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

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

一、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立,吕芹,郭克磊,卞华,臧文华,张鹏[1](2021)在《基于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细胞增殖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机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明确该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收集SSc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人Th17分选试剂盒分选Th17细胞,同时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荧光染料CFSE标记Th1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含药血清对Th17细胞中JAK2、STAT3/p-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含药血清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P<0.01);阳性对照组对Th1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介于含药血清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之间(P<0.01,P<0.05);各含药血清组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JAK2和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p-STAT3的表达(P<0.05,P<0.01);阳性对照组抑制JAK2和STAT3/p-STAT3表达的作用强于各含药血清组(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张晓岑,段行武[2](2016)在《中医治疗硬皮病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硬皮病内因脾肾阳虚,气血失调,外因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近年中医治疗硬皮病取得显着进展,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内治法以活血通络,温阳散寒,补肺健脾,祛痰通络为主;外治法有"热敷药"、中药浸浴、中药熏蒸等;针刺治疗或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或火针加中药治疗,或蜂疗配合中药、蜡疗。

杭煜宇[3](2016)在《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模型小鼠肺及皮肤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肺清瘀颗粒对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模型鼠肺及皮肤组织纤维化程度及其中Smad2、Smad3、Smad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表达的影响,为从肺论治硬皮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雌性BALB/c小鼠(8周龄)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肺清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补肺清瘀颗粒三个剂量组及模型组采取每日1次背部皮内注射博来霉素的方法制备硬皮病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作背部皮内注射。补肺清瘀颗粒三个剂量组于造模当日开始分别以小、中、大剂量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予清水。28天后处死小鼠,留取双肺及皮肤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测定各组小鼠肺及皮肤组织中Smad2、Smad3、Smad7、 CT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皮肤和肺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补肺清淤颗粒中、大剂量组亦出现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轻。2.与模型组相比,补肺清瘀颗粒中、大剂量均可降低皮肤和肺组织中Smad2、CTGF蛋白的表达量,尤以大剂量效果明显(**P<0.01),Smad3、 Smad7无明显影响。3.与模型组相比,补肺清瘀颗粒中、大剂量均可降低皮肤和肺组织中Smad2、CTGF mRNA的表达量,尤以大剂量效果明显(**P<0.01),Smad3、Smad7无明显影响。结论:补肺清瘀颗粒能够抑制BLM诱导的硬皮病模型小鼠肺及皮肤组织中Smad2、和CTGF mRNA和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不能抑制Smad3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同时对抑制性Smad Smad7无明显激发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Smad2,调控CTGF的表达,进而改善纤维化后的病理损伤,阻止皮肤和器官纤维化进展。

曾红丽[4](2014)在《硬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硬皮病即系统性硬化病,既往称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或纤维化为特征,并影响肺、肾、消化道和心脏等多器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不清楚,目前缺乏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筛选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几年

罗雪姣[5](2014)在《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局部皮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硬皮病是一种以弥漫性微血管病变伴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硬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变仅局限于皮肤者称为局限性硬皮病(又称为硬斑病),累积系统者称为系统性硬皮病。硬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涉及一系列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变化,目前仍不明确,胶原合成过多,分解减少,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皮肤、肺等组织器官是其主要病理过程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硬皮病纤维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TGF-β1与硬皮病发病的关系,可以为阐明硬皮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对硬皮病的治疗提供重要指导。由于硬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因此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症治疗,但其副作用大疗效较差。随着近年来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其在医学顽疾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这一家族的新发现成员,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免疫调节功能和低免疫原性等特征,临床应用优势明显。目前已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可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注射或系统输注,而发挥其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作用。本实验拟通过成功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局部皮下注射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mdMSCs),通过比较注射组和对照组局部皮损外观变化、胶原纤维染色变化和真皮厚度来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局部皮损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局部皮损TGF-β1的表达定量来探讨其中的可能机制,从而为硬皮病局部皮损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取出生1天的BALB/c雄性小鼠皮肤组织进行胰酶消化,培养贴壁细胞,并传代培养。2通过观察培养得到的细胞形态、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物CD44、CD29的测定来对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3使用PKH26标记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染色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4硬皮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将24只SPF级雌性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1只)、B组(11只)为博莱霉素注射组,C组(2只)为PBS注射组。使用500μg/mL博来霉素稀释液0.1mL皮下注射入A、B两组小鼠背部,PBS注射液0.1mL皮下注射入C组小鼠背部,每日1次连续3周观察局部皮损外观变化,第3周末分别随机断颈处死各组中的2只小鼠取局部皮肤活检,证实造模成功。5将PKH26标记的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密度调至5×106/0.25mL,皮下注射入A组各小鼠背部皮损区,0.25mL/只。B组各小鼠背部皮损区皮下注射PBS液,0.25mL/只。让小鼠自由进食水,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状态和局部皮损变化。63周后,将两组小鼠全部断颈处死,切取各小鼠背部皮损区皮肤行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分别行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胶原纤维染色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MSCs在A组小鼠局部皮肤内的分布。应用医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两组小鼠的真皮厚度,采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对切片中TGF-β1的相对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GF-β1的免疫组化评分。7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使用胰酶消化、培养贴壁细胞方法分离纯化细胞,可逐步得到成纤维细胞形态样的间充质干细胞。所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细胞处于静止期(GO/G1期:83.02%),只有少部分处于分裂期(G2/S期:16.98%,其中G2/G1期:1.95%)。第3代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中表面标志物CD44+,CD29+双阳性的细胞约为90%。2PKH26标记的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胞膜均匀红染,细胞体积大小、密度与光镜下基本一致,子代也有荧光。荧光染料未对干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产生明显影响。33周后博来霉素注射组小鼠背部注射区域皮肤硬化增厚明显,未见毛发生长,弹性差。PBS对照组小鼠背部注射区皮肤未见明显变化。组织切片HE、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结果示造模组比对照组注射区真皮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增粗,密集分布甚至融合成片,排列紊乱,均质化,真皮中下部血管管壁增厚,脂肪层变薄,局部炎细胞浸润。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TGF-β1在对照组表皮和真皮层呈灶状弱阳性表达,在造模组的表皮棘层、基底层、真皮层及毛囊均呈强阳性表达。从而成功诱导出局限性硬皮病小鼠模型。4PKH26标记的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皮下注射3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干细胞分布于真皮层和皮下组织。5mdMSCs5×106皮下注射3周后两组小鼠均存活,实验组(A组)小鼠背部注射区皮肤较前软化,弹性部分恢复。对照组(B组)小鼠背部皮损较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组织切片示胶原纤维较前变细,数量减少,真皮层变薄,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对照组组织学表现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实验组真皮厚度较对照组显着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6TGF-β1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示TGF-β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皮棘层、基底层、真皮层及毛囊均呈强阳性表达,TGF-β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定量(免疫组化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使用博来霉素500μg/mL连续皮下注射BALB/c小鼠背部,1次/日,0.1ml/次,3周后可成功建立具有局部皮肤损害的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2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皮下注射可有效改善硬皮病小鼠模型局部皮损的硬化程度和胶原含量,但这一治疗作用可能并不是通过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对皮损局部TGF-β1的调控而实现的,至少不是通过对TGF-β1单一调控实现的。

刘承玄,刘维[6](2012)在《硬皮病治疗述要》文中研究表明硬皮病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者,或肾阳不足,或气血亏虚,或脾肺气虚;标实者,或外邪内阻,或气郁血滞,或邪毒壅结。因此,对于硬皮病的治疗,总以扶正祛邪为法则,或温阳散寒,或活血化瘀,或补肺健脾,或清热解毒化痰通络。

赵凯,屠文震[7](2011)在《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TGF-β1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探讨抗硬化复方抗博莱霉素所致小鼠皮肤硬变的作用机理。方法 :制作硬皮小鼠动物模型:博莱霉素(BLM)200μg/ml每日于C3H小鼠背部(剃毛后)皮下注射,连续3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硬皮小鼠模型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观察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TGF-β1表达的影响。53只C3H鼠分成6组,①空白对照组②造模对照组③早服中药组,造模同时服用中药④中药组,造模成功后服中药⑤西药组,造模成功后服青霉胺⑥中西药合用组。比较研究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变化,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抗硬化复方能对抗博莱霉素所致的小鼠皮肤硬变,早服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小鼠皮肤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小鼠,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早服中药组及中西药合用组效果尤佳。结论 :抗硬化复方能能有效抑制硬皮小鼠皮肤中TGF-β1的表达,从而调控与组织纤维化相关的其他细胞因子,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而达到的。

赵凯,屠文震[8](2010)在《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探讨抗硬化复方抗博莱霉素所致小鼠皮肤硬变的作用机理。方法:制作硬皮小鼠动物模型:博莱霉素(BLM)200μg/ml每日于C3H小鼠背部(剃毛后)皮下注射,连续3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硬皮小鼠模型皮肤中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的表达,观察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和TGF-β1表达的影响。53只C3H鼠分成6组。①空白对照组;②造模对照组;③早服中药组,造模同时服用中药;④中药组,造模成功后服中药;⑤西药组,造模成功后服青霉胺;⑥中西药合用组。比较研究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变化,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抗硬化复方能对抗博莱霉素所致的小鼠皮肤硬变,早服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小鼠皮肤COL-Ⅰ、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小鼠,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早服中药组及中西药合用组效果尤佳。早服中药组、中药组及中、西药合用组小鼠皮肤TGF-β1、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又明显低于西药组小鼠,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结论:抗硬化复方能有效抑制硬皮小鼠皮肤中Ⅰ型胶原、Ⅲ胶原的合成,有抗组织纤维化作用。

赵凯,屠文震[9](2004)在《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抗硬化复方与青霉胺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C3H 雌性小鼠52只,皮下注射博莱霉素造模分组给药。以 HE、Masson 染色法观察硬皮病小鼠皮肤厚度及真皮纤维化程度,测定其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进行皮肤胶原分析,对各组的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小鼠皮肤厚度明显变薄(P<0.01),胶原含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尤其中西药结合组显着减少(P<0.01)。早予中药组不仅皮肤厚度、胶原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且较 PBS 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硬化复方药物能明显抑制硬皮病小鼠皮肤胶原纤维增生,减少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二、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细胞增殖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2)中医治疗硬皮病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治法
    1.1活血化瘀法
    1.2 温阳散寒法
    1.3 补肺健脾法
    1.4 祛痰通络法
2 外治法
3 针刺治疗
4 小结

(3)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模型小鼠肺及皮肤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理论研究
        1.1 古代文献对硬皮病的认识
        1.2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2 西医理论研究
        2.1 Smad家族、CTGF的生物学特性
        2.2 Smad家族、CTGF在硬皮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2.3 抗Smad家族、CTGF的硬皮病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实验药物及试剂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饲养
        2.2 模型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4.2 小鼠肺和皮肤组织的外观及病理表现
        4.3 小鼠肺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的表达
        4.4 小鼠皮肤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的表达
        4.5 小鼠肺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 mRNA的表达
        4.6 小鼠皮肤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mRNA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 补肺清瘀颗粒的立法依据
        1.1 溯源求本、病位在肺
        1.2 肺气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2 补肺清瘀颗粒的有效性评价
        2.1 模型选择与模型评价
        2.2 补肺清瘀颗粒对Smad2、Smad3、Smad7及CTGF表达的影响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1 造模方法选择
        3.2 检测方法的选择
        3.3 检测指标的选择
    4 进一步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理图片
    附录2 缩略语表
致谢

(4)硬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可诱导的动物模型
    1.1药物诱导的模型
    1.2移植诱发的模型
    1.3新的诱发模型
2遗传模型
3筛选治疗方法的研究
    3.1筛选中药治疗
    3.2外用药物的研究
    3.3物理照射
4结语

(5)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局部皮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硬皮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硬皮病治疗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1.1 温阳散寒
    1.2 益气活血化瘀
    1.3 补肺健脾
    1.4 清热解毒, 化痰通络
2 中药药理研究
    2.1 降低胶原蛋白
    2.2 抑制成纤维细胞
3 外治疗法
4 讨论

(9)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与药物
    3 硬皮病动物模型制作和分组
    4 HE染色组织切片
    5 Masson三色染色切片
    6 胶原分析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四、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细胞增殖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机制[J]. 韩立,吕芹,郭克磊,卞华,臧文华,张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3)
  • [2]中医治疗硬皮病最新研究进展[J]. 张晓岑,段行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03)
  • [3]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模型小鼠肺及皮肤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表达的影响[D]. 杭煜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4]硬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曾红丽. 湖南中医杂志, 2014(04)
  • [5]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局部皮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的实验研究[D]. 罗雪姣.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6]硬皮病治疗述要[J]. 刘承玄,刘维. 河南中医, 2012(02)
  • [7]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TGF-β1表达的影响[A]. 赵凯,屠文震. 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 2011
  • [8]抗硬化复方对硬皮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J]. 赵凯,屠文震. 四川中医, 2010(07)
  • [9]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影响的研究[J]. 赵凯,屠文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S1)

标签:;  ;  ;  ;  ;  

抗硬化复方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