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中小企业的作用及其扶持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宋东明[1](2020)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与快速发展阶段,就这一新趋势特征而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多,且未来发展中“人口众多、结构老化”以及“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将是我国人口现象长期持续存在的情况,因而必须面对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老龄化日趋严重同时增加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养老负担,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但是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政府、社会对于养老产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站在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之有效的战略。发展养老产业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和重要选择之一。在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日益增多的多层次与多类型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快速增加,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等都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共同承担起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职责,而我国传统的养老事业的运作机制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商品性、市场性需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来填补这一不断扩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生活需求多样化、老年人购买能力逐渐提升,使得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客观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是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提供进行社会福利养老,向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发展养老与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社会产品相结合的养老产业之路转向,由此可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问题,同时促进老年人以及社会福利的全面发展。国家已明确提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但当下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尚未明确,因此“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尤其是发展依据,是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养老产业可从技术、市场、企业与政府多维度进行,但是在这些维度内容中,法律制度都是核心与基础保障。而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视域,不仅可以依法组织和汇集养老产业发展动能,而且是养老产业增长与创新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保障。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出现新的增长机遇,它极为需要法律的促进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法律发展的新课题。文中以探索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分析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充分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基础,以我国老龄化国情提炼我国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功能要素、制度路径等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内容,论证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而且创新提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整体立法设计、并论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的新领域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注意研究带有问题意识积极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对积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设计、内容与结论分别呈现出:第一,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路径。在厘清养老产业界定的基础上,以国民收入和分配理论、产业成长理论、社会福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经济法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在分析养老产业发展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是对政府、社会、个人公平效率意识的考验,而在养老产业市场对法律制度的促进调控需求以及政府提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的意愿与能力是形成养老产业市场秩序的供需互动。因此,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在养老产业发展中体现政府公共职能的作用、引导作用、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由于养老产业的经济性与福利性兼具的特点,依据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情况,亟需具有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促进其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通过法定政策指引,法律手段促进,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来引导社会理性参与养老产业,从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第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供给不足。在梳理了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特别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和刚刚提出养老产业这一概念时期相比,养老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表现,其发展生存环境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如,老年人购买养老的专门用品和养老服务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也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的供给与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养老用品的生产与养老服务的提供中,党和政府明确作出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发展养老产业,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但是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和效益性不足,我们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法缺失,因而无法利用法律制度的优势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第三,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必然性。首先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具有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主要功能,这体现在养老产业法律的促进功能和权利保障层面;其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是以满足社会,尤其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促进保证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为直接目标;最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养老产业的重要法律保障,是法学领域以及经济法律领域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第四,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为基本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建构。首先提出促进养老产业法发展法律制度是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总称,在法律规范层级结构上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四个层级。其次,由于促进养老产业法的法之整体性,其立法成长过程需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在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上的不同立法优势与特色特征,认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具有各自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同制度模式,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能力,提升全社会养老市场购买力,保障老年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重点提出了在分析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原则要素、功能要素、协调要素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投融资完善的法律制度路径选择。第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战略选择,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旨在促进和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带有“促进内容”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具有促进意义的基本法,这既是将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与法律制度保障相结合的结果,也为法律作为制度架构来规范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法律范例。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多元主体进入养老市场,成为新型的产业发展动能,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政策的鼓励和推动,需要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促进、扶持和规范,促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可以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发展方向与制度保障。围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整体目标,强调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既有宏观制度要素分析,又有微观实施安排路径选择,建议形成以专门的、统一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为统领、为基础,以配套制度为补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体系。
王子丹,袁永[2](2019)在《基于国际经验的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政策需求研究》文中提出将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阶段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科技型企业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发达国家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制定的差异化扶持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定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对策建议。
白恩来[3](2018)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自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其中有成绩也有不足之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端产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进一步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探索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可以更好地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支持因素,通过政策优化更大限度释放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从而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政策的介入,总结了现有政策支持机制作用的发挥;进而运用实证分析法找到了影响政策支持机制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结合发达经济体的经验,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政策优化的建议。首先,本文在市场失灵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演化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产业政策的功能,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做了理论分析,同时分析了产业政策工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最终构建了产业政策工具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需要、产业政策功能相适应的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该机制的构建成为了本文研究和论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其次,在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机制的框架下,初步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及机制作用的体现做了描述性的分析。本文从总体的角度盘点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性政策和七大产业政策的演变并总结了政策在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作用的发挥而受到了限制,寻找制约政策支持机制作用发挥的阻碍因素成了下一步分析的关键,为本文遵循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运行原理寻找答案开辟了突破口。再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对现行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宏观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在宏观层面是有效的,但是总体宏观政策效果非常微弱,这与第三章的结论是一致的,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已经建立,且作用已初步发挥,但存在着巨大的政策完善空间。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选择了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微观分析再一次印证了第三章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的分析结论,并找到了阻碍机制作用发挥的根本原因——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对产业异质性缺乏足够的关注,研究结果为产业政策的优化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最后,总结了发达经济体设计需求层面、供给层面、环境层面政策的经验,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找到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的阻碍因素、发挥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的作用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样本。在前文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中找到了阻碍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思路和具体优化产业政策的建议,以期通过政策的调整,消除制约政策支持机制的阻碍因素,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支持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释放,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构建了产业政策工具与产业政策功能和产业发展政策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机制分析框架,揭示了产业政策工具与产业政策功能和产业发展政策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演化机制。(2)提出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运行的原理,以及通过政策的反馈修正,找到制约机制作用发挥的阻碍因素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完善了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的理论结构。(3)建立了与政策支持机制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效应评价方法(4)在借鉴发达经济体发展新兴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产业经济理论、市场客观规律、政策协同的三维政策优化思路,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邓裕娇[4](2017)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文中指出现今我国的经济模式已经逐渐成熟,而经济运行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并扩张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逐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原因是其所获得的融资支持已经逐渐缺失,融资困难依然成为限制农村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本文在一开始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基于中小企业的主要划分标准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融资特征及渠道进行了分析讨论。利用资本结构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的根本性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分析探讨长沙周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揭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方法,比如日本、美国等等,从他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支持、融资渠道等方面学习他们行之有效的经验,给我国相关部门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还针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与德、美等发达的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法律政策、融资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有效的建议。其中包括了:第一,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上要注意素质的提高,对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的管理要加强;第二,扩充融资渠道,吸引相关融资金融机构的支持,在信贷政策、服务机构等方面要继续完善,制定一个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第三,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农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提供政策保障,对其融资环境应加强管制。
文怀子[5](2016)在《大连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加就业、技术创新、维护经济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金州新区、金普新区的先后设立为新区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借此契机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打入国际市场,带动新区新一轮大发展,不单单是企业的需求,更是新区管委会的责任。本文主要以大连市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研究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的现状,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缺乏中小企业发展长远规划、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等问题。通过借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现状,采用文献调研、调查问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和建议,能在完善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在推动金州新区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高芳菲[6](2016)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是落实政府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之一,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但长久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已经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不足、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等原因,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运用财政专项基金、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力度、方式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何制定和运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改革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过高,这对于新形势下推动大众创业、扩大就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分析、整理了部分相关文献,了解了国内外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和现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通过实地调研福建石狮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了解石狮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简述了美国、日本、德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经验做法,从中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启示;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从广义财税政策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并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尝试探寻构建一个全新的、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税政策体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减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探讨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财税政策支持激励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以石狮市在中小企业融资中采取的财税政策支持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良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佐证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支持建议。
宋勤华[7](2014)在《吴江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当代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增加就业、培养企业家、活跃经济、为大企业配套、提高市场竞争性的作用。现实中,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处于被动,需要相应政策扶持。因此,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系统研究吴江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问题,有利于对已有政策的客观评价,找出现存问题,创新政策体系,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各种相应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采取定性分析与统计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吴江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系统评价了吴江区中小企业现有扶持政策体系及其效果,进而在借鉴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吴江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设计的原则、思路、内容,这对优化吴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必将起到有益的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表明:(1)吴江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具有快速成长性与风险敏感性的双重特性。(2)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下,中小企业原有扶持政策已难以达到其既定的政策目标,以及现有政策在财税扶持结构、载体建设、融资支持等方面的弊端也日益显现。(3)结构性减负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财税体制改革,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4)调整政策扶持结构方面,需要调整相应扶持政策结构,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企业创建初期要给予孵化期特殊支持。(5)在融资服务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担保体系如今弊端凸显,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担保行业的监管体系。(6)在企业创新引导方面,政策导向上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引领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取得新突破。(7)在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方面,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开发服务业市场、放宽政府采购准入等多渠道开拓市场、拓宽企业生存发展空间。(8)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一方面积极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环保的生产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引导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佳[8](2014)在《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成果频繁更新,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所起作用和所处地位持续攀升。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是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向创新型社会转变、拉动城乡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大企业来讲中小企业有其特定的优势,企业组织架构相对简单、规模较小、运营成本低、经营模式灵活易变。可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本金不充沛、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经验欠缺等因素致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在劣势地位。另外,经济结构转型、出口不畅、内需薄利、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生产要素价格不稳等诸多不利因素交错使得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普遍艰难。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致力于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政府接连发布了各种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项基本性政策措施。但目前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依旧存在着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多种不利因素。政府应该主动干预市场,弥补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如何运用财税手段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已然成为各国投入大量精力重点研究的课题。我国当前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尚待进一步完善,财政资助中小企业的方式还有待于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零散的分布在各个税种中,优惠力度不大,减税效果甚微。运用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并不多见,因此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陈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实施的财税政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选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对比,探究我国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点,进而指出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可借鉴之处。文章开始介绍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由此延伸出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为了避免政府的相关政策涵盖面过宽或过窄就需要正确的划分中小企业。在分析了国外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我国应将定性与定量标准结合起来使用。质的界定应以企业在同行业内经营规模偏小、不占支配地位和独立自主运营为标准。定性标准虽然缺乏直观性,但它能正确反映出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弥补了仅仅采用定量标准的缺陷。其次,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在执行标准销售额标准时中西部地区的标准应低于东部地区。各地方政府应灵活掌握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划分中小企业。然后,中小企业规模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相对概念,其界定标准并非固定不变,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销售额等因素会随着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发生变化,因此政府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相应调整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最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时,界定标准应更一步细化以达到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接下来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我国制定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及其存在的缺陷。紧接着论述了美国、德国、日本实施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归纳总结起来各国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资金专项补助、直接贷款、贷款贴息、政府独立出资或与民间机构合作出资组建信用担保协会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再担保,提高中小企业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的可能性;通过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采取风险共担的方式降低投资公司风险,引导私人资本投向中小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政府采购大力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成立专门机构辅助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争取公平合理的政府采购份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法律制度,从税收立法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采用积极的财政支助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保护、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是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手段。税收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优惠,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增加利润空间,为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储备资金。主要措施有:一是为中小企业制定比普通税率低几个百分点的所得税优惠税率;二是税收减免,一般包括税基和税额减免;三是提高税收起征点;四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或提高折旧率。最后笔者认为所有政策都是以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政策的基本思路应是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自由的体制环境: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公正、公开、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经过本文研究,完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财政政策方面:一是财政补贴需适应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中小企业从创立、成长、成熟到退出,有其自身的生命规律,财政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时也应当适应和利用这个规律,体现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中小企业大致可被划分为三大类:高科技型、服务业型、工业型。政府可考虑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创建各异的融资服务体系,以尽可能避免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因资金短缺而停业破产。二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利用效率,分阶段考评立项项目的可行性并拨付相应资金,建立有效的跟踪与监管手段,防止空壳公司套用国家资金,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使用效率。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具体的出口计划,实行一对一帮扶,为出口中小企业提供出口担保或贷款,让中国中小企业更快的融入到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税收政策方面应坚持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总基调参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确定小型微型企业的标准,分行业制定税法上更细致的小型微利企业划分标准和税收优惠政策。可考虑减半征收或免征初创阶段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清理现有不合理的企业收费名目,进一步规范行政费用征收行为,降低企业缴费负担。加快推进费税改革,使企业负担变得更加透明。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可对信用担保机构实行所得税优惠税率,扩大营业税免税范围、延长免税期限。未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逐渐成熟,可考虑对个人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取得的股利、资本利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以此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缓解高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最后应加强税收宣传和培训,努力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蔡祎[9](2013)在《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启示》文中指出德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其在欧盟中举足轻重。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尽管德国经济发展时有起伏,但总体上比较稳健。其发展优势在于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制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婧扬[10](2013)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发展程度上还是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其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解决就业问题中有不可替代性,都为我们展示了中小企业带动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力军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在经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分析中发现,国内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的阻塞而造成的个体企业倒闭成为了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壮大发展的首要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着过度依赖内源融资渠道而外源融资渠道严重不足、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比例失调、中小企业普遍偏好非正规性融资渠道这三个主要问题。比较而言,美国、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却十分重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均衡发展,并通过立法的手段分阶段、分层次地为中小企业打通各种融资渠道,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通过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机制的创新、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增加内部融资积累、并由政府出资建立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寻找信贷来源等为具体措施,即从金融机构、企业主体和政府部门这三个角度来拓宽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德国中小企业的作用及其扶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中小企业的作用及其扶持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方法 |
1.3.1 规范分析方法 |
1.3.2 比较研究方法 |
1.3.3 价值分析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4.1 选题创新 |
1.4.2 方法创新 |
1.4.3 研究思路创新 |
第2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理论概述 |
2.1 养老产业概念界定 |
2.1.1 养老产业概念 |
2.1.2 养老产业特征分析 |
2.1.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形态 |
2.2 养老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
2.2.1 经济学理论 |
2.2.2 社会学理论 |
2.2.3 经济法理论 |
第3章 我国养老产业制度溯源与现状 |
3.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
3.1.1 1999年之前的养老产业情况 |
3.1.2 2000年-2013年的养老产业情况 |
3.1.3 2013年以来的养老产业情况 |
3.2 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和法律现状分析 |
3.2.1 养老产业政策 |
3.2.2 养老产业立法 |
3.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3.3.1 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备 |
3.3.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不完善 |
3.3.3 养老产业财政支持制度存在问题 |
3.4 养老产业相关制度问题成因 |
3.4.1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不足 |
3.4.2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效益性不足 |
3.4.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缺失 |
第4章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 |
4.1 美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征 |
4.1.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特色 |
4.1.2 美国以法案形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
4.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有历程 |
4.2.1 日本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发展三大阶段 |
4.2.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综合性特色 |
4.3 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法范例 |
4.3.1 韩国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作为法律制度引导 |
4.3.2 韩国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计划 |
4.4 德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以法律政策并重表现 |
4.4.1 法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
4.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
4.5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启示 |
4.5.1 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础 |
4.5.2 通过促进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扶持养老产业发展 |
4.5.3 完善投融资及财政支持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
第5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要素 |
5.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 |
5.1.1 通过基本法模式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
5.1.2 依法促进养老产业升级转型 |
5.1.3 依法保护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 |
5.1.4 依法明确养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5.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原则要素 |
5.2.1 公平正义原则 |
5.2.2 市场竞争原则 |
5.2.3 依法治理原则 |
5.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功能要素 |
5.3.1 养老产业市场不健全的调节功能 |
5.3.2 对养老产业不平衡的调节功能 |
5.3.3 养老产业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调节功能 |
5.3.4 养老产业企业唯利性的调节功能 |
5.4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协调要素 |
5.4.1 养老产业法律制度与政策协调 |
5.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综合协调配套建设 |
第6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安排 |
6.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作为制度基本法 |
6.1.1 确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之意义 |
6.1.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的关键内容 |
6.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法律制度路径选择 |
6.2.1 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完善 |
6.2.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完善 |
6.2.3 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制度完善 |
6.2.4 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 |
6.3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基于国际经验的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政策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型企业各成长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 |
1.1 技术风险、融资风险和市场风险是科技型企业创业期面临的主要风险 |
1.2 科技型企业成长期主要面临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等风险 |
1.3 科技型企业成熟期主要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 |
1.4 市场风险、人才风险和财务风险是科技型企业衰退期面临的主要风险 |
2 发达国家支持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
2.1 针对创业期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解决融资难问题 |
2.2 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是支持创业期科技型企业成长的重要措施 |
2.3 针对创业期科技型企业建立专门企业培育基地 |
2.4 发挥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和政府采购对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重要作用 |
2.5 鼓励和支持成熟期科技型企业持续开展研发活动 |
3 支持科技型企业各阶段发展的对策建议 |
3.1 为创业期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
3.1.1 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政策 |
3.1.2 缓解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问题 |
3.1.3 鼓励人才创业并提供商业技能培训 |
3.1.4 搭建创业平台载体及优化市场准入机制 |
3.2 为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研发创新优惠政策 |
3.2.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3.2.2 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
3.2.3 降低融资及研发成本 |
3.2.4 加强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
3.2.5 支持创新产品推广与应用 |
3.3 为成熟期科技型企业提供引导性政策 |
3.3.1 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 |
3.3.2 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 |
3.3.3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
3.3.4 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
3.4 为衰退期科技型企业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 |
3.5 促进产业集聚帮助各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发展 |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理论研究 |
1.2.2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
1.2.3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的研究 |
1.2.4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2.1 关于政府角色与产业政策的探讨 |
2.1.1 有机的政府和机械的政府 |
2.1.2 经济发展中政府角色的变迁 |
2.2 产业政策工具及功能 |
2.2.1 产业政策工具 |
2.2.2 弥补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 |
2.2.3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优势生成 |
2.2.4 推动创新体系的形成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
2.3.1 创新引领需要政策支持 |
2.3.2 战略安排需要政策引导 |
2.3.3 风险化解需要政策护航 |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设计 |
2.4.1 政策支持机制特殊性界定 |
2.4.2 动力组成 |
2.4.3 力量传导 |
2.4.4 运行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变和产业发展现状 |
3.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变 |
3.1.1 综合性产业政策演变 |
3.1.2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演变 |
3.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效果 |
3.2.1 政策的激励催化作用初步显现 |
3.2.2 政策的资源配置作用开始初见成效 |
3.2.3 政策的信息传导作用明显 |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发展状态分析 |
3.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的统计分类 |
3.3.2 产业发展状态描述的方法 |
3.3.3 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细分产业发展差异分析 |
3.4 政策工具与政策功能和政策需求不协调问题分析 |
3.4.1 政策功能定位不准 |
3.4.2 政策工具针对性不强 |
3.4.3 政策需求内容缺失 |
3.4.4 政策支持执行失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机制的实证检验 |
4.1 产业政策支持机制的实证模型和方法 |
4.1.1 现有政策支持机制的检验——政策效应评价 |
4.1.2 产业政策效应评价的标准及内容 |
4.1.3 产业政策效应的评价方法 |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宏观实证分析 |
4.2.1 实证样本的选择 |
4.2.2 变量的选择 |
4.2.3 实证结果 |
4.2.4 结论 |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微观实证研究——以财税政策为例 |
4.3.1 理论阐述 |
4.3.2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 |
4.3.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4.3.4 实证结果 |
4.3.5 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发达经济体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
5.1.1 着眼未来,规划先行 |
5.1.2 多措并举,定位精准 |
5.1.3 精心打造产业发展环境 |
5.2 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经验总结 |
5.2.1 培育产品需求市场助产业成长 |
5.2.2 要素多方位供给助产业发展 |
5.2.3 引导集群化的形成建产业生态 |
5.3 对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
5.3.1 打造产品的全价值链 |
5.3.2 提供充分的市场发展环境 |
5.3.3 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作用发挥的政策优化建议 |
6.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优化思路 |
6.1.1 产业结构政策要着眼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
6.1.2 产业技术政策要着眼于协同创新网络形成 |
6.1.3 产业组织政策要着眼于培育产业生态 |
6.1.4 产业布局政策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和协作共赢 |
6.2 需求面政策优化建议 |
6.2.1 加强专利保护措施完善专利政策 |
6.2.2 建立实现客户需求价值的政策支持体系 |
6.3 供给面政策优化建议 |
6.3.1 建立健全科学技术交流扩散系统 |
6.3.2 建立协助企业拓宽资本融通渠道 |
6.3.3 建立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6.4 环境面政策优化建议 |
6.4.1 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 |
6.4.2 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方略 |
6.4.3 加快科学民主专业化智库建设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录A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政策汇总 |
附录B 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表 |
附录C 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表 |
(4)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小企业 |
2.1.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 |
2.2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基础 |
2.2.1 资本结构论 |
2.2.2 优序融资理论 |
2.2.3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2.2.4 信贷配给理论 |
第3章 长沙周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长沙周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2 长沙周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3.3 长沙周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
3.3.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
第4章 国内外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经验借鉴 |
4.1 美国政府支持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 |
4.1.1 设立农村中小企业管理局 |
4.1.2 农村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
4.1.3 积极的农村中小企业财税政策 |
4.2 印度政府支持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 |
4.2.1 政策性贷款机构 |
4.2.2 地区金融公司 |
4.3 德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经验 |
4.4 国外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启示 |
第5章 解决长沙周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
5.1 全面提高农村中小企业总体素质 |
5.2 完善金融体系 |
5.3 改善宏观环境 |
5.3.1 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 |
5.3.2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
5.3.3 优化农村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
5.4 拓展融资渠道 |
5.4.1 改善银行支持 |
5.4.2 改善民间渠道支持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大连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关键词解释 |
1.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1.2.2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内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调查设计 |
2.1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及其扶持政策概况 |
2.1.1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概况 |
2.1.2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概况 |
2.2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执行情况调查设计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对象 |
2.2.3 调查问卷题项设计 |
2.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5 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
3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3.1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现状 |
3.1.1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经营现状 |
3.1.2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接受政府服务现状 |
3.1.3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执行现状 |
3.2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3.2.1 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 |
3.2.2 扶持政策申报流程繁杂 |
3.2.3 缺乏针对性强的地方政策 |
3.2.4 融资扶持明显滞后 |
3.2.5 缺乏公平的政策环境 |
3.3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
3.3.1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3.3.2 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
3.3.3 缺乏中小企业发展长远规划 |
3.3.4 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
3.3.5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
3.3.6 企业自身认识不足 |
4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改进建议 |
4.1 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
4.1.1 建立中小企业统一的管理机构 |
4.1.2 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构 |
4.1.3 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
4.1.4 加强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
4.2 营造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
4.2.1 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
4.2.2 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体系 |
4.2.3 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的社会氛围 |
4.3 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
4.3.1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4.3.2 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
4.3.3 完善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政策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6)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融资 |
2.1.3 财税政策支持体系 |
2.2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依据 |
2.2.1 市场失效理论 |
2.2.2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2.2.3 政区竞争理论 |
2.3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
2.4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则 |
2.5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工具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3.1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普遍分析 |
3.1.1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沿革 |
3.1.2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3.1.3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3.1.4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个案分析 |
3.2.1 福建石狮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2.2 福建石狮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做法和成效 |
3.2.3 福建石狮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
4.1 他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
4.1.1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分析 |
4.1.2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分析 |
4.1.3 德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分析 |
4.2 他国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对我国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税政策建议 |
5.1 整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 |
5.2 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 |
5.3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5.4 合理制定税收政策 |
5.5 加大财税政策对新型融资体系构建的力度支持 |
5.6 规范引导民间融资行为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7)吴江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 |
2.1.2 中小企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市场失效论 |
2.2.2 政府干预理论 |
2.2.3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
第三章 吴江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
3.1 吴江区基本情况 |
3.2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3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3.3.1 效益下滑 |
3.3.2 资金短缺 |
3.3.3 人才匮乏 |
3.3.4 用工纠纷 |
3.3.5 产品竞争力缺乏 |
3.3.6 资源瓶颈制约 |
3.4 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3.4.1 管理上的局限性 |
3.4.2 组织上的规模劣势 |
3.4.3 竞争环境的复杂性 |
第四章 吴江区中小企业现有扶持政策体系及其效果评价 |
4.1 现有扶持政策体系 |
4.1.1 财税支持政策 |
4.1.2 融资支持政策 |
4.1.3 人才政策 |
4.1.4 载体建设政策 |
4.1.5 服务平台建设政策 |
4.1.6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政策 |
4.2 实施效果评价 |
4.2.1 财税政策方面 |
4.2.2 融资担保方面 |
4.2.3 人才培育方面 |
4.2.4 载体建设方面 |
4.2.5 服务平台方面 |
4.2.6 企业发展环境方面 |
第五章 吴江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设计 |
5.1 扶持政策设计原则 |
5.1.1 多扶持少干预 |
5.1.2 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
5.1.3 “重点、难点”重点扶持 |
5.1.4 扶持政策与时俱进 |
5.1.5 理顺管理体系、明确职责 |
5.2 扶持政策设计思路 |
5.2.1 引导企业集约化发展 |
5.2.2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
5.2.3 引导企业商务多元化 |
5.2.4 引导企业外向型发展 |
5.2.5 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
5.3 扶持政策设计内容 |
5.3.1 企业结构性减负 |
5.3.2 财税政策结构合理化 |
5.3.3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
5.3.4 政府搭建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 |
5.3.5 支持中小企业开拓新的市场 |
5.3.6 推动企业集约化发展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述要 |
1.3.2 国内研究述要 |
1.4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1.4.1 不完全市场论 |
1.4.2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
1.4.3 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区竞争理论 |
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2.1 中小企业界定 |
2.1.1 国外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
2.1.2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
2.2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几点建议 |
2.2.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2.2.2 界定标准的动态调整 |
2.2.3 给予部门及地方政府一定的调整空间 |
2.2.4 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时,界定标准应细化 |
2.3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4 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 |
2.4.1 国内外萧条的经济境况 |
2.4.2 企业经营成本加重,融资困难问题突出 |
2.4.3 内部人才短缺,管理落后 |
3. 我国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评价 |
3.1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 |
3.1.1 财政专项补贴 |
3.1.2. 财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
3.1.3 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
3.1.4 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
3.2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
3.3 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评价 |
3.3.1 对创新基金监管不够严格 |
3.3.2 财政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效果不明显 |
3.3.3 减税力度较弱 |
3.3.4 税收优惠措施的政策目标不明确 |
4. 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4.1 德国支持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
4.1.1 德国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 |
4.1.2 德国支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
4.2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
4.2.1 美国支持小企业的财政政策 |
4.2.2 美国支持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
4.2.3 有效的融资支持体系 |
4.3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
4.3.1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 |
4.3.2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
5.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
5.1 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
5.1.1 财政补贴需适应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
5.1.2 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利用效率 |
5.1.3 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使用效率 |
5.1.4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
5.2 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5.2.1 扩大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覆盖范围 |
5.2.2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
5.2.3 加大信用担保机构税收优惠力度 |
5.2.4 加强税收宣传和培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9)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经济概况及其在欧盟经济中的地位 |
二、德国经济发展特点 |
(一)独具特色的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
(二)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
(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三、德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一)加强经济理论建设 |
(二)协调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
(三)适当扶持中小企业 |
(四)健全社会保障,减少后顾之忧 |
(10)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
(一)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理论综述 |
(二)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文献综述 |
二、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一)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的现状 |
(二)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
(三)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成因 |
三、 美、德、韩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与经验借鉴 |
(一) 美、德、韩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
(二) 国外经验的借鉴 |
四、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分析 |
(一) 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 |
(二) 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机制的创新 |
五、 企业主体对融资渠道的拓展分析 |
(一) 吸引社会闲散资金 |
(二)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增加内部融资积累 |
(三) 积极吸收政府直接资金的投入 |
六、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强金融机构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支持 |
(二) 发挥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
(三) 政府对中小企业主体融资渠道拓展的扶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德国中小企业的作用及其扶持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 宋东明. 辽宁大学, 2020(01)
- [2]基于国际经验的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政策需求研究[J]. 王子丹,袁永. 科技和产业, 2019(10)
-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 白恩来.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4]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D]. 邓裕娇. 湖南农业大学, 2017(09)
- [5]大连金州新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D]. 文怀子.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6]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税政策研究[D]. 高芳菲. 山东财经大学, 2016(10)
- [7]吴江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研究[D]. 宋勤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8]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研究[D]. 胡佳.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9]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启示[J]. 蔡祎.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 [10]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D]. 王婧扬.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标签: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养老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