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潮拉响红色警报(论文文献综述)
安海燕,鄂歆奕,王晶,郭媛媛,余嘉萱,蒋燕钦[1](2022)在《二〇二一,我在现场》文中提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海洋人克服困难和挑战,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各项海洋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调查、海洋防灾减灾领域,我们寻找到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听他们讲述亲历的故事。——编者按新闻当事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文?
石峰[2](2009)在《绿色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探析》文中提出生产力经历了白色生产力、灰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绿色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力是人类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绿色生产力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可持续为目标,以“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以生产要素的绿色化、绿色发展观以及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特征。它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起到推动作用。绿色文化是精神生产力的一种,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选择。绿色文化作为价值观,指导管理、法律法规等,共同实现生产力绿色水平的提高。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理念的指引,更需要政治的导向和制度的保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绿色生产力提供了新的生态伦理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绿色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生产力迫切需要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不仅对发展绿色生产力具有支撑作用,同时也有激励作用,是加快我国绿色生产力发展进程的重要工具。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绿色生产力发展,培育绿色文化,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我国要制定促进绿色生产力的宏观战略、制度与政策、宏观管理和监控体系,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促进我国绿色生产力的发展。
陈荣发[3](2004)在《赤潮,海洋污染的红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梅宏[4](2005)在《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法的启示与推进》文中研究指明传统价值观念的缺陷是人类陷入环境危机的根源。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价值观的革命将人类带入新的文明时代——环境时代。 环境时代的法律变革中,应将人类利益作为人类处理同外部生态环境关系的根本价值尺度,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适时更新现行法律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和立法目的,对各项具体制度予以调整、改进、创新。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法律生态化理念,是环境时代法律发展的理想目标模式,应与可持续发展观保持基本价值目标上的一致,并引领法律价值观不断发展。 海法,是规范人类的各种海域活动、并调整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虽然“海法”的概念尚未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接受,但是依可持续发展观审视涉海法律,对有关海洋、海事方面的法律、法规予以整合、系统化,更新其立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树立全面的立法目的,为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立法保障,已成为学界共识。笔者进而提出,以海洋环境资源法的生态化调整方法和调整机制为主体,以海法部门中其他法律对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为必要补充,构建综合调整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海法调整机制,以改变当前涉海法律零散不全,且调整手段单一性、分割性、无序性、矛盾性的局面。 迄今为止最全面、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率先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1999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概述“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洋环境资源法的推进”之后,笔者提出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制度、创新海洋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海洋资源监测制度等具体建议。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海商法律制度开拓创新,是环境时代国际海事立法的趋势,也推动我国海商法更新理念、适时修正,并增设“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等章节。
孙覆海,余波,立勋[5](2004)在《黄河口大面积赤潮拉响“警报”》文中研究指明6月15日,一则消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渤海发现大面积赤潮,且正在逼近黄河口,赤潮面积达到1850平方公里。 “红色警报”拉响!前一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传来急电: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接到急电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连同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迅速组织?
二、赤潮拉响红色警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潮拉响红色警报(论文提纲范文)
(1)二〇二一,我在现场(论文提纲范文)
海水解“渴”产业兴 |
“烟花”易冷人间暖 |
科技创新建平台 |
海藻场里摸“家底” |
(2)绿色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绿色生产力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学者关于绿色生产力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绿色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内涵 |
2.1 绿色生产力的历史演进 |
2.1.1 传统生产力的反思 |
2.1.2 绿色生产力的演进 |
2.2 绿色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2.2.1 生产力的内涵 |
2.2.2 绿色生产力的内涵 |
2.2.3 绿色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
2.3 绿色生产力的特征与功能 |
2.3.1 绿色生产力的特征 |
2.3.2 绿色生产力的功能 |
第3章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社会环境基础与技术条件 |
3.1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文化基础 |
3.1.1 绿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
3.1.2 绿色文化促进绿色生产力形成 |
3.2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政治条件与制度保障 |
3.2.1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政治导向 |
3.2.2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政策支持 |
3.2.3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法律支撑 |
3.3 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技术条件 |
3.3.1 绿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3.3.2 绿色技术是绿色生产力形成的技术条件 |
第4章 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对策 |
4.1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绿色生产力发展 |
4.1.1 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劳动者绿色文化水平 |
4.1.2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绿色技术发展 |
4.2 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政策措施 |
4.2.1 制定促进绿色生产力的宏观战略 |
4.2.2 培植和发展与绿色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
4.2.3 建立促进绿色生产力宏观管理和监控体系 |
4.3 我国绿色生产力的法律支撑 |
4.3.1 我国在制定和实施环境法规方面的现状 |
4.3.2 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促进我国绿色生产力的发展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
(4)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法的启示与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0.1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 |
0.2 研究方法、内容和目标 |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缘起、内涵及影响 |
1.1 可持续发展观的缘起 |
1.2 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
1.2.1 传统价值观念的缺陷是人类陷入环境危机的根源 |
1.2.2 法的价值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溶入而丰富、更新 |
1.3 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及影响 |
1.3.1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
1.3.2 可持续发展观推动法学理论发展 |
1.3.3 可持续发展观促进法制建设 |
1.4 可持续发展观与法律生态化理念的关系 |
1.4.1 法律价值与法律理念 |
1.4.2 可持续发展观与法律生态化理念的关系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法的启示 |
2.1 “海法”的概念与范围 |
2.2 我国海法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3 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法的启示 |
2.3.1 立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进步 |
2.3.2 立法目的全面张本 |
2.3.3 构建综合调整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海法调整机制 |
2.3.3.1 构建海法调整机制的必要性 |
2.3.3.2 调整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海法调整机制 |
第三章 环境时代我国海法的调整、改进与创新 |
3.1 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3.2 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海洋环境资源法的推进 |
3.2.1 我国已制定的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 |
3.2.1.1 我国已颁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
3.2.1.2 我国现有的海洋资源法 |
3.2.2 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推进 |
3.2.2.1 可持续发展观对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指导意义 |
3.2.2.2 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正案) |
3.2.2.3 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几点思考 |
3.2.3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海洋资源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
3.2.3.1 明确海洋资源法在环境资源法部门和海洋法部门中的地位 |
3.2.3.2 我国海洋资源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3.2.3.3 海洋资源产权制度的创新 |
3.2.3.4 海洋资源价格制度的完善 |
3.2.3.5 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
3.2.3.6 建立健全海洋资源监测制度 |
3.3 环境时代我国海商法的开拓创新 |
3.3.1 海商法的演进 |
3.3.2 海商法的理念更新 |
3.3.3 环境时代我国海商法的发展趋势 |
3.3.3.1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建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机制 |
3.3.3.2 规定严格的船舶登记制度,责成方便旗船的船籍国对其油轮造成的污染损害承担国家责任 |
3.3.3.3 船舶立法渐成海事立法的中心 |
3.3.3.4 加强船员立法、提高船员的素质 |
3.3.3.5 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21世纪海难救助法的立法宗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四、赤潮拉响红色警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二〇二一,我在现场[N]. 安海燕,鄂歆奕,王晶,郭媛媛,余嘉萱,蒋燕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2
- [2]绿色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探析[D]. 石峰. 东北大学, 2009(04)
- [3]赤潮,海洋污染的红灯[J]. 陈荣发. 科学24小时, 2004(09)
- [4]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法的启示与推进[D]. 梅宏. 福州大学, 2005(02)
- [5]黄河口大面积赤潮拉响“警报”[N]. 孙覆海,余波,立勋. 工人日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