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

评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

一、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点评(论文文献综述)

王蕾[1](2020)在《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泰国公益广告在世界广告舞台占据重要地位,自1995年起屡次斩获国际性广告大奖。中国公益广告起步于1986年贵阳电视台“节约用水”公益短片,经过几十年的蜕变,整体创作水平显着提升。我国公益广告在整体投放量等方面虽远超泰国,但广告国际影响力相较泰国仍有差距。纵观两国公益广告基本特征,从公益选题到内容创意、从叙事手段到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两国公益广告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国公益广告未来发展开辟新的研究范式。本论文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主要理论基础,以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完中泰公益广告传播现状之后,借助SPSS软件总结两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各方面的差异特征。采用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对视频网站2012到2019年间上传的中泰公益广告进行剖析,样本主要来自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短缺样本从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优酷、腾讯网抽取补充。研究发现,中泰公益视频广告在运作主体和主题内容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创意战略方面则差异不明显。中国公益广告主要是政府主导、官媒制播;泰国公益广告运作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除企业外媒体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亦主动介入。中国公益广告以社会热点为主要话题类型,泰国倾向选取“生活情感”类微观主题进行演绎,两国公益广告同一主题的具体内容呈现不同特点。中泰两国都善于借用象征性联想、心理鼓动等创意手法传递广告内涵,中国较泰国多使用事实和名人证言,基于理性诉说公益道理。根据以上对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的对比结果,本文最后对中泰公益广告传播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广告选题策划等角度对中国公益广告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李丹,秦先普[2](2018)在《2018戛纳国际创意节全场大奖作品全集赏析》文中研究说明6月22日,第65届戛纳国际创意节,在历时5天的新一轮的创意视听盛宴之后,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创意节一共颁出了26个类别的全场大奖(Pharma制药狮空缺)。本届创意节全场大奖特别出挑的并不是很多,技术仍是主唱,但是有了更多的人性的关怀。我们邀请"中国戛纳金狮第一人"、麦利博文执行创意总监李丹对部分作品进行了点评。

张惠辛[3](2018)在《场景化传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场景化的传播趋势,可能给户外传播与活动传播以新的机遇。近年来,传统户外广告市场由于中国持续进行的城市改造与整治,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制约;同时,传统的户外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崛起的背景下,也面临效果下降、客户流失的问题。而异军突起的场景化,却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给黯淡中的户外广告传播带来一片光明。当然,场景化传播不会从天而降,而是新的传播背景与户外发展一系列合力的结果:1.近年来,户外广告伴随城市的改造与景观化趋势,进入视频化与电子化的大格局。这就为互联与

覃玲[4](2017)在《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研究 ——基于历年《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考察》文中认为公益广告价值观的表述内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中社会价值观念内容的一个缩影,价值观内容的变化是时代变迁导致的必然结果,它又给时代变迁造成必然的回应。广告作品是广告事业研究宝贵的资源,《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旨在增强全社会对广告事业的关注与参与,本研究以《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为考察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方法,结合广告学、社会学、哲学相关理论,系统地总结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类型、特点,分析与讨论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的内容与规律。研究包括绪论共五个部分,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变迁遵循怎样的轨迹、作品如何体现表述内容的取向和功能、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内容和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期(1979——1995)、探索期(1996——2003)、初步发展期(2003——2008)、蓬勃发展期(2008——)。从1986年贵州电视台的公益广告“节约用水”的播出和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的开播,催生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的新阶段;1996年以后,主题公益广告活动月的开展,公益广告发展迈向新阶段;2003年始,在政府调控和事件驱动助力下,进入稳定发展期;2008年往后,大国崛起及国家认同诉求进一步加强,公益广告驶入蓬勃发展轨道。从公益广告的演进来看,公益广告系列幅数、文字、图片排版、广告语等方面的变化,开始以符合信息传递规律和遵循广告传播导向的方式。重点分析公益广告作品中不同诉求下主题内容变化,包括主题载体的项目数量和项目分布。公益作品价值观表述在政治传导、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的取向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是重构现代价值观念。公益广告遵循时代变迁的轨道,在时代变迁、价值观演进中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回归与发扬,形成了与主流价值观之间引领与反哺的关系。

吴文瀚[5](2015)在《中国当代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 ——以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就广告而言,消费、艺术与媒介的嵌合性动态发展是造成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关系逻辑。作为过程研究,本论文以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三十余年的作品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艺术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在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比较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广告艺术形态视域的关照。认为中国广告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间迅速成熟,其发展经历了从再现商品、表现消费到表征文化的三个阶段,实现了与国际广告发展的接轨与同步,而其自身也因之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全文由绪论、正文与趋势分析三部分构成。绪论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发展的时空压缩背景;作为时间维度下艺术形式与社会风貌复合体的艺术形态与广告之间的关系;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再现理论、表现理论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表征理论的结合作为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的理论框架的合理性;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的价值等内容。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与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的文本综述,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如何在广告艺术形态的流变中得以呈现,其发生机理与发展路径如何建构等问题。正文部分:第二章是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阶段划分。流变研究作为历时性研究,首先是分期的问题,将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的时间节点表达引入到消费、艺术与媒介三者共同构建的嵌合式互动的关系逻辑中,结合中国广告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经历了1982-1992的社会文化复苏期、1993-2000的商品化表现期、2001-2007的符号化表达期与2008后的文化表征期的四个时期。第三、四、五章,就1982至2007的广告艺术形态流变表达进行分析。在前文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引入关系研究的方法,结合编年记叙,以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的作品为文本研究对象,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文本进行共时性比照,将艺术的再现理论与表现理论作为创作机制引入到对不同时期的广告艺术形态表达的分析中,寻找广告在中国社会文化演进中的作用与广告自身艺术形态流变的表达规律。2008后,中国社会的新全面转型使得广告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广告的艺术再现与表现功能逐步被广告的文化表征功能超越。正文第六章,首先结合场域理论,从消费、文化与传播的三维关系构建入手,对2008后中国广告艺术形态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其次,分析了2008后中国广告艺术形态符号化表征的心理生成机制——记忆的再造:包括广告的群体记忆的异化与个体记忆的再造;图像化拟真下广告消费记忆构建的外部形构;空间拼贴中广告消费记忆的场域构建与基于集体记忆的广告记忆符号的解构与重塑等。最后,将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重归于艺术形态文本研究之中,认为中国广告艺术形态主体在经历了从情态文本、意态文本到语态文本的流变后,情态文本伴随着公益广告的勃兴重新回归,但其回归的依据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是大国视角下文化力的重新构建。结论部分,提出了中国广告艺术形态表达的趋向与发展构想。认为未来中国广告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将体现出包容性、贴合性与敏感性的新特征;在内容表达上将表现为理念先于产品的趋势;在广告艺术创作领域将呈现为体验与联动的结合;在广告价值核心方面,将呈现从人性化到人格化的转变;在广告艺术环境与接受环境的营造方面,将呈现从仿真到拟真的趋势。作为未来的艺术品,广告艺术将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物质的依赖,向更加纯粹的精神层面跃升。

李中燕[6](2015)在《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伊始,我国广告行业迅猛发展,逐渐孕育并催生了中国广告赛事。各类广告赛事充分体现了广告人的创作水准和创意思想,是世界各国广告文化碰撞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优秀的国际型广告赛事有助于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各地广告文化事业的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探索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广告赛事必须十分重视塑造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其某个品牌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它体现公众特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品牌形象与品牌不可分割,形象是品牌的根基、是品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与本质。笔者认为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是一个系统过程,塑造广告赛事品牌形象要坚持文化性原则、求异原则、长期性和兼容性原则;其构成包括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内容、流程与传播策略;国内外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优秀案例,为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品牌定位是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前提,品牌个性是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灵魂,品牌VⅥ设计是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表现元素,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是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参与的“中国广告年度大奖赛”品牌塑造与设计的项目作为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广告年度大奖赛”的成功之道与策略主要有:一是提炼鲜明的赛事品牌个性识别,包括赛事品牌文化、赛事品牌标识、优质赛事产品;二是设计独特的赛事品牌视觉要素,包括与众不同的基础要素和独具魅力的应用要素;三是整合有效的赛事品牌传播策略,包括线上线下、跨界互动的广告传播策略,沟通交流、攻心为上的公关传播策略,内外联动、服务周到的活动传播策略,以及传递体验、强化声誉的名人传播策略等。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有关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的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纳,研究了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的理论,以期为中国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的展开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支持。

张文浩[7](2012)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分析与思考 ——以2005-2011年历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为研究样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广告业注入了快速成长的动力。中国企业的迅猛成长,加之市场、传播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使得广告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转型时期,全方位、专业化的广告复合型人才越发被广告公司所期待,这也意味着对当今高校的广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为广告行业输送更符合需求的全方位专业型人才,也是各大高校在广告教育中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作为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国性文科赛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至2005年开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大广赛在全国高校和广告界引起巨大的反响,据大赛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大广赛参赛学生人数已超过20万,接触人数超过60万。大广赛无疑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最有规模性和影响力的赛事之一。大广赛的历届获奖作品无疑将最真实的反应出当今国内高校广告及相关专业学子的专业认知与素养。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历届大广赛主要获奖作品,对于了解当下高校广告学子的学习质量与专业素养,推进高校新闻传播、广告、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等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婷婷[8](2010)在《2010广州日报杯华文报纸广告奖金奖作品点评》文中研究说明广州日报杯华文报纸广告奖已经成为华文平面创意的一次年度检阅。"广州日报杯华文报纸优秀广告奖"是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中国国内最早、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广告评选活动,是一个连续19年得到全国各地广告业界支持的、非商业性的广告评选活动。随着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广州日报杯"华

章喆[9](2009)在《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自身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986年5月16日第一家合资广告公司中国电扬广告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至今,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超过了20年。这20余年间,国际4A广告公司为其国际或者国内的客户塑造了无数知名的品牌,国际4A广告公司自身也随着客户品牌的发展而在中国立足并日益兴盛。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壮大,除了由国际4A公司多年的广告经验带来的成熟操作模式和强大实力之外,其对公司自身的营销策略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大陆之后,各国际4A广告公司采用了哪些策略,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赢得了学界和行业成员的推崇,成功建立了公司自身品牌,是本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包括盛世长城(Saatchi & Saatchi)、奥美(O&M)、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WT)、天联广告公司(BBDO)、电通(Dentsu)、李奥贝纳广告公司(Leo Burnett)、阳狮广告(Pulicis)、灵智精实(Euro RSCG)、麦肯·光明(McCann)、博达大桥广告(FCB)等在内的目前在中国排名前10位的国际4A广告公司为典型案例,对其在《现代广告》杂志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在中国大陆后所采取的:为所服务的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性意见,在客户中树立专家形象;为广告行业的实践和操作提供方法论指南;创意评判标准的制定和创意方法指导;广告营销理论研究及成果传播;塑造企业形象代言人;与教育界合作、培养广告人才并制定广告人才标准;案例推介,与知名客户共赢等各种策略。在此基础上,笔者应用布莱恩由4P理论发展而来的4E营销理论,对这些策略进行了总结,归纳出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体验——无所不在——价值交换——布道——依托国际背景,实行本土化”自身营销策略模式。最后,本文立足本土,在研究的基础上为本土广告公司提出了自身经营和发展的自身营销策略建议,以期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秋前[10](2006)在《圈内圈外》文中提出

二、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分析
    2.1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发展历程回顾
        2.1.1 中国公益视频广告发展阶段
        2.1.2 泰国公益视频广告发展阶段
    2.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概述
        2.2.1 中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
        2.2.2 泰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
3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选择中泰公益广告视频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3.1.2 选择泰国作为中国公益广告比较对象的依据
    3.2 样本选择
        3.2.1 样本来源
        3.2.2 时间选取
        3.2.3 样本采集
    3.3 研究假设与类目建构
        3.3.1 研究假设
        3.3.2 编码类目
        3.3.3 操作性定义
        3.3.4 信度检验
4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对比分析
    4.1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运作主体对比
        4.1.1 中国以官媒制播公益广告为主
        4.1.2 泰国多元主体制播公益广告
    4.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主题内容对比
        4.2.1 中国关注热点宏观内容VS泰国关注情感微观内容
        4.2.2 社会教育主题:中国提倡文化教育VS泰国倡导家庭教育
        4.2.3 健康安全主题:中国重视公共安全VS泰国重视身心健康
        4.2.4 道德素养主题:中国呼吁遵守秩序VS泰国弘扬助人美德
        4.2.5 理想信念主题:中国偏重集体拼搏VS泰国偏重个体追梦
    4.3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创意战略对比
        4.3.1 中泰多借用心理鼓动和象征性联想
        4.3.2 中国多名人诠释公益道理
        4.3.3 泰国较少对公益理念反复主张
5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之差异与建议
    5.1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的差异特征
        5.1.1 中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特点
        5.1.2 泰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特点
    5.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差异的主因分析
        5.2.1 中泰两国监管体制不同
        5.2.2 中泰两国文化环境不同
    5.3 对中国公益视频广告未来发展的建议
        5.3.1 优化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
        5.3.2 完善公益广告选题策划
        5.3.3 匠心打磨广告创意表现
        5.3.4 迎合新时代受众导向需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研究 ——基于历年《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公益广告是社会的精神食粮
        (二)公益最大化广告精神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公益广告相关理论研究
        (二)公益广告价值观的功能研究
    三、研究概念及界定
        (一)公益广告的定义
        (二)公益广告的分类
        (三)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数理统计法
        (三)专家访谈法
    六、研究模型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模型
        (二)研究框架
第一章 新时期与《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
    第一节 新时期与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
        一、新时期与中国社会转型
        二、中国广告行业的复苏
        三、公益广告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推力
    第二节 《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面貌
        一、年鉴的面世:留存历史见证
        二、年鉴的把关:严谨的评选与编纂机制
        三、《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优势
    第三节《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作品概况
        一、初具规模的广告作品
        二、平面类广告占据重要席位
        三、公益广告作品地位显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公益广告作品分析
    第一节 从广告语的句类使用来看作品
        一、广告语句类语效的使用
        二、语用目的与句类语效
        三、语言功能与句类语效
    第二节 从诉求方式来看公益广告
        一、以情感诉求为主的公益广告
        二、付诸理性诉求的公益广告
    第三节 从公益广告的诉求主题来看作品
        一、不同形式下作品诉求主题的差异
        二、诉求主题的类别分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变迁轨迹
    第一节 公益广告的起步期(1979——1995)
        一、从政策宣贯向社会公益转变发展的广告作品
        二、起步阶段公益广告的成长动力
    第二节 公益广告发展的探索期(1996——2002)
        一、“渐入佳境”的作品创意方式
        二、探索期公益广告的成长契机
    第三节 公益广告的初步发展期(2003——2008)
        一、初步发展期广告作品的表现形态
        二、初步发展期公益广告发展的引擎
    第四节 公益广告的蓬勃发展期(2008—今)
        一、“后读图时代”的广告创作美学
        二、蓬勃发展期公益广告发展的助推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与不变:公益广告中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广告创作与价值观表述之取向
        一、广告诉求主题的价值表达
        二、主体身份影响价值观表达
    第二节 传统还是现代:公益广告价值观之审视
        一、中国文化:“内在”与“超越”
        二、现代观念的演绎
    第三节 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的阶段变化
        一、我国新时期社会价值观变迁的总体镜像
        二、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的阶段性特征
        三、变化之关系:“与时俱进”和“一脉相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国当代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 ——以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广告艺术形态流变呈现
        1.1.1 时空压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发展的特殊场域
        1.1.2 艺术形态:时间维度下艺术形式与社会风貌的复合体
        1.1.3 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的价值指向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对象、理论建构与研究路径综述
        1.3.1 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综述
        1.3.2 再现、表现与表征: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的理论构建
        1.3.3 从关系研究到文本研究,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的主体路径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 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动因与分期
    2.1 消费、艺术与媒介: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关系逻辑
        2.1.1 作为广告目的的消费
        2.1.2 作为广告外化媒介的艺术
        2.1.3 作为广告话语权利工具的媒介
    2.2 消费模式转变: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内在依据
        2.2.1 温饱型消费模式——消费的实用化
        2.2.2 基本小康型消费模式——消费的复合化
        2.2.3 全面小康型消费初期模式——消费的符号化
        2.2.4 全面小康型消费发展期模式——消费的表征化
    2.3 社会文化艺术变迁: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外部动因
        2.3.1 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萌芽与复苏
        2.3.2 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转向
        2.3.3 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勃兴
        2.3.4 大国文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群体话语与个体话语表达的交混
    2.4 媒介转型:中国广告艺术形态表达的形式依托
        2.4.1 传统媒体的混合应用
        2.4.2 城市化背景下电子媒介的普及与网络媒介的初步
        2.4.3 网络媒介的发展与媒介融合的探索
        2.4.4 移动终端下的个体化表达
    2.5 长城奖、黄河奖的节点表达与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阶段划分
        2.5.1 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的节点表达1992、2000与2007
        2.5.2 广告史视域下的中国广告发展
        2.5.3 消费、艺术与媒介共同作用下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阶段划分
3 现实商品的图景再现:中国社会文化复苏期的广告艺术形态呈现(1982-1992)
    3.1 广告的复苏:反思与柔化中的热情1982-1985
        3.1.1 文化的反思与情感的柔化,1982
        3.1.2 思索与融汇之初,1983
        3.1.3 热情与理想的实践,1984
        3.1.4 反叛与西化的暗流,1985
    3.2 图景再现:“西北风”的谢幕与商品文化的“一把火”1986-1989
        3.2.1 在现实与魔幻中的“一无所有”,1986
        3.2.2 平和中的沉郁与轻薄,1987
        3.2.3 孤独城市中的明星闪烁,1988
        3.2.4 “感觉”的没落与底层关注,1989
    3.3 广告内涵的扩展:抚慰与大转型下商品的浪漫主义1990-1992
        3.3.1 渴望的抚慰与台湾之潮,1990
        3.3.2 小人物的喜乐与逐渐远去的乡村,1991
        3.3.3 大转型下商品的浪漫主义,1992
4 表现消费:商品化初期社会情感的广告的艺术形态表达(1993-2000)
    4.1 商品光环下社会情感的广告艺术表现1993-1996
        4.1.1 缠绵的城市与回不去的乡村,1993
        4.1.2 失衡的抚慰与喧闹的物质,1994
        4.1.3 都市的欲望与传统的回归,1995
        4.1.4 价值观的博弈与民族自觉的复现,1996
    4.2 大时代与小个体的广告艺术表现1997-2000
        4.2.1 回归的东方之珠:现实与回忆交织,1997
        4.2.2 群体的远去与大时代下小个体的自我重塑,1998
        4.2.3 世纪末的温情与娱乐的“穿越”,1999
        4.2.4 网络的新世纪:娱乐与青春的“革命”交织,2000
5 消费符号的博弈:消费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广告艺术形态表达(2001-2007)
    5.1 消费文化的符号生成:接轨、全球化与娱乐化2001-2003
        5.1.1 全球化的魅影与广告的先知,2001
        5.1.2 数字、影像与文化身份的再造,2002
        5.1.3 膨胀的城市中伤痛的抚慰与娱乐化的陶醉,2003
    5.2 消费文化的符号化表征:融合的尝试与草根崛起2004-2007
        5.2.1 网络虚拟与生态现实的联合表达,2004
        5.2.2 媒介融合的尝试与商品文化解构下的韩流汹涌,2005
        5.2.3 城市化中无望的传统文化与草根自觉,2006
        5.2.4 自我意识移动表达的初步与家国民族的再确立,2007
6 表征文化:新全面转型背景下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文本指向(2008后)
    6.1 新全面转型:2008后中国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发生机制
        6.1.1 经济与消费的双重转型——从工业投资到消费拉动
        6.1.2 文化转型——大国气质中社会文化心理的重塑
        6.1.3 传播方式转型——移动终端背景下传播方式的个体化与个性化凸显
    6.2 记忆的再造:2008后中国广告艺术形态的符号化表征
        6.2.1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广告的群体记忆的异化与个体记忆的再造
        6.2.2 图像化拟真:广告消费记忆构建的外部形构
        6.2.3 从现实环境到数字虚拟的空间拼贴:广告消费记忆的场域构建
        6.2.4 记忆符号的解构与重塑:基于集体记忆的广告艺术形态表征
    6.3 从情态文本到语态文本:中国广告长城奖与黄河奖的文本指向
        6.3.1 文化传统的广告情感再现——中国广告长城奖的情态文本指向
        6.3.2 城市生活中个体的自我放大——中国广告长城奖的意态文本指向
        6.3.3 草根的反抗——中国广告长城奖的语态文本指向
        6.3.4 回归情感——中国广告黄河奖的情态文本新指向
7 结语:中国广告艺术表达的趋向与构想
    7.1 中国广告艺术形态表达的趋向
        7.1.1 广告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新特征
        7.1.2 理念先用产品:广告艺术内容表达的趋势
        7.1.3 体验与联动:广告艺术创作的趋势
        7.1.4 从人性化到人格化:广告核心价值理念的发展趋势
        7.1.5 从仿真到拟真:广告艺术环境与接受环境的营造的趋势
    7.2 未来的艺术品——广告艺术形态表达构想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6)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品牌形象研究综述
        1.3.2 品牌形象塑造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结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广告赛事
        2.1.1 广告与赛事
        2.1.2 广告赛事
    2.2 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
        2.2.1 品牌
        2.2.2 品牌形象
        2.2.3 品牌形象塑造
        2.2.4 品牌形象设计
第3章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流程分析及构建
    3.1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原则及设计语言
        3.1.1 塑造原则
        3.1.2 设计语言
    3.2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前提——品牌定位
        3.2.1 理念定位
        3.2.2 价值定位
        3.2.3 受众定位
    3.3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的灵魂——品牌个性
        3.3.1 评奖标准
        3.3.2 奖项设置
        3.3.3 评委组成
        3.3.4 愿景与使命
    3.4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的表现元素——品牌Ⅵ设计
        3.4.1 广告赛事的品牌命名
        3.4.2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的标志设计
        3.4.3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的标准色设定
        3.4.4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的奖杯设计
    3.5 广告赛事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品牌传播手段
        3.5.1 广告宣传
        3.5.2 公共关系
        3.5.3 活动论坛
第4章 国内外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4.1 艾菲奖——“以时效论英雄”
        4.1.1 艾菲奖概况
        4.1.2 艾菲奖中的实效性定位
    4.2 戛纳广告奖——“一场视觉的盛宴”
        4.2.1 戛纳广告奖概况
        4.2.2 戛纳中的丰富Ⅵ表现
    4.3 The One Show广告奖——“年轻人的平台”
        4.3.1 The One Show广告奖概况
        4.3.2 The One Show广告奖中的多元活动传播
    4.4 龙玺广告奖——“华人的骄傲”
        4.4.1 龙玺广告奖概况
        4.4.2 龙玺广告奖中的中国元素
第5章 项目实践——“中国广告年度大奖赛”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
    5.1 “中广赛”的背景及特点
        5.1.1 历史与现状
        5.1.2 主要特点
    5.2 “中广赛”品牌形象塑造的内容——提炼鲜明的赛事品牌个性识别
        5.2.1 赛事品牌的核心——赛事品牌文化
        5.2.2 赛事品牌的符号——赛事品牌标识
        5.2.3 赛事品牌的基础——优质赛事产品
    5.3 “中广赛”品牌形象塑造的元素——设计独特的赛事品牌视觉要素
        5.3.1 与众不同的基础要素设计
        5.3.2 独具魅力的应用要素设计
    5.4 “中广赛”品牌形象塑造的路径——整合有效的赛事品牌传播策略
        5.4.1 广告传播策略——线上线下,跨界互动
        5.4.2 公关传播策略——沟通交流,攻心为上
        5.4.3 活动传播策略——内外联动,服务周到
        5.4.4 名人传播策略——传递体验,强化声誉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1:2014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暨年度大奖赛前期调研表
附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学术活动及科研项目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分析与思考 ——以2005-2011年历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为研究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1.4 相关研究成果
第2章 研究样本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样本来源
    2.3 样本抽取
    2.4 样本分析条目及编码
    2.5 数据与统计
第3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参赛高校及作品数量统计
    3.2 获奖作品的内容构成
    3.3 大广赛历届获奖作品的诉求方式
    3.4 大广赛历届获奖作品的诉求要点
    3.5 获奖作品创作素材构成
    3.6 获奖作品商业性分析
第4章 综合讨论
    4.1 参赛学生的创作倾向分析
    4.2 学生广告作品的画面视觉特点分析
    4.3 学生广告作品的诉求特点分析
    4.4 学生广告创作的素材来源分析
    4.5 学生广告创作的商业性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9)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自身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对国际4A广告公司的相关研究 2.2
    对中国广告业及本土广告公司的相关研究 3
    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3.1
    国际4A广告公司简介 3.2
    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 3.3
    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现状 4
    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自身营销策略 4.1
    典型案例的选取 4.2
    案例公司研究分析 4.3
    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自身营销策略总结及比较 5
    结语 5.1
    本土广告公司在中国及向国外发展时的自身营销策略建议 5.2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

(10)圈内圈外(论文提纲范文)

广告圈
    第十三届中国广告节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
    分众生活圈媒体理念受纳市肯定
    中信国安集团与宏盟集团在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
    下一站天后:植入式广告
    博睿传播正式成立
    好耶投资上海宽通欲打造富媒体广告平台
    奥美聘任博德沛为亚太区效果总监顶级国际专家担任亚洲首位效果总监职务
    2006年全球华人广告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
    河南卫视以武林特色吸引客户
    以本土化策略夺取收视珠江频道稳居广东境内频道首位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盐田、宝安、龙岗广播电视中心成立
    第三届中国媒体企划奖新闻发布会暨作品征集启动仪式
    电视传播通路管理与广告传播价值高峰论坛在四川闭幕
    财富列车正点出发
    “中国4A”推出官方网站
品牌
    Visa携手奥运冠军刘翔推出最新电视宣传片
    《达·芬奇密码》全球同步首映荟萃索尼全方位品牌优势
    腾讯网携手湖南卫视重金打造演唱会——“世界杯之夜”力掀互动高潮
国际
    GOOGLE宣布进军网络视频广告
    2005《世界广告代理报告》公布
    2006克里奥奖揭晓
    2006金铅笔奖揭晓
    南非青少年评广告奖
    2006广告支出增长预测
    可口可乐全球策略新动向
数据
    尼尔森:中国广告支出增25%
    外汇储备2012年到2.9万亿美元
    信用卡消费达27亿美元
    国有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044.5亿元
    工业企业利润增22.1%
    国家工商总局查处垄断案件6548件
    美国报纸广告收入增35%
    手机出口排名第一

四、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点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比较研究[D]. 王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2]2018戛纳国际创意节全场大奖作品全集赏析[J]. 李丹,秦先普. 中国广告, 2018(08)
  • [3]场景化传播的价值[J]. 张惠辛. 中国广告, 2018(05)
  • [4]新时期我国公益广告价值观表述研究 ——基于历年《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考察[D]. 覃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5]中国当代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 ——以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作品为例[D]. 吴文瀚. 武汉大学, 2015(01)
  • [6]广告赛事品牌形象塑造与设计研究[D]. 李中燕.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7]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分析与思考 ——以2005-2011年历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为研究样本[D]. 张文浩. 南昌大学, 2012(12)
  • [8]2010广州日报杯华文报纸广告奖金奖作品点评[J]. 婷婷. 中国广告, 2010(07)
  • [9]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自身营销策略研究[D]. 章喆. 浙江大学, 2009(08)
  • [10]圈内圈外[J]. 秋前. 中国广告, 2006(07)

标签:;  ;  ;  ;  ;  

评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