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国有煤矿市场竞争力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薄宇宙[1](2020)在《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研究 ——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并购事件日渐增加。无独有偶,我国煤炭行业同样也经历了多次并购重组。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煤炭产量长期居全国前列,与国内其他省区一样,其煤炭企业也经历了多次并购重组。本文以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企业并购相关理论,针对山西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特征与效应展开深入系统研究,同时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探究典型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应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总结了山西省煤炭企业沿革,将其分为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并购动因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动因是多方面,包括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交易费用、获得多元化经营优势和实现安全生产等;同时,并购呈现多种特征,如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并购类型、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多样化等。(2)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描述统计法对山西省煤炭企业每个阶段的并购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并购对资本效率提升不明显,但能提升人工效率;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作为并购主体更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可以提升产业集中度;但是频繁并购会导致企业利息费用迅速增加,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3)应用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描述统计法对SX煤炭进出口集团的并购动因、特征和效应进行分析,发现SX煤炭进出口集团实施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和财务协同效应,并购特征是混合并购对该公司扩张企业规模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进一步丰富了煤炭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山西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特征与效应,可以为煤炭企业的并购决策和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借鉴。
王晓琨[2](2020)在《资源型地区政企关系演变研究 ——以山西省G市A煤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山西盛产煤炭资源,是典型的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地区。回顾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煤炭产业经历了动荡发展、快速发展、波动低迷、黄金发展以及衰退转型等五个时期。煤炭产业对山西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黄金发展时期,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驱动山西省GDP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以煤炭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又使山西陷入了资源优势陷阱,即过分依赖资源优势,形成“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同时,政企“合谋”导致山西各地区出现“塌方式腐败”现象,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成为官场腐败重灾区。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不仅要对煤炭产业转型,更要注重政企关系的转型。因此,结合煤炭产业发展历程来研究我国政企关系的演进规律,厘清政府与企业的内在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亲”“清”政企关系的构建。本文通过分析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与政府的互动,梳理了资源型地区政企关系的五次演变,发现政企关系演进的实质是政府行政配置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博弈,具体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变化。具体来看,第一阶段“父子型”政企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面管控企业,企业是政府的“孩子”,隶属于政府。第二阶段“互嵌型”政企关系,在国家“放权让利”的背景下,三种激励体制使得政府与企业是双方互嵌的共生关系。第三阶段“失衡型”政企关系,财政体制下的“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导”产生巨大矛盾,政企关系日趋失衡。政府将“援助之手”转变为“攫取之手”,通过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四阶段“合谋型”政企关系,暴发式增长的煤炭经济为政企合谋提供了“土壤”,政府与企业的双向需求导致政企行为倾向“合谋”发展。第五阶段构建“亲”“清”政企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亟需构建“亲”“清”政企关系,重塑健康政治生态,推动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展。
姚莹星[3](2019)在《试论国有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强化员工综合素养、资源管理成效。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国有煤矿企业为例,分析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为解决现有问题提供一些策略。
郝轶宇[4](2018)在《关于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强化措施的思考》文中提出首先分析了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然后从组织结构、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产品营销、企业成本和信息化建设六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强化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对提高国有煤矿企业自身竞争力有一定帮助。
苏爱月[5](2015)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对于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国有煤矿企业有关产权制度方面改革的必要性作了相关分析,并对如何对国有煤矿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作了探讨。
蔡宇杰,孔繁敏[6](2013)在《煤矿企业所有制对职业安全绩效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煤矿企业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整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并从实证角度研究煤矿企业所有制对职业安全的影响。基于对我国1950年以来发生的626起煤矿事故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国有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与"死亡人数占职工人数比重"两个关键指标总体上低于非国有煤矿;同时,国有煤矿在内部安全管理措施上优于非国有煤矿。我们还发现,国有煤矿改制并未对职业安全起到改进作用,某些安全指标反而恶化。这说明企业改制重要的不是形式,伴随改制的其他因素,如内部安全管理和技术投入也要实施到位。
王土青,汪志飞[7](2009)在《论煤矿的国家经营》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公益性行业,煤矿应该实行国家经营。国家经营利于遏制矿难频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技术进步,便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煤炭国家经营并不必然导致煤炭企业的效益低下,而且具有法律制度上的可行性。国家经营主要是通过国资委以投资人身份授权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实现方式主要是国有独资或者国有资本绝对控股。
濮洪九,胡静林,乌荣康,杜复新,王立杰,李敬辉,孙光奇,吴道荣,姜智敏,陈昶学,张树茂,刘海滨,张勇,段海峰,李建民,郝贵,尚建选,杨天国,赵宁德,孙喜民,宋润栓,孙长云,唐傲,宋梅,于雄飞[8](2009)在《煤炭产业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章产业政策基本理论一、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产业政策是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政策。目前,经济学界和政府机构对产业政策概念的界定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种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按照这种观点,政府制定的涉及产业发展的所有法律、法规、计划,以及一切针对产业发展而提出来的政策都是产业政策。
濮洪九,乌荣康,刘彩英,姜智敏,苏立功,武承厚,张勇,张宏,赵家廉,高家规[9](2009)在《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篇中国煤炭工业现状与发展第一章煤炭工业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煤炭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一、煤炭是可靠的能源(一)储量丰富我国煤炭资源较丰富,目前可采储量可供开采60年左右,是我国保障程度较高的能源资源,且远景勘探和开发潜力很大。主要一次能源、潜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见表1-1和表1-2。
梁海慧[10](2006)在《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据预测到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因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现实中,虽然大小矿井的具体数目以及有多少矿工在矿井下工作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中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居世界首位却有据可查,为了煤炭的生产,中国每年要付出六千名左右矿工的生命为代价。中国的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30%左右,但死亡人数却占80%以上,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死亡总人数的4倍。2004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3.08,创历史最好水平,却仍旧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印度的10倍。此外在地下数百米、“暗无天日”的矿井里,煤矿工人除了要面临透水、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直接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外,还要面对矽尘、煤尘等有害物质,从而染患上严重的职业病,隐性地侵蚀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卫生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煤矿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以尘肺病为代表的职业病发病率相当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给中国设置贸易障碍的借口,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保证国际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的角度,都需要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找出对策,扭转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减少或避免对矿工生命和健康的伤害,实现煤矿企业的健康良性运行。从单个企业内部来看,大凡伤亡事故的发生,无外乎可归结为技术的原因或管理的原因。而从中国目前已发生的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调查的结果来看,更多的事故是与企业管理不善有关的,与企业忽视对安全的管理、安全管理的落实不力有关。因此,本文试图针对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善的原因进行一下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安排问题,既探讨企业外部管制制度的安排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又深入煤矿企业内部,观察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制对煤矿企业安全问题的影响,从而力图找出诸多矿难发生背后的原由所在,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扭转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做出努力。鉴于制度对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种种制度设计进行分析,观察其提供给各相关者的激励约束,然后
二、增强国有煤矿市场竞争力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强国有煤矿市场竞争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研究 ——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并购动因的相关研究 |
1.2.2 并购效应的相关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2.1 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
2.2 企业并购类型 |
2.3 企业并购动因与效应 |
2.3.1 并购主要动因 |
2.3.2 并购主要效应 |
2.4 本章小结 |
3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的沿革、动因与特征分析 |
3.1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沿革 |
3.1.1 山西省煤炭行业和企业发展概况 |
3.1.2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沿革 |
3.2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
3.2.1 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分析 |
3.2.2 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总结 |
3.3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的特征分析 |
3.3.1 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特征分析 |
3.3.2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特征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效应分析 |
4.1 效率效应分析 |
4.1.1 资本效率效应分析 |
4.1.2 人工效率效应分析 |
4.2 经营协同与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4.2.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4.2.2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4.3 多元化优势与战略调整效应分析 |
4.3.1 多元化优势效应分析 |
4.3.2 战略调整效应分析 |
4.4 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效应分析 |
4.4.1 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
4.4.2 安全生产效应分析 |
4.4.3 环境保护效应分析 |
4.5 行业与社会效应分析 |
4.5.1 行业效应分析 |
4.5.2 社会效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典型案例分析——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 |
5.1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简介 |
5.2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并购历程介绍 |
5.3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借壳上市并购动因和特征分析 |
5.3.1 并购过程始末 |
5.3.2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的并购动因 |
5.3.3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的并购特征 |
5.4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并购效应分析 |
5.4.1 经营协同效应 |
5.4.2 财务协同效应 |
5.4.3 战略调整效应 |
5.4.4 技术创新效应 |
5.4.5 对行业集中的贡献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资源型地区政企关系演变研究 ——以山西省G市A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个案简介 |
第一章 动荡发展时期:“父子型”政企关系(1954—1978) |
1.1 “基本建设,恢复生产”为主的产业政策 |
1.1.1 “自力更生、以矿养矿、边建边产”政策 |
1.1.2 “大中小并举”政策 |
1.1.3 “五统一”发展政策 |
1.2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管理体制演变 |
1.2.1 经理负责制(1954—1956) |
1.2.2 党组织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1956—1966) |
1.2.3 革命委员会(1967—1971) |
1.2.4 党的一元化领导(1972—1987) |
1.3 “五统一”模式管理 |
1.3.1 统收统支 |
1.3.2 统一产量 |
1.3.3 统一价格 |
1.3.4 统一供应 |
1.3.5 统一补贴 |
第二章 快速发展时期:“互嵌型”政企关系(1978—1992) |
2.1 晋升激励:政府向“经济人”转变 |
2.1.1 财政体制改革 |
2.1.2 晋升锦标赛 |
2.2 制度激励:国企煤矿责权利相统一 |
2.2.1 矿长负责制 |
2.2.2 盈亏包干制 |
2.2.3 利改税制 |
2.2.4 效益工资制 |
2.2.5 承包经营责任制 |
2.3 政策激励:乡镇煤矿的兴起 |
2.3.1 “有水快流”政策 |
2.3.2 “两个一起上”政策 |
2.4 政府主导:“互嵌型”政企关系 |
2.4.1 政府影响煤矿发展 |
2.4.2 生产依附政府 |
2.4.3 采矿权依赖政府 |
第三章 波动低迷时期:“失衡型”政企关系(1992—2001) |
3.1 财政体制下的政府主导 |
3.1.1 分税制改革 |
3.1.2 地方财政压力 |
3.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导 |
3.2.1 “产权”、“经营权”两权分离 |
3.2.2 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3.3 发展枷锁:“失衡型”政企关系 |
3.3.1 税收负担 |
3.3.2 产销失衡 |
3.3.3 宏观调控 |
第四章 黄金发展时期:“合谋型”政企关系(2001—2011) |
4.1 “合谋型”政企关系形成基础 |
4.1.1 暴发式增长的煤炭经济 |
4.1.2 政府与企业的双向需求 |
4.1.3 天然的政治联系 |
4.2 扭曲的企业社会责任 |
4.2.1 承担过量公益性项目 |
4.2.2 煤矿的“捐赠”行为 |
4.2.3 提供就业岗位 |
4.3 日常检查中政企关系的回报 |
4.3.1 常规检查 |
4.3.2 突击检查 |
4.3.3 考试考核 |
4.4 兼并重组中的合谋发展 |
4.4.1 兼并主体 |
4.4.2 整合结果 |
4.4.3 双方获利 |
第五章 衰退转型时期:构建“亲”“清”政企关系(2011—至今) |
5.1 转型方案与成效分析 |
5.1.1 政府干预企业转型 |
5.1.2 “3331”转型方案 |
5.1.3 转型成效偏低 |
5.2 政企合谋导致“塌方式腐败” |
5.2.1 利益捆绑 |
5.2.2 扭曲化的政企关系 |
5.2.3 “黑金”的政治生态环境 |
5.3 构建“亲”“清”政企关系 |
5.3.1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3.2 建设服务型政府 |
5.3.3 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
5.3.4 构建“亲”、“清”政商文化生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试论国有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现阶段国有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
1.1 激励机制欠缺导致薪酬结构不平衡 |
1.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比例不科学 |
1.3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过低 |
2 有效解决现阶段国有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问题的策略 |
2.1 科学构建薪酬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
2.2 明确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
2.3 实现以人文本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形式 |
2.4 落实柔性管理手段和谐构建内部交流 |
3 结束语 |
(4)关于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强化措施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国有煤矿企业强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
2 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 |
2.1 完善组织结构 |
2.2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
2.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2.4 注重煤矿产品的营销 |
2.5 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
2.6 加快信息化建设 |
3 结语 |
(5)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必要性 |
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烈竞争环境 |
2. 自身生存与发展要求改变现状 |
3. 企业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
二、国有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途径 |
1. 转让国有权 |
2. 部分国有产权转让与部分国有产权定向转让相结合 |
三、结束语 |
(7)论煤矿的国家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煤炭国家经营的必要性 |
1.1 煤炭国家经营是遏制矿难的最好选择 |
1.2 国家经营是煤炭行业的公益性决定的,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国家宏观调控 |
1.3 国家经营是防止煤炭行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 |
1.4 国家经营有利于促进煤炭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
2 国家经营的可行性 |
2.1 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经营模式现状 |
2.2 国有煤矿的经济效益 |
2.3 国家经营具有合法性 |
3 煤炭国家经营模式设计 |
3.1 煤矿国家经营的概念 |
3.2 煤矿国家经营中的国家能源委员会 |
3.3 煤矿国家经营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3.4 煤矿国家经营中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3.5 煤矿国家经营中的企业制度 |
3.6 煤矿国家经营中改造小煤矿 |
4 完善国家经营下的煤矿安全监管制度 |
(10)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拟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演进及启示 |
第三节 政府管制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丛林 |
第四节 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状况 |
第一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
第三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国际比较 |
第三章 中国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伤亡事故原因的分析原理 |
第二节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
第三节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间接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外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依据和体系.. |
第一节 政府管制与市场失灵 |
第二节 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依据 |
第三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体系 |
第五章 外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内容 |
第一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前控制环节—市场准入 |
第二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中控制环节—日常监察 |
第三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后控制环节—事故追究 |
第四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博弈分析 |
第六章 内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
第一节 煤矿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的必要 |
第二节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支持体系分析 |
第三节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保证体系分析 |
第七章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分析 |
第一节 执行力概念的提出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
第二节 中国煤矿企业的人员素质 |
第三节 中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
结论和建议 |
参 考 文 献 |
后 记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使用授权说明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增强国有煤矿市场竞争力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研究 ——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D]. 薄宇宙.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资源型地区政企关系演变研究 ——以山西省G市A煤矿为例[D]. 王晓琨. 山西大学, 2020(01)
- [3]试论国有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姚莹星.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17)
- [4]关于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强化措施的思考[J]. 郝轶宇.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12)
- [5]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 苏爱月. 商场现代化, 2015(29)
- [6]煤矿企业所有制对职业安全绩效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煤矿企业的实证研究[J]. 蔡宇杰,孔繁敏. 人力资源管理评论, 2013(00)
- [7]论煤矿的国家经营[J]. 王土青,汪志飞. 中国煤炭地质, 2009(09)
- [8]煤炭产业政策研究[A]. 濮洪九,胡静林,乌荣康,杜复新,王立杰,李敬辉,孙光奇,吴道荣,姜智敏,陈昶学,张树茂,刘海滨,张勇,段海峰,李建民,郝贵,尚建选,杨天国,赵宁德,孙喜民,宋润栓,孙长云,唐傲,宋梅,于雄飞.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 2009
- [9]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研究[A]. 濮洪九,乌荣康,刘彩英,姜智敏,苏立功,武承厚,张勇,张宏,赵家廉,高家规.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 2009
- [10]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梁海慧. 辽宁大学,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