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高血压病的第一线药物有哪些(论文文献综述)
张珊[1](2021)在《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整理及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多参照“眩晕”辨证论治。目前,临床上以高血压病伴发眩晕的发病率较高,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其脑卒中发病率相较于没有眩晕的患者要显着增高,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眩晕等症状多随血压波动而出现,西医降压药物针对眩晕症状的改善效果不定,部分反而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加重,而祖国传统医学在改善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明代的宫廷医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大发展时期,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法,导师张京春教授致力于传承宫廷医学,尤其重视明代医学典籍中的学术思想。因此,从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探索其严谨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眩晕的实效方药,并把古代的优势经验与当下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实践相结合,对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眩晕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明代宫廷医学治疗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目的:挖掘明代宫廷医学文献中治疗眩晕的方剂,探索明代宫廷医学治疗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明代御医方贤、楼英、龚信、龚廷贤的代表着作《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医学纲目》《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寿世保元》《鲁府禁方》,大型官修方书《普济方》及李时珍《本草纲目》这八部宫廷医学文献中治疗眩晕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算法,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筛选出宫廷医学文献治疗眩晕方剂147首,涉及中药156味。2.宫廷医学文献眩晕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川芎、防风、白术、炙甘草、人参、细辛、菊花、半夏、甘草、茯苓;四气五味多为辛、温,甘、苦;归经多为脾、肺,其次为心、肝、胃、肾。3.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得到药物高频组合有“川芎,防风”“川芎,防风,细辛”“人参,白术”“防风,菊花”“川芎,白术”等;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9个。结论:眩晕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亦可见虚证,实证病因风、痰、饮、瘀、火、肝阳俱全,虚证包括气血阴阳虚损,五脏皆可致眩,以脾为最根本病理变化。这一时期论治眩晕病,用药特点在于“治风,补脾,活血”,兼用祛痰、除饮、理气、清火、平肝、息风以祛标实,辅以安神法。组方特点在于祛风药与活血药配伍使用,祛风常用防风、细辛、菊花、羌活、白芷等,活血常用川芎,典型配伍为“川芎,防风”、“川芎,防风,细辛”。虚证以补脾为重,常用白术、炙甘草、人参、茯苓、山药、黄芪等,典型配伍为“人参,白术”。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目的:挖掘张京春教授临床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病例资料,总结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张京春教授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期间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有效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算法,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录入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有效病例资料135份,男女比例约为9:11,86例合并其他疾病,用药涉及中药140味。2.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常用中药有天麻、杜仲、钩藤、牛膝、茯神、桑寄生、益母草、白芍、牡蛎、熊胆等;归经频次最多为肝经,性味多甘平和缓;最常使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3.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得到高频药物组合为“杜仲,天麻”“杜仲,钩藤”“石决明,杜仲”“桑寄生,天麻”“熊胆,天麻”“益母草,天麻”“牛膝,天麻”“半夏,天麻”“白术、天麻”“茯神,天麻”等;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6个新处方。结论:高血压眩晕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常合并高脂血症,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最为常见,虚实兼有。张京春教授传承宫廷医学思想,治疗以补肾药、息风药、清肝药、活血药、安神药使用最多,用药性味多为甘平和缓,组方益肝肾、平肝息风、清肝热、活血化痰、安魂养神并举,临证病证结合,因人施治,分型辨证,总以补肾清肝为法,血脉并调,注重保护靶器官。
曾景娇[2](2020)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指标的观察分析和定性访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目前国内关于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的临床疗效指标的使用现状,为针刺疗效的评价找寻新思路。2.了解患者最为关心的疗效评价标准和疗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人员确定针刺治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效应指标和针刺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和定性访谈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以"针刺"、"针灸"、"电针"、"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为自由词,在知网、万方、维普以及生物医学网四大数据库,对近十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随后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文献,并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此类研究中疗效指标的使用现状,同时为下一步的定性访谈提供基础。(2)第二部分半结构化访谈:确定访谈主题后,制定初步访谈提纲,并进行预访谈。在预访谈后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生成正式的访谈提纲。随后选取前期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石学敏针刺降压技术治疗高血压传承研究”以及天津市慢性疾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针刺治疗频次影响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研究”的两个临床试验招募的高血压患者,对其中进行了针灸降压的患者作为目标研究人群进行访谈。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并遵循动态抽样和信息饱和原则,选取最有可能提供丰富信息的个体进行访谈,达到信息饱和、实现研究目的时即终止访谈。资料分析则采用Nvivo分析软件对访谈信息整体熟悉后,形成“预定主题”,建立索引并绘制主题导向表,最终找寻串联关系,对关于“患者对针刺降压的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影响因素及治疗需求”的主题结论进行阐释。结果:1.文献研究分析:(1)经检索式专业检索后共获取1437篇,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后,最终纳入37篇。经改良版Jadad表评分,高质量的文献仅3篇,其余多数均为低质量文献。(2)使用的疗效指标主要有总有效率、平均血压(包括诊室平均血压和24h平均血压),少部分文献采用动态血压指标、实验室指标、症状积分、心脏功能指标、颈动脉指标等指标。(3)在所纳入的文献中,针刺频率最多的为每周七次,其次是每周针刺五次,也有部分文献为每周针刺六次或每周三次。另外,有1篇文献的针刺频率为每日两次。针刺疗程为四周的文献最多,有4篇疗程为6周,5篇疗程超过2个月。2.访谈研究分析抽提出了包括疗效的评价标准、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需求共三个主题:(1)受访者评价针刺降压疗效好的标准各有不同,主要是血压下降、血压平稳、改善不适症状、身心的舒适;有些则以停用降压药,不再反弹为有效。(2)受访者们认为影响疗效的因素除了睡眠、情绪等与患者自身状态的相关因素以外,还有针感的强烈、医师水平、疗程时间、他人的鼓励、24h动态血压监测仪佩戴时的感受等。(3)高血压带给受访者们最大的困扰是高血压能引起脑卒中的发生,造成半身不遂,影响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也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患者们期望针刺治疗能够降低血压,同时摆脱药物的依赖和副作用。结论:1.当前国内,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指标比较单一,主要以总有效率和平均血压值为主,缺乏对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针刺频次多以每周七次或每周五次为主,针刺疗程时长多在4-6周内,且缺乏治疗后的随访情况调查。2.受访者们更为关注血压的平稳,针刺后自身状态的改善(包括心理和情绪等),以及药物的停减状况。同时受访者的治疗需求主要是高血压并发症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药物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疗效的评价也有一定影响。
李玖蔚[3](2019)在《益气温阳方治疗高血压病(2级)阳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试验通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变化以及生化指标的变化,验证益气温阳方治疗高血压病(2级)阳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益气温阳方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机理,以期能够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在试验具体操作中,将高血压病(2级)阳气虚证的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个组,中药加西药治疗组30例,予以益气温阳方加代文(缬沙坦)治疗;西药对照组30例,予以代文(缬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个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试验室检查,获取患者试验数据。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试验数据分析发现,与西药对照组对比,中药加西药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临床体征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降压指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益气温阳方和西药代文(缬沙坦)联合使用,在治疗高血压病(2级)阳气虚证时,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并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林湘玉[4](2012)在《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高血压的病因、类型却有多种。目前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西药品有100多种,因此,正确认识高血压,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对医者和患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论述,为正确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作用。
杨德军[5](2012)在《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补肾益心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降压方案: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1片/QD治疗方案;2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1片/QD的基础上,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补肾益心片每次4片,每天3次;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中的降压方案。根据本病中医证候特点,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值、血清中Ang-(1-7)的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33%。治疗组其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腰酸、膝软、气短、失眠、畏寒肢冷、夜尿频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血压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67%。治疗组的血压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案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清中Ang-(1-7)的水平测定:两组入选患者治疗前血清中Ang-(1-7)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中Ang-(1-7)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中Ang-(1-7)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中Ang-(1-7)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补肾益心片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升高血清中Ang-(1-7)的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张磊[6](2012)在《补益肾气法干预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及性激素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出自导师郭伟星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873247)“补肾方药干预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受体表达及调控机制的研究”。目的:探讨与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性激素和性激素受体表达谱,以期找到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与性激素代谢紊乱及其受体表达异常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研究经补益肾气法干预前后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强度的变化,以确定益肾降压颗粒干预该病证在性激素、性激素受体层面上的靶点及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益肾降压颗粒对此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补益肾气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纳入肾气亏虚组,老年人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纳入肝火上炎组,健康老年人60例(男、女各30例)纳入健康老年人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E2、FSH、LH等血清性激素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ER、AR等性激素受体指标。一方面,观察对三组受试者的性激素水平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的差异;另一方面,用益肾降压颗粒对肾气亏虚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变化、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健康老年人相比,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存在性激素代谢的紊乱和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男性患者血清T、E2水平下降,血清FSH、LH水平及T/E2比值上升,外周血中ER、AR的表达强度下降;女性患者的血清E2水平下降,血清FSH水平及T/E2比值上升,外周血中ER、AR的表达强度下降。补益肾气法不仅能够逆转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双向调节性激素水平,而且可以显着提高此类患者的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同时还能有效降压、缓解临床症状。结论:性激素代谢紊乱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可能是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血清性激素指标和外周血性激素受体指标可做为诊断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现代科学指标;益肾降压颗粒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有效复方;补益肾气法是防治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调节性激素水平及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可靠方法。
邓维政[7](2011)在《高血压病从肝论治之研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范畴,《黄帝内经》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提示肝在本病中医病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探讨肝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提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参考文献探讨肝在本病的作用机制,并归纳出高血压从肝论治的主要治疗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结果:归纳出常见治疗方法为:1.疏肝解郁法:逍遥散加减;2.清肝泻热法: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3.平肝潜阳法:天麻钩藤饮加减;4.养阴柔肝法:大定风珠或滋水清肝饮加减;5.滋水涵木法:杞菊地黄汤加减;6.温补肝肾法:右归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研究结论:肝藏血,体阴用阳,主疏泄,主升,主动,性喜条达,恶抑郁;与高血压发病机制关系密切。肝气郁结、肝经受热、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血亏虚等均可诱发高血压症状,通过疏肝解郁法、清肝泻热法、平肝潜阳法、养阴柔肝法、滋水涵木法、温补肝肾法可有效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及部分难治性高血压。
陈建兴[8](2011)在《邓铁涛浴足方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中医外治理论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邓铁涛浴足方是我校的终身教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经验方,其治疗作用于人体足部,通过足部与机体的联系,而作用于经络、气血、脏腑,达到血压下降和改善症状的目的。通过中西结合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症状缓解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较的优势之处,以探讨邓铁涛浴足方在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为临床运用该方防治高血压提供实验依据,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促进中药在高血压防治领域的运用。[方法]选择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且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全部病例8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内服西医基础降压药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加用邓铁涛浴足方浴足,对照组加用温水浴足。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疗程为1周,通过治疗前后血压值、血压、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评分、治疗有效率的对比观察,以观察邓铁涛浴足方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治疗前后内皮素、高血压四项指标间的对比,探讨其降压作用的机制。[结果]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组年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果表明,治疗组血压降低(收缩压差、舒张压值、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降压效果明显,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要症状头痛、眩晕、失眠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一周后,治疗组头痛、眩晕、失眠改善明显,而对照组缓解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疗效评价标准,统计分析可得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前各组间内皮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周后复查内皮素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血浆内皮素的含量降低明显,其降压作用可能是抑制了内源性缩血管物质的释放。高血压四项方面,治疗前各组间醛固酮、肾素活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复查醛固酮、肾素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减少醛固酮分泌和抑制肾素的释放方面优于对照组。而4℃和37℃血管紧张素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基础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邓铁涛浴足方能显着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降压机制可能跟降低RAS系统活性、抑制了内源性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有关。
常玉新[9](2010)在《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二组,即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肾活血汤和卡托普利,对照组给予口服卡托普利,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显着降低血压,两组降压的疗效分别为90.00%、83.33%,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治疗组在降压幅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改善眩晕、头痛、腰酸膝软、少气懒言、肢体麻木、夜尿频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组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13.33%,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有良好的改善症状,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的疗效,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瞿新明[10](2010)在《推拿手法治疗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规范化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形成一套以推拿手法(拿五经、推桥弓、揉梁门、按降压点)来治疗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方案纳入标准的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推拿手法(拿五经、推桥弓、揉梁门、按降压点)治疗,一组采用药物对照治疗,推拿手法每日1次,另嘱患者每日晨起后可依照本法自我按摩1次,时间为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症状无任何改善者应视为无效。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药物用量等进行比较研究,并且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推拿手法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普通药物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相近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观察证实推拿手法治疗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可与药物治疗的效果相近或略好于药物治疗。
二、治疗高血压病的第一线药物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疗高血压病的第一线药物有哪些(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整理及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宫廷医学对眩晕病证的研究概述 |
1 宫廷医学定义 |
2 宫廷医学范围 |
3 宫廷医学发展概况 |
3.1 先秦时期 |
3.2 秦汉晋时期 |
3.3 隋唐时期 |
3.4 宋金元时期 |
3.5 明清时期 |
3.6 近现代 |
4 宫廷医学眩晕病名源流 |
5 宫廷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
5.1 秦以前 |
5.2 秦汉晋 |
5.3 隋唐 |
5.4 宋代 |
5.5 明代 |
5.6 清代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眩晕的西医认识与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高血压眩晕的西医认识 |
2 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单味中药 |
2.2 经典古方 |
2.3 自拟方 |
2.4 中成药 |
2.5 其他中医疗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明代宫廷医学治疗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
1.3 分析软件 |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
1.5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用药频次与归类 |
2.2 性味与归经 |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
3 讨论 |
3.1 用药特点 |
3.2 组方规律 |
3.3 新方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
1.3 分析软件 |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例基本信息 |
2.2 用药频次 |
2.3 性味与归经 |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2.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
3 讨论 |
3.1 病例特点 |
3.2 用药特点 |
3.3 组方规律 |
3.4 新方分析 |
4 张教授辨治高血压眩晕经验 |
4.1 病证结合 |
4.2 因人施治 |
4.3 补肾清肝 |
4.4 血脉并调 |
5 结论 |
6 验案举隅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指标的观察分析和定性访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文献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数据库 |
2.2 检索策略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文献管理 |
2.6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 |
2.7 建立数据库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纳入文献质量分析 |
3.3 指标使用情况 |
3.4 各指标组合情况 |
3.5 针刺频次及疗程情况 |
3.6 随访及不良反应情况 |
4.小结 |
研究二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定性访谈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案 |
2.1 访谈对象 |
2.2 抽样策略 |
2.3 研究方法 |
2.4 样本量估算 |
2.5 访谈设计 |
2.6 资料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技术路线图 |
3.研究结果 |
3.1 访谈基本情况 |
3.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定性访谈结果 |
讨论 |
1.传统中医引入定性研究的必要性 |
2.框架分析法 |
2.1 框架分析法的应用特点 |
2.2 框架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3.研究内容和发现 |
3.1 对疗效指标使用情况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分析 |
3.2 对针刺频次和疗程的分析 |
3.3 对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 |
3.4 对治疗需求的分析 |
3.5 研究小结 |
4.研究的不足之处 |
5.研究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益气温阳方治疗高血压病(2级)阳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2.1 理论准备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指南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糖尿病,慢性肾病等 |
2.1.3 中医辨病辨证标准 |
2.1.4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2.1.5 病例纳入标准 |
2.1.6 试验排除及剔除、脱落、中断标准 |
2.2 具体试验操作 |
2.2.1 一般资料 |
2.2.2 入组成员变量 |
2.2.3 研究方法 |
2.2.4 疗效性数据收集 |
2.2.5 疗效判定标准 |
2.2.6 项目安全性检测 |
2.2.7 统计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症状体征分析 |
2.3.2 降压数据分析 |
2.3.3 生化指标分析 |
2.3.4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3.1 虚证眩晕病的沿革 |
3.2 导师观点 |
3.3 病机与治法 |
3.4 方药分析 |
3.5 中药功效溯源 |
3.6 现代药理研究 |
3.7 西药治疗 |
3.8 临床疗效分析 |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学理论对于虚损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抗高血压病药物研究概况 |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ACEI) |
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ARB) |
1.3 钙通道阻滞药 (CCB) |
1.4 β受体拮抗药 |
1.5 α受体拮抗药 |
1.6 利尿药 |
1.7 其他降压药物 |
1.8 固定复方降压药物 |
1.9 中药及中西药合方药物 |
2 抗高血压药的选择应用 |
2.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ACEI) |
2.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ARB) |
2.3 钙通道阻滞药 (CCB) |
2.4 β受体拮抗药 |
2.5 α受体拮抗药 |
2.6 利尿药 |
2.7 其他抗高血压西药 |
2.8 中药制剂 |
2.9 中西药复方制剂 |
3 讨论 |
(5)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 |
1.1.1 中医学关于高血压的历史沿革 |
1.1.2 中医学有关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1.1.3 辨证分型研究 |
1.1.4 治法方药 |
1.1.5 辨证论治 |
1.2 西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
1.2.1 流行病学资料 |
1.2.2 发病机制 |
1.2.3 药物治疗 |
1.3 补肾益心片的研究现状 |
1.3.1 补肾益心片的实验研究 |
1.3.2 补肾益心片的临床应用 |
1.4 ACE2-ANG-(1-7)-MAS轴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意义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随机化分组 |
2.3.2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
2.4.2 安全性指标 |
2.4.3 疗效性观测 |
2.4.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统计处理 |
2.6 研究结果 |
2.6.1 一般资料 |
2.6.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2.6.3 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比较 |
2.6.4 两组治疗后的血压疗效 |
2.6.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ng-(1-7)的水平 |
2.7 安全性检查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中医肾虚理论与高血压的联系 |
3.1.1 肾精不足 |
3.1.2 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
3.1.3 肾阳亏虚,脉络拙急 |
3.1.4 肾气亏虚 |
3.2 补肾益心片的组方思路 |
3.3 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机制探讨 |
3.4 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血压疗效的影响 |
3.5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
3.6 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补益肾气法干预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及性激素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标准 |
(一) 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研究标准 |
(二) 老年人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研究标准 |
(三) 健康老年人研究标准 |
二、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一) 病例来源与分组方法 |
(二) 一般资料 |
(三) 治疗方法 |
(四) 观测指标及方法 |
(五) 质量控制 |
(六) 试验试剂 |
(七) 试验仪器 |
(八) 统计学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一) 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 |
(二) 血浆性激素受体表达研究 |
(三) 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应用益肾降压颗粒干预后的疗效研究 |
(四) 安全性监测 |
第二部分 分析与讨论 |
一、 中医学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 |
(一) 古代中医学文献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认识 |
(二) 近现代中医学文献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认识 |
(三)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肾气亏虚机制探讨 |
(四) 补益肾气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思路探讨 |
二、 性激素代谢紊乱及其受体表达异常与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
(一) 性激素代谢紊乱与老年人高血压病 |
(二) 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与老年人高血压病 |
三、 性激素代谢紊乱及其受体表达异常与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关联性探讨 |
四、 益肾降压颗粒方药剖析 |
(一) 药物功效溯源 |
(二) 配伍意义与组方特色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五、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一) 对性激素水平的研究结果分析 |
(二) 对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的研究结果分析 |
(三) 益肾降压颗粒干预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
(四) 安全性监测分析及不良反应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1 |
参考文献 |
综述 2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科研情况 |
附件 |
(7)高血压病从肝论治之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 |
1. 高血压病名的认识 |
2. 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对高血压病因的认识 |
2.2 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 |
3. 高血压病的治疗认识 |
3.1 辨证分型及治疗 |
3.2 专病专方 |
3.3 中医外治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 高血压概述 |
2 高血压诊断的确定 |
3.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3.1 遗传因素 |
3.2 超重和肥胖 |
3.3 膳食高盐 |
3.4 吸烟与饮酒 |
3.5 长期精神紧张或超负荷工作 |
3.6 年龄与性别 |
4. 高血压病的治疗 |
4.1 治疗原则 |
4.2 降压的目标 |
4.3 非药物治疗 |
4.4 药物治疗 |
第三部分 高血压从肝论治的治肝方法 |
一、肝脏的中医生理病理特点 |
二、高血压的中医理论认识 |
1. 高血压的病机特点 |
2.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邓铁涛浴足方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 |
1.1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 |
1.2 高血压病的病位 |
1.3 病因病机研究 |
1.4 辨证分型研究 |
1.5 治则治法 |
1.6 外治法 |
2 西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
2.1 流行病学资料 |
2.2 发病机制 |
2.3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
2.4 药物治疗 |
2.5 脉压、平均动脉压研究概况 |
3 浴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 |
3.1 浴足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机理研究 |
3.2 国内运用浴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前景和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设计方案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 中医学中“血压”的概念 |
2. 历代医家的认识沿革 |
3. 老年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4.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 |
5.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
6.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 老年性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
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3. 高血压病危险分层分析 |
4. 靶器官损害的表现 |
5. 老年性高血压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
6. 常用降压药 |
三、高血压病治疗展望及存在问题 |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三、试验病例标准 |
1. 纳入病例标准 |
2. 排除病例标准 |
3. 剔除、脱落与中止试验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1. 试验方法 |
2. 观察指标 |
3.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一、对血压的影响 |
1. 降压有效率比较 |
2. 偶测血压动态变化 |
二、临床症状疗效 |
1. 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 |
2. 两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3.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
三、对于血脂影响 |
1.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治疗前后变化 |
2. 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变化 |
四、安全性指标检测及不良反应 |
1.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 |
2. 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病机探讨 |
1. 肾精不足,脏腑虚衰是老年性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基础 |
2. 阴阳两虚,髓海失养为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演变 |
3. 虚中挟瘀,血脉阻滞为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常见病理变化 |
二、治法方药 |
1. 治法探讨 |
2. 方药分析 |
3. 现代药理研究 |
三、临床降压疗效分析 |
四、安全性监测分析 |
五、存在问题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10)推拿手法治疗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规范化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药疗法 |
2 西药疗法 |
3 针灸疗法 |
4 推拿疗法 |
5 其他疗法 |
6 讨论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结论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治疗高血压病的第一线药物有哪些(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整理及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研究[D]. 张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指标的观察分析和定性访谈研究[D]. 曾景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益气温阳方治疗高血压病(2级)阳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李玖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选择[J]. 林湘玉. 海峡药学, 2012(11)
- [5]补肾益心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德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补益肾气法干预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及性激素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D]. 张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7]高血压病从肝论治之研讨[D]. 邓维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邓铁涛浴足方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D]. 陈建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9]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常玉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7)
- [10]推拿手法治疗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规范化整理研究[D]. 瞿新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