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

一、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论文文献综述)

范玉国[1](2021)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统计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83例患者经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10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6个月。治疗效果优59例,良1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2.77%。骨折无骨不连、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其中3例开放性骨折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皮缘坏死;针道发生炎症13例,经换药治疗后治愈。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腓骨骨折,特别是伴有严重下肢软组织缺损、骨缺损的患者,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为各种皮瓣修复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优于其他固定方式,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王瑞[2](2020)在《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以中医“筋骨并重”为指导理论,以骨短缩-延长术为治疗方式,比较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9月~2019年9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短缩-延长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组(A组)与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组(B组),每组各20例。记录并采集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软组织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的HHS评分、术后踝关节功能的Baird-Jackson评分。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得到复查及随访且未出现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主要并发症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上存在统计学的差异。A组平均手术时间147.95±18.59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115.75±10.97min,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手术时间短。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55.60±20.79m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02.25±26.73ml,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术中出血量少。A组6位足下垂患者,B组足下垂患者1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发生足下垂畸形的几率更高;A组2位骨偏移患者,B组8位骨偏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发生骨偏移的几率高。A组平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78.95±7.27分,B组平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85.50±6.04分,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术后踝关节功能好。结论:应用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中,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发生足下垂畸形可能性小、术后踝关节功能良好;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发生骨偏移可能性小,固定效果更加牢固稳定。故需要根据两组治疗方式各自的优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张防[3](2019)在《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我院创伤外科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39.57±3.73)岁;身高为(165.33±9.86)cm;体重为(51.46±2.21)Kg;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II型100例,III A型100例。主要针对皮肤破损不严重的Gustilo II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均可以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进行处理。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胫骨骨折的类型以及皮肤损伤程度,将入组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引流量,术后Hb的含量,红细胞压积(HCT),下肢周径,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的情况,采用Johner-Wruhs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畸形愈合、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212例胫骨骨折的患者入组,12人失访,随访率为94.3%。(1)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胫骨骨折的左右侧,胫骨骨折的位置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的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少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5)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7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30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AOF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早期正确的清创及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关键;(2)对于GuestiloII型、IIIA型骨折一期应用髓内钉固定是安全的;(3)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方法。

沈义东[4](2019)在《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Sawbone人工合成胫骨制作多平面复合畸形模型,使用泰勒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对其进行畸形矫正,比较三种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TSF矫形精准度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12根产自同一厂家的Sawbone人工合成胫骨模型,检查其质量无误后,进行多平面复合畸形模型的制作。先在模型上标记计划的截断位置,在畸形模型上安装泰勒空间支架,记录每个泰勒空间支架的3个框架参数即近远端环的直径、6根泰勒杆的长度,然后每个模型在不同部位截断制作胫骨多平面复合畸形。在进行畸形矫正之前拍摄胫骨模型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记录6个畸形参数。分别按照术中C臂透视测量法、术后三维CT测量法以及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测量泰勒空间支架的安装参数。分别将这三种方法所测的安装参数输入泰勒空间支架配套的在线软件,出具电子矫形处方,依次调节六根带刻度的泰勒杆进行畸形矫正。矫形完成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其残留畸形(冠状面成角及移位、矢状面成角及移位)。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测量的各安装参数数值,然后分别将这些参数输入在线软件出具初次矫形处方,再分析比较按照这三种测量方法出具的电子处方矫形后残留畸形的大小。记录术者在本组实验对象的安装参数测量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2)本研究选用3例分别按照这三种方法测量安装参数的临床典型病例,以展示其临床应用方法。典型病例均使用Bone Ninja软件进行测量及手术术前规划,将相关参数输入泰勒空间支架的在线软件得出初次矫形处方。支架调节完成后再次拍摄全长X线片测量残留畸形情况,再次使用在线软件得出进一步的矫形处方,直至矫形结果满意。结果:(1)术中C臂透视测量法、术后三维CT测量法以及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测量的安装参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使用术中C臂透视法、术后三维CT法和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法三种方法所测量的安装参数进行矫形后,残留冠状面成角(正值为内翻,负值为外翻)的均值分别是0.83°、0.67°和0.33°;残留冠状面移位(正值为外移,负值为内移)的均值分别是0.33mm、0.50mm和-1.17mm;残留矢状面成角(正值前弓,负值为后弓)的均值分别是0.50°、0.50°和1.67°;残留矢状面移位(正值为后移,负值为前移)的平均值分别是-1.67mm、-2.17mm和-0.50mm。使用这三种泰勒空间支架安装参数测量方法进行畸形矫正之后的残留畸形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C臂透视法、术后三维CT法和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法这三种TSF安装参数测量方法所测的各安装参数数值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在多平面复合畸形的一次处方的矫形过程中,这三种泰勒空间支架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的矫形精准度也没有显着差异。这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都能够准确地定义泰勒空间支架的安装参数,都能够对多平面复合畸形进行精准的矫形。临床应用时三种方法均可以选择,如果术中需要立即行骨折复位或者使用泰勒空间支架辅助即刻矫形,此时可选用术中C臂透视法,但此方法在术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参数测量,将会延长手术时间。术后三维CT测量法对于术者来讲是最省时的方法,只要读取放射科的报告就可以,而对于患者来讲可能会增加辐射剂量。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拍摄时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患者摆体位配合,才能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参数。

王秀会,王喆,王明辉[5](2017)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急性肘关节不稳定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不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不稳患者53例,采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于术后1年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分(JOA),并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统计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6.5±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5±1.5)周,肘关节屈伸范围为113.34°±26.33°,前臂旋转范围为105.35°±26.23°。术后功能和活动度恢复较好,JOA总评分为84.02±19.13,有3例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不稳定疗效较好,利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

闫秀中,王燕,焦绍锋,王德志,秦泗河,王金国[6](2017)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既往7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肢体骨折,对侧肢体无明显外伤,其中39例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39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患者均随机选取,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环形外固定器组的疗效优良率为89.74%,明显高于单臂外固定器组的69.23%(P<0.05);相对于单臂外固定器组,环形外固定器组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环形外固定器组的踝关节功能(疼痛、功能、步态与活动度)评分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应用于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显着,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范斌[7](2011)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交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和单臂外固定架(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66~2010.12)、OVID(1974~2010.12)、Pubmed (1990~2010.12)、Cochrane图书馆及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10.12), 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0.12),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交锁髓内钉和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个实验,RCT 2篇、CCT 7篇,各共861例。Meta分析显示:(1)交锁髓内钉组与单臂外固定架组的不愈合率、延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交锁髓内钉组畸形愈合率显着低于单臂外固定架组,固定器断裂率高于单臂外固定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交锁髓内钉组的浅部感染率显着低于单臂外固定架组,深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浅部和深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单臂外固定架组比较,交锁髓内钉可降低胫骨开放性骨折畸形愈合率和ⅢA型骨折的浅部感染率,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尚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实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李广义,马玉荣,刘德强,董方,朱安礼,徐宁[8](2010)在《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短,疗效评分平均分高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无感染病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有4例钉道感染病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均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在并发症方面,单臂外固定支架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胡庆奎[9](2009)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胫腓骨骨拆是临床多发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在所有小腿骨折中占10%左右,并且随着建筑业与交通业的日益发展,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胫腓骨开放性粉碎型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中操作简单,骨折愈合优良率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率低。本课题探讨GustiloⅡ型、Ⅲa型、Ⅲb型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优越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并比较单臂外固定支架在骨拆愈合中后期动力化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57例患者均来自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救治于湖北省中医院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胫骨开放性粉碎型骨折病人,均符合GustiloⅡ型、Ⅲa型、Ⅲb型胫骨骨拆的选择标准。全部病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一般在6天左右,当X线片显示初期骨痂形成后,随机分成骨折愈合中后期动力化组(简称动力化组,30例)和骨折愈合中后期未动力化组(简称未动力化组,27例),其中动力化组实行外固定支架动力化调整,延长锁纽对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动力化,减少遮挡效应,骨折固定由刚性固定变为弹性固定,并密切观察外固定支架固定针的松紧度和方向,及时调整。未动力化组不做动力化处理,仅观察外固定支架固定针的松紧度和方向,及时调整,不延长锁纽,不减少纵向的应力遮挡。所有病例均获随访2~12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优良率、愈合时间、延迟愈合率及其感染情况。结果1.术后疗效优良率采用Johner-Wruh评定标准,优良率48例,占总例数84.2%;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延迟愈合9例,占总例数15.8%;感染率7例,占总例数12.3%:2.动力化组疗效优良率为93.3%,未动力化组疗效优良率为74.1%,两者疗效优良率比较显着差异(P<0.05);3.动力化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5±2个月,未动力化组平均愈合时间为5±2.5个月,两组愈合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动力化组骨折延迟愈合2例,占6.7%,未动力化组骨折延迟愈合7例,占25.9%。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别(p<0.05);5.动力化组3例浅部感染,1例深部感染,未动力化组2例浅部感染,1例深部感染,两组感染率分别为13.3%和11.1%,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单臂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性骨折具有疗程短,创伤小,固定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功能恢复迅速的独特治疗作用。2.在骨折愈合中后期实行外固定支架动力化,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多于未动力化组,愈合时间动力化组也明显短于未动力化组。3.在临床上治疗GustiloⅡ型、Ⅲa型、Ⅲb型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是首选固定方式,在骨折愈合中后期外固定支架由刚性固定转化为弹性固定,即外固定支架动力化,能促进骨折更好,更快的愈合。

姚平[10](2007)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求胫腓骨骨折治疗的合理有效的固定方式。方法:将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疗效评价方面的情况,作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疗效评价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疗效评分平均分高于单臂外固定支架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同。并发症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无感染病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有2例钉道感染病例,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从百分比来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要高于交锁髓内钉组。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其生物力学特性更适合胫腓骨骨折愈合需要,更适用于治疗GustiloⅢa型以下的胫腓骨骨折,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外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创伤小,尤其适用于GustiloⅢb型以上及近关节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两者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二、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注意事项
    3.2外固定支架的优势
    3.3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二) 治疗方式
        1. 术前准备
        2. 手术过程及方法
        3. 术后处理
        4. 术后并发症
    (三) 疗效评价
    (四) 统计学方法
    (五)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及情况
        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3. 骨愈合时间及软组织愈合时间
        4. 术后主要并发症
        5. 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
二、讨论
    (一) 基于中医骨伤科“筋骨并重”的理论指导
    (二) 骨短缩-延长术的生物学原理
    (三) 骨短缩-延长术的优势及缺点
    (四) 两组外固定架的比较
    (五) 胫骨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三、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骨缺损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中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材料
    3.实验分组
    4.围手术期处理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组患者胫骨骨折位置和致伤原因资料比较
    3.2组患者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结果
    4.2组患者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资料比较结果
    6.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资料比较结果
    7.2 组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结果
    8.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NRS评分的比较结果
    9.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AOFAS评分的比较结果
    1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11.经典病例
讨论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2.带锁髓内钉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3.带锁髓内钉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泰勒空间支架的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三维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工具
        1.1.3 实验仪器
        1.1.4 应用软件
        1.1.5 实验步骤
        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三种方法所测的安装参数数值的比较
        1.2.2 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矫形结果之间比较
        1.2.3 Sawbone骨畸形模型实验过程展示
    1.3 讨论
        1.3.1 畸形矫正的原则
        1.3.2 即刻矫正还是缓慢矫正
        1.3.3 TSF用于胫腓骨骨折复位
        1.3.4 TSF用于三维复合畸形的矫正
        1.3.5 安装参数测量误差原因分析
        1.3.6 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1.3.7 实验过程说明及结果分析
        1.3.8 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1.4 小结
二、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
    1.1 典型病例1
    1.2 典型病例2
    1.3 典型病例3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泰勒空间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急性肘关节不稳定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随访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
    2.2 JOA评分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6)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1.1.2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方法
        1.3.1 环形外固定组
        1.3.2 单臂外固定组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3 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7)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剔除标准
    2.3 结局测量指标及定义
    2.4 检索策略
    2.5 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2.6 资料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3 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
        3.3.1 术后不愈合率率的评价
        3.3.2 术后畸形愈合率的评价
        3.3.3 术后延迟愈合率的评价
        3.3.4 术后固定器断裂率的评价
        3.3.5 术后感染率的评价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术后恢复评估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3 Gustilo Ⅱ型、Ⅲa型、Ⅲb型胫骨骨折固定方式选择及其优点
    4 外固定支架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
    5 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
    6 开放性胫骨骨折软组织缺损的处理
    7 固定支架固定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8 外固定支架术后功能锻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综述
    附录二:图片
致谢

(10)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传统中医对其认识
        1、中医诊断
        2、手法复位
        3、固定方法
        4、功能锻炼疗法
        5、内治法
        5.1 三期辨证施治
        5.2 目前的众多研究结果已明确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八大作用
    二、现代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1、骨折的固定原则
        2、骨折的愈合
        3、小腿的局部解剖
        3.1 小腿的骨性结构
        3.2 小腿筋膜间隙
        3.3 胫骨的血液供应及损伤的临床特点
        4、胫腓骨骨折病因与病理
        4.1 直接暴力
        4.2 间接暴力
        5、类型
        6、诊断
        6.1 外伤史
        6.2 临床体检
        6.3 X线检
        6.4 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
        7、胫腓骨骨折治疗
        7.1 非手术治疗
        7.2 手术治疗
        7.2.1 螺丝钉内固定
        7.2.2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7.2.3 髓内钉内固定
        7.2.3.1 髓内钉适应症
        7.2.3.2 动力交锁和静力交锁钉
        7.2.3.3 髓内钉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7.2.3.4 扩髓与否
        7.2.4 外固定支架
        7.3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7.3.1 存在的困难
        7.3.2 术后处理
        7.4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7.4.1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7.4.2 感染性骨不连
        7.4.3 创伤性筋膜间隙综合征
        7.4.4 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骨折愈合标准
        4、病例选择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试验病例的终止
        4.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5、临床观察
    二、治疗方法
        1、交锁髓内钉组
        2、单臂外固定支架组
    三、统计分析结果
    四、讨论
        1、两种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
        2、对断端血运的影响
        3、抗感染能力比较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 范玉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4)
  • [2]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D]. 王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 张防. 青岛大学, 2019(02)
  • [4]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D]. 沈义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急性肘关节不稳定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J]. 王秀会,王喆,王明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7(02)
  • [6]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研究[J]. 闫秀中,王燕,焦绍锋,王德志,秦泗河,王金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04)
  • [7]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 范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8)
  • [8]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J]. 李广义,马玉荣,刘德强,董方,朱安礼,徐宁.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03)
  • [9]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胡庆奎. 湖北中医学院, 2009(11)
  • [10]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D]. 姚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外伤性骨折11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