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望与你同行》教案(论文文献综述)
禹风[1](2021)在《漫游者》文中提出一车厢微晃,地铁在城市肚腹里疾行。郑坦坐在长长的边椅上,手抓身侧双肩背包,腿上盖着毛巾毯,身边满是相貌迥异的地铁客。好在其时并非早晚高峰,站着的旅人不多,沙丁鱼罐头似的那种拥挤还没开始。膝上毛巾毯有点厚,郑坦想自己不该随意接受许小赐的馈赠,许小赐所有的馈赠都特别随意,随手拿起便塞过来,也不说什么,甚至郑坦不能确定这是不是许小赐自己的东西。许小赐总淡淡笑,她的笑完全未赋含义。
倪敏[2](2021)在《苏少版音乐(七-九年级)教材中江苏民歌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
唐栋[3](2021)在《今夜星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物表郭永怀——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李佩——郭永怀的夫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教授,我国应用语言学之母。钱学森——世界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郭芹——郭永怀和李佩的女儿。刘薇——李佩的学生。陈一楠——郭永怀的研究生。
魏俣[4](2020)在《初级汉语综合课《我上了四个小时的网》教学设计》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学环节开展的准备阶段,其中包含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时长的设置。本文选取荣继华编写的《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中《我上了四个小时的网》一课,结合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实际,有效地开展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与研究。首先,本文主要介绍本教学设计所使用的教材,并主要阐述了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主要原则、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其次,本文以上述主要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为理论基础,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安排,阐述每课时具体教学步骤。最后,主要介绍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以及针对本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反思并总结不足,主要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反思。本教学设计秉持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原则,希望该教学设计的研究可以丰富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徐昀[5](2020)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李吉林老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语文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教学是以形象为基础,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学习情境来改善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结合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学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效改善传统作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的诸如课堂吸引力不足、虚假作文等问题。但在真实教学中,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研究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试图找到相关对策以提高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进一步体现情境作文教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以便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参考意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通过研究情境教学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文献,明确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的相关概念、理论、特点等。同时,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情境作文教学进行分类:根据情境创设手段将情境分为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游戏竞赛情境七大类;根据情境真实与否将情境分为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为体现两种分类的关联性,本文将两种分类方式结合成二维坐标系分类模型,以情境创设手段为横坐标,以情境真实与否为纵坐标,以此在模型中表征二者关系,后续的研究都将借助这一分类模型来探讨不同类型情境作文教学的特点和注意点。其次,笔者利用访谈和问卷,从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认知、态度、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这四大维度出发,发现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具体问题进行编码,之后将同类编码安置在同一个编码主题之下,制成表格,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成几大类问题即情境作文教学模式化、单一化、片面化、浅表化、脱离学生实际。再次,笔者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上述分类模型对相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各案例均借助二维坐标系分类模型进行分析,将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提高研究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得出情境作文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教师思维固化,缺乏理论经验、情境作文教学目标不明确,思路狭隘化、情境作文教学缺乏“真换位”,指导无序化。最后,针对问题原因提出相关理论性对策如摒弃固有思维,积累理论经验、重审教学目标,巧用“借题发挥”、强化换位思考,确定指导方针等。为提高对策的可实施性,在阐述对策时,就不同情况同样提供不同案例,并借助分类模型进行分析,以便一线教师对整体如何实施和改进情境作文教学有更直观完整的认识。
陶韵嘉[6](2020)在《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持续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初中音乐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音乐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从课标和教材入手研究初中音乐课程能够全方位地认识初中音乐课程的发展。随着音乐课改的推进,国家教育部自2000年来先后印发了三部有关初中音乐教育的指导文件,分别是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文中简称《大纲修订稿》)、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中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年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文中简称《音乐新课标》)。依据三部文件的特征及颁布时间,笔者将这20年来的初中音乐课程发展分为“过渡期”、“实验期”、“深化与发展期”三个时期,并对三个不同时期的音乐课标和个别音乐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在对课标和教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全面认识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的发展,并指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总结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为践行新课改理念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建波[7](2020)在《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文中提出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已经从关注幼儿园男教师的生存状态,逐步聚焦到了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着眼于能够有效解决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而本研究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选取了一名毕业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且在幼儿园工作至今、专业发展比较稳定和突出的幼儿园男教师R老师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其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对R老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确认和反思,以解读和阐释其专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对R老师进行了个案研究,把R老师的专业发展放到其个人的生活史中,从整个专业发展的历程中寻找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并进行深度解读和意义阐释,揭示其作为一名理科男生,在面临幼儿园男教师被社会普遍误读和自身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情境下,他是如何从“误入”学前的“崩溃”,逐步成长为一名以“专业性”和“专业的自觉”引导自身专业成长的幼儿园教师的。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因“男”而“难”;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突破,即:主体性是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专业性是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自己是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事件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首先,在理论层面上,需要科学分析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其次,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需要持续改善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塑造幼儿园男教师的健康人格;利用关键事件,助推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把专业性作为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靳慧[8](2019)在《儿童动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径。将动漫音乐运用到小学课堂,动漫音乐进入课堂促进了孩子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和效率。动漫音乐本身就是围绕动漫作品而发展的,促进儿童的音乐想象力。而挑选优秀的动漫音乐作品运用课堂中,是培养孩子兴趣学习的重要途径。动漫音乐作为音乐教育途径之一,结合儿童认知发展与心理发展,将它们有机的结合以达到教育目的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优秀的动漫音乐带到音乐课堂,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甚至刺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热爱,抓住了儿童的兴趣动力,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搭建了一个“桥梁”;另一方面笔者希望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情况,结合儿童对不同动漫音乐作品的喜爱,阐释动漫音乐的教育功能表现的问题和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来思考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发挥好动漫音乐的教育教学功能,正确引导儿童的思想发育和音乐文化学习,让儿童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人生的指导,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本文一共有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动漫音乐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儿童动漫音乐功能;第三部分是儿童教育及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第四部分是儿童动漫音乐在小学课堂的运用。
翁俊媛[9](2018)在《清代来华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佛教 ——以马礼逊、李提摩太、苏慧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开始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到了晚清时期,佛教彻底完成了本土化,已成为民间信仰基础广泛的宗教。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胜利使得大批英国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冀图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传遍福音,但是却屡屡受挫。佛教作为本土化最成功的外来宗教,在民间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基督教,因而这些来华传教士,特别是来华的英国传教士们将目光投向了佛教。他们希望通过对佛教的观察,学习和研究来挖掘出佛教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原因,这恰巧成为看待晚清时期佛教变化发展的一个独特的视角。根据他们所留下的回忆录的内容来看,晚清时期英人对中国佛教的态度从开始排斥到接受,再到提出“以耶释佛”、“佛耶本源”的观点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交流层面分析解读晚清时期来华英人所见的中国佛教,透过传教士的视角来观察晚清时期的中国佛教发展状况。本文选取晚清时期来华英人传教士中的三位最具代表性人物:马礼逊、李提摩太和苏慧廉,作为观察视角并各有侧重。其中马礼逊是第一位来中国传教的新教传教士,他对中国佛教的持排斥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这也代表着英人最初对中国佛教的印象;李提摩太是在华传教最成功的传教士,对中国佛教深入了解,是第一个提出了佛耶本源的传教士,他亲近佛教,对大乘佛教大加赞赏;苏慧廉则是对佛教的研究更加深入,他对佛教义理的把握远超前人,并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代表着英国汉学的发展壮大,对佛教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首先以三位传教士的回忆录为基本史料,通过对回忆录中有关佛教内容的分析,再辅以其它文献资料,以期能够对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的形象和他们对中国佛教的看法及态度等情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次,通过对晚清中国佛教的发展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佛教在晚清衰落和复兴的缘由。最后,通过对晚清时期来华英人对中国佛教研究的梳理,尤其是英人对中国佛教经典的翻译和英人对中国佛教的学术性的研究,深入分析来华英人对中国佛教态度之变化,以及佛教经典的英译对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深刻意义。
张汝豪[10](2017)在《全国获奖中学优质音乐课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在音乐课堂中,优质课更能体现音乐教学,有关音乐优质课的教学研究逐步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音乐教化人的哲学思考、及其教育理念体现在音乐课堂教什么、如何教这一过程中。近年来,优质课凭借其中所蕴含的先进教学理念、全面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以及专业教学技术等独特优势,成为了集大成者,受到了同行们的青睐,并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热点。直至2014年我国已成功举办了共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本课题研究将从历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的中学音乐课入手分析,从课例特征和具体教学操作两个角度探寻优质课中所蕴含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学优质音乐课的相关特征以及策略的系统研究,对其中所蕴含的共性及特性进行深度剖析,总结优质课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共通之处,并通过对优秀课例的分析解读进行深入的学科音乐教学思考,从而促使自身在课堂教学能力与课例评价水平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研究将以《永远的莫扎特》、《京腔京韵自多情》、《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等三节一等奖课例的教学视频及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的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归纳法、课堂观察法等四种研究方法,从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视角对获奖案例的教学现状及其教学具体操作进行深度解析,从而结合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深入分析中学音乐优质课的具体教学操作及教学策略,从而思考于自身而言所挖掘出的相关音乐教学的有效经验,并总结归纳针对获奖课例分析所获得的中学音乐教学层面的相关启示。
二、《希望与你同行》教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希望与你同行》教案(论文提纲范文)
(1)漫游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3)今夜星辰(论文提纲范文)
人物表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第四场 |
第五场 |
第六场 |
第七场 |
尾声 |
(4)初级汉语综合课《我上了四个小时的网》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
第一节 教材与课型概说 |
一、教材分析 |
二、课型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 |
一、教学对象 |
二、教学目标 |
第三节 教学设计主要原则 |
一、精讲多练,交际性原则 |
二、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原则 |
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
第四节 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
一、语言学理论依据 |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
三、心理学理论依据 |
四、文化学理论依据 |
第五节 本教学设计所用教学方法 |
一、生词教学方法 |
二、语言点教学方法 |
三、操练环节教学方法 |
第六节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
一、教学主要内容 |
二、课时安排 |
第二章 《我上了四个小时的网》教学步骤 |
第一节 课文一具体教学步骤 |
一、组织教学 |
二、复习与导入新课 |
三、生词与课文一讲解 |
四、语言点“时量补语”讲解与操练 |
五、教学小结 |
六、布置作业 |
七、板书设计 |
第二节 课文二具体教学步骤 |
一、组织教学 |
二、复习与导入新课 |
三、生词与课文二讲解 |
四、语言点“动词重叠式”讲解与操练 |
五、教学小结 |
六、布置作业 |
七、板书设计 |
第三节 课文三具体教学步骤 |
一、组织教学 |
二、复习与导入新课 |
三、生词与课文三讲解 |
四、语言点“形容词重叠式”的讲解与操练 |
五、教学小结(3分钟) |
六、布置作业(2分钟) |
七、板书设计 |
第四节 课后习题操练具体教学步骤 |
一、组织教学 |
二、复习与导入新课 |
三、语言点“是不是”的讲解 |
四、本课习题讲解 |
五、本课小结 |
六、布置作业 |
七、板书设计 |
第三章 《我上了四个小时的网》教学设计总结 |
第一节 本教学设计特点 |
一、在教学设计中将“讲、学、练”融合 |
二、知识点复现率高 |
三、教学方法及操练设计的多样化 |
四、师生互动性与学习者参与度增强 |
五、注重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 |
第二节 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一、教学步骤反思 |
二、教学方法反思 |
三、教学资源反思 |
四、本教学设计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小学语文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文献综述 |
1.4.1 引言 |
1.4.2 研究进展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概念界定 |
第2章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理论基础 |
2.1 情境教学理论 |
2.1.1 情境与情境教学 |
2.1.2 情境作文教学 |
2.1.3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 |
2.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现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2.1 问卷调查样本 |
3.2.2 访谈样本 |
3.3 调查设计 |
3.4 调查结果统计 |
3.4.1 问卷数据统计 |
3.4.2 访谈内容统计 |
3.4.3 小结 |
第4章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问题及原因 |
4.1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1 情境作文教学模式化 |
4.1.2 情境作文教学单一化 |
4.1.3 情境作文教学片面化 |
4.1.4 情境作文教学浅表化 |
4.1.5 情境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
4.2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教师思维固化,缺乏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 |
4.2.2 情境作文教学目标不明确,思路狭隘化 |
4.2.3 情境作文教学缺乏“真换位”,指导无序化 |
第5章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对策 |
5.1 摒弃固有思维,积累理论经验 |
5.1.1 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学习新知 |
5.1.2 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教学经验 |
5.2 重审教学目标,巧用“借题发挥” |
5.2.1 厘清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境 |
5.2.2 把握教学目标,妙设“随机”情境 |
5.3 强化换位思考,确定指导方针 |
5.3.1 分析学生学情,解决“换位”难题 |
5.3.2 落实“有序”指导,优化情境教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问卷和访谈维度 |
附录B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访谈提纲 |
附录D 我笑着哭了 |
附录E 贾志敏老师《校园一角》课堂实录 |
附录F 独腿人生 |
附录G 王崧舟老师《亲情测试》课堂实录 |
致谢 |
附件 |
(6)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过渡期(2000年—2001年)的大纲及教材研究 |
第一节 过渡期的音乐教育概况 |
第二节 过渡期的音乐教学大纲分析 |
一、大纲的文本内容 |
二、大纲的实践与指导 |
第三节 过渡期的音乐教材分析 |
一、教材出版的背景 |
二、教材的具体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期(2001年—2011年)的课标及教材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期的音乐教育概况 |
第二节 实验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分析 |
一、课标的文本内容 |
二、课标的实践与指导 |
第三节 实验期的音乐教材分析 |
一、实验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建设 |
二、教材出版的背景 |
三、教材的具体内容 |
第三章 深化与发展期(2011年—2020年)的课标及教材研究 |
第一节 深化与发展期的音乐教育概况 |
第二节 深化与发展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分析 |
一、课标的文本内容 |
二、课标的实践与指导 |
第三节 深化与发展期的音乐教材分析 |
一、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建设 |
二、教材出版的背景 |
三、教材的具体内容 |
第四章 初中音乐课标及教材建设展望 |
第一节 二十年来初中音乐课标及教材的发展轨迹 |
一、二十年来的课标发展 |
二、二十年来的教材发展 |
第二节 初中音乐课标及教材的实践效果 |
一、突出学科特点,促进形成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理念 |
二、强调音乐实践,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
三、加大高质量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三节 促进课标和教材发展的几点建议 |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
二、教材建设的丰富与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关键事件 |
1.3.2 教师专业发展 |
1.3.3 幼儿园男教师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幼儿园男教师研究综述 |
1.4.1.1 对幼儿园男教师角色职能的研究 |
1.4.1.2 对幼儿园男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 |
1.4.1.3 聚焦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发展 |
1.4.2 关键事件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综述 |
1.4.2.1 关键事件的内涵及特征 |
1.4.2.2 与关键事件相关的概念:关键人物和关键时期 |
1.4.2.3 关键事件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
1.4.3 相关研究评述 |
1.4.3.1 从整体研究到个人生活史的研究 |
1.4.3.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 |
1.4.3.3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的问题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3.1 访谈法 |
2.3.2 作品分析法 |
2.4 研究过程 |
2.4.1 研究资料的获取 |
2.4.2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关键事件:R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
3.1.1 “误入学前”选择坚持 |
3.1.2 让人“崩溃”的教材 |
3.1.3 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
3.1.4 安全感:他们给了我“家”的感觉 |
3.1.5 专业教师助力专业成长 |
3.1.6 干部工作:让我学会思考和担当 |
3.1.7 最喜欢的三个荣誉 |
3.1.8 选择成为幼儿园男教师 |
3.1.9 职后第一年:专业成长“刻骨铭心” |
3.1.10 痛心的经历:某教育机构的工作 |
3.1.11 “销声匿迹”,用“专业性”正名 |
3.1.12 借调A单位 |
3.2 关键人物:R老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 |
3.2.1 职前培养阶段的关键人物 |
3.2.2 职后发展阶段的关键人物 |
3.3 R老师关于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
3.3.1 职前培养:精细培养有效促进专业成长 |
3.3.2 职后发展:做好规划,突出专业性 |
第4章 研究结论 |
4.1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 |
4.1.1 职前培养阶段:专业发展的孕育期和奠基阶段 |
4.1.2 职后发展阶段:专业发展的稳固期和成熟期 |
4.2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因“男”而“难” |
4.2.1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外部环境支撑 |
4.2.2 幼儿园男教师自我因素的抑制作用 |
4.3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突破 |
4.3.1 主体性: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
4.3.2 专业性: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
4.3.3 研究自己: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4.3.4 关键事件在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第5章 研究者的建议 |
5.1 理论层面上的建议 |
5.1.1 科学分析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5.1.2 准确把握幼儿园男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 |
5.2 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建议 |
5.2.1 持续改善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
5.2.2 积极塑造幼儿园男教师的健康人格 |
5.2.3 利用关键事件,助推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 |
5.2.4 把专业性作为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
第6章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
6.1 效度问题 |
6.2 推广度问题 |
6.3 伦理道德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访谈提纲 (第 1 次) |
附录二: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访谈提纲 (第 2 次) |
附录三: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访谈提纲 (第 3 次) |
附录四: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访谈提纲 (适用于关键人物:幼儿园园长) |
附录五: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访谈提纲 (适用于关键人物:同事及好友) |
附录六: R老师提供的作品(实物)资料清单 |
后记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儿童动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动漫音乐的概述 |
第一节 动漫音乐的限定 |
第二节 动漫音乐的历史源流 |
一、从无声到有声 |
二、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
三、音画结合的发展 |
第二章 儿童动漫音乐的分类及功能 |
第一节 动漫音乐的分类 |
一、主题歌 |
二、插曲 |
三、主题音乐 |
四、场景音乐 |
五、背景音乐 |
第二节 儿童动漫音乐的本质功能 |
一、描绘功能 |
二、抒情功能 |
三、娱乐功能 |
四、烘托功能 |
第三节 儿童动漫音乐的教育功能 |
一、儿童动漫音乐有利于真善美的传达 |
二、动漫音乐有利于儿童审美心理发展 |
三、动漫音乐有利于儿童的审美想象 |
四、动漫音乐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 |
五、儿童动漫音乐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二节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第四章 儿童动漫音乐教学的设计 |
第一节 儿童动漫音乐作品的分析 |
一、《宝莲灯》主题曲《想你的365天》 |
二、《千与千寻》主题音乐《夏日的一天》 |
三、《冰雪奇缘》的片尾曲《随他吧》(Let IT GO) |
第二节 教案设计 |
一、《想你的365天》教案 |
二、《夏日的一天》教案 |
三、音乐鉴赏课教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谱例 |
(9)清代来华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佛教 ——以马礼逊、李提摩太、苏慧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特色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来华英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 |
第一节 初遇佛教:马礼逊与中国佛教 |
第二节 援耶入佛:李提摩太与中国佛教 |
第三节 佛经西译:苏慧廉与中国佛教 |
小结 |
第二章 来华英国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的研究 |
第一节 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经典的翻译 |
第二节 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的学术研究 |
第三节 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研究呈现的特点 |
小结 |
第三章 来华英国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的态度以及原因探析 |
第一节 传教士对中国佛教之看法及原因 |
第二节 传教士对中国佛教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
第三节 从来华传教士的记叙中看晚清佛教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全国获奖中学优质音乐课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研究 |
1.2.2 关于优质音乐课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概况 |
1.4.1 优质音乐课评比活动发展 |
1.4.2 获奖课例的选择 |
第2章 全国获奖优质音乐课案例分析 |
2.1 获奖课例教学结构分析 |
2.2 获奖课例教学方法分析 |
2.3 获奖课例教学过程分析 |
第3章 全国获奖优质课例分析的成功经验 |
3.1 完善的教学结构 |
3.1.1 可调节的教学时长 |
3.1.2 渐进式的教学过程 |
3.1.3 多样性的教学内容 |
3.2 有效的教学方法 |
3.2.1 创新性的教学导入 |
3.2.2 先进性的教学手段 |
3.2.3 专业化的教学技能 |
3.3 平等的交流方式 |
3.3.1 主动性的课堂参与 |
3.3.2 鼓励性的评价方式 |
3.3.3 多元化的师生互动 |
第4章 全国获奖优质音乐课案例分析的启示 |
4.1 教学方式呈现音乐教育的发展 |
4.2 教学有效引发教学方法的创新 |
4.3 教学成果彰显师资水平的提升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四、《希望与你同行》教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漫游者[J]. 禹风. 野草, 2021(05)
- [2]苏少版音乐(七-九年级)教材中江苏民歌教学实践研究[D]. 倪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今夜星辰[J]. 唐栋. 剧本, 2021(02)
- [4]初级汉语综合课《我上了四个小时的网》教学设计[D]. 魏俣.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小学语文高年级情境作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徐昀.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研究[D]. 陶韵嘉. 扬州大学, 2020(04)
- [7]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D]. 李建波.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儿童动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研究[D]. 靳慧. 云南艺术学院, 2019(02)
- [9]清代来华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佛教 ——以马礼逊、李提摩太、苏慧廉为例[D]. 翁俊媛. 西北大学, 2018(01)
- [10]全国获奖中学优质音乐课案例研究[D]. 张汝豪. 湖南科技大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