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迁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迁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一、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婷,李悦萌,乔妍[1](2020)在《高校图书馆开学迎新季服务创新探索——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迎新主题活动为例,介绍了迎新活动的前期准备、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拓展开学季迎新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杨九龙,许碧涵[2](2020)在《师范类高校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结果是图书馆进行技术选择、优化与更替的重要依据。依据项目开发的评价量表,从用户和馆员双重视角对东、中、西部三所师范类高校图书馆所应用技术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呈合格以上水平,均未达到良好,10多个维度评价不合格是影响绩效的原因所在。研究认为图书馆在新技术选择引入时,忌盲目跟风、不计成本、重功能轻效果,应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及图书馆实际,对应用中的技术适时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优化是确保技术绩效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胡陈冲[3](2020)在《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从获得感的视角把握大学生对图书馆的综合感知水平,以期为强化大学生阅读意愿提供数据参考。本文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使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方法,从空间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处于一般水平且具有层次特征;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存在群体差异,微信公众号使用程度、月阅读量、主要阅读方式及阅读能力感知的影响显着;在控制个体特征后,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王书琪[4](2019)在《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更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广泛应用,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知识化、复杂化、个性化、综合化、多元化、高效化的态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由此带来的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抱怨、焦虑、不安、惶恐等负面情绪逐渐增多。研究生用户作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本科生,其心理特征、学术水平以及对图书馆的使用经验不同,对图书馆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基于此,笔者以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的感知角度出发,调查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的负面情绪状况,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本文利用文献调研并结合开放式访谈的方法确定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的五个方面,分别是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感知度、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馆员的感知度、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的感知度、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工作方法的感知度以及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其他读者的感知度,并对这五个维度的感知度设计了不同的测量指标,构建了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此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的负面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缓解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的对策及建议。

向晴[5](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李永明[6](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魏荣芳[7](2019)在《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核心能力及其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日益密切,文化在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公民政治素养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显着。图书馆应社会文明发展而生,在社会文化事业良性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惑和新的挑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致使社会群体对图书馆社会存在的价值与必要性的质疑也持续不断。近年来,为稳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学术界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研究层出不穷,以期可以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二者内涵和对图书馆发展所起推动作用的单独论述。在信息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图书馆若要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理清其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内在关联之处,将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构建,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保障。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核心能力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探析二者内在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与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构成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期能提升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终达到巩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及彰显图书馆社会存在价值的目的。

张经[8](2018)在《国内高校图书漂流发展及其策略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高校、网站的图书漂流发展进行网络调研和文献调查,并从“图书漂流理论研究”和“图书漂流实证研究”两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国内图书漂流理论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图书漂流案例研究的文献较少,为数不多的案例研究也仅仅是对图书漂流参与主体的一个对象进行研究,暂未发现通过具体案例数据来全面分析整个图书漂流过程和漂流行为的研究文献。本文案例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的图书漂流为对象,将2013年5月11日至2017年4月23日图书漂流记录进行汇总统计,从“书籍”、“放漂者”、“求漂者”三方面开展分析。“书籍”主要考虑放漂图书册数、回漂图书册数、漂流次数、漂流图书与本地馆藏对比等4方面;“放漂者”主要从放漂人数、放漂图书质量、放漂册数等3方面来分析;“求漂者”主要则是在求漂人数、求漂次数、求漂时间和归还时间段等几方面。案例数据分析初步发现了影响图书漂流的三大因素:书籍因素、信息传播因素、参与者诚信因素。为更好地验证高校图书漂流的制约因素,论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首先,电话访谈曾经多次参加过图书漂流的读者,整理访谈中图书漂流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案例研究中得到的关于影响图书漂流因素,归纳总结出了高校师生所关心和考虑的问题,并制定出分别以“放漂者”、“求漂者”、“组织者”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表。其次,运用网络调查问卷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7份,回收完整问卷267份,数据清洗后,确定有效问卷共计227份。最后,利用Excel对放漂图书与求漂图书的类型、频次、状态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影响图书漂流的“书籍因素”、“信息传播因素”和“诚信因素”。通过将案例数据分析结果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对两者一致的结论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影响高校图书漂流的主要因素为“信息不对称”、“地域限制”、“知名度低”、“缺乏诚信机制”等;依据影响因素,论文提出了“加强信息监管”、“提升信息传播”、“优化诚信评价”等三方面的高校图书漂流发展优化策略。

韩滢莹[9](2018)在《开放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环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学术是指数字媒体技术在学术活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数字媒体寻找科研合作伙伴、利用数字技术完成数据分析和数字出版三个方面。随着开放数据运动的发展,科研人员的数据收集行为、科研成果传播方式等均受到影响。为此,高校图书馆作为科学研究的支撑部门,应当充分关注开放数据运动及其对科研人员产生的影响,结合科研人员的数字学术需求,提供完善的数字学术服务。然而,在理论研究方面,开放数据运动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关系尚不明朗。在实践领域,也鲜有高校图书馆提供开放数据驱动的数字学术服务。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对开放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环境展开分析,总结开放数据运动对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驱动作用,提出开放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策略。具体来说,本文的第一章为引言,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与难点。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实践现状。本章首先对开放数据内涵及其在国内外实践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后对开放数据驱动的数字学术及数字学术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文献分析,首先系统地收集了 47篇探讨开放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学术论文,然后收集了 22篇与开放数据有关的国家政策与经济报告。以上述69篇文献为数据源,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文本分析。其中第三章利用PEST模型,分析开放数据运动如何从政治、经济、教育与技术四个方面驱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并提出了 14个宏观驱动因素;第四章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提供开放数据驱动的数字学术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提出了 12个微观因素。第五章为案例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学术服务为研究案例,具体利用访谈法收集数据,用主题分析法分析数据,最终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服务实际情况,提出了 11个宏观驱动因素和11个影响图书馆服务的微观因素。第六章为变革策略,结合前文分析的宏观和微观因素,提出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的方法。

申晓娟,杨凡[10](2017)在《从政策语境下的图书馆标准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2006—2016)》文中提出2005年是我国公共文化政策元年,因此文章以公共文化政策次年,即2006年为起点,对近十年来国家和省、地级市(不含港澳台)发布的相关政府文件中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定性或定量标准要求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对这一时期包含图书馆标准的164个政府文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概况和特点,探索了由政府文件建构的图书馆标准体系,并根据政策语境下的图书馆标准分析了政府在图书馆领域重点关注和发展的几个方面。

二、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开学迎新季服务创新探索——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迎新活动前期的策划与筹备
    1.1集全馆之力,集思广益
    1.2 多次讨论,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2 具体实施方案
    2.1 前期宣传,观念植入,使读者明确图书馆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
    2.2 中期的资源与服务展示,让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有初步的了解
    2.3 后期的延伸服务与体验,让读者深度了解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并通过体验熟练掌握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开学迎新活动的思考
    3.1 以新生为中心,做好调研工作,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
    3.2 梳理迎新活动,打造迎新活动品牌
    3.3 拓展服务模式,建立与学生社团、志愿者的合作
    3.4 利用全媒体宣传拓宽活动宣传面
    3.5 利用新技术提供最佳用户体验满足新生个性化需求
    3.6 做好延伸服务,巩固活动效果
4 结束语

(2)师范类高校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1.2 数据采集
2 调查结果统计与检验
    2.1 描述性统计
    2.2 信效度分析
3 调查数据分析
    3.1 各高校数据统计分析
    3.2 各维度数据统计分析
        3.2.1 评价良好维度
        (1)空间损耗维度
        (2)地区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维度
        (3)人力资本绩效维度
        (4)应用理念投资维度
        (5)业务流程绩效维度
        (6)服务质量维度
        (7)管理绩效维度
        (8)价值绩效维度
        3.2.2 评价合格维度
        (1)社会效益维度
        (2)外部社会的信息化环境维度
        (3)目标用户的信息素养维度
        (4)用户期待值维度
        (5)供应商服务水平维度
        (6)信息化共建共享程度维度
        (7)用户感知维度
        (8)功能水平维度
        (9)经济绩效维度
        3.2.3 评价不合格维度
        (1)应用人力投资维度
        (2)推广运维过程财力投入维度
        (3)迭代成本维度
        (4)与供应商议价能力维度
        (5)时间损耗维度
        (6)信息风险维度
        (7)质量管理维度
        (8)业务流程再造维度
        (9)基础设施建设维度
        (10)整合成本维度
        (11)软硬件采购安装维度
        (12)经济影响维度
    3.3 各层面数据统计分析
4 结语

(3)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总体情况
        2.1.1 大学生的空间资源环境获得感
        2.1.2 大学生图书馆人文环境获得感
        2.1.3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群体差异
    2.2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的影响
    2.3 调查结论
3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提升策略

(4)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1 概念界定
        1.4.2 理论基础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相关研究
    2.2 图书馆焦虑、抱怨等相关研究
    2.3 图书馆与读者情绪关系研究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3.1.1 研究模型变量的选取
        3.1.2 研究模型的构建
        3.1.3 研究模型变量的定义
        3.1.4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预调研
        3.2.3 正式调研
    3.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3.1 信度分析
        3.3.2 效度分析
        3.3.3 样本统计分析
        3.3.4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3.3.5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3.4 研究结论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缓解对策分析
    4.1 重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
    4.2 着重提高高校图书馆软硬件环境
    4.3 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方法的改进
    4.4 严格规范其他读者用户行为
第五章 结语
    5.1 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4.3.1 方法选择
        4.3.2 分析过程
        4.3.3 解释模型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模型
        5.1.2 研究假设
    5.2 实证分析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5.2.2 探索性分析
        5.2.3 验证性分析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5.3.1 研究结论
        5.3.2 研究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7)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核心能力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分析
    第一节 保存文化遗产和社会记忆的价值
    第二节 促进社会知识交流的价值
        一、促进知识传播的价值
        二、促进知识共享的价值
    第三节 促进社会教育的价值
        一、保障公民终身学习的价值
        二、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价值
        三、推动“阅读社会”形成的价值
    第四节 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价值
        一、提高公民民主素养的价值
        二、提供普遍均等服务的价值
        三、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价值
第三章 图书馆核心能力及其构成分析
    第一节 文献保障能力
    第二节 专业知识保障能力
    第三节 设施设备保障能力
    第四节 制度保障能力(政策、法律)
第四章 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核心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
    第一节 图书馆核心价值引导图书馆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
    第二节 图书馆核心能力建设保障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
    第三节 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图书馆核心能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国内高校图书漂流发展及其策略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图书漂流研究及其发展
    2.1 国外图书漂流发展历程
    2.2 国内图书漂流文献研究
        2.2.1 图书漂流文献计量研究
        2.2.2 图书漂流理论研究
        2.2.3 图书漂流实证研究
    2.3 国内图书漂流发展历程
第三章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漂流案例分析
    3.1 数据收集与清洗
    3.2 漂流图书分析
        3.2.1 图书册数与时间关系分析
        3.2.2 图书回漂率分析
        3.2.3 图书归还时间分析
        3.2.4 漂流图书与图书馆馆藏对比
    3.3 放漂行为分析
        3.3.1 放漂册数分析
        3.3.2 放漂册数与书籍质量
    3.4 求漂行为分析
        3.4.1 求漂者分布情况
        3.4.2 求漂次数分析
        3.4.3 求漂时间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师生图书漂流调查分析
    4.1 调查设计
    4.2 调查过程
        4.2.1 预调研
        4.2.2 正式调研
    4.3 调查对象总体分析
    4.4 放漂行为调查分析
        4.4.1 放漂参与方式分析
        4.4.2 愿放漂的图书分析
        4.4.3 不愿参与的原因分析
    4.5 求漂行为调查分析
        4.5.1 求漂参与方式分析
        4.5.2 不愿参与的原因分析
        4.5.3 求漂者的阅读诚信分析
    4.6 调查对象的偏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图书漂流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5.1 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分析结论对比
    5.2 高校图书漂流主要影响因素
        5.2.1 书籍因素
        5.2.2 信息传播因素
        5.2.3 诚信因素
    5.3 高校图书漂流优化策略
        5.3.1 信息监管加强策略
        5.3.2 信息传播扩散策略
        5.3.3 诚信评价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高校图书漂流现状
        6.1.2 高校图书漂流的制约因素
        6.1.3 高校图书漂流整体优化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南京市985、211高校图书漂流情况网络调研表
致谢

(9)开放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步骤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步骤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2 相关概念及实践现状
    2.1 开放数据内涵
    2.2 开放数据运动在国内外实践现状
    2.3 数字学术概念分析
        2.3.1 数字学术的概念
        2.3.2 数字学术服务概念
3 基于PEST模型的数字学术服务宏观环境分析
    3.1 PEST模型介绍
    3.2 文献收集与分析过程
        3.2.1 文献收集与筛选
        3.2.2 主题分析与编码
    3.3 PEST分析结果
        3.3.1 政治因素
        3.3.2 经济因素
        3.3.3 教育因素
        3.3.4 技术因素
4 基于SWOT模型的数字学术服务微观环境分析
    4.1 SWOT模型介绍
    4.2 SWOT分析结果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遇分析
        4.2.4 威胁分析
5 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学术服务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
        5.2.1 访谈调研
        5.2.2 主题分析与编码
    5.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宏观环境分析
        5.3.1 政治因素
        5.3.2 经济因素
        5.3.3 教育因素
        5.3.4 技术因素
    5.4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SWOT分析
        5.4.1 优势分析
        5.4.2 劣势分析
        5.4.3 机遇分析
        5.4.4 威胁分析
    5.5 研究案例总结与讨论
        5.5.1 SWOT分析总结与讨论
        5.5.2 PEST分析总结与讨论
6 开放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策略
    6.1 把握核心驱动力,为高校图书馆变革创造机遇
        6.1.1 推动政府制定强制性开放存取政策
        6.1.2 推动开放存取资源创收机制的形成
        6.1.3 推动大学制定开放存取政策
        6.1.4 推动大学评估体系的转变
    6.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增长型策略
        6.2.1 推动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和开放共享
        6.2.2 利用开放存取资源推动嵌入式知识服务
    6.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多元化策略
        6.3.1 整合优质开放存取资源
        6.3.2 掌握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资源的信息需求
    6.4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扭转型策略
        6.4.1 提升科研人员的开放存取意识
        6.4.2 招聘专职馆员
    6.5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变革防御型策略
        6.5.1 完善开放存取资源的版权政策
        6.5.2 积极推动与搜索引擎公司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问题
致谢

(10)从政策语境下的图书馆标准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2006—2016)(论文提纲范文)

1 政策文件与图书馆标准
    1.1 概况
    1.2 特点
2 政府文件建构的图书馆标准体系
3 从标准看事业发展重点领域
    3.1 稳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3.2 将标准化作为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3.3 兜底线, 保均等
    3.4 彻底回归公益性质
    3.5 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3.6 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四、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开学迎新季服务创新探索——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 徐小婷,李悦萌,乔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23)
  • [2]师范类高校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 杨九龙,许碧涵. 图书馆学研究, 2020(13)
  • [3]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J]. 胡陈冲.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0(01)
  • [4]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D]. 王书琪. 河北大学, 2019(04)
  • [5]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6]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核心能力及其关系研究[D]. 魏荣芳.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8]国内高校图书漂流发展及其策略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D]. 张经.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9]开放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环境分析[D]. 韩滢莹. 武汉大学, 2018(12)
  • [10]从政策语境下的图书馆标准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2006—2016)[J]. 申晓娟,杨凡. 图书馆, 2017(09)

标签:;  ;  ;  ;  ;  

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迁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