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校园网信息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雪敏[2](2019)在《基于B/S模式的学生实习与就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每年不断的发展扩大,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学生的就业实习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手工化的学生就业实习的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辅导老师、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行相关信息的发布、输入、更新、查询、统计等处理工作,为学生的就业实习、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企业的实习管理人才招聘搭建一个及时方便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本课题通过调查法,实地考查了周边城市中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具体运行情况;结合文献调查法,从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前人的经验和展望今后发展的趋势,力求把系统做成既有充分的实用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完成的成果是基于B/S三层结构的WEB应用系统,系统主要包括WEB端和微信端。WEB端是基于整个实习管理工作完整的业务流程来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微信端是WEB端的精简版,以便于及时、方便和快速的管理就业实习工作,符合实习工作的实际情况。从通用性和开源的角度出发,本系统采用基于JavaEE体系平台,以JSP和MySQL技术为主进行开发;同时,为了做好信息时代网络安全访问的问题,本系统结合了网络登陆的身份认证技术。
辛奇[3](2019)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未来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交错复杂。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自“十二五”规划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高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通过概括总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围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对策,从而加快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本文运用行政效能理论、信息化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调查法,系统的分析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基于此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从行政、教职工、学生、教育教学、安全、财务及资产等方面对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总结指出当前该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管理系统落后、软件建设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仍旧处于低水平阶段,信息共享率低信息管理辅助决策作用弱,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分析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无统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标准,信息的采集和集中管理不够导致使用分散,缺乏相关的统筹管理机制,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本文将结合对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日本“未来校园”项目等国外高校地区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国内大学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分析,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实际,对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涉及到行政、教职工、学生、教育教学、安全、财务及资产管理这六个模块,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引导学校真正把“事事有人管、全程有人管、人人都是管理者”的全面管理理念落到实处,需要学校各层面领导与教职工转变观念,系统分析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长处与短板,解决管理难题,反思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形成更为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所高职类院校能够提供具有普遍指导信息化管理工作路径可以借鉴。加强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倒逼学校消除校园信息“孤岛”,倒逼学校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及应用系统,加强校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网站管理、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数据交换,将现代互联网技术融入管理信息化的各环节,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的线上线下协同管理新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重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服务与决策水平。
易宇峰[4](2018)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 ——以易班建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台”一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通常被理解为开展某项工作的条件或者基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理解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或者条件,也可以理解为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硬件、软件资源的集合。大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主要抓手,开发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功能,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营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自互联网建设开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就一直被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研究。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我国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论文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易班全国建设推广的应用实践,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理论基础、理论支撑和学科借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据此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概念、价值、要素、分类、特征和功能。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运行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并重点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机制和评价机制。论文以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借助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网络信息技术等关联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发展的新思维、新变化进行了重点关注,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在实践研究方面,对移动互联条件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具体应用、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发展思路和举措。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具体对象,尝试回答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和评价的理论难题。在新形势和新的网络技术条件下,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同时,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践应用,特别是对易班在各高校的建设推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技术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基本前提,技术推动该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实践基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基于实践应用的重要借鉴;理论基础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运用和作用发挥的重要理论来源。第二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本内涵。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本概念,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价值、要素、分类、特征、功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介绍了基本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路径,介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营体制和机制。第四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发挥与评价机制。从环境熏陶、群体认同、灌输与渗透、实践与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机制;从基本原则、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反馈五个方面介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机制。第五部分,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思考。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提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研究和实践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高校流行文化相结合,与高校教育信息化相结合,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态度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相关工作。第六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易班模式。易班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重点建设推广的全国统一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重点对易班的基本情况、易班的特色和优势、易班的作用发挥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论文的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了易班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李猷艺[5](2015)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以泉州M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促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教育领域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于社会资金办学的支持,独立学院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的广泛运用,也促使独立学院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因此,开展独立学院信息安全管理研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信息化建设给校园带来了诸多便利,引起了教学手段、安全管理等方面极大变化。通过校园网,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育方式更加便捷有效。但是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也给独立学院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信息安全管理缺失而导致的事故层出不穷,校园信息安全管理已然成为独立学院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有逐渐提升的趋势。泉州M高校是福建省较早成立的独立学院之一。经过十几年的校园信息化建设,M高校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采取多种手段、途径,逐步提升了广大师生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制定出了一批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在技术安全的保障方面也基本能够适应需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M高校对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些层面上仍显不足,如思维认知层面上以现实的地域观来认知校园网络安全,以依靠安全技术来统筹安全管理,从而导致轻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要如何提升校园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泉州M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充分结合M高校是独立学院的特点,从宏观上进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采取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继续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保障、不断强化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健全一系列符合M高校特点的应急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这样才能完善泉州M高校的信息安全管理,为其他同类型高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周芬玲[6](2013)在《试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阐述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含义、内容及构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具体分析了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及措施。
郑业萌[7](2013)在《高职院校校园网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已成为高等院校行政办公以及教学管理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现今,校园网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网络建设的日渐成熟而逐步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校园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校园网为高等院校的建设以及发展提供了更加富有创意的解决办法,为其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更加多面且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更加直接快速的展现平台,高校的教学、管理等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才逐渐在我国兴起。相对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较小,学生层次较为复杂。在校园网设计和应用上,由于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上,起步晚、规模小、投入小,所以高职院校校园网有其自身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校园网的特点。与本科院校的与国际接轨的大中型网络系统相比,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大都属于中小型系统,以校园局域网为主,但它的网络结构和性能要求却有其特殊性,为此,相应的网络设计、网络应用也有一些特别的考虑。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校园网设计与应用为背景,从高职院校校园网需求分析和校园网设计原则及目标入手,对高职院校校园网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重点设计与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总体网络架构、结构化布线系统、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操作系统等方面。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网多个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环节,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园设计及应用的相关问题。最后,从高职院校校园网安全问题的实际入手,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网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分析了安全体系实现的流程,最终解决高职院校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问题,保证了高职院校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艾琳娜[8](2009)在《浅议校园网的建设》文中研究指明着重论述了校园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确立建设校园网的目标、校园网的技术方案设计、信息资源建设、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五个关键问题。
黄劲荣[9](2005)在《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的重大举措之一。现代高等教育以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手段取代旧有的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落后手段,实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无围墙的大学。校园网的建设不仅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而且实现了教育时间和空间、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的进一步开放,使高等教育以现代化手段加快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增长需求。许多高校都建设有校园网,且不断地升级改造,如何能够抓好这项建设,使校园网建设保持先进稳定,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是以“广州医学院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的实际工程建设为背景,研究了校园网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原校园网络进行分析,根据需求和校园网建设的原则,用网络系统工程的思想,对校园网络系统工程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了广医数字校园的总体框架及分步实施意见。详细论述了在网络工程升级改造方面进行的网络技术选型(包括主干网设计和分布层/接入层设计)、内部网段的划分、虚拟网VLAN设计、防火墙设计、出口线路设计及设备选型,对原有校园网络基础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了主干网的档次及与Internet互联的速度以及校园网的安全,拓展了校园网信息覆盖点,为实现数字化校园提供了较先进的网络基础平台。同时,对校园网的信息应用系统(包含教育行政管理服务和教学应用服务两大功能模块)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为学院今后信息发展做出了探索研究。另外,提出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徐乃焕[10](2001)在《浅议校园网信息管理》文中提出校园网信息管理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问题。本文试析校园网信息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并对校园网信息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浅议校园网信息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校园网信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2)基于B/S模式的学生实习与就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关键问题 |
1.4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
1.5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架构模式及相关技术分析 |
2.1 B/S模式的定义和介绍 |
2.2 系统三层架构 |
2.3 MVC模式 |
2.4 JAVAEE体系架构模式下的MVC模式 |
2.5 微信企业号 |
2.6 数据库技术——MYSQL |
2.7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概述 |
3.2 系统功能模块具体需求分析 |
3.2.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
3.2.2 统计分析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3 通知公告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4 微信账号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5 学生中心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6 实习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7 毕业条件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8 组合查询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9 企业评价模块需求分析 |
3.2.10 数据统计分析需求分析 |
3.2.11 网络登陆身份验证需求分析 |
3.3 系统角色用例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功能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4.2.2 统计分析管理模块设计 |
4.2.3 微信管理模块设计 |
4.2.4 学生中心管理模块设计 |
4.2.5 实习管理模块设计 |
4.2.6 毕业条件管理模块设计 |
4.2.7 组合查询管理模块设计 |
4.2.8 企业评价模块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网络登陆身份验证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和工具简介 |
5.1.1 系统软硬件要求 |
5.1.2 开发工具 |
5.1.3 开发语言 |
5.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5.2.1 J2EE的核心技术 |
5.2.2 SSH框架 |
5.2.3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 |
5.3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系统登录模块 |
5.3.2 基础数据 |
5.3.3 统计分析 |
5.3.4 微信账号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5 微信端实习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6 学生中心 |
5.3.7 实习管理 |
5.3.8 毕业管理 |
5.3.9 组合查询管理 |
5.3.10 企业评价 |
5.4 数据库的实现 |
5.4.1 创建数据库 |
5.4.2 创建数据表 |
5.4.3 数据库连接访问技术的实现 |
5.5 系统测试 |
5.5.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测试 |
5.5.2 系统用户访问数量压力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网络登陆身份认证 |
6.1 当前校园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6.2 网络攻击常见的方式和防范措施 |
6.2.1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 |
6.2.2 常用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
6.3 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和比较 |
6.4 手机动态验证码认证 |
6.5 IP认证方法 |
6.6 网络登陆身份认证的设计 |
6.6.1 基于账号和密码的简单认证 |
6.6.2 基于账号密码加IP或手机号的网络认证 |
6.7 我校网络身份认证验证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不足之处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高职院校 |
2.1.2 高校管理 |
2.1.3 管理信息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政效能理论 |
2.2.2 信息化理论 |
2.2.3 科学管理理论 |
2.2.4 系统管理理论 |
3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1 学校简介及硬件基础建设 |
3.1.1 学校简介 |
3.1.2 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情况 |
3.2 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举措总结 |
3.2.1 建立学校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
3.2.2 状态数据采集与在线课程建设 |
3.2.3 成立教师学生校园网服务中心 |
3.3 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3.1 基础设备设施设置不合理 |
3.3.2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乏力 |
3.3.3 校园内部信息共享率低下 |
3.3.4 学校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足 |
3.4 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标准 |
3.4.2 信息采集不充分导致集中管理分散 |
3.4.3 学校层面缺少统筹管理机制 |
3.4.4 学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管理落后 |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况 |
4.1.1 波士顿大学:科学完善的网络技术规划 |
4.1.2 哈佛大学:建立IT战略指导信息化建设 |
4.1.3 日本:“未来校园”项目 |
4.2 国内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况 |
4.2.1 北京大学:全面建设综合信息化网络 |
4.2.2 复旦大学:成立信息化校园领导小组 |
4.2.3 浙江师范大学:观念、组织、机制创新 |
4.3 经验借鉴 |
4.3.1 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
4.3.2 管理信息化理念的创新 |
4.3.3 组织、机制、人才的有力支撑 |
4.3.4 有效整合校园内部应用系统 |
5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分析 |
5.1 加速构建学校信息化的管理体系 |
5.1.1 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制定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 |
5.1.2 稳步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部署 |
5.1.3 完善学校管理系统打造可扩展性的信息化环境 |
5.2 重视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
5.2.1 大力推进各层次的资源库建设 |
5.2.2 加大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力度 |
5.2.3 进一步提升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与服务 |
5.3 整合校际资源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 |
5.3.1 完善“平台+资源+共享”模式的共享平台 |
5.3.2 加强校际资源整合 |
5.3.3 共享学校各级门户信息资源 |
5.4 打造信息化的管理人才服务队伍 |
5.4.1 提高全体职工信息化建设意识 |
5.4.2 注重管理层人员素质的提高 |
5.4.3 强化对人的省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 ——以易班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价值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价值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基本概念 |
1.3.1 平台和网络平台 |
1.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研究难点 |
1.5.3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研究基础 |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技术基础 |
2.1.1 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极大丰富 |
2.1.2 点对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显着增强 |
2.1.3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 |
2.1.4 云技术:提供海量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支持 |
2.1.5 移动开发:全时全域在线的必然趋势 |
2.1.6 虚拟现实:营造更加真实的网络交往互动 |
2.1.7 人工智能:将人机互动推升到新的水平 |
2.1.8 区块链:平台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应用基础 |
2.2.1 搜索引擎:占领网络交往的总入口 |
2.2.2 即时通讯:用户网络交往的重要内容 |
2.2.3 社交网络:网络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
2.2.4 微媒体:网络交往的新形式新阶段 |
2.2.5 易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新实践 |
2.2.6 其它应用:对网络交往的丰富和完善 |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直接理论基础 |
2.3.1 科学技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切入点 |
2.3.2 网络交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基本内核 |
2.3.3 人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目标指向 |
2.3.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和合力论的观点 |
2.3.5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的观点 |
2.3.6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观点 |
2.3.7 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论的观点 |
2.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借鉴 |
2.4.1 教育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体现教育的本质 |
2.4.2 传播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传播环境的营造 |
2.4.3 社会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展人的社会化 |
2.4.4 心理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
2.4.5 管理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系统性思维 |
2.4.6 政治学:意识形态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生命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内涵 |
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内涵解析 |
3.1.1 平台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 |
3.1.2 连通一切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 |
3.1.3 技术驱动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阶段 |
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特征 |
3.2.1 系统性: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
3.2.2 动态性:用户需求和平台功能相互促进 |
3.2.3 场景化:丰富完善基于平台的网络交往 |
3.2.4 功能化:服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3.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要素 |
3.3.1 硬件要素:打造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平台基础 |
3.3.2 技术要素:以先进技术促进平台作用发挥 |
3.3.3 应用要素: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 |
3.3.4 人力要素:提供“又红又专”的人力资源保障 |
3.3.5 制度要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 |
3.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分类 |
3.4.1 按平台技术手段分类 |
3.4.2 按平台覆盖范围分类 |
3.4.3 按平台建设主体分类 |
3.4.4 按平台主要功能分类 |
3.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功能 |
3.5.1 教育教学功能 |
3.5.2 管理服务功能 |
3.5.3 认知实践功能 |
3.5.4 娱乐休闲功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与运营 |
4.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思路 |
4.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4.1.2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
4.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目标 |
4.2.1 平台建设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结合 |
4.2.2 平台建设与师生生活娱乐需求结合 |
4.2.3 平台建设与深化高校内部治理结合 |
4.2.4 平台建设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 |
4.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模式 |
4.3.1 政府主导的多方合作模式 |
4.3.2 独立的互联网化运作模式 |
4.3.3 以高校为主的校本化模式 |
4.3.4 面向用户的共建共享模式 |
4.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营 |
4.4.1 以法规政策为根本的运行保证 |
4.4.2 统分结合的分级组织管理体系 |
4.4.3 以技术优势确保平台有效运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用与评价机制 |
5.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机制 |
5.1.1 环境熏陶机制 |
5.1.2 群体认同机制 |
5.1.3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机制 |
5.1.4 实践与自我教育相融合的机制 |
5.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评价的基本原则 |
5.2.1 基本思路 |
5.2.2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
5.2.3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
5.2.4 产品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 |
5.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对象 |
5.3.1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产品的评价 |
5.3.2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行机制的评价 |
5.3.3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育人效果的评价 |
5.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主体 |
5.4.1 政府评价 |
5.4.2 高校评价 |
5.4.3 用户评价 |
5.4.4 第三方机构评价 |
5.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方法 |
5.5.1 运行数据评价 |
5.5.2 对比分析评价 |
5.5.3 抽样调查评价 |
5.5.4 跟踪调查评价 |
5.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反馈 |
5.6.1 对平台运行机制的反馈 |
5.6.2 对平台开发建设的反馈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展与建议 |
6.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流行文化相融合 |
6.1.1 高校流行文化及其特点 |
6.1.2 高校流行文化表现形式及影响 |
6.1.3 与高校流行文化的融合 |
6.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教育信息化相融合 |
6.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意 |
6.2.2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融入教育信息化 |
6.2.3 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
6.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新媒体建设相融合 |
6.3.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传播优势 |
6.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受众优势 |
6.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内容优势 |
6.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法制建设相融合 |
6.4.1 依法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 |
6.4.2 依法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治理 |
6.4.3 依法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用发挥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易班模式 |
7.1 易班简介 |
7.1.1 基本情况 |
7.1.2 发展历程 |
7.1.3 易班全国推广计划 |
7.2 易班的优势 |
7.2.1 易班的产品优势 |
7.2.2 易班的政策优势 |
7.2.3 易班的平台优势 |
7.3 易班作用发挥 |
7.3.1 服务导向 |
7.3.2 娱乐导向 |
7.3.3 育人导向 |
7.4 易班发展趋势 |
7.4.1 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易班平台战略 |
7.4.2 推动易班教育和网络技术的融合 |
7.4.3 以易班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 |
7.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以泉州M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安全 |
一、信息的一些概念 |
二、信息安全的一些概念 |
三、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种类 |
第二节 信息安全管理理论及体系理论 |
第三节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原则 |
一、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 |
二、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 |
第四节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第二章 泉州M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
第一节 泉州M高校信息化建设简介 |
第二节 泉州M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措施及成效 |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有所提升 |
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
三、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保障基本到位 |
第四节 泉州M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原因 |
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二、信息安全管理中重技术、轻管理 |
三、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够到位 |
四、信息安全管理的管理思维不够到位 |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内外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 |
一、信息安全意识要重视 |
二、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要设立 |
三、校园信息要分等级管理 |
四、信息安全管理评估及应急机制要建设 |
第四章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 |
第一节积极转变安全管理思维 |
一、转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 |
二、转变重校内、轻校外的思维 |
三、要正确认识信息安全问题 |
第二节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理论 |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 |
第三节加强M高校师生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 |
一、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 |
二、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 |
三、开展信息保密意识教育 |
第四节完善M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
一、构建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应急机构 |
二、完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
第五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
一、配齐配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 |
二、提升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专业水平 |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队伍的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试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化档案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
(一) 概述 |
(二) 框架内容 |
二、构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 |
(一) 构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是顺应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
(二) 构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是数字化校园发展和实现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然结果 |
(三) 构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
三、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对策 |
(一) 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1. 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领导。 |
2. 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不够熟练, 数字化管理人才缺少。 |
3. 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存在安全性、完整性隐患, 数字化网络安全性能低。 |
4. 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软硬件环境不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要求。 |
(二) 构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思路及措施 |
1. 明确目标, 强化管理,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2. 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系统, 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3. 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 不断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
4. 建成高校档案信息网,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
5. 培养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
(7)高职院校校园网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职院校校园网需求分析 |
1.1.1 高职院校校园网发展现状 |
1.1.2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功能 |
1.1.3 高职院校校园网发挥的作用 |
1.1.4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校园网发展现状 |
1.2 高职院校校园网设计原则及目标 |
1.2.1 高职院校校园网设计原则 |
1.2.2 高职院校校园网设计目标 |
第2章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
2.1 高职院校校园网总体设计 |
2.2 高职院校校园网详细设计 |
2.2.1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图 |
2.2.2 高职院校校园网布局结构 |
2.2.3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设计方案 |
2.2.4 高职院校校园网采用的协议 |
2.2.5 高职院校校园网采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
2.3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多校区的网络互联设计 |
第3章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高职院校的电子图书馆系统 |
3.1.1 高职院校电子图书馆系统的功能特点 |
3.1.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电子图书馆的系统构成与设计 |
3.2 高职院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
3.2.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架构与设计 |
3.2.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3 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系统 |
3.3.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3.3.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3.4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系统 |
3.4.1 基于 Web 的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 |
3.4.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的应用 |
3.5 高职院校的视频服务系统 |
3.5.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视频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 |
3.5.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视频服务系统的实现 |
第4章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安全体系 |
4.1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
4.1.1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外部网络问题 |
4.1.2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内部网络问题 |
4.1.3 高职院校校园网面临的其他安全问题 |
4.2 高职院校校园网安全体系架构的建立 |
4.2.1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边界安全 |
4.2.2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网络应用安全 |
4.2.3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网络用户管理 |
4.2.4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运维管理 |
4.2.5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全网安全预警 |
4.3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校园网的安全体系设计 |
4.3.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校园网的安全体系结构 |
4.3.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工作实现流程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8)浅议校园网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立建设校园网的目标 |
二、校园网的技术方案设计 |
1.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
2.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
3.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系统的设计 |
4.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
三、信息资源建设 |
1.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
2.管理信息资源建设 |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 |
四、应用软件的开发 |
五、网络管理与安全 |
1.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 |
2.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和规范 |
3.正确实施网络信息管理 |
4.采取配套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
5.人员培训 |
(9)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分析、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概述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指导思想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论文的内容组织 |
1.6 小结 |
第二章 校园网建设的相关技术 |
2.1 局域网技术 |
2.2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
2.3 第三层交换技术 |
2.4 防火墙技术 |
2.5 多层应用软件体系结构 |
2.6 小结 |
第三章 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的需求分析 |
3.1 目前国内外校园网发展现状 |
3.2 我院校园网升级改造的背景 |
3.2.1 升级改造前的情况 |
3.2.2 原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
3.3 校园网升级改造需求 |
3.3.1 网络工程需求 |
3.3.2 网络信息应用需求 |
3.4 网络升级改造目标 |
3.5 小结 |
第四章 校园网络工程升级改造设计与实现 |
4.1 校园网建设的技术原则 |
4.2 校园网技术选型 |
4.3 设备选型 |
4.4 网络逻辑结构设计 |
4.5 防火墙设计 |
4.6 出口线路设计 |
4.7 防病毒系统 |
4.8 小结 |
第五章 校园网信息应用系统设计 |
5.1 我院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框架结构 |
5.2 校园网信息应用建设的做法与原则 |
5.3 统一编码 |
5.4 技术平台分析和选择 |
5.5 系统结构 |
5.5.1 教育行政管理服务系统设计 |
5.5.2 教学应用服务系统设计 |
5.5.3 系统维护设计 |
5.6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独创性声明 |
致谢 |
四、浅议校园网信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基于B/S模式的学生实习与就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雪敏. 苏州大学, 2019(02)
- [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辛奇.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 ——以易班建设为例[D]. 易宇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6)
- [5]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以泉州M高校为例[D]. 李猷艺.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6]试论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J]. 周芬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7]高职院校校园网设计与应用[D]. 郑业萌.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8]浅议校园网的建设[J]. 艾琳娜. 林区教学, 2009(08)
- [9]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分析、设计与实现[D]. 黄劲荣. 广东工业大学, 2005(06)
- [10]浅议校园网信息管理[J]. 徐乃焕. 图书馆杂志, 2001(01)