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氧健身操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程[1](2021)在《不同频次健身操对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成年女性练习不同节奏、不同编排健身操的强度反应,以及不同频次的健身操干预对于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影响,旨在探究科学的健身操练习方法及8周干预对成年女性的健身效果,为国人科学锻炼提供依据。方法:招募40-59岁成年女性,自愿配合参与研究。将41名受试者分成2个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1组为高频次运动组(HF组),每周进行5-6次的健身操锻炼,运动2组为低频次运动组(LF组),每周进行2-3次的健身操锻炼,两个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实验前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同时通过心率表监控和采集受试者心率,比较各节奏健身操的强度反应。结果:随着周数的推移,快节奏曲目(8个八拍/30s)比例从43.48%增加到66.67%,数量从每次10首增加到每次16首。且从第二周开始,中等节奏曲目(6个八拍/30s)比例从50%下降到29.17%,数量从每次12首下降到每次7首。跳4个八拍/30s的曲目时受试者最大心率的56.69±2.43%,跳6个八拍/30s的曲目时达到受试者最大心率的60.32±3.68%,跳8个八拍/30s的曲目时达到受试者最大心率的65.59±4.26%。其运动强度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运动组的体脂肪率和选择反应时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腰围、R-baPWV、臀围、L-baPWV和胸围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1min跪卧撑、体前屈提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组最大摄氧量、闭眼单足站立、肺活量、躯干稳定俯卧撑和FMS总得分提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体前屈、躯干稳定俯卧撑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个不同频次运动组相比,HF组体脂肪率、腰围、体脂肪量、皮下脂肪重量、选择反应时、臀围、内脏脂肪重量、胸围、R-baPWV和L-baPWV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腰臀比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闭眼单足站立、FMS总得分、躯干稳定俯卧撑和1min跪卧撑提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最大摄氧量、体前屈和肺活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组最大摄氧量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R-baPWV、胸围、L-baPWV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闭眼单脚站立、肺活量、躯干稳定俯卧撑、1min跪卧撑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每周5次以上健身操干预对健康成年女性减脂塑形有显着效果,且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2.每周2次以上健身操干预对成年女性心肺功能和心血管机能有积极作用;3.不同频次的健身操训练均能有效改善成年女性平衡素质和力量素质,而每周进行5次以上健身操干预还能有效提高灵敏和柔韧性;4.将4个八拍/30s、6个八拍/30s和8个八拍/30s的曲目作为健身操的基本单元,通过改变不同节拍曲目的数量和比例,可以有效改变健身操的运动强度。
孙培乐[2](2020)在《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创编理论及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青少年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被列为重点人群在关于促进我国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指出要大力开展关于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技能的相关培训,以期让青少年能掌握2项以上的运动项目技能,国家也在重点提倡我国青少年务必要多参与体育锻炼。本论文为促进广东省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发展而创编出符合广东省青少年练习的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套路。以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进行创编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的创编理论主要包括创编依据、要素、原则和方法。创编依据是以科学健身、时代发展需求、不同对象和任务和娱乐性为依据;创编要素有动作、音乐、时间和空间;创编原则包括了健康性、针对性、创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观赏、娱乐性六个方面;创编方法主要包括:总体构思法、移植法、分布创编法和组合法。2.通过本套路的练习,对练习者的立定跳远、50米跑、坐位体前屈、女生800米跑和一分钟仰卧起坐、男生1000米跑、肺活量等体质测试指标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对男生引体向上无促进作用。3.实验对象中有81.8%的学生对本套路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绝大部分同学是喜欢本套操的动作创编、内容简单易学、音乐的选配,并且认为本套路与自己息息相关。
邓婕[3](2020)在《不同强度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自我控制是自我的执行控制系统,是个体通过克服、抑制自身需求和欲望而改变原有的或习惯的思维与行为。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克服网瘾、肥胖、手机依赖等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自我控制有促进效应。本研究通过不同强度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分析运动强度与自我控制的剂量效应,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也为大学生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参考。同时,还能促进长期有氧运动与自我控制之间的研究进程,在本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或整合理论。研究通过两个指标对运动干预后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进行测量:第一,采用谭树华等人修订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测量大学生运动干预前后的自我控制成绩,结果显示中等强度有氧健身操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第二,采用Go/Nogo任务进行测量大学生运动干预前后的自我控制成绩,结果显示中、小强度有氧健身操均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表明:第一,有氧健身操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其中,中等强度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具有显着作用。第二,不同强度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存在剂量效应,中等强度比小强度有氧健身操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徐雍騑[4](2020)在《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近几年,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非人为可控的问题,如多数区县体校游泳训练场地紧张,以及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二是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问题,认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必须每周至少进行6次的游泳训练课,否则将影响竞技水平,包括“过早的专项化”训练、训练手法单一、枯燥等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青少年游泳训练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我们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的实际情况及少体校游泳运动员处于青训早期阶段,引入多元化训练理念,即充分利用少体校现有场地资源,通过篮球、有氧健身操等训练结合游泳专项训练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系统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以寻找适合的训练负荷及提升训练质量的方法。我们提出了将每周6次的游泳训练课减少至4次训练课,增加2次非专项项目训练课的方法,探讨多元化训练对提高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可能的效果研究课题。研究方法:根据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规律特点,进行多元化训练的计划设计。本论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实验研究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两个方面(一般身体素质和游泳专项成绩)研究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影响。我们将静安区少体校游泳队的12-13岁的20名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进行为期24周的干预实验,时间从2019年4月底开始至10月结束。其中实验组的10名队员进行每周4次游泳训练、1次篮球训练、1次有氧健身操训练;对照组的10名队员每周只进行6次游泳训练。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10名队员进行测试。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测试结果用P值、t值(双样本等方差双边t检验)、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研究结果:1.通过“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的专家效度检验表评价,专家认为该多元化训练模式(篮球+有氧健身操训练结合游泳专项训练)方法合理、理念新颖、结果有效,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值得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借鉴与参考。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游泳教练员和运动员认同并愿意尝试多元化的训练模式。3.统计学分析显示,在实验前,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进行一般身体素质测试的数据对比结果P>0.05(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处于同一水平。在实验后,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进行统计学方差检验分析对比,显示结果除30s双飞、30s屈膝卷腹、400m跑步三项测试的P>0.05外,其余一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的P<0.05(所有实验组提高幅度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一般身体素质成绩提高幅度明显。4.统计学分析显示,在实验前,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游泳专项成绩的数据对比结果P>0.05(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游泳专项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在实验后,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游泳专项成绩提高的幅度进行统计学方差检验分析对比,显示结果P<0.05,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游泳专项成绩提高幅度更明显。研究结论:1.多元化训练可以提高12-13岁游泳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每周减少2次游泳专项训练课,增加2次非专项的训练课,并不会影响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2.多元化训练使参加非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分流了原先只参加游泳专项训练的总人数,缓解了游泳馆场地的拥挤性。3.多元化训练手段增加了运动员训练时的趣味性,丰富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运动员来参加训练,从而拓宽了运动员的选材面。
陆瑶[5](2019)在《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飞速提升,高难度动作的不断涌现,技术动作训练的强度和难度日益提升,长期的专项训练对健美操队员身体机能和结构也产生着必然的影响;健美操专项训练和优异竞技表现除了要求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协调性等素质能力以外,对各关节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项目的特点,健美操专项学生有许多需要用手支撑全身重量来完成的动作,例如:C组难度屈体分腿跳成俯撑,以上步起跳开始,过程中要求腾空较高,以落成俯撑结束,这对完成者的腕关节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尚未见到该动作的相关技术参数及长期训练者腕骨骨密度适应性变化的有关研究,据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招募了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健美操专项班的2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选取屈体分腿跳成俯撑(C336)、团身跳成俯撑(C204)、直体倒(直体前倒成俯撑)、提臀腾起(A184)以及击掌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成俯撑)共5个健美操项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上肢冲击性动作,并对12周持续训练前后进行两次测试,通过对右前臂桡腕关节骨密度(T-值、BMD)水平、身体成分(BMI、无机盐、无机盐骨内含量)水平等指标的数据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健美操长期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右前臂桡腕关节骨密度(T-值、BMD)水平方面,训练组10名受试者相较于实验前发生了显着提高,对照组虽然也有所变化,但幅度极小,且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身体成分方面两组受试者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本研究结论如下,为今后健美操专项学生在训练或比赛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冲击性动作提供了参考依据:1.经过12周的屈体分腿跳成俯撑(C336)、团身跳成俯撑(C204)、直体倒(直体前倒成俯撑)、提臀腾起(A184)以及击掌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成俯撑)共5个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的训练干预之后,训练组10名受试者中,从男生、女生、整组三个方向来看,受试者右前臂桡腕关节的骨密度值(T-值、BMD)水平相较于训练干预之前均有明显改善,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良好趋势。2.经过12周的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的训练干预之后,训练组和对照组全部20名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水平、无机盐(kg)水平、无机盐骨内含量(kg)等各项身体成分指标虽有小幅度的改变,甚至有部分受试者出现体脂肪上升,骨骼肌含量下降的现象,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
林璐[6](2019)在《水中健身操对普通单纯性肥胖青年减脂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中国肥胖人口数量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迅速增加,我国即将面临严峻的单纯性肥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肥胖所引起的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疾病,尤其在青年肥胖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直线上升,国家每年需要在体质健康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现今流行的减肥的方法不胜枚举,运动减肥法是受到普遍认可的,因为它不仅起到减脂的作用,还能增强体质。水中健身操是一项新兴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娱乐性、健身性和安全性,推广价值较高,但目前在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问卷选取了30位肥胖青年作为受试者,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5岁;通过实验设计与控制,对受试者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发掘水中健身操对普通单纯性肥胖青年的减脂效果为研究目的,结合所得的实验数据,为促进水中健身操的广泛开展与推广提供客观、准确、富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实验样本人员由深圳市龙华区普拉达健身游泳馆招募,采取自愿和自律原则接受实验,为期三个月,每周五次,每次总锻炼时间为60分钟(根据受试者情况安排间歇和调整运动强度),研究围绕水中健身操和陆地健身操对减脂者减脂减重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和身体机能指标三大方面进行结果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水下健身操减脂训练能够有效地减轻体脂,使机体大量的消耗热量和脂肪,以达到减重减脂的效果。2.两组相比较而言,实验组受试者的平均内脏脂肪面积比对照组多减少了6.0cm,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腰臀比变化实验组要比对照组下降多0.02,具有明显差异;BMI数据变化,实验组比对照组受试者平均多下降2.2,差异明显;体脂率数据变化,实验组比对照组多下降了1.7%,具有明显差异。在同一条件下,通过三个月饮食与运动结合的常规训练,水中健身操减脂锻炼在降低单纯性肥胖青年的体脂、腰臀比、BMI以及内脏脂肪面积等方面的效果要显着高于陆地有氧健身操运动。3.肺活量方面,两组相比之下,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多94ml,具有明显性差异,且(P<0.05)。血压变化上,两组均有降低,但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下降幅度相比较则无明显差异,且(P>0.05)。心率变化上,两组相比较而言则无明显差异,且(P>0.05)。有氧健身操和陆地有氧健身操都可以有效降低受试者的心率,血压,效果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提高单纯性肥胖青年肺活量方面,水下健身操的练习效果较比陆地健身操的效果更为明显。4.通过三个月的常规训练,两组相比较而言,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最大手臂力量增长多2.9kg,具有显着差异;50米跑速度变化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用时少0.33秒,具有显着差异,且(P<0.05)。耐力变化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多了5秒,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有水中健身操减脂训练和陆上有氧健身操运动在提高青年肥胖者耐力方面无明显差异。水下有氧健身操和陆地有氧健身操均有效地提高了单纯性肥胖青年速度、力量、耐力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指标,但是相比较而言,有水下健身操运动减脂练习在提高训练者力量、速度方面提高效果更为显着。5.水下有氧健身操和陆地有氧健身操相比,减脂效果明显,调节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上也略胜一筹。和陆地有氧健身操相比,水下有氧健身操存在以下优势:(1)可以将传统陆地健身操与水对人的作用紧密结合,借助水的优势,将运动效果放大。(2)最大限度降低运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降低运动风险系数。(3)减脂减重效果明显,更有利于增强减脂学员的自信心。6.在本次水中健身操减脂训练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水中健身操教练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健身操的编排能力都有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脂训练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减脂自信心。(2)运动恢复手段单一,不利于锻炼者机体有效恢复,增加了下一次运动的损伤风险。(3)训练反馈信息采集不够及时,对学员的情绪波动和心理疏导做的不到位。
马奎[7](2019)在《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平衡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动、静态平衡能力及相关生理机制(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下肢力量)、平衡量表、情景实验,探讨瑜伽锻炼与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中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两种锻炼方式对改善中年女性平衡能力的效果与差异,从而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提高中年女性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健身形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青岛英派斯44-59岁中年女性新会员为实验对象,筛选符合测试要求的参加瑜伽项目、有氧健身操项目各30人进行测试,测试选取了静态平衡测试、动态平衡测试、相关生理机制测试(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下肢力量)、平衡量表测试及情景实验测试,结果通过spss19.0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静态平衡能力方面:实验后瑜伽组闭眼左脚站立时间为23.32±3.85秒,有氧健身操组为20.85±4.48秒,显着性检验P值为0.043(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瑜伽组闭眼右脚站立时间为25.33±4.14秒,有氧健身操组为22.20±4.94秒,显着性检验P值为0.012(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瑜伽组强化Romberg指标测试结果为25.74±5.42秒,有氧健身操组测试结果为22.71±5.96,显着性检验P值为0.04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瑜伽对中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大于有氧健身操;(2)动态平衡能力方面:实验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闭眼原地踏步时间分别为5.29±1.69秒、6.49±1.32秒,显着性检验P值为0.002(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起立-走时间分别为12.00±0.75秒、11.25±0.46秒,显着性检验P值为0.002(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大于瑜伽;(3)相关生理机制方面:实验后瑜伽与有氧健身操组前庭步测试距离分别为8.39±1.26cm、8.71±1.27cm,显着性检验P值为0.017(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指标膝关节角度绝对误差角度实验后分别为4.66±1.71度、4.98±1.66度,显着性检验P值为0.021(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指标踝关节角度绝对误差角度实验后分别为2.11±0.78度、2.65±1.01度,显着性检验P值为0.04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站立提踵测试时间分别为52.8±13.42秒、48.25±11.13秒,显着性检验P值为0.039(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瑜伽对中年女性平衡能力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下肢力量的影响大于有氧健身操;(4)平衡量表方面:实验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Berg平衡量表总分分别为53.17±1.09分、53.00±0.98分,显着性检验P值为0.258(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跌倒风险的影响基本一致;(5)情景实验方面: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在情景实验消耗的时间分别为14.74±0.97秒、14.52±0.96秒,显着性检验P值为0.344(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通过12周的练习,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日常生活平衡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
李月[8](2017)在《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及对改善体质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儿童体质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工作在遵循“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儿童由于课业的压力,家长的溺爱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我国儿童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与健康课程下韵律操是校内儿童每天锻炼的主要运动方式之一,但动强度较小,降低了锻炼的实效性。故本研究根据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围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以儿童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目的,创编出一套适合9-10岁儿童的儿童有氧健身操。通过实验检验本套自编儿童有氧健身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请专家对自编操的锻炼价值做出评价。研究方法:1.本研究以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为研究对象,以天津市南开区永基小学60名9-10岁普通儿童为测试对象。随机将受试者对半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依据所创编的儿童有氧健身操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为期10周的儿童有氧健身操课程,对照组儿童进行水平2韵律操的学习。2.为检验本套儿童有氧健身操创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研究分别于实验开始前与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相关体质指标的测试。形态指标:身高、体重、BMI、体脂%、骨骼肌含量;身体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6米往返摸地10次;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心功能指数、一分钟跳绳。研究结果:1.通过相关专家的分析与评定,本套儿童有氧健身操创编科学、合理,风格突出,运动负荷强度适中,难度适宜,对于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改善儿童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实效性。2.十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儿童肺活量平均增加了236ml,一分钟跳绳成绩平均增加了15.3个,心功能指数显着下降。提示本套自编儿童有氧健身操对改善儿童身体机能、促进体质健康发展有显着作用。3.十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儿童的身体形态方面发生了显着性变化,其中实验组身高平均增长0.96cm,体重平均下降0.64kg,BMI指数平均减少1.27kg/m2,骨骼肌平均增加0.25kg,体脂%平均减少1.52%。提示本研究中所创编的儿童有氧健身操科学合理,在不影响小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身体形态特征。4.十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平均增加3.68cm,闭眼单脚站立平均增加10.67秒,立定跳远平均增加了7.24cm,反应时平均减少5.4秒,6米往返摸地10次成绩平均减少了2.91秒。说明本套儿童有氧健身操创编科学合理,使实验组儿童身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敬继红,吴阿甜[9](2015)在《健身操和瑜伽在健身俱乐部开展的改善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健身俱乐部中有氧健身操和瑜伽课程的开展状况,对课程安排提出改善性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果与结论:会员对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的认知不足,运动方式不够科学,针对此情况提出调整课程安排的建议,使瑜伽课程和有氧健身操课程合理结合起来,达到更有效的锻炼效果。
孟思宇[10](2015)在《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中年人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均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中年人的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中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较为明显。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国家已经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因此增强中年人的健康,重视中年人的体育锻炼,提高中年人的运动能力,延缓中年人的衰老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有氧健身操是目前中国较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氧健身操锻炼的技术动作、运动形式、负荷强度等特点都比较适合中年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因此在大众全民健身中受到中年人的喜爱,并将其作为体育锻炼的首选运动。本文对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过程中的中年人在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指标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年人进行科学健身锻炼,增强中年人的体质和提高中年人的运动能力,本文根据中年人身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针对中年人运动能力下降敏感指标,科学地进行有氧健身操编排,并在为期六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中,对中年人进行基础健康检查和运动能力测试,根据运动前后敏感指标的对比,不仅能够量化地研究出健身操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所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运用实验数据证明科学合理的健身操锻炼可以提高中年人的运动能力,对大众健身理论起到完善作用;还能够科学的指导大众健身,使健身操锻炼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更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作用。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指标的研究结论如下:(1)为期六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能减轻中年人体重,对体重有显着性作用(P<0.01)。(2)为期六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性中年人受试者肺活量有显着影响(P<0.01),对男性中年人受试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为期六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提高中年人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平衡能力、time up and go、坐下站起30秒有显着作用(P<0.01)。
二、有氧健身操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氧健身操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频次健身操对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成年人体质状况调查 |
2.2 我国成年人健身活动调查 |
2.3 健身操的起源、概念与特点 |
2.4 健身操的益处 |
2.5 健身操对健康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现状 |
2.5.1 健身操对健康成年女性身体形态的影响研究现状 |
2.5.2 健身操对健康成年女性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
2.5.3 健身操对健康成年女性运动素质的影响研究现状 |
2.6 健身操干预的强度、时间、周期和频次的研究 |
2.7 健身操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技术路线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调查法 |
3.3.2 文献研究法 |
3.3.3 实验法 |
3.3.3.1 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 |
3.3.3.1.1 身体形态指标测试 |
3.3.3.1.2 生理机能指标测试 |
3.3.3.1.3 运动素质指标测试 |
3.3.3.1.4 动作功能性筛查测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 |
3.3.3.1.5 血管机能测试 |
3.3.3.2 健身操运动干预 |
3.3.3.2.1 运动方案 |
3.3.3.2.2 运动监控 |
3.3.3.2.3 实验控制 |
3.3.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健身操不同节奏的曲目安排 |
4.2 健身操过程中强度的监控 |
4.3 健身操运动对受试者体质健康的影响 |
4.3.1 健身操运动对受试者身体成分的影响 |
4.3.2 健身操运动对受试者身体形态的影响 |
4.3.3 健身操运动对受试者生理机能的影响 |
4.3.4 健身操运动对受试者运动素质的影响 |
4.3.5 健身操运动对受试者FMS得分的影响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健身操的设计 |
5.2 健身操运动对成年女性减脂的影响 |
5.3 健身操运动对成年女性呼吸机能的影响 |
5.4 健身操运动对成年女性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
5.5 健身操运动对成年女性运动素质的影响 |
5.6 健身操运动对成年女性FMS得分的影响 |
5.7 不同锻炼频率的健康效应差异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2)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创编理论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以跆拳舞的发展为依据 |
1.1.2 以健身操的发展为依据 |
1.1.3 以国家的政策导向为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价值 |
1.3.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跆拳道的相关研究 |
2.1.1 跆拳道的定义 |
2.1.2 跆拳道的相关价值功能 |
2.2 健身操的相关研究 |
2.2.1 健身操的定义 |
2.2.2 健身操的价值功能相关研究 |
2.2.3 健身操创编理论的相关研究 |
2.3 跆拳舞的相关研究 |
2.3.1 跆拳舞的定义 |
2.3.2 跆拳舞的价值功能相关研究 |
2.3.3 跆拳舞创编理论的相关研究 |
2.4 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创编与实践的前期分析 |
4.1.1 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分析 |
4.1.2 对青少年学习压力情况分析 |
4.1.3 对学校现有体育课程内容评价分析 |
4.1.4 学生对跆拳舞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
4.1.5 对学生认为练习跆拳舞的收获认知调查分析 |
4.1.6 学生对跆拳舞与健身操融合的接受程度分析 |
4.1.7 学生对练习跆拳舞健身操锻炼目标的期望值分析 |
4.1.8 学生对创编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的期望值分析 |
4.2 创编理论分析 |
4.2.1 创编依据 |
4.2.2 创编要素 |
4.2.3 创编原则 |
4.2.4 创编方法 |
4.2.5 创编流程 |
4.3 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创编内容分析 |
4.3.1 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动作分析 |
4.3.2 练习注意事项 |
4.4 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套路动作图解 |
4.5 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实践研究 |
4.5.1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5.2 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4.5.3 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的实践反馈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专家问卷 |
附录 C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
附录 D 实验问卷(一) |
附录 E 实验问卷(二) |
个人简历 |
(3)不同强度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自我控制 |
第二节 运动与自我控制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实验相关变量监控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有氧健身操对自我控制量表的测量情况 |
第三节 有氧健身操对Go/Nogo任务的干预情况 |
第四章 综合讨论 |
第一节 有氧健身操能够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
第二节 中等强度比小强度有氧健身操更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四节 研究主要贡献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当前上海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游泳训练面临的问题 |
1.1.2 国外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体系的启示 |
1.1.3 上海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多元化训练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 |
2.1.1 多元化训练的定义 |
2.1.2 国内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 |
2.1.3 国外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青少年游泳训练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内青少年游泳训练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外青少年游泳训练的研究现状 |
2.3 其他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
2.3.1 篮球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干预的研究现状 |
2.3.2 有氧健身操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干预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一般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显着性检验 |
4.2 24周实验后一般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4.3 实验前游泳专项成绩显着性检验 |
4.4 24周实验后游泳专项成绩测试结果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的影响 |
5.1.1 一般身体素质的定义 |
5.1.2 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肌肉耐力、协调能力的影响 |
5.1.3 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爆发力、柔韧性的影响 |
5.1.4 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速度、灵敏能力的影响 |
5.1.5 多元化训练对 12-13 岁游泳运动员有氧、无氧、平衡能力的影响 |
5.1.6 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影响 |
5.1.7 小结 |
5.2 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影响 |
5.2.1 专项运动成绩的定义 |
5.2.2 24周实验后游泳专项运动成绩的变化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SPSS数据分析 |
附件二 一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成绩 |
附件三 游泳专项成绩 |
附件四 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件五 游泳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件六 运动员调查问卷 |
附件七 ActiGraph体动记录仪数据 |
附件八 游泳能量训练分类表 |
附件九 RPE表 |
附件十 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
(5)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健美操相关研究 |
2.1.2 冲击性动作相关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方法 |
3.1.2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的评价指标 |
4.1.1 腕关节骨密度指标测试 |
4.1.2 身体成分指标测试 |
4.1.3 生物力学指标测试 |
4.2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1 击掌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成俯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2 提臀腾起(A184)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3 直体倒(直体前倒成俯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4 团身跳成俯撑(C204)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5 屈体分腿跳成俯撑(C336)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3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的效果分析 |
4.3.1 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骨密度水平(T-值)的变化及分析 |
4.3.2 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骨密度水平(BMD)的变化及分析 |
4.3.3 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水平的变化及分析 |
4.3.4 训练前后训练组受试者完成屈体分腿跳成俯撑动作的变化及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坚持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可以提高训练者桡腕关节骨密度水平.. |
5.1.2 单一训练不能有效改善BMI、无机盐等身体成分指标 |
5.2 研究建议 |
5.2.1 严格遵循体育运动和专项训练固有规律 |
5.2.2 选取其他指标或增加干预周期以进行更深层的研究 |
5.2.3 更换分组方式或训练干预内容进行实验和测试 |
附录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健美操专项学生基本健康情况采集表 |
附录 C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水中健身操对普通单纯性肥胖青年减脂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2 文献综述 |
2.1 单纯性肥胖与水中健身操简介 |
2.1.1 单纯性肥胖的减脂 |
2.1.2 水中健身操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对相关研究的综合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3.4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肥胖指标(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BMI、体脂肪率)的影响结果比较 |
4.1.1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结果比较 |
4.1.2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腰臀比的影响结果比较 |
4.1.3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比较. |
4.1.4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体脂的影响结果比较 |
4.2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中青年身体素质指标(最大力量、速度、耐力)的影响结果比较 |
4.2.1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最大力量的影响结果比较. |
4.2.2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速度的影响结果比较 |
4.2.3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耐力的影响结果比较 |
4.3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中青年身体机能指标(血压、安静心率、肺活量)的影响结果比较 |
4.3.1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血压的影响结果比较 |
4.3.2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安静心率的影响结果比较 |
4.3.3 陆地健身操与水中健身操对单纯性肥胖青年肺活量的影响结果比较 |
4.4 水中健身操在减脂训练中的优势分析 |
4.4.1 将传统陆地健身操与水对人的作用紧密结合 |
4.4.2 最大限度降低运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
4.4.3 减肥效果突出,让减脂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4.4.4 对练习者的身体机能改善作用明显,激发锻炼热情 |
4.5 水中健身操在减脂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4.5.1 水中健身操教练员专业化的水平不高 |
4.5.2 运动恢复手段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4.5.3 训练反馈信息采集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件2 |
致谢 |
(7)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平衡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 |
1.1.2 中年女性提高平衡能力的需要 |
1.1.3 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的积极影响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
2.1.1 “瑜伽”概念的概述 |
2.1.2 “有氧健身操”概念的概述 |
2.1.3 “中年女性”概念的概述 |
2.1.4 “平衡能力”概念的概述 |
2.2 有关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
2.2.1 生理机制对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
2.2.2 体育锻炼对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3章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实验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对比分析 |
4.2 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动态平衡能力结果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动态平衡能力结果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动态平衡能力结果对比分析 |
4.3 相关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相关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相关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相关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 平衡量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3 实验后瑜伽组与有氧健身操组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5 情景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瑜伽组教学阶段与课时计划 |
附录B:有氧健身操组教学阶段与课时计划 |
附录C:运动风险评估表 |
附录D:健康体适能机构运动前筛查问卷 |
附录E:Berg平衡量表 |
附录F:实验情景过程设计图 |
附录G:测试图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及对改善体质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氧健身操的运动概述 |
1.2.2 有关体质的研究现状 |
1.2.3 健身操在中小学校园开展的现状 |
1.2.4 我国儿童体育课程现状 |
1.2.5 儿童有氧健身操创编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依据 |
3.1.1 儿童身心发育特点 |
3.1.2 儿童运动特征 |
3.2 儿童有氧健身操成套动作内容的基本结构 |
3.2.1 准备活动操 |
3.2.2 热身操 |
3.2.3 跑跳操 |
3.2.4 拉伸松松操 |
3.3 儿童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效果观察 |
3.3.1 实验前测试对象的基本情况 |
3.3.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
3.3.3 儿童有氧健身操专家评定结果 |
4 讨论 |
4.1 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过程 |
4.1.1 儿童有氧健身操总体设计 |
4.1.2 儿童有氧健身操动作内容的创编 |
4.2 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原则 |
4.2.1 科学合理原则 |
4.2.2 系统全面原则 |
4.2.3 简单易练原则 |
4.2.4 安全趣味性原则 |
4.2.5 适宜负荷原则 |
4.3 儿童有氧健身操的效果观察 |
4.3.1 儿童有氧健身操对儿童身体形态的影响 |
4.3.2 儿童有氧健身操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 |
4.3.3 儿童有氧健身操对儿童身体机能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健身操和瑜伽在健身俱乐部开展的改善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1.1有氧健身操 |
1.2瑜伽 |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研究对象 |
2.2研究方法 |
2.2.1文献资料法 |
2.2.2数理统计法 |
2.2.3调查问卷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健身俱乐部中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的课程开展情况 |
3.1.1参加有氧健身操和瑜伽课程人员情况 |
3.1.2有氧健身操和瑜伽课程的安排情况 |
3.1.3大家对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的认识误区 |
3.2静动运动结合是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
4结论与建议 |
4.1结论 |
4.2建议 |
(10)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中年人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有氧健身操的研究现状 |
2.1.1 有氧健身操的概述 |
2.1.2 有氧健身操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2.2 中年人研究现状 |
2.2.1 中年人体质特点 |
2.2.2 适宜中年人的运动负荷 |
2.2.3 中年人体育锻炼现状 |
2.3 运动能力研究现状 |
2.3.1 运动能力概述 |
2.3.2 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对运动能力开发方法的研究 |
4.2 中年人运动能力的开发 |
4.2.1 准备活动 |
4.2.2 旋转运动 |
4.2.3 十字步 |
4.2.4 脊椎运动 |
4.2.5 弓步测点 |
4.2.6 下蹲运动 |
4.2.7 肩部运动 |
4.2.8 弓步拍手 |
4.2.9 踢腿运动 |
4.2.10 勾脚尖 |
4.2.11 交叉步 |
4.2.12 摇摆 |
4.2.13 整理放松 |
4.3 中年人运动能力开发的评定 |
4.3.1 有氧健身操对体重的影响 |
4.3.2 有氧健身操对肺活量的影响 |
4.3.3 有氧健身操对握力的影响 |
4.3.4 有氧健身操对快走的影响 |
4.3.5 有氧健身操对闭眼单脚站立的影响 |
4.3.6 有氧健身操对坐位体前屈的影响 |
4.3.7 有氧健身操对反应时的影响 |
4.3.8 有氧健身操对time up and go和坐下站起30秒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有氧健身操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频次健身操对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 王宇程.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2]广东省青少年跆拳舞健身操创编理论及实践研究[D]. 孙培乐.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3]不同强度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D]. 邓婕.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D]. 徐雍騑.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5]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D]. 陆瑶.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6]水中健身操对普通单纯性肥胖青年减脂效果的研究[D]. 林璐.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7]瑜伽与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平衡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D]. 马奎.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儿童有氧健身操的创编及对改善体质的效果观察[D]. 李月. 天津体育学院, 2017(02)
- [9]健身操和瑜伽在健身俱乐部开展的改善性研究[J]. 敬继红,吴阿甜. 湖北体育科技, 2015(10)
- [10]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中年人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 孟思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