
4.2 低代价发展观的发展模式 |
4.2.1 由高代价消费方式向低代价消费方式转变 |
4.2.2 由高代价经济增长方式向低代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4.2.3 由高代价思维方式向低代价思维方式转变 |
第五章 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5.1 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 |
5.1.1 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5.1.2 强化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念 |
5.1.3 充实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实践观 |
5.1.4 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 |
5.2 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
5.2.1 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
5.2.2 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 |
5.2.3 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阈中的环境代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在当今中国的发展 |
一、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着作中的生态思想 |
(一)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
(二) 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矛盾 |
(三)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在当今中国的发展 |
(一) 可持续发展 |
(二) 科学发展观 |
(三) 生态文明理论 |
(四) 绿色发展理念 |
第二章 环境代价的内涵及表现 |
一、环境代价的含义 |
(一) 发展与代价的定义 |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的关系 |
(三) 环境代价的界定 |
二、环境代价的特征 |
(一) 客观性 |
(二) 主观性 |
(三) 负面性 |
(四) 正面性 |
三、环境代价的危害 |
(一)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人类的繁衍生息 |
(二) 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三) 环境代价的转嫁,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 |
第三章 我国付出高昂环境代价的成因分析 |
一、资本进入市场,表现出反生态本性 |
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三、科学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保护环境能力低下 |
四、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加速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 |
五、环境代价支付主体发生错位 |
第四章 抑制环境代价,追求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发展 |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代价观与环境意识,形成绿色价值取向 |
二、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成本,形成绿色的思维方式 |
三、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四、加强环保领域的资本投入,合理利用资本 |
五、健全环境代价补偿机制,促使绿色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5)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社会发展代价与人类实践的辩证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发展代价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关系 |
(一)代价的付出是实践得以可能的条件 |
(二)代价的付出是实践活动的消极后果 |
二、社会发展代价与人类实践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统一 |
(一)代价的付出与劳动的异化统一于人类的历史进程中 |
(二)代价的消除与人类的解放统一于人类发展趋势中 |
三、社会发展代价在具体实践形式中的体现 |
(一)社会发展代价体现在生产实践中 |
(二)社会发展代价体现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 |
(三)社会发展代价体现在科学实验活动中 |
(6)社会发展与代价辩证关系识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剖析 |
(一)社会发展与代价的对立性 |
(二)社会发展与代价的统一性 |
二、社会发展与代价相互转化的客观分析 |
三、社会发展与代价辩证关系的当代启示 |
(7)论低代价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低代价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 |
二、低代价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
(一) 低代价发展观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 |
(二) 低代价发展观要求实现社会发展代价的公平性。 |
(三) 低代价发展观要求一种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
三、低代价发展道路的实现路径 |
(一) 树立科学的代价意识。 |
(二) 构建低代价的发展模式。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概述 |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代价含义、实质及特征 |
一、社会发展的含义及实质 |
二、社会代价的含义及实质 |
三、社会发展代价的特征 |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代价的辩证关系 |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代价互为条件 |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代价相互转化 |
三、社会代价对社会发展的否定性 |
四、社会代价对社会发展的限制性 |
五、社会代价的支付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代价的体现和成因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代价的体现 |
一、政治生活中的腐败问题 |
二、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问题加剧 |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
四、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代价的成因 |
一、主观认识的制约性 |
二、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
三、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
四、管理体制的欠缺 |
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
第三章 中国实现低代价发展的合理路径 |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发展代价意识 |
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意识 |
二、强化社会发展的代价意识 |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代价观 |
第二节 应对社会发展代价的实践路径 |
一、积极加强对代价的调控 |
二、进一步完善代价的支付和补偿机制 |
第三节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
一、低代价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
二、转变发展观念走低代价发展道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界定与来源 |
2.1 社会发展代价的涵义 |
2.2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界定 |
2.3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来源 |
3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理论价值 |
3.1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
3.2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特征 |
3.3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重大理论价值 |
4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4.1 列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4.2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继承创新 |
4.3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继承与新解读 |
5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 |
5.1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 |
5.2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当代世界社会发展价值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2 生态代价的问题视阂 |
2.1 社会发展中的生态代价 |
2.1.1 生态代价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2 社会发展与生态代价的一般认识 |
2.1.3 社会发展与生态代价的辩证关系 |
2.2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的问题 |
2.2.1 认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
2.2.2 经济转型期体制与制度建设的落后 |
2.2.3 政策选择和决策失误 |
2.3 当代社会发展中代价产生的原因 |
2.3.1 实践主体自身的局限和历史的局限 |
2.3.2 客观条件的制约 |
2.3.3 社会发展进程中主体价值目标的复杂性 |
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问题的表现 |
3.1 资源的过度消耗 |
3.2 生态环境的污染 |
3.3 人口问题的凸显 |
4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代价 |
4.1 树立科学的生态代价观 |
4.1.1 生态发展观是的内在本质 |
4.1.2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向度 |
4.1.3 科学发展的“最小最大”生态代价原则 |
4.2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代价的最优选择 |
4.2.1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 |
4.2.2 生态代价中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形态 |
5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的路径探索 |
5.2 生态代价的调控原则和方法 |
5.2.1 生态代价调控的适度原则 |
5.2.2 生态代价调控的具体措施 |
5.3 政府在生态代价调控中的职责 |
5.3.1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
5.3.2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
5.3.3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 |
5.4 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发展目标 |
5.4.1 选择低生态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 |
5.4.2 控制人口减轻环境压力 |
5.4.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减少生态代价的付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有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研究[D]. 姬莉丹. 延安大学, 2020(12)
- [2]焦作陈家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代价研究[D]. 陈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D]. 崔一帆.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阈中的环境代价研究[D]. 陈旭文. 广西大学, 2017(02)
- [5]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社会发展代价与人类实践的辩证关系[J]. 郭广平.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6]社会发展与代价辩证关系识见[J]. 张文卿. 学理论, 2016(06)
- [7]论低代价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J]. 李作鹏.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2)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思考[D]. 李梦娇. 广西师范学院, 2015(06)
- [9]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蒋玉涵.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3)
- [10]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代价的研究[D]. 聂晶.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标签: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辩证关系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