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9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叶文珍[1](2020)在《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萧贤忠辨治皮肤疾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一、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主要从中医世家,代代传承;厚德精医,仁心仁术;勤求博采,传承传新三个方面阐述了萧贤忠从医的经历、精湛的医术、晨兢夕厉、心怀患者的高尚医德对萧贤忠学术观点形成的影响。二、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主要阐述萧贤忠在皮肤疾病方面的病机观、辨治观、预防观。萧贤忠认为,皮肤病病因病机应以“整体观”为指导。其发病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虫毒、蛇毒、药毒、食物毒、疫疠之毒、外来伤害等,内因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先天等。各个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瘀滞或虚损,经络失和失养,肌肤不固,失于濡润,反映于外则表现为各种皮肤病变。萧贤忠辨证治疗皮肤疾病亦重视“整体观”,强调“外科实从内出”的观点。其根据辨证结果和皮肤病特点将内治法大致归纳为:疏风解表止痒、清热燥湿收敛、和解疏肝理气、清热凉血消斑、健脾除湿利水、解毒杀虫止痒、活血破瘀软坚、温经散寒通络、养血润肤止痒、补益肝肾扶正等。萧贤忠认为这些治法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治疗时应该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采用一个或两个及两个以上治法,依法立方,证法方相应,疗效可奏。在临床处方上,萧贤忠善于应用古方辨治皮肤病,常用方剂有:双解汤、五神汤、香薷散、除湿胃苓汤、五根汤、防风通圣散、逍遥散、化斑汤、疏风清肝汤、银翘散、消风导赤散、泻白散、甘露饮等。并根据经验自拟经验方治疗,如止痒汤、消疣汤等。萧贤忠临床用药强调,在疾病治疗的始末一定要顾护脾胃,扶正祛邪。萧贤忠临床常配合特色外治疗法,常用萧氏自制大成散、三黄洗液等治疗。另指出,皮肤病的预防也需遵循“整体观”,防治结合,效果更佳。三、萧贤忠论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主要从概述、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防护措施五个方面论述了萧贤忠诊治粉刺、乳痈、湿疮、丹毒、白疙、蛇串疮、奶癣、疔疮、瘾疹、风瘙痒十种疾病的临床经验。萧贤忠立志于中医外科事业,将萧氏—族治疗皮肤疾病的中医经验薪火相传,并逐渐发扬光大,为我国中医事业贡献出—份力量。
文华[2](2020)在《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初步观察黄腑汤保留灌肠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01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患儿7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周期7天,分别于第0、4、7天采集数据,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期结束后12周内患儿过敏性紫癜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总体有效率为100%,疗效相当(P>0.05),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4天后试验组在改善口臭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儿在腹痛程度、便秘程度、口臭、夜卧不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在观察结束12周内随访再发情况(55/63),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5)两组治疗方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均有效;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结束12周内再发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方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运用较安全。黄腑汤保留灌肠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袁桂仙[3](2018)在《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西米替丁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于本院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25),与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入西米替丁治疗的观察组(n=25),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加入西米替丁治疗的观察组治愈率为76.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入西米替丁,能够显着提升治疗效果,起效迅速,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翟忠莉[4](2018)在《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西米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为(9.41±3.22)d、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为(4.31±1.22)d,关节症状消失时间为(4.75±1.45)d,对照组患儿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为(11.45±3.67)d、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为(5.88±1.76)d,关节症状消失时间为(6.17±1.86)d,试验组患儿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以及关节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采取西米替丁进行治疗,可以使患儿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使治疗效果显着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杨雄武[5](2014)在《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复方丹参与西米替丁合用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和西米替丁。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以及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张明发,沈雅琴,张艳霞[6](2013)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临床上正在试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紫癜、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白癜风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综述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石红,石丽霞,刘文艳[7](2012)在《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药物,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王爱萍,郑茂东,徐今宁[8](2012)在《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从西药、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等方面综述。结果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诸多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已应用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结论目前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发展空间广阔。
董芳[9](2011)在《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降低复发率。方法:为探讨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HSP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儿科和儿童医院2007年11月-2009年8月住院的185例处于急性期HSP(非HSPN)患者的诊疗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期待该治疗方法使多数HSP患者避免或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提高HSP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该疗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与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一年内复发率(17.39%)远远低于文献报道的40-60%。降低HSP患者一年内复发可减少HSPN的发生,最终达到改善HSP预后的目的。结论: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HSP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HSP的复发率;其分层、分阶段治疗的方式可以减少HSPN的发生;中西药合参治疗HSP是综合治疗HSP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健聪[10](2010)在《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中的新用途》文中认为西咪替丁(cimetioline)为组胺H2受体阻断剂,临床多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及病理性分泌亢进等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不断出现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西咪替丁在儿童疾病的临床新用途。1治疗小儿多发性口腔溃疡
二、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9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9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1 萧贤忠生平简介 |
2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2.1 中医世家 代代相承 |
2.2 厚德精医 仁心仁术 |
2.3 勤求博采 传承创新 |
第二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 |
1 病机观 |
2 辨治观 |
2.1 辨证原则 |
2.2 治则治法 |
2.3 遣方用药 |
3 预防观 |
第三章 萧贤忠辨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举隅 |
1 粉刺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证经验 |
2 乳痈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2.3 临证经验 |
3 湿疮 |
3.1 概述 |
3.2 病因病机 |
3.3 临证经验 |
4 丹毒 |
4.1 概述 |
4.2 病因病机 |
4.3 临证经验 |
5 白疕 |
5.1 概述 |
5.2 病因病机 |
5.3 临证经验 |
6 蛇串疮 |
6.1 概述 |
6.2 病因病机 |
6.3 临证经验 |
7 奶癣 |
7.1 概述 |
7.2 病因病机 |
7.3 临证经验 |
8 疗疮 |
8.1 概述 |
8.2 病因病机 |
8.3 临证经验 |
9 瘾疹 |
9.1 概述 |
9.2 病因病机 |
9.3 临证经验 |
10 风瘙痒 |
10.1 概述 |
10.2 病因病机 |
10.3 临证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探讨 |
1 西医学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1.1 历史沿革及流行病学特点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治疗 |
1.3.1 一般治疗 |
1.3.2 药物治疗 |
1.3.3 其他非药物治疗 |
2 中医学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2.1 病名沿革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及治疗方法 |
2.3.1 辨证分型及名家经验 |
2.3.1.1 辨证分型 |
2.3.1.2 名家经验 |
2.3.2 治疗方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腹痛分级诊断标准 |
1.2.4 纳入标准 |
1.2.5 排除标准 |
1.2.6 剔除标准 |
1.2.7 脱落标准及处理 |
1.2.8 实验终止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治疗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4.1 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观察节点 |
1.4.2 不良反应的处理 |
1.4.3 疗效性评价指标及观察节点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记录及统计方法 |
2 研究内容及结果 |
2.1 一般情况统计 |
2.1.1 病例完成情况统计 |
2.1.2 性别分布统计 |
2.1.3 年龄分布统计 |
2.2 疗效评价统计 |
2.2.1 治疗前对比 |
2.2.2 两组治疗4天时中医各项积分组间对比及与治疗前组内对比 |
2.2.3 两组治疗7天时中医各项积分组间对比及与治疗前组内对比 |
2.2.4 辅助检查数据对比 |
2.2.5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2.2.6 综合疗效评定 |
2.2.7 随访情况 |
2.3 试验结果 |
2.3.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2.3.2 辅助检查数据评价 |
2.3.3 疗效分布评价 |
2.3.4 随访数据评价 |
2.3.5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认识 |
3.2 黄腑汤组成及方药探讨 |
3.3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
3.3.1 必要性 |
3.3.2 可行性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部分 中药保留灌肠的研究进展 |
1 作用机制及优点 |
2 临床应用 |
2.1 内科应用 |
2.1.1 消化科 |
2.1.2 肾病科 |
2.2 外科应用 |
2.2.1 肠梗阻 |
2.2.2 阑尾炎 |
2.2.3 肛窦炎 |
2.2.4 术后护理 |
2.3 妇科应用 |
2.3.1 盆腔炎 |
2.3.2 子宫内膜异位症 |
2.4 儿科应用 |
2.4.1 外感发热 |
2.4.2 肺炎 |
2.4.3 细菌性痢疾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临床疗效观察表 |
附录三 回访情况登记表 |
附录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比较 |
2.2 症状消失时间 |
3 讨论 |
(4)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方法 |
1.2.1 对照组方法: |
1.2.2 试验组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
2.2 两组患儿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以及关节症状消失时间情况对比: |
3 讨论 |
(5)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
1.4.1 疗效评定标准 |
1.4.2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治疗后2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比较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药理作用 |
1.1 抗皮肤炎症和变态反应 |
1.1.1 甘草粗提物 |
1.1.2 黄酮类化合物 |
1.1.3甘草酸类化合物 |
1.2 抗皮肤肿瘤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1.2.2 甘草酸类化合物 |
1.3 抗病毒 |
1.4 促进毛发生长 |
1.5 调节皮肤黑素形成 |
1.5.1 促进黑素形成 |
1.5.2 抑制黑素形成 |
2 临床应用 |
2.1 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2.1.1 过敏性紫癜 |
2.1.2 银屑病 |
2.1.3 湿疹 |
2.1.4 玫瑰糠疹 |
2.1.5 荨麻疹 |
2.1.6 其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2.2 治疗病毒性皮肤病 |
2.2.1 治疗带状疱疹 |
2.2.2 治疗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 |
2.2.3 治疗扁平疣和传染性软疣 |
2.3 治疗斑秃 |
2.4 治疗白癜风 |
2.5 治疗色素沉着 |
3 结语 |
(7)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西药 |
1.1 孟鲁司特(顺尔宁) |
1.2 潘生丁与维生素E |
1.3 丙种球蛋白 |
1.4 西米替丁(甲氰咪胍) |
1.5 山莨菪碱 |
1.6 低分子量肝素和胸腺肽 |
1.7 其他 |
2 中成药 |
2.1 川芎嗪 |
2.2 丹参 |
2.3 甘草 |
2.4 血塞通 |
2.5 痰热清 |
2.6 裸花紫珠片 |
2.7 其他 |
3 中药方剂 |
3.1 当归六黄汤 |
3.2 芍药甘草汤 |
3.3 归脾汤 |
3.4 四根汤 |
3.5 犀角地黄汤 |
3.6 桃红解毒化瘀汤 |
3.7 其他 |
4 结语 |
(9)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HSP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和临床表现 |
3. 治疗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HSP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
2. 病理 |
3.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
4. 鉴别诊断 |
5. 病程和预后 |
第三部分 我们对HSP初发急性期发病机制的认识及采取的治疗策略 |
1. HSP初发急性期的发病机制 |
2. HSP急性期的治疗策略 |
3. 抗紫癜冲剂的方药、组方原则及药效学研究 |
临床研究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1. 方法 |
2. 临床疗效评价 |
3. 疗程和随访 |
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的一般情况 |
2.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的病程 |
3.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的主要临床表现 |
5.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的病情程度 |
6.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减轻的时间 |
7.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症状消失的时间 |
8.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
9. 综合治疗观察组与激素治疗对照组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
讨论 |
1. 糖皮质激素不能有效阻止HSP肾损害的进展 |
2. 降低肾损害的发生是治疗HSP面临的主要问题 |
3. 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罹患HSPN的风险 |
4. 活血化瘀药物应贯穿于HSP的非激素综合疗法的始终 |
5. 祛邪与活血并举是抗紫癜冲剂的主导思想 |
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10)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中的新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小儿多发性口腔溃疡 |
2 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
3 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 |
4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5 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
6 治疗小儿水痘 |
7 治疗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
8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 |
9 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 |
10 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
四、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9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D]. 叶文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D]. 文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 袁桂仙. 心理月刊, 2018(10)
- [4]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J]. 翟忠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5)
- [5]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J]. 杨雄武. 基层医学论坛, 2014(11)
- [6]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J]. 张明发,沈雅琴,张艳霞. 药物评价研究, 2013(02)
- [7]复方丹参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J]. 石红,石丽霞,刘文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12(08)
- [8]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J]. 王爱萍,郑茂东,徐今宁. 中国药业, 2012(05)
- [9]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 董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中的新用途[J]. 严健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