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教育技术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徐慧建[1](2021)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文中指出互联网科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时代对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也极其深远。现代教育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于一身的新型教学方式,在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对教育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中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从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吴越[2](2021)在《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中的国家责任》文中研究说明
李鑫[3](2021)在《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文中认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备受关注,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成为一线教师最常提及的难点。为了研究“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采用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以“参与型局外人”的角色和客位视角对凉山彝族地区Z小学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4个月的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探析了以下四个子问题:第一,“差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究竟有何表现?通过田野观察,记录并描述了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等学生之间的行为习惯差异,印证了最初调研时所了解到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第二,“难吗”,即学校采取了怎样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如何?作为一种富有权力的规训机构,学校采用了分配艺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全景敞视主义等规训手段。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呈现出适应与发展的样态,而另一部分学生进行着抗争与排斥,导致学校行为习惯规训教育陷入困境。第三,“是这样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习惯?基于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视角,他们有着实用主义、可视主义、集体主义等独特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并在内心深处是一个“行为-情感的矛盾体”。第四,“为什么难”,即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围绕“难”字,本研究从三个阶段对难点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一,对难点进行审视,找到了分析路径——文化环境。第二,对难点进行剖析,分析了四个文化要素——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和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第三,对难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三个论点——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针对上述所呈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思考路径——在多元文化中融合、用后喻文化来反哺、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惠琴[4](2021)在《十堰市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关资料表明,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进行的,对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状况研究还比较少。对此,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为研究主题,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基于教学系统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本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三所初中的56名英语教师和2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探究。研究问卷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参照中国知网相关核心期刊刊登的相关成果编制而成,共有四个维度: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初中英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总体现状如何?(2)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及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3)初中英语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初中英语教师们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都具有良好的态度与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但大多数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以及应用和创新的能力。(2)不同性别的初中英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学历、不同类型学校的英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高学历的英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高于较低学历的英语教师,市级重点初中英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高于乡镇初中英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3)通过调查发现以下问题:一些乡镇初中英语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他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难以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同时他们很少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很少利用技术与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基于以上发现,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英语教师、乡镇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乡镇英语教师自身要加强自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其次,乡镇学校领导应当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加大力度优化乡镇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同时学校应为英语教师们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满足英语教师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王晓青[5](2021)在《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使得现代教学“焕然一新”。现代信息技术的时效性、鲜明性、趣味性、多样性、联动性等优势吸引着现代课堂教学的“目光”,它使教学内容不再是“固守刻板”,而是“生机盎然”并易于唤醒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普法微视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以精悍性、便捷性、形象性等特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运用到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它可以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为“动态”的视频呈现,让学生在普法微视频的“动态”展示下,汲取知识、引起情感共鸣,点燃一颗颗燃烧的、崇尚法治的火种。但不可否认的是,普法微视频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比如教师对于普法微视频的开发制作能力不足、普法微视频在教学中分配不合理、普法微视频的师生互动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在研究学情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普法微视频的应用方式,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打造优质道德与法治课堂。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本文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普法微视频概述、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后续改进后的应用措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研究对象,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成熟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如何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普法微视频提出相关建议。
李春晓[6](2021)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中选题策略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教育评价中融入技术使得个性化的评价更受青睐,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因为其“千人千卷”且高效准确的优势在教育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其教学内容所属的内容域和目标层级有明确划分,其评价方式也需要在考虑个性化的同时兼顾内容和目标层级的平衡,在该课程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仅采用最大信息量法选题策略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因而有必要针对该课程设计合适的选题策略。本研究首先对已有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阅读分析,对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进行了分类总结。目前已有的选题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测验结果准确性的选题策略、控制试题曝光率的选题策略、控制内容平衡的选题策略和综合型的选题策略四大类,新的选题策略往往都是对于常用的、基础的选题策略通过增加参数设置等方式来加以改进,以满足不同测验要求,而尚未有将目标层级平衡考虑在内、并将其与内容平衡控制同时作为约束条件的选题策略。在对已有选题策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测验内容和目标层级分布设计了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的选题策略,依据已有题库中试题分布来选择每次测验中需要作答的试题,确保每次自适应测验中各个内容域或目标层级需要应答试题数分布情况与题库中一致,即每个内容域或目标层级的应答试题数占测验长度比重与题库中该内容域或目标层级试题数占总题量的比重一致。此外,也可依据测验需要自行设定每个内容域和目标层级所需作答的试题数。为了初步验证新选题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常用的最大信息量法和新选题策略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实验。此次模拟实验中有两个题库,一个是利用Win Gen软件模拟生成的试题参数值,另一个是现有题库中的试题参数值。测验采用固定长度法的终止条件,两种选题策略下分别进行30道试题、45道试题、60道试题和75道试题固定长度的自适应测验,每种选题策略对应的每种测验长度分别进行3次实验,共需要进行24次模拟实验。经分析,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这一新的选题策略在能力估计准确性方面略逊色于最大信息量法选题策略,但二者差异会随着测验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测验效率、试题调用均匀性、测试重叠率等方面,新的选题策略与最大信息量法选题策略各有优势和不足,而对于内容和目标层级平衡的控制,新的选题策略更有优势,与预期完全一致。在模拟测验的基础上,利用新选题策略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系统,随机选取140名被试进行施测,每名被试需作答75道试题。测验结束后,通过对被试应答时间、能力水平估计、作答试题内容和目标层级分布情况的分析,可知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的选题策略可以有效实现测验内容在内容域和目标层级两方面的平衡,并且不会对被试能力估计的准确性造成太大影响,再者,采用这种选题策略可以使被试在各个内容域和目标层级作答的试题数与预期一致,且因为该选题策略在选题时考虑了题库中剩余试题的信息量,被试作答的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较为匹配的试题,可以得到对各内容域和目标层级知识点掌握情况更为准确的判断。
杨小娟[7](2021)在《决策树算法在学生课程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类教育平台迅猛兴起,使得各类教育数据不断增多。前期由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局限使得相关教育数据只能进行简单的储存、查询、和数理统计,其潜藏的信息价值尚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而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各大高校对教育数据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教育数据潜藏价值不断被发掘,通过数据的挖掘,从数据和信息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发现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和规律,进而为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提供适当的决策依据。为探究本校全日制本科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线上课程成绩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对大量文献研读后,总结前人对该领域的所做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该领域研究的新思路,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课程成绩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将相关研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本研究实现了课程成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从而为该课程教学策略的优化、课程成绩的提升、课程成绩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实现其他课程成绩挖掘提供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为依托,针对本校全日制本科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线上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初步数据的整理分析,观察其数据浅在的信息价值。(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决策树技术对课程学习行为数据实施深度挖掘,探究各数据之间的联系,建立课程成绩影响因素CART决策树模型,从模型中分析出主要影响该课程成绩的因素(课程视频完成百分比、章节学习完成百分比、参与讨论总数、考试完成百分比、教师职称),并根据模型总结决策树生成规则,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凭借决策树生成规则实现学生课程成绩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部署及各项功能调试运行,将实际课程学习行为数据带入系统中进一步测试,验证课程成绩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及系统开发的有效性,实现了对本校本科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成绩的预测,为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陈佑[8](2021)在《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能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课程学习及英语表达能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需要结合高职公共英语的问题,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式,提升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推动公共英语课程的健康发展,以此实现公共英语教学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本文结合高职公共英语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探析公共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
鲁帅帅[9](2021)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在其理论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在与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来自教师、学生、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其不能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中,尤其是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中,教师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传统教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原则。其次,从课前预习、复习引入、新知探究、复习巩固四个环节探讨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并对教师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做了调查,利用统计分析法分析数据后得到以下结论: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态度都是比较支持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自己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式感到很满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有55%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58%的学生认为自己比以前上课更认真了,62%的同学认为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92%的学生认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水平达到了完全掌握以上,74%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了。根据问卷调查和实践经验,本文给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三条策略:(1)充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贯彻主体性教学理念,借助生动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全面提升教师技术化水平。同时,撰写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设计。最后,总结本次研究工作,分析得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哈丽达·赛力克大[10](2021)在《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作出重大决断,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构建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强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全面关注新时期对各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这将带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承此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对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工作明确指示要加速推进,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份发展纲领是国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深刻贯彻中共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努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进度。全国各地的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锐意开拓进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地的教育教学设施质量也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因为民族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民族地区中学如何在此背景与差距下使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急迫解决的问题。本人借助工作机会,在此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开展了本次研究。本研究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历史概况,综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概述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由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化学实验教学等核心概念及本研究所使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成。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针对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的第三十六中学学生及乌鲁木齐市各类学校化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和整理该地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去摸清化学教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学校当前具备的硬件配置和教师所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计划辅助教学的水平,从而为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通过前期调查,提出了三种与民族地区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实验设计与制作的原则,并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五部分:把设计好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对应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反馈安排统一的考核测试,并对参加测试的班级在开展实践前后的成绩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述研究总结,提出研究反思和展望。通过本研究调查发现了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走流程、简讲述、压课时、实效差、背实验、吸收弱、操作乱、记忆烂、缺条件、要求低、理念旧、能力差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化学成绩与科学素养均有了良好改善,得到了运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可以更好地辅助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结论。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民族地区的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来临,熟练掌握和应用与实际条件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教育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
2.1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 |
2.2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学质量低下 |
2.3课堂阅读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
2.4课内外阅读训练不足,学生学习效率偏低 |
2.5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求 |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3.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求 |
3.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
3.3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契合性 |
3.4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 |
3.5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 |
4.1加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 |
4.2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氛围 |
4.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
4.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
4.5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
五、结束语 |
(3)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行为习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
1.1.2 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 |
1.1.3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
1.1.4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备受关注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 |
1.4.2 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 |
1.4.3 已有研究的发展趋向 |
1.4.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1.5 概念界定 |
1.5.1 行为习惯 |
1.5.2 良好行为习惯 |
1.5.3 凉山彝族 |
1.6 研究设计 |
1.6.1 田野点的确定 |
1.6.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6.3 研究者的角色 |
1.6.4 收集资料的方法 |
1.6.5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 |
1.7 理论基础 |
1.7.1 文化再生产理论 |
1.7.2 规训理论 |
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 |
2.1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历程 |
2.1.1 道德齐礼,维护秩序 |
2.1.2 新旧冲击,移风易俗 |
2.1.3 爱国自强,严肃纪律 |
2.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的特点 |
2.2.1 行为习惯教育目的功能化 |
2.2.2 行为习惯教育形式非正式 |
2.2.3 行为习惯教育方式单一化 |
2.2.4 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侧重化 |
2.3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
2.3.1 制约与依存 |
2.3.2 传承与发展 |
3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
3.1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好与差 |
3.1.1 道德习惯上的“听话懂事”与“破坏规矩” |
3.1.2 学习习惯上的“勤奋好学”与“无所事事” |
3.1.3 生活习惯上的“勤劳独立”与“不讲卫生” |
3.2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差异大 |
3.2.1 男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
3.2.2 高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
3.2.3 学生面对女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
3.2.4 学生面对汉族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
4 凉山彝族小学行为习惯规训教育 |
4.1 学校的规训与惩罚 |
4.1.1 分配艺术 |
4.1.2 层级监视 |
4.1.3 规范化裁决 |
4.1.4 检查 |
4.1.5 全景敞视主义 |
4.2 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
4.2.1 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 |
4.2.2 学校常规管理的有序化 |
4.2.3 家长认可度的提升 |
4.3 学生的抗争与排斥 |
4.3.1 管教与挑战——反抗 |
4.3.2 当面与背面——逃避 |
4.3.3 隔离与回归——反弹 |
4.3.4 行为与思想——异化 |
5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 |
5.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逻辑 |
5.1.1 实用主义 |
5.1.2 可视主义 |
5.1.3 集体主义 |
5.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践逻辑 |
5.2.1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
5.2.2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
5.3 凉山彝族小学生内心的矛盾对话 |
5.3.1 自卑与自我放弃 |
5.3.2 自责与自我逃避 |
5.3.3 自然与自我迷茫 |
6 凉山彝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难的文化因素 |
6.1 大环境下的难点审视——文化环境 |
6.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6.1.2 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的角逐 |
6.2 文化环境中的难点剖析——文化要素 |
6.2.1 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 |
6.2.2 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 |
6.2.3 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 |
6.2.4 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 |
6.3 基于文化要素的难点总结——文化再生产、文化冲突与文化排斥 |
6.3.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
6.3.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 |
6.3.3 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 |
7 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路径 |
7.1 在多元文化中融合 |
7.1.1 创设多元文化校园环境 |
7.1.2 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
7.1.3 建立多元弹性评价系统 |
7.2 用后喻文化来反哺 |
7.2.1 促进行为习惯文化反哺 |
7.2.2 建立新型家庭代际关系 |
7.2.3 发挥数字媒体积极作用 |
7.3 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
7.3.1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风气 |
7.3.2 开展序列全民教育活动 |
7.3.3 建立合作共赢养成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十堰市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1.1.1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Age |
1.1.2 Middle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
2.1 Related Definitions |
2.1.1 The Definitions of Technology |
2.1.2 The Definition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2.1.3 The definition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2.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2.2.1 Educational System Theory |
2.2.2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
2.3 Relevant Researches Abroad and in China |
2.3.1.Researches Abroad |
2.3.2.Researches in China |
2.4 Theoretical Framework |
Chapter3 Research Design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Subjects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
3.3.1 Questionnaires |
3.3.2 Interview |
3.4 Research Procedures |
3.4.1 Data Collection |
3.4.2 Data Analysis |
Chapter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Data Analysis |
4.1.1 Overall Situation |
4.1.2 Difference Analysis |
4.2 Results of Interview Analysis |
4.3 Discussion |
Chapter5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Suggestions |
5.2.1 Suggestion for Junior English Teachers |
5.2.2 Sugges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Summary |
6.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
6.3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ppendices |
Appendix A 十堰市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师问卷) |
Appendix B 十堰市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问卷) |
Appendix C 十堰市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师访谈) |
Acknowledgements |
(5)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基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建议 |
2.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
3.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普法微视频 |
(一)普法微视频 |
1.微视频 |
2.普法微视频 |
3.教学资源 |
(二)普法微视频的基本特点 |
1.精悍性 |
2.便捷性 |
3.形象性 |
(三)普法微视频在教学应用中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经验之塔”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四)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研究的意义 |
1.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
2.普法微视频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二、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现状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
2.调查的对象分析 |
3.调查的结果分析 |
(二)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1.普法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制作的能力不足 |
2.普法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分配不合理 |
3.普法微视频的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
(三)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普法微视频的开发利用的态度不积极 |
2.普法微视频的安排不科学 |
3.普法微视频的教学资源观的不正确 |
三、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资源观 |
1.正确理解普法微视频教学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
2.正确看待普法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功能 |
3.普法微视频教学资源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
(二)掌握普法微视频的设计要领和制作技术 |
1.研读教材,把握普法微视频总方向 |
2.把握普法微视频筛选原则 |
3.提高普法微视频的获取、制作的常用能力 |
4.学校要搭建好教师培训平台 |
(三)提高课堂中运用普法微视频的师生互动 |
1.灵活安排普法微视频在课堂教学的位置 |
2.优化教学结构,推动师生共同参与 |
3.有效利用高质量问题及环节引领课堂师生互动 |
4.充分完善及利用好评价机制 |
(四)普法微视频在《保障宪法实施》课例中的具体运用 |
1.《保障宪法实施》的内容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4.教学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论文类 |
(四)学习网站 |
附录1 普法微视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普法微视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6)《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中选题策略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使教育评价方式趋于个性化 |
1.1.2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因其自身优势应用日益广泛 |
1.1.3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有待改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研究 |
1.3.2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选题策略的研究 |
1.3.3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评价方式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
2.1.2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 |
2.1.3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
2.2 理论基础 |
2.2.1 项目反应理论 |
2.2.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中C&O-STR选题策略的提出 |
3.1 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选题策略提出的必要性 |
3.1.1 测验内容平衡的必要性 |
3.1.2 测验目标层级平衡的必要性 |
3.2 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选题策略提出的依据 |
3.2.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和测验内容与要求 |
3.2.2 最大信息量法选题策略(MFI)和影子题库选题策略(ST) |
3.3 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选题策略(C&O-STR)的提出 |
3.3.1 内容平衡的控制 |
3.3.2 目标层级平衡的控制 |
3.3.3 基于内容平衡和目标层级平衡的选题策略(C&O-STR) |
第四章 基于MFI选题策略和C&O-STR选题策略的模拟实验 |
4.1 模拟题库、被试和被试反应向量的生成 |
4.1.1 模拟题库 |
4.1.2 模拟被试 |
4.1.3 被试反应向量的生成 |
4.2 模拟自适应测验环节的设计 |
4.2.1 选题策略 |
4.2.2 能力估计方法 |
4.2.3 测验终止条件 |
4.3 模拟测验的结果 |
4.3.1 测验结果评价指标的阐述 |
4.3.2 测验结果的分析 |
第五章 C&O-STR选题策略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中的应用实验 |
5.1 应用实验的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内容 |
5.1.3 实验试题模型与参数 |
5.2 应用实验的实施 |
5.2.1 实验对象与过程 |
5.2.2 测量工具 |
5.3 应用结果及讨论 |
5.3.1 被试应答时间 |
5.3.2 被试能力水平估计 |
5.3.3 被试作答试题内容和目标层级分布情况 |
5.3.4 选题策略的应用建议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创新点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7)决策树算法在学生课程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教育数据挖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决策树算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教育数据挖掘 |
2.1.2 决策树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教育评价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决策树模型的构建 |
3.1 收集样本数据 |
3.1.1 确定数据样本目标 |
3.1.2 样本数据的采集 |
3.2 样本数据可视化分析 |
3.2.1 数据汇总 |
3.2.2 样本数据可视化分析 |
3.3 数据准备 |
3.4 构建决策树模型 |
3.4.1 决策工具及算法的选择 |
3.4.2 决策树的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课程成绩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4.1 系统的分析 |
4.1.1 系统目标分析 |
4.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1.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4.1.4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4.1.5 系统数据流向分析 |
4.2 系统的设计 |
4.2.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4.2.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
4.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的实现 |
4.3.1 开发环境 |
4.3.2 目录结构 |
4.3.3 详细页面展示 |
4.4 系统的测试 |
4.4.1 页面跳转 |
4.4.2 各功能模块 |
4.4.3 稳定性 |
4.4.4 预测效果比对 |
4.4.5 用户体验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5.2.1 不足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公共英语的特点与原则 |
(一)高职公共英语的特点 |
(二)高职公共英语的原则 |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学方法 |
(三)教学评价 |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
(一)形式主义倾向明显 |
(二)应用手段较为单一 |
(三)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 |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纠正形式主义倾向 |
(二)丰富技术应用手段 |
(三)加强信息素养培训 |
五、结语 |
(9)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2.3 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中的应用 |
3.1 现代教育技术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中的应用 |
3.2 现代教育技术在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教学中的调查与思考 |
3.3 现代教育技术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
第四章 现代教育技术在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中的教学案例设计 |
4.1 案例:《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与不足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民族地区 |
2.1.2 现代教育技术 |
2.1.3 化学实验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语义网络理论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3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 调查的具体实施 |
3.5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3.5.1 学生调查分析与结论 |
3.5.2 教师调查分析与结论 |
4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制作 |
4.1 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
4.1.1 实验教学设计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1.2 实验教学制作的原则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2 制作案例 |
4.2.1 虚拟仿真实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制作案例 |
4.2.2 手机视频拍摄——“原电池”制作案例 |
4.2.3 微课——“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制作案例 |
5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
5.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5.2 教学实践的过程 |
5.3 实践效果的比对 |
5.3.1 成绩对比 |
5.3.2 学生实验技能的改变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致谢 |
四、现代教育技术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 徐慧建. 中国新通信, 2021(20)
- [2]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中的国家责任[D]. 吴越. 西南大学, 2021
- [3]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D]. 李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十堰市初中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 惠琴.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普法微视频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晓青.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自适应测验中选题策略的设计与应用[D]. 李春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7]决策树算法在学生课程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杨小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陈佑.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05)
- [9]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为例[D]. 鲁帅帅.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10]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哈丽达·赛力克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