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种质

中国棉花种质

一、Cotton Germplasm in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河,王海涛,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蔡肖,熊永斌,张香云[1](2021)在《80份棉花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价》文中提出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引种棉花种质资源的应用价值,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80份新引进种质资源为材料,以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3方面的10个性状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到76.893%,第1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棉花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抗病性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纤维伸长率有关。卡方距离为2.15时,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第Ⅰ、第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Ⅰ类群特点相同,均属于相对高产、优质类群。最终,将聚类分析的第Ⅰ、第Ⅱ类群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取交集,获得25份高产、优质资源材料,扩充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育种资源圃。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2](2021)在《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78’的选育与育种体会》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选育食用大豆品种,采用简单回交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黑农43’为母本,与(‘黑农54’ב黑农43’)F1为父本,育成了既高蛋白又高产的新品种‘合农78’,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3 g,蛋白质含量41.75%,油分含量20.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09.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5%;中抗SCSH,抗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20天,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以该品种为核心,集成了高产与提质保优栽培技术。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食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刘剑光,赵君,徐剑文,吴巧娟,肖松华[3](2021)在《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对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并开展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棉花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籽指;在纤维品质性状中,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马克隆值;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正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存在显着负相关;所有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

吴奇峰,陈兵,张鑫,夏春兰,张俊星[4](2021)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花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当前棉花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技术推广、采收加工、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棉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棉花生产模式及主要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乌棉花品种资源交流共享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加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设、合作建立中乌棉花科技创新中心等发展建议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乌两国之间棉花产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棉花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憬霖[5](2021)在《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筛选棉花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及抗旱棉花品种资源,本试验采用199份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为材料,分别来自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及国外。共进行两年四点试验,分别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胡杨河试验站、阿拉尔试验站及甘肃省农科院敦煌试验站进行,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在全生育期内进行干旱处理。选取了株高、铃数、单铃重、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采用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份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通过对两年四点的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发现,衣分的变异系数最小,而籽棉产量和全营养枝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同时,籽棉产量的DC值范围较宽,而单铃重和衣分的DC值范围较小,说明籽棉产量受到干旱影响较为严重,而单铃重和衣分的影响较小。通过对各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干旱胁迫对植株发育的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对株高的发育影响较为明显。比较四个点次试验的DC值和D值的关联度发现,单株第一营养枝长度和单株全营养枝长度的关联度排名较高,而衣分的关联度较低;而DC值和WDC值的关联度在四个点次的试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最终,本试验筛选到STS458、银花树、新陆中16号、新陆中26号和光叶岱字棉五个抗旱性较好的棉花品种。同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将两年四点试验的农艺性状数据与199份棉花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相结合,共得到81个SNP位点,筛选出与多个与抗旱相关的优良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主要位于A06、A07和D04染色体上。其中,在2019年胡杨河可溶性糖含量减退率、2019年胡杨河单株第一营养枝长度减退率、2019年胡杨河全营养枝减退率和2020年胡杨河全营养枝减退率四个农艺性状共同关联到一个SNP(A07:26180293),在这个SNP附近发现Gh_A07G1192和Gh_A07G1198两个候选基因,这两个候选基因在本实验室前期室内抗旱试验数据结果表现较好,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与棉花抗旱性关系密切。下一步将通过RNA干扰、转基因等方法来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鉴定,揭示棉花抗旱性的作用机制,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材料。

杨乐[6](2021)在《陆地棉和野生种系帕默尔棉杂交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陆地棉种内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同步改良产量和品质有困难。利用远缘杂交,将陆地棉栽培品种与野生种系杂交,对后代进行选育,能使野生种系的有益性状转移到栽培陆地棉中,从而培育棉花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适应性广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35号为母本,以具有抗黄萎病、耐寒、耐旱等特点的陆地棉野生种系帕默尔棉TX-832为父本,构建了包含182个家系的(中棉所35号×TX-832)F2:6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SR标记和SLAF-seq测序获得的SNP标记构建了覆盖陆地棉全基因组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六个环境下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表型数据,鉴定了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遗传图谱构建将SLAF-seq测序获得的15765个SNP标记和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53个SSR标记,共计15918个标记,利用作图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将共分离标记整合,最终获得一张包含3311个位点的陆地棉种内高密度遗传图谱,覆盖全长4690.73c M(A亚组2603.84 c M,D亚组2086.90 c 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1.46 c M。其中,SNP位点3158个,SSR位点153个;A亚组位点1758个(1679个SNP位点,79个SSR位点),D亚组位点1553个(1479个SNP位点,74个SSR位点);该图谱各条染色体覆盖陆地棉TM-1基因组比率均达95.97%以上。2.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性状表现(中棉所35号×TX-832)F2:6重组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变异范围较广,整体上都呈连续的正态分布。群体在铃重、籽指、衣分、衣指、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等性状中都表现出明显的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籽指、衣指、铃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等指标两两之间在至少一个环境下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马克隆值、衣分、衣指等指标两两之间在多个环境下呈极显着正相关。3.产量、纤维品质QTL定位利用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多年多点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在26条染色体鉴定到了68个产量QTL和180个纤维品质QTL。有24个QTL有利等位基因来自帕默尔棉,其余224个QTL有利等位基因均来自中棉所35号。68个产量性状QTL中包括30个铃重QTL、10个衣指QTL、15个衣分QTL、13个籽指QTL,LOD值介于2.5-10.57,解释表型变异介于6.2%-23.5%;180个纤维品质QTL包含55个长度QTL、45个整齐度QTL、51个断裂比强度QTL、9个马克隆值QTL、20个伸长率QTL,LOD值介于2.5-15.31,解释6.1%-33.8%的表型变异。有57个QTL在三个及三个以上环境下均检测到,q LPA07.1在六个环境下都稳定存在,解释表型变异为6.4%-11.8%,中棉所35号使其表型效应值增加;q FMD03.1在四个环境下均检测到,解释10.5%-33.8%的表型变异,增效基因来自中棉所35号。有154个QTL密集分布在除A06、D02、D06外的23条染色体的42个QTL簇内。这些稳定QTL和QTL簇对候选基因克隆、功能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余静文[7](2021)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新疆海岛棉遗传变异及纤维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文中认为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栽培棉之一,因其在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性状上的突出表现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快速发展,测序成本的降低,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入了高通量、高精度的新时期。基于新型测序技术的海岛棉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已经完成,而利用高通量的重测序可实现对海岛棉群体的精细分析和基因定位,并为海岛棉基因组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新疆自治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岛棉生产基地,利用分子标记探索新疆棉区自育海岛棉群体遗传变异特点,鉴定具有遗传改良价值的关键基因对加速新疆海岛棉育种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40份海岛棉材料进行了高通量重测序,构建海岛棉的高精度基因组变异图谱,并利用鉴定的遗传变异多态性解析该海岛棉群体的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点。对12个重要的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海岛棉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重要遗传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220份新疆自育海岛棉资源和20份其它棉区的海岛棉种质资源进行重测序。共获得6.34 Tb的测序数据。通过与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和群体变异检测,共鉴定到3632231个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221354个片段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 Del)。2.利用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STURUCTURE分析等方法对该群体进行群体结构预测,发现240个海岛棉材料大致分为5个亚群,其中新疆海岛棉群体大致由4个亚群组成。新疆之外,包括美国、埃及、东亚国家、我国云南和海南等地的海岛棉种质资源单独聚类,并与新疆自育海岛棉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说明新疆海岛棉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岛棉资源类型。3.海岛棉不同亚群间性状表型变异丰富,特别是纤维品质性状。群体遗传学发现,不同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国外海岛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整体水平高于新疆海岛棉。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发现,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LD水平高于陆地棉和亚洲棉,且At亚组的LD衰减距离大于Dt亚组。4.分别在两个试验点对12个重要的棉花性状进行连续两年的表型鉴定,利用统计分析计算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广义遗传力(Broad-sense heritability,BSH),并对表型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极显着正相关的性状有单铃重与皮棉和籽棉产量、衣分与皮棉产量、株高与皮棉和籽棉产量、株高与第一果枝节位和单株铃数,以及单株铃数与皮棉和籽棉产量。极显着负相关的性状有第一果枝节位和皮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总体看来,纤维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强于产量性状。BSH的变化范围为0.17(单株铃数)至0.57(衣分),其中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力水平整体来看高于产量性状,可见纤维产量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5.用表型数据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值与基因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基于较严格的阈值(p<0.05/n)共鉴定了168个显着相关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于建议相关的阈值(p<1/n)共鉴定了2645个SNP。所鉴定的SNP在基因组上分布不均匀,其中D11号染色体的SNP最多,其次为A07染色体。Dt亚组的SNP数量多于At亚组。对于研究的性状而言,鉴定到的纤维强度关联信号最多,其次是衣分,而籽棉产量和第一果枝节位没有鉴定到显着的关联信号,这可能与性状本身的复杂性和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6.基于上述关联分析结果,利用连锁不平衡系数、基因功能注释和RNAseq等方法筛选候选基因,并用不同纤维强度或衣分表型的海岛棉材料进行q PCR表达分析。鉴定出3个与纤维强度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编码酪蛋白激酶I的基因GB_D11G34371、编码微管相关蛋白的基因GB_D11G3460和GB_D11G3471;1个与衣分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GB_A07G1034,该基因编码一种受BRs调节的受体激酶。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重测序完成了海岛棉群体的基因分型,解析了海岛棉的群体结构、连锁不平衡和遗传多样性等特征。并对新疆海岛棉12个重要的性状进行了GWAS分析,其中纤维强度和衣分性状鉴定到了较多的稳定关联SNP。着重分析以上两个性状的关联结果,最终筛选到了2个与纤维强度相关和1个与衣分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海岛棉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目的基因。

赵祝跃,申状状,王一帆,杨亚杰,荣二花,吴玉香[8](2021)在《陆地棉与野生斯特提棉远缘杂种性状鉴定及遗传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远缘杂交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陆地棉与野生斯特提棉远缘杂种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SSR分子标记鉴定。形态学分别从植株、叶片和花三方面进行了双亲和杂种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杂种植株高于双亲,叶片大于双亲,表现出显着的杂种优势;叶色与父本相近,为翠绿色,杂种花基部花斑与父本相近,为深红色;细胞遗传学上对杂种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杂种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许多异常行为,其中二分体占24.00%,三分体占10.40%,四分体占40.60%,多分体占25.00%。在四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72.91%,异常占27.09%,以至于最后形成很多异常花粉粒,所占比例为24.00%,正常花粉粒占76.00%,这是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不仅扩增出双亲的互补带,还扩增出双亲没有的特异性条带,遗传成分比例分别为:父本占7.69%,母本占34.62%,双亲的互补带占23.07%,特异性新带占34.62%,既表明在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也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该杂种是陆地棉和斯特提棉的真杂种,同时为棉花遗传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王俊铎,梁亚军,龚照龙,艾先涛,郭江平,买买提·莫明,李雪源,赵素琴,郑巨云[9](2021)在《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种业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生产和育种情况、种业情况的调研,阐述了2019年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现状、品种审定推广情况、种业发展现状。从棉花品种"多乱杂"情况依然是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地方堡垒保护主义较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市场监督与规范种子生产加工力度不够等方面分析了棉花生产中品种的困境;从机采棉种质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不符,品种选育方法老套、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仍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疆棉花品种需求;从种业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竞争力、依法治理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疆棉花种业发展方向。

杨延龙,马君,师维军[10](2021)在《国外引进抗草甘膦棉花种质资源田间鉴定及其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棉花种质资源对草甘膦的抗性,在苗期采用叶片涂抹药剂的方法,用41%(质量分数)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国外引进的4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草甘膦抗性鉴定。同时,对4份种质资源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了调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3 000 mL·hm-2的推荐用量下,4份种质资源均有很好的抗性;制剂用量增大1倍后,4份种质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反应,其中18TJ2抗性好,达到高抗水平。田间性状调查结果表明:18TJ2、18TJ3、18TJ4矮秆特征明显,18TJ4属于高衣分种质资源,18TJ3属于低衣分种质资源,18TJ1、18TJ2、18TJ3的纤维断裂比强度较优。

二、Cotton Germplasm in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tton Germplasm in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80份棉花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试验方法
        1.2.1 种植方式
        1.2.2 性状调查
        1.2.3 数据整理及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2 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资源材料的主成分分析
    2.4 资源材料的系统聚类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2)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78’的选育与育种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材料
        1.1.1 母本
        1.1.2 父本
        1.1.3 创建育种选择群体
    1.2 品种选育方法与经过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植物学特征
    2.2 品种试验产量结果
    2.3 品种品质检测结果
    2.4 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
    2.5 品种适应性试验结果
    2.6 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3 讨论
    3.1 简单回交是品种改良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3.2 品种蛋白含量与产量潜力同步提升是品种改良关键目标
    3.3 核心亲本的选择(母本)是高蛋白育种关键技术之一
    3.4 提质保优栽培措施对保证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至关重要
4 结论

(3)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试验设计
    1.3 试验性状调查
    1.4 描述性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质性状的数据分析
    2.2 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数据分析
    2.3 主要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2.4 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4)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花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乌兹别克斯坦自然及经济概况
    1.1 自然条件
    1.2 经济结构
2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概况
3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3.1 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3.2 育种情况
4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
    4.1 棉花生产模式及主要技术
    4.2 棉花播种
    4.3 灌溉与施肥
    4.4 化学调控与打顶
    4.5 病虫草害防控
    4.6 棉花采收
    4.7 加工与仓储
    4.8 种子生产及推广体系
5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科研及生产建议
    5.1 加强中乌棉花品种资源交流共享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
    5.2 加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设
    5.3 合作建立中乌棉花科技创新中心

(5)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作物的抗旱性
        1.1.1 作物抗旱类型
        1.1.2 作物形态变化与抗旱性
        1.1.3 作物生理变化与抗旱性
        1.1.4 作物光合作用与抗旱性
        1.1.5 棉花各生育期与抗旱性
        1.1.6 作物抗旱指标筛选
        1.1.7 作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1.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2.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义
        1.2.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1.2.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应用
    1.3 本研究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1.4 指标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棉花品种(系)在干旱胁迫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2.2.2 抗旱性指标分析
        2.2.3 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2.2.4 抗旱性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及抗旱性等级划分
        2.2.5 抗旱性指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3 讨论
        2.3.1 利用干旱胁迫的方法对棉花抗旱性指标进行筛选是可行的
        2.3.2 棉花种质资源全生育期多指标相结合的抗旱性评价
        2.3.3 抗旱性评价指标选择
        2.3.4 不同棉花种质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
        2.3.5 抗旱品种的选择应用应该服从生产需要
第三章 棉花全生育期抗旱性状的关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表型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系统发育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
        3.2.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2.3 抗旱性的最优单倍型
        3.2.4 候选基因预测
    3.3 讨论
        3.3.1 抗旱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2 优良等位基因突变的应用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陆地棉和野生种系帕默尔棉杂交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棉属的分类与发展
        1.1.1 棉属的分类
        1.1.2 棉属的栽培种
    1.2 棉花种质资源
        1.2.1 陆地棉野生种系特征性状
        1.2.2 陆地棉野生种系研究进展
    1.3 棉花遗传图谱的构建
        1.3.1 DNA分子标记
        1.3.2 遗传作图群体
        1.3.3 棉花种间遗传图谱研究
        1.3.4 陆地棉种内遗传图谱研究
    1.4 SNP标记的开发
        1.4.1 SNP标记
        1.4.2 全基因组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开发SNP标记
        1.4.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发SNP标记
        1.4.4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来开发SNP标记
        1.4.5 SLAF测序技术的应用
    1.5 棉花QTL定位研究
        1.5.1 QTL定位原理和方法
        1.5.2 棉花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目的与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仪器设备
    3.3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
        3.3.1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试剂
        3.3.2 CTAB法提取棉花基因组DNA
    3.4 SSR标记检测
        3.4.1 PCR反应体系建立及反应程序
        3.4.2 SSR引物来源
        3.4.3 SSR扩增产物检测主要试剂
        3.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5 SLAF-seq及群体基因型分型
        3.5.1 酶切方案的设计
        3.5.2 文库的建立和测序
    3.6 数据分析
        3.6.1 遗传图谱的构建
        3.6.2 表型数据
        3.6.3 QTL定位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重组自交系群体F_(2:6)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4.1.1 SSR标记检测群体各单株基因型
        4.1.2 SLAF-seq检测群体各单株基因型
        4.1.3 遗传图谱的构建
    4.2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表型统计分析
        4.2.1 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
        4.2.2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方差分析
        4.2.3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间相关性分析
    4.3 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QTL初步定位
        4.3.1 产量性状QTL初步定位
        4.3.2 纤维品质QTL初步定位
        4.3.3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簇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作图亲本的选择
    5.2 作图标记选择及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5.3 有利等位基因来源
    5.4 QTL簇统计分析
    5.5 环境稳定QTL和共同QTL
第6章 结论
    6.1 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6.2 产量和纤维品质QTL的初步定位
    6.3 环境稳定QTL和QTL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新疆海岛棉遗传变异及纤维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棉花种质资源概况
        1.1.1 海岛棉起源与分类
        1.1.2 海岛棉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1.3 新疆海岛棉育种进程
    1.2 海岛棉种质资源的利用
        1.2.1 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1.2.2 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渐渗作用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原理与流程
        1.3.2 棉花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
        1.3.3 海岛棉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
        1.3.4 海岛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3.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扩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报告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试验
        2.2.2 表型鉴定与分析
        2.2.3 文库构建和测序
        2.2.4 序列质量检测和过滤
        2.2.5 基因分型
        2.2.6 群体结构分析
        2.2.7 LD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2.2.8 群体受选择分析
        2.2.9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2.10 候选基因的鉴定
        2.2.11 表达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NP和 In Del的鉴定
        2.3.2 群体结构特点
        2.3.3 连锁不平衡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2.3.4 选择区域鉴定
        2.3.5 关联群体的表型变异
        2.3.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3.7 纤维强度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和表达
        2.3.8 衣分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和表达
    2.4 讨论
        2.4.1 基于重测序的海岛棉基因分型
        2.4.2 独特的新疆自育海岛棉种质资源
        2.4.3 不同性状关联位点的鉴定
        2.4.4 棉花纤维性状相关候选基因
        2.4.5 展望
    2.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8)陆地棉与野生斯特提棉远缘杂种性状鉴定及遗传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形态学鉴定
        1.2.2 细胞遗传学鉴定
        1.2.2.1 取材与固定
        1.2.2.2 制片
        1.2.2.3 镜检
        1.2.3 SSR分子标记鉴定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远缘杂种F1的形态性状分析
    2.2 远缘杂种细胞遗传学鉴定
    2.3 远缘杂种SSR分子标记鉴定
3 讨论
    3.1 野生斯特提棉的育种利用价值
    3.2 远缘杂种不育机理及育性恢复方法探讨
    3.3 远缘杂种SSR分子标记鉴定分析探讨
4 结论

(9)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种业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棉花生产发展现状
    1.1 新疆2019年棉花生产概况
        1.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1.1.2 纤维品质
        1.1.3 目标价格补贴
        1.1.4 机采棉种植
        1.1.6 植棉效益
    1.2 品种审定及推广
        1.2.1 品种审定
        1.2.2 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审定情况
        1.2.3 品种推广应用
2 棉花种业发展现状
    2.1 棉花种业数量及类型
    2.2 棉种市场需求
    2.3 良种繁育
    2.4 种子加工质量
3 新疆棉花生产品种问题与需求
    3.1 棉花生产中品种的困境
        3.1.1 品种“多、乱”情况依然是棉花生产主要问题
        3.1.2 地方壁垒和保护主义较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
        3.1.3 市场监督与规范种子生产与加工的力度不强
    3.2 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
        3.2.1 适宜机采的棉花种质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3.2.2 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不符
        3.2.3 品种选育方法老套,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仍不完善
    3.3 机采棉发展综合技术配套不成熟
    3.4 新疆棉花品种需求
        3.4.1 急需机采性状优良的高产优质品种
        3.4.2 需要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
        3.4.3 需要适宜纺高中低支纱的不同品质类型品种
        3.4.4 需要适宜机采长绒棉品种
4 新疆棉花种业发展方向
    4.1 全面提升新疆棉花种业的创新能力
    4.2 全面提升新疆棉花种业的服务能力
        4.2.1 保障10万t的高质量生产用种
        4.2.2 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
        4.2.3 实现种子质量管理标准化
        4.2.4 实现种子布局区域化
        4.2.5 实现育种、繁育、推广和经营一体化
        4.2.6 实现种业服务社会化
        4.2.7 完善种业营销战略
        4.2.8 提升棉花种业对产业的贡献度
    4.3 全面提升新疆棉花种业的竞争力
    4.4 完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强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10)国外引进抗草甘膦棉花种质资源田间鉴定及其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质资源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涂抹后叶片的变化
    2.2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2.3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4 纤维品质分析
3 讨论
    3.1 引进棉花种质资源的草甘膦抗性评价
    3.2 引进棉花种质资源的特性及利用前景
4 结论

四、Cotton Germplasm in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80份棉花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价[J]. 李兴河,王海涛,刘存敬,唐丽媛,张素君,蔡肖,熊永斌,张香云. 农学学报, 2021(11)
  • [2]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78’的选育与育种体会[J].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 农学学报, 2021(11)
  • [3]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刘剑光,赵君,徐剑文,吴巧娟,肖松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1(14)
  • [4]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花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吴奇峰,陈兵,张鑫,夏春兰,张俊星. 中国棉花, 2021(06)
  • [5]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 李憬霖.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陆地棉和野生种系帕默尔棉杂交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D]. 杨乐. 西南大学, 2021(01)
  • [7]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新疆海岛棉遗传变异及纤维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D]. 余静文. 浙江大学, 2021(01)
  • [8]陆地棉与野生斯特提棉远缘杂种性状鉴定及遗传解析[J]. 赵祝跃,申状状,王一帆,杨亚杰,荣二花,吴玉香. 生物技术通报, 2021(05)
  • [9]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种业报告[J]. 王俊铎,梁亚军,龚照龙,艾先涛,郭江平,买买提·莫明,李雪源,赵素琴,郑巨云. 棉花科学, 2021(01)
  • [10]国外引进抗草甘膦棉花种质资源田间鉴定及其特性分析[J]. 杨延龙,马君,师维军. 中国棉花, 2021(01)

标签:;  ;  ;  ;  ;  

中国棉花种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